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与金融危机

合集下载

金融危机的特征及分类

金融危机的特征及分类

金融危机的特征及分类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全球社会关注的焦点。

金融危机有很多特征和分类,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的解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金融危机。

一、金融危机的特征1.典型的爆发式事件:金融危机通常具备爆发式的特征,其运动具有忽然性、不可预知性和超出常规性等表现形式,同时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2.市场风险扩大:金融市场的风险是金融危机的起因之一。

金融危机通常会导致市场风险迅速扩大,从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性。

3.金融信用危机:金融危机往往由金融信用问题引起,而金融信用危机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如次贷危机。

4.波及行业广泛:金融危机波及行业范围广泛,不仅影响金融行业,也会影响其他行业,如房地产、汽车、能源等。

5.国际性:金融危机是国际性的,会波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金融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依存使得金融危机的传染性极强。

二、金融危机的分类1.信用危机:信用危机是由于信贷市场的过热和放松导致信用资本失控,导致贷款违约和债务爆炸。

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信用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的严重衰退。

2.货币危机:货币危机是由于过量印制货币、货币过度发行和货币政策失误等因素导致货币贬值和金融市场动荡。

1971年的布雷顿森林危机和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货币危机的例子。

3.流动性危机:流动性危机是由于市场对流动性的需求大于供应导致的。

1998年俄罗斯危机是典型的流动性危机,当时各国对俄罗斯投资撤离,导致流动性不足,俄罗斯的债务难以偿还。

4.房地产危机: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裂和工程建设的债务累积是房地产危机的主要原因。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就是由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裂所引起的。

5.国家债务危机:国家债务危机是指国家政府的债务过大,导致财政负担过重,政府无法按时偿还债务,进一步引发市场的动荡。

欧洲债务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国家债务危机例子,在希腊、西班牙等国家引起了极大的社会经济影响。

第7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精品PPT课件

第7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精品PPT课件

中东欧 4%
亚太 14%
其他 6%
拉美 12%
非洲 12%
美国 17%
日本 1%
欧盟 44%
4.证券化趋势加强,债券和股票作用 明显增强
5.私人资本挑战多边机构的贷款和国 际援助
6.国际游资规模日益膨胀 7.部门结构变化
7.2国际资本流动的利益和风险
一、利益 (一)长期资本流动 1.对资本输出国 提高资本的边际收益 • 有利于占领世界市场 • 有助于克服贸易保护壁垒 • 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
1.国际直接投资:一国居民以一定生 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并相应获得经 营管理权的跨国投资活动
(1)创建新企业
(2)收购(兼并)外国企业 IMF 25%, 法国20%,美国 10%,
(3)利润再投资
专栏:荷兰国际集团收购巴林银行
• 1994年,英国巴林银行核心资本在全 球1000家大银行中排名第489位;
• 在使用中有专人监督。
(3)国际银行贷款-一国独家银行 或国际贷款银团在国际金融市场上 向另一国借款人提供的,不限定用 途的贷款
• 贷款用途比较自由 • 借款人可获得大额资金 • 筹资成本较高
(4)出口信贷 • 专款专用 • 贷款利息低于市场利率 • 期限较长 • 发放与信贷保险相结合
(二)短期资本流动
贸易性资本流动 金融性资本流动 保值性资本流动 投机性资本流动
三、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
(一) 20世纪90年代以前
(二)20世纪90年代以来 1.发达国家资金需求上升 2.转轨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资 金需求旺盛
3.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地区分布 有所变化
200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地区分布
• 1995年,尼克.里森未经授权从事股指 期货合约交易失败,致使巴林银行亏 损6亿英镑,这远远超出了该行的资 本总额(3.5亿英镑);

金融危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与启示

金融危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与启示

金融危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与启示金融危机是指由金融市场的繁荣转为低迷,金融机构面临破产风险,信贷市场紧缩导致经济下行的情况。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全球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这些危机对于证券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启示。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并从中得出相应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对证券市场的负面影响1. 股市下跌:金融危机的爆发通常会导致全球股市大幅下跌。

投资者失去信心,纷纷抛售股票,导致股指暴跌。

这会对证券市场造成严重的冲击,许多投资者会亏损惨重。

2. 市场波动加剧:金融危机期间,市场的波动性会大幅增加。

股价剧烈波动,波动率指数飙升。

这给投资者带来了更大的风险,也使得市场的交易策略变得更加困难。

3. 资金流动性紧缩: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银行信贷市场的紧缩,资金流动性受到压缩。

这使得证券市场上的交易更加困难,投资者很难找到足够的资金来进行交易,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低迷。

4. 投资者情绪低迷:金融危机对投资者的心理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市场的恐慌情绪扩散,投资者普遍变得谨慎和悲观,更加注重保守型投资,对高风险证券持怀疑态度,这使得证券市场的活跃度明显下降。

二、金融危机对证券市场的启示1. 加强监管:金融危机揭示出监管不力的问题。

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应更加严格,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

监管机构应与金融机构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提高系统稳定性。

2. 投资者教育:金融危机表明投资者对于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亟待提高。

应当加强投资者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金融素养和风险意识。

只有投资者能够更加理性和审慎地进行投资,才能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

3. 多元化投资:金融危机将一些高度集中投资的风险暴露出来。

投资者应该将资产配置更加多元化,降低风险集中度。

通过分散投资于不同领域、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型的资产,可以有效减少金融危机对个人投资组合的冲击。

4. 加强市场预警:金融危机再次强调了市场预警的重要性。

金融危机的类型

金融危机的类型

金融危机的类型债务危机债务危机:也可称为支付能力危机,即一国债务不合理,无法按期偿还,最终引发的危机。

(一般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特征:(1)出口不断萎缩,外汇主要来源于举借外债。

(2)国际债务条件对债务国不利。

(3)大多数债务国缺乏外债管理经验,外债投资效益不高,创汇能力低。

货币危机1、产生原因:在实行固定汇率制或带有固定汇率制色彩的钉住汇率安排的国家,由于国内经济变化没有相应的汇率调整配合,导致其货币内外价值脱节,通常反映为本币汇率高估。

