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例文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例文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例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例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例文1一、年级现状分析:三年级共有51名学生,其中男生28人,女生33人。

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

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此本学期计划特定如下: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1、口算方面: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2、笔算方面: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的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3、估算方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

4、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5、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6、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

7、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2:第九单元 总复习 第4课时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2:第九单元 总复习 第4课时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2:第九单元总复习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第九单元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巩固第九单元所学内容。

2.教学难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备好教材、练习册以及相关教学素材。

四、教学过程
1. 课前复习
1.让学生回顾第九单元所学知识点。

2.出示题目,让学生完成练习。

2. 教学重点
1.复习测量长度的知识,让学生逐一讲解和补充相关知识点。

2.复习不等式和比较大小的知识,让学生逐一讲解和补充相关知识点。

3. 教学难点
1.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长度和宽度方法,透过比较大小来了解不等式的应用。

4. 教学作业
1.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生成功地复习了第九单元所学内容,同时提高了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得到
各种形式的复习和练习,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同时,教师也发现一些学生对比较大小和测量长度的概念较为模糊,需要在下节课中进一步巩固和讲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第1课时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 第1课时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9单元第1课时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

2.能够进行简单的集合分类和交集并集操作。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集合的概念进行问题求解。

二、教学重难点1.集合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2.集合的分类和交集并集运算。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集合的定义、符号表示、相关示例等。

2.教具:数学教具、图片或实物用于教学辅助。

3.板书:整理清晰的板书内容,包括定义、示例、计算方法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学生通过回顾前几课学习的内容,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授课1.理解集合:讲解集合的概念,引导学生用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

2.集合的分类: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如何对集合进行分类。

3.集合的交集并集:讲解集合的交集和并集操作,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这些概念进行计算。

3. 操练1.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集合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2.综合练习:布置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集合的概念、符号表示以及集合的分类和交集并集运算。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集合有了基本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六、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相关准备。

七、板书设计•集合的定义•集合的符号表示•集合的分类•集合的交集与并集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符号表示以及分类和运算方法。

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加深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今天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都能够掌握好集合的相关知识,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进步!。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9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1)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9单元教学进度计划 (1)

第9 单元
一、教材简析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初步学习了收集、记录、分类整理信息以及用简单的表格或涂颜色的方块表示统计的结果,还在摸彩球、玩转盘、抛圆片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了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并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本单元继续教学“可能性”,让学生体会事件中各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有时是相等的、有时是不相等的,学会用“经常”“偶尔”“机会是相等的”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在教学“可能性”的时候,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统计知识,进一步提高统计能力。

把可能性的教学与统计方法密切结合是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一大亮点。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和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认识条形图(1格表示1个单位),初步学会用条形图描述数据,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体会统计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2.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简单实验可能发生的结果或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能正确使用“经常”、“偶尔”、“差不多”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学生从一年级学习数学时,就开始接触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学习数数时,利用维恩图表示集合的方法,把1面国旗、2个单杠、3个石凳分别用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数学概念;在比较多少时,通过两组数量相等的实物建立一一对应理解“同样多”,初步体会了集合元素之间建立的一一对应。本单元安排了一个例题,借助学生熟悉的素材——计算参加跳绳和踢毽比赛的人数,介绍如何用维恩图表示出参加两项比赛的人数,同时启发思考怎样列式解决问题,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和方法。
教学措施与方法:
1.让学生说说图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表示什么,从而解决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2.让学生借助直观图,或让学生现场扮演,清楚知道在计算总人数时,重叠部分只能计算一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它的意义。
2.使学生学会借助维恩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
重点
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难点
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维解决简单的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问题。
关键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教学活动;重视几何探究过程,为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创造机会。
(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分析教材(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知识结构、前后联系)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体会集合这种数学思想方法。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在本单元安排教学集合思想,介绍维恩图表示集合及交集、并集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集合的概念及集合的交集、并集,学习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思考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集合(1)》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集合(1)》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集合(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

2. 集合的表示方法。

3. 集合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集合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果摊上的水果、文具盒里的文具等,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集合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讲解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是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

(2)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等。

(3)讲解集合间的关系,如包含、不包含、相交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如将不同物品进行分类,用集合表示并分析集合间的关系。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集合概念、表示方法和集合间关系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等。

