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二1.A“他们能够摆脱低俗”说法绝对,应该是“他们基本能够摆脱低俗”。
2.2.B“很是痛心疾首”不当,对象错位,这不是作者的态度,而是有些人的态度。
3.D “因为这是他们创新能力的体现,应该提倡”以偏概全。
4.B 竟:最终5.C此项说的是有功将领的结局,与章邯无关。
6.C“不愚昧的人都知道”应为“无论愚昧还是聪明的人都知道”7.(1)这与身伏斧砧受死,妻子儿女被杀戮相比,哪种情况好呢?(得分点:“孰与”1分、“妻子”1分、“为”1分、句意通2分)(2)让长史欣做了上将军,率领秦军作为先行部队。
(得分点:“使”1分、“将”1分、“前行”1分,句意通2分)8.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景(2分)。
通过西风、长空、鸣雁、霜花、晨月、马蹄声、喇叭声等景物(2分),描绘了一幅凄冷、悲壮的画面(2分)。
9.尽管关隘如铁一样坚固,道路漫长而凄冷,但红军依然能够战胜这些困难,并且重新开始新的征程(3分),表现了红军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豪情壮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分)。
10.(1)怅寥廓(2)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4)风萧萧兮易水寒(5)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11.(1)AD(A项,由原文中的“始终没能完成”可知,“等了一个花甲他才将其汇编出来”表述错误。
D项,以偏概全,根据原文可知,“论敌,以及清朝政府、北洋军阀、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民党右派等”是鲁迅的有形的对手,另外他还有“绵亘数千年的黑暗”、“被黑暗同化了的‘奴性集体无意识’”、“麻木怯懦的‘看客’心理”、“在黑暗中疯狂滋生的,仇‘新’戮‘异’的全社会排他力量”、“混沌一团的国民性”等无形的对手。
)(2)①“他们”指二三十年代“围剿鲁迅”(咒骂鲁迅)的人。
(3分)②这里以“他们”文章的肤浅来反衬鲁迅文章的深刻和永恒。
(3分)(3)首先,这段话描写了鲁迅的肖像,重点强调了鲁迅的“横眉”照应了文章题目。
高一寒假作业答案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一)参考答案1.D[解析]A.慰藉(Jiè);B.徜徉(cháng),佗傺(chì);C.觑了一眼(qū)(注意:“面面相觑”的“觑”读qù),翘楚(qiáo)。
2.C[解析]A项,“雾蔼”应为“雾霭”;B项,“寄藉”应为“寄籍”;D项,“誓不两立”应为“势不两立”。
3.A[解析]“沉寂”侧重于安静,“孤寂”侧重于孤独;“徜徉”有悠闲、悠然自得的感情色彩,“徘徊”有犹豫不决、沉思的意味;“抑制”侧重于压下去,“遏制”表示用强力控制住。
4.A[解析]B.“蓬荜生辉”是谦辞;C.“略逊一筹”指比较起来,稍微差一点儿,不合语境;D.沸沸扬扬”多形容议论纷纷,应改为“纷纷扬扬”。
5.C[解析]A.“三个学校的共青团员”有歧义,“红军走过的”多余;8.“无时无刻”应改为“每时每刻”;D.前面是“有没有”,后面承接的是“关键在”,两面对一面。
6.C[解析]首先看见的应是“水墨小品”的主体部分——“灰黑的水牛”,因此首句为②,可排除A、D项;其次⑤中的“身后”与①中的“身影”照应,⑤中的“另一件”是接①中的“一具”说的,另外,这两句句式一致,因此⑤应接在①的后面,可进一步排除8项。
7.D[解析]不是象征手法,“黑暗的旧中国”也缩小了范围。
8.C[解析]“学不可以已”是荀子《劝学》中的名句。
9.C[解析]例句是名词用作动词,A项是意动用法,B项是使动用法,C项是名词用作动词,D项是名词做状语。
10.D[解析]A.助词,的/代词,道理;8.兼词/语气助词;C.连词,表承接,就/转折连词,却;D.都是介词,比。
11.D[解析]应为苏轼。
12.B[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宾语前置句,其他都是定语后置句。
13.C[解析]不是“没有理解作品的意思”,而是随着阅读的深入,理解也随之加深。
14.D[解析]“DNA的基因”和“基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此项的错误就是把这两个概念混淆了、等同起来了。
