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合集下载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通用5篇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通用5篇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篇1近年来,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有所增加,儿童心理咨询也成为了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小学三年级男生小林,是个可爱的男生,他数学和英语成绩都能达到9 O多分,数学思维上匕较敏锐,英语成绩也能保持9 5以上的优异成绩。

问题是,他的语文很糟糕,尤其是对写汉字有恐惧感。

他在学校表现:上课搞小动作,不听讲,不做课堂作业,出操时大家都做操,他就站在原地东张西望,或者自己玩自己的,就是不做。

午睡时,其他同学在休息,他就去打扰同学,或者涂画黑板,造成班级扣分。

他的班主任老师曾经多次请家长到学校,最近还惊动了校长请来了他的父母。

他的家庭情况:父亲在外忙碌,较少在家,母亲也有一间店面需要打理,但是尽量抽时间监督他学习。

家里还有个弟弟,上匕较霸道,常对他大吼大叫。

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很严格,他爸爸妈妈常斥责他,他父亲偶尔也打他。

据观察,他的父亲是个脾气比较爆的人。

他现在在家里写作业,常常是要做到1 1点多甚至1 2点,主要是语文作业花时间,写一个字休息3 O多秒,发呆或者说话。

然后字体基本上是结构松散,笔画错乱。

案例分析(一)从偏科和文字书写结构松散、笔画错乱等原因看,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原因1、从生理原因看,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儿童的左右脑发育不均衡;左脑发育优于右脑,或者是两脑不能协同活动(不能对所接受的感觉信息进行合理加工)o 因为左脑偏于对继时性信息的加工,而右脑偏于同时性信息的加工。

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偏于右脑,数学学习偏于左脑。

2、从儿童心理的原因看,孩子也许不喜欢语文老师,或者孩子的心理受到过语文老师的伤害。

致使孩子由不喜欢语文老师而导致讨厌语文课。

(二)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和不遵守学校规则的原因1、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很可能是由于大脑皮层额叶(前额)比同龄孩子发育缓慢,还不能监控自己的行为。

因为额叶是主控人的注意力的关键部位。

也可能是前面说到的,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信息的统合出现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

行为偏激儿童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行为偏激儿童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行为偏激儿童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10特教本(1)班黄雁11141001013摘要:本案例是一位初一学生心境和品行混合为主的行为偏激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其主要症状是为早年的创伤性经历导致抑郁情绪产生,并在青春期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激发早期的抑郁情绪加重,并因此导致个性孤僻、人际关系不良,较难适应外部环境,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障碍,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通过收集临床资料,并结合咨询过程,综合考虑求助者特点,对求助者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并采用行为疗法给与咨询帮助。

经6次咨询,基本达到咨询目标。

关键词:初中生行为偏激性格心理咨询一、一般资料邓某,男,12岁,初一学生,身高大约160cm左右,体重53公斤,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有母亲带来咨询。

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邓某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也算活泼开朗,与小朋友相处融洽,上大班时,父亲因病逝去,从此后就变得沉默寡言,喜欢独处,小学时比较听话,成绩较好。

性格偏内向、喜欢一个人发呆,但服从教导,做事认真负责,还时常受到老师表扬,很少受到批评。

较少参加团体活动,但也有几个要好的朋友。

小学毕业后,考入一所重点中学(进班时成绩很低)。

原来的伙伴也都散了,同时,重点中学里面的都是学习好的同学,学习竞争气氛比较浓,且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邓某学习很吃力,也没用一个好朋友,觉得很不习惯,并开始认为自己笨。

对班级活动不感兴趣,对学习也失去信心,于是开始上课睡觉,不交作业;上语文课还表现出有点兴趣,曾被老师表扬过,但语文考试时常不及格;英语成绩最糟糕,经常被老师挖苦。

有一次课堂上受到英语老师批评时,前桌的同学转过身来对他笑了一下,随机就在课堂上对前桌同学大打出手,班主任调查原因时,邓某解释说前桌的同学在嘲笑他,他受不了。

从此以后多次与同学发生冲突,多以暴力方式解决。

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听不进去,并经常顶撞老师。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与分析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与分析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与分析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作为心理咨询师,通过接触和处理这些案例,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以下将分享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案例一:小明,8 岁,注意力不集中与多动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但在学校里他的老师反映他难以集中注意力,经常在课堂上做小动作,影响了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学习。

小明的父母也发现他在家做作业时非常拖拉,容易分心。

经过与小明及其父母的多次交流和观察,发现小明的问题主要源于家庭环境的不稳定。

小明的父母经常吵架,家庭氛围紧张,这让小明感到不安和焦虑。

此外,小明的日常生活缺乏规律,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和学习计划。

针对小明的情况,首先为他的父母提供了家庭关系方面的辅导,帮助他们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学会更好地处理夫妻之间的矛盾,为小明创造一个温馨、稳定的家庭氛围。

同时,为小明制定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和学习计划,培养他良好的时间管理和学习习惯。

还通过一些注意力训练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小明提高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了明显的改善,能够更加专注地听讲,作业完成的质量和效率也有所提高。

案例二:小红,10 岁,社交恐惧小红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在学校里她总是独来独往,很少与同学交流。

每当有集体活动时,她总是显得非常紧张和害怕,不敢参与其中。

通过与小红的沟通,了解到她在小时候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和嘲笑,这让她对与人交往产生了恐惧和不信任。

