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基础知识04070
公安基础知识(五篇材料)
公安基础知识(五篇材料)第一篇:公安基础知识一、判断题(下列命题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全涂A或全涂B不给分。
每小题0.5分,共20分。
)1.近代警察的管理体制的形成主要受美、法两国警察制度的影响。
()2.警察是国家实行阶级专政的工具,是国家管理社会的司法机构。
()3.近代警察与古代警察都有专门的统一的制式服装。
()4.公安机关与劳动、民政、检察部门组成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公安机关受委员会委托审查批准需要劳动教养的人员。
()5.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对于属于其受案范围的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其受案范围的.则不应当接受。
()6.《人民警察法》规定,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
()7.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如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以及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暂予监外执行的,由罪犯犯罪行为地的公安机关执行。
()8.紧急状态处置。
是指公安机关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对突发的重大暴力犯罪、重大治安事件和重大治安灾害事故依法采取的非常措施。
()9.治安行政强制,是指公安机关在依法进行治安行政管理和实施治安行政处罚时,为达到使行为人履行法定义务或接受处罚的目的,对不履行法定义务或不服从治安行政处罚的人所采取的人身和物品的强制手段。
()10.公安工作是我国政府的重要司法行为。
()11.公安工作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专门工作。
()12.社会治安秩序包括国家工作秩序、社会公共秩序和公民生活秩序。
()13.“特别强调党的领导作用”,是指从公安工作与党的关系来说,公安机关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14.党的绝对领导通过党委对公安机关实际的、间接的领导才能得到落实。
()15.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是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
()16.严肃,就是违法必究.使应负刑事责任的犯罪分子不能逃避法律的制裁.特别是对那些严重的刑事犯罪分子必须严厉打击,决不手软。
公安基础知识(精编版)
公安基础知识第一章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和宗旨第一节公安机关的建立与发展问题一:警察的起源1、警察的含义(1)警察,一般是指(具有武装性质)的(维护社会秩序、惩治犯罪、保卫国家安全)的国家(行政力量)。
(2)警察,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细节性内容:(1)警察的最初含义是,(都市的统治方法)或(都市行政)。
(2)警察是普遍存在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论其大小、贫富、强弱和社会制度如何,(有的国家甚至不设军队),但(都毫无例外地建有自己的警察机构)。
2、警察的起源(1)警察,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也就是说,第一,警察和警察机关(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世长存的);第二,警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2)警察的产生,需要具备四个条件:第一,经济条件——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第二,阶级条件——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第三,政治条件——国家机器的形成;第四,社会条件&直接原因——维护统治秩序和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细节性内容:(1)原始公社时期,社会结构是以(血缘亲族)为基础的。
在经济上,由于生产力低下,生产资料归全体成员所有,所以,人们没有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没有盗窃财物的犯罪行为,也就没有必要设置保护财物的警察;在政治上,氏族领袖实行的是选举制或禅让制,他们是在同自然斗争中享有威信的人们中形成的,所以没有必要设置保护统治关系的警察。
(2)警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也就是说,有了国家,同时也就有了警察。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警察是和国家一样古老的。
问题二:警察的发展1、阶段与分类(1)由于警察产生的(社会条件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所以,它的发展也必然显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2)警察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时期的警察、古代警察和近代警察)。
细节性内容:(1)从(氏族公社向奴隶制国家过渡)的过程中,(氏族武装力量被用来干预本族内部关系的功能逐渐增强),就标志着警察力量的萌生和逐渐强化。
公安基础知识
《公安基础知识》概述大纲
第一章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和宗旨第一节公安机关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公安机关的性质
第三节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能
第四节公安机关的宗旨
第二章公安机关的任务和职权
第一节公安机关的任务
第二节公安机关的职责
第三节公安机关的权力
第三章公安工作的内容和特点
第一节公安工作的内容
第二节公安工作的特点
第四章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路线第一节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
第二节公安工作的根本路线
第三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五章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第一节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
第二节公安工作的基本政策
第六章公安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
第一节公安刑事司法
第二节公安行政执法
第七章公安执法监督
第一节公安执法监督概述
第二节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
第三节公安机关外部执法监督
第八章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第一节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概述
第二节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素质和职业道德第三节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义务和纪律
第四节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人事管理
第五节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内务制度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
公安部五条禁令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令。
公安基础知识最新版
