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的农学家氾胜之的成就有哪些?
氾胜之书
中国汉代农书。
作者氾胜之。
原名《氾胜之》,《汉书。
艺文志》著录为18篇;《隋书。
经籍志》始称为《氾胜之书》,以后就通用此名。
原书约在北宋初期亡佚,现存的《氾胜之书》是从《齐民要术》等一些古书中摘录的原文辑集而成,约3500字。
内容有耕田法、溲种法、穗选法、区田法,以及禾、黍、麦、稻、稗、大豆、小豆、枲(纤维用大麻)、麻(子实用大麻)、瓜、瓠(葫芦)、芋、桑等13种作物的栽培技术。
该书记载的作物栽培技术,反映了西汉时期所达到的较高水平,同时也开创了中国农书中作物各论的先例。
一、耕田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
春冻解,地气始通,土一和解。
夏至,天气始暑,阴气始盛,土复解。
夏至后九十日,昼夜分,天地气和。
以此时耕田,一而当五,名曰膏泽,皆得时功。
春地气通,可耕坚硬强地黑垆土,辄平摩其块以生草,草生复耕之,天有小雨复耕和之,勿令有块以待时。
所谓强土而弱之也。
春候地气始通:椓橛木长尺二寸,埋尺,见其二寸:立春后,土块散,上没橛,陈根可拔。
此时二十日以后,和气去,即土刚。
以此时耕,一而当四。
和气去耕,四不当一。
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
望杏花落,复耕。
耕辄蔺之。
草生,有雨泽,耕重蔺之。
土甚轻者,以牛羊践之。
如此则土强。
此谓弱土而强之也。
春气未通,则土历适不保泽,终岁不宜稼,非粪不解。
慎无旱耕。
须草生,至可耕时,有雨即耕,土相亲,苗独生,草秽烂,皆成良田。
此一耕而当五也。
不如此而旱耕,块硬,苗秽同孔出,不可锄治,反为败田。
秋无雨而耕,绝土气,土坚垎,名曰腊田。
及盛冬耕,泄阴气,土枯燥,名曰脯田。
脯田与腊田,皆伤田,二岁不起稼,则二岁休之。
凡麦田,常以五月耕,六月再耕,七月勿耕,谨摩平以待种时。
五月耕,一当三。
六月耕,一当再。
若七月耕,五不当一。
冬雨雪止,辄以蔺之,掩地雪,勿使从风飞去;后雪复蔺之;则立春保泽,冻虫死,来年宜稼。
得时之和,适地之宜,田虽薄恶,收可亩十石。
二、收种牵马令就谷堆食数口,以马践过为种,无虸蚄,厌虸蚄虫也。
世界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汜胜之书》
世界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汜胜之书》世界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汜胜之书》2015-09-06《汜胜之书》成书于西汉年间,是我国现存的农书中最早的一本,一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农学著作。
现在的《汜胜之书》,也不是它的全貌。
大约在宋朝时,这书已经失传,幸好在宋以前有些书中摘引了《汜胜之书》的部分内容,后世便把这些书中摘引的材料提取出来,辑集成书。
《汜胜之书》的辑佚本约三千五百字左右。
活跃在田间的农学家汜胜之(生卒年不详),西汉汜水(今山东曹县西北部)人。
他所编著的《汜胜之书》,总结了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汜胜之在汉成帝(前33—前7年在位)时为议郎,知农事,后官至黄门侍郎。
他曾以轻车使者的名义,在三辅(今陕西平原一带)指导农业生产,他深入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认真研究当地的土壤、气候和水利情况,因地制宜地总结、推广各种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经过实地考查,反复试验,他总结推广了新的耕作方法——“区田法”。
他把土地分成若干个小区,做成区田。
每一块小区,四周打上土埂,中间整平,深挖作区,调和土壤,以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采用宽幅点播或方形点播法,推行密植,注意中耕灌溉等。
区田法的推广和运用,大大提高了关中地区单位面积产量,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一直到清朝时,农学家杨屾在关中地区依然提倡这种耕作方法,甚至解放后的陕北地区,农民还保留着汜胜之当年推行的区田耕作法。
汜胜之对农业科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他大力推广种子穗选法,要求在田间选择子粒又多又饱满的穗留作种子。
他发明推广了“溲种法”(在种子上粘上一层粪壳作为种肥),其原理直至今天还在应用。
瓠子是当时关中地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但由于瓠既不耐旱又不耐涝,产量一直低而不稳。
汜胜之听说有一位农民是种瓠子的行家里手,就亲自登门拜访,同这位农民交上了朋友。
他仔细观察研究这位农民的种瓠过程,自己还亲手反复做种植试验。
古代山东农学家--氾胜之研究
山东省农业历史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地、人”三才理论的一个集中体现。
(二)作物栽培方法
《汜胜之书》总结了粮食作物谷子(禾)、黍子、冬小麦(宿麦)、春小麦(旋 麦)、水稻、大豆、小豆,油料作物雌株大麻(苴麻)、荏(油苏子),纤维作物雄 株大麻(巢))和桑树,以及瓜、瓠(葫芦)、芋等副食作物的栽培技术。对每种作 物,从选种、播种、收获到储种,都有精确叙述。其中关于小麦、水稻、大豆等 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技术记载得尤为具体。 l麦 《汜胜之书》对小麦的研究,是总结了西汉以前关中地区的生产情况。后来 的《晋书》上也说过:汜胜之本来就是以教人们种麦而出名的。 《汜胜之书》首先提出种麦选种时“穗选’’“单收"“单打”“单存”的优越 技术,现在看来道理很简单,但是在西汉时间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确实不易。能够 做到“有好种才有好苗”,为单位面积产量提供前提保障。另外《汜书》提出麦 和谷子轮作,多施肥料长期保持土壤肥力。 种麦的时间,《汜书》提出“夏至后70天,可以种冬小麦。早种易生虫,还 可能长出节来。晚,穗子小,麦粒少”。夏至70天以后正是“白露”后,与现在 的种麦时间早一些,但是基本基本吻合。