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
XX市X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城市公共数据库项目可研暨初步设计

XX市XX区“智慧仓山”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城市公共数据库建设项目XX市XX区“智慧XX”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城市公共数据库建设项目目录目录 ................................................................................................................................................................ 图目录 ........................................................................................................................................................ V I 表目录 (VII)1项目概述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建设单位 (1)1.3项目背景 (1)1.4建设规划 (1)1.5建设内容 (4)1.6投资概算 (5)1.7设计依据 (5)1.8设计范围 (6)1.9设计分工 (6)1.9.1项目建设单位职责分工 (6)1.9.2系统承包商职责分工 (7)1.9.3监理单位职责分工 (7)2现状与需求分析 (8)2.1项目的现实意义及必要性 (8)2.1.1项目意义 (8)2.1.2项目建设必要性 (8)2.1.3项目建设可行性 (10)2.2现状分析 (11)2.2.2XX区信息化现状 (12)2.3需求分析 (24)2.3.1业务量需求 (24)2.3.2公共信息平台需求 (25)2.3.3公共数据库需求 (28)2.3.4公共应用需求 (31)2.3.5运行环境需求 (32)2.3.6信息安全需求 (33)2.3.7管理体系及规范需求 (34)3项目总体设计 (35)3.1建设目标 (35)3.1.1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目标 (35)3.1.2公共数据库建设目标 (35)3.1.3公共应用建设目标 (36)3.1.4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目标 (36)3.2总体架构设计 (37)3.2.1设计原则 (37)3.2.2总体能力架构 (38)3.3信息的分类编码体系 (39)3.4项目标准规范 (39)3.4.1系统质量保证 (39)3.4.2系统遵循标准 (40)4项目建设方案 (41)4.1.1目录管理系统 (42)4.1.2数据交换系统 (43)4.1.3数据整合系统 (46)4.1.4数据挖掘系统 (47)4.1.5平台门户系统 (48)4.1.6运维管理系统 (49)4.1.7接口与服务管理系统 (51)4.2公共数据库 (56)4.2.1信息资源分类与梳理 (57)4.2.2数据库设计 (58)4.3公共应用 (76)4.3.1城市运行管理平台 (76)4.3.2公众信息服务平台 (81)4.4基础设施平台 (84)4.4.1基础设施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84)4.4.2网络资源池 (86)4.4.3计算资源池 (96)4.4.4存储资源池 (104)4.4.5备份及容灾规划 (111)4.4.6大数据平台 (115)4.4.7系统软件资源池 (120)4.4.8云计算管理平台 (124)4.4.9云计算安全防护方案 (127)5设备配置及安装 (152)5.1软硬件配置 (152)5.1.1硬件基础设施 (152)5.1.2系统软件 (154)5.2节能与环保 (155)6标准规范及制度制定 (157)6.1标准梳理及建设 (157)6.2建立信息共享制度 (157)7培训及维护 (158)7.1系统培训 (158)7.1.1项目培训方式 (158)7.1.2项目培训内容 (158)7.2运行维护机制 (159)8项目实施 (161)8.1项目管理 (161)8.1.1管理措施 (161)8.1.2资金保障 (161)8.1.3制度保障 (161)8.1.4监理单位 (161)8.2项目建设工期及进度计划 (161)8.2.1总体工期要求 (162)8.2.2总体进度计划 (162)9投资概算 (163)9.1概算编制说明 (163)9.1.1投资概算范围 (163)9.1.2编制依据 (163)9.1.3各种费率的取定 (164)9.2项目投资概算 (164)9.2.1项目总投资概算 (164)9.2.2分项投资概算清单 (165)9.2.3资金落实与来源 (175)10建设效益分析 (175)10.1技术效益 (175)10.2经济效益 (176)10.3社会效益 (176)11项目招标方式 (176)11.1招标依据 (176)11.2主要招标计划 (177)11.3项目招标方式 (177)图1公共信息平台项目规划范围 (2)图2XX区中心机房平面布置图 (12)图3福建省政务信息网组网架构图 (13)图4XX区政务信息网横向接入网络拓扑图 (14)图5福建省电子政务外网总体拓扑 (16)图6XX区电子政务外网横向接入网网络拓扑图 (17)图7公共信息平台总体能力架构 (38)图8信息资源分类图 (57)图9目录元数据结构图 (59)图10信息共享元数据结构图 (60)图11交换元数据结构图 (61)图12人口数据库模型图 (63)图13法人数据库模型图 (64)图14地理空间数据库模型图 (67)图15宏观经济数据库模型图 (69)图16建筑物数据库模型图 (71)图17公共业务库数据模型图 (73)图18公共服务库数据模型图 (75)图19基础设施平台总体架构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