由此引发投机冲击,加大了外汇市场上本币的抛压,其结果要么是本币大幅度贬值,要么是该国金融当局为捍卫本币币值,动用大量国际储备干预市场,或大幅度提高国内利率。

(从国际债务危机、欧洲货币危机到亚洲金融危机,危机主体的一个共同特点在于其钉住汇率制度。

)2、总结:一国货币危机的发生与其宏观基本面、市场预期、制度建设和金融体系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一旦某些因素导致市场信心不足,资本大规模的逃离使得钉住汇率难以维持,最终会引发货币危机。

流动性危机流动性危机是由流动性不足引起的。

1、国内流动性危机: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不匹配,即“借短放长”,则会导致流动性不足以偿还短期债务。

存款者担心存款损失要求银行立即兑现,从而引发大规模的“挤兑”风波,导致危机爆发。

2、国际流动性危机:如果一国金融体系中潜在的短期外汇履约义务超过短期内可能得到的外汇资产规模,国际流动性就不足。

一国的外汇储备越多,国际流动性越充足,发生流动性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小。

当国内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时,央行可以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避免“挤兑”可能造成的大范围银行危机。

但是在国际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央行除了自有的外汇储备外,没有别的渠道来阻止这种恐慌性的外汇“挤兑”。

综合性金融危机综合性金融危机通常是几种危机的结合,现实中的金融危机都是综合性金融危机。

1、分类:外部综合性金融危机、内部综合性金融危机。

发生内部综合性金融危机国家的共同特点是金融体系脆弱,危机由银行传导至整个经济。

金融危机中的市场流动性问题

金融危机中的市场流动性问题

金融危机中的市场流动性问题金融危机是一场大规模的信用危机,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体系。

市场流动性问题在这次危机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随着信用风险的增加,市场开始出现流动性短缺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市场流动性的概念、流动性问题的成因以及应对流动性问题的措施。

市场流动性问题的概念市场流动性是指市场参与者可以在合理的成本和时间范围内买入或卖出资产的容易程度。

可以理解为市场中交易活跃、交易量大、交易成本低的程度。

市场流动性问题是指市场中存在对买卖方的交易成本和交易时间的起伏不定的情况。

流动性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从而引发风险厌恶心理,进而促使市场进一步动荡。

这种情况会让市场频繁出现流动性危机,给金融市场带来不利的影响。

市场流动性问题的成因市场流动性问题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是信用风险上升导致的市场对资产的逐渐抛弃。

信用风险是指市场参与者担心另一方不能按照合同履行债务的情况。

信用风险的上升,会让购买某些资产的市场参与者表示出更强的谨慎。

其次是投资者的心理因素。

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包括人们的赌博心理,即押大注的行为。

市场的价格与基本面不一致时,这些投资者常常赌博式的押注。

但是当市场走势不对劲时,这些投资者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集体涌向市场出售资产,从而影响市场的流动性。

最后是金融机构的结构性问题所导致的市场流动性问题。

金融市场中出现的不良债务、对冲基金的畸形发展等问题会使市场流动性受到影响。

应对流动性问题的措施市场流动性问题可能会导致市场中出现流动性短缺的情况。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金融机构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在此过程中,挽救信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

政府可以使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来提高市场信任度,进而推动市场流动性的恢复。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降低利率等手段,使流动性在市场中得到释放。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增加支出、增加赤字等手段来增加流动性。

中央银行可以向金融机构提供贷款,以增加市场流动性。

如何应对流动性风险的金融危机

如何应对流动性风险的金融危机

如何应对流动性风险的金融危机流动性风险是金融市场中常见的一种风险类型,指的是在市场上流动性不足或缺乏时,资产难以迅速变现的风险。

当金融危机爆发时,流动性风险往往会显著增加,给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带来巨大挑战。

因此,如何应对流动性风险成为金融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以下几种应对流动性风险的策略。

一、制定灵活的流动性管理计划在金融危机期间,流动性紧缩导致资金供给短缺,市场中的资产变现变得困难。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需要制定灵活的流动性管理计划。

这包括建立充足的现金储备,确保在市场流动性紧缩时仍能满足支付需求,并且有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引发的流动性需求增加。

此外,准备好其他流动性工具,如贷款设施或授信额度,以便在需要时获得额外资金支持。

二、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测和控制及时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是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

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制定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建立风险监测系统,并设置风险限额和预警指标。

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并避免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扩大。

三、加强合作与合作在金融危机中,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之间的合作与合作至关重要。

合作可以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和经验来应对流动性风险。

金融机构可以与其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应对流动性压力。

投资者之间也可以通过情报分享和合作交易来应对流动性风险。

此外,政府和监管机构的积极参与也是必要的,他们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并提供紧急流动性支持。

四、建立弹性资产组合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可以通过建立弹性资产组合来应对流动性风险。

弹性资产组合指的是在不同市场和行业中分散投资,以实现资产的流动性和风险分散。

通过持有不同类型和期限的资产,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流动性紧缩和投资组合的流动性压力。

此外,分散投资还可以降低整体风险,并提高资产组合的回报率。

五、灵活运用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应对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手段。

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风险偏好,运用不同的金融工具来应对流动性压力。

金融危机的风险和防范措施分析

金融危机的风险和防范措施分析

金融危机的风险和防范措施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的重要性越来越引人注目,如同在过去的十年中,金融危机成为世界范围内热点话题。

虽然每个国家在金融体系方面都在不断地改进,但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一直存在,并且会导致风险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理解金融危机的风险和防范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从风险的角度来看,金融危机可能会导致以下三种风险,分别是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

市场风险指的是金融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损失,如股票和债券市场的下跌。

在金融危机期间,这种风险最为严重,因为整个市场都在承受重压。

如果投资者没有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将面临巨大的损失。

信用风险是指金融中介机构不履行合约义务导致投资者损失的风险。

例如,在金融危机期间,银行可能会出现破产的情况,而投资者的存款可能因此丧失。

因此,了解银行的信用评级及其历史记录成为了预防措施的一部分。

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无法满足投资者需求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如同在金融危机期间,许多投资者试图将资金提取出来,但是如果金融机构无法满足这些赎回请求,投资者将遭受巨大的损失。

