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政务服务大数据库的建设方案设计
广东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

广东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2016-2017年)为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实现全省各部门、各层级、各领域数据共享,有效支撑全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建设思路。
围绕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效能,以支撑全省“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为重点,率先构建覆盖政务服务各环节的网上办事数据库,逐步拓展完善专题数据库和公共基础数据库,形成我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以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为抓手,建立健全共享协同的数据库建设机制;以省政务数据中心为依托,打造系统架构统一、省市分级建设管理、全省共建共享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政府智慧化服务水平和群众办事满意度,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突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全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优化完善数据提供、维护、共享、使用追溯及监督评估等环节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统一的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向各级政府和部门提供统一的政务服务数据库应用,提高行政效率。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
完善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各类电子政务资源,按照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有效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借助政务服务数据库开展行政业务应用,以应用促进共建共享,切实发挥政务数据价值。
——统一架构、互联互通。
结合省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和各级政府及部门业务应用实际,建立兼容、开放、可扩展的政务服务大数据系统架构,支撑全省跨区域、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和系统应用,形成“上下左右”互通互联、共享共用的全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应用环境。
——急用先行、保障安全。
立足我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业务应用需求,急用先行、由易到难,率先建设网上办事数据库,逐步拓展专题数据库并完善基础数据库。
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强化数据提供、汇集、共享和应用等的全过程管理,加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保护。
2023-政务大数据资源平台建设方案-1

政务大数据资源平台建设方案政务大数据资源平台建设方案政务大数据是指由政府机关及其职能部门所产生、采集、处理和管理的的大数据集合。
政务大数据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公共安全、市政服务、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
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政务大数据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为此,建设一个政务大数据资源平台,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共享政务大数据,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一、平台需求分析在实际操作中,政务大数据资源平台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数据采集和整合。
政府不同部门、不同层面所产生的大数据信息需要采集整合到平台中,包括统计数据、地理信息数据、人口数据、经济数据等各种类型的数据。
2、数据分析和处理。
将采集到的大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发现数据中的问题和关联性,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3、数据共享和应用。
政务大数据资源平台应该具备数据共享的功能,供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使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4、数据安全保护。
政务大数据资源平台的数据安全保护更是重中之重,平台应该采用多重安全机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二、平台建设方案基于上述需求,政务大数据资源平台建设方案应该包含以下步骤:1、平台建设准备。
包括人员招募、资金预算、技术方案研究等工作。
政府可以自建平台,也可以委托专业机构建设。
2、平台设计。
确定政务大数据资源平台的整体设计和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数据共享和安全保护等方面。
3、平台开发和实施。
平台开发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平台开发完毕后,需要经过充分测试并通过验收后实施。
4、数据采集和整合。
政府各部门的数据采集应该遵从标准化的流程和规范,政务大数据资源平台应该有专门的人员和机制负责数据的整合和归档。
5、数据分析和处理。
政务大数据资源平台内部可以有专门的人员和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加工,也可以向外部机构委托。
6、数据共享和应用。
政务大数据资源平台要提供充分的数据共享机制,支持政府部门、行业机构及社会公众使用。
2023-政务大数据平台整体规划建设方案-1

政务大数据平台整体规划建设方案随着数字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政务数据已经成为管理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因此,政府大力推行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本文就政务大数据平台整体规划建设方案进行分步骤阐述。
第一步:需求调研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前,需要开展一定的调研工作。
政府需要深入了解现有数据的规模和类型、采集和整理策略、使用目的和方式、数据安全等因素,从而得出一个明确的需求矩阵。
同时,还可以在与业界专家和业务相关方进行交流过程中,了解其他成功的案例和经验,从而不断优化平台建设方案。
第二步:技术选型根据需求分析,政府可以选择具备相应技术优势和资源的企业或机构,委托其进行技术开发。
选择技术方案应该遵循开放性、易用性、多层次、可扩展性等原则。
同时,平台应该采用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手段,为政府做出科学决策和提供精准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步:数据整合常常政府要的是跨行业和部门的数据汇总和分析,因此,在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过程中,贯穿始终的是数据整合。
政府可以依靠共享机制,收集不同部门的数据源、数据格式,然后经过数据清洗和预处理,统一管理。
因此,在平台的建设中,政府可以依照现有国内外的数据共享模式,将数据进行标准化,以实现平台数据整合的目的。
第四步:数据分析与应用政务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主要目的是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因此,在数据分析上需要注重运用新型技术,将数据分析与应用相结合。
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为政府提供详细的分析报告以及决策分析工具,从而帮助政府做出更严密和精准的决策和规划。
同时,还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来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总之,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是政府推进数字化改革的重要任务。
这需要政府重视数据安全和数据共享,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和实践,不断完善平台的功能和服务,从而让政府采取科学、精准、有效的手段推动城市的治理和发展。
政务大数据平台整体规划建设方案