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1.系统概述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内部拥有着大量城市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
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越来越紧密,但当前部门间信息共享多是点对点方式,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
因此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城市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数据采集交换,为各部门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共享支持,一方面数据信息从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整合接入,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和这些接入部门提供全面的共享服务。
同时,以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建立为基础,整合来自各委办局和各所辖地区的、经过审核转换处理的数据资源,可实现对经济社会信息的统一和集中存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政府工作提供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持。
数据整合共享只是手段,数据分析服务才是目的。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满足政府业务对统一数据资源共享需要,进而提升形势分析预测水平,对政府在发展规划、投资布局、资源环境、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等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提高了政府部门掌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能力。
2.建设目标1)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2)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地对政府统计部门、政府各部门以及国民经济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统计的关系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建立全地区城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统一管理机制;3)依托地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科学的地区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为基础,建设支持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数据库系统,提高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共建共享能力;4)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一致的城市基础数据,为各类应用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满足政府管理决策、部门信息共享和社会公共服务“三个层次”的需求。
数据库设计方案

数据库设计方案二〇二〇年六月1.数据库设计原则数据设计原则包括统一原则、标准化原则、规范性原则、保护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并发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备份性原则、数据关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可靠性与完整性原则、快速访问原则。
1、统一原则数据库统一标准化处理,统一建设,实现信息资源标准化和开放共享。
2、标准化原则并遵从各项技术规定,做好数据库的标准化设计与建设。
各配套设备的性能和技术要求稳定可靠,所有的数据库设计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3、规范性原则数据处理及数据建库实行规范化设计与建设,为业务系统提供支撑。
4、保护性原则项目建设要充分考虑易维护性原则,软件建设做好售后服务,为后期建设提供良好基础。
5、完整性原则在系统设计中,我们选用产品和系统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升级、扩展、维护问题,设计应全面、周到,注意预留到位并留有充分余量,以适应未来发展需要。
6、并发性原则项目建设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抗干扰性,提高稳定性。
7、安全性原则系统的数据库必须分层次和级别、保证数据库在各种级别保密程度上的查询访问,防止信息被任意查询和破坏,对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病毒,系统都应具有高度的免疫力。
8、备份性原则系统的设计和设备配置必须保证信息的安全,有较好的数据安全措施,有较强的数据备份和系统恢复功能。
9、数据关联性原则考虑数据与数据之间关联性问题,实现数据间的共享开放。
10、适应性原则系统设计应符合统一规划、阶段性实施的原则,充分考虑未来技术发展所带来的系统扩充的需求,预留足够的接口空间,可满足以后的软件升级及设备扩容。
11、可靠性与完整性原则即系统的设计能充分考虑系统的发展需要,能充分适应科技的快速进步,对系统的扩展性预留可持续发展的接口和技术空间。
12、快速访问原则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稳定,能够快速进行访问。
2.数据库逻辑设计数据库逻辑设计包括数据库逻辑划分、矢量数据逻辑设计、栅格数据逻辑设计。
1、数据库逻辑上是由一个或多个表空间组成的,表空间物理上是由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组成的;而在逻辑上表空间又是由一个或多个段组成的。
XX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成为城市管理和发展的重要工具。
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旨在整合城市各个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为城市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支持。
因此,针对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XX城市作为一座发展迅速的现代化城市,面临着诸多城市管理和发展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促进城市数据资源整合和共享,对于提升城市管理效率、优化城市规划、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于XX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状分析1.XX城市数据资源分散目前,XX城市各部门之间数据资源分散,存在数据孤岛的情况。
不同部门的数据格式、标准和管理方式不一致,导致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效率低下。
2.XX城市管理需求增加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人口增长,XX城市管理需求不断增加。
传统的管理方式和工具已无法满足城市管理的需求,需要建立一套更为高效、智能的城市管理数据库系统。
3.XX城市发展迫切需要科技支持XX城市作为现代化城市,发展速度快,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较大发展需求。
因此,科技支持将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可行性研究1.技术可行性当前,城市信息化建设技术已经相对成熟,有能力实现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
通过采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有效整合城市各部门的数据资源,并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
2.经济可行性尽管建设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需要一定投资,但从长远来看,可以为城市管理和发展带来巨大效益。
通过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可以为城市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3.管理可行性建设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可以实现各部门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机构和管理规范,可以有效解决数据孤岛问题,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2)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2)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1.系统概述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内部拥有着大量城市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
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越来越紧密,但当前部门间信息共享多是点对点方式,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
因此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城市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能够实现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数据采集交换,为各部门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共享支持,一方面数据信息从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整合接入,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和这些接入部门提供全面的共享服务。
同时,以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建立为基础,整合来自各委办局和各所辖地区的、经过审核转换处理的数据资源,可实现对经济社会信息的统一和集中存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政府工作提供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持。
数据整合共享只是手段,数据分析服务才是目的。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满足政府业务对统一数据资源共享需要,进而提升形势分析预测水平,对政府在发展规划、投资布局、资源环境、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等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提高了政府部门掌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能力。
2.建设目标1)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2)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地对政府统计部门、政府各部门以及国民经济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统计的关系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建立全地区城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统一管理机制;3)依托地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科学的地区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为基础,建设支持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数据库系统,提高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共建共享能力;4)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一致的城市基础数据,为各类应用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满足政府管理决策、部门信息共享和社会公共服务“三个层次”的需求。
XX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智慧系统建设可行性方案