因此,拥有流动性良好的投资组合成为了风险管理的一部分。

其次,从防范措施的角度来看,金融危机的防范措施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加强监管。

在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监管机构一直在改进规章制度,以加强监管工作并提高金融机构的透明度。

严格的监管措施可以保护投资者免受金融机构的欺诈和虚假宣传。

第二个方面是扩大金融教育。

投资者缺乏金融知识是导致金融风险的一个因素。

因此,扩大金融教育和提高投资者的金融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金融市场,并作出正确的决策。

第三个方面是规避过度负债。

金融市场的过度负债可能会导致金融危机,因此控制金融机构的杠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许多政府和监管机构通过限制金融机构的杠杆比率来规避过度负债。

第四个方面是优化金融体系。

为了使金融市场更加稳定,需要优化金融体系。

这可能包括加强风险管理、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以及改进金融机构的运营和管理方式等。

市场流动性与金融危机传递的关系

市场流动性与金融危机传递的关系

具 有 生 成 的 潜 伏 性 、 内 源性 ;爆 发 频 率 高 等 相 似 的特 点 。 如 此 高 的 爆 发 频 率 及 强 度 已经 使 得 金 融 危 机 不 存 局 限 丁金 融 体 系 内 部 的 调 整 与 完 善 了 ,其 对 实 体 经 济 的 影 响 开 始 现 ,并 逐 步影 响 产 出
种 a v u n在 2 0 0 0的 文 章 中认 为 当一 些 市 是 投 资 需 求 。 同 际 清 算 银 行 统 计显 示 2 0 —0 8期 间 ,全 球 金 融 市 场 是 一 威 胁 。 C lo和 Y a 0 22 0 场 的 参 与 者 需 要 现 金 而 在 资 本 市 场 上 出 售 资 产 时 ,从 而 使 其 对 衍 生 品 增 长 率 达 到 年 平 均 3 % ,而 且 何 加 速 上 涨 的 趋 势 , 而 在 0 rt n i a 这 期 间 全 球 生 产 总值 的 增 长 率 为 3 %。 金 融 资 产 的 创 造 无 论 是 本 市 场 的 冲 击 通 过 流 动 性 渠 道 传 导 到 其 它 市 场 上 。Fai n 和 . 9 ai to 02午 提 出 将 流 动 性 危 机 分 为 两 种 类 型 , 第 种 是 任总 量 还 足彳 增 长 速 度 卜 远 远 超 过 r实体 经 济 生 产 的 总 值 ,这 P tsn在 2 0 F 都 使 得 金 融 这 一 单个 部 门 影 响 髂 个 经 济 的 发 展 成 为 了 可 能 。 加 上 金 融 资 产 对 于 信 息 的敏 感 性 及 高 流 动 性 等 特 点 ,加 上预 期 等 因 素 , 使 得 危 机 的传 染性 变得 更 具 破 坏 性 。这 尢 论 对 于 政 策 制 定 者 还 足 市场参与者都 是 一 极 大的挑战。 个 来 自 国 内金 融 机 构 对 于 偿 付 、清 算 、融 资 等 的 一 系列 连 锁 反 应 , 这 种 流 动 性 短 缺 导 致 清 偿 力 的 问 题 , 从 而 使 得 该 流 动 性 短 缺 问 题 形 成 系统 性 风 险 在 一 国 内不 断 扩 散 。 另 一 种 流 动 性 短 缺 与 全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各个国家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金融危机不仅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发展,也对各个国家的银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银行业自然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并探讨应对之策。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1.资产价格下跌国际金融危机引起了全球资产价格下跌,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尤为严重。

这对银行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因为银行业大量的资金都被投资在这些领域。

当这些市场崩溃时,银行的资产质量迅速恶化,银行亏损就成了必然。

2.信用风险增加在金融危机期间,银行业或多或少面临着赊销和逾期的形式的信用风险,因为许多人失业或降薪,无法偿还贷款,导致银行贷款违约率上升。

同时,由于银行吸收的存款本身也面临着信用风险,在金融危机期间,存款的损失的概率也增加。

3.流动性风险加大银行业最敏感的问题之一是流动性问题。

在金融危机期间,宏观经济形势变得复杂,相应的,银行异动风险也更为严重。

由于企业、个人和机构的流动性需求激增,银行间市场的资金成本会大幅上涨,对银行资本运作造成了极大压力。

4.外汇汇率变动金融风暴会导致各种市场的汇率波动,汇率的波动又会影响进出口的交易和国际资本流动。

银行业在国际交易中大大小小的交易比比皆是,其中很多涉及到外币。

在汇率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银行贸易将加剧实际的成本压力和流动性压力。

二、应对策略1. 宏观调控金融危机中,宏观调控的作用尤其重要,各级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投资、引导就业、建设基础设施等方式,解决失业问题,提高个人收入水平,进而带动消费。

同时,政府还可以建立保护体系保护民营企业,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对银行业来说,国家必须持续稳定银行间的市场资金,为银行提供容易获得的资金。

2. 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银行业需要针对性地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不仅会计核算、审计等内部管理和控制,还要实施经济危机应对预案及危机操作方案,加强内部审计机制,制定严格的风险控制政策。

流动性、一般均衡与金融稳定的“不可能三角”

流动性、一般均衡与金融稳定的“不可能三角”

流动性、一般均衡与金融稳定的“不可能三角”一、概述流动性、一般均衡与金融稳定的“不可能三角”关系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它揭示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经济体在追求流动性、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时所面临的困境。

这一理论最早由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提出,并由马库斯弗勒明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著名的“蒙代尔弗勒明模型”[1]。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一个国家在同一时间内无法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即只能同时拥有其中两项而不能同时拥有三项[2]。

具体来说,如果一个国家试图固定其货币汇率,同时允许资本自由流动,那么它将无法控制其货币政策,从而无法维持长期的流动性。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追求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它必须接受汇率的浮动,从而无法实现固定汇率的目标[1]。

这种困境使得各国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面临艰难的抉择,需要在保持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国家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存,金融市场的波动和传染效应也日益显著。