公安基础知识最新版一、公安基础概述公安是国家机关的一部分,是维护国家政权、社会秩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专门机关,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等职责。
公安工作的开展需要公安干警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本文将介绍一些公安基础知识的最新内容。
二、公安机关的组织架构公安机关是指由公安部及其所属地方各级公安机关组成的法定机关,按照职责划分可以分为国家公安机关和地方公安机关。
国家公安机关主要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国公安工作,地方公安机关则主要负责所在地区的公安工作。
公安机关内部设有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分工明确,协作配合,以确保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公安干警的基本素质要求公安干警是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素质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首先,公安干警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时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其次,公安干警需要具备较强的执行力和应变能力,能够在复杂环境下果断行事。
再次,公安干警需要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有效协调各方资源,完成工作任务。
四、公安执法的基本原则公安执法是公安机关的核心职责之一,在执法过程中需要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依法执法,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执行执法任务。
第二,平等公正,不分贵贱贫富对待每一个案件和当事人。
第三,文明执法,与当事人保持良好沟通,文明礼貌处理问题。
第四,严明纪律,严格遵守执法纪律和规范,不私设私法私刑。
五、公安监督和保护的职责公安机关不仅要进行执法,还需履行监督和保护的职责,以保障社会正常秩序和公民合法权益。
在监督方面,公安机关需要严格监督执法过程中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有任何违法行为。
在保护方面,公安机关需要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法律正义,保护社会和谐稳定。
监督和保护的职责是公安机关的重要使命之一。
结语本文简单介绍了公安基础知识的最新内容,包括公安机关的组织架构、公安干警的基本素质要求、公安执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公安监督和保护的职责。
公安基础知识
公安基础知识一、名字解释1,公安执法监督:是指法律授权的机关、公民和社会组织(监督主体)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监督对象)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的情况所实施的监察和督促(监督内容)。
2,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内务:即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内部事务,指的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部工作运转程序和公安民警对外发生的联系活动。
3,人民警察义务:是指人民警察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须作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约束。
4,人民警察的纪律:是指根据人民警察职业特点而制定的,要求人民警察在行使权力时必须遵守的义务性行为规范总称。
5,社会监督:是指来自国家机关以外的组织、团体和公民个人等,依法对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活动进行监督的制度。
它是国家机关监督的重要来源和重要补充,是一种非国家性质的监督,一般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不具有直接法律效力,不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6,公安行政复议制度:是指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认为公安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提出申请,由受理的公安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决定的法律制度。
7,劳动教养:是对违反治安管理,经处罚仍不悔改,或者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所实施的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强制措施,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方法。
8,收容教养:是对不满16周岁而不予刑事处罚的少年犯罪人员,(包括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满14周岁的)集中进行的文化教育、法律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
治安管理处罚:是指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人依法强制剥夺其人身自由、财产或其他权利的行政处罚。
10,公安政策:是党和国家意志在公安工作中的体现,是党和国家为实现公安工作任务而规定的指导公安工作的政治原则。
是由党和国家制定的。
11,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党和政府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战略方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工作中党的领导、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形势,是党委领导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和群众路线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
公安基础知识 (4)
公安基础知识1. 公安机构的职责和任务公安机构是国家的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人民安全的重要力量。
其职责和任务主要包括:1.1 治安维护和治安管理公安机构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在这方面,公安机构开展治安巡逻、警务宣传、侦查取证等工作,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2 社会治安防控公安机构负责建立健全社会安全防控体系,加强对各类社会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制定应急响应预案,防范和化解重大社会安全事件。
1.3 公共秩序管理公安机构负责管理和维护公共秩序,执行法律、法规和行政法规,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1.4 边境管理和出入境检查公安机构负责边境管理工作,保障边境安全,执行边境管理法规,打击和防范各类跨国犯罪活动。
1.5 社会综合治理公安机构参与社会综合治理,与政府部门、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合作,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2. 公安人员的分类和职责公安机构的人员可分为行政警察、刑事警察和治安警察三类,每类分工合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
2.1 行政警察行政警察主要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秩序,执行行政执法任务。
他们执法的范围包括交通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
