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建材产业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2024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市场调研报告1. 前言建筑垃圾的合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加,给环保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市场进行调研,从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和创新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为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参考。

2. 市场规模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市场在近几年取得了快速发展。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年均增长率为15%,并且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已经超过10亿吨。

这巨大的市场规模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3. 市场发展趋势3.1 政策扶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比如,加大对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2 环保意识提升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于建筑垃圾问题的关注度也在逐渐增加。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希望能够通过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这种环保意识的提升将进一步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市场的发展。

3.3 创新技术应用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市场中,创新技术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因素。

比如,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建筑垃圾的智能管理,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的效率。

同时,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也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4. 市场竞争格局当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市场竞争激烈,涉及到多个领域和环节。

主要竞争者包括建筑垃圾处理企业、科研机构和技术提供商等。

这些竞争者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势来争夺市场份额。

其中,拥有自主技术和专利的企业更具竞争力。

5. 市场前景与建议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

随着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环保意识的提升,该市场有望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

同时,需要加大对创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关于建筑垃圾处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建筑垃圾处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建筑垃圾处理的调研报告建筑垃圾是指在建筑施工、拆除或改建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垃圾产量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因此,建筑垃圾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调研报告将对建筑垃圾处理的方法、处理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等进行探讨。

一、建筑垃圾处理的方法1.回收再利用:建筑垃圾中有部分可以再次利用的材料,如砖块、混凝土等。

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

2.掩埋:建筑垃圾中有部分无法再次利用的材料,如有毒有害废弃物。

这些废弃物会被运送到掩埋场进行填埋,将其与外界隔离,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焚烧:建筑垃圾经过预处理后,可以选择进行焚烧处理。

焚烧可以减少垃圾体积,还可以通过能源回收的方式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或热能,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4.压缩:对于大体积的建筑垃圾,可以通过机械压缩的方式将其体积减小,便于存储和运输。

二、建筑垃圾处理的现状目前,我国在建筑垃圾处理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更新换代缓慢:相对于建筑垃圾的产生速度,目前的处理能力显得有些不足。

一些旧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技术水平较低,不能有效处理大量的建筑垃圾。

2.缺乏标准统一:不同地区对建筑垃圾处理的标准和要求不一致,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建筑垃圾处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无序和混乱的现象。

3.技术和设施滞后:目前在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和设施方面仍存在一定滞后。

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较慢,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无法适应快速增长的建筑垃圾处理需求。

三、建筑垃圾处理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的更新换代力度,提高处理设备的处理能力,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建筑垃圾处理需求。

2.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需要制定统一的建筑垃圾处理标准和规范,加强对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监管,提高建筑垃圾处理水平。

3.技术和设施滞后的问题:需要加大对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和设施的研发投入,推动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技术水平,提供更加高效、环保的建筑垃圾处理方法。

建筑垃圾调研报告

建筑垃圾调研报告

建筑垃圾调研报告
《建筑垃圾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近年来,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建筑行业迅猛发展,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建筑垃圾的快速增加。

为了解建筑垃圾的现状和处理情况,并提出相应建议,我们进行了一次关于建筑垃圾的调研。

二、调研方法
我们通过网上调查、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各方面关于建筑垃圾的相关信息。

我们调查了不同城市的建筑垃圾处理情况,采访了相关建筑企业和环保部门,还就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及成本进行了调研。

三、调研结果
1. 建筑垃圾处理方式多样化。

调研中发现,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方式各异,有的采取填埋,有的采取焚烧,还有的采取资源化利用等方式。

2.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程度有待提高。

尽管有些城市已经开始重视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但整体上来看,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程度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建筑垃圾仍以填埋或焚烧方式处理。

3. 建筑垃圾处理技术不够先进。

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一些城市建筑垃圾处理技术相对滞后,存在处理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

四、建议
针对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
1. 政府应该加大对建筑垃圾处理的引导和监管力度,推动各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

