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江汉油田分公司清河采油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坚持一盘棋推行一体化

实现清河油区科学健康发展

江汉油田分公司清河采油厂

【管理特色】:清河采油厂是江汉油田首个远距离承包开发单位,距今已26年。一直以来,员工队伍实行的是会战轮换体制,由江汉油田30多个厂处每年按比例进行轮换。该体制在会战初期对油田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开发生产深入,逐渐凸现勘探开发、经营管理、员工管理难度增大的弊端。针对这一问题,该厂着力优化资源,协同联动,整体运作,构建起勘探开发、生产经营、队伍员工一体化管理的大格局,实现了清河油区的科学高效开发。

清河采油厂生产区域位于山东寿光和广饶境内,是我国石油行业最早实行远距离区块总承包的原油生产单位。工区面积1138.6平方千米,年生产原油66.5万吨。油田经过26年的开发建设,资源探明率达到78%,已落实未动用储量特稠油、薄层稠油比重占到60%,特高含水开发单元占到老区的73%,持续稳产与成本控制的矛盾日显突出。现有员工3700多人,来自江汉油田30多个厂处,每年轮换比例达到10%,另外油区有来自江汉钻井、井下作业等专业化施工单位10多家。特殊的管理体制和企业发展环境,成就了该厂“一盘棋”、“一体化”的生产管理格局,确保清河油区科学健康发展。至2011年底,连续11年新增三级储量保持1000万吨;连续8年原油产量实现稳定;自然递减率连续9年、综合含水连续4年保持平稳。八面河油田荣获股份公司“十一五”高效开发油田;连续10年获得股份公司“重大勘探发现奖”。2008年,该厂跨入红旗采油厂行列,今年再夺红旗。

一、勘探开发一体化部署

随着勘探风险增加、老区调整难度增大等现实问题,该厂立足把勘探开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勘探、地质、油藏、工程、工艺的相互渗透,加强采油、钻井、井下作业、地面的协同配合,统一布局、统一定位、统一运作,实现平行管理到一体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投资成本,提升了油田勘探开发水平。

(一)加强业务部门的融合。

按照“结构优化、制度配套、功能强化、资源整合”的思路,打破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格局,建立“两纵一横三级”的立体化组织架构。“两纵”:即撤销勘探项目部,将勘探业务并入地质研究所,由总地质师全面负责;将采油、注水两个部门并入工艺研究所,由技术副厂长全面负责。“一横”:即抽调工艺、地质人员组建成立油藏工程室。“三级”:即实行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级联动管理。决策层由厂长、技术副厂长、总地质师组成,负责重大问题决策,制定勘探开发方针;管理层由“两所、两站”(地质研究所、工艺研究所、钻井设计监督站、作业设计监督站)承担,主要负责方案的论证、编制和实施跟踪;执行层由生产系统及钻井、井下作业等专业化施工单位承担,主要负责方案的现场实施。

(二)加强运行机制的融合。

按照“领域突破、模式发展”的思路,加强板块之间、系统之间、业务部门和基层单位之间的一体化运行,建立了“三大运行机制”:一是建立生产联动机制。以生产调度室为枢纽,科研系统、生产系统、辅助系统,以及专业化施工板块共同参与,配套形成了早晚碰头会、日作业运行会、周生产协调会,月厂队对接会,共同讨论、统一协调,确保勘探开发高效运转。面19-6井区是2010年发现的储量区块,这个区块在勘探的时候,地质和工艺部门就开始介入,根据勘探获得的资料,开展油藏评价,制定配套的工艺措施,钻井、作业、地面等部门及时参与产建方案的编制,利用2个井场部署13口新井,使面19-6井区从储量发现,到开发动用,只用了半年时间,创造了当年开发、当年建产能2.1万吨,当年实现产量1.7万吨的“清河速度”。二是建立决策优化机制。无论是勘探会,还是开发会,勘探、地质、工程、工艺必须参加。勘探部门通过新井论证、措施认证,及时掌握开发井的油气显示和生产情况,提出勘探新目标;开发部门通过探井论证、试油讨论,及时跟踪勘探成果,超前延伸评价;工艺、工程部门进一步深化对“地下-井筒-地面”配套开采技术的适应性认识,优化、量化选井选层、参数设计和工艺标准,实现储量向产能的快速转化。面138-3井是一口滚动评价井,该厂在设计方案时,充分采纳勘探人员提出的“利用开发井加深勘探目的层”的意见,兼探沙三上含油范围,实现了当年申报控制储量534万吨,减少探井费用450万元。三是建立方案论证“3+2”机制。“3”,即建立以地质、工艺、作业、采油为主的单井措施方案论证“四结合”、以地质、工艺、工程、地面为主的产建方案编制“四论证”、以地质、钻井、定向为主的水平井设计施工“三联合”;“2”,即“过程跟踪”和“动态调整”,对方案的实施过程实行全过程监控,对偏离目标或不适应实际的情况及时作出动态调整,保证方案实施的最优化。比如,针对水平井技术在薄层、特薄层油藏开发中的大量应用,该厂在井

位设计实施过程中,实行现场数据分头跟踪,集中会诊,提高了薄层水平井的油层钻遇率,降低了钻井风险。仅2011年,完钻水平井(大斜度井)32口,平均钻遇率达到80%,平均厚度2.1米,最薄的只有0.8米。

(三)加强技术应用的融合。

该厂不断强化勘探、地质、油藏、工艺等多专业技术的融合,特别是深化技术的集成创新,把已有的技术单项有机组合起来,达到1+1>2的效果。在滚动勘探开发实践中,加强地震、地质、测井、工艺等技术的相互结合,重点针对各区块、各层系、各油藏类型,建立了构造、沉积、成藏等地质模型,形成了油藏、钻井、采油、地面工程优化设计技术系列,有效指导了勘探开发一体化实施。比如,北部油区含油小层多、含油断块小,地面属于滩涂地区,钻井工程采取钻“高点”、打多层、实行单层开采的技术方案,地面工程采用丛式井技术部署开发,降低发现成本,提高了油藏开发效果。该厂还加强工艺技术的集成应用,建立了防砂、防偏磨、防腐蚀分类治理模式,维护作业频次连续5年实现下降,由2007年0.71降至2011年0.56。在稠油开发方面,形成了以“改造、热采、防砂、举升、集输”为内容的集成配套技术,实现2米以下油层的动用,创造了国内动用稠油油层厚度最薄的纪录。2011年,稠油区块产量达到23万吨,占到全厂产量的35%。

(四)加强信息资源的融合。

按照“集成、优化、延伸”的思路,进一步加大信息资源的整合,逐步构建起“纵向管控、横向集成”的信息网络架构,成为服务生产建设、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为保障勘探开发一体化部署提供了信息支持。该厂建设完善了以“地面工程地理系统”、“生产报表查询系统”、“油田开发信息系统”为内容、集油藏、采油、测井、钻井、地面工程五大数据库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应用平台,实现了地面地下信息一体化管理。建立了自动量油数据采集系统、单井示功图查询系统、注水集控系统、集输油自动监控系统,实现了采-注-集-输信息测控、分析、管理一体化,有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生产经营一体化实施

坚持“抓经营从生产入手、抓生产从经营出发”,加强生产向经营延伸、经营向生产渗透,深化生产组织、方案制定、过程实施等各环节的协同管理,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建立科学决策体系。

进一步加大经营、技术、生产部门的合作,提高决策水平。一是推行“两必须、双论证”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