竺可桢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结 合自己多年来的深入研究和实践,于1972年撰成名作《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 迁的初步研究》,从总体上勾勒出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并绘 出“五千年来中国温度变迁图”,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从其所绘温度曲线图看, 中国古代主要有四个寒冷期和四个温暖期。这四个寒冷期是:(1)公元前1100 年至前850年左右,大约相当于商和西周前期;(2)公元初至600年左右,大约 相当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3)1100年至1220年左右,大约相当于北宋末 年和南宋时期;(4)1570年至1710年左右,此时正值欧洲小冰期,大约相当于 明末清初。可以发现汉代气候温度应该比现在要低,种麦时间比现在早一些应该 很正常。麦田管理方面,汜氏认为锄麦、保墒最重要。
古代中国五大农书内容及作者简介20160105
古代中国五大农书《氾胜之书》:西汉氾胜之著。
该书总结了两千多年以前以我国关中平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的农业生产经验,还讲述了南方的水田耕种方法,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书中对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对作了详细的总结。
书中总结出一种叫“区田法”的耕作方法,“区田法”把耕地分为上、中、下农区三种类型,通过深耕、勤浇、精管,使农作物获得高产。
还介绍了“穗选法”、“溲种法(浸种法)”等选种方法和育种方法,同时还总结了冬麦、春麦、大豆、桑等13种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以及嫁接法、轮作、间作、混作等农业技术方面的内容。
该书现存3700多字,内容丰富。
作者:氾胜之(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末期,汜水(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北)人,古代著名农学家。
他所编著的《氾胜之书》,总结了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则和作物栽培技术,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而闻名于世。
《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
成书于公元6世纪30—40年代之间,是中国现存最早最系统完整的大型综合性农书,主要反映了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对秦汉以来黄河流域的旱地农业生产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标志着以精耕细作技术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农学也已臻于成熟。
全书共10卷,92篇,11万多字,其篇幅之巨在古农书中可谓罕见。
书中对农、林、牧、副、渔各方面都有详尽论述,被誉为农业百科全书。
全书的体例以系统严整著称,其内容含盖农、林、牧、渔、副等各业,首先重点讲述的是大田作物和蔬菜的种植、果树和林木的栽培以及动物的饲养等主要内容,接著讲述了酿造、食品加工等副业和兼述有实用价值的南方热带植物。
这种编写的体例,成为后世模仿的对象,先后传到日本、欧洲等世界各地。
作者:贾思勰(生卒年不详),青州(今山东寿平县)人,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
北朝北魏末期和东魏,南朝宋至梁时期(公元六世纪),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他十分注重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的总结,自高阳太守卸任后,贾思勰就开始致力于农学研究,足迹遍至今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
古代农学名著
古代农学名著
古代农学名著有很多,比如《氾胜之书》《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农政全书》《天工开物》《陈敷农书》等。
《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书中记载黄河中游地区耕作原则,作物栽培技术和种子选育等农业生产知识,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齐民要术》是中国第一本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王祯农书》在中国古代农学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农政全书》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
《陈敷农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谈论水稻栽培种植方法的农书。
《氾胜之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氾胜之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氾胜之书》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氾胜之书》是现存中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氾胜之书》。
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
《氾胜之书》与《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
《汉书‧艺文志》著录作“《氾胜之》十八篇”,《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
《氾胜之书》与《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氾胜之,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末期。