XX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智慧系统建设可行性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其中,建设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智慧系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一、XX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智慧系统建设的背景和意义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城市,XX城市面临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持续增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一个覆盖城市各个领域的公共基础数据库智慧系统至关重要。
这样的系统可以实现城市数据的集中管理、分享和交换,为城市决策、规划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
二、XX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智慧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分析1.技术支持:XX城市已具备建设智慧系统的技术基础,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够实现城市各类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处理。
2.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支持智慧城市建设,为公共基础数据库智慧系统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3.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发展,市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建设智慧系统可以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
4.成本效益:虽然建设智慧系统需要一定的投入,但从长远来看,可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成本效益。
5.可持续性:建设智慧系统是城市发展的趋势,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潜力,可以不断更新和完善。
三、XX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智慧系统建设的实施步骤1.规划设计:制定建设规划,明确系统功能和服务范围,确定建设目标和进度计划。
2.技术建设:搭建系统平台,整合城市各类数据资源,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运营管理:建立系统运营和管理机制,定期更新和维护系统,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4.服务应用:开发相关应用软件,为居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深圳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深圳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一说到深圳,那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梦想的城市,它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自然不可或缺。
在这个过程中,房屋拆迁补偿问题成为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今天,我就用我十年的方案写作经验,来给大家输写一篇关于“深圳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房屋拆迁补偿标准”的意识流方案。
一、补偿原则我们要明确补偿原则。
在房屋拆迁过程中,要充分保障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得到公平、合理的补偿。
这里有几个关键点:1.实际损失补偿:以被拆迁房屋的市场价值为基准,给予被拆迁人相应的货币补偿。
2.搬迁费补偿:根据被拆迁房屋的面积、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计算搬迁费用。
3.安置房补偿:提供与被拆迁房屋相当面积的安置房,确保被拆迁人能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补偿标准1.被拆迁房屋的市场价值:以房屋所处的地理位置、建筑结构、使用年限等因素为依据,评估房屋市场价值。
2.搬迁费用:包括搬家费、临时住宿费等,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计算。
3.安置房面积:原则上不低于被拆迁房屋的面积,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
具体操作如下:1.被拆迁房屋市场价值:以附近类似房屋的市场交易价格为参考,结合房屋的具体情况,评估出合理的市场价值。
2.搬迁费用:根据被拆迁房屋的面积、距离等因素,计算搬家费;临时住宿费用按照市场租赁价格计算。
3.安置房面积:以被拆迁房屋的面积为基准,提供相应的安置房。
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被拆迁人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三、补偿程序1.拆迁公告:在拆迁范围内发布拆迁公告,告知被拆迁人相关事宜。
2.资产评估:由专业机构对被拆迁房屋进行资产评估,确定补偿标准。
3.补偿协商:与被拆迁人进行协商,达成补偿协议。
4.补偿发放:按照协议约定,将补偿款发放给被拆迁人。
5.拆迁安置:为被拆迁人提供安置房,确保其顺利过渡。
四、补偿保障1.法律保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拆迁补偿工作的合法合规。
2.监督保障: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拆迁补偿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建立城市管理基础信息库的建议

建立城市管理基础信息库的建议关于建立XXXX区城市管理基础信息库的建议为贯彻落实区委四届六次会议和区政府七届四次全会精神,建立健全与XXXXXXX建设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体系,围绕着力营造宜居宜业,推进城区精细长效管理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强以数字化城管系统为载体的城市管理基础信息库建设,全面建立起全区联网、部门联动的“城市管理基础信息系统”,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信息化水平,根据《中共XXXX 区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区的实施方案》精神,现就建立城市管理基础信息库,提出如下建议: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自治区党委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委十届六次全委会议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按照“XXX”发展战略部署,将城市管理基础信息库建设工作纳入智慧城市建设中,作为科学制定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平台,积极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按照“明责确权、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标准统一”的要求,坚持以实际问题和业务需求为导向,以规范建设为标准,建立适应现代电子政务建设要求,符合我区实际的城市管理基础信息库,推进各部门城市管理基础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高效应用。
(二)总体目标:2015年4月底前,完成城市管理领域内的法律法规拆分工作,初步构建以城市管理“四大主体”法定职责为主的城市管理基础信息系统;2015年6月底前,完成城市管理领域内的相关管理标准和文明城市测评指标的补充工作,形成以法定职责、管理标准、测评指标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管理基础信息系统;2015年10月底前,按照边建设、边应用、边完善的原则,逐步将环卫、园林、住建、爱卫、卫生、执法等部门的管理(执法)信息纳入进来,基本建成以城管信息为基础,相关管理信息为补充的城市管理基础信息系统;到2016年,全面建成“理念先进、设计科学、功能强大、界面友好、共享畅通”的城市管理基础信息库,并投入使用,实现政府各部门依托城市管理基础信息库高效能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的目标。
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