同时,小红的父母对她的要求非常严格,很少给予她表扬和鼓励,这也让她缺乏自信。

为了帮助小红克服社交恐惧,首先对她进行了心理疏导,让她释放内心积压的负面情绪,重新认识过去的经历。

同时,鼓励她从一些简单的社交活动开始,逐步建立自信。

例如,让她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参加小组讨论等。

还为小红的父母提供了教育指导,让他们学会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儿童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儿童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儿童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引言:儿童心理辅导是一项关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观察孩子行为、情绪问题等方面出现的困惑。

通过分析一些典型案例,从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多个角度探讨如何进行儿童心理辅导,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案例一:情绪不稳定的男孩描述:小明是一个10岁的男孩,他在学校表现出频繁的躁动和暴力倾向,并且无法集中注意力。

在家里,他总是沉默寡言,拒绝与父母交流。

父母非常担忧并求助于心理辅导师。

原因分析及辅导建议:1. 家庭环境问题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缺少陪伴时间。

这种缺乏亲密感和关注也会给小明带来焦虑和不安全感。

解决之道是鼓励父母与孩子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增加亲子共处时间,并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

2. 儿童自尊心问题小明在学校中可能遭受了欺凌,这使得他产生自卑感和攻击性行为。

辅导师可以采用肯定和尊重的方式,建立小明的自信心。

同时,促进孩子与同龄人的积极互动以增强社交技能。

3. 学习困难与情绪压力小明在学业上存在困难,在对成绩要求过高的父母期望下,产生焦虑并表现出逃避行为。

辅导师需要与父母合作,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提供情绪管理技巧。

鼓励孩子从小目标开始,并逐步取得进展来改善其学习状态。

案例二:回避沉默女孩描述:小娟是一个8岁的女孩,她总是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甚至在面对外界问题时选择沉默回避。

心理辅导师认为她有可能患有社交焦虑症或抑郁症。

原因分析及辅导建议:1. 家庭教养方式小娟在家中缺乏主见,父母总是为她做决策。

这样的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她没有机会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辅导师建议父母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倾听孩子的声音,并尊重她的决策。

2. 情绪管理问题小娟缺乏应对负面情绪的技巧,这使得她在面对挑战时退缩并选择保持沉默。

心理辅导师可以运用认知行为治疗等方法,帮助她学会积极应对各种情绪,并教授一些放松技巧。

3. 心理安全感缺失可能存在某些事件或经历使小娟失去了内心的安全感。

处理儿童情绪失控问题的心理咨询策略一个案例报告

处理儿童情绪失控问题的心理咨询策略一个案例报告

处理儿童情绪失控问题的心理咨询策略一个案例报告处理儿童情绪失控问题的心理咨询策略:一个案例报告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情绪失控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这些情绪失控可能表现为愤怒、害怕、沮丧或其他负面情绪,这会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报告,介绍一种心理咨询策略,帮助儿童处理情绪失控问题。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9岁的男孩,正处于儿童期的关键阶段。

他在学校表现良好,但在家庭和同龄人之间出现了情绪失控的问题。

他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并且经常与家人和同学发生冲突。

父母对此深感困惑和无助,他们希望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儿童情绪失控问题的原因在处理儿童情绪失控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寻找问题的根源。

在小明的案例中,经过初步的评估,我们发现他经历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如家庭搬迁和学校转学。

这些变化给小明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导致了他情绪不稳定和失控的表现。

心理咨询策略在处理小明的情绪失控问题时,我们采用了一种综合的心理咨询策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介入:1. 情绪认知训练:通过教授小明认知技巧,帮助他了解情绪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通过调节思维来应对情绪。

我们使用了一些绘画、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小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他的情绪。

2. 情绪调节技巧:通过教授小明一些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数数、转移注意力等,帮助他在情绪高涨时能够自我调节。

我们鼓励小明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这些技巧,并给予他正面的反馈和激励。

3. 家庭支持和沟通:我们与小明的父母开展了一系列的家庭访问和辅导,以加强他们与小明的沟通和支持。

父母参与了一些专门设计的家庭活动,并学习了一些有效的家庭沟通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帮助小明。

案例结果和讨论经过几个月的心理咨询干预,小明的情绪失控问题有了显著的改善。

他学会了更好地认知并掌控自己的情绪,他和家人以及同学之间的冲突也有了明显的减少。

此外,小明的父母也对心理咨询的效果感到满意,他们对于如何支持和引导小明的情绪管理能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一例行为不正的心理咨询案例的报告

一例行为不正的心理咨询案例的报告

一例关于行为不正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摘要:本文是关于改善一位聪明绝顶但却狂傲不羁,行为作风不正的当事人的心理咨询报告。

当事人威尔很有天赋,但其行为却令人无法接受,拒捕、偷东西、打架斗殴、假扮警察。

但其行为的不正,特殊的性格却是与威尔本人早期的生活经历有关的,他不敢直面过去,对过去产生了深深的自卑之情,也让他内心充满了自我防卫的意识,他对一切周围人对他内心的窥测感到不安,并想尽办法去进行自我防卫。

但鉴于他的天分,几位心理咨询师试图对他行为进行纠正。

二.当事人基本资料:1.当事人威尔,男,出生于波士顿贫民窟,他一出生就被抛弃,是个孤儿,而之后的童年又经历了一次次的惨无人道德的伤害,这使他心里逐渐封闭,害怕被伤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强烈的防御心里。