氾胜之是氾水(今山东曹县北)人,著名古代农学家。
《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
书中记载黄河中游地区耕作原则、作物栽培技术和种子选育等农业生产知识,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两汉农学成就《汜胜之书》《四民月令》的影响
两汉农学成就《汜胜之书》《四民月令》的影响【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汜胜之书》的农学成就1.汜胜之其人及其著作2.《汜胜之书》的主要内容3.《汜胜之书》的农学价值和影响三、《四民月令》的农学成就1.《四民月令》的作者及背景2.《四民月令》的主要内容3.《四民月令》的农学价值和影响四、总结正文一、引言我国古代农学成就斐然,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两汉时期,农学研究逐渐系统化,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农学著作,如《汜胜之书》和《四民月令》等,对后世农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两部著作的农学成就进行探讨。
二、《汜胜之书》的农学成就1.汜胜之其人及其著作汜胜之,字子叔,西汉初年著名农学家。
他出身于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对农业生产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他所著的《汜胜之书》是古代农学的重要著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之一。
2.《汜胜之书》的主要内容《汜胜之书》共分十卷,内容包括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如土壤、水利、肥料、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等。
书中记载了许多当时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如轮作、间作、混播等。
3.《汜胜之书》的农学价值和影响《汜胜之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不仅系统总结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经验,而且对农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为后世农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三、《四民月令》的农学成就1.《四民月令》的作者及背景《四民月令》的作者已不可考,但从其内容来看,应为东汉时期农家月令的代表作。
它以四民(士、农、工、商)为主线,详细记述了各个阶层的生活、生产情况,对农业生产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2.《四民月令》的主要内容《四民月令》共分十二卷,按照月令体例,详细记载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耕作、播种、收获、贮藏等。
书中还记载了许多农事谚语和农业生产禁忌,具有很高的农学价值。
3.《四民月令》的农学价值和影响《四民月令》是古代农学的一部重要著作,对后世农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详细记载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而且对农业生产进行了科学的系统总结,对后世农学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氾胜之与王祯对中国农业有何贡献
氾胜之氾胜之,西汉山东人。
生卒年不详。
汉代农学家。
他的先人本姓凡,为了躲避战乱,举家迁往氾水,因此改姓氾。
他的生卒年不详,他在西汉成帝(公元前32年至前7年在位)时出任议郎。
后人知道他当时在陕西关中平原推广农业技术。
关中是古代农业较发达的地区,曾为秦国完成统一大业提供重要的经济支援。
氾胜之在关中地区传授种植小麦等农业技术,使农业获得丰产,因而被提升为御史。
他将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加以总结,写成了农书18篇,这就是后人所说的《氾胜之书》。
《氾胜之书》奠定了中国传统农学中关于作物栽培的基础,而且还成为后世撰写农书的范本。
最早的农书《氾胜之书》“氾胜之十八篇”在《隋书‧经籍志》及《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和宋代郑樵的《通志》中都有著录,其后失传,只有《齐民要术》、《太平御览》等北宋以前的古籍摘录了此书部分内容,经众多学者的努力,辑集成约3700字的《氾胜之书》。
该书包括有耕作总原则:“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
”及有关耕作的具体方法,还介绍了黍、谷、小麦、水稻、小豆、大豆、麻、油苏子、桑、瓜、竽、瓠等12种作物的栽培技术,包括选种、播种、栽培、收藏等细节。
最引人注目的是介绍了区种法和溲种法。
《氾胜之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所记载的一些农业技术在当时的推广应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还被后来的农书所继承和发展。
它总结的北方旱作农业技术,也对传统的农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祯王祯,字伯善。
山东东平人。
元代初年(1271年前后)生;元代中后期(1330年前后)卒。
王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农学家之一,与汉代的氾胜之、后魏的贾思勰、明代的徐光启齐名。
王祯之所以成为农学家是时代造就的。
王祯生于元代。
从忽必烈在1271年改国号为元,到1368年元顺帝出亡漠北,元朝的历史不到百年。
忽必烈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主张向汉族学习,首先把发展农业经济作为元朝的立国之本。