技术选型及依据
01
02
03
04
大数据技术
采用Hadoop、Spark等大数 据处理框架,满足海量数据处
理需求。
云计算技术
利用云计算平台的弹性扩展、 按需服务等特性,提高资源利
用率和降低成本。
数据安全技术
采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 全审计等技术手段,确保政务 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标准规范
遵循国家和地方政务信息化相 关标准规范,确保平台建设的
07
培训推广与生态合作策略
培训计划和对象覆盖范围
培训计划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时间 、地点、课程设置等,确保培训的全 面性和系统性。
对象覆盖范围
针对不同层次和需求的政务工作人员 ,提供定制化的培训方案,包括领导 干部、业务骨干、技术人员等。
推广活动形式和内容设计
推广活动形式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研讨会、讲座、展览等多 种形式进行推广,提高政务大数据平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和应急响应速度。
辅助决策支持模块功能
数据可视化展示
将复杂数据以图表、地图等形式直观展示,帮助决策者快速理解 数据内涵。
智能分析与预测
运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对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为决策者 提供趋势预测和决策建议。
多维度数据对比
支持对多个维度、多个指标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决策者全 面把握政务工作状况。
合规性和互操作性。
部署环境要求
硬件环境
选择高性能、高可靠的服务器 和网络设备,确保平台的稳定
运行和数据传输效率。
软件环境
采用成熟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 理系统和中间件等软件产品,提 供良好的软件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
广东数据服务器施工方案

广东数据服务器施工方案1. 引言在现代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数据中心的建设与运维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大省之一,其数据中心的建设对于促进该地区的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广东数据服务器施工方案,包括服务器选型、机房环境规划、服务器布局及安装、网络连接等方面。
2. 服务器选型服务器选型是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合理地选择适合业务需求的服务器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广东数据服务器施工方案中,我们建议采用品牌稳定、性能卓越的服务器设备,例如华为、戴尔、惠普等厂商的产品。
在选型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存储容量、可扩展性等因素,并基于数据中心的需求制定详细的技术规格。
3. 机房环境规划机房环境规划是数据中心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合理地规划机房环境可以保证服务器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广东数据服务器施工方案中,机房环境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因素:3.1 温湿度控制机房应设有空调系统,保持适宜的温湿度,以确保服务器设备的稳定运行。
建议在机房内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监测和调节机房的温湿度。
3.2 防火措施机房应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包括安装火灾报警系统、防火墙、应急喷淋系统等。
同时,需要确保机房内没有易燃物品的存放,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演练。
3.3 供电与电力备份机房应有稳定的供电系统,包括主电源和备用电源。
主电源应接入不同的电源线路,以防单点故障。
备用电源可以采用UPS(不间断电源)或发电机组等设备,以备电力中断时使用。
3.4 网络设备和布线机房内需要安装合适的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并按照布线规范进行网络布线,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服务器布局及安装在广东数据服务器施工方案中,服务器的布局和安装需要遵守以下原则:4.1 空间规划根据服务器数量和尺寸,合理规划机架的数量和布局,确保服务器之间有足够的通风和散热空间。
4.2 机柜安装服务器需要安装在设备专用的机柜中,机柜应具备防尘、防水、防震等功能,并配备良好的散热系统。
政务数据集成平台数据库设计

政务数据集成平台数据库设计1. 简介政务数据集成平台是用于集成和管理政府机构的各类数据的信息系统。
该平台的数据库设计是确保数据高效存储、有效管理和安全访问的关键组成部分。
2. 数据库目标政务数据集成平台的数据库设计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高效性:具备高度可扩展性和性能,能够快速处理大量数据和复杂查询。
- 完整性: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防止数据丢失和损坏。
- 安全性: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保护政府敏感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
- 一致性:提供统一的数据模型和命名约定,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一致性。
- 可维护性:具备优雅的设计和良好的文档,方便开发人员进行维护和扩展。
3. 数据模型设计政务数据集成平台的数据库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 实体关系图创建实体关系图以表示不同实体之间的关系,包括政府机构、数据集、用户等。
3.2 数据表设计根据实体关系图,设计各个数据表以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
每个数据表应包含适当的字段,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3 索引设计根据数据库的查询需求,设计适当的索引以提高查询效率。
索引应考虑到查询频率和查询字段的选择。
3.4 视图设计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设计适当的视图以简化数据的查询和展示。
视图应包含必要的字段和过滤条件。
3.5 安全权限设计根据政府机构的需求,设计合适的安全权限以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和操作。
权限应包括读取、写入和修改等操作。
4. 数据库管理政务数据集成平台的数据库管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备份数据以防止数据丢失,并建立相应的恢复机制,以便在必要时恢复数据。
4.2 数据清理和优化定期清理过期和冗余的数据,优化数据库性能和存储空间利用率。
4.3 监控和故障排除监控数据库性能和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4.4 安全管理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包括数据库访问控制、用户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等,以保护政府敏感数据的安全。
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总体设计方案