(寒假作业)2022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大全10篇

2022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大全10篇又是一个寒假到来,又要努力的完成寒假作业,那么遇到不会做的题目应该怎么办呢想知道寒假作业的答案吗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2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大全10篇,欢送阅读与借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答案1一、语言根底知识题。
(每题2分,共8分)1、B(A处chù 蕊ruǐ C悼dào 空kòng D蜕tuì 肄yì)2、B(A度烽C 采骛D苍丛)3、A(A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应用“应接不暇〞。
B终南捷径:指求名利的最近门路。
也比喻到达目的的便捷途径。
C 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D 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4、C (A是正反两面照应不周,应改为“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学习得怎样。
一看有没有信心,相信不相信自己能成才;二看有没有毅力和决心,能否一辈子坚持下去。
〞B应改为“通过严格的制度设计,以及不折不扣的监督机制〞。
D“约〞与“左右〞重复。
)二、默写题。
(每空1分,共10分)5、补写以下名篇句句中的空缺局部。
①言笑晏晏②哀民生之多艰③兰泽多芳草④海不厌深⑤羁鸟恋旧林⑥齐彭殇为妄作⑦哀吾生之须臾⑧泣孤舟之嫠妇⑨人生几何⑩暧暧远人村三、文学名著题。
(共10分)6、C E (C“第一次〞有误。
前几次都写不好,后来梦中得了八句,受到众人称赞。
E“一直不认罪〞有误。
最终屈打成招,认罪了。
) (选对一项得3分,选对两项得5分。
)7、简述题。
(1)答:林黛玉薛宝钗。
(1分)黛玉生病,宝钗前来探望。
(1分)劝黛玉药补不如食补,并容许送燕窝来。
(1分)黛玉感慨无依无靠讨人嫌。
宝钗说她虽然有个哥哥却不如没有,只多了个母亲,比黛玉略强些。
(1分)交谈中,黛玉感谢宝钗如此关心体贴,责备自己平日多心错怪宝钗。
(1分)(2)答:青年诗人甘果瓦不经意闯入了乞丐王国,(1分)按照“奇迹法庭〞规定,除非乞丐王国中有人认他为丈夫,否那么将被处死。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参考答案)_2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1(参考答案)1、答案A [A项shì/yì,bânɡ/bìnɡ,jiâ/jí;B项xù,xiàn/chǎn,qÿ/xÿ;C项chì/zhì,shâ/nǎn,juã;D项chà/zhà,bō,jiào/xiào。
2、答案:A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字字形的能力。
B项中的“桥礅”的“礅”应为“墩”,C项中的“犯而不较”中的“较”应为“校”,D项中的“暗剑难防”中的“剑”应为“箭”。
3、B(A.用词不当,“平静”一般指心情、气氛。
C.“系统地”“宣传”,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D.“噩运”指坏运气,“不幸”与“噩”意重复,即定语多余)4、【答案】国际语言文化竞争激烈,(3分)要赢得中国软实力就必须加强汉语国际化推广,这也是一项强国战略。
(3分)【解析】此题考查了压缩能力,压缩时要注意结论一定要鲜明,直接表明观点。
可先找到语段讨论的问题,本语段谈论的是中国对汉语推广的重视和投入问题,通过和英国、法国的比较,不难发现,中国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结合字数要求可适当融入背景。
5、【答案】生态文明“东强西弱”;牺牲传统的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答对一点1分,两点得3分,三点满分)6、 A(A连词,因为;连词,来。
B介词,替、给。
C副词,竟然、却。
D助词,的。
)7、C(①写梁鸿葬父,与“崇尚节操”无关。
④写梁鸿为了生存而替人赁舂,与“崇尚节操”无关。
⑥写梁鸿著书情况,与“崇尚节操”无关。
