中年期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课件(林崇德版本)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第七章PPT课件

自我控制
.
24
➢自我评价:p262 ➢自我体验:由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
体验向社会性情感体验不断深化、发展, 同时又表现出易受暗示性。
库尔奇兹卡娅关于羞愧感的研究
.
25
• (1)3岁出现羞愧感萌芽,但未从“惧怕”中摆脱 出来;这种情感往往与难为情、胆怯交织一起,并 不因为意识到自己的过失而产生,而是因为成人的 直接刺激(如责备)而产生。
.
9
(二)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研究(帕腾)
1、无所事事的行为
2、旁观者行为 3、个体游戏 4、平行游戏 5、联系游戏:共同玩一游戏,其间虽有言语交流, 但不受统一目标约束,也没有角色之分。一般属幼儿中期 和末期的游戏。 6、合作游戏:有组织地进行游戏,有一定的目的, 儿童之间彼此协调合作。这种游戏始于幼儿中期。
.
27
➢自我控制:自我控制力差,坚持性差
.
28
• 三、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 • (一)侵犯行为
1、定义 2、理论 (1)本能论 (2)挫折-攻击假说 (3)社会学习论 (4)信息加工论 3、影响因素——遗传、激素、文化背景、环 境、个人心理特征 4、如何控制
.
29
• (二)亲社会行为
1、定义及研究的产生 2、影响因素
.
10
• (三)从认知和社会性两个维度的研究
(伯根和杰瓦斯克)
.
11
第三节 幼儿认知和言语的发展
• 一、知觉发展
➢ 形状知觉:4岁是图形知觉的敏感期 ➢ 方位知觉:3岁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辨
别前后方位;5岁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 左右方位
.
12
二、幼儿记忆的发展(p244-245 )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开始 发展 (二)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 展 (三)形象为主,语词记忆开始发展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课件 第九章

三、少年的人际关系
(一)与父母的关系
(二)与同伴的关系 (三)网络交往
(一)与父母的关系
1、亲子关系的心理机制 2、为什么在青春期会出现亲子关系 的变化?
3、亲子冲突(p337)
亲子冲突的焦点
A 社会生活和习俗 B 责任感 C 学校 D 家庭关系 E 价值观和道德
(二)与同伴的关系(p337)
一、青少年的社会化任务
(一)追求独立自主:由于成人感的产生而谋求获得独立,即从父母和 成人那获得独立。 (二)形成自我意识:确定自我。(自我同一性) (三)适应性成熟:适应由性成熟带来的身心变化和随之而来的社会化 的一系列改变。 (四)认同性别角色:获得真正的性别角色。 (五)社会化的成熟:学习成人,适应成人社会,形成社会适应能力。 (六)定型性格的形成:基本形成稳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性格基本定 型。
第9章
少年期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 概述
一、关于青春期的理论
生物发生论 社会发生论 心理发生论
(一)生物发生论
代表人物有霍尔、格塞尔等。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是生理发育派生出来的。青春
期的性发育和生理成熟导致青少年与之相应的心 理变化,如果过早或过晚经历这种变化会影响青 少年的自我意象、心情、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及 与异性的关系等。
3、性困扰频繁
(二)性教育的内容
1、性生理基本知识 2、性卫生与保健
3、性心理知识
4、性道德教育 5、婚姻家庭等有关的教育
四、认知发展
(一)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感知、注意、记忆迅速发展,逐渐达到“鼎盛” 时期。眼灵手巧,记忆力强,这种优势一直持续 到大学阶段(青年中期)。
(二)思维的发展(p324-326) 1、抽象逻辑性 2、独立性和批判性
发展心理学中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人在一生发展的进程中,各个发展时期都有不同的发展课题,即由一个时期过渡到另一个时期所必须完成的学习或训练。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发展课题。
学者指出,人生的发展课题是“个体所必须学习的各种各样的课题”,它“在人的一生中的各个时期产生,如果此一课题能得以圆满实现的话,不仅给个人带来幸福,也为下一课题的成功奠定基础,倘若失败,不仅造成个人不幸,社会也不认可,更为以后的课题实现带来困难。
”(张日异,1993)5.青年期的发展课题我国学者(张日异)1993年以多年研究成果为依据,并参考已有的发展课题,提出如下十项青年发展课题:第一,对身体的发育及其变化予以理解和适应。
第二,从精神上脱离家庭或成人而自立。
第三,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完善作为男性或女性的性别角色第四,对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对异性关系的适应。
第五,学习如何认识自我和理解自我。
第六,学习如何认识社会和对待社会。
第七,学习并确立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八,学习并掌握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第九,做选择职业和工作的准备。