2. 建筑企业应该创新建筑垃圾处理技术,提高建筑垃圾处理效率,降低处理成本。

3. 居民应该养成分类投放建筑垃圾的习惯,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五、结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建筑垃圾处理的重要性,建议各方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建筑生活垃圾处理调研报告

建筑生活垃圾处理调研报告

建筑生活垃圾处理调研报告1. 研究背景建筑生活垃圾是指在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非有用物质和建筑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垃圾。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生活垃圾数量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

因此,合理处理建筑生活垃圾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调研报告旨在研究建筑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技术以及现状,探讨建筑生活垃圾处理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2. 调研内容和方法本次调研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和处理设施等方面。

我们以现有的建筑工地和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文献资料收集等方法进行调研。

3. 调研结果3.1 建筑生活垃圾的分类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建筑生活垃圾主要可以分为可回收物、有害物、湿垃圾和干垃圾四类。

可回收物包括废纸板、塑料瓶、玻璃瓶等可再生利用的物品;有害物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等对环境有害的物品;湿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干垃圾包括其他无害垃圾。

3.2 建筑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目前,建筑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有填埋、焚烧和资源化利用三种方法。

3.2.1 填埋填埋是将建筑生活垃圾埋入地下进行处理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单便捷,但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同时还会导致垃圾渗漏和气味扩散等环境问题。

3.2.2 焚烧焚烧是通过高温将建筑生活垃圾烧毁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垃圾体积,但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二氧化碳,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3.2.3 资源化利用资源化利用是将建筑生活垃圾中可回收的材料进行回收和再利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还可以降低建筑成本。

3.3 建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在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批建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这些设施包括垃圾填埋场、焚烧厂和回收站等。

然而,由于建筑生活垃圾处理的投入成本较高,目前这些设施的建设仍存在一定的滞后和不足。

4. 建议与展望基于对建筑生活垃圾处理的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展望:首先,应加强对建筑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工作。

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特许经营项目调研报告

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特许经营项目调研报告
2、清运环节
只要操纵住了源头事实上公司确实是区域内建筑垃圾清运业务的总承包商或专营堆场经营者,就能够够确保清运环节的操纵得以实现。要通过“集运系统”实现对业务搜集和分流、运渣车辆和清运流程的操纵。
原那么上项目公司“不与民争利”除少量自购车辆外 要紧吸收原有经营者带车入股或在统一监管下自主经营通过加装GPS、通信设备和电子认证装臵等接入“集运系统”实现信息化的治理和监控。
按三种砖型核算
和材料价格相关成本
和设备产量相关成本
单砖成本合计
单砖售价
单砖利润
以建筑垃圾为材料混凝土砖为例
重量 (kg)
主要材料用量(建渣按含量70%计算)
水泥用量
人工费
电费
模具
设备折旧
场地租赁
占比
建渣(kg)
成本(元)
占比
成本(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元)
标砖240*115*53mm
一是建筑渣土运、储产业链中庞大的经济利益由谁来平稳、调整和分派。超载、超速、扬尘、乱倾乱倒和非法侵占国有、集体土地私设“倒场”等乱象背后都是经济利益在差遣。
二是如何消化城市每一年产生的巨量建筑垃圾的问题。城市建筑垃圾的问题,说到底仍是如何消化的问题,由于无消化能力,政府未设臵专业建筑垃圾堆场。不形成一个完整的再生环保资源产业链,“垃圾围城”的局面会愈演愈烈,环境污染和土地占用的问题将一直得不到解决。
解决方案初步假想为“一个特许经营权,一条产业链,四个环节 三个工程。”
☆ 一个特许经营权是指,争取政府给予集团绕城高速之内的建筑垃圾处置特许经营权,期限为30年。
☆ 一条产业链是指,取得特许经营权后,集团成立项目公司,在二至三年时刻内,形成一条城市建筑垃圾从源头搜集、清运、堆储经营到消化再生的完整产业链。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行业调研市场分析报告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行业调研市场分析报告