)8、A(A原因是“而不为章句”,并非因为家境贫寒)9、(1)曾经不慎遗留火种(引起火灾)蔓延到别人的房屋,梁鸿就寻找被烧的人家,问他们损失了什么,把猪全部拿来赔偿他们。
(句子大意对,2分。
重点实词对,每个1分)(2)这样,只怕是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还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2分)(3)(第二天)清早起来,(妻子)便拐弯抹角地跟踪丈夫。
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试题(带答案)

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试题(带答案)高中语文是一门广博精湛的学科,小编准备了高一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试题,希望你喜爱。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全部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是人物形象的创建,动画电影作为电影的一个种类,它相同具备电影艺术的所有文化质量和美学特点,动画形象塑造是动画电影创作成败的重点。
外国的动画电影,其美学特点特别清楚,一看就知道,这是美国的,这是日本的,都拥有鲜亮的民族特点。
比方日本的动漫,特别注意塑造自己的民族英豪形象,给予人物极强的民族个性特点,他们的动漫形象已成为日本公民中的一个成员。
上世纪五六十年月至七八十年月,中国动画电影出现了一批拥有民族文化品行和美学特点的动画形象,到现在人心所向。
比方孙悟空、阿凡提、哪吒、三毛、葫芦兄弟、小蝌蚪、三个和尚等等。
进入新世纪后,跟着中国电影家产特别是动漫家产的推动,中国动画电影从资本投入到题材拓展、风格定位等诸方面全面开始学习好莱坞和日本。
遗憾的是,这类学习好多却变为了跟风和模拟,跟在好莱坞和日本以后亦步亦趋,除了学到了他人的风格和技术,并无学到好莱坞和日本动画中最感人的感情表达和丰富的想象力,反而因为太想追求国际化而抛弃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特点和独到的人物形象塑造。
我们看到好多中国动画作品不是太像日本动画形象就是照搬好莱坞的创意。
所以,不论从形式仍是人物塑造上,中国动画的民族文化特点亟待从头建构。
剖析中国一些不行功的动画电影,除了题材贪大,主若是缺乏风趣、风趣、轻松的故事,缺乏切近现实、切近常人感情的故事。
动画人物太甚深重,动辄挽救地球、挽救人类,无所不可以,人物身上常常会合了所有人的品行,附带的东西过多,缺乏个性塑造,缺乏想象力,成人观众看得都喘可是气,况且小观众 ?相反,《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恰好是来自观众对片中形象的喜爱。
比方灰太狼这个形象,本应是个反面形象,片中对它人品化的塑造却特别切近现实生活,成了一个令人怜悯的妻管严,常常挨妻子平底锅的痛打,总想抓个小羊来奉承妻子 ;比方风靡全世界的《米老鼠和唐老鸭》中,极其张扬、自作傲慢、咄咄逼人的唐老鸭,老是被可爱、平和、智慧的米老鼠愚弄,两者性格对照特别激烈 ;《西游记》的成功也是因为师兄四人鲜亮的性格特征差别,孙悟空虽能上天入地,却抵可是师傅唐僧的一句咒语,师徒四人皆优弊端共存,不是完人和超人,以上的这些成功形象都能和现实中的人物找到对应的人物性格。
高一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一)1、解析A.bànɡ,ɡònɡ/ɡōnɡ,mó/mú;B.fēi,zhuó/zhuō,qì/qiè;C.xǐnɡ,qiánɡ/qiǎnɡ,sài/sè;D.ruò/nuò,nìnɡ/nínɡ,jiān/jiàn 。
答案D2、解析A项中加点的词分别读作kē、kě、kē、ɡě:B项中加点词分别读作rú、rú、nuò、rú;C项中“赎”读作shú;其他的都读dú;D项中加点的词都读作xuān。
答案D3、解析A中shí/ shè,zhònɡ,qǐ/jī;B中mài,jué/jiáo,pō;C中yè/jié,shū/zhù,mù/mò;D中jiān/qiǎn,jù,rǔ/rù。
答案C4、A项“赈”“鸩”均读作zhèn;诤读zhènɡ “憎”读作zēnɡ;C项“湍”读作tuān;“喘”读作chuǎn,“揣”读作chuǎi,“遄”读作chuán;D项“峋”读作xún,“徇”“驯”“殉”均读作xùn;B项均读juàn。
答案B5、解析A项全读jué;B项xié—jié—xié—xiè —xié;C项“开天辟地”的“辟”读“pì”,其余都读“bì”;D项“炽”读“chì”,其余都读“zhì”。