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一、项目概述1.概念定义。
公共基础数据库,是在网络基础设施上,围绕政务、人口、法人、地理空间等基础且变化频率相对较低的数据资源进行统筹的汇聚、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和存储,是智慧城市数据的总汇聚点,各智慧应用需要通过公共信息平台间接的使用公共基础数据库中的数据。
公共基础数据库主要由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等组成。
2.建设背景。
201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的通知》(建办科〔2013〕22号),正式确定重庆市永川区为国家住建部智慧城市第二批试点城市。
2014年,永川区开展重点部门数据情况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各部门在传统方式和现有系统中积累了大量数据,如:公安局的人口数据、工商局的法人数据、规划局和国房局的空间地理数据、统计局的经济数据等。
目前,这些数据处于分散、无序、条块分割的状态,部门间传递数据主要通过手工录入、纸质打印传递、文件导出导入、介质拷贝等方式。
各部门系统之间的对接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和框架,无法实现大批量的数据交换和实时传递,更无法形成单点接入多方共享的高效传输,部门内部间的数据也无法合理的交换使用,大大降低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增加各部门的数据使用成本,建立全区统一的数据资源共享机制迫在眉睫。
3.建设意义。
数据整合和共享是建设基础数据库的主要目的,是智慧永川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建设基础数据库,有利于将永川目前分散的、条块化的数据资源统一集中起来,提供共享服务,提高数据共享率;有利于提高城市公共数据的开发使用水平,使政府执政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利于解决政府部门在信息数据资源建设中的多头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节约社会成本,为支撑智慧永川、信息惠民建设,实现政府部门数据共享打下坚实基础。
4.现状难点。
永川信息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各部门业务数据分散,资源整合、使用率较低,数据共享程度较低,要实现从起步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跨越式发展,还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和予以解决的突出难点。
城市公共基础大数据的库建设方案设计

城市公共基础大数据的库建设方案设计一、引言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加速,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
为了更好地提供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便利性,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城市公共基础大数据库。
本文将详细介绍城市公共基础大数据库的建设方案设计,包括数据库的架构设计、数据采集与存储、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
二、数据库架构设计1. 数据库类型:选择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或者Oracle,以支持复杂的数据关系和查询需求。
2. 数据库结构:根据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不同领域和功能,设计相应的数据表和字段,如交通、能源、水务、环境等。
3. 数据库索引:根据数据查询的频率和效率要求,设计适当的索引,以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
三、数据采集与存储1. 数据采集方式: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人工巡检等方式,获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实时数据。
2. 数据采集频率:根据数据的实时性要求,设计合理的数据采集频率,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 数据存储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采用合适的数据存储方式,如表格、文件、图象等。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1. 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去重,以保证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2. 数据转换:将清洗后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和标准化,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3. 数据分析:通过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洞察。
五、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1.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者损坏,并制定相应的数据恢复策略。
2. 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3. 访问控制:采用权限管理机制,限制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确保惟独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修改数据。
六、总结通过本文的城市公共基础大数据库建设方案设计,可以有效地支持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管理和决策。
通过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为城市的发展和改善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活动方案之主题数据库建设方案

主题数据库建设方案【篇一: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建设方案】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建设方案一、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是指结合政府各类决策支持系统、相关应用系统的接入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需求,构建的共享数据库,它是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各类电子政务共享交换数据的有机管理,并为应用提供相应服务。
在经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上网、政务公开、网上行政等发展阶段之后,随着电子政务工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单一的政府机构业务系统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积累的政务信息资源已经具有相当规模。
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数据标准规范不统一,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各委办局之间互联互通不足,业务协同困难,难以发挥整体优势;缺乏统一的政务信息管理和服务机制。
这些问题的症结之一是缺乏统一规划、规范建设的政务信息共享库。
建立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就是为统筹地方政务信息资源的规划、管理、交换和使用,建立有序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为各个信息资源权威发布者提供规范、科学的共享发布手段,为各个资源使用对象提供资源的检索、定位与获取服务。
通过与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提供的目录服务相结合,解决地方重要信息资源管理难的问题;与交换服务相结合,解决地方信息资源共享交换难的问题。
通过政务信息共享库的建设,全面实现整个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一次建设,长久复用”的建设目标。
中办发[2002]17号文件的发布,标志着国家信息化以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为主要建设思路的导向正在逐渐形成。
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库,不仅符合电子政务工程整体发展规律,抓住了当前政府最关键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为电子政务工程的深化与开展,做出了大胆的尝试,而且对推动政府改革、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提升领导的科学决策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的需求分析随着电子政务各个业务系统的建立和使用,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不但对基础地理空间信息、人口信息、法人信息和宏观经济信息等公共信息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而且各个业务部门对其他部门专题数据的需求也非常强烈。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详细