发展趋势
04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推动行业发展
03
建筑垃圾再生产品 市场需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续增长
02
建筑垃圾处理设 备市场不断扩大
01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 用技术不断成熟
字点 是击 您此
4 思处 想添 的加 提正 炼文 。, 文
项目选址
01
靠近建筑垃圾产生地:便于收集和处理建筑垃圾
02
交通便利:便于运输建筑垃圾和再生产品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将建筑垃圾转 化为可利用的建筑材料,如再生骨料、
再生混凝土等
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用于建筑垃圾破碎、 分选、再生利用的设备,如破碎机、分
选机、再生利用设备等
技术优势
资源利用率高:建筑垃圾 再生利用技术可以将建筑 垃圾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经济效益高:建筑垃圾再 生利用技术可以降低建筑 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
目市场空间巨大
01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
目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竞争格局
01
市场参与者:建筑垃圾处理企业、
再生建材企业、建筑企业等
02
市场份额:大型企业占据主要市
场份额,中小型企业竞争激烈
03
竞争策略:技术创新、成本控制、
品牌建设、渠道拓展等
04
发展趋势:行业整合、技术升级、
环保政策推动等
03
靠近市场需求地:便于销售再生产品
04
符合环保要求:符合环保法规和政策要求
投资规模
1
2
3
4
投资总额:根据项目规 模和投资回报率计算
投资周期:根据项目进 度和资金回收周期确定

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再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再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再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与意义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

建筑垃圾的处理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的建筑垃圾处理大多采取填埋和堆场处理,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因此,开展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再利用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二、项目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分析:目前,国内建筑垃圾处理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关企业和项目较少。

然而,随着政府对建筑垃圾处理的重视和环保政策的推动,建筑垃圾处理市场潜力巨大。

资源化再利用建筑垃圾可以节约大量的原材料和能源,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2.技术可行性分析: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主要分为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两种方式。

物理处理包括筛分、破碎、粉碎等,化学处理包括焙烧、浸泡等。

这些技术已经在一些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理企业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因此,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再利用项目是可行的。

3.经济可行性分析: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再利用项目的投资相对较大,需要建设垃圾处理厂、购买设备和车辆等,并且运营成本也较高。

然而,由于建筑垃圾处理涉及到城市环境卫生问题,政府通常会给予相关企业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补贴,减轻了企业的经济负担。

而且,随着建筑垃圾处理市场的逐渐扩大,相应的服务收入也会增加,从而实现企业盈利。

4.社会可行性分析:建筑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再利用项目可以减少垃圾填埋和堆场的使用,降低了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此外,项目的实施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从社会可行性的角度来看,该项目是具有积极影响的。

三、项目实施方案1.建设规模与进度安排:根据市场需求和投资预算,确定建设规模,建议初期建设一座中型的建筑垃圾处理厂。

项目的进度安排应根据资金计划和相关政策要求来确定。

关于建筑垃圾处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建筑垃圾处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建筑垃圾处理的调研报告建筑垃圾是指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和剩余材料,如混凝土、砖块、木材、钢筋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垃圾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有效处理和利用建筑垃圾,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越来越多的关注被投入到建筑垃圾处理技术上。

本调研报告将从建筑垃圾处理的技术手段、成本和效益、环境影响三个方面展开调研,以期提供有关建筑垃圾处理的全面了解。

一、建筑垃圾处理的技术手段1.填埋:这是最传统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将垃圾挖掘到地下填埋,然后覆盖土壤。

填埋处理方法的优点是成本相对较低且操作简单,但缺点是占用土地资源,对地下水造成污染风险。

2.焚烧:建筑垃圾焚烧是将垃圾在高温下燃烧,通过热能转化为电力或热能的方式。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体积,同时还能产生能源。

然而,垃圾焚烧存在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排放问题,需严格控制以减少环境影响。

3.回收利用:包括对建筑垃圾中的可再利用材料进行回收,如再生混凝土、再生砖块等。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降低资源浪费,并减少环境污染。