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总体设计方案1.1.总体设计原则本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先进性和可扩展性设计时充分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前瞻性和可扩展性,以保证系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能满足XXX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对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实际需要。
(2)实用性和便捷性设计时应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用户需求的差异性,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便捷的操作方式和友好的用户界面。
(3)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设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在详细分析建设现状、建设需求和条件的基础上,制订合理的设计方案,提出合理的项目建设与运行管理方案。
同时,系统的建设还应考虑XXX现有电子政务系统已有资源利旧与整合,减少投资。
(4)经济性与安全性XXX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数据都是比较敏感的工作数据,必须在现有资金预算的前提下建立相对完善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妥善解决信息安全的问题,处理好经济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成本和效益。
综合考虑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等各个环节应用的实际需要,在多方案论证和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既安全又经济的设计方案。
(5)可靠性和合理性XXX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建设服务范围广、涉及内容多,需要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设计时除了充分保证可靠性外,还应建设合理的运行维护管理模式及相关保障体系,为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6)需求主导,整合应用的原则以需求为主导,突出重点,认真分析系统流程,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及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资源,加强整合,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1.2.总体目标XXX社会治理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以项目建设为契机,以“一个网络体系、一套应用系统、三个基础库”为依托,充分利用大数据挖掘、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有效整合各方信息资源,实现“人、地、物、事、组织”的网格化管理,从而带动XXX社会管理源头治理体系、动态协调机制、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实现XXX社会管理“精确化”、社会服务“人性化”,提升社会服务效能,并为XXX实现智慧城市奠定信息化基础。
政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政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政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为政务数据提供存储、管理和处理的设施和系统。
其主要目标是提高政务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方便政府部门共享和利用数据资源,促进政务信息化和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政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施布局:政务数据中心应选址在安全稳定的地理位置,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包括供电、网络、通信和安全防护等方面。
建议选用现代化的数据中心建筑,配备高效的供电和制冷系统,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数据存储与管理:政务数据中心应具备大容量、高可靠性的存储设备,能够安全地保存政府部门的大量数据。
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分类、备份、灾备和恢复等功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与分析:政务数据中心应配备高性能的服务器和计算设备,能够实时处理和分析大数据。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分析工具,对政务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安全保障:政务数据中心应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包括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两个方面。
物理安全方面,应设置严格的进入权限和监控系统,确保设备和数据的安全。
网络安全方面,应实施防火墙、入侵检测和数据加密等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
5. 数据共享与开放:政务数据中心应提供数据共享和开放的接口和服务,方便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通。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开放数据接口,向社会公众提供政府数据资源,促进数据驱动的创新和发展。
综上所述,政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应综合考虑设施、管理、处理、安全和开放等因素,以提高政务数据的效率和质量,为政府决策和公共服务提供支持。
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

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一、数据库的建设目标1.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
通过建设大数据库,实现各个部门和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流,避免信息孤岛和数据孤岛的问题,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办事效率。
2.提升政务服务的质量。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挖掘,在政务服务中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提升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3.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通过数据库建设,实现政务数据的集中统计和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支撑。
4.促进信息共享和互通。
通过数据库的建设,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政务信息的共享和互通,提高政府的协同工作能力。
二、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内容1.数据整合和清洗。
收集各个部门和机构的政务数据,进行整合和清洗,消除冗余和重复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建设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编码,规范政务数据的格式和命名方式,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构建大数据平台。
建设大数据存储和处理平台,支持大规模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提高数据处理和挖掘的效率。
4.强化数据安全保护。
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加强数据的加密和权限控制,保护个人隐私和敏感信息不被滥用和泄露。
5.提供数据访问和查询接口。
为政府工作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数据访问和查询接口,方便他们获取政务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
6.开放部分数据接口。
适当开放政务数据接口,鼓励社会公众和企业利用政务数据进行创新和开发,推动信息化和数字经济的发展。
三、数据库建设的实施步骤1.制定建设规划和方案。
明确数据库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建设的时间进度和经费预算。
2.做好组织管理工作。
成立数据库建设项目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制定项目管理计划,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3.数据整合和清洗工作。
与各部门和机构合作,共享政务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和清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数据标准化工作。
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编码,规范政务数据的格式和命名方式,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024年政务大数据项目建议书及建设实施方案