如何在保持金融稳定的同时,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健康发展成为各国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这就需要对现有的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框架进行评估,并对未来的政策改革和创新进行展望。

本文旨在探讨“不可能三角”理论的核心观点、实际应用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政策选择。

通过深入分析该理论及其在实际经济政策中的应用,本文旨在为政策制定者、经济学家以及对国际金融市场感兴趣的读者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建议。

同时,本文还将关注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如何在保持金融稳定的同时,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健康发展,特别是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特殊挑战和机遇。

1. 简要介绍流动性、一般均衡和金融稳定的概念及其在经济学中的重要性。

在经济学中,流动性、一般均衡与金融稳定构成了相互关联且至关重要的理论概念。

流动性指的是资产能够快速且低成本地转换为现金的能力,对于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和资源配置具有关键作用。

金融危机的特征及分类

金融危机的特征及分类

一、金融危机的特征、分类及测定1.金融危机(financial crisis)是指金融体系出现严重困难乃至崩溃,表现为绝大部分金融指标的急剧恶化、各种金融资产价格暴跌、金融机构陷入困境并大量破产,同时对实物经济的运行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2.金融危机的分类①货币危机货币危机(currency crisis),一般是指固定汇率制度下,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货币失去信心,通过外汇市场进行大量抛售等操作促使该国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危机。

②银行业危机银行业危机(banking crisis),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出现危机,造成银行挤提,并迅速蔓延到其他银行,造成大批银行倒闭的现象。

③债务危机债务危机(debt crisis),是指一国不能偿付其内债和外债而引发的危机。

但通常所指的债务危机主要是指外债危机,包括主权债务和私人债务。

债务危机不仅影响债务国,使其物价上涨、经济停滞、社会动荡,也影响债权国,并成为其银行危机的诱因。

④泡沫危机泡沫危机(bubble crisis),是指因股票、债券或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脱离了正常的价格水平和经济运行规律而过度上升,造成大量经济泡沫后破裂而导致的危机。

3.金融危机的测定①币值稳定程度②汇率稳定程度③股指稳定程度④外债严重程度这一指标主要通过以下分指标体现:偿债率(当年偿还外债本息与当年外汇收入之比)、负债率(外债余额与当年GDP的比值)、债务率(外债余额与当年外汇收入之比)、短债率(短期外债占全部债务的比重)、债储率(外债余额与外汇储备的比值)。

国际公认的危机警戒线是:偿债率为20%,负债率为25%,债务率为100%,短债率为20%,债储率为100%。

⑤资产不良程度金融不良资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坏帐、呆帐,是不能偿还的贷款。

不少不良资产与金融机构的腐败程度有直接关系。

结合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备付金率、资本金率,银行的不良资产一般应不超过其总资产的20%。

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

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
资期 限结 构 , 大 中 、 期 央 行 票 据 的投 资力 度 。 加 短
( 加 强 预 警 . 立 完善 的流 动 性风 险 预 警 与 防 范体 系 3) 建

金 融危 机 对 商 业 银行 资 金 流 动 性 风 险 管理 的 影 响
( ) 融 危 机 直 接 影 响 银 行 业 资 金 回 流 1金
财政 金融
金融 危机下我 国商业银行流 动性 管理
西安 交通 大 学 戴铭 华 易政
【 要】 摘 流动性是银行对全部应付款的 支付、 清偿 能力以及 满足各种合理资产需娄的能力。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包括 资产的
流 动 性 和 负债 的 流动 性 两个 方 面 , 安 全 性 、 利性 和 流 动 性 这 三 个 商 业 银 行 需要 遵 循 的 原 则 中 , 动 性 最 为关 键 。作 为现 代 在 盈 流
( )金 融 危 机 进 一 步 了加 大银 行 资 产 结 构 单 风 险 的 加 大 , 其 是 资 产 证 券 化 衍 生 产 品 的 信用 主 尤
风险。
据 了 解 , 国大 部 分 商业 银 行 资 产 构 成结 构 单 一 , 贷 款 为 主 。 我 以 从 储 备 资 金 角 度来 研 究 , 部 分 商 业 银 行 的一 级 贮 备 资 金 均 滞 留 在 中 央 大 银 行 内 . 相 对来 说 , 行 能 够 自主 调 配 的 流 动 性 二 级 储 备 , 部 分 商 而 银 大 业 银 行 尚 不具 备 。这 就 造 成 了 , 多 数 商 业 银 行 难 以随 时 根 据 自身 需 大
受 金 融 危 机 影 响 . 多 数 发 达 国 家 金 融 机 构 出 现 了 资 金 短 缺 及 紧 大 缩, 以上 情 况 的 发 生 导致 美 、 等 同进 口商 的融 资 增 加 了难 度 , 金周 欧 资 转 情 况 较 以 前 也 有 明 显 恶化 . 国外 进 口商 偿 付 能 力 的 下 降使 我 国 出 E l

第12章: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

第12章: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

这表明国际资本流入会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国内贷款、消费或投资的增 加。在此情形下,银行部门是否可靠、银行贷款或投资决策是否科学,将直 接影响国际资本流入的效应和效率。事实证明,许多国家银行体系的问题, 主要是低劣的贷款决策和对贷款风险管理不当造成的。一旦银行过分地陷 入这种风险,很可能要面对巨额亏损。
2. 利率风险
无论是国际银行贷款、国际债券、国际股票市场还是国际衍生产品市场,都与 国际金融市场利率水平联系密切。利率变动使借贷双方都面临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而且期限越长,相应的利率风险程度可能就越高。如果是固定利率的银行信贷,则 国际市场上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升时,贷款行面对的利率风险提高;而市场利率下 降时,借款人面对的利率风险提高。如果是浮动利率的银行信贷,则市场利率上升 对贷款银行有利,而市场利率下降对借款人有利。
典型货币危机模型强调,宏观基本因素的不协调是导致危机爆发的内在原 因。在一国拥有充足外汇储备的时候,持续性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与维持固定汇 率制度的矛盾往往被掩盖。但是在外汇储备不足时,投机者抛售本币的狂潮便 会激化这种内在矛盾,并以危机方式予以解决。由此可见,那些突发性的巨额资 金抽逃行为并不代表非理性投机活动或者造市商的险恶用心,而是符合逻辑的 理性行为:尽快抛空一种内在价值趋跌的货币是避免风险的最佳选择。不过,模 型中僵化的政府行为反而不够理性,与现实情况也相去甚远。事实上,货币当局 大多不会盲目地通过印钞来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它可以选择其他紧缩性货币政 策或相应的财政政策来改善内部经济运行情况。
事实上,无论是外汇风险和利率风险,还是对资本流入国银行体系的冲 击,大多是从流入国角度看待国际资本流动的消极影响。而如果从资本流出 国的角度出发,中长期国际资本流动潜在的危险主要就是违约。由于资金的 使用与偿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时间差异,所以中长期国际资本流动内在即蕴 涵了发生资金偿还困难的可能性,习惯上我们把这种情形称作国际债务危机。 历史上最著名的国际债务危机,是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