答案A6、解析A项“弄巧成拙”的“拙”读zhuō,其余读zhuó;C项的“捐赠”的“捐”读juān,其余读juàn;D项的“格外”的“分”读fèn,其余的读fēn。
新课标2021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语文》必修一 Word版含答案

新课标2021年高一语文寒假作业1《语文》必修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乡愁”的现代文学起源及其变异陈晓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乡土文学”的概念日益受到重视,这与“现代性”理论的兴起有关。
“乡土"的概念可以视为“现代性”反思的概念,是以情感的及形象的方式表达对现代性的一种批判或反思。
但它也是“现代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在“现代性”的思潮中,人们才会对“乡土"非常强调,才会试图关怀“乡土”的价值,并且以“乡土”来与城市或“现代"对抗.中国的“乡土文学"有着它的现代起源,那就是鲁迅、沈从文、废名等人建构起来的乡土传统(准确地说,是对这些人的叙述建构起来的传统)。
实际上,“乡土文学”最本质的含义应该是“乡愁”,也就是反现代性的怀乡病,那是“离去”与“归乡”的二元想象置换.当然,乡愁也是一种古典经验。
《论语•子路》中的“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是最早的美化家乡的说法。
《列子•天瑞》中的“有人去乡土,离六亲”,是最早的表达关于乡土离别的感情的叙事。
中国古曲诗词中关于怀乡的表达不胜枚举,李白的“低头思故乡”妇孺皆知,但崔颢《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令李白不敢题诗,不是李白诗不逮,而是他怀乡病重.古代的怀乡是单向度的,那是一种对故土和家人本真的单纯的怀念.现代的怀乡则包含着更复杂的社会理念与情感,是与当下经验对立的怀旧态度,或者是与城市生存对抗的乡村想象。
回望中国现代文学,“乡土”是一种素朴的存在,是更加具有个人化特征的经验或情绪.例如,鲁迅对乡村困境的切身体验,沈从文那种抹不去的怀旧和诗情,或者废名的那些玄妙的生存事实。
这并不是说,乡土叙事就一定要沿革现代中国的传统,也不是说现代文学的乡土就比当代的更有文学品位。
如此评价显然不是历史主义的态度。
然而,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乡土叙事"中,看不到那么浓郁或深重的怀乡病。
人教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人教版高一语文寒假作业参考答案(一)一、语言文字运用1、D(A项石栈(zhàn);B项幽咽(yè)、商贾(gǔ);C项孝悌(tì)、谄媚(chǎn))2、B(A、“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引起严重的后果)。
与原句句意、语境不符。
B、“颐指气使”的意思是,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
这一句中的“她”从小就养成了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下文又有“盛气凌人”,所以用“颐指气使”完全符合文意。
C项中的“炙手可热”,意思是“手一挨近就感到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而句中用来形容家用电器,是不恰当的。
D句说一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非常熟悉,能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左右逢源”有两种意思,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
现在以贬义用法较常见。
D句重在这个孩子对电脑、互联网的熟悉,显然两种意思都不恰当。
)3、B(A项“目的是”和“旨在”重复;C项是搭配不当,“吸引”不能与“关注”搭配;D项“形成、完善和发展”语序颠倒。
)4、A(②是一个总起句,应放在开头,①③④⑤是从“秋老虎”和“多事之秋”两个方面说明“阳消阴长”的秋天气候特点的,⑥⑦两句是针对这些特点提醒人们要注意秋季养生,所以⑥⑦应放在最后。
⑥⑦两句具有因果关系,⑦在前,⑥在后。