政务大数据项目建议书及建设实施方案目录概论 (4)一、SWOT分析 (4)(一)、优势分析(S) (4)(二)、劣势分析(W) (5)(三)、机会分析(O) (7)(四)、威胁分析(T) (8)二、法人治理 (10)(一)、股东权利及义务 (10)(二)、董事 (11)(三)、高级管理人员 (12)(四)、监事 (15)三、政务大数据项目概论 (17)(一)、政务大数据项目提出的理由 (17)(二)、政务大数据项目概述 (18)(三)、政务大数据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19)(四)、资金筹措方案 (20)(五)、政务大数据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21)(六)、政务大数据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22)(七)、研究结论 (23)四、发展规划分析 (24)(一)、公司发展规划 (24)(二)、保障措施 (25)五、进度计划 (27)(一)、政务大数据项目进度安排 (27)(二)、政务大数据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28)六、建筑工程可行性分析 (30)(一)、政务大数据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30)(二)、建设方案 (32)(三)、建筑工程建设指标 (33)(四)、政务大数据项目选址原则 (33)(五)、政务大数据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35)七、风险评估分析 (35)(一)、政务大数据项目风险分析 (35)(二)、公司竞争劣势 (37)八、创新驱动 (38)(一)、企业技术研发分析 (38)(二)、政务大数据项目技术工艺分析 (40)(三)、质量管理 (43)(四)、创新发展总结 (44)九、政务大数据项目沟通与合作机制 (45)(一)、沟通体系构建 (45)(二)、合作伙伴选择与合作方式 (48)(三)、利益相关方管理 (49)(四)、团队协作与合作文化 (52)(五)、跨部门协同与协作平台 (53)(六)、沟通与合作中的问题解决 (55)(七)、共享资源与互惠机制 (57)(八)、沟通与合作绩效评估 (58)十、政务大数据项目质量与标准 (60)(一)、质量保障体系 (60)(二)、标准化作业流程 (61)(三)、质量监控与评估 (62)(四)、质量改进计划 (63)十一、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64)(一)、人力资源规划 (64)(二)、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 (65)十二、政务大数据项目运行方案 (66)(一)、政务大数据项目运行管理体系建设 (66)(二)、运营效率提升策略 (68)(三)、风险管理与应对 (69)(四)、绩效评估与监测 (70)(五)、利益相关方沟通与合作 (71)(六)、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 (72)(七)、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 (73)(八)、运营经验总结与展望 (74)概论随着项目管理深度与复杂性的增长,制定全面而精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运营方案显得尤为关键。
政务数据分析平台数据库设计

政务数据分析平台数据库设计本文档旨在介绍政务数据分析平台的数据库设计,以确保系统的高效运行和数据的有效管理。
数据库结构政务数据分析平台的数据库结构包含以下几个部分:用户数据表该表存储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部门、职位、登录名以及密码等。
用户可以通过该表进行登录和身份验证。
数据集数据表该表存储政务数据分析平台所涉及的各类数据集的信息,包括数据集名称、来源、描述以及所属分类等。
该表还包括数据集对应的数据表的表名。
数据表字典数据表该表存储政务数据分析平台所涉及的各类数据表的信息,包括数据表名称、所属数据集、字段、数据类型、长度、描述等。
该表还包括数据表对应的数据源、数据表的创建时间和最后修改时间等。
数据库连接信息表该表存储政务数据分析平台所涉及的各类数据源的连接信息,包括数据源名称、IP地址、端口、用户名、密码等。
表和视图数据表该表存储政务数据分析平台所涉及的各类表和视图的信息,包括表名或视图名、所属数据库、表或视图的描述。
数据库建模政务数据分析平台的数据库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基于ER模型进行建模。
通过ER模型进行设计,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系统中各个数据表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后续的系统调试和数据管理提供更好的指导。
本文档对 ER 模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了各个数据表之间的关系和约束条件,并通过实体关系图的形式进行了可视化呈现,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整个系统的数据结构。
数据库实现政务数据分析平台的数据库采用MySQL实现。
其中,用户数据、数据集数据、数据表字典数据以及表和视图数据均通过MySQL中的表进行实现。
数据库连接信息通过MySQL中的连接信息进行实现。
总结政务数据分析平台的数据库设计是该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部分。
本文档对数据库的结构、建模和实现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为该平台的后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政务大数据平台方案