金融危机下的金融市场流动性

金融危机下的金融市场流动性

金融危机下的金融市场流动性引言:金融市场流动性是指市场中交易工具(包括股票、债券、货币等)的买卖程度和速度。

然而,在金融危机时期,金融市场流动性常常受到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流动性产生的影响,并分析可能影响流动性的因素和相应的措施。

一、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影响金融危机会导致市场参与者情绪恶化,出现恐慌性抛售行为,导致市场流动性急剧减弱。

在金融危机期间,投资者通常更加谨慎,不愿购买高风险资产,导致交易量下降。

同时,由于风险厌恶情绪的增加,投资者更愿意持有现金或低风险的资产,而不愿意进行投资,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受到压制。

二、影响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因素1.信任危机在金融危机时期,投资者对金融体系的信任受到严重影响。

这种信任危机可能导致金融机构之间的信贷冻结,使得这些机构不愿意相互放贷,从而造成市场流动性的缺口。

2.资产负债表问题金融机构在危机时期可能面临大量的资产负债表问题。

当投资者对机构的信任度下降时,这些机构可能会面临抛售压力,不得不削减自身的资产规模。

这进一步影响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3.流动性缺口金融机构通常会依赖短期融资来开展业务。

然而,在金融危机中,市场对于这类融资的提供可能会急剧下降,导致金融机构面临流动性缺口。

这将限制金融机构的能力,进一步影响金融市场流动性。

三、应对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措施1.央行干预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提供流动性支持等方式干预市场。

通过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央行可以稳定市场情绪,减缓恐慌性抛售,提升市场流动性水平。

2.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可以降低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冲击。

监管机构应当推动金融机构加大资本储备,并制定相关政策来应对流动性风险。

3.国际合作金融危机往往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因此,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各国政府和央行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

通过协调政策行动,可以更好地应对金融市场流动性的问题。

流动性缺口

流动性缺口

流动性缺口引言在金融业中,流动性是指市场中的资金、证券和其他金融工具能够自由转移或交换的程度。

流动性缺口是指需求和供给之间的不匹配,导致市场上存在未满足的需求或未利用的资源。

流动性缺口是金融市场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可能导致市场不稳定甚至崩溃。

本文将讨论流动性缺口的定义、原因和影响,并提供缓解流动性缺口的一些建议。

流动性缺口的定义流动性缺口是指市场中的买方需求和卖方供给之间的不平衡。

当买方需求超过卖方供给时,就会出现流动性缺口。

这可能导致价格上涨,交易执行速度变慢甚至无法完成交易。

流动性缺口不仅存在于资本市场,也存在于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

在资本市场中,流动性缺口可能是由于投资者对某些股票或资产的需求突然增加,超过了市场上供给的数量。

在货币市场中,流动性缺口可能是由于银行间资金需求的不平衡。

在债券市场中,流动性缺口可能是由于投资者意外地集中于某些债券,导致其他债券的供给过剩。

流动性缺口的原因流动性缺口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1.经济波动:经济波动可能导致市场需求和供给的不平衡。

在经济繁荣时期,投资者对股票和其他资产的需求可能会大幅增加,导致流动性缺口的出现。

2.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可能导致市场恐慌和投资者的流动性挤兑行为。

投资者可能试图尽快将资金转移到相对安全的资产,导致市场上流动性缺口的出现。

3.政策干预:政府的政策决定也可能影响市场的流动性。

例如,政府可能实施货币紧缩政策,导致资金供给减少,从而出现流动性缺口。

4.技术问题:技术问题,如交易所系统故障或交易软件故障,可能导致交易执行速度变慢,失灵或中断,从而导致流动性缺口。

流动性缺口的影响流动性缺口的出现会对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1.价格波动:需求超过供给将导致价格上涨,供给超过需求将导致价格下跌。

价格波动可能导致市场不稳定和投资者情绪变化。

2.交易成本增加:流动性缺口会导致交易执行速度变慢,并增加交易的成本。

买方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卖方可能需要接受较低的价格才能完成交易。

金融市场流动性与风险分析

金融市场流动性与风险分析

金融市场流动性与风险分析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流动性和风险分析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领域。

金融市场流动性和风险分析是指对金融市场中货币和资本的流动性以及市场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

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金融市场流动性分析金融市场流动性是指在金融市场中资产的流动程度。

流动性较好的资产,能够快速转化为现金,同时价格波动范围较小。

流动性差的资产,则难以快速转化为现金,且价格波动范围较大。

流动性是金融市场运行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对金融市场的效率、稳定性以及市场风险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市场流动性不足,交易者将难以进行有效的买卖,市场的稳定性也将受到影响。

因此,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分析对于金融机构合理运营、制定投资策略以及管理风险至关重要。

流动性分析的难点在于,流动性并非是一个固定的参数,而是随着时间推移和市场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因此,流动性分析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状况、市场流动性需求和供应、市场参与者的行为等等。

二、金融市场风险分析金融市场中的风险是指金融市场参与者面对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如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等。

满足金融市场中各种经济活动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对这些风险展开研究和分析,为风险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金融市场风险分析是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情况,通过对金融市场的现状、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深入研究,确定风险来源和形成机制,对金融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同时提出风险防范和应对对策的过程。