2.威尔,是个叛逆、狂傲不羁的人,行为怪异,性格孤僻,曾参加打架、盗窃、拒捕、袭警等违反社会的事件,后来被判入狱,而教授林保找到威尔,出钱假释并带他去看心理医生,曾气跑了几个心理医生。

3.当事人是一位极具数学天赋的天才,现在他除了在麻省理工大学担任大楼的清洁员之外,便是与三五好友在酒吧喝酒、泡妞;曾解开了蓝博教授留下的数学难题,随即引起学校师生的关注。

三.病因分析:1.当事人形成这种性格、行为与他的早期生活经历是有莫大关系的,从小生长在贫民窟,而后又被抛弃,受过世人的冷嘲热讽,觉得社会很不公平,所以引发了他孤僻的性格、怪异的行为、对世人防御的心里。

2.当事人童年没有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与社会上的不良人群接触,行为渐渐产生偏差。

3.当事人认知上存在偏差,没有敢直面过去,没有接受过去的自己,产生自卑,离群等不良行为。

四.评估与诊断1.当事人没有存在生物学上的问题,即当事人身体上没有残缺,不是属于精神病人,当事人是行为上有偏差,心里没有得到健康发展,是认知上偏差,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

2.当事人造成这种原因的主要是与他早年的经历有关,他曾被三个家庭养过,并遭到父母的变相虐待,这造成了他对社会的抵触、逃避、还有他不敢面对自己,当事人的病症主要可概括为:离群、孤僻、逃避、行为不正、否定自己。

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精选多篇)

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精选多篇)

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小忻(化名),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1、该生学习成绩差,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经常不完成,而且书写马虎。

2、人际关系不好,总是欺负弱小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喜欢捉弄别人,在校经常会因一些小事与别人闹矛盾,然后就开始骂人,打人。

同学们都不喜欢与他相处。

3、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二、原因分析1、该生从小就跟在爷爷、奶奶生活,学习方面,在家里也没有人辅导,一到家就是去玩。

2、因为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大人对他言听计从,没有约束他去做一些不应做的事情。

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

3、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

(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总之,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

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三、综合分析与诊断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 3.学习习惯。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

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

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

“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

幼儿心理疾病个案分析

幼儿心理疾病个案分析

幼儿心理疾病个案分析简介这篇个案分析将探讨一个幼儿心理疾病的案例,了解其病因、症状、以及可能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提供有关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信息,但请注意,本文并非专业医疗建议。

案例描述该个案涉及一个名叫小明的4岁男孩。

小明的父母向教师和学校心理咨询师反映,他似乎有些行为异常。

根据父母的描述,小明表现出以下症状:1. 注意力不集中:小明在学校期间很难专注于任务,经常分散注意力,导致学业下滑。

2. 冲动行为:小明常常没有控制力,经常打断他人讲话,无法等待轮到自己发言。

3. 频繁激动: 小明经常情绪激动,容易发脾气,尤其是当事情不按照他的预期进行时。

父母对于小明的这些行为感到困惑和焦虑,因此寻求专业帮助来了解他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分析根据小明的症状,可能性心理疾病的一个解释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

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精神障碍,儿童在注意力、冲动控制和过度活动上出现持续困难。

小明的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与ADHD的症状相符。

然而,这仅是初步推测,确诊需要专业医疗人员的评估和诊断。

治疗建议小明的父母应该咨询心理医生或儿童精神科专家,以帮助评估和正式诊断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专业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1. 行为疗法:行为疗法可以帮助小明研究控制冲动、提高注意力集中能力,并建立适当的社交技巧。

2. 家庭教育与支持:支持小明的父母在家中实施专业治疗的行为技巧和方法。

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断和治疗方案应由专业医疗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结论幼儿心理疾病对于儿童和家庭来说可能是一项重大挑战,但通过专业的评估和治疗,可以帮助儿童获得更好的心理健康,并提高日常生活的质量。

及早寻求专业帮助是关键。

一例行为偏激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行为偏激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行为偏激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案例背景:
会谈过程:
第一次会谈:
我尊重小明的感受,并试图缓解他的紧张情绪。

我告诉他,我是他的
朋友和支持者,我愿意倾听他的困扰和提供帮助。

我逐渐与小明建立了信
任关系,他开始慢慢向我倾诉自己的问题。

第二次会谈:
在第二次会谈中,小明表达了他对同学欺负和排斥的困扰。

他告诉我,他的同学经常嘲笑他的穿着和外貌,有时还动手推搡他。

他感到无助和沮丧,不知道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我首先安慰他,告诉他这并不是他的问题,而是欺负他的同学的问题。

然后,我教给他一些应对欺负的方法,例如忽
略攻击者、直接说“不”、寻找帮助等。

除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小明还向我透露了他和老师之间的冲突。

他告诉我,他经常因为上课吵闹或者与同学打架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惩罚。

他觉得老师对他不公平,而且他觉得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和小明
一起制定了一份行为规范,帮助他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并与老师保持积极的沟通。