在①③④⑤句中,“立秋至处暑”、“白露”等表示时间关系的词语提示我们,①③在前,④⑤在后。
①③句具有因果关系,所以①在前,③在后;④⑤句也具有因果关系,所以④在前,⑤在后。
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①③④⑤⑦⑥。
)5、D。
匪,通“非”,不是。
6、A。
A项“愁”的意思是“为……发愁”,属为动用法;B项“凋”的意思是“使……凋谢(失色)”,C项“转”的意思是“使……滚动”,D项“繁”的意思是“使……多,增多”,均属使动用法。
7、B。
每次的作用应不尽相同:第一次重在表现蓦然惊讶的感觉,并使文势更为突兀,第二次表现了一种畏惧和发愁的心理,在文势上有换气和振起的作用,而第三次则表现了无可奈何,只得作罢的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1(参考答案)1、答案A [A项shì/yì,bânɡ/bìnɡ,jiâ/jí;B项xù,xiàn/chǎn,qÿ/xÿ;C项chì/zhì,shâ/nǎn,juã;D项chà/zhà,bō,jiào/xiào。
2、答案:A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字字形的能力。
B项中的“桥礅”的“礅”应为“墩”,C项中的“犯而不较”中的“较”应为“校”,D项中的“暗剑难防”中的“剑”应为“箭”。
3、B(A.用词不当,“平静”一般指心情、气氛。
C.“系统地”“宣传”,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D.“噩运”指坏运气,“不幸”与“噩”意重复,即定语多余)4、【答案】国际语言文化竞争激烈,(3分)要赢得中国软实力就必须加强汉语国际化推广,这也是一项强国战略。
(3分)【解析】此题考查了压缩能力,压缩时要注意结论一定要鲜明,直接表明观点。
可先找到语段讨论的问题,本语段谈论的是中国对汉语推广的重视和投入问题,通过和英国、法国的比较,不难发现,中国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结合字数要求可适当融入背景。
5、【答案】生态文明“东强西弱”;牺牲传统的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答对一点1分,两点得3分,三点满分)6、 A(A连词,因为;连词,来。
B介词,替、给。
C副词,竟然、却。
D助词,的。
)7、C(①写梁鸿葬父,与“崇尚节操”无关。
④写梁鸿为了生存而替人赁舂,与“崇尚节操”无关。
⑥写梁鸿著书情况,与“崇尚节操”无关。
)8、A(A原因是“而不为章句”,并非因为家境贫寒)9、(1)曾经不慎遗留火种(引起火灾)蔓延到别人的房屋,梁鸿就寻找被烧的人家,问他们损失了什么,把猪全部拿来赔偿他们。
(句子大意对,2分。
重点实词对,每个1分)(2)这样,只怕是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还来不及,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2分)(3)(第二天)清早起来,(妻子)便拐弯抹角地跟踪丈夫。
(走遍)整个都城,没有谁停下来与他交谈。
(3分)10、(1)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
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吹骨、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表达诗人因友人离去的孤寂伤感之情。
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属虚写,写诗人想象韩十四坐船过黄牛峡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属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
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形象描绘韩十四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形;“白马江寒树影稀”则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当时的离别之景。