政务大数据平台方案1. 概述政务大数据平台是指基于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架构,为政府提供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应用的一种综合性平台。
通过政务大数据平台,政府部门可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社会状况、优化政府公共服务、推动决策科学化。
本文档将介绍政务大数据平台的设计和实施方案,为政府部门提供指导和参考。
2. 功能需求2.1 数据采集与存储政务大数据平台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能够从各个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的数据源中获取数据。
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考虑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格式化和清洗,并存储到适当的数据仓库中。
2.2 数据管理与安全政务大数据平台需要提供数据管理能力,包括数据的组织、分类、索引和检索。
平台还需要设置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控制机制,确保数据只能被授权的人员访问和使用。
此外,政务大数据平台还需要具备数据备份和灾备能力,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3 数据分析与挖掘政务大数据平台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可以对存储在平台上的海量数据进行快速的分析和挖掘。
平台需要提供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和算法库,支持数据挖掘、可视化分析、模型建立等功能。
同时,平台还需要支持用户自定义的数据分析任务。
2.4 数据应用与决策支持政务大数据平台需要提供数据应用和决策支持能力,将分析得到的数据结果转化为实际的决策支持建议。
平台需要支持生成各种报表和可视化图表,并提供多种决策支持工具和模块,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决策的基础。
3. 技术架构3.1 数据采集与存储政务大数据平台的数据采集和存储部分可以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如Hadoop和Spark等。
数据采集模块可以使用Flume等工具进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
数据存储模块可以使用HDFS等分布式文件系统进行数据的容错存储。
3.2 数据管理与安全政务大数据平台的数据管理和安全部分可以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和权限控制技术。
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政务大数据是指政府机关及其相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所管理、生产和积累的各类数据资源,包括民生数据、行政数据、社会数据等。
政务大数据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政策制定、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领域,对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意义三、建设思路和步骤1.建设思路-从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共享和应用等方面全面规划,打造全方位的政务大数据管理平台;-以数据安全为核心,保障政务大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引入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数据的挖掘和价值应用能力。
2.建设步骤(1)需求分析和规划:明确政务大数据平台的功能需求和发展方向,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进行规划布局。
(2)数据采集与整合: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信息采集、传输、清洗、标准化等环节,整合各部门和机构的数据资源。
(3)数据存储与管理:建设数据仓库和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安全存储和高效管理。
(4)数据处理和分析:引入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对政务大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5)数据共享与开放: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推动政府和社会各界资源的共享和开放,促进信息的互通互联。
(6)应用服务与评估:基于政务大数据平台,开展相关应用服务,推动政务服务的创新和优化,并对平台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四、关键技术和措施1.大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包括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效率。
2.数据安全保障技术:采用多层次的数据安全机制,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数据备份等技术,保证政务大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数据共享和开放技术: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和标准化的数据交换协议,推动政府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开放。
4.数据应用和服务技术:构建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平台,提供政府决策和社会服务等相关应用服务。
五、建设成果和推广策略1.建设成果-实现政务大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确性;-提供方便高效的信息查询和公共服务,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推动政府与社会各界的互动与信息交流,促进政民关系的互信和共赢。
最新最新广东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精选版

最新最新广东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精选版
一、广东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总体要求
1.广东政务服务大数据库的建设,应遵循“智慧政务服务”政策,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模式建设综合政务服务信息系统。
2.大数据库建设要求系统可灵活配置,支持灵活拓展,达到“多层级、多功能、多领域、多终端”的应用效果,提高政务服务信息资源利用效率。
3.结合政务服务的业务需求,将大数据平台与各业务应用进行集成,
构建政务服务的立体信息框架,构建政务服务的业务核心价值信息体系。
4.数据库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实现数据的有效识别、挖掘、
存储、管理、分析和决策,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5.大数据库建设需要建立专业的管理机构,组织数据管理、技术支持、安全保障、运行维护等工作,确保数据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数据库建设方案架构
1.数据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实现数据的有效识别、
挖掘、存储、管理、分析和决策,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2.技术支持:通过构建高效、可靠、可拓展的大数据系统架构,达到“多层级、多功能、多领域、多终端”的应用效果。
广东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

广东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政务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建设广东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对于实现政务数据的整合、共享和高效利用,推动政务服务的创新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设背景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大省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政务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
现有的政务数据分散在各个部门和系统中,存在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务服务的需求,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建设广东政务服务大数据库迫在眉睫。
二、建设目标1、实现政务数据的整合与共享整合全省各级政府部门的政务数据,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
2、提升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对政务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为政务服务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
3、推动政务服务的创新和发展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推出更多个性化、智能化的政务服务应用,推动政务服务的转型升级。
三、建设原则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制定统一的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数据库建设。
2、统一标准,规范建设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3、安全可靠,保障隐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公民隐私。
4、开放共享,创新应用推动数据的开放共享,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数据的开发利用,创新政务服务应用。
四、数据来源1、政府部门内部数据包括各级政府部门的业务数据、管理数据、统计数据等。
2、社会公共数据如社保、医保、税务、金融等领域的公共数据。
3、互联网数据通过网络爬虫等技术获取与政务服务相关的互联网数据。
五、数据库架构设计1、数据采集层负责从各种数据源采集数据,并进行初步的清洗和转换。
2、数据存储层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如 Hadoop 等,存储海量的政务数据。
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最新)