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1.系统概述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部拥有着大量城市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
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越来越紧密,但当前部门间信息共享多是点对点方式,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
因此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城市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数据采集交换,为各部门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共享支持,一方面数据信息从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整合接入,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和这些接入部门提供全面的共享服务。
同时,以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建立为基础,整合来自各委办局和各所辖地区的、经过审核转换处理的数据资源,可实现对经济社会信息的统一和集中存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政府工作提供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持。
数据整合共享只是手段,数据分析服务才是目的。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满足政府业务对统一数据资源共享需要,进而提升形势分析预测水平,对政府在发展规划、投资布局、资源环境、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等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提高了政府部门掌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能力。
2.建设目标1)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2)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地对政府统计部门、政府各部门以及国民经济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统计的关系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建立全地区城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统一管理机制;3)依托地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科学的地区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为基础,建设支持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数据库系统,提高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共建共享能力;4)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一致的城市基础数据,为各类应用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满足政府管理决策、部门信息共享和社会公共服务“三个层次”的需求。
数字城管部件普查及数据库建设方案

数字城管部件普查及数据库建设方案(二维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我闭上眼睛,任思绪在键盘上跳跃。
想起那些年的项目,仿佛就在昨天。
下面,就让我以一位有10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的视角,为大家呈现这份“数字城管部件普查及数据库建设方案(二维版)”。
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日益复杂。
为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我国各级政府纷纷投入巨资开展数字城管项目。
本项目旨在对城市部件进行普查,建立二维数据库,为数字城管提供数据支持。
二、项目目标1.完成城市部件的普查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
2.建立二维数据库,为数字城管提供数据支撑。
3.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市民满意度。
三、项目内容1.部件普查(1)普查范围:包括城市道路、桥梁、照明、绿化、交通、排水等六大类部件。
(2)普查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等多种手段。
(3)普查要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为后续数据库建设奠定基础。
2.数据库建设(1)数据格式:采用通用的二维数据格式,如Shapefile、GeoDatabase等。
(2)数据内容:包括部件的基本属性、空间位置信息等。
(3)数据库管理:采用专业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SQLServer 等。
四、项目实施步骤1.普查阶段(1)成立项目组,明确责任分工。
(2)制定普查方案,确定普查范围、方法、要求等。
(3)开展普查工作,收集相关数据。
(4)数据录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
2.数据库建设阶段(1)整理普查数据,确定数据库结构。
(2)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存储、查询、更新等功能。
(3)数据入库,确保数据安全。
(4)数据库运维,保障数据库正常运行。
五、项目风险与应对措施1.风险:普查数据不准确、不完整。
应对措施:加强现场调查,采用多种手段收集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
2.风险:数据库建设周期较长,影响项目进度。
应对措施: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优化数据库建设方案,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剖析

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一、项目概述1.概念定义。
公共基础数据库,是在网络基础设施上,围绕政务、人口、法人、地理空间等基础且变化频率相对较低的数据资源进行统筹的汇聚、传递、加速、展示、计算和存储,是智慧城市数据的总汇聚点,各智慧应用需要通过公共信息平台间接的使用公共基础数据库中的数据。
公共基础数据库主要由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地理空间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等组成。
2.建设背景。
201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的通知》(建办科〔2013〕22号),正式确定重庆市永川区为国家住建部智慧城市第二批试点城市。
2014年,永川区开展重点部门数据情况调研,从调研情况看,各部门在传统方式和现有系统中积累了大量数据,如:公安局的人口数据、工商局的法人数据、规划局和国房局的空间地理数据、统计局的经济数据等。
目前,这些数据处于分散、无序、条块分割的状态,部门间传递数据主要通过手工录入、纸质打印传递、文件导出导入、介质拷贝等方式。
各部门系统之间的对接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和框架,无法实现大批量的数据交换和实时传递,更无法形成单点接入多方共享的高效传输,部门内部间的数据也无法合理的交换使用,大大降低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增加各部门的数据使用成本,建立全区统一的数据资源共享机制迫在眉睫。
3.建设意义。
数据整合和共享是建设基础数据库的主要目的,是智慧永川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建设基础数据库,有利于将永川目前分散的、条块化的数据资源统一集中起来,提供共享服务,提高数据共享率;有利于提高城市公共数据的开发使用水平,使政府执政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利于解决政府部门在信息数据资源建设中的多头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节约社会成本,为支撑智慧永川、信息惠民建设,实现政府部门数据共享打下坚实基础。
4.现状难点。
永川信息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各部门业务数据分散,资源整合、使用率较低,数据共享程度较低,要实现从起步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跨越式发展,还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和予以解决的突出难点。
智慧城管数据库建设方案