金融市场风险评估需要考虑多个层面的情况,首先要考虑市场风险,即金融市场整体的风险情况。

然后要考虑机构风险,即金融机构的风险情况,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

最后要考虑产品风险,即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所面临的风险情况,包括股票、债券、基金和衍生品等。

三、金融市场流动性与风险分析的应用金融市场流动性分析和风险分析在金融市场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如何保持流动性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如何保持流动性

浅谈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如何保持流动性摘要: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数以百计的银行因为流动性不足而破产。

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生命。

在这个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保持流动性成为了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一个很大的课题。

本文将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如何保持流动性进行讨论,并提出一些新的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商业银行流动性2008年的金融危机如飓风般呼啸而过,无数金融机构在这次危机中受到波及,银行业更是首当其冲。

2009年美国共有140家银行破产,而到了2010年,破产银行数目达到了18年来的最高水平,为157家。

通常认为,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是流动性出现问题,从而发生挤兑现象。

今天,金融危机虽然已渐渐过去,但是它所敲响的警钟仍余音回响。

在这个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金融体系也在发展、完善与成长,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关键,商业银行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持自身的流动性呢?本文将对商业银行保持流动性应该采取的措施来进行讨论。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应严格控制不良贷款比率。

所谓资产的流动性,简单地说,就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

在商业银行的资产中,贷款占据着首要地位。

然而在我国,由于商业银行往往以政府为依靠,对自身资产的安全性重视不足,为了盈利而放松对贷款的监管,这就容易导致不良贷款比率上升,贷款收不回来,银行的资产减少,从而对银行的流动性造成影响。

因此,控制不良贷款比率便显得尤为重要。

要有效控制不良贷款,往往需要多种手段共同使用。

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占到了商业银行总体的较大比重,所以政府往往充当了一个善后者的角色。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组织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司职于处置国有商业银行多年沉淀下来的不良资产。

此举也确实收到了成效。

1996年,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平均达到22%,而到了2010年末,这一指标就降到了1.14%。

另一方面,虽然有政府进行调控,但商业银行更应该增强对自身的资产,尤其是贷款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两个:一是要改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二是要完善坏账准备金制度。

流动性与金融危机

流动性与金融危机
F b.2 1 e 00
【 理科 学】 管
流 动性 与金融危机
陈筱 彦 ,魏 嶷 ,许 勤。
( .同 济 大 学 经 济与 管理 学 院 ,上 海 2 0 9 ; 2 同济 大 学 中德 学 院 ,上 海 2 0 9 ) 1 0 0 2 . 0 0 2
摘 要 :在 此 次 美 国 次 贷 危机 形 成 及 其 发 展 为 全 球 金 融 危 机 的 过 程 中 , 币 流 动 性 、 易 流 动 性 和 融 资 货 交 流 动性 构成 的全 面 流 动性 扮 演 着 关键 角 色 。 当政 府 的货 币政 策从 宽 松 转 为 从 紧 , 币流 动性 出现 不 足 ; 币 货 货 流 动 性 不足 将 导 致 交 易 流 动性 恶化 , 易流 动 性 恶 化 则 导 致 融 资 流 动 性 问题 ; 资 流 动 性 问题 又 反 馈 影 响 到 交 融 交 易流 动 性 ; 资 流 动 性 和 交 易流 动 性 的 恶 化 又使 得 货 币 流 动 性 不 足 的 状 况 更 加 严 重 。 三 者 如 此 相 互 作 用 , 融
和货币政 策的问题 、 经济周 期性 波 动 、 球经 济 失 全 衡、 资本主 义 自由市场 经济 制度 的天然 缺 陷 , 以及

些综合 角度等 。很 多人 注意 到 , 动性 不 足 ( 流 或
是, 以该模 型 为 代 表 的 银 行 挤 兑 模 型 , 把 交 易 都 流 动性作 为 外 生 变 量 ; 献 [ 文 3—5 ]则 将 其 内生 化 , 为银 行 资 产 的 变 现 将 导 致 资产 价 格 下 跌 , 认
三 个流 动性 之间 相互 作 用 的研 究 , 以帮 助 我们 可 弄 清金融 危机 的形 成 过程 。 对 于融 资流动 性 问题 , 文献 [ 2 建 立 了银 行 1]

金融危机对银行资金流动性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银行资金流动性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银行资金流动性的影响近年来,金融危机频发,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危机的重灾区之一。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银行的资金流动性遭到了巨大的冲击,对经济的稳定运行带来了诸多风险和挑战。

金融危机对银行资金流动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流动性收缩。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信心受到严重动摇,机构投资者撤回了大量的投资,流动性短缺。

银行无法获得足够的流动性资金,导致银行余额表出现严重的流动性缺口,使得银行资产和负债无法匹配。

二是信贷危机。

当市场流动性收缩、信心下降时,银行的借贷利率也随之上升。

市场利率和抵押贷款利率之间的差距拉大,使得部分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款,信贷违约风险加大。

此时,银行流动性受到进一步的冲击,银行为了维护资金流动性不得不向市场募集流动性资金,甚至可能需要向中央银行寻求援助。

三是市场流动性波动。

市场流动性的波动是经常存在的,但在金融危机期间更加剧烈。

当市场流动性最紧张的时候,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也会达到最高峰。

因此,银行在应对市场流动性波动时也要高度关注流动性风险,加强对银行流动性的管理和监控。

银行在应对金融危机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流动性风险。

首先,银行需要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测,定期进行流动性测试,建立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机制。

其次,银行需要优化资产负债表结构,确保银行的流动性储备足够,降低流动性风险。

银行还需要积极应对市场流动性变化,根据市场流动性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此外,政府也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调控,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规范,限制过度风险的产生和扩散,保障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总之,金融危机对银行资金流动性的冲击是极为严重的。

银行需要积极应对,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测,优化资产负债表结构,积极应对市场流动性变化,政府也需要采取措施,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调控,确保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金融市场流动性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金融市场流动性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金融市场流动性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引言:金融市场流动性是指市场中交易资产的能力,即资产买卖的灵活性和效率。