2.2 刑事警察刑事警察主要负责打击犯罪行为,侦查和抓捕犯罪嫌疑人,保护证据,并协助司法机关进行犯罪审判。
2.3 治安警察治安警察主要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开展巡逻执勤、警务宣传、治安防控等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3. 公安机构的层级和组织架构公安机构按照层级划分为公安部、省、市、县四级,层层负责,形成了完整的组织架构。
3.1 公安部公安部是全国公安机关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全国性的公安工作。
公安部下设多个司局,如治安管理、刑事侦查、交通管理等局,分别负责各个领域的工作。
3.2 省公安厅省公安厅是省级公安机关的领导机构,负责各类公安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省公安厅下设多个处室,负责各个领域的具体工作。
公安基础知识考点
公安基础知识考点
《公安基础知识考点》
公安基础知识是公安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掌握这些知识对于每一位从事公安工作的人员来说都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公安基础知识的考点。
一、公安基础法律知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公安工作的法律基础,掌握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名及其刑罚、刑法修正案等内容是公安基础知识的重要考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是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治安案件的重要依据,公安工作人员需要熟悉其相关规定。
二、公安基本业务知识
1. 《公安机关行政管理条例》规定了公安机关的职责和权限,公安工作人员需要了解条例中的相关规定,确保自己的执法行为符合法律规定。
2.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刑事诉讼程序的各个环节,包括侦查、审查起诉、审判以及执行等内容,公安工作人员需要熟悉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做到依法办案。
三、公安政策法规知识
1. 《公安机关综合管理工作规定》是公安机关的管理制度,涉及到公安机关的综合管理、宣传教育、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公安工作人员需要熟悉其中的相关规定。
2. 《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工作规定》规定了公安机关维护社
会治安的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公安工作人员需要掌握其中的相关内容。
以上就是关于公安基础知识考点的介绍,希望每一位从事公安工作的人员都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公安基础知识》复习重点
《公安基础知识》复习重点对党忠诚:是公安工作的灵魂,是公安工作永恒的主题。
服务人民:是公安工作的宗旨和出发点和落脚点。
公安机关是国家的执法部门,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人民利益。
其主要职责是:预防、制止和侦查犯罪活动;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管理交通、消防、危险物品;管理户口、居民、国籍、入境事务和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旅行的有关事务;维护国(边)境地区的治安秩序;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场所和设施;管理集会、游行和示威活动;监督管理公共信息网络的安全监察工作;指导和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指导治安保卫委员会等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
公安工作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维护社会稳定、打击犯罪、管理社会治安、服务群众等方面。
其特点包括:强制性:公安工作需要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如拘留、逮捕等,以保证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危险性:公安工作需要面对各种危险和复杂的情况,如犯罪行为、自然灾害等。
服务性:公安工作需要为群众提供服务和帮助,如处理群众报警、求助等。
复杂性:公安工作需要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和问题,如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等。
公安工作要求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同时,要注重群众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在工作中,要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公安人员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纪律,保持公正廉洁的形象。
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得违法乱纪;要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侵犯公民的隐私权;要认真履行职责,不得玩忽职守;要接受监督和考核,不得违反纪律规定。
要注重自身形象建设,做到文明礼貌、规范用语、热情服务。
《氓》是一首古代民间歌谣,是一首爱情叙事诗。
作者不详,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民间创作。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特色,不仅以女主人公的遭遇和感受来叙事抒情,而且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如:直言陈述、重章叠句、比兴等。
公安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
公安基础知识第一章知识点一、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公安机关的性质:公安机关是专门从事治安管理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国家机关。
•公安机关的主要任务: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
二、公安机关的组织体系•公安机关的组成:分为公安局、分局、派出所等不同级别的组织。
•公安机关的职能:依法行使治安管理和打击违法犯罪的职权。
三、公安机关的基本侦查制度•侦查活动的法律基础:侦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程序、依法保护被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
•侦查活动的程序:侦查活动包括立案侦查、案件侦查、监督指导等程序。
四、公安机关的执法权•执法权的来源:执法权是公安机关依法行使的权力,来源于法律授权。
•执法方式:包括询问、传唤、检查、搜查等手段,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使用。
五、公安机关的协助职责•公安机关的协助职责:协助其他行政机关执行法律任务,参与应急救援,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等。
•协助其他机关的方式:提供技术支持、协助执法等方式。
六、公安机关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公安机关负有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的落实:通过开展警务宣传教育、巡逻防范等方式落实社会责任。
七、公安机关的建设方向•建设方向:科学化、法治化、专业化、信息化是公安机关的建设方向。
•建设重点:提高侦查水平、加强警务规范、推动信息化建设等是建设的重点。
八、公安机关的人员素质•人员素质: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原则、执行纪律,具备执法能力和道德品质。