第三次会谈:
在第三次会谈中,我注意到小明的情绪有所改善。

他告诉我,在他采
取应对欺负的方法后,同学们对他的欺负和排斥有所减少。

他还告诉我,
他已经和老师们达成了更好的沟通,他们现在更喜欢与老师合作。

然而,
他仍然担心同学们会再次欺负他。

我鼓励他保持积极的心态,并提醒他坚守行为规范。

会谈总结:
小结:。

【心理学】一例对教养不良引发的儿童行为偏激的矫正案例报告_122

【心理学】一例对教养不良引发的儿童行为偏激的矫正案例报告_122

【心理学】一例对教养不良引发的儿童行为偏激的矫正案例报告_122一例对教养不良引发的儿童行为偏激的矫正案例报告摘要:11岁的张X因从小缺乏依恋,在奶奶家放任自流,再加上父亲经常打骂,老师、同学拒之千里,形成了偷窃、打架、撒谎等诸多偏激行为,咨询师通过求助者中心疗法、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转变其认知偏差,矫治其偏激行为,经过11次咨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偏激行为偷窃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一、一般资料张某,男,,,岁,某中型城市重点小学五年级学生。

父母均是银行职员,家庭经济条件很好。

有个姐姐,他属于超生子,开始没交罚款,不敢露面,(当地政策交罚款后,就免于追究)。

,—,岁均由奶奶在农村老家抚养。

,岁才公开露面,进城上幼儿园大班。

无躯体重大疾病,无家庭精神病史。

外在表现;由母亲陪同下前来咨询,一进门眼睛四处打量完房间里的人和物体后,一庇股坐在椅子上,脚还不停地晃来晃去,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脸上横一道,竖一道,疤痕累累,一看就是平时和小朋友打架的“战利品”。

母亲穿着时髦,一进门便不断地叙述孩子这不好,那不好。

《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结果:,,分值,,,二、主诉和个人陈述我讨厌班主任老师,他老在同学面前说我坏话,不好好学习,不交作业,撒谎,打架等。

其实不就是拿过几次同学的东西吗,有啥大惊小怪的,我还不稀罕呢。

同学们谁敢惹我,我就揍他,别人我谁都不怕,就怕我爸。

我对学习没啥兴趣,就爱看电视,打游戏。

我爸妈说心理老师能帮我戒掉坏毛病,硬让我来,我就不信。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咨询师和其父母单独有过一次咨询谈话,并专门向其老师、爷爷奶奶做了调查,结合自己的观察了解到下述情况:张,,其实很聪明,但对学习不感兴趣,主动性很差。

只要一有机会就拖拉作业,且每次老师问及作业事宜,都能找出合适的理由应付,说谎话从来都不眨眼,不脸红。

经常因在上学路上贪玩而导致迟到,在班上好搞点儿恶作剧,一不顺心就和周围同学大打出手。

四年级时,老师针对其特点,把其调到头一排的“雅座”,密切关注,成绩有所好转,但稍一放松,即又落回原位,裹足不前。

幼儿园儿童心理疏导案例分析 幼儿园心理疏导

幼儿园儿童心理疏导案例分析 幼儿园心理疏导

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但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问题也会愈发显露。

作为幼儿园教师及学校管理者,必须对儿童的心理问题有清晰的认识,能够进行有效的疏导和协助,使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

本文将通过分析幼儿园儿童心理疏导案例,探讨幼儿园心理疏导的相关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案例分析1. 案例一:小明情绪失控小明是幼儿园班级中的一个孩子,最近经常因为一点小事情就变得情绪失控,大哭大闹,甚至无法安抚。

教师在此情况下该如何处理?2. 案例二:小红自闭情绪小红是幼儿园中一个内向的孩子,最近不愿意与其他孩子交流,对于老师的教导也显得不太接受,甚至在课堂上出现了自闭的情绪表现。

教师如何疏导小红的情绪?3. 案例三:小军行为问题小军在班级中经常出现抢夺、打架等行为,导致其他孩子受到伤害。

老师如何帮助小军解决行为问题,并进行心理疏导?二、心理疏导的重要性1. 幼儿园儿童特殊的心理状态幼儿园儿童处在成长的关键期,他们的心理状态非常特殊,对于外界的刺激和情绪体验反应十分敏感。

2. 正确认识心理疏导的重要性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心理疏导的重要性,深入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抓住幼儿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三、心理疏导的方法和策略1. 情绪管理情绪管理是心理疏导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教师需要通过倾听、安抚、引导等方式,帮助幼儿稳定情绪,避免情绪失控。

可以适当的使用音乐、故事等方式,调节幼儿的情绪状态。

2. 建立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幼儿园儿童而言尤为重要。

教师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才能更好地开展心理疏导工作。

在处理案例一的小明的情绪失控问题时,教师要与小明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让他愿意向老师共享内心的感受。

3. 激发兴趣针对小红自闭情绪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小组活动,或利用绘画、手工等方式,激发小红的兴趣,让她融入集体生活,摆脱自闭情绪。

4. 行为指导对于行为问题较为突出的小军,教师可以采取一些行为指导的策略,比如及时规劝、引导他参与到一些团体活动中,培养他团队合作的能力,以此逐渐改善他的行为问题。

论文:一位有些问题的小学生心理咨询

论文:一位有些问题的小学生心理咨询

一位行为偏激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案例是一位小学生行为偏激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其主要症状为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情绪不稳定。

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邓聪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与邓聪及其母亲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邓聪调整认知观念,用会谈、行为治疗代币法消除了邓聪的适应不良情绪和行为,解除了对学校对老师的恐怖,咨询效果明显关键词:小学生行为偏激性格心理咨询一、一般资料邓聪,男,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独子。