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为贯彻落实《X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X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X-X年)的通知》(X 经信网办〔X〕227号)精神,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实现全市各部门、各层级、各领域数据共享,有效支撑我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切实加强监管,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X年底前,基本建成数据采集能力强、智能分析应用广、开发共享程度高、体制机制较完善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促进我市各级政府和部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流程优化、材料简化、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强化部门事中事后监管,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主要任务围绕全市“行政审批、监督管理、政府服务”应用,建设覆盖政府审批、监管、服务各环节的网上办事数据库,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设企业情况综合、公共信用信息、文化遗产资源和农村信用体系等政务服务专题数据库,以及支撑部门业务应用的数据库;建设和初步完善人口、法人、地理空间、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形成各类数据库相互联动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
(一)建设网上办事数据库。
1.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
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的自然人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以及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的法人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将网上注册用户与服务对象信息相关联,实现网上办事一次登陆、全网通办。
[市大数据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配合]2.政务服务过程数据库。
建立完善数据标准,整合全市事项申办、受理、审批、办结等各办理过程情况数据,形成政务服务过程数据库,记录事项办理全过程、实现审批和服务事项在线监管,推进审批过程公开透明,实现阳光政务。
分析挖掘服务环节数据,优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市大数据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配合]3.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库。
广东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

广东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广东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2016-2017年)为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实现全省各部门、各层级、各领域数据共享,有效支撑全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建设思路。
围绕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效能,以支撑全省“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为重点,率先构建覆盖政务服务各环节的网上办事数据库,逐步拓展完善专题数据库和公共基础数据库,形成我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以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为抓手,建立健全共享协同的数据库建设机制;以省政务数据中心为依托,打造系统架构统一、省市分级建设管理、全省共建共享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政府智慧化服务水平和群众办事满意度,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突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全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优化完善数据提供、维护、共享、使用追溯及监督评估等环节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统一的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向各级政府和部门提供统一的政务服务数据库应用,提高行政效率。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
完善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各类电子政务资源,按照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有效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借助政务服务数据库开展行政业务应用,以应用促进共建共享,切实发挥政务数据价值。
——统一架构、互联互通。
结合省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和各级政府及部门业务应用实际,建立兼容、开放、可扩展的政务服务大数据系统架构,支撑全省跨区域、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和系统应用,形成“上下左右”互通互联、共享共用的全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应用环境。
——急用先行、保障安全。
立足我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业务应用需求,急用先行、由易到难,率先建设网上办事数据库,逐步拓展专题数据库并完善基础数据库。
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强化数据提供、汇集、共享和应用等的全过程管理,加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保护。
最新最新广东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精选版

