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用)2018届中考语文 专题复习四 文言文阅读 第2篇 鱼我所欲也素材

合集下载

安徽省中考语文考点精选复习 鱼我所欲也必练

安徽省中考语文考点精选复习 鱼我所欲也必练

考点精选·必练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3)蹴.尔而与之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5)乡.为身死而不受 ( )(6)故不为苟得..也 ( )(7)此之谓失其本心.. ( )答案:(1)祸患,灾难(2)这,这样(3)用脚踢(4)停止,放弃(5)通“向”,从前(6)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7)天性,天良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此之谓失其本心。

2018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

2018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

2018年《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汇编编辑整理: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一、课文默写(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这是无数仁人志士面对生死,做出的无悔选择。

(《〈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参考答案】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二、课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 1~8题。

(7分)(2018年大连市)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呼尔而与.之(2)万钟于.我何加焉(3)是亦不可以已.乎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2分)3、本段主要采用、的句式,使表达气势充沛,感情强烈。

(2分)【参考答案】1、(3分)(1)给予(2)对于(3)停止,放弃2、(2分)这就叫作丧失了人固有的着恶之心。

3、(2分)排比反问(二)文言文阅读(15分)(2018年广安市)【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悉,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惠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子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安徽省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阅读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第2

安徽省中考语文 第二部分 阅读专题四 文言文阅读 第2
第1层:以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
第2层: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述。
第3层: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鱼”与“熊掌”设喻,从而论证了“生”与“义”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对比论证(从“生”与“死”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具体阐述了为什么要“舍生取义”);举例论证(通过列举行人、乞丐和见利忘义之人的例子,论证人应该保有“本心”)。
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行人、乞丐和见利忘义之人,论说和阐明了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文章中心】本文以“鱼”和“熊掌”设喻,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每个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时时保持“本心”,时时反省自己。
第2篇 鱼我所欲也
【2009年以与古诗《过零丁洋》对比的形式考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007。//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串讲十四鱼我所欲也复习优秀PPT课件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串讲十四鱼我所欲也复习优秀PPT课件
(1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00
(11)乡为身死而不受 (12)是亦不可以已乎 (13)此之谓失其本心
辩: 通“辨”,辨别 加: 好处
奉: 侍奉 得: 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 通“欤”,语气助词 乡: 通“向”,从前 已: 停止,放弃 本心: 天性,天良
2.翻译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考查 年份
2009
考查篇目
«鱼我所欲 也(节选)» «过零丁洋 »
考查知识点
词语解释
15. 苟、 如使、 恶、汗青 (4 分)
句子翻译
划分节奏
文意理解及 表现手法
16.(1)二者不 可而(有2)得取是非兼熊心独,掌也贤舍。者者鱼(也4 。1标分7).停给句顿子(2 分)
18.找出体 现中心的句 子并概括作 者的追求(5 分)
(4)本文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者也”,请你为本文再补充两个事实 论据。
①文天祥宁死而不投降元朝。②董存瑞舍身炸碉堡。③刘胡兰面对铡刀, 大义凛然,为了保守党的秘密而英勇就义。
5.请用“ / ”给下列句子标出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从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有人) 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
每天早上五点半,我一般都会自动醒来,起床,洗漱,坐在阳台前,打开电脑,深吸一口早晨的空气,写文。 几乎这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将早上这一点时间看的非常重要,不希望被打扰。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复习课件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复习课件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3.两篇课文都写了景物的影子,《小石潭记》中“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记承天寺夜游》中“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试分析这两个“影”的 作用有何不同。(3分)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中的“影”,通过鱼的影子侧面烘托小石潭水的清 澈;“盖竹柏影也”中的“影”,通过写竹柏的影子来表现月色的澄澈透明, 营造出疏影摇曳、空灵明净、清幽淡雅的绝妙意境。
2.翻译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到,(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3.请用“ / ”给下列句子标出停顿。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4.请摘录原文中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
(2) 《醉翁亭记》: 百姓生活太平祥和,官员能与民同乐的社会
理想。 (意思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 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 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 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 子罕》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 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2)一鼓作气,再而衰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5)虽欲言,无可进者 驰: 驱车追赶 再: 第二次 靡: 倒下 刺: 指责 虽: 即使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九下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2篇鱼我所欲也

2018届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九下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2篇鱼我所欲也

第2篇鱼我所欲也《孟子》原文呈现段层精解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③第一段:提出论点,以设喻引出本文主旨:舍生取义,然后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第①层: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第②层:从正反两面具体阐述分析为什么要“舍生取义”。

第③层: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以列举对比行人、乞丐和见利忘义之人,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论点。

【全文中心】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着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以“义”为重。

【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也是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散文家。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现实意义】“舍生”已不限于舍弃生命,也包括与生命同等重要的个人利益。