第十,做结婚和过家庭生活的准备。
在设定各个时期的发展课题时,要以生理发育、社会要求和心理发展水平为依据,在综合判断的基础上提出来。
青年期的发展课题代表着青年人格发展的成熟目标和社会对青年的综合要求,也反映着青年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青年在解决和实现所面临的各种发展课题的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
他们也正是在解决这些问题,克服重重困难的过程中理解自我,理解成人并步人成人社会,从而结束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极为重要的发展任务,同时也就又进入了另一个新的发展里程。
第四节中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中年期的心理变化特点中年期是人生历程中的中间阶段,一般指35---60岁年龄区间。
中年期是生理的成熟期,心理的稳定期,又是从青年期向老年期转化的过渡时期。
“中年实际并无显着的生理界限,且各人之身心状态不同,个别差异颇大”,“本期之成人,多已成家立业,生活较为安定,且能脚踏实地;虽其体力与精力已不如壮年期之充沛,但身心相当健康而稳定,刃岁以后,始略有衰弱之感”(吕俊甫,1982)。
11第九章 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林崇德版 老师提供

第一节 对中年期心理发展的理 解和认识
一、中年转换期 莱文森40-45岁,婚姻和工作 二、中年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家庭、工 作、社会责任 三、中年人在家庭中的角色 古德尔,上有老,下有小,痛苦的转折, 变得积极和乐观。 四、中年期是充满挑战的人生阶段
第二节 中年期的更年期
更年期——第二个青春期 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明显改 变的时期。
第三节 成年期大脑的可塑性和适 应性
• 脑萎缩和功能下降 前额叶区的萎缩和人的衰老有关,这种萎 缩和老年人工作记忆的下降有关 (O’Connor & Kaplan, 2003)。 大脑和脊髓功能的下降至中年开始出现并 出现下降趋势(Birren, 2002),身体协 调能力和认知能力都会受到影响。
大脑衰老的过程也伴随着神经递 质数量的变化。
• 乙酰胆碱 • 轻微下降会引起记忆功能下降,过低引起严重 的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 • 多巴胺下降,造成计划和动作执行障碍,严重 缺失造成严重的动作失控,如帕金森症 • r-氨基丁酸,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随着年 龄的增加,在脑内的含量会越来越少。
大脑适应
认同危机与情感危机
不少中年人面对的,首先是对 未来生活走向的迷惑和情感上的麻 木。不少中年人事业上工作上基本 稳定了,但干劲闯劲也减弱了,日 子打发着走,也提不起特别的兴趣。 随着这种迷惑而来的是情感上的日 益麻木。这可能导致郁郁寡欢。如 果生活中压力大了,这种迷惑和麻 木还会加剧。 为了抵抗这种心中的忧郁,有 人拼命工作,有人拼命赚钱。有人 将婚姻中的感情麻木和情感向婚外 转移。婚外情,无论是有性关系还 是柏拉图式的恋爱,是中年人面对 的一个大问题。
• 女性更年期 • 平均年龄52岁;10%的40岁开始 • 雌激素的水平大大降低,脸潮红、恶心、 疲乏、快速心跳 • 消极事件/积极事件 • 绝对丧失生育能力对女性有重大意义 • 男性更年期 • 睾丸酮水平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减弱 性驱力,和精子数量,但是个体不会丧 失生育能力。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课件

遗传决定论
高尔顿、霍尔 、 詹森
一因素论
环境决定论 二因素论 华生
施太伦、武德沃斯
相互作用论
皮亚杰、瓦龙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变迁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萌芽——1882年之前(准备) 产生——1882年——一战(形成) 分化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演变增新——二战之后
成人心理学的内容
10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比较(动物)心理学
种系心理发展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
民族(原始人类)心理学
毕生发展心理学(狭义)
11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8-11)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二)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
四个原因(p12-13): 时间 写作目的和内容 研究方法和手段 影响力
20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三)儿童心理学的演变 (13-14)
1 、从 1882 年到一战: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如霍尔、 鲍德温、杜威、卡特尔、比纳等。该阶段为西方儿童心
12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一)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P9)
1、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 2、关于心理发展的外因和内因问题 3、关于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