最新最新广东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精选版
一、项目背景
广东省是国家重点经济地区之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势头强劲。
在这一
背景下,广东省的政府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政府服务事务。
为了积极应对这种情况,广东省政府准备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起一个庞
大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
二、建设思路
1.统筹考虑,强化大数据服务能力。
(1)深度开发大数据硬件资源,充分利用各类云计算、数据库和存储
技术,优化大数据平台的硬件设施,为政府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2)完善大数据核心软件,加强大数据系统的架构设计、数据模型设
计和信息资源管理等,为政府的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提供着力点。
2.加强大数据内容支持。
(1)扩大大数据内容资源,积极引进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
部门的信息资源,以及政府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相关信息资源,为政务服
务大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充足的内容支撑。
(2)加强大数据内容的标准化,以统一的政务服务大数据格式为标准,统一大数据资源规范,以及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格式,为政务服务大
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便利。
3.综合维护管理,完善大数据服务能力。
政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政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简介政务数据中心是为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提供数据管理和存储的关键设施。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政务数据中心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个完整的政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包括设备选型、布局设计、安全保障等方面,以满足政府部门在数据管理和存储方面的需求。
设备选型政务数据中心的设备选型应基于各个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设备类型:1.服务器:用于存储和处理大量数据的主要设备。
选择性能优越、可扩展的服务器,以适应政府部门的不断增长的数据需求。
2.存储设备:政务数据中心需要高容量的存储设备来存储大量的数据。
可以选择使用磁盘阵列、网络存储设备(NAS)或存储区域网络(SAN)来满足存储需求。
3.网络设备:政务数据中心需要稳定、可靠的网络连接,以确保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可访问性。
选用优质的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来提供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
4.机柜和机架:用于组织和安装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物理结构。
选择适合政务数据中心规模和需求的机柜和机架,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有序布局。
布局设计政务数据中心的布局设计应考虑设备的排放、散热和安全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建议:1.空间规划:根据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需求,合理划分和利用空间。
可根据设备类型、功能、性能等因素制定空间规划方案。
2.空调系统:为了保持数据中心的稳定温度和湿度,应安装适当的空调系统。
确保空调系统的冷却能力和散热效果能满足整个数据中心的需求。
3.电源系统:政务数据中心需要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
建议采用冗余电源系统,并配置UPS(不间断电源)以防止电力中断对数据中心运行造成影响。
4.灭火系统:政务数据中心应配置自动灭火系统,以应对突发的火灾事件。
建议选用气体灭火系统,以避免使用水对设备造成损害。
安全保障政务数据中心的安全保障至关重要,以防止数据泄露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以下是一些安全措施建议:1.门禁系统:政务数据中心应配置严格的门禁系统,只允许授权人员进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2016-2017年)为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实现全省各部门、各层级、各领域数据共享,有效支撑全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建设思路。
围绕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效能,以支撑全省“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为重点,率先构建覆盖政务服务各环节的网上办事数据库,逐步拓展完善专题数据库和公共基础数据库,形成我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以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为抓手,建立健全共享协同的数据库建设机制;以省政务数据中心为依托,打造系统架构统一、省市分级建设管理、全省共建共享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政府智慧化服务水平和群众办事满意度,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建设原则。
——统筹规划、规范管理。
突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全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优化完善数据提供、维护、共享、使用追溯及监督评估等环节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统一的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向各级政府和部门提供统一的政务服务数据库应用,提高行政效率。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
完善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各类电子政务资源,按照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有效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借助政务服务数据库开展行政业务应用,以应用促进共建共享,切实发挥政务数据价值。
——统一架构、互联互通。
结合省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和各级政府及部门业务应用实际,建立兼容、开放、可扩展的政务服务大数据系统架构,支撑全省跨区域、跨部门的数据交换共享和系统应用,形成“上下左右”互通互联、共享共用的全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应用环境。
——急用先行、保障安全。
立足我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业务应用需求,急用先行、由易到难,率先建设网上办事数据库,逐步拓展专题数据库并完善基础数据库。
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强化数据提供、汇集、共享和应用等的全过程管理,加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保护。
(三)主要目标。
到2017年底前,基本建成数据采集能力强、智能分析应用广、开发共享程度高、体制机制较完善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促使我省各级政府和部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流程优化、材料简化,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建设内容围绕全省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建设覆盖政务服务各环节的网上办事数据库,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建设企业情况综合、公共信用信息、文化遗产资源等政务服务专题数据库,以及支撑部门业务应用的数据库;完善人口、法人、地理空间、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形成各类数据库相互联动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
(一)建设网上办事数据库。
1. 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
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的自然人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以及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的法人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将网上注册用户与服务对象信息相关联,实现网上办事一次登录、全网通办。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信息中心牵头负责,省直各部门和各地市配合)2. 政务服务过程数据库。
建立完善数据标准,整合全省事项申办、受理、审批、办结等各办理过程情况数据,形成政务服务过程数据库,记录事项办理全过程,实现审批和服务事项在线监管,推进审批过程公开透明,实现阳光政务。