3. 集合间的关系:包含、不包含、相交等。

七、课后评价课后评价旨在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建议。

本教案根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集合(1)》的内容编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整堂课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对集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步骤。

三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三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

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

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教学要求: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单元课时安排:1 集合……………………………………………………1课时2 练习二十三……………………………………………1课时第一课时集合教学内容:集合。

(教材第104、第105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

这是为什么?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

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老师还不想告诉你们,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教学例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总复习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总复习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总复习西师大版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最后一单元的总复习,要求学生对本学期学习的知识进行温故知新,巩固掌握。

二、教学目标1.复习1-8单元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想和数学习惯,提高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绩。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巩固数的认识。

2.巩固“十以内加减法”、“20以内加减法”、“1元及以上金额的认识”等数学基础。

3.呈现考查数学知识的通识技能,如发现规律等。

2.教学难点:1.遗忘已学知识的处理方法。

2.对数学基础的提高和复合运用。

如:依据题目所给条件“确定未知数,列算式,计算解题”。

四、教学过程1.复习1-8单元所学知识1.首先,以课前作业展示单元热身。

2.由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知识,以活跃课堂气氛,积累知识,让学生尽快恢复所学记忆,并进行知识自查。

3.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如巩固认识数字等。

2.发展精细计算和问题解决能力1.教师向学生介绍题目,从而让学生识别并理解算术概念。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使用图表、数据采集、自主查询等。

4.教师及时检查学生答题的正确性,纠正错误,以便学生从错误中得到提高。

3.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教师听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鼓励学生在提出问题时保持活跃和参与度。

2.在评估学生应答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教授一些有关思维技巧,例如依据题目所述,规律发现等。

3.在课外作业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问题、答案和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答案和规律自主搜索解决方法。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评估多个因素,如学生参与度、对答案的反应、小组比赛等,以鼓励学生养成积极性、自主性及合作性,并提供开发性的个性化有益的教育建议。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集合。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集合的分类和性质3. 集合的运算和运用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集合的分类和性质3. 集合的运算和运用教学难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理解2. 集合的分类和性质的应用3. 集合的运算和运用的灵活运用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集合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的讲解材料。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如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集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讲解集合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教师讲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如用花括号{}表示集合,元素之间用逗号分隔。

2. 教师通过举例说明集合的分类和性质,如空集、有限集、无限集等。

3. 教师讲解集合的运算和运用,如交集、并集、补集等。

三、课堂练习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概念和性质进行解答。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四、合作交流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 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

五、总结和布置作业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的概念和性质的重要性。

2. 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的基本知识。

通过课堂练习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集合的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讲解详细补充和说明: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知识的基础。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九单元 总复习5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九单元 总复习5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九单元总复习5 西师大版教材及章节
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章节:第九单元总复习5
教学目标
1.综合巩固第一至第八单元所学知识点。

2.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口算速度。

教学重点
1.综合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点。

2.章节中涉及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1.综合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2.通过实际问题解决思维难点。

教学准备
1.以往单元的练习题和试卷。

2.学习工具:白板、彩色粉笔、橡皮、荧光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内容
1.让学生口头回答上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复习所需掌握的式子和公式。

二、讲授新知
综合巩固第一至第八单元所学知识点,模拟考试形式进行。

三、展开讨论
1.举例讲解上节课的难点,以提醒学生多思考题目。

2.指导学生如何推理和证明题目。

四、练习题
1.让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题目,从而巩固上课内容并提高口算速度。

2.鼓励学生在阅读题目并思考问题时自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作业
1.课后布置适当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

2.鼓励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总复习5,学生们进一步巩固了第一至第八单元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并学会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个体化指导,提高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口算速度,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课程并更好地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2. 使学生能够用集合的语言描述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集合的元素和属性。

3. 集合的运算。

教学难点:1. 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元素的理解。

2. 集合的属性和运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集合的例子和运算。

2. 练习题或活动材料,用于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观察一些事物的共同特点,例如水果、颜色等。

2. 引导学生用集合的语言描述这些事物,例如“这是一堆水果”、“这是一组颜色”。

二、讲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1. 讲解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元素是集合中的个体。