身高大约1.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父母均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没有老人同住。

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

这与父母的性格特点很相似,他们的做人风格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

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

甚至有时并不是孩子的错,只要有老师说今天邓聪与某个小朋友"抢"玩具(实际上是后者抢前者的,老师也只是习惯性描述罢了),父母就会再次教导:下次别与小朋友抢,给他算了,你再去玩别的。

那时候,邓聪基本上是个听话的孩子。

上了大班后,一次一个小朋友拿绳子去勒邓聪的脖子,想牵着他走。

邓想起妈妈说过:脖子是不可以被随便勒的,很危险!于是,他反抗了,而且劲很大,一下子抢过了绳子。

那个小朋友吓得跑掉了。

据父母称,自那以后,一旦同小朋友发生口角,他就会用“暴力”的方式处理争端,老师和同学都说他“不好惹”。

其实,应该说,比起同年龄的孩子,邓聪还是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学习上。

基本上这五年来,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象整理书包之类别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忙的事,他都能自己管好。

而且可能是家庭影响,父母都爱看书,所以邓聪也非常爱看书,小小年纪,已经将《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看过了。

咨询师二级案例--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咨询师二级案例--攻击性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文章类型:案例报告文章题目: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范例)姓名:李红身份证号:210103************所在省市:北京市所在单位:华夏心理教育中心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范例)华夏心理教育中心李红一、一般资料王XX,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独子。

身高大约1.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父母均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

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

这与父母的性格特点很相似,他们的做人风格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

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

甚至有时并不是孩子的错,只要有老师说今天王XX与某个小朋友"抢"玩具(实际上是后者抢前者的,老师也只是习惯性描述罢了),父母就会再次教导:下次别与小朋友抢,给他算了,你再去玩别的。

那时候,王XX基本上是个听话的孩子。

上了大班后,一次一个小朋友拿绳子去勒王XX的脖子,想牵着他走。

王想起妈妈说过:脖子是不可以被随便勒的,很危险!于是,他反抗了,而且劲很大,一下子抢过了绳子。

那个小朋友吓得跑掉了。

据父母称,自那以后,一旦同小朋友发生口角,他就会用“暴力”的方式处理争端,老师和同学都说他“不好惹”。

其实,应该说,比起同年龄的孩子,王XX还是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学习上。

基本上这四年来,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象整理书包之类别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忙的事,他都能自己管好。

而且可能是家庭影响,父母都爱看书,所以王XX也非常爱看书,小小年纪,已经将《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看过了。

三年级前,虽然爱打架,但功课还是中上偏优,只是最近2个月升了四年级,换了个班主任,比较严格,经常叫他到办公室,于是开始反感,不大听课,成绩下降了。

儿童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报告

儿童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报告

儿童心理辅导个案分析报告引言:个案描述:个案X是一名12岁的男孩,就读于当地的小学。

他被转介至心理辅导中心,因为他表现出明显的退缩行为。

他的老师和家长都观察到,X经常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和与同学交流。

他的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变得不再活跃和自信。

评估和诊断:在进行个案评估过程中,心理辅导师使用了多种工具和技术,包括面谈、观察和问卷调查。

通过这些评估,辅导师发现X表现出明显的社交焦虑和自我负面思维。

他提到他常常担心其他孩子不会喜欢他,害怕被嘲笑和排斥。

他也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问题分析:根据个案X的描述和评估结果,辅导师认为他面临着社交焦虑和自尊问题。

社交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在儿童中尤为常见。

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的怀疑可能导致孩子退缩,不敢尝试新的事物或参与社交活动。

这对他的学习和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干预计划:为了帮助个案X克服社交焦虑和自尊问题,心理辅导师制定了以下干预计划:1.探索和理解个案X的内心感受和思维方式。

通过面谈和绘画等儿童友好的活动,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并建立良好的情绪表达能力。

2.提供情绪管理技巧。

教导个案X如何识别和管理焦虑情绪,例如深呼吸和积极思考。

3.建立自信和自尊的活动。

通过参与团队活动和娱乐课程,帮助个案X树立自己的成就感和信心。

成果和效益:随着心理辅导的进行,个案X逐渐表现出积极的变化。

他更加主动参与课堂和社交活动,与同学建立了友谊,并表现出更高的自信心。

他的学习成绩开始恢复,老师和家长也观察到他变得更加乐观和积极。

结论:个案X的心理辅导案例展示了儿童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和积极的影响。

通过合适的干预措施,儿童可以克服心理问题,提高自信和积极性。

这种个案分析有助于增进对儿童心理辅导的了解,并进一步推动儿童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与分析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与分析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与分析(注意:由于文本生成的限制,以下文章内容是根据题目进行的虚拟创作,不应视为真实案例。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与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

儿童时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问题容易暴露的时期。

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心理咨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儿童心理咨询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咨询师的角色和责任。

案例描述:小明,一个7岁的男孩,最近在学校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不安,成绩下降、情绪低落以及社交问题的增加。

他的父母带着他来到儿童心理咨询机构,希望找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儿童心理咨询的初步评估:1.建立信任:首先,咨询师要与小明建立信任关系,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通过友善的问候、关心和倾听,咨询师逐渐让小明打开心扉,愿意分享他的问题和感受。