13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课件第七章

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发展
一、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
(一)游戏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1、游戏是儿童内部需要的反映 2、游戏适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二)游戏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
二、关于游戏的理论(自学)
(一)经典游戏理论 (二)现代游戏理论 (三)当代西方的游戏理论
经典理论
大多心理学家将对错误信念的理解看作 是儿童获得心理理论的主要标志,发现 儿童大约4岁获得心理理论。
五、言语的发展
• 自学幼儿语音、词汇、句法、言语表达 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特点,思考:根据幼 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如何促进其言语的 发展?
• 1、情境性言语、连贯性言语(p234) • 2、对话言语、独白言语 • 3、自我中心言语
• (三)从认知和社会性两个维度的研究
(伯根和杰瓦斯克)
第三节 幼儿认知和言语的发展
• 一、知觉发展
➢ 形状知觉:4岁是图形知觉的敏感期 ➢ 方位知觉:3岁能辨别上下方位;4岁辨
别前后方位;5岁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 左右方位
二、幼儿记忆的发展(p244-245 )
(一)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开始 发展 (二)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 展 (三)形象为主,语词记忆开始发展
➢自我控制:自我控制力差,坚持性差
• 三、侵犯行为和亲社会行为 • (一)侵犯行为
1、定义 2、理论 (1)本能论 (2)挫折-攻击假说 (3)社会学习论 (4)信息加工论 3、影响因素——遗传、激素、文化背景、环 境、个人心理特征
4、如何控制
• (二)亲社会行为
1、定义及研究的产生 2、影响因素
第四节 幼儿情感和个性的发展
一、情感的发展
1、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 例如,引发害怕的刺激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课件 第十一章

(二)中年人身体健康的维护
1、合理的营养与饮食 2、运动
二、更年期(p371-372)
发展心理学上所说的更年期一般是指个体50岁前 后(女性早些,男性晚些)由壮年向老年过渡的时期。 这是衰老的起点,即老年期的一切生理和心理开始暴 露的起点。由于男女性别不同,人的体质情况和外界
环境条件不同,每个人进入更年期的具体年龄和更年
(一)职业发展特点
1、从心理角度讲
2、从医疗卫生保健角度看
3、从社会发展角度看
(二)职业适应的表现
1、首先取决于成人早期对职业的选择 2、取决于事业心
3、工作中职务的升迁与工作类别的变化
4、人际关系
三、中年人的人际关系
(一)亲子关系 (二)婆媳关系
四、中年人的身心健康 (一)中年人生理、心理所遭受的威胁
1、生理上
2、心理上
(二)中年人的身心健康
第11章
中年期心理的发展
第一节 概述
一、年龄界定 二、基本特点
(一)中年期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时期 (二)中年期是一个负重的时期 (三)中年期是一个有成就的时期 (四)中年期是一个危险的时期 (五)中年期是一个再适应与欲求发展的时期变化
期的长短也各不相同。
(一)女性更年期(围绝经期)
更年期妇女的心理变化主要有如下临床表现:
1、焦虑,患者疑虑重重,怕衰老,担心因记 忆力减退而影响工作。 2、悲观,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特别是 一些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妇女。 3、个性及行为改变,多疑、自私、唠叨、急 躁甚至不近人情,无端心烦意乱,有过度兴奋与 好斗倾向。抑郁也较常见,伴有身体疲劳和不适, 甚至有自杀念头等神经官能症表现。
(二)男性更年期
第三节 中年期认知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成人期的发展

老化的理论
l老化原因的理论 延缓或适应老化的理论
人口老龄化的界定——60岁以上者占10% 或65岁以上者占7% 。
老龄化的社会生活问题:
– 人口基础 – 经济地位 – 居住环境
发展
传统发展观 丧失期: 只有衰退没有发展 消极、 悲观的发展观 主要观点 – 随机体衰老而衰退 – 单向前进 – 年龄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
各种丧失是最重要的激发事件
个性持续稳定多于变化
人格的变化
• 人格类型 – 成熟型 – 安乐型 – 防御型 – 愤慨型 – 自责型
个性和社会
成年晚期的人际关系
– 交往范围缩小, 人际关系减少 – 有些人际关系在感情上更加深刻 – 人际关系结构更加稳定 – 人际关系的内容变化
成年晚期的依恋 成人依恋一般出现在50岁以后 的成人中晚期, 特别是老年期依恋。 老年夫妻 双方在情感和精 神上互相依赖、 互相慰藉, 即“老来伴” 。
第五阶段: 接受死亡
第二节 成人中期的认知发展
智力发展的最后阶段
智力技巧和实用智力 外显智力和内隐智力
基础过程, 其主要功能在于负责信息加 工 和问题解决的组织, 所以又叫智力 技能。 儿童青少年以此过程为主
实用过程, 是智力技能和情境、 知识相联 系的应用, 又叫实用智力。 主导成年期 智 力的发展。
智力活动发展的性质