官方组织编纂了《农桑辑要》等农学著作,以推广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中国古代四大农书中国四大农书是指《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汉书?艺文志》著录作“《氾胜之》十八篇”,《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
作者汜胜之,汉成帝时人,曾为议郎,在今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教民耕种,获得丰收。
该书是他对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
就现存文字来看,以对个别作物的栽培技术的记载较为详细。
这些作物有禾、黍、麦、稻、稗、大豆、小豆、枲、麻、瓜、瓠、芋、桑等十三种。
区种法(即区田法)在该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书中提到的溲种法、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种瓠法、穗选法、调节稻田水温法、桑苗截乾法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科学的精神。
汜书早佚,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多所徵引。
清人辑佚本以洪颐所辑为优。
今人石声汉撰有《氾胜之书今释》、万国鼎撰有《氾胜之书辑释》。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
是中国现存的最完整的农书。
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
“要术”指谋生方法。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有重大影响。
中国古代记述农﹑副业生产技术的科学著作。
作者王祯﹐字伯善﹐元代农学家和活字印刷术的改革家。
山东东平人﹐生卒年不详。
1295~1300年间王祯先后任旌德(安徽省)﹑永丰(江西省)县尹﹐积极倡导蚕桑﹑棉﹑麻。
后于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在收辑旧闻的基础上编成《农书》。
汜胜之书读后感
《氾胜之书》是西汉时期氾胜之所著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之一。
读完这部著作,我深感其对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的深入探讨,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首先,氾胜之书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耕种、灌溉、植保、收获等多个方面。
在书中,氾胜之对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方法、技术要领以及农业灾害的防治等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当时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同时,也为后世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后人在他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
其次,氾胜之书对农业生产的组织和管理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农业生产不仅仅是个体农户的事情,而是一种集体行为,需要各方协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因此,他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组织和管理方法,如分组管理、互助合作等,这些都对当时的农业生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氾胜之书所体现的思想和理念也是非常先进的。
氾胜之强调了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他也强调了农业生产的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认为农业生产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更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总的来说,《氾胜之书》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农学著作,它不仅对当时的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深刻认识到了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以及农业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也为我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即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注重实践和实验,不断创新和改进。
因此,我深深地感谢氾胜之所著的《氾胜之书》,并认为它是一部值得每一个人认真阅读和学习的经典之作。
古代农学家氾胜之简介 氾胜之有什么成就
古代农学家氾胜之简介氾胜之有什么成就氾胜之简介氾胜之,中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西汉人,生卒年月不详,具体生活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
原姓为凡姓,战国时代逃难到汜水现今山东菏泽,因而改姓氾,氾胜之著有《氾胜之书》,是一本记述了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经验和技巧的书,被后世公认为农学经典,影响深远。
