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归纳记忆:第四章 教育目的
教育学重点 第四章
第四章教育目的(重点章节)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义(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名词解释)1、广义: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2、狭义: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是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联系:“教育方针”的根本方向与“教育目的“的要求是一致的,通过贯彻方针来实现目的,二者具有一致性和同构性。
区别:(1)教育目的:理论性术语、学术性概念,是在理论思考的基础上对教育理想作出价值判断。
教育方针:工作术语、政治性概念,从社会现实需要出发,提出在一个历史时期内国家教育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或行动纲领,对教育发展的现实作出政策性规定。
(2)教育目的:针对人的发展,指向受教育者个体,着重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作出规定。
教育方针: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整体要求和希望,定位的是教育事业在国家上层建筑或意识形态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3)教育目的:理想性、不确定性,是终极目标。
教育方针:不可回避性、现实针对性,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教育工作当前必须落实的要求。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贯穿在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政策、制度、内容、方法、效果,都受制约。
1、导向作用对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有2、激励作用(共同活动的基础)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目标就是价值,假如目标有价值,并且人愿意获得它,那么它便能使学习者付出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力量”。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老师、学生)。
教育目的是整合所有具体教育评价标准的精神内核,也是教育评价的最高准则。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指在国家教育总目的的指导下,由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与教育目标构成的教育目标系统。
教师资格格考试《教育学》专用教材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四章教育目的◎本章重点1.识记教育目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概念。
2.理解教育目的社会制约性的基本含义及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3.运用素质教育的观念分析教育现象。
从历年考试来看,本章所占比重较大,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题型覆盖面也较广。
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有:广义和狭义的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教学目标的概念以及它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素质教育的内涵等。
这些知识点均有可能出简答题或论述题,考生在复习时需加以重视。
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意义(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任何社会实践活动都有预期的目的,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同样如此。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科学技术等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性提出来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
从内涵上看,教育目的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机构、学生的家长和亲友、学校的老师等,都对新一代寄予这样那样的期望,这些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是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各级各类学样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因此,教育目的对所有的学校都具有指导意义。
不管学生有多大个别差异,如体质强弱不同、成绩高低不齐、兴趣爱好不一,学校都必须努力使他们的发展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教师考试资格证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教师资格考试
教师考试资格证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教师资格考试多熟读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对你的教师资格考试复习有帮助,能让你更加熟悉知识点。
教师资格考试网为您整理“教师考试资格证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欢迎您练习下载!第四章教育目的 <?xml:namespace prefix = o />知识点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或说核心问题,教育目的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3、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三者关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5、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该学说的理论要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根本途径)6、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该教育目的反映出的基本精神:7、对素质教育的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或说素质教育的本质)(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案例:为了检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市教育局检查组上午8时来到前进小学,检查组长向该校校长说明来意后,校长说:“我们学校对素质教育非常重视,课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等等,但现在学生们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你认为该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正确吗?8、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普通中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9、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10、为什么说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11、能不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第四章 教育目的》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四章教育目的知识点汇总第一节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及意义1、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的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3、教育目的的意义出发点和依据教育目的也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二)教育目的的功能1、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具体表现为:第一,对教育的社会性质有定向作用,对教育“为谁培养人”作了明确规定.第二,对人的培养有定向作用。
它不仅能改变人的自然的盲目的发展,而且还能对人不符合教育目的要求的发展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发展与预定的方向相一致,符合教育目的的规定.第三,对课程的选择及其建设有定向作用。
它对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选择何种水平的教育内容、对内容如何进行取舍等具有决定性作用.第四,对教师的教学方向有定向作用,除了要培养学生能力和技能方面的教学定向外,还有对培养思想品德方面的价值定向作用,使教师知道自己所要教的最重要的是什么。
2.教育目的的调控功能3.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4.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三)教育目的的类型从教育目的制定的主体上看,可以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社会团体的教育目的、个人的教育目的;从教育目的的实现与否上看可以分为理想的教育目的、现实的教育目的;从教育目的的表现形态上看可以分为外显的教育目的和内隐教育目的;从教育目的的层次可以分为国家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课程目标主要有三类: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二、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一)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三)人们的教育理想三、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点(一)无目的论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二)个人本位论卢梭、福禄培尔、裴斯泰洛齐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三)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应从社会出发(四)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教育目的必须体现这种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的统一四。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霸笔记-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一、人的发展的概述1、概述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过程。
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包括方面(1)生理的发展(2)心理的发展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动因:推动因素记忆口诀:内有四尔董孟弗,外出墨荀洛华生(一)内发论(遗传决定论)1、孟子:性善论2、弗洛伊德:性本能推动人的发展(性本能包含两方面:生存和繁衍,如:找对象生孩子)3、威尔逊:基因复制4、格赛尔: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较成熟的时期学习更好5、高尔顿:《遗传的天才》能力由遗传得来6、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7、董仲舒:人性三品说(二)外铄论(环境决定论)1、墨子: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2、荀子:性恶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3、洛克:白板说4、华生:一打婴儿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辐合论三、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单选、重点)(一)遗传1、概念: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生理基础和物质前提2、作用(简答)记忆口诀:差生成(1)提供可能(内部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格赛尔提出(3)遗传素质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3、错误观点:遗传决定论(二)环境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1、构成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2、作用(简答)记忆口诀:科技小猪(1)提供多种可能(外部可能性)(2)积极与消极影响(3)人在接受环境和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3、错误观点:环境决定论(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主导作用(已考简答)(1)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3)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特殊作用(独特作用)(简答)记忆口诀:归家寄腌菜(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已考简答)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目的考点一:教育目的概述1.概念: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的规定性。