生命的最后阶段
濒临死亡的心理反应
• 死前的心理活动 – 首先体验到一种分离感 – 其次, 发现自己出现了一个精神实体 – 体验到与长期见面的亲人、 朋友重聚 – 出现回光返照 – 如果复生, 则感觉思想迅速进入他们的躯体– 死亡
对死亡的情绪反应 – 第一阶段: 否认死亡 – 第二阶段: 愤怒情绪 – 第三阶段: 讨价还价 – 第四阶段: 抑郁情绪 –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课件第十二章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01
02
03
04
信任对不信任
婴儿期的基本信任感是人格发 展的基础。
自主对羞怯和怀疑
儿童早期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自 主性和意志力。
主动对内疚
儿童中期是培养主动性和创造 性的关键时期。
勤奋对自卑
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自 我同一性和自信心。
情绪社会化对个体的社会适应能 力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情绪社 会化,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 高社会适应能力。
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情绪的调节与控制是指个体在面对不 同情境时,如何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 绪反应。这种能力是情绪智力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 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原型是集体无意识中的原始意象,如英 雄、母亲等,对个体的人格和行为产生 影响。
04 社会性发展理论
社会认知发展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如何认识、理解和处理社会关系,以及如何形成和发展社会 行为。
详细描述
社会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在社会环境中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和思考等方式,逐渐形 成对社会关系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社会认知能力不断发展,能 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形成更加成熟的社会行为。
性别认同的发展
性别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的 认知和接受程度,包括对自身性 别的认同和对外界对自己性别的
认同两个方面。
在儿童期,个体逐渐认识到自己 的生理性别,并开始形成自我意 识,对自身性别有初步的认知和
接受。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逐渐形成 符合社会期望的性别行为和角色 特征,对外界对自己的性别认同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PPT课件

数目守恒(6~7岁)
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A
B
B
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B行多(不守恒)”
“一样多(守恒)” 第30页/共42页
• 形式运算阶段
可以脱离具体事物进行抽象思维。
第31页/共42页
四、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 究
互相重叠的。
第26页/共42页
• (二)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 •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第27页/共42页
• 前运算阶段(2-7岁) • 前概念分阶段(2-4岁) • 直觉思维分阶段(4-7岁)
第28页/共42页
•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 守恒性 • 滞差(水平滞差和垂直滞差) • 可逆性 • 整体性 • 思维运算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 二、斯金纳的心理发展理论(p39) • (一)操作条件反射 • (二)发展观 • (三)强化理论运用于教学
第15页/共42页
•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一)观察学习、替代强化、模仿(p41-43)
第16页/共42页
• (二)儿童的心理发展观——认知行为主义:三元交互作用
P
B
E
第17页/共42页
第2页/共42页
• (一)人格发展理论 • 意识的三个层面
第3页/共42页
• 意识 • 前意识 • 无意识
意识层次结构
第4页/共42页
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 本我:即原我,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 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它是一切心理能量之 源,按快乐原则行事。
总课件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

阅读P95-103,回答以下问题
1、人类神经系统发育的主要顺序? 2、试论胎儿的反射技能的形成和发育?什
么是巴宾斯基反射、吸吮反射、抓握反射? 3、胎儿听觉是如何发育的?胎儿有记忆吗? 4、什么叫胎儿生长受限?