史书中记载,氾胜之在汉成帝时期担任议郎之职,并任劝农使者、轻车使者,被朝廷派遣到当时长安郊区三辅,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氾胜之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经常不耻下问,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农请教种瓠绝技,这些农业经验最后都被氾胜之记录在《氾胜之书》中,从小热爱农业的氾胜之,有着科学家一样的探究精神,他在指导三辅地区的农业生产时,根据不同的土壤,不同的天气因素,还有不同的作物类型,因此制宜,确定了十几种农作物的不同栽种培育技术,而且发明了“区田法”,氾胜之的“区田法”基本方法就是把土地分出几个区域来,每个区域用土垄隔断,不仅保证了每个区域的独立性,还增强了每个区域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氾胜之的“区田法”在三辅地区得到了大力推广,加上科学的耕种方法,使当时的三辅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在全国最高。
氾胜之的《氾胜之书》,作为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较为科学的农学专著,记录了“区田法”的详细施行技术,耕种中深耕、勤浇、精管的具体方法,氾胜之还记述了冬麦,春麦等十几种农作物的具体耕种方法。
氾胜之的成就氾胜之的成就可以用《氾胜之书》来概括,《氾胜之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较为科学的农觉得专著,氾胜之在本书中总结了在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各种耕种经验,还记录了氾胜之发明的“区田法”,“区田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科学的进行土地栽种划分,氾胜之详细记录了“区田法”的实施步骤及具体规则。
氾胜之还记录了西汉时期较为普遍的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包括冬麦,春麦,大豆,桑,瓠等,氾胜之所著的《氾胜之书》被后世公认为农学经典,成为当时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指导手册,促进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水平,有效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古代五大农书
《王祯农书》全称《东鲁王氏农书》,元王祯撰。祯,字伯善,山东东平县(今东平县)人。有关他的生平 事迹的文献资料很少,他大约生活在十三世纪到十四世纪之间,曾于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任宣州旌德(今 在安徽)显灵,大德四年(1300年)调任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县令,农书就是他在调任永丰之前完成的。 (参见《中国科学技术史·农学卷》P460)
《王祯农书》:元代王祯著。全书共36卷,13.6万多字,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 个部分,是当时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
《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著。这是一部集前人农业科学之大成的著作。全书60卷,50万余字,书中汇集了 有关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各种农具制造以及水利工程等农业技术和农学理论知识,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王祯农书》是中国第一次兼论了南北农业生产技术的农书。农业因天时、地利等关系具有区域性,中国南 北农业生产技术也有较大的差异,王祯在农书中注意对比异同,强调互相取长补短以促进农业的发展。这和《农 器图谱》构成了该书的两大特色。
《农政全书》的作者是徐光启(1562-1633)。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 市)人。中国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和近代科学的先驱。他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一生用力最勤、收集最广、影 响最深远的还要是集中农业与水利方面,其代表著作就是《农政全书》。
综述
1
《氾胜之书》
2
《齐民要术》
3
《陈旉农书》
4
《王祯农书》
5
《农政全书》
《氾胜之书》的作者氾胜之是西汉时人,汉成帝(西元前32年——前7年在位)时出任过议郎,后因在三辅 地区(包括关中平原)推广农业、教导种麦取得成效,而被提拔为御史。《氾胜之书》18篇是他总结农业生产经 验的基础上写成的。
两汉农学成就《汜胜之书》《四民月令》的影响
两汉农学成就《汜胜之书》《四民月令》的影响
摘要:
1.两汉农学的背景及成就
2.《汜胜之书》的内容及影响
3.《四民月令》的内容及影响
4.两本书在农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正文:
两汉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表现在农学著作的繁荣和农业技术的进步。
其中,《汜胜之书》和《四民月令》是两汉农学的代表作品,对后世农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汜胜之书》是西汉晚期汜胜之撰写的一部农书,总结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经验。
全书共分为耕稼、园艺、畜牧、水产、农器、农田水利等六篇,对农作物栽培、家畜饲养、农田水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这部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耕作制度、作物栽培、农田水利等方面,为后来的农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民月令》是东汉时期崔寔撰写的一部农书,以月份为序,详细介绍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民间风俗。