九、公安机关的改革与发展•改革与发展:公安机关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加强改革,提高能力,推动公安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十、公安机关的国际合作•国际合作:公安机关积极参与国际执法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维护全球安全稳定。
以上为公安基础知识第一章的知识点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深入了解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组织结构以及重要职责等内容。
公安基础知识(精编版)
公安基础知识(精编版)公安基础知识(精编版)公安是国家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力量。
广大公安干警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以更好地履行职责,维护社会稳定。
本文将从公安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公安职责、刑事侦查、治安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公安工作的基本知识。
一、公安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公安基础知识是公安干警必备的基本素养。
只有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公安干警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做好各项工作。
公安基础知识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法规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内容,以及公安工作的基本理念和操作技能。
只有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运用,干警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法律法规问题和安全事件。
二、公安职责公安职责是指公安机关根据法律法规赋予的任务和职能。
公安机关主要职责包括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维护交通秩序、治理社会安全隐患等。
其中,维护社会治安是公安工作的首要任务,涉及到治安巡逻、矛盾纠纷调解、治安案件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打击犯罪是公安工作的核心职能,公安干警通过刑事侦查、破案等手段,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公安机关还负责保护重要场所和要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三、刑事侦查刑事侦查是公安机关追查刑事犯罪的过程和手段。
刑事侦查的目的是找出犯罪嫌疑人,收集证据,还原案发真相,最终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刑事侦查包括刑事侦查的程序、调查技巧、取证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公安干警需要掌握刑事侦查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高效、准确地开展侦查工作。
四、治安管理治安管理是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手段。
治安管理包括对重点场所和要区域的巡逻防控、矛盾纠纷的调解化解、刑满释放人员的帮教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公安干警需要了解治安管理的基本法规和操作技能,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治安管理工作。
五、其他相关知识公安基础知识还包括法律法规常识、道德伦理素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公安干警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能够正确处理各种复杂情况下的问题,提高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
公安科目知识点总结
公安科目知识点总结一、警务基础知识1. 公安基础知识公安基础知识包括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职责、组织结构、工作职责等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公安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主要由公安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地级市公安局等组成。
公安机关的任务是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公安机关的组织结构包括党组织和政府机构两个方面,党的领导是公安机关的根本制度,公安机关工作分为线捕线管两条主线,包括公安机关的司法警务、治安警务、交通管理、消防救援、边防和公安辅助部门。
公安机关的工作职责包括侦查、巡逻防范、指挥协调、行政管理、信息管理等。
2. 公安纪律公安机关的纪律是公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的规范,公安纪律包括工作纪律、作风纪律、生活纪律和廉洁纪律。
公安人员必须遵守公安机关的有关规章制度,在工作、生活和社交等方面严格遵守纪律,做到严格自律,严肃工作作风,廉洁奉公,具有高度的政治纪律性、组织纪律性、工作纪律性和廉洁纪律性,坚决杜绝违反党纪国法和公安机关有关规章制度的行为。
3. 公安执法公安执法是公安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依法履行警务职责的一种行为。
公安执法的原则包括公正、公平、公开、依法、文明。
公安机关的执法权一般包括抓获在逃犯罪嫌疑人、清理刑事登记通缉等工作,同时还应当在依法行使公安职权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程序,实行法制监督,依法行使执法权。
4. 公安安全保卫知识公安安全保卫知识包括实地侦查、案件侦破、社会面治安、安全防范、出警处警等基本知识。
公安机关通过侦查工作,发掘案件线索,追踪犯罪嫌疑人,切实破案和抓获在逃犯罪嫌疑人。
同时,公安机关也要做好社会面治安,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社会治安。
在出警处警工作中,要有一定的危机处置能力和技能,做到迅速、果断、专业、安全。
5. 防控安全知识基本的安全防范知识包括防盗防抢、防火、防灾、防骗等。
公安机关要加强基层防控工作,充分利用警民合作机制,社区警务,破解刑侦难案,在整个社会创建出安全的环境。
公安基础知识
《公安基础知识》名词解释大全(二)治安警察:是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人民警察。
户籍警察:是负责管理户籍、掌握户口动态等户政工作的人民警察。
刑事警察:简称“刑警”,是负责刑事案件侦破工作的人民警察。
交通警察:简称“交警”,是负责维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进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人民警察。
外事警察:是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对进出我国(边)境的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和我国公民进行管理的人民警察。
巡逻警察:简称“巡警”,是指在一定路线或一定地段用巡逻方式进行勤务活动的人民警察。
督察警察:是对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执行法律、法规、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的警察。
边防警察:是负责维护我国边境地区的社会治安,处理边境涉外事务的人民警察。
消防警察:是同火灾作斗争的人民警察。
公安机关的权利:是指公安机关为履行职责,依法采取的权威性措施和手段。
公安机关的权利的特点:1、法定性。
2、强制性。
3、特许性。
4、单向性。