2. 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例如用大括号{}表示集合,用逗号分隔元素。

三、讲解集合的元素和属性1. 讲解集合的元素是集合中的个体,可以是数字、字母、图形等。

2. 讲解集合的属性,例如集合的元素个数、集合的并集、交集等。

四、讲解集合的运算1. 讲解集合的并集,即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总和。

2. 讲解集合的交集,即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

3. 讲解集合的差集,即一个集合中除去另一个集合的元素。

五、巩固练习1.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知识解决问题。

2. 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集合的例子,进行运算和描述。

六、总结和拓展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运算。

2. 引导学生思考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用集合表示家庭成员、学校科目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集合的概念,让学生了解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整体。

通过讲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元素和属性,学生能够用集合的语言描述事物,并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练习题和活动,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教材简析
本单元是关于数学广角—集合的学习,是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重叠问题,在教学中要渗透集合思想。

目标:
知识技能
通过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体的形成,利用此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理解集合知识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吉诃德重要性。

教法与学法
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数学广角---集合
教学内容:
练习一3-5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
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经历认识集合的过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集合的认识,感受集合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
教师:讲解法。

学生:小组交流相结合。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件、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共9个单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共9个单元)
第(一)单元
教学
内容
时分秒




时间单位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人们的生活。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例如:“秒的认识”主题图就选择了新年联欢晚会的倒计时,“做一做”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1分钟有多长, 1分钟能做什么,练习中又编入了一系列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以丰富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




1.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活动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2、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概括、交流等数学活动, 使学生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及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
3、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应该作为检验本单元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1吨的质量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 “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比较强, 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 并逐步达到完善。因此,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该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之上。
3、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 应该作为检验本单元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1吨的质量观念时, 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 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

XXX小学三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乘法教学计划

XXX小学三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乘法教学计划

XXX小学三年级数学上第九单元乘法教学计划教学背景XXX小学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数学基础知识,如加减法、比大小、图形等等,现在进入数学上第九个单元——乘法。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基本的乘法概念,以及乘法的运用。

教学内容1.乘法概念的引入–什么是乘法?–为什么要学习乘法?–乘法的符号和意义2.形象化教学–用图形表示乘法–用实物和数字表示乘法–用文字和语言表示乘法3.乘法运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多位数乘一位数–带余数的除法4.乘法应用–时钟乘法–价格乘法–面积乘法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2.能够进行一位数相乘和多位数相乘的运算3.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4.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乘法的概念和符号的理解2.多位数相乘的运算能力3.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难点:1.带余数的除法运算2.乘法的应用和思维拓展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计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讨论和解决乘法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形象化教学法:通过图形、实物、数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对乘法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

4.错误分析法: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及时发现并分析错误原因,让学生深刻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计划安排日期内容教学方法作业第一课时乘法概念的引入形象化教学法课堂练习第二课时一位数乘一位数情境教学法课堂练习第三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形象化教学法课堂练习第四课时带余数的除法合作学习法课堂练习第五课时时钟乘法情境教学法课堂练习第六课时价格乘法形象化教学法课堂练习第七(八)课时面积乘法情境教学法课堂练习第九课时乘法思维拓展错误分析法课后练习第十课时复习综合教学法考试教学资源1.乘法教具(图形、实物、数字等)2.乘法练习题3.乘法实际问题及解答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习题答题情况2.考试成绩及分析3.学生口头或书面自我评价4.家长评价和反馈通过本次乘法教学,学生可以全面认识和掌握乘法概念和运算,同时也能够通过乘法运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教案频道与你分享!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篇一: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

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

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要求: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几何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篇二: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教学内容:课本104页至107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2.让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1、我想考考同学们:请大家猜个脑筋急转弯。

2、这节课看谁想别人没想到的?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广角》。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1、出示课件、同学们,每天“阳光体育”时间你们都做了哪些运动?2、老师调查其中一个小组的体育爱好情况:第三小组喜欢踢毽子的有哪些同学?(假设7人)喜欢跳绳的有哪些同学?(假设8人)有没有两样都喜欢的?(假设3人)3、老师在讲台的两边分别画了两个圈:左边黄色的圈表示喜欢踢毽子的,右边红色的圈表示喜欢跳绳的。