全书共分为十二月令,每个月令下分为农事、园事、林事、牧事、渔事、杂事等类别,对农业生产进行了全面、具体的指导。
这部书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事历法的推广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承上,为后来的农学家提供了详细的参考。
两汉农学成就《汜胜之书》和《四民月令》在农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这两部著作不仅在当时对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后世农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农学成就
中国古代农学成就
中国古代农学成就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部著作:
1. 《齐民要术》:该书由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
2. 《农政全书》:该书由徐光启所著,系统总结了明代以前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是传统农业生产的集大成之作。
3. 《梦溪笔谈》:该书由北宋的沈括所著,以笔记形式纵论政治、军事、历史、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各个领域,是作者对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成就的总结。
4. 《天工开物》:该书由明末宋应星所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
这些著作代表了中国古代农学的不同方面和时期,对了解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浅析《氾胜之书》中的哲学思想及当代价值
浅析《氾胜之书》中的哲学思想及当代价值作者:张钰晗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57期【摘要】西汉著名农学家氾胜之的最大贡献是他所编写的总结我国古代黄河中游流域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氾胜之书》,该书记录了适合当时情况的耕作原则和作物种植及其栽培技术,为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
本文主要介绍《氾胜之书》中的“农本思想”、“耕本思想”、“经济思想”中的哲学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关键词】《氾胜之书》;农本思想;耕本思想;经济思想;哲学内涵;当代价值一、《氾胜之书》简介中国古代四大农书:《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和《农政全书》。
作为西汉晚期重要的一部农学著作,《氾胜之书》记载了我国古代人民在农业方面的智慧结晶,被称为是现存最早的农书[1]。
该书的作者氾胜之不仅有丰富的农业知识,也是一位亲力亲为的农业生产组织者。
汉武帝时,他当过仪郎,史料记载“使教田三辅,有好田者师之。
徙为御史”。
[2]“三辅”是当时的长安城附近,现在的陕西中部地区,氾胜之在此地亲自指导农民从事传统农业生产,深入到农业生产实践,后来因功绩显著被升为御史。
虽然《氾胜之书》保存至今仅剩残篇,但其在农业上的实用价值不容忽视,既总结了古代人民在农耕时的历史经验教训,也对当今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所蕴涵的哲学思想也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二、农本思想我国古代的经济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农本工商末,“本”的概念显示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重农”思想也是《氾胜之书》中的核心思想。
氾胜之提出“‘神农之教,虽有石城汤池,带甲百万,而无粟者,理以守也’”[3],意思是如果没有丰富的粮食,即使城池坚固,也是没有用的,“‘夫谷命,实天下之命’”[4]这句话突出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氾胜之把农业生产看作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和财政收入,是国计民生的命脉所系。
把农业生产放在首要位置体现了氾胜之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公基常识】我国古代五大农书
【公基常识】我国古代五大农书中国五大农书中国古代的《氾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敷农书》、《王祯农书》、《农政全书》统称五大农书,这五大农书是中国现存的古代农学专著中的杰作。
1. 《汜胜之书》《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农书。
作者:氾胜之,汉成帝时人,曾为议郎,在今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教民耕种,获得丰收。
该书是他对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
《氾胜之书》原来分十八篇,在《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九种农家著作中,它的篇数仅次于“《神农》二十篇”。
现存《氾胜之书》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原书的一部分,以至一小部分。
但仅从这一小部分内容已经可以看出,它所反映农业科学技术,与前代农书相比,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2.《齐民要术》《齐民要术》的作者是北魏贾思勰,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县)人。
