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想北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北平》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把握大意,理解主旨;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和对比手法;

(3)品味本文平实生动的语言。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美读和感悟的能力;

(2)训练学生找关键语句和领悟情感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作家对故都的深切眷恋之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

一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自己身后远远的那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也有他的过去。有的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有的人揉碎信纸无数,也无法寄去对故园的问候。《想北平》就是老舍对故乡之恋最好的诠释,让我们通过阅读文章,与作者对话,走进老舍先生的心灵世界

问题:

1、作者是土生土长的北平人,写作此文时正羁旅青岛,想念北平却不得相见,这种“想”是一种动情带泪的思念。文章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请找出相关的语句。

2、老舍心中最美的景物有很多,可他的笔下选取了哪些景物?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特点,并思考为什么选取这些?

学生还可以在4——7节中概括写景的重要内容,如通过与“四大历史故都”(特别是巴黎)的对比,写出北平整体环境的“复杂又有边际”,院落布置的“匀调”,“花多菜多果子多”及接近大自然的特征。

3、品味语言

鉴赏抒情散文,品味语言是基础。体会情感,赏析艺术手法都要与品味语言始终相随。在上步骤的分析中其实已经完成了部分语句的感悟。这里再单提出来,以使语言特色更加鲜明。

散文的美未必来自美景美物,重要的是要用动情的眼光看世界,于平淡细微处见绚丽动人的光彩。你认为本文哪几处写的具有“动人光彩”,找出来,品味其语言。

估计语段:

第2节——“我爱我的母亲……”与北平之爱作类比;

第6节——“花多菜多果子多……韭菜叶上的泥点……进了城还带一层白霜。”第8节——“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这样的文字鼓舞学生声情并茂的诵读,感悟,甚至背诵下来。学生大致可得出平实、生动,看似平常语却那样贴切、形象。这与作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关心苍生,为民请命的历史使命密不可分的。所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4、片段训练

学生展示,体会乡情。

结语:乡情是一杯略带苦味的“乡色酒”,让你忍不住呷啜又不能痛饮。久在异乡,身在旅途之人常常为一句熟悉的家乡话,一阵扑鼻的红枣粥的香气,一抹长

满了乡思的老槐树催得潸然泪下。无论在何时何地,一个人的心灵归宿总是生你养你的那片热土!

附:板书设计

爱北平——写北平——想北平

以小见大对比

《想北平》学情分析

1. 学生基础分析:高一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散文,对于鉴赏散文有了初步认识,所以在设置问题时候,要注意创设情景,以情动人。老舍先生的文章本来就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这就让学生有兴趣阅读,能真正把握出作者的所感所想,体会作者感情,掌握其中的写作手法,并运用到平日的写作中去。

2. 学生能力分析:高中阶段学生思维活跃,应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想北平》本身又有可读性,所以,在激发兴趣,加强诵读的基础上,学生应该能较为轻松地掌握。作者在文章中用了最能打动学生心灵的母亲之爱来作类比,特别能令其产生共鸣,在文章片段练习中写的情真意切,非常感人。

3. 学生学习热情分析:适当运用多媒体,借助课件展示有关重点问题,准备适当的课内练习,做到当堂学习,当堂巩固;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的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机会,激发其学习热情;课堂展示习作,将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受到感染,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及对祖国的热爱。

本文比较通俗易懂,相对难度不大。在研习课文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一些问题,感悟散文精品的思想与艺术的魅力。

《想北平》效果分析

本节课较好地实现了当初设计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充分认识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之后,深刻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北平深深地爱和眷恋。

本节课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导入新课(以故乡名句导入,为后文理解课文打下基础)——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动分享——拓展延伸;重难点突出,教法学法合学生的认知思维规律。

整节课贯穿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只在关键处进行点拨。教学环境的创设,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结构设计合理,过程主次分明;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四大教学环节紧凑,

步步紧扣,紧张而有序。

整节课学生学习状态积极,课堂上分组讨论,有实效,通过合作学习,缓和了课堂的氛围,学生互帮互助,互为补充,在讨论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多媒体制作匠心独运,使用得当,体现出组合优势;同时板书设计简洁,能反映主要内容。

视频播放,分组回答,精彩展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

学生对文本研读和合作探究题的回答,证明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思维的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积极回答问题、展示习作等,都显示出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意识。

《想北平》教材分析

《想北平》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一篇课文。它本身的作用是让学生利用课内所学的知识、方法到课外去自学,体现的是知识和能力迁移。另一作用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巩固课内教材所学知识,积累语文的素养。高一学生已接触到散文,是以写景抒情散文为主,对散文的鉴赏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有了一定知识的积累。所以在巩固先前所学散文鉴赏方法的同时,要继续巩固鉴赏的方法和加深鉴赏的深度,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想北平》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是一篇典型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核心意义分析是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和归宿,核心意义须通过审美形式表现出来,作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