治安行政处置权,是指公安机关在公共场所管理、道路交通管理、消防管理、危险物品管理、特种行业管理和出入境管理等治安行政管理活动中,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依法对特定的人、物、事、场所采取的一种权利行为。
治安行政处罚权:是公安机关对不履行治安法规所确定的义务或者危及社会秩序,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依照治安管理法规的规定实施的行政处罚。
治安监督检查权:是公安机关依法对应负治安责任的社会团体、组织及个人实施治安行政管理的权力之一。
劳动教养:是指对有违法行为或轻微犯罪行为且屡教不改,而又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强制措施,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方法。
行政治安强制权:是指公安机关在依法进行治安行政管理和实施治安行政处罚时,为达到使行为人履行法定义务或接受处罚的目的,对不履行法定义务或不服从治安行政处罚的人所采取的人身和物品的强制手段。
刑事强制权: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由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的强制权利。
公安基础知识(重要知识点)
1,公安机关任务的分类:从时间上分,目前任务和长远任务从范围上分,局部任务和全局任务从层次上分,基本任务和具体任务2,公安机关权力的特点:法定性、强制性、特许性、单向性3,公安机关职责的特点:法律性、政治性、行政性、有限性、责任性4,治安行政处置手段包括:命令、禁止与取缔、许可(审核批准、决定、登记、颁发证照、指挥)5,治安行政处罚的种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方的许可证,可以附加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6,治安行政强制权的种类:强制传唤、强制带离现场和强制拘留、强制隔离、约束特定人、盘问检查(留置时间自带到公安机关之时不超过24小时,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延长至48小时。
继续盘问的情形:被指控有犯罪行为的、有现场作案嫌疑的、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携带物品肯是赃物的。
)7,公安机关紧急状态处置权包括:紧急优先权和紧急征用权、紧急排险权、管制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行为可在一定区域内和时间限制人员车辆采取交通管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经上级公安机关和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进行现场管制)、戒严执行权(戒严:一般是指因战时或平时面临重大紧急事件为维护政治稳定所采取的非常措施。
戒严,涉及地区大小分别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作出决定。
戒严期间可以再戒严地区采取交通管制、宵禁等管理措施)8,公安工作的主要内容(1) 公安领导工作,是公安机关行政首长领导工作。
主要有政治领导工作、行政领导工作、业务领导工作。
(2) 公安秘书工作,主要是指公安秘书行政工作和公安对策研究工作。
组织实施领导决策、为各项任务的完成进行督促检查、为领导提供信息咨询、协调各项工作公安指挥工作,领导指令的具体下达、统一协调,调度具体指挥、接受110报警、突发事件和治安灾害事故的现场指挥处置与救助。
公安政治工作公安专业工作:刑事司法工作(国内安全保卫工作{隐蔽性、尖锐性、长期性、复杂性、}刑事侦查工作、刑事强制工作、羁押工作、执行刑罚工作)、治安行政管理工作、公安保卫工作(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部门系统、(主要是指铁路系统、交通航运系统、民用航空系统、森林系统)监管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工作)、公安警卫工作(住地警卫、随身警卫、路线警卫、现场警卫)公安法制工作公安教育与科研工作(包括公安民警学校教育和在职教育),公安科研包括:社会科学的研究和技术科学的研究公安后勤保障工作:经费保障、装备保障、生活保障、信息保障9,公安专业工作特点:复杂性、危险性、艰苦性、易腐蚀性10,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
公安基础知识(章节).doc
第一章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和宗旨
第一节公安机关的建立与发展
本节要点:
警察的含义
警察的起源
萌芽时期的警察
古代警察
近代警察
近代警察的管理体制
我国近代警察的建立
近代警察与古代警察的区别
新中国成立前的人民公安机关
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公安机关
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公安工作遭受严重挫折
新时期公安事业在改革中创新发展
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社会工程中的治安工作社会化
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社会工程中警民结合的形式
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社会工程中公安群众工作信息化的内容
第二节公安工作的基本政策
本节要点:
公安政策的概念
儿项基本的公安政策
严肃与谨慎相结合政策的具体应用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
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出发点
公安刑事司法的基本原则
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检查、侦查实验、搜查、扣押物证书证、鉴定、通缉 的概念和程序
强制措施的概念、种类
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的概念、适用对象、条件和程序
第二节公安行政执法
本节要点:
公安行政执法的概念、特征
公安行政执法的范围
治安管理处罚的特点、原则、种类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特征、构成要件
办理治安案件的执法监督
芳动教养的性质、对象、期限、审批机关及办理芳动教养案件的程序
收容教育的性质、对象、期限、审批机关及审批手续
强制戒毒的法律依据、对象、期限、主管机关及决定强制戒毒的程序
强制戒毒所的工作内容
收容教养的性质及对象
第七章公安执法监督
第一节公安执法监督概述
本节要点:
公安基础知识考试资料
公安基础知识考试资料
一、法律法规部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刑法适用范围及基本原则
•犯罪的构成与刑罚
•刑法常见犯罪类型及刑罚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和处罚方式
•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及处罚
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二、公安工作职责
1.基层公安机关的职责
•治安管理和巡逻勤务
•矛盾纠纷化解及预防工作
2.刑事侦查工作
•刑事侦查的程序和技巧
•侦查手段及注意事项
三、警务基础知识
1.警务工作流程
•事故处理程序
•突发事件处置流程
2.治安防控知识
•社会治安突发事件处置
•人群控制及维护社会稳定
四、执法行为规范
•公安机关执法基本原则
•执法中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措施
五、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
•基于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加深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应变能力。
以上是关于公安基础知识考试资料的详细内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公安基础知识公安专业基础重点内容汇编
公安基础知识公安专业基础重点内容汇编七、人民警察法一、人民警察法的概述:㈠人民警察法的概念:指规定警察任务、职权、义务、纪律、组织管理、警务保障、法律责任与执法监督的法律。