流动性的水平与金融市场的稳定程度密切相关。

在金融危机期间,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恶化常常会导致金融体系的崩溃,进一步加剧经济衰退。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流动性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并分析一些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第一部分:金融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性金融市场流动性的核心是交易的顺利进行。

当市场的流动性足够高时,投资者可以便捷地买入和卖出资产,资金可以迅速流动,市场也能更好地反应供求关系。

流动性不足会导致资产价格的波动剧烈,增加交易成本,并可能导致市场冻结。

流动性的恶化会限制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进而引发金融危机。

第二部分:金融市场流动性对金融危机的影响1. 市场失灵金融危机期间,市场流动性可能完全消失,导致市场无法履行媒介和支付的功能。

此时,投资者难以卖出资产,金融机构也无法借入足够的资金。

市场的失灵会导致大量的投资者信心破裂,加剧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进一步引发金融危机。

2. 资金匮乏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会导致资金匮乏,金融机构难以获得融资,不得不削减贷款规模和投资水平。

这将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转,导致企业的融资困难,进一步抑制了经济增长,加剧了金融危机的扩大。

第三部分: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1. 降低利率降低利率是一种常见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

通过降低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刺激信贷需求,提升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低利率可以鼓励借款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缓解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状况。

2. 提供流动性支持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来缓解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压力。

例如,向金融机构提供紧急贷款和购买债券等措施可以稳定金融市场,避免流动性崩溃。

3. 加强监管和风险管理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险管理是预防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政府和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确保其资本充足,降低风险暴露。

此外,建立更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合理的市场规则也能提升金融市场流动性和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动性与金融危机作者:陈筱彦魏嶷许勤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第01期摘要:在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形成及其发展为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货币流动性、交易流动性和融资流动性构成的全面流动性扮演着关键角色,当政府的货币政策从宽松转为从紧,货币流动性出现不足;货币流动性不足将导致交易流动性恶化,交易流动性恶化则导致融资流动性问题;融资流动性问题又反馈影响到交易流动性;融资流动性和交易流动性的恶化又使得货币流动性不足的状况更加严重。

三者如此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导致全面的流动性危机。

关键词:货币流动性;交易流动性;融资流动性;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中图分类号:F83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60(2010)01-0105-08一、引言源于2007年初的美国次贷危机,到2008年9月发展为全球性金融危机,2008年12月全球经济危机迹象初现。

本轮金融危机无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理论界对此也进行了很多的分析,以探求金融一经济危机的成因与应对策略,分析的角度包括:次贷及其金融衍生品所蕴含的高风险、货币和货币政策的问题、经济周期性波动、全球经济失衡、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天然缺陷,以及一些综合角度等。

很多人注意到,流动性不足(或流动性危机)往往是导致股灾和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如1987年全球性股灾、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违约事件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的破产,都可见流动性危机的身影。

但迄今为止,除文献外,少有文章从流动性危机角度来分析此次危机形成和发展扩散的过程。

文献[1]对流动性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进行了概略性、全景式分析,但没有具体分析三个流动性之间的相互作用。

金融学中,流动性有三个含义:货币、需要时即可获得、易于转换为现金。

货币的含义与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有关,可称为货币流动性(money liquidity),需要时即可获得的含义,即资产的融资流动性(funding liquidity),易于转换为现金的含义,即资产的交易流动性(transae—tlon liquidity),也称市场流动性(market liquidi—ty)。

这样,有关流动性危机的理论就可以在一个理论框架下统一起来,在这个理论框架下,对这三个流动性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弄清金融危机的形成过程。

对于融资流动性问题,文献[12]建立了银行的融资流动性风险模型——银行挤兑模型。

但是,以该模型为代表的银行挤兑模型,都把交易流动性作为外生变量;文献[3—5]则将其内生化,认为银行资产的变现将导致资产价格下跌,即融资流动性不足将导致交易流动性下降;反之亦然。

文献[13]进一步认为,银行倒闭(融资流动性问题)将减少市场流动性总量,从而恶化总体市场的流动性水平,导致倒闭在各银行之间传染和银行系统的崩溃。

更多的学者从一般的金融市场层面来分析融资流动性与交易流动性的相互作用。

他们的研究表明,投资者基于以下原因加入到卖出的羊群行为中:基于对未来的市场流动性危机的忧虑而意识到可能的融资流动性风险,或者基于程序性的止损卖出和组合保险等对冲交易策略。

或者交易者由合作转为互相之间的“掠夺性交易”。

投资者卖出的羊群行为构成大量的交易流动性需求。

作为交易流动性的提供者,做市商同样面临资金供给约束的融资流动性风险”,而且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冲击往往同时发生,使得做市商无法满足巨大的交易流动性需求,导致市场流动性恶化。

恶化的市场流动性反过来又使得融资流动性问题更加突出,从而进入一个自我强化的流动性恶化的反馈循环中。

文献[7]指出,融资流动性约束是市场流动性危机自我实现的主要动力之一。

文献[9]从由保证金追缴要求的自我强化和损失的自我强化构成的流动性恶化的自我实现循环角度,详细地分析了融资流动性与市场流动性的螺旋式交替相互影响。

不断自我强化的流动性水平恶化,导致市场流动性“蒸发”,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融资流动性问题愈演愈烈。

在融资流动性和交易流动性相互作用、相互强化的不断恶化过程中,金融市场体现出货币流动性也同时不断恶化的现象。

至此,全面的流动性危机形成。

实际上,根据货币主义的观点。

货币流动性不足首先体现为部分投资者融资流动性不足,然后导致交易流动性恶化。

金融市场进入融资流动性和交易流动性不断恶化的循环中;货币紧缩(即货币流动性减少)是造成融资流动性和交易流动性危机的直接原因,文献[11]注意到了货币流动性与交易流动性之间的联系,认为在发生市场危机时放松的货币政策有助于市场流动性改善。

综上所述,金融市场的货币流动性、融资流动性和交易流动性相互影响、相互强化;如果它们向负面方向(流动性水平恶化)发展,将导致全面的流动性危机,进而发展为金融危机。

这个过程可用货币流动性、融资流动性和交易流动性的两个循环来表示(图1):虚线圆中的循环是货币流动性与交易流动性之间的循环”’,外层是货币流动性与这个循环构成的一个大的循环。