(2)①“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表现了对战乱导致生灵涂炭的忧愤之情;②“我已无家寻弟妹”表现了对家破人散的孤寂哀痛之情;③“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表现了对因友人离去的惜别之情;④“此别应须各努力”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⑤“故乡犹恐未同归”隐隐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担忧之情。
11、、①驽.马十驾.,功在不舍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③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⑤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古文参考译文:梁鸿,字伯鸾,是扶风平陵人。
父亲梁让是王莽执政时的城门校尉,后来寓居在北地,死在那里。
梁鸿那时年纪还小,因为遇上乱世,就用席子卷着把父亲埋了。
后来在太学读书,家境贫寒却崇尚节操,饱读群书,没有不通晓的,却不做文章。
完成了学业,就在上林苑放猪。
曾经不慎留下火种,引起火灾,蔓延到别的房屋,梁鸿就寻找到被烧的人家,问他们损失了什么,把猪全部拿来赔偿给他们。
那家主人还认为太少。
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产,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做工来抵。
”那家主人答应了。
梁鸿就给他做杂务,早早晚晚从不懈怠。
那家主人邻居的老人们看梁鸿不是平常人,就一起责怪那家主人,并称赞梁鸿忠厚老实。
从此那主人才敬佩梁鸿,觉得他很特别,把猪全部还给梁鸿。
梁鸿不接受而离开,返回自己家乡。
有势力的人家仰慕梁鸿的高尚节操,很多要把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不娶。
同县孟姓人家有个女儿,形貌肥胖丑陋黝黑,力气很大,能举起石臼,不想匹配婚嫁,年龄都到三十岁了。
父母问她什么原因。
那女子说:“要嫁给像梁伯鸾那样贤能的人。
”梁鸿听说后就下礼聘了她。
女子请求制作粗布衣服、草鞋,纺织用的筐、搓绳子的工具。
等到出嫁,开始装饰打扮进了门。
过门七天梁鸿都不答理她。
妻子就跪在床前请求说:“我私下听说您有高尚的节义,挑选斥退了几个女子,我(选择夫婿)也高傲地对待过几个男子。
现在被(您)舍弃,我哪里敢不向您请罪呢。
”梁鸿说:“我要的是穿粗布衣服,可以同我一起到深山隐居的人罢了。
你现在居然穿着绮丽的绢绸衣服,涂脂抹粉,这哪里是我的意愿呢?”妻子说:“只是用来看看你的志向罢了。
我自有隐居(时穿)的衣服。
”于是改变成梳着椎形的髻,穿着粗布衣服,做着家务来到梁鸿的面前。
梁鸿非常高兴,说:“这真是我梁鸿的妻子啊,能够服侍我了!”替她取名孟光,字德曜。
过了一段时间,妻子说:“我常听说您想隐居以避祸乱,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行动?怕不是向世俗势力低头了吧?”梁鸿说:“好的。
”于是一起到了霸陵山中避世隐居,以种田和纺织为生,闲暇时读读《诗经》《尚书》,弹弹琴,自我娱乐。
后来到了吴国地方,投奔名人皋伯通,住在他家的下屋里,帮人家舂米。
每天回到家,妻子都为他摆好饭菜,不敢在梁鸿面前抬头看,并且把放饭菜的几案举到和眉毛平齐的高度。
伯通看到这种情形,觉得很奇怪,说:“那个佣工能使妻子这样敬重他,一定不是普通人。
”于是让他们住进正房里。
梁鸿潜心闭门进行创作,写了十多本书。
到他去世时,伯通等人在要离墓旁为他寻得一块墓地。
众人都说:“要离是刚烈的人,而伯鸾品格清廉高尚,可以让他们葬地相近。
”安葬梁鸿后,他的妻子和儿子回到了家乡扶风。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2(参考答案)1、答案A [A项jiâ/jí,màn/wàn,yù/xū。
B项xuâ,süi/sâ,lǜ/shuài。
C项jùn/juàn,jiáo,â/wù。
D项sì/cì,cháo,zànɡ/cánɡ。
]2、B【解析】: A中“吉人自有天象”的“象”应为“相”,动词,是“帮助”的意思。
C中“问侯”为“问候”。
D中“粗制烂造”的“烂”应为“滥”。
3、D(A“乐得合不上嘴”有歧义,是指上帝,还是指上帝安排的这件事。
B“灾害”与“解决”搭配不当,应改“解决”为“战胜”。
C“悬殊”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