㈡人民警察法的立法目的:1、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2、为了加强警察的队伍建设,从严治警,提高警察的素质;3、为保障警察依法行使职权,保障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㈢人民警察法的适用范围: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管理机关的人民警察与法院、检察院的司法警察。
二、人民警察的条件即录用:㈠人民警察的条件:1、年满18岁;2、拥护宪法;3、身体健康;4、高中以上文化;5、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与品行;⑹自愿从事警察工作。
㈡人民警察的录用:按国家规定,公开考试,严格考核,择优录取。
三、人民警察的职权与任务:㈠人民警察职权的概念与特征:人民警察职权的概念:指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人民警察的职权与责任,就是人民警察总任的具体化、规范化、法律化。
1.人民警察职权的特征:⑴预防、制止与侦查违法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就是最基本的职责。
⑵警察行政管理就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⑶维护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警卫特定目标,就是警察的重要职责。
㈡人民警察的基本任务:1、维护国家安全;2、维护社会治安秩序;3、预防、制止与惩治违法犯罪活动;4、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与合法财产;5、保护公共财产。
四、人民警察的机构设置与职务序列:㈠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机构设置:1、中央公安机关(国务院公安部);2、地方公安机关(省、市、县三级);3、专业公安机关(铁路、港行、民航、林业、海关)。
㈡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职务序列:警官、警员、专业技术员、铺助人员。
五、人民警察的警务保障:㈠法律保障:指警察依法行使职权、履行职务,受国家法律法规保护。
①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
②必须服从命令,听指挥,保证警令畅通。
③依法执行职务,不受非法干涉,有权拒绝执行超越其职权范围的指令。
省考公安基础知识
省考公安基础知识
河南省考公安基础知识:
一、治安管理知识:
1.治安管理的本质是社会治安的维护,其主要内容包括行人正常出行、旅客车辆安全行驶、出租车服务安全、安全秩序的维护和拒绝不法侵害行为;
2.治安保卫工作面临的挑战有:宣传教育意识不足、技术手段落后、
防范措施不到位、应急响应有待加强;
3.治安管理的宗旨是以法治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为指导,维
护公民合法权益,保障社会治安秩序;
4.治安管理涉及的主要活动有正确处理事件和违法犯罪行为,处理社
会治安现象,预防暴力行为,努力维护治安秩序,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反恐怖主义知识:
1.反恐怖主义是一种政治、军事和精神活动,旨在消除恐怖主义的威胁,保护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反恐怖主义的原则包括:依法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强化统一,建
立全球性网络,加强经济反恐的力度,增强应急处置能力,预防和控制反
恐现象;
3.反恐预防的主要强调:防控恐怖行为,加强社会安全意识,鼓励反
恐文化的建设,增强政治责任,重视恐怖组织的发展,加强反恐培训,建
立监督机制。
公安基础知识最新整理大全
公安基础知识第一章公安机关的性质、职能和宗旨考点归纳与解读考点归纳第一节公安机关的建立与发展(一)警察的含义;(二)警察的起源;(五)近代警察的管理体制;(六)我国近代警察的建立;(七)近代警察与古代警察的区别;(八)警察的本质特征;(九)警察的基本职能;(十)新中国成立前的人民公安机关;(十一)“文化大革命”前17年公安机关取得的伟大成就;(十二)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公安工作遭受严重挫折;(十三)在新的历史时期公安事业在改革中创新发展。
二、考点解读(一)警察的含义警察是具有武装性质的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国家安全的国家行政力量。
警察这一概念表明了警察的性质和警察的任务两层意思:一是指出了警察的性质,即武装性质,国家治安行政力量;二是指出了警察的任务,即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国家安全。
世界各国都拥有自己的警察力量。
有的国家甚至不设军队,但都设置警察机构和专职警察力量。
(二)警察的起源警察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一定历史阶段上的产物。
原始社会没有警察,警察也不会伴随着人类永远生存下去。
警察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警察产生的条件是:1.经济条件2.阶级条件3.社会条件4.政治条件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是警察产生的经济条件。
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是警察产生的阶级条件。
维护统治秩序与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是警察产生的社会条件。
国家机器的形成是警察产生的政治条件。
(三)古代警察1.古代警察的含义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执行警察职能的机构与官吏,称为古代警察。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没有专门的警察机关,也没有专职的警察队伍,警察的职能是由军队、审判机关和行政官吏分别掌管的。
这种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执行警察职能的机构与官吏,称为古代警察。
2.古代警察的特点(1)军警不分,警政合一。
(2)古代警察行使职权在法律上极不严格,神权、皇帝或长官的意志起决定作用。
(3)私刑、私狱普遍存在。
公安基础知识题库和答案解析
公安基础知识题库和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治安管理职能的是? A. 网络安全B. 环境卫生C. 不良嗜好控制D. 城乡规划答案:C. 不良嗜好控制解析:治安管理主要包括犯罪预防、危险物品和群众聚集场所管理、社区矫正、不良嗜好控制等内容。
2.以下哪项不属于公安机关的职责? A. 治安防范B. 交通管理C. 消防安全D. 税收征管答案:D. 税收征管解析:公安机关的主要职责包括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税收征管是国家税务部门的职责。
3.公安机关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打击的主要手段是? A. 行政处罚B. 行政拘留C. 刑事拘留D. 行政警告答案:C. 刑事拘留解析:公安机关在打击犯罪行为时,通常采取刑事拘留等刑事手段来进行处理。
二、判断题1.公安机关是国家机关的一部门,主要负责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等工作。
正确/错误?正确解析:公安机关是国家机关中的一个部门,主要职责是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
2.公安机关在履行职责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正确/错误?正确解析: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必须依法行政,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合法行使职权。
三、问答题1.请简要介绍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能。
回答:公安机关是国家机关中的一个部门,主要职责包括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