本文将用全面的流动性危机的理论框架来分析本次次资金融危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析逻辑可用图2来概括。

实际上,加入反馈环节后,涉及的金融机构不再局限于次贷投资机构,而是迅速地扩散到了几乎所有的金融市场参与者,涉及的产品也包括了所有金融产品。

另外,与图l相比,图2中仅少了“保证金追缴”环节。

这个环节在实践中也是存在的,但不是我们分析的重点,因此没有在图中列出来,这个环节的缺失并不会影响我们的结论。

本文第二部分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形成过程,着重分析投资者利用次贷进行投机而积聚的巨大融资流动性风险。

第三部分分析融资流动性、交易流动性和货币流动性风险的相互强化,导致金融市场形成全面的流动性危机,次贷危机发展为全面金融危机的过程。

最后一部分为结论。

二、次贷危机美国针对低收入家庭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sub—prime mortgage)是房地产市场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和正在形成的经济危机就是从此处爆发的。

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紧缩(货币流动性减少),导致房产价格下跌、经济放慢和低收入者收入的降低,次贷购房者丧失还款能力,面临融资流动性困境。

其中,利用次贷进行投资的行为使得情况更加严重,房地美公司的一份次级贷款调查报告显示,只有19.7%的次贷是为了购房,其余大多数是为了再融资或获得与房产相关的消费信贷。

1一般按揭贷款与次级贷款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对购房者发放按揭贷款,会对购房者进行信用评级。

其中一个主要指标是购房者的收入水平和还款能力。

只有达到一定的信用等级,银行才会贷款给购房者;银行承担所有的信用风险(有时银行会要求购房者购买收入商业保险)。

这些贷款所构成的市场,美国称之为优质贷款市场(prime market)和Alt A贷款市场。

前者面向信用分数在660以上、收入稳定可靠、还款能力强的高等级客户;后者客户的信用分数在620—660之间”。

作为战后美国的政治目标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实施帮助低收入者购买住房的“居者有其屋”计划,为此,成立了美国财政部支持的房利美公司(Fannie Mae)和房地美公司(Freddie Mac)(以下简称“两房”),为低收入者购买住房提供担保。

由于有国家信用担保,商业银行对这些贷款的发放,不再进行严格的信用评级,甚至购房者无需提供收入证明(造成这一现象的另一个原因是商业银行在此领域的相互竞争)(见表1)。

这些贷款所构成的市场,称为次级贷款市场(subprime mortgage loan),简称“次贷”。

“次贷”的客户信用分数低于620分,收入证明不全、还款能力弱。

据Bloomberg有关统计资料,“次贷”市场总规模在8600—13000亿美元左右,其中半数客户没有收入证明。

虽然有国家背景的“两房”作担保,但如果违约者比例过高,“两房”也难以应对。

更为严重的是,部分低收入者利用“次贷”来投机,进一步放大了“次贷”风险。

2利用次贷投机2000年后,随着银行利率的逐步降低(图3),美国房地产一路高歌猛进,部分低收入者以“再贷款”方式加入到房产投机大军。

其投机机理如图4,假定某低收入者40岁,6。

岁退休,计划购买现价100万元的某房产。

他从某商业银行A 得到80万元次级贷款(假设贷款比例为80%,下同),期限20年,利率5%;20万元首付用完了他所有的家庭积蓄,假定以等额月度还款方式还款,据此,他需每月偿还贷款6279.7元。

再假定目前他的家庭月收人为7000元,他按时还款,但不再进行任何积蓄(即偿还贷款之余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下同)。

事实上,近十年来,美国居民储蓄率连续降低,达到了近乎零的水平(图5)。

假定一年后,该房产市场价格上涨到180万元。

他可以进行“再贷款”,即以增加的8。

万元房产价值作为抵押,从银行得到64万元商业贷款。

此外,美国还有一种逆向贷款方式,即房屋所有者在退休后,可以将其房产“卖”给银行,银行按月提供其购房款,年限一般设定为房屋所有者的剩余生存年限;款项付清时,房产归银行。

不少购房者以此方式进行养老。

假定这个购房者进行逆向贷款方式的“再贷款”,从银行B得到64万元贷款,利率4%,期限19年(实践中,初次贷款银行与再贷款银行往往是同一家银行。

这里做出区分,仅仅是为了论述的方便)。

据此,每个月得到4012元。

用该收入还前边的贷款,则他每个月只需偿还1267.7元,注意,他只是对房产增值的80万元进行了“卖出”,并不影响其退休后的逆向贷款养老。

20年后,理论上他还拥有该房产的原始价值100万元,到时他将这100万元再进行逆向贷款。

又过了一年,房产涨至240万元,同样他从银行C处获得了18年48万元的逆向贷款。

假定此时利率3%(一般而言,利率下降则房价上涨)。

这样,他每月“收入”增加2878.7元。

偿还贷款还有剩余1611元,这无异于天上掉馅饼。

到了第三年,房产涨至280万元。

同样进行利率2%,17年,32万元的逆向贷款(银行D),每月得到额外“收入”1851.7元。

现在,他即使不工作,也有3462.7元的月“收入”。

此时,可能他不愿意再大强度地工作,或者纯粹由于收入不稳定,无论什么原因,我们假定这个购房者的月工资性收入减少到了1000元(下同)。

这并不影响他的生活水平(实际上,此时其月消费为4462.7元,远高于初次贷款时的1720.3元)。

至此,该购房者的按揭贷款为80万元,再贷款总额为144万元。

伴随房价上涨,更多的低收入者加人次贷投机大军,这进一步推动了房价继续攀升,房地产泡沫越来越大(图6)。

3次贷危机2004开始,美国政府意识到货币投放过多(货币流动性过剩)、经济过热,开始逐步提高利率,到2007年高达5.25%。

货币流动性紧缩,使得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的动力源枯竭,房产价格开始下降。

而一旦价格下降的预期形成,投机客们纷纷开始套现卖出房产,进一步推动价格下跌,美国房产价格2006年开始下滑,房贷违约率迅速增加;2007年初次贷危机初现,至6月次贷危机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