2.症状评估:咨询师逐步了解小明的症状,包括他的学业问题、情绪变化和社交障碍。

同时,咨询师要了解小明从事何种活动,与哪些人接触,以及与家人的关系等。

3.家庭背景评估:咨询师需要了解小明的家庭背景,包括父母的婚姻状况、家庭氛围以及与父母的亲密程度等。

这有助于咨询师发现潜在的问题来源和影响因素。

儿童心理咨询的目标和方法:1.建立问题清单:根据咨询师的初步评估,可与小明和他的父母一起建立问题清单。

这个清单应包括小明和家人在咨询过程中希望解决的问题和目标。

2.制定咨询计划:根据问题清单,咨询师可以制定一个咨询计划。

这个计划应包括每个目标的具体步骤和实现方式。

例如,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来改善小明的负面思维。

3.运用绘画和游戏:由于小明是一个较小的孩子,咨询师可以利用绘画和游戏等儿童友好的活动来与他进行互动。

通过这些活动,咨询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小明的内心世界,并帮助他更好地表达自己。

咨询师的角色和责任:1.倾听者:儿童心理咨询师应扮演一个倾听者的角色,尊重儿童的感受和意见,给予他们安全感和理解。

2.引导者: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需要引导小明和他的家人去探索问题的根源,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小学生性格偏激案例分析

小学生性格偏激案例分析

小学生性格偏激案例分析一、案例介绍学生朱某,12岁,我班中的一名男生。

看似比较懂事,内向,平常不容易被老师和同学发现和注意。

三、四年级时曾有几次因各种原因背着书包要回家不想读书了。

在未教他之前,本人就对此人有了初步的了解,脾气大,容易做出格行为。

本学期发生的两件事,让我对该生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次是不管老师家长如何劝说,始终就是不肯做作业。

另一次是因生日家长未买蛋糕而向任课老师发脾气。

平常喜欢说谎,自然地将所有的错误与不对归结到他人身上,而自己却无错可改。

二、案例分析本人认为,学生朱某从心理成因来讲更多的是偏激心理在作祟。

偏激是指人的意见、主张等过火。

多存在于青少年中。

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

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

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等。

常见的偏激主要有三方面的特性:1、认识上的片面性:偏激的人以绝对的、片面的眼光看问题。

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一概不听不理。

偏激的人怨天尤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

偏激的人缺少朋友,人们交朋友喜欢“同声相应,意气相投”,都喜欢结交饱学而又谦和的人,老是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开口就梗着脖子和人家抬杠,明明无理也要搅三分,试想,这样的人谁愿和他打交道?2、情绪上的冲动性:偏激在情绪上的表现是按照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去论人论事,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引诱。

如果对某人产生了好感,就认为他一切都好,明明知道是错误、是缺点、也不愿意承认。

3、行为上的莽撞性:偏激在行动上的表现是莽撞从事,不顾后果。

产生偏激心理的原因主要是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导致错误的结论。

处理儿童情绪问题的心理咨询策略一个案例报告

处理儿童情绪问题的心理咨询策略一个案例报告

处理儿童情绪问题的心理咨询策略一个案例报告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情绪问题往往是普遍存在的。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需要寻求适当的策略来处理这些问题。

本文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报告,介绍了处理儿童情绪问题的心理咨询策略。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8岁的男孩,自小父母离异,与母亲一起生活。

他在学校的表现一直很差,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并且经常出现愤怒、焦虑等情绪问题,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母亲对此深感困惑和无措,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来改善儿子的情绪问题。

策略一:建立信任与理解与儿童建立信任关系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

首次会面,我采用了友善、亲切的语气与小明进行交流,同时充分倾听他的故事。

通过表达对他感受的理解和关心,我让他感到被重视,建立起一种信任的基础。

策略二:情绪认知与情绪管理技巧小明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愤怒和焦虑。

在与他深入交谈后,我了解到他之所以经常发生冲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无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因此,我决定帮助他增强情绪认知和掌握情绪管理技巧。

首先,我教给小明一些情绪表达的方法和工具,如绘画、写作、角色扮演等,帮助他更好地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同时,我还教给他一些放松训练和深呼吸的技巧,以减轻他焦虑时的身体反应和情绪压力。

策略三:家庭辅导与支持除了与小明直接进行心理咨询外,我也意识到家庭环境对他情绪问题的影响不可忽视。

因此,我与小明的母亲进行了一系列的家庭辅导。

我帮助母亲理解孩子的情绪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如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改善沟通方式、制定规则和界限等。

此外,我还鼓励她积极参与小明的兴趣爱好,增强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为小明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安全感。

策略四:学校合作与支持为了更全面地解决小明的情绪问题,我与他所在的学校进行了合作。

我与班主任和教师开展了必要的沟通,详细了解了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

通过与学校的合作,我制定了一份个性化的情绪管理计划,包括定期与教师和班主任的沟通、设立情绪管理小组、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等。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小明,一个八岁的男孩,最近在学校表现出了明显的焦虑和情绪不稳定。

在和老师和家长的交流中,发现他最近对于上学感到非常抗拒,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哭闹不止。

在家庭中,他也变得不爱说话,对于父母的询问总是避而不答。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咨询,发现小明的这些行为是因为家庭中的矛盾和冲突所导致的。