“取义”也已不限于正义,而是包括正义在内的一切公义。

121+安徽专用重点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文言文阅读第2篇鱼我所欲也课件

121+安徽专用重点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文言文阅读第2篇鱼我所欲也课件
第2篇 欲也
鱼我所
原文精 解
知识盘点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同 兼:____ (1)二者不可得兼 因 时 [F ] 此 苟 故:____ (2)故不为苟得也 厌 且 [F ] 恶 苟:____ 超过, 介词,表示 (2009考) 胜过 比较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____ 祸患, [F](2009考) 灾难 通“避”, 躲避 甚:
(10)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 而为之。 (2017黔东南) 从前(为了“礼义” )宁愿死也不接受(施 舍),现在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却 接受了。 ( 1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 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 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天性。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最多 如使/人之所欲/莫 划2处) 甚于生 使/ 人之所恶 /莫甚 (1)如 使 人 之 所 欲 莫 甚 于 生 (2)使 人 之 所 恶 是 莫/亦不可以 甚于死者 于 死 者 ( )是 亦 不 可 以 已 已乎 乎 4.3 根据要求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1)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甚于死者 (2)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 应当挺身而出? 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辩礼义”地接受“万钟” 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是为了: 穷乏者得我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假如, 如使: 指示代词,指某种 __________(2009考) 假使 生 是: (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办法 存 __[F] 却, 但是 单, 生:____[F] 指示代词,这个, 仅 而:_________ 这样 [F ]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独:_______[F]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F]

安徽省中考语文考题链接复习鱼我所欲也必测

安徽省中考语文考题链接复习鱼我所欲也必测

考题链接·必测一、阅读“一箪食……此之谓失其本心”,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行道之人弗.受( )(2)妻妾之奉.(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答案:(1)不(2)侍奉(3)通“德”,恩惠,文中是感激的意思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一箪食.食.之不能尽其材B.万钟于我何加.焉既加.冠C.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吾妻之.美我者D.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解析】选D。

D项都解释为:停止。

A项分别为:饭/喂养;B项分别为:益处/戴上;C项分别为: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如果)用脚踢着施舍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会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4。

作者在文中批评和嘲讽了哪类人呢?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作者在文中批评和嘲讽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

二、阅读“鱼,我所欲也……贤者能勿丧耳”,回答问题.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苟:________(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生:________答案:(1)苟且(2)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2。

翻译下列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安徽专用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文言文阅读第2篇鱼我所欲也课件_1109

安徽专用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四文言文阅读第2篇鱼我所欲也课件_1109
_所__恶__有__甚__于__死__者__,__故__患__有__所__不__辟__也__。
(3)“不辩礼义”地接受“万钟”是为了: _宫__室__之__美__,__妻__妾__之__奉__,__所__识__穷__乏__者__得__我__。
5.文中有一句话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这句话是 _二__者__不__可__得__兼__,__舍__生__而__取__义__者__也__。(2015朝阳
(16)乡为身死而不受 (17)是亦不可以已乎 (18)此之谓失其本心
于:_对__,__对__于__[F 加:_益__处__
奉:_侍__奉__
得:_通__“__德__”__,__恩_
_感__激__的__意__思_ 与:_通__“__欤__”__,__语_ 乡:_通__“__向__”__,__从_ 是:指__示__代__词__,__这__ 已:停__止__,__放__弃__ 本心:_天__性__,__天__良__(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具体指 _所__欲__有__甚__于__生__者__,__所__恶__有__甚__于__死__者__。(用原文 回答)(2013烟台)
7.第二段作者先列举乞人不受“嗟来之食”的 证了“_义____”比“__生___”更重要的观点,然 “_万__钟_则__不__辩__礼__义__而__受__之__(_或__者__“__‘__不__辩__礼__义__’_
“是”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表达了作者 为的鄙视,希望停止不义行为的情感。
10.“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答)(2011北京) 变式提问: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什么?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 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 为之。

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详解:《鱼我所欲也》-word文档

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详解:《鱼我所欲也》-word文档

中考语文文言文各地试题分类详解:《鱼我所欲也》2009全国各省市《鱼我所欲也》中考试题全解析1. 安徽省(09) 鱼我所欲也(节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

下同)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苟: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3)所恶有甚于死者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18.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

(5分)篇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过零丁洋》答案:15.(4分)(1)茍且。

(2)假如,假使。

(3)厌恶。

(4)史册。

(各占1分)16.(4分)(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

(每句2分。

意思对即可)17.(2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各占1分)18.(5分) (中心句子各占2分,共同追求占1分)篇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与答案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与答案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与答案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与答案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与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与答案篇1【原文展示】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复习题与答案】1、此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它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是什么?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

3、什么是“义”呢?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

”他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羞耻,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一般指公正的道理或正义的行动。

4、孟子是怎样提出和政论他的主张的?把生命比做鱼,把义比做熊掌,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5、为什么用比喻形式说理,而不直接提出来?这样说理形象通俗,易于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篇鱼我所欲也素材
原文精解
)我所欲也;熊掌,亦
所恶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
有什么不可以做呢?采用这种手段就能够活命,
有的人却不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
这样的心(
穷的人感激我吗
这种做法不
举例论证
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
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从“生”与“死”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具体阐述了为什么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