)4、【答案】平民参与(或草根公益)积少成多利他性寓善于乐( 4 分)5、【答案】市政滞后(不足)、人口过多、治安严峻、地理环境差。
(每点1分)6、(1)【答案】他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自得其乐。
虽然有永州的司马官衔,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
常常在自然的环抱中独来独往,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不禁会放声歌唱。
这是一种闲散、自然、安逸、宁静的隐居生活。
(2)【答案】同意。
诗人在长期被仕途所累之后有了亲近自然、隐居田园的机会,于是在首联用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
但全诗表面上写愚溪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贬居时的抑郁之气。
诗中“幸”是含着痛苦的笑;“偶似”说明并不真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可见生活的孤独。
7、(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明星荧荧梳晓鬟也(3)惊涛拍岸(4)奈何取之尽锱铢(5)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7)赢得生前身后名8、因为我们的民族是崇尚简朴的,而扁担的外形如同最简单的“一”字,是简朴的;我们的民族是勇于忍辱负重的,而扁担的每一条木纹,每一处劲节都要受到冰雪磨砺、风雨敲打、烈火烧烤、汗水浇淬才能屹立于天地间,承千钧重压而不折。
所以作者这样说。
9、⑴千百年来,扁担体现着坚忍不拔的意志。
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扁担精神。
⑵千百年来,扁担凝结着世世代代文人清贫自守的贞操,熔铸了他们的傲骨和向往。
⑶千百年来,扁担体现着革命家“铁肩担道义”的精神的风范。
⑷千百年来,扁担伴随着身无分文的农民艰难的生活,个体的精神是在扁担的重压下变得坚韧。
10、⑴运用了对比、排比的手法。
(2分)⑵扁担虽然不起眼,但是它历经千年,伴随着这个古老而苦难的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2分)11、⑴“颤悠悠”形象地体现了扁担在重压下坚忍不拔的精神。
“悠悠”两字还有“不间断”的意味,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扁担精神能被永远地继承下去的愿望。
(2分)⑵象征(托物言志)的手法。
⑶作者写这篇文章,就是要呼吁“扁担精神”。
因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生活优裕了,而人的意志和精神也似乎随之淡化、软化了。
在追名逐利的滚滚潮流中,投机钻营,豪取巧夺,正泛滥成一种时尚。
高一语文寒假作业 3(参考答案)1.答案B [A项ǎo/niù,bào/páo,“系”均读xì。
B项jiâ/xiâ,miù/mïu,Xià/shà。
C项“婢、髀”均读bì,cáo/züo,dàn/chǎn。
D项mǎo/liǔ,zì/zhài,“挞、闼”均读tà。
]2.C【解析】: A“诀巧”应为“诀窍”B“好高鹜远”应为“好高骛远”D“功亏一匮”应为“功亏一篑”3.D (A. “……的原因,是因为……”错,去掉“的原因”;B不合逻辑,分类混乱,校服不属于学习用品;C成分残缺,“表达”后面应有宾语中心词“的愿望”)4.【答案】全球化视野、追求卓越(一流)的意识、宽松的环境、平和的心态、5(1)一个寂寞孤独、乐观旷达、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诗人行走在谪戍伊犁的途中,面对高耸壮美的天山,行人稀少,环境空旷,不免感到寂寥;“相对笑”反映了诗人处于逆境还能笑着面对的乐观旷达;“满头晴雪”实质暗含诗人的不忘国事壮志难酬。
(2)①借景抒情。
如第一、二句,高耸壮美的天山导我西行,并与我这寂寥之人为伴。
山众且美,人少且空,形成鲜明的对照,不免感到寂寥。
②比喻。
如,第一句中“琼瑶”,是洁白晶莹的美玉,用来比喻天山上的积雪,非常贴切。
第四句中的“晴雪”是晴天的积雪,用来比喻诗人的白发。
③拟人。
“我与山灵相对笑”,承接第二句“伴寂寥”而来。
诗人面对“寂寥”的情景,无可奈何,似乎眼前的山灵面对自己含笑。
④双关。
“满头”,既指山头,也指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