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第九单元教学计划个人备课主备人:李娟庄敏时间:2012.8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与二年级上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内容更加系统和全面,分别介绍了排列以及组合。

教材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这也是《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排列与组合不仅是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习概率统计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

比如人们出行可选择的路线,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等各种编号,体育比赛中比赛场次的设定等,这些都需要用到排列组合知识。

本单元安排的都是学生身边的事例和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

如在例1中安排的是有关衣服的搭配问题,让学生找出不同的穿法,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用活动数字卡片找出不同的两位数的活动;在例2中安排了学生用数字卡片摆三位数的情景,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照相时的不同站位的活动;在例3中安排的是有关中国队参加世界杯足球赛时小组比赛的场次问题,在“做一做”中安排了三个小朋友抢占两把椅子的游戏。

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单元重、难点:重点:渗透数学思想。

难点:体会数学。

四、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2104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2104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人教新课标(2104秋)教学内容本单元围绕集合的概念展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分类及特点、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等。

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抽象概念,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集合,并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1. 集合的抽象概念理解:由于集合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教学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集合的内涵。

2. 集合间的关系掌握:集合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学生可能难以掌握。

教学中需要通过图示、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集合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分类及特点,通过举例、图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集合案例,让学生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并学会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分类及特点等。

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集合2. 目录:一、集合的定义;二、集合的表示方法;三、集合的分类及特点;四、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五、集合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关于集合的定义、表示方法、分类及特点等。

2. 判断题:判断给出的集合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 应用题:运用集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2021文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2021文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2021文案新的教学理念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

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今天我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2021文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教案2021文案1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结果都等于0。

2、经历探索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问:从图上知道了什么?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算式怎样列?平均每只猴能摘到几个桃,可以怎样列式?2、结合旧知,解决问题三只小猴摘桃,可树上一个桃也没有,那你觉得每只小猴能摘到几个桃呢?一个都摘不到那么03等于多少呢?如果是4只小猴摘桃结果会怎样?5只呢?9只呢?算式怎么列?结果呢?问: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二、巩固练习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小结:0除以或乘以任何不是0的数结果都等于0。

三、教学例2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例题图,问:你从图上知道些什么?问:要求前3天平均每天生产鸡蛋多少千克怎样列算式?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谈话:3063等于多少?先估算,再算一算。

了解学生的方法,有选择地请学生把他们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问:3063的商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重点学习笔算的方法及书写格式。

分析引导:商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因为0除以3得0),这个0能不写吗?为什么?让学生明确0有占位的作用。

讲解书写格式。

问:对比笔算的结果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怎么样?如果漏写了商中间的0呢?四、完成试一试1、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商是几位数。

2、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九单元第3节第1课时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九单元第3节第1课时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九单元第3节第1课时青岛版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将一个数从整百数起,依次往下数,算出后面第几个数。

•能力目标:能够使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信心。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将一个数从整百数起,依次往下数,算出后面第几个数。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3. 教学准备•教师:PPT、教材、黑板、粘贴小纸条。

•学生:教材、钢笔、橡皮、课外读物。

4. 教学过程4.1 热身•老师询问学生最近一个星期做过的有趣的数学题目,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信心。

4.2 引入•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串数字,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个物品的数量,让学生根据这些数字找出物品是什么,并估算一下这张图片中一共有多少物品。

4.3 讲授•教师板书,或者通过PPT讲解依次往下数的方法,并带领学生进行练习。

4.4 呈现•教师出示多组数字,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计算数字所列出的物品是什么。

4.5 练习•课堂上开展小组竞赛,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组合计算。

4.6 简单作业•布置一些简单题目让学生回家完成并复习课堂所学的内容。

5. 教学反思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看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通过热身活动与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教育教学的效果。

教师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老师也要注意让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与同学交流,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非常有趣的数学活动,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

逻辑推理能力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

本单元主要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接触和运用集合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材试图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

单元教学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单元课时安排:
1 集合……………………………………………………1课时
2 练习二十三……………………………………………1课时
第一课时集合
教学内容:
集合。

(教材第104、第105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圈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脑筋急转弯: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
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
顺利地进了电影院。