公安机关通过开展警务活动,维护社会治安,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保障,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公安机关还负责执行法律、法规,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2.公安机关在打击犯罪时采取哪些主要手段?请简要描述。
回答:公安机关在打击犯罪时通常采取刑事手段,包括刑事拘留、取保候审、逮捕等措施。
其中,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羁押措施,限制其人身自由,为侦查犯罪行为提供便利。
公安机关在刑事拘留时必须依法操作,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关于公安基础知识的题库和答案解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第一节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一、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党委领导下的专门机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
1、所有公安业务工作都必须遵循的共同指导原则。
2、内容:党委领导下的专门机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
3、它完整地表述了公安工作中党的领导、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三者的关系,反映了我国公安工作的重要特色和优势。
4、党委领导下的专门机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贯穿于公安工作的各个方面,被公安法规所确认,并体现在公安人员的纪律中。
二、专门机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内涵(一)指在党委的领导下,把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与人民群众的积极主动精神结合起来。
(二)专门机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结合,是在公安机关与广大人民群众双方目标一致基础上的结合。
这种良好的结合关系建立在双方自觉的基础上。
(三)专门机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结合,是以公安机关为主导的全方位的结合。
三、建立专门机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的社会工程。
(一)建立健全警民沟通的信息网络(二)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治安社会防控系统使社会治安管理维护工作转化为全体社会公民的责任,尽可能多的依靠发动全社会力量去解决。
(三)建立健全保安科技装备使用机制页脚内容1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结合,形成群众参与和技术装备共同构成的安全防控报警与快速反应网,积极推广适用于民间的公安科技,提高群众自防、自救能力。
(四)建立健全警察公共关系途径渠道四、专门机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创新途径(一)树立民意主导警务的群众工作理念(二)建立开门评警群众工作长效机制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和检验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建立为民考评的绩效考评体系。
(三)掌握“三懂四会”群众工作方法“三懂”,指的是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
“四会”、指的是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
(四)完善开放型的公安工作社会监督大格局1、完善社区民警和窗口单位民警向辖区群众和服务对象述职制度。
2、整合人大、政协、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的监督职能。
3、构建检法机关司法建议、新闻媒体监督、“政法民声热线”等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4、畅通群众投诉、信访举报等渠道。
5、全方位、多角度征求社会各界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
6、积极落实事务办理工作责任机制、群众意见研判机制、监督成果运用机制和群众工作责任追究页脚内容2机制,切实把公安工作置于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第二节公安工作的基本政策一、公安政策的概念1、公安政策,是党和国家的意志在公安工作中的体现,是党和国家为实现公安工作目标而制定的指导公安工作的行为准则。
2、公安政策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权威性和规范性。
二、公安政策的作用1、指导作用:指明基本方向、基本要求和基本做法2、规范作用:人民警察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3、调整作用(1)对人民群众有调动治安积极性的作用(2)对违法犯罪分子有遏制、制裁及促使其转化的作用。
(3)对公安机关有强化其职能的作用。
二、五项基本的公安政策(一)严肃与谨慎相结合政策1、含义:(1)严肃:就是执法必严;对于那些严重的刑事犯罪分子必须严厉打击,绝不手软。
(2)谨慎: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精神的体现。
2、关系:(1)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2)严肃要以谨慎为保证,谨慎要服从严肃的要求。
3、认真贯彻页脚内容3(1)严肃与谨慎相结合政策的总精神就是不枉不纵。
(2)其具体应用就是坚持稳(准备)、准(准确)、狠(严厉打击),在稳准狠中,“准”是关键。
(二)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政策1、含义(1)从重:是指依照《刑法》的规定,在量刑幅度以内从重处刑。
(2)从快:是指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审理案件的时限以内迅速地审结案件。
2、注意(1)对象: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严重刑事犯罪分子。
(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从重从快的前提是依法。
(3)并不意味着对其他刑事犯罪分子一律从宽或不予处罚。
(三)宽严相济政策1、含义:(1)宽:宽大、宽缓和宽待,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形:①非犯罪化,指本来作为犯罪处理的行为,基于某种刑事政策的要求,不作为犯罪处理。
②非监禁化,指某一行为虽然构成犯罪,但根据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判处非监禁刑或者采取缓刑、假释等非监禁化的刑事处罚措施。
③非司法化,轻微案件,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非司法化,是对轻微犯罪案件在正式的刑事诉讼程序之外得以结案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对轻微犯罪的宽缓处理。
(2)“严”,是指严格、严厉和严肃。
①严格是指法网严密,有罪必罚。
②严厉是指刑罚苛严,从重惩处。
③严肃是指司法活动循法而治,不徇私情。
(3)“济”,具有以下三层含义:①救济,即所谓以宽济严、以严济宽。
②协调,即所谓宽严有度,宽严审势。
宽严有度,是指保持宽严之间的平衡:宽,不能宽大无边;严,不能严厉无比。
宽严审势,是指宽严的比例、比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当根据一定的形势及时地进行调整。
2、正确贯彻执行宽严相济政策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突出“从严”,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社会丑陋现象。
①必须长期坚持“严打”方针②加大对黑恶势力、严重暴力犯罪,多发性侵财犯罪,经济犯罪和毒品犯罪等五类犯罪的打页脚内容4击力度,坚持集中整治与日常“严打”相结合。
③要充分运用法律和治安行政措施,对那些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煽动闹事、欺行霸市,或者称霸一方、为非作歹、欺压群众、恶习较深,扰乱社会治安稳定的,该劳教的坚决予以劳教。