智慧城管数据库建设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城市管理领域,面对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管理者要快速、高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建设智慧城管数据库。
一、概述智慧城管数据库是指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城市运行管理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管理的效能。
智慧城管数据库建设需要从系统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四个方面全面推进。
二、系统设计智慧城管系统需要实现信息汇聚、精准分析和快速响应的目标,因此必须采用灵活、可扩展、可靠的系统设计。
在系统设计上,应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信息数据中心,将所有城市管理信息进行统一存储和管理,并采用开放式的数据接口,并与各城市管理部门进行紧密连接。
三、数据采集智慧城管数据库建设的关键是数据的采集。
数据采集需要通过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移动互联网等途径获取城市管理中的实时数据信息。
数据采集主要包括城市交通、环境监测、能源管理、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的数据采集。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经过预处理和质量控制后,才能被上传到智慧城管数据库。
四、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智慧城管数据库建设的核心。
数据处理需要通过数据结构的设计和算法的优化,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整合、数据分析等步骤。
数据存储需要采用高性能、高可用性和高安全性的服务器,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数据清洗主要是针对异常数据进行过滤和修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数据整合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合并,从而构建出完整的城市管理信息。
数据分析需要通过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等方法,从海量的城市管理数据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为城市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方案。
五、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智慧城管数据库建设的又一重点,数据分析需要通过数据可视化、模型建立、预测分析等方法,将数据信息转化为决策支持和行动计划。
数据分析需要满足“决策数据的时效性、信息的精度、展示方式的专业性、界面的易用性、交互的可及性、分析的深度与广度”等要求。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

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目录1.系统概述 (3)2.建设目标 (3)3.系统架构 (4)3.1. 总体架构 (4)3.2. 体系结构 (5)3.3. 总体流程图 (5)3.4. 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6)3.5. 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 (8)3.6. 数据资源分布情况 (9)3.7. 数据组成与结构 (11)4.核心功能 (12)4.1. 核心应用功能 (12)4.2. 辅助管理功能 (13)4.3. 支撑保障功能 (14)5.系统特色 (15)1.系统概述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内部拥有着大量城市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
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越来越紧密,但当前部门间信息共享多是点对点方式,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
因此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城市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数据采集交换,为各部门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共享支持,一方面数据信息从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整合接入,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和这些接入部门提供全面的共享服务。
同时,以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建立为基础,整合来自各委办局和各所辖地区的、经过审核转换处理的数据资源,可实现对经济社会信息的统一和集中存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政府工作提供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持。
数据整合共享只是手段,数据分析服务才是目的。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满足政府业务对统一数据资源共享需要,进而提升形势分析预测水平,对政府在发展规划、投资布局、资源环境、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等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提高了政府部门掌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能力。
活动方案之主题数据库建设方案

活动方案之主题数据库建设方案主题数据库建设方案【篇一: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建设方案】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建设方案一、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是指结合政府各类决策支持系统、相关应用系统的接入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需求,构建的共享数据库,它是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各类电子政务共享交换数据的有机管理,并为应用提供相应服务。
在经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上网、政务公开、网上行政等发展阶段之后,随着电子政务工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单一的政府机构业务系统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积累的政务信息资源已经具有相当规模。
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数据标准规范不统一,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各委办局之间互联互通不足,业务协同困难,难以发挥整体优势;缺乏统一的政务信息管理和服务机制。
这些问题的症结之一是缺乏统一规划、规范建设的政务信息共享库。
建立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就是为统筹地方政务信息资源的规划、管理、交换和使用,建立有序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为各个信息资源权威发布者提供规范、科学的共享发布手段,为各个资源使用对象提供资源的检索、定位与获取服务。
通过与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提供的目录服务相结合,解决地方重要信息资源管理难的问题;与交换服务相结合,解决地方信息资源共享交换难的问题。
通过政务信息共享库的建设,全面实现整个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一次建设,长久复用”的建设目标。
中办发[2002]17号文件的发布,标志着国家信息化以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为主要建设思路的导向正在逐渐形成。
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库,不仅符合电子政务工程整体发展规律,抓住了当前政府最关键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为电子政务工程的深化与开展,做出了大胆的尝试,而且对推动政府改革、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提升领导的科学决策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的需求分析随着电子政务各个业务系统的建立和使用,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不但对基础地理空间信息、人口信息、法人信息和宏观经济信息等公共信息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而且各个业务部门对其他部门专题数据的需求也非常强烈。
城市管理运营中心与城市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