这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
的高见。

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
时老师还不想告诉你们,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能自
己找到答案的。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教学例1。

1.方法一。

师:学校准备从每个班中选几名热爱运动的学生参加体育训练,
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做准备。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多媒体课件出示:
教材第104页表格)
师: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参加踢毽的有几位同
学?
生:参加跳绳的有9人;参加踢毽的有8人。

师:那么,参加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几位同学?你会计算吗?
学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17人,9+8=17(人)。

可是,参加这两项活动的没有17人呀。

我发现有的人两项活动都参加了。

应该是一共有14人参加了,算式是9+8-3=14(人)。

······
师:到底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有人说一共是14人呢?为什么
要减去3呢?
生:因为有3个人重复了。

生:因为这3个人既参加了跳绳,又参加了踢毽。

生:因为跳绳的9人里面有这3个人,踢毽的8人里面也有这3个人,所以计算的时候就不能是9+8=17(人),还应该减去3人,所以是9+8-3=14(人)。

生:因为9+8就把这3个人重复算了,也就是多算了一遍,所以要减掉3人。

师:同学们的发言真是精彩,报名参加校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呢?
生:14人。

2.方法二。

师:为了能使同学们更方便地看清楚,我们把一项活动演示一遍,请班里的14名同学分别对应的替代其中一人,自己选一个替代的对象吧。

班内的14名学生分别选定自己要替代的人。

师:请报名参加跳绳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左边,报名参加踢毽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右边。

“参与报名”的学生活动,站到相应的位置。

师:杨明、刘红、李芳你们怎么还不站好呀?
生:不知道站哪边。

师:哦?为什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生:因为他们两项运动都参加了,站左边不行,站右边也不行。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他们应该怎么站比较好?
该和左边的圈在一起,因为他们也参加了跳绳的呀。

生3:那我还说中间的还可以圈到右边一起呢,他们还参加了踢毽啊。

师:那就按你们说的试试吧。

学生动手试着画图,并向全班同学展示。

4.方法四。

师:看图,说说每一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生:左边,表示只参加跳绳的;右边,表示只参加踢毽的;中间,表示既参加跳绳又参加踢毽的。

师:你能列式计算这两个小组的人数吗?
生:9+8-3=14(人)
生:(8—3)+3+(9-3)=14(人)
(三)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很出色,谁愿意来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

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集合
跳绳的学生踢毽的学生
丁旭陈东王爱华杨明刘红于丽周晓朱小东
赵军马超徐强李芳陶伟卢强
两项都参加的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练习二十三
教学内容:
练习二十三。

(教材第106、第10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感知集合图的价值,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感知集合图的价值,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难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学习的借助集合图分析问题的方法你学会了吗?
有什么感想?
生: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更容易理解。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大家掌握的情况怎么样。

师:阅读下面的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多媒体课件出示:
教材第107页第6题)
生:知道了3个小朋友比赛写出带“春”字的成语的个数分
别是多少。

师:读完题,你觉得怎么样呢?
生:这道题的信息很多,有点乱。

师:对于这样的问题,你想怎样分析解答呢?
生:也许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题意吧。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分析理解之后尝试解答。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
求小刚和小佳一共写出多少个成语,首先要找出与这两个人
所写成语有关的条件:“小刚写出
了15个,小佳写出了8个”,且“小佳写出的8个成语小刚都写
出来了”,可以画图表示为
小刚
写出小佳写出的8个
的15个
所以小刚和小佳一共写出的成语个数是15个。

要求小刚和小红一共写出了多少个成语,同样首先要找出与这两个人所写成语有关的条件:
“小刚写出了15个成语”,“小红写出了10个”,且“小红写出的成语中有5个小刚也写出来了”。


就是说他们两人写出的成语中有5个是重复的,可以画图表示为小刚写的小红写的
15个 10个
都写出的5个
所以说小刚和小红一共写出的成语个数是15+10-5=20(个)。

······
对于解答正确的学坐给予表扬鼓励。

师:通过练习题的解答,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生:面对很多信息时要思考清楚了再列式计算。

(三)总结提升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刚
写出小佳写出的8个
的15个
小刚写的小红写的
15个 10个
都写出的5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