(2)要突出“从宽”,深入探索公安执法过程中的应对措施。
①把好案件源头。
刑事案件的立案必须具备有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符合法定立案标准,该立则立,不该立的不立。
②推行刑事调解。
③慎用羁押性强制措施。
对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的未成年人,初犯、偶犯、过失犯罪,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慎用羁押性强制措施,做到当宽则宽。
④对未成年人、在校学生触犯轻最实行非刑事化处理。
(四)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严禁逼供政策1、基本要求①要忠于事实真相,整个办案过程都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
②严禁刑讯逼供,严禁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
③禁止侮辱侵犯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尊严,给犯罪嫌疑人以人道的待遇。
④凡有违反者,必须从纪律上或法律上追究责任。
(五)尊重保障人权政策1、刑诉第二条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2、刑诉在完善侦查程序的同时,还增加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等规定,完善了辩护、证据、侦查监督等制度。
(六)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政策——指导治安管理处罚的一项基本政策1、处罚是治安管理的必要手段,但处罚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本人和他人,维护治安秩序。
2、教育是治安管理的基本手段,处罚是教育的辅助手段3、基本要求(1)以教为主,寓教于法(2)教育多数,处罚少数(3)当罚则罚,罚如其分页脚内容5第六章公安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第一节公安刑事司法一、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任务、职权1、公安机关是刑事诉讼中的侦查机关2、具体工作:侦查、拘留、执行逮捕(无权批准和决定逮捕)、预审和部分刑罚的执行3、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1)依照法律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预审;(2)决定、执行强制措施;(3)对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立案,已经追究的撤销案件;(4)对侦查终结应当起诉的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5)对不够刑事处罚的犯罪嫌疑人需要行政处理的,依法予以处理或者移送有关部门;(6)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代为执行刑罚;(7)执行拘役、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
二、公安刑事司法的基本原则根据《刑事诉讼法》及《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刑事司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尊重和保障人权(二)依靠群众的原则1、依靠群众提供证据或者协助调查。
2、依靠群众实施扭送3、依靠群众参与部分刑罚的执行(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四)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五)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页脚内容6(六)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该接受监督的原则。
(七)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严禁逼供原则。
只有经过查证属实的口供才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八)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原则(九)尊重各民族公民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的原则。
(十)各地区公安机关之间加强协作和配合的原则侦查行为一、讯问犯罪嫌疑人(一)对象:犯罪嫌疑人(二)程序1、实施人员:侦查人员(不是调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2、时间:(1)不得超过12小时。
(2)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传唤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3)不得以连续传唤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3、地点:(1)送交看守所羁押以后,讯问应当在看守所内进行。
(2)不需要拘留、逮捕: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到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他的住处。
(3)现场:经侦查人员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
4、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和义务:(1)应当如实回答。
(2)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5、应当制作讯问笔录:(1)注明犯罪嫌疑人到案方式,犯罪嫌疑人注明到案时间和传唤结束时间。
(2)讯问犯罪嫌疑人,在文字记录的同时,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
(3)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录像。
(三)讯问中的特殊程序1、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1)由熟悉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善于做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具有一定办案经验的侦查人员进行。
页脚内容7(2)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
(3)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
2、讯问女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有女工作人员在场。
3、讯问聋、哑的犯罪嫌疑人时: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参加。
4、讯问同案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个别进行。
二、讯问证人、被害人(一)对象:证人、被害人(二)程序1、实施:侦查人员,2人以上2、地点:(1)现场讯问:出示工作证件。
(2)到证人、被害人所在单位、住处或者证人、被害人提出的地点进行讯问:应当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制作讯问通知书。
(3)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知证人、被害人到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提供证言。
3、讯问应当个别进行4、讯问证人、被害人,应当告知他要如实地提供证据、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5、讯问不满18岁的证人,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无教师)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