分析挖掘服务环节数据,优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信息中心牵头负责,省直各部门和各地市配合)3. 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库。
加快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系统建设,推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在线申请、在线受理、在线审批,以及省、市、县三级事项动态管理,为相关业务全省通办、异地办理提供支撑。
(省编办、经济和信息化委、信息中心牵头负责)4. 政务电子证照库。
落实《广东省政务电子证照管理暂行规定》,建设全省政务电子证照系统,根据网上办事业务需求梳理证照应用目录,逐步汇聚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各类许可证、执照、许可证书、资格证、资质证、合格证书、批准文件、证明文件及其他行政许可证件的数据电文,建立省、市两级政务电子证照库,逐步减少纸质证明材料的使用,方便群众办事。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省编办、信息中心牵头负责,省直各部门和各地市配合)5. 业务办理资料库。
研究建立网上办事申报材料数据标准规范,通过省公共申办审批平台和各部门业务系统,汇聚服务对象业务办理申报材料和信息,形成业务办理资料库。
在此基础上将服务对象基本信息与服务环节数据、业务办理资料数据进行关联,建立服务对象网上办事电子档案,支撑申报材料重复使用和资料少填少报。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省编办、信息中心牵头负责,省直各部门和各地市配合)6. 政务服务历史记录库。
围绕网上办事服务需求,整合服务对象在省网上办事大厅及各部门网上办事窗口、各地市网上办事分厅的浏览、搜索、咨询、投诉等情况信息,建立政务服务历史记录库。
在此基础上,分析挖掘政务服务优化需求,精准把握群众办事行为,实现主动服务和精准推送服务,增强智慧化服务能力。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省编办、信息中心牵头负责,省直各部门和各地市配合)7. 数据应用历史记录库。
针对各级政府部门对有关数据库及其数据的应用,建立数据提供、共享交换和使用等情况的数据应用历史记录库,有效分析各类政务数据的使用情况,促进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广泛应用,挖掘提升数据价值。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省编办、信息中心牵头负责,省直各部门和各地市配合)8. 政策数据库。
主要存储事项经办单位为履行职能所制定的工作任务、工作方式、办事步骤和具体措施等政策内容,作为公民和法人办事的政策依据,供公民和法人在办事各个环节随时调用查阅。
(省编办、信息中心牵头负责,省直各部门和各地市配合)9. 法规数据库。
主要存储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作为事项经办单位履行职能及公民、法人办事的法律依据,供公民和法人在办事各个环节随时调用查阅。
(省编办、信息中心牵头负责,省直各部门和各地市配合)10. 权责清单库。
主要存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检查、行政确认、行政奖励、行政裁决等权责事项,列明职权名称、职权依据、行使主体等内容,为政府全面履职和群众办事提供清楚指引。
(省编办、经济和信息化委、信息中心牵头负责,省直各部门和各地市配合)11. 规划数据库。
主要包括主体功能区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人口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建设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海洋功能区规划、交通规划等内容。
(省编办、经济和信息化委、信息中心牵头负责,省直各部门和各地市配合)(二)建设政务服务专题数据库。
1. 企业情况综合数据库。
加快建设企业情况综合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采集汇总企业数据,形成全省企业情况综合数据库,加强数据综合利用,支撑企业情况综合工作。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负责,省直和中央驻粤有关部门配合)2. 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
建设完善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整合各地、各部门信用信息,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注册登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各类信用信息服务,为政府部门开展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省工商局、编办、经济和信息化委配合)3. 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
建设省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整合全省文化遗产资源,为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全省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等文化遗产资源信息。
(省文化厅、经济和信息化委、信息中心牵头负责)(三)建设公共基础数据库。
1. 人口公用基础数据库。
以卫生计生部门人口信息为基础,逐步整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民政、教育、住房城乡建设、税务、统计等信息,形成规范权威的省人口公用数据库,实现对全省个人信息的动态管理,为各级政府和部门提供人口基础数据应用。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编办、卫生计生委、公安厅、信息中心牵头负责,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民政厅、教育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国税局、地税局、统计局配合)2. 法人公用基础数据库。
以机构编制、民政、工商等部门汇总到质监部门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为基础,以税务、统计、公安等部门数据为扩展,建立法人公用数据库,为政务服务提供准确法人信息。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省编办、民政厅、工商局、质监局、信息中心牵头负责,省国税局、地税局、统计局、公安厅配合)3. 地理空间公用基础数据库。
建设完善涵盖交通、水系、境界、地貌、植被等信息的地理空间公用数据库,推动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和开放应用,支撑政务服务应用。
加快建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广东数据与应用中心,开展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应用。
(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牵头负责)4. 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
归集整理省直、中直驻粤单位宏观经济数据,建设基于经济形势预测分析的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提供及时、便捷、准确的宏观经济数据服务。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负责)三、建立完善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一)完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管理机制。
1. 制定行政许可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标准化流程。
加强政务服务大数据库标准规范体系建设,重点制定实施数据采集、管理、共享、应用及数据质量控制等标准规范。
制定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名称、实施依据、行使主体、服务对象、办事条件、办理时限、申办材料、办事过程、电子证照等要素的标准规范,并细化到每一个环节,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流程标准化。
(省编办、经济和信息化委、信息中心牵头负责,省直各部门和各地市配合)2. 编制政务服务信息资源目录。
根据各部门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围绕网上办事业务应用,摸查省直各部门和事业单位等的政务及公共数据资源,建立多级政务服务数据资源清单,编制政务服务信息资源目录。
(省直信息资源目录由省编办、经济和信息化委、信息中心牵头负责,省直各部门配合;市县信息资源目录由市县相关部门负责)3. 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落实《广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试行办法》及有关实施细则,进一步健全制度规定,明确信息资源共享的重点和范围,强化各部门的责任和义务,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共享及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
建立省级信息资源共享绩效评价制度,推动政府部门信息资源按需共享。
扩大政府共享信息范围,率先将省网上办事大厅、公共信用、市场监管等重点领域的信息资源纳入共享目录,提升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水平。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省编办、信息中心牵头负责,省直各部门和各地市配合)4. 推进政务信息资源整合。
加强政务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整合各部门数据,对核心数据明确唯一、权威的数据来源,对多源数据建立主体明确、多方校核、动态更新机制,加强数据横向关联和比对,统筹建立全省统一标准、共建共享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会省编办、信息中心牵头负责,省直各部门和各地市配合)5.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