父母经常因为工作和家庭琐事而争吵,导致家庭氛围紧张,小明在这样的环境下感到压力巨大,无法释放自己的情绪。

针对小明的情况,心理咨询师首先和他进行了一对一的沟通,让他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理解。

在和小明的交流中,心理咨询师发现他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恐惧,于是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放松训练,帮助他释放内心的压力和紧张情绪。

同时,心理咨询师也和小明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帮助他们意识到家庭中的矛盾对于小明的影响。

通过一系列的家庭治疗和沟通,父母逐渐意识到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行为对于孩子的影响,他们开始学会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家庭矛盾,为家庭营造了更加和谐的氛围。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小明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对于上学的抗拒也逐渐减少。

他在学校的表现也逐渐好转,和同学和老师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咨询在儿童心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往往受到家庭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儿童心理咨询中,除了关注孩子自身的情绪问题,也需要重视家庭和环境因素对于孩子的影响。

因此,对于儿童心理问题,我们需要以全面的视角来看待,不仅要关注孩子自身的情绪问题,也需要关注家庭和环境的影响。

通过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指导和家庭的配合,可以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问题的困扰,重新获得健康的心理状态。

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案例分析

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案例分析

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案例分析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六岁的男孩,平时喜欢独自玩耍,不愿与其他儿童互动。

他经常表现出暴躁、易怒、情绪不稳定的行为,对维持规则和自我控制感到困难。

他经常在家中和学校中故意破坏物品,并对他人进行攻击,例如打击、踢或咬人。

他还经常打断他人的谈话,并不遵守成年人的指示。

小明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了伤害,并对自己的行为不感到内疚。

这些问题导致小明在学校中遭受了同龄人的排斥和教师们的不满。

小明的案例表明他可能患有情绪和行为障碍,可能是具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双相情感障碍(BPD)特征的儿童。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小明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控能力,且喜好孤独。

这些特征与ADHD的症状类似,这可能是他的一部分问题所在。

2.双相情感障碍:小明情绪不稳定,易怒,暴躁,并对他人进行攻击。

这些特征与BPD 的症状类似,这可能也是他的一部分问题所在。

干预措施:针对小明的情绪和行为障碍,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1.组织多学科评估:2.药物治疗:如果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医生可能会考虑药物治疗。

金针菇、甲基苯丙胺(Adderall)等药物可用于控制过度活动和改善集中注意力。

3.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和行为疗法可以帮助小明改变负面思维和行为模式。

这将有助于他学会控制情绪、处理挫折、改进社交技巧以及遵守规则。

4.家庭参与和支持:小明的家庭应参与治疗过程,并学习如何与他建立积极互动。

家长在家庭中的规则和纪律上给予支持,并提供安全、结构良好、稳定的环境。

5.学校支持:学校可以为小明提供特殊教育和行为支持服务,通过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帮助他改进学习和社交技能。

同时,学校教师可以使用积极行为增强措施和奖励系统来激励小明。

结论:对于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儿童,专业评估和早期干预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综合采用药物治疗、心理疗法、家庭参与和学校支持等多元化的干预措施,可以帮助儿童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交技能。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

问题儿童不良行为的个案分析与应对策略引言问题儿童指的是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行为异常、学习困难或者情绪不稳定的儿童。

这些问题可能源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处理问题儿童不良行为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儿童的心理、生理等方面因素,因此需要我们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干预和应对。

一、案例分析小明(化名)是一名八岁的男孩,由于家庭环境不稳定,父母经常因为各种琐事争吵,导致小明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下降,且经常在学校闹事。

老师反映,小明在课堂上经常打闹,不守纪律,且对教师的指挥和规定不遵守,影响了整个班级的秩序。

而在家庭中,小明也经常因为各种小事和其他孩子打架,导致家庭气氛紧张。

经过严格的个案评估和分析,我们发现小明的不良行为主要源于情绪不稳定和对家庭环境的适应困难。

二、应对策略1.心理辅导针对小明的情绪不稳定问题,首先需要进行心理辅导。

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小明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学会正确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等。

还可以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来帮助小明表达自己的情绪,增强情绪管理能力。

2.家庭支持由于小明的家庭环境不稳定,需要对小明的家庭进行支持。

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家庭教育专家,对小明的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让父母了解如何更好地处理家庭矛盾,以及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3.学校干预在学校中,需要对小明的行为进行及时干预。

可以提供个别辅导,鼓励小明参与课外活动,培养他的兴趣爱好,增强自信心。

学校也可以通过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来引导小明的行为。

4.社会支持除了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外,社会的支持也非常重要。

可以组织小明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他接触更多的人和事物,从而帮助他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5.全面评估在实施上述的应对策略之后,还需要对小明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到小明是否已经有所改善,以及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干预和支持。

通过不断地评估和调整,才能更好地帮助小明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作者:佚名一、一般资料王XX,男,10 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独子。

身高大约 1.5 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父母均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

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

这与父母的性格特点很相似,他们的做人风格就是"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

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

甚至有时并不是孩子的错,只要有老师说今天王XX 与某个小朋友"抢" 玩具(实际上是后者抢前者的,老师也只是习惯性描述罢了),父母就会再次教导:下次别与小朋友抢,给他算了,你再去玩别的。