《齐民要术》是一部综合性农书,为中国古代五大农书之首,该书记述了黄河流域下游地区,即今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山东中北部的农业生产,盖述农、林、牧、渔、副等部门的生产技术知识。
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3.《农政全书》《农政全书》的作者是徐光启(1562-1633)。
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明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人。
中国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和近代科学的先驱。
《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
《农政全书》按内容大致上可分为农政措施和农业技术两部分。
前者是全书的纲,后者是实现纲领的技术措施。
所以在书中人们可以看到开垦、水利、荒政等一些不同寻常的内容,并且占了将近一半的篇幅,这是其他的大型农书所鲜见的。
汜胜之汜胜之书
汜胜之汜胜之书汉族劳动人民在数千年的劳动生产中积累了丰富的耕作经验,这些宝贵经验需要有人去总结和完善,以便流传后世。
《汜胜之书》就是这么一本农学著作,它对中国农业生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汜胜之《汜胜之书》介绍,希望你喜欢。
汜胜之汜胜之书《汉书;艺文志》著录作“《氾胜之》十八篇”,《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
作者氾胜之,汉成帝时人,曾为议郎,在今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教民耕种,获得丰收。
该书是他对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
就现存文字来看﹐以对个别作物的栽培技术的记载较为详细。
这些作物有禾﹑黍﹑麦﹑稻﹑稗﹑大豆﹑小豆﹑枲﹑麻﹑瓜﹑瓠﹑芋﹑桑等十三种。
区种法(即区田法)在该书中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书中提到的溲种法﹑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种瓠法﹑穗选法﹑调节稻田水温法﹑桑苗截乾法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科学的精神。
氾书早佚,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多所徵引。
清人辑佚本以洪颐所辑为优。
今人石声汉撰有《氾胜之书今释》﹑万国鼎撰有《氾胜之书辑释》。
氾胜之书反映的农业生产技术介绍(1)应用综合栽培技术西汉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农作物的生产是多种因素的综合,是各种栽培技术的综合。
在整个作物栽培过程中,要注意六个不可分割的基本环节: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 趣时,即不误农时,栽培作物要不早不晚,与气候时令同步。
和土,即使土壤疏松,有良好的结构。
土壤好,庄稼就长得好;土壤不好,庄稼当然就长得差。
务粪、泽,就是注意及时施肥和灌溉。
早锄、早获,就是及时锄草,及时收获。
(2)不同作物必须有不同的栽培方法,不能千篇一律。
《氾胜之书》讲了粮食、衣着原料、饲料等12种作物的栽培方法,自整地、播种直到收获的各个环节,每种作物的栽培方法都不相同,甚至差别很大,这是因为作物生长期有长短,成熟有早晚,有的需要水多,有的耐旱,有的春种秋收,有的秋种夏收,有的抽穗结实,有的在地下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古代著名的农学家氾胜之的成就有哪些?
氾胜之,中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西汉人,生卒年月不详,具体生活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
原姓为凡姓,战国时代逃难到汜水现今山东菏泽,因而改姓氾,氾胜之著有《氾胜之书》,是一本记述了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经验和技巧的书,被后世公认为农学经典,影响深远。
史书中记载,氾胜之在汉成帝时期担任议郎之职,并任劝农使者、轻车使者,被朝廷派遣到当时长安郊区三辅,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氾胜之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经常不耻下问,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农请教种瓠绝技,这些农业经验最后都被氾胜之记录在《氾胜之书》
中,从小热爱农业的氾胜之,有着科学家一样的探究精神,他在指导三辅地区的农业生产时,根据不同的土壤,不同的天气因素,还有不同的作物类型,因此制宜,确定了十几种农作物的不同栽种培育技术,而且发明了“区田法”,氾胜之的“区田法”基本方法就是把土地分出几个区域来,每个区域用土垄隔断,不仅保证了每个区域的独立性,还增强了每个区域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氾胜之的“区田法”在三辅地区得到了大力推广,加上科学的耕种方法,使当时的三辅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在全国最高。
氾胜之的《氾胜之书》,作为中国第一部较为完整较为科学的农学专著,记录了“区田法”的详细施行技术,耕种中深耕、勤浇、精管的具体方法,氾胜之还记述了冬麦,春麦等十几种农作物的具体耕种方法。
氾胜之的成就
氾胜之,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生卒年月已不可考,只能从史书中推测氾胜之的生活期间,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当时是西汉汉成帝执政期间。
氾胜之担任议郎之职,并任劝农使者,轻车使者,被派遣到三辅地区当时都城长安近郊,进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