37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食物反射:接触婴儿的嘴唇,就会引起吸吮动作。 防御反射:婴儿出生后的头几天就能对温度刺激
吸 吮 反 射
35
⑤29~32周:胎儿的皮下脂肪开始生长,这不仅 使其皮肤不再皱巴巴,而且还可以调节出生后的 体温变化。
胎儿开始对外界声音敏感,外界的音乐声、泼水 声等都能引起胎儿的活动,母亲的心跳声以及走 路的节奏律动能使胎儿变得安静。如果胎儿在这 个时期早产,其存活率为85%。
⑥33周~出生:胎儿继续从母体的血液中接受抗 体,这些抗体将保护他们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里 免于多种疾病。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不断完善, 为出生后的生存奠定了基础。
10
同卵和异卵双生子在精神分裂症、抑郁和犯罪行为方面的相似性
11
2675名双亲和他们10071个子女 的智力的关系(%)
父母智力 组合
优+优
优+劣
一般+一 般
劣+劣
子女智力 优秀
71.5 33.4 18.6
5.4
子女智力 一般
25.4 42.8 66.9
34.4
子女智为遗传学
遗传学研究也改变着我们对环境进行思索的
方式。例如,我们过去认为,在相同家庭中长 大的兄弟姐妹,其心理特点相似。但是,大多 数行为方面的问题和疾病,同胞之间的这种相 似性都可用遗传来解释。
环境的影响在于,它使得在相同家庭中长大 的同胞有差别,而不是相似。
这给环境研究打开了新的思路,促使人们去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十章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ppt

汇报人:
2023-12-17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成年中期的发展任务 • 成年中期的智力发展 • 成年中期的人格发展 • 成年中期的生活
01 引言
成年中期概述
定义
成年中期通常指40岁到60岁之间 的年龄段,也被称为中年期。
特点
这个阶段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 折点,个体开始面临许多新的挑 战和机遇。
家庭与婚姻关系
家庭角色
成年中期的人通常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并承 担起家长的角色,需要为家庭提供支持和指导。
婚姻关系
这个阶段的人通常已经结婚,婚姻关系稳定,他 们能够相互支持和理解。
子女教育
成年中期的人需要关注子女的教育和成长,提供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社会与人际关系
社会角色
成年中期的人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社区成员、朋友、 同事等。
知识储备丰富
成年中期个体的知识储备相对丰富 ,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问题 。
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成年中期个体的智力 发展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相
对较小。
教育背景
教育背景对成年中期个体的智力 发展有重要影响,良好的教育背
景能够提高个体的智力水平。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成年中期个体的智力 发展也有一定影响,良好的社会 环境能够为个体提供更多的学习
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个体遗传基因对人格特质有一定的影响,如内向或外向、 乐观或悲观等性格特点。
环境因素
家庭、教育、工作、社交等环境因素对人格发展产生重要 影响,如家庭教育和父母关系对个体的情感和社交能力发 展具有重要影响。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林崇德.docx

第一章概念1.二因素理论 p102.复演说p18-p19+p1873.比率智商p194.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普莱尔” -《儿童心理》简答、论述1.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P2 - P42.什么是“ 遗传与环境之争” 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P9-P11 02年论述。