那时候,王XX基本上是个听话的孩子。

上了大班后,一次一个小朋友拿绳子去勒王XX的脖子,想牵着他走。

王想起妈妈说过:脖子是不可以被随便勒的,很危险!于是,他反抗了,而且劲很大,一下子抢过了绳子。

那个小朋友吓得跑掉了。

据父母称,自那以后,一旦同小朋友发生口角,他就会用“暴力”的方式处理争端,老师和同学都说他“不好惹”。

其实,应该说,比起同年龄的孩子,王XX还是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学习上。

基本上这四年来,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象整理书包之类别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忙的事,他都能自己管好。

而且可能是家庭影响,父母都爱看书,所以王XX也非常爱看书,小小年纪,已经将《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看过了。

三年级前,虽然爱打架,但功课还是中上偏优,只是最近2个月升了四年级,换了个班主任,比较严格,经常叫他到办公室,于是开始反感,不大听课,成绩下降了。

而且前一周的某节班主任课(数学课)上,明明是他旁边的中队长叫他,他才说了一句话,但老师只批评了他,他感到愤愤不平,却并没告诉父母,还是父母听别的同学说的。

最近,他脾气很大,情绪经常很激动,父母问他多了,他就会发火,大喊大叫,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同学关系比较紧张。

没有固定玩伴和要好的朋友。

最近的学习成绩下降明显。

心理测验结果:1、《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CBCL》①测验结果:总粗分57 ,超过分界值40 分;标准分71分,高于常模(50 ,10 )两个标准差。

2、《EPQ少年版》测验结果:结果有效;E:54分;P:71分;N:62分。

3、《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测验结果:IQ分值:118二、主诉王XX称,“讨厌班主任老师,对自己不公平”;“现在没兴趣学习”;“爸爸妈妈说心理学老师能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做个好孩子,我不相信,懒得跟他们说”;“别人欺负我,我就要反抗,不想忍”。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父母主诉:最近,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同学关系开始紧张,相比从前,较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

与现在的班主任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会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

回到家中,与父母话很少,并且爱发脾气,不允许他人摸他的头,即使是亲戚们宠爱的表现,也会生气。

因为经常怄气,所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不喜欢的老师,更不要听课。

作业不会,也不会问老师或父母,也不愿意父母管他的功课。

因此,学习成绩逐日下降。

四、评估与诊断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情绪不稳定。

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偏激行为和交往不良倾向;2.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及亲子关系);3.学习适应性不良。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少求助者的偏激行为;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无论是攻击性的行为倾向还是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成绩的下降,都是因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

而这一系列的不良行为模式,都是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形成的。

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也都同样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

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

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急易导致反社会和攻击型人格的养成。

另外,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有他特定的年龄阶段,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2.双方权利和义务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权利:(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1 )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4 )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

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7)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与收费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5 小时咨询收费:每次120 元人民币心理测验收费:《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CBCL》80元《EPQ少年版》100元《韦氏儿童智力测验》100元七、咨询过程:咨询阶段大致分为: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心理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第1次1999 年10月23日目的: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确定主要问题;4)探寻改变意愿;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2)父母做CBCL;儿童EPQ和智力测验,同时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3)确定咨询目标;4)与孩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5)将测验结果反馈父母及孩子,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父母与孩子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

6)布置咨询作业:a. “再现”事件:父母与孩子重新讨论“老师冤枉”事件,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如何更好。

b. 父母有必要与老师去谈一次,让老师增加对孩子的了解,并澄清孩子的“委屈”;c. 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

第2次1999 年11月6日目的:1)加深咨询关系;2)突破“偏激行为”应对策略。

方法:会谈、行为治疗代币法过程:1)行为契约法反馈咨询作业:父母与孩子交流了“委屈”等事件,且母亲与班主任老师谈了孩子的事,班主任了解了“委屈”事件,主动向孩子道了歉,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但上课表现有进步;2)与孩子就"最受欢迎的同学"谈" 人际交往" 问题,找出差异,促进自我觉知;3)初步制定"行为契约" ,以加强自我控制,并在咨询室进行演练。

4)布置咨询作业:a. 父母继续"特意"积极评价:只找孩子的优点,并至少准备10句好话;b. 孩子按" 行为契约"行事,诸如:不主动打人、不主动骂人、每天早上对着镜子笑三下、上课"盯"老师、回到家说" 我回来了",出门说"我走了"⋯⋯c. 制定反馈表,记录行为。

第3次1999 年11月20日目的:1)学会合理评价;2)提高自控力;3)加强亲子交流。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行为治疗代币法过程:1)反馈咨询作业:" 行为契约"完成顺利,得到老师表扬,并在某天午餐时有个同学碰了他一下,他也没有生气;父母说孩子10 句好话,让父母与孩子体验感受;2)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 合理观念" ,并引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练习评价班主任及父母;3)改" 行为契约法" 为" 代币法" ,增强亲子之间的联系。

4)咨询作业:a. 找班主任老师的3个优点;b. 执行"代币法" ,以"代币"量赢得自己愿望的满足,诸如:买某本书、去游乐场一次、零用钱等等。

第4次1999 年12月4日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发展学习策略;3)增强自信心。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法过程:1)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2)肯定其学习能力,找出学习策略问题;3)训练"提问法" ,以提高课堂效率,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

4)布置咨询作业:a. 选一门课,每天准备好一个问题,带入课堂,在课上找答案;b. 收集别人对他的"微笑"与" 好话";c. 父母继续" 代币" 激励。

第5次1999 年12月18日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结束咨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