特点:
“更透彻的感知和度量”:将全市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统一管理和快速更新,及时掌握城市发生的各 种事件各种变化; “更全面的互联互通”:从全局观点出发,推动各部门政务协同; “更深入的智能洞察”:实现从原始数据到可用信息的转化,再进行分析、挖掘、开发特色应用和辅助决策; “更完善的服务”:提供满足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公众需求的服务,并将城市的服务能力进行统一管理; “更精准的预测与决策”:通过完善的信息资源和精准的预测模型及机制,帮助政府对城市事件进行精准预测、 高效管理、快速决策、应急响应等。 9
城市道路 安全管理
KPI指标详细信息
KPI指标预警
警报处理紧急联络人
5
核心运营能力
6
运营中心建设
7
架构
8
解决问题
大数据管理 大数据管理平台能够高效管理GIS数据和非GIS数据、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提高大数据存储和管 理、分析在高吞吐、响应时间、伸缩性和弹性、容错等方面的能力。 政务协同 通过建设统一的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将政府各部门的功能、信息和人力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政府部门之间跨部门业务协作。 企业和社会公众用户服务 基于统一的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的公众服务网站,通过衣食住行游地图信息服务,能够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大的便利,改善社会公 众的文化和社会生活环境,为企业提供定制服务,促进企业的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与配送、客户关系管理和企业商业决策的信息 化。
城市公共信息信息资源库的定位与价值
目前全国智慧城市信息资源库的建设现状
主要的问题和难点
关键问题
智慧城市信息资源都有哪些
我们将如何进行分类
公共数据资源
功能框架图
关键技术与能力
落地推动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1.系统概述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内部拥有着大量城市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
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越来越紧密,但当前部门间信息共享多是点对点方式,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
因此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城市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数据采集交换,为各部门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共享支持,一方面数据信息从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整合接入,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和这些接入部门提供全面的共享服务。
同时,以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建立为基础,整合来自各委办局和各所辖地区的、经过审核转换处理的数据资源,可实现对经济社会信息的统一和集中存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政府工作提供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持。
数据整合共享只是手段,数据分析服务才是目的。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满足政府业务对统一数据资源共享需要,进而提升形势分析预测水平,对政府在发展规划、投资布局、资源环境、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等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提高了政府部门掌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能力。
2.建设目标1)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2)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地对政府统计部门、政府各部门以及国民经济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统计的关系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建立全地区城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统一管理机制;3)依托地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科学的地区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为基础,建设支持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数据库系统,提高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共建共享能力;4)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一致的城市基础数据,为各类应用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满足政府管理决策、部门信息共享和社会公共服务“三个层次”的需求。
3. 系统架构3.1. 总体架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建立面向宏观经济发展、社会公共服务的数据库和数据服务。
总体架构由支撑体系(标准规范支撑体系、管理运行维护支撑体系、安全支撑体系)、网络系统、信息共享平台软硬件系统环境、数据库体系(中心交换库、基础数据库、主题库、发布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管理系统、元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数据交换处理系统、应用支撑系统、数据综合分析系统)组成。
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网络收集统计系统和各共建部门的信息资源,并有效地将这些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宏观经济管理信息共享,并向用户提供数据服务;数据库体系:由元数据控制,实现数据的交换、存储和发布,整合共建单位现有信息资源,构建主题库和发布库,为数据服务提供支持。
3.2. 体系结构专网专网门户数据综合分析系统数据库体系Internet外网门户外网应用:政务及统计信息发布公众互动统计信息检索 互联网发布区信息共享平台逻辑隔离专网门户数据库体系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库管理维护系统元数据库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库用户数据交换对接宏观库数据共享(发布)区宏观库数据生产(工作)区其它功能专网发布库中心交换库外网发布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元数据库管理系统主题管理逻辑隔离19个委办局数据数据...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元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审核转换共享数据库基础数据库主题数据库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信息共享平台划分为工作(生产)区、发布(共享)区和互联网信息发布区。