广义是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2.意义: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3.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4.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概念应用概念应用群体制定机关教育目的理论术语个人教育方针工作术语政府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考点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一)第一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二)第二层次——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三)第三层次——教师的教学目标考点三: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3.制定者的理想和价值观;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考点四: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考点五: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过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人的全面发展同是会生活条件相联系。
2.人的片面发展是旧式分工造成的。
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方法。
考点六: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坚持教育为社会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3.教育的目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考点八: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国民素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学习整理笔记: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1.教育目的界说(1)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教育目的意义:决定了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与教育方法的运用,无一不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教育目的确定受教育价值观的支配,也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与需要相关。
2.教育目的层次学校教育的目的①教育目的(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②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③课程目标(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④教学目标(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的)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原理1.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熟悉书中古今中外的例子)(1)历史性、时代性(2)社会性、阶级性(3)教育目的的变化爱社会发展制约:教育目的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
2.制定教育目的受制于特定的时代背景:教育目的受制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受制于特定时代背景和文化特征。
一个国家教育目的的制定往往有自己的轻重缓急,往往把社会对教育的最迫切的要求与教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之间的矛盾,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中心问题。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1.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1)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几次表述:1957年,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教育学第四章笔记
教育学第四章笔记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1,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所有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的目的对所有的学校具有指导意义。
2,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1)教育目的的指导意义通过以下作用实现: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根据和的标准)。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2.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3.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1.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2.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是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第三节:我国的教育目的(一)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1,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所有这些人才,都是应该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
”人民经常把这一表述简称为“四有、两爱、两精神”。
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教育目的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应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教师资格证及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 两者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表现为各级各类 学校甚至各专业、学科及各门课程的培养目标或教学 目标,并以课程计划(教学计划)等教育教学行政规 范性文件的形式作同规定。相对来说,教育目的具有 核心指导性、概括统一性,教育目标具有具体多样 性、实践操作性。
三、科学主义目的观 观点:以社会的需要尤其是物质需要为出发点,
以社会物质生产和科技进步为中心。是一种功利主义 主张。它重视对现实人才的培养,强调教育对现实社 会的适应。
发展历程: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第一次科学革 命(培根)催生;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迅速发 展;19世纪60年代对科学极端迷信的泛科学主义。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1958年:服务对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途径——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目的——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3年:邓小平:“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 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5年:“四有”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性质和服务对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基本途径——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素质教育;“四有”新人 2001年 2004年 2007年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四章 教育目的
本章也是教育基本原理的基础内容之一。 学习目标是要(1)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2)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 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 的的要求;(3)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
汇报人: 202X-01-04
contents
目录
• 教育目的的基本概念 • 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 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 教育目的的当代挑战与展望
01
教育目的的基本概念
教育目的的定义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也是 教育的归宿。
创新能力的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目的需要注 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 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知识经济
环境。
信息素养的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素养成 为教育目的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 学生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
终身学习的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目的需要强调 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学 习和持续发展。
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教育无目的论
总结词
教育无目的论主张教育不应该有明确的目的 ,而是让个体自由发展。
详细描述
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不应该有明确的目 的,而是让个体自由发展,让个体在探索和 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通过自我驱 动和自我实现来达到个人成长和发展。这种 理论认为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个体的自主性 和创造性,让个体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和发 展。
教育目的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育者根据受教育 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需求,制定出符合其发展的教育目 标,并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达到预期的教育 目标。
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它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教育目的的确定有助于教育者明确教育的任务和责任,为受教育者提供有针对性的 教育服务。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目的》考点大全
第二节教育目的考点 1教育目的的内涵☆☆☆(一)教育目的的内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它是广义的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主要由国家和社会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及教学目标构成。
1.国家和社会的教育目的国家和社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目的层次结构中处于最高层,体现了国家对人才质量的总体要求,是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必须遵循的总体要求,是衡量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