3.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论?P12 两个观点说一下,P12 - P134.什么是白板说?对此应如何评价?P15 - P165.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此应如何评价?P16 -P17第二章1.格式 P232.同化和顺应 P23 同化是 01 年名词3.平衡过程 P264.客体永存 P305.守恒 P32 02年名词6.心理社会危机P40 01年名词7.同一性 P2178.观察学习 P439.内化 P44 - P4510.最近发展区 P46简答、论述1.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 P242.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P27 - P343. 为什么说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02年简答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试分析他的观点? 01 年论述4.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程? P44 - P455. 比较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P37-P416. 比较几种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观点上的异同?P41-P43第五章婴儿期(出生- 1 岁)1.髓鞘化 P702.无条件定向发射 P713.视崖实验P884.前语言思维P92 02年名5.依恋 P956.陌生情景P987. A 非 B 错误P938.抓握放射P729.双向性原则P10010.婴儿的几种情绪表现?依恋、分离焦虑、陌生人焦虑P95简答论述1.婴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在言语发展中的作用?P83 - 84 P85 举例2. 什么是依恋?儿童的依恋是怎么样发展起来的?01年论述P96-98儿童的依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什么意义? 02 年论述 pp3.简述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01 年简 784.什么是双向性原则?这在心理发展中有何意义?P1005.什么是气质?婴儿的气质有几种基本类型?气质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何影响? P100 - P1016.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P81第六章幼儿期(1-3岁)1.第二信号系统P1052.模仿性游戏P1083.单词句P1104.直觉性行动思维P1175.前幼儿期儿童的三个特征A 得独立行走的能力B 开始正式获得本民族语言C 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和发展简答论述1.第二信号系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是什么?P105-P1062.儿童游戏发展的前提条件有哪些?前幼儿期儿童游戏的特点是什么? P108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从中反映出何种心理发展规律? 01 年简答 P132 - P1333.前幼儿期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P1164.前幼儿期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简要说明言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01简答P1125.试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P122-P1236.儿童的自我意识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综合所有的阶段回答第七章幼儿期(3- 6.7岁)1.平行游戏 P1332.积极词汇 P1393.消极词汇 P1394.自我中心言语 P1415.内部言语P14001、 02名6. LAD P1467.他律道德02年名词P16118. 自律道德 P1616. 简述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趋势?P210-简答论述P2121. 幼儿游戏的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它所反映的心理发展 7. 青少年自我认识P212 - P214规律是什么?自我体验 P215 >主要发展特点?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从中反映出何种心理发展规 自我控制P216律? 01 年简答 P132 - P1338. 艾里克森有关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基本观点是什么?022. 分析有关游戏的几种理论 P134 - P135简P217- P2183. 试分析比较皮亚杰和维果斯基关于自我中心言语的观9. 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具有哪些影响? P221 -点? P141- P143P2224. 试分析说明有关言语获得的几种理论?主要是 “ 维果第十章 成年早期斯基 ” 和 ‘ 行为主义 'P142 、 P1431. 二元论阶段 P254 5. 试举例说明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P1622. 相对论阶段 P254第八章 童年期( 6 - 12 岁)3. 一般人的身体在 20- 25 岁达到生理和感知能力最1. 中介缺失P173佳水平。