在工作(生产)区构建宏观经济数据的采集、整合、处理和存储系统;在发布(共享)区构建宏观经济数据的发布与共享、存储与备份和专网门户系统等环境支撑系统;在互联网信息发布区构建互联网门户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宏观经济信息服务。
3.3. 总体流程图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总体流程图如下: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采用在线填报、数据库对接和基于消息的数据交换三种采集方式,集中采集、整合、存储各共建部门指标数据。
中心交换数据库存储各共建部门交换来的原貌数据,基础数据库是对原貌数据进行审核转换和加工而成,是主题数据库和发布库构成的基础。
元数据库对数据的采集交换、整合、存储、分析和发布全过程进行定义和约束。
专网和互联网的用户可通过门户系统,分别对发布(共享)区和互联网信息发布区的数据进行访问。
3.4. 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设计原则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涉及到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数据,需要从所有相关政府部门采集数据。
根据我公司实际项目经验,选择和确定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项目共建单位的主要依据以下原则:1)共建单位拥有的基础指标在反映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暨地区城市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
按照设置指标的依据和原则,参与共建单位的基础指标必须能够较全面地满足要求。
2)各方面对指标的需求程度,包括政府领导对相关信息的关注程度,发改委综合管理与宏观调控对指标的需求程度,各委办局对指标的需求等。
根据党政领导的日常需求和各部门提供的信息产品,参加共建单位的基础指标均涵盖在内。
3.5.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3.6.数据资源分布情况表一:数据资源分布总表表二:各政府部门数据资源3.7.数据组成与结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的核心数据库业务体系要根据不同的数据来源、层次、粒度、业务内容和区域特征分成以下类型数据:(1)按照数据来源:主要可以分成政府统计部门数据和政府其他各部门数据;(2)按照数据层次:分成原貌数据层和整合数据层;原貌数据按照数据来源并保持原貌特征存储的数据,整合数据是原貌数据经过整合处理后形成的逻辑统一的数据;(3)按数据粒度:分为宏观和中观两个层面数据。
宏观层指标为反映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运行状况的主要社会经济总量指标及其结构、速度、效益指标数据;中观层指标为按照产业、行业、区域等特征进行分组的汇总数据和分类数据;(4)按业务指标体系划分:主要包括经济运行、城市建设、人口就业、社会发展、环境资源;经济运行又可以分成总量、财政、税收、投资、工业生产、房地产开发等等;(5)按区域特征:按照行政区划和区域功能划分数据。
4.核心功能通过对用户需求分析,根据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技术特点,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核心应用、辅助管理、支撑保障三大部分。
4.1.核心应用功能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具备数据交换、存储、主题加工、查询分析和发布管理等宏观经济信息形成的全过程的功能。
核心应用功能主要由规划设计和元数据库管理、数据交换处理、数据集中存储备份管理、数据整合处理、数据调度管理、主题管理和维护、数据分析应用、信息发布管理等组成。
1)规划设计和元数据管理:规划设计和元数据管理主要实现宏观经济数据库的标准化建设过程,是对宏观库业务和技术标准的设计和管理。
主要包括元数据存储、元数据管理和规划设计三大功能模块:(1)元数据存储(元数据库)是以管理中心元数据库为核心的元数据存储管理体系;(2)元数据管理主要是以中心元数据为基础,通过元数据的读取、分发、同步更新和维护,建立宏观经济数据库的统一的元数据管理机制;(3)规划设计是对以指标为核心的业务元数据进行统一的设计、维护和管理,是一个元数据的应用过程。
2)数据交换处理:实现数据交换对接和数据审核转换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网上交换处理就是通过专网的方式实现数据交换;(2)数据交换对接主要是把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经过预处理的数据通过交换机制,汇集到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数据中心的各自交换接口上;“包括数据通信、数据交换和数据对接功能。
数据对接也是数据交换的一种方式;数据交换对接还包括数据中心通过对接的方式从中心向各节点下载交换数据”;(3)数据审核转换是指抽取来各职能部门的交换数据,按照数据交换标准的要求,进行审核校验、转换和上载入库;(4)交换监控管理主要是实现数据交换处理过程的安全监控、异常处理、系统监控等功能。
3)数据存储和管理:数据集中存储和管理以基础数据库为主,主要包括以下功能:(1)基础数据存储是对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2)数据整合处理是在数据交换处理的基础上,对存储与基础数据库的原貌数据进一步的再加工处理,以达到数据的逻辑统一;(3)数据调度管理是实现系统内部数据的统一ETL功能,能够进行数据资源配置和任务调度配置,是系统内部统一的数据调度平台;(4)统一数据管理以基础数据库为基础实现对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的各个层次数据统一管理和维护。
4)主题数据管理:主要包括主题数据库和主题数据管理两大功能模块。
主题数据库根据主题应用系统的不同需求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主题库也可以有多个;主题数据管理包括主题数据的抽取和加工处理、主题数据库更新、主题的定义和维护等功能。
5)综合分析应用:(1)提供分析应用数据环境;(2)宏观经济基本信息和常规主题或专题分析成果的查询和展现;(3)领导的个性化服务:针对市委市政府不同职能领导的需求关键指标分析;(4)电子编辑出版功能。
6)信息发布管理:实现对宏观库综合数据和分析成果数据发布的统一管理,确保发布数据准确和权威。
4.2.辅助管理功能辅助管理主要实现以宏观经济数据库数据中心的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统一门户服务、工作流管理、电子存档管理、系统管理与监控等功能。
1)统一门户服务:通过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信息目录服务和应用集成服务,具有标准架构和定制规范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统一门户管理,支持各类用户对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的广泛应用。
2)工作流管理:工作流管理系统作为系统的基础运行环境的一部分,对宏观经济数据库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定制和管理,对业务系统的各项操作和管理、权限的指派均可以通过工作流管理系统进行设计和定制。
3)电子存档管理:对各部门交换数据、分类加工整理数据、主题数据和发布数据、以及相关工作文档等电子数据文件(各部门的交换数据文件、报送的各种资料文件、工作动态信息等),实行有效的永久性介质保存和管理,提供归档数据的目录查询、介质调阅、重载上线等服务。
4)系统管理与监控:保证宏观经济数据库信息的时效性、统一性、稳定性,必须建立统一的系统管理和监控系统,对整个系统资源进行配置和监控管理,确保系统各种软件、主机和网络的安全高效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