2.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又称教育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而狭义的培养目标则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
由此可见,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具有总体性,它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社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对培养人的总要求,它是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遵循的总目标;培养目标则有具体性,它是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任务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而制定的培养人的具体要求。
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不同,这样使各级各类学校有了更为明确具体的努力方向,从而保证了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
不同国家的教育目的不同,培养目标也不相同。
而在同一个国家,教育目的虽然相同,但是培养目标却不一致。
不仅不同级别、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有区别,就是同一级别、类型的学校由于种种具体条件的不同,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一般而言,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规格和要求的教育目的是最高层次的概念,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和标准的培养目标是中层次的概念,而对学习者在教学活动后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的教学目标则是最低层次的概念,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
教育学知识框架第四章
第4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上的教育目的是指主体对受教者的期望或理想设计,即人们希望受教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上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含义分为四种:1、学生受教育的目的(受教育之目的)2、国家、社会、部门、单位等开办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设施,发展教育的目的(办教育之目的)3、从教育方针中规定的教育目标到各种教学的目的与要求(不同层次的教育目标与要求)4、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目的(选择与从事教育之目的)二、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具有引导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制约受教育者的发展进程的作用。
2、协调作用——教育目的具有保持教育作用的统一性和一贯性的作用。
(赫尔巴特的“唯一整体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能够指导并规范教育者的教育行为。
3、激励作用——不仅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4、评价作用——教育目的还具有评价教育质量的作用。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1)国家的教育目的概念: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关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的设想和规定,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一系列要求。
优点:有利于国家统一规范、指导和管理全国教育事业。
缺点:容易导致全国教育由于整齐划一而单调机械。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通常称为教育目标。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普通和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来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来的。
非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国家——美国,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国家的教育目标。
中央集权教育管理体制国家——中、法、日,学校培养目标是国家教育目标的第二层次,是国家教育目标的初步具体化。
小学教育学——教育目的
明确性
教育目的应明确、具体 ,易于理解、操作和评
估。
适应性
教育目的应适应社会发 展和学生需求,具有灵
活性和可调整性。
公平性
教育目的应关注学生的 差异性和多样性,确保 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公平
的教育机会。
教育目的的反思与改进
01
02
03
04
反思教育实践
对当前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 分析教育目的的执行情况和效
展的人才。
全面发展教育注重学生的综合素 质培养,不仅关注知识的学习, 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等方面的培养。
全面发展教育要求学校在课程设 置、教学组织等方面注重学生的 全面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
验和实践机会。
04
教育目的的评价与反思
教育目的的评价标准
有效性
教育目的应有效地促进 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
小学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教育教学能力,以自身专业发 展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03
教育目的的发展趋势
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个 性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 的兴趣、特长和创造力。
个性化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鼓励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发 现和自我实现。
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师关注学生 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需求 和困难,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和支持。
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目的的实现方式
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
小学教育应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合理设置课程,不断推进教学 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家校合作与社区参与
小学教育应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同参与学生的成长过程, 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学第四章教育目的知识点
第四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教育目的的结构: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
(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
3、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不同社会、不同国家的教育目的都各不相同,有的还有本质差别。
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目的是由人提出来的,属于意识范畴,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人提出教育目的是有其现实的社会根源,它的内容是客观的。
教育目的是来自客观世界,来自现实社会。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所面临的解决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是一定社会的现实的人。
他们不能自由选择社会生活条件,只能把现实的社会生活条件当做他们活动的舞台。
这就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必然被社会历史客观进程所制约,所以说教育目的不是超社会,超历史的,而是有其现实的本源的。
人们提出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不管他们承认不承认,实际上是社会对其成员质量规格的客观需求在他们意识中的反映,是他们所处时代的产物,这也就是所谓的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4、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
5、试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论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
这种观点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在他们看来,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社会本位论者相反,他们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教育学考点归纳记忆:第四章
教育目的
【本章考核目标】
1.了解: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我国古代及西方国家的教育目的:建国后我国教育目的历史演变情况;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发展。
2.识记:教育目的的概念;各种教育目的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3.理解:教育目的的意义;我国普通中小学的培养目标。
4.掌握: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观点;素质教育的含义及实施要求。
【本章知识点结构】
各知识点板块分述:
知识点一: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二、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
教育目的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1.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2.教育目的对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3.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实行衡量和评价的重要标准
三、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
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知识点二:教育目的的理论
西方教育目的的理论(具体参见本章知识点表格一)宗教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体本位论等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知识点三:新中国的教育目的
一、建国以后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化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二、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2.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
三、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的含义
2.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
(1)以提升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3)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为重点。
(4)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3.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发展
4.素质教育的实施
知识点四:我国中小掌当前的培养目标
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二、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
知识点表格之一:教育目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