第九章青年期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版本)】PPT优秀课件

二元论阶段——初期看问题,非此即彼,将其 看成是固定不变的真理。(较为极端)
相对性阶段——不是一定要把知识当作固定不 变的真理,学会了通过比较,找到有效的理 论和方法。
约定性阶段——分析问题时有自己的观点。能 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 识到观点不同可能是由于出发点不同造成的。
7
拉勃维维夫:
2
二、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
我国法定的成人年龄为18岁,这个时期,开 始享有各种社会权力,履行社会义务
三、生活空间扩大
中学阶段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学校和家庭,到 了青年期,尤其是工作以后,交往范围不仅仅 限于学习,还要从事各种社会交往。
四、开始恋爱、结婚
随着性意识的迅速发展以及生理和心理的成 熟,青年人开始涉入爱河,逐步产生强烈的结 婚愿望,婚姻会变为现实,这个对提高个体的 社会化程度有促进作用。
他强调:个人的人格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适配和 对应是职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与职业成就的基 础。由此,霍兰德假设:在我们的文化里,大多 数人可以分为六种人格类型,这六种类型可以按 照固定顺序排成一个六角型。
19
青年期人格的变化
现实型(R):有运动机械操作的能力,喜欢机械、 工具、植物或动物,偏好户外活动。 传统型(C):喜欢从事资料工作,有写作或数理分 析的能力,能够听从指示,完成琐细的工作。 企业型(E):喜欢和人群互动,自信、有说服力、 领导力,追求政治和经济上的成就。 研究型(I):喜欢观察、学习、研究、分析、评估 和解决问题。 艺术型(A):有艺术、直觉、创造的能力,喜欢运 用想像力和创造力,在自由的环境中工作。 社会型(S):擅长和人相处,喜欢教导、帮助、启 发或训练别人。
20
通过测试,可以找到个人的职业代码。 比如一个代码为ASI的人,在艺术型、社会
发展心理学中年期48页PPT

成年中期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
客观社会因素:机遇
心理因素
能力 兴趣 勤奋 事业心
15பைடு நூலகம்
(二) 职业的发展
•职业发展的社会性特点:接受再教育 •职业发展的生理卫生特点:注意防止职业病 •职业发展的心理特点:取得职业成就的时期、 自我评价的时期
16
相关时事:中国“心态老龄化”严重
用人体制遭疑
❖ 根据英国保柏(BUPA)健康小组发布的国际健康医疗 研究报告,中国45至54岁人群中约有54%已把自己看 成是老人,更有超过9成的人认为政府需提高对老年 人的关怀……这份报告最近被公之于众后,引起了 网民的强烈反响。
观点二:用人体制造成“被老化”
❖
上海网友:我们没把自己当老人,觉得自己在40岁左右 正是人生成熟、年富力强的时候,可是单位硬是要把我们朝 老人标准靠,有什么办法?别说45岁,现在用人单位只要看 你超过35岁就觉得老了。
❖
杭州网友:中国45至54岁人群,因为就业的机会被社会 抛弃了,所以感觉老了。中国45至54岁人群人未老,心却老 了。
21
(一)中年人人际关系发展的特点
扮演多重社会角色 深刻的情感体验 小心、谨慎 人际关系的结构较稳定 人际关系的层次较复杂
22
(二)中年人人际关系影响因素
广泛的人际交往 393 人际关系的紧张:纷扰 内耗 人际关系深刻性的要求:谨慎 稳定的人际关系结构:有亲有疏
6
对生活的评价具有现实性389 对社会 对他人 对自己
7
(二)个性发展的理论
艾里克森的观点 莱文森的观点 哈威格斯特的观点
8
艾里克森的观点
•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连续又不同的八个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由于发展任务 完成的成功或不成功,会产生两个极端。 •中年期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创生感,避免停 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依存性
(容易受环境中其他事物的影响)
场独立性
(独立性强,不易受暗示)
* 身体顺应测验 * 棒框测验 * 镶嵌图形测验
性格与身心健康
精神 刺激 因素
特殊 性格 特征
强迫性神经症
谨小慎微 求全求美 墨守陈规 优柔寡断 敏感多疑 拘谨呆板
癔症
情绪多变 富于幻想 自我中心 易受暗示 容易激动
2、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男女同化——“完美人格” (男性女性化,女性男性化)
男性更年期:性器官开始变化,性官能从旺盛到衰 减的时期.
第二单元 中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感知觉变化 感知觉最早衰退,如视敏度,听觉阈限中年 后期随年龄增加程递减的趋势.
二、记忆的发展变化 材料不熟悉、间隔时间长、干扰都回忆那种
影响效果。 对记忆的侧重点转移,不关注表面细节,注
重实用。例如复述故事会加入很多解释。
9.9
3.6
化学奖
人 数
3
10
19
20
16
13
10
(91人) % 3.2
10.9 20.8 22.1 17.6 14.3
11
医学奖
人 数
3
6
18
34
15
13
14
(103人) % 2.9
5.8
17.5
33
14.6 12.6 13.7
总计
人 数
15
34
70
68
53
37
28
(305人) % 4.9
11.1
3、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多采用积极的防御机制
4、为人处事日趋圆通
三、职业的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此阶段要获得繁衍感,避免
停滞感。 职业发展表现: 1、中年期工作满意度达到最佳状态 2、工作绩效最好
四、人际关系的变化 1、与同事和领导的关系
竞争与合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存 2、与父母的关系
中年男性与岳父母和父母关系融洽,婆媳关 系,较难处理 3、与子女的关系 失落感—孩子到了青春期或青年期。 4、与朋友关系 数量少,感情深
第五单元 中年期的心理卫生
一、劳逸结合,避免心理疲劳 关系复杂,容易心理疲劳,甚至导致疾病
二、培养豁达的人生观,战胜中年危机 1、认识挫折的普遍性 2、淡泊名利 3、不计较小事
三、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的事情
23
22.3 17.4 12.1
9.2
人/项
科技人才成功的曲线图
350
328
333
300
294
278
250
255
248
235
218
200
201
150 119 110
100
50
21 0
16-20 21-25
26-30
31-35
36-40
41-45
166
117
83
63
42
3464
46-50 51-55 56-60 61-65
重点内容: 1.中年期的年龄特征 2.记忆力的发展变化 3.创造力的发展 4.自我意识与人格的变化 5.中年期的职业发展
第一单元 中年期的生理变化
一、身体变化 外形,内脏器官
二、更年期 更年期: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 和心理变化明显改变的时期。 50岁左右。
女性更年期:妇女的性腺功能开始衰退到完全消 失的时期,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
作出第一项重大发明的人数
做出重大发明的项数
第三单元 中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各方面已经稳定,对自己的看法更加积极
二、人格的变化(多选题) 1、内省日趋明显 2.男性更男性化.女性更女性化. 3.心理防御机制运用的越来越少 4.为人处事日趋圆通
荣格的观点:
内倾(老年)
(老年)稳定
不稳定(青年)
外倾(青年)
性格与职业
外向型
擅长以人为对象进行活动的工作,更适合与他 人共同协作的工作。 比如:企业家、政治家、教师等
内向型
擅长以物(书类、器械类、动植物、自然等) 为对象的职业。 比如:研究员、技师、会计等
中间型
擅长从事一些协调和执行工作。 比如:医生、咨询顾问、办公室行政
性格的类型论
荣格的类型论
三、创造力的发展 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在青年期达到最高峰 人文领域则在中年或老年期出现
表:诺贝尔奖金奖获得者的年龄统计
奖项 物理奖
25岁 26~30 31~35 36~40 41~45 46~50 50岁
以下
岁
岁
岁
岁
岁
以上
人 数
9
18
33
14
22
11
4
(111人) % 8.1
16.2 29.81 12.6 19.8
心理学 类型论
威特金的类型论
•外倾思维型(The extroverted thinking type) •内倾思维型(The introverted thinking type ) •外倾情感型(The extroverted feeling type ) •内倾情感型(The introverted feeling type ) •外倾感觉型(The extroverted sensation type ) •内倾感觉型(The introverted sensation type ) •外倾直觉型(The extroverted intuitive type ) •内倾直觉型(The introverted intuitive ty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