但是,由于建筑垃圾的复杂性和杂乱性,回收利用技术的难度相对较高。

二、建筑垃圾处理的成本和效益建筑垃圾处理的成本包括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等方面。

填埋处理成本相对较低,但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焚烧和回收利用处理成本较高,涉及设备投资和运营维护费用。

然而,建筑垃圾处理的效益应综合考虑,包括资源再利用、能源回收、环境净化等方面。

从长远来看,采用更高效、环保的垃圾处理技术,能够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三、建筑垃圾处理的环境影响建筑垃圾处理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壤、水源和空气方面。

填埋处理容易导致地下水和周边土壤污染,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焚烧处理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灰渣,其中包括二氧化碳、二噁英等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有潜在风险。

回收利用处理虽然对环境污染较小,但回收过程中所需的能源也会带来一定的环境影响。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调研报告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调研报告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调研报告一、引言在城市建设中,建筑垃圾是城市产量最大的固废废弃物品种。

随意堆放建筑垃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还破坏了自然环境。

同时,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基础建设项目需要大量的开山采石和挖河掘砂,也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

再生利用这些建筑垃圾,不仅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又减少了向自然界排放的垃圾数量,可谓一举两得。

二、建筑垃圾简介建筑垃圾大多为固体废弃物,一般是在建筑过程中或旧建筑物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

不同结构的建筑各种成分的含量虽然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组成是一致的,主要由土、渣土、散落的砂浆和混泥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泥土碎块、打桩截下的钢筋混泥土桩头、金属、竹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他废弃物组成,其中,砖石生产粗细骨料,可用于生产相应强度等级的混泥土、砂浆或制备诸如砌砖、墙板、地砖等建材制品,具有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节约天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优势。

用设备将建筑垃圾破碎,筛分后,生产出的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免烧砖、道路基础、建筑等行业,真正实现变废为宝利国利民,为城市建设走上了持续发展的循环轨道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思路。

三、建筑垃圾分类和组成建筑垃圾主要来源于土地开挖、破旧建筑材料(使用过的建筑材料)、道路开挖和建筑施工工地。

按来源进行建筑垃圾分类并没有将其真正,难以指导循环利用。

按照可再生性和可利用价值,建筑垃圾可分为可直接利用的材料、可作为材料再生或可以用于热回收的材料以及没有利用价值的废料等三类建筑垃圾组成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建筑结构、拆除方式、回收方式不同而变化,通常包括水泥基材料、陶瓷基材料、天然石材、金属和其它(如木材、塑料)等。

随着垃圾堆场的日益短缺及处理费用的提高,采取选择性拆除措施或在拆除现场对建筑垃圾预分选,将显著提高建筑垃圾的再生价值。

中国建筑垃圾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相关的研究已经进行十年左右,研究涉及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再生建材应用技术、建筑垃圾管理制度等等方面四、项目框架构想资源化综合处理工艺,可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可再生资源,生产环保建材,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相对于简易填埋等方式,采用建筑废弃物而且该建筑废弃物组合处理工艺,配备先进的除尘系统,产生的粉尘和噪声均较少,环境影响较小。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调研报告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调研报告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调研报告
一、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社会背景及现状
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垃圾也随之不断增加。

根据《2024年中国建筑垃圾排放及处理发展现状统计报告》,2024年全国建筑垃圾排放总量达到7.43亿吨,比2024年增加4.12亿吨,每平方公里平均排放量达到50∼70吨,而地下垃圾填埋场每年的垃圾排放量接近1亿吨,乡村垃圾排放量达到13亿吨,建筑垃圾排放量已成为未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大量的建筑垃圾一方面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噪音污染和地质灾害等环境问题,另一方面也损失了珍贵的资源,而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性
1、减少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
2、节约原材料
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利用原有的资源,减少原材料消耗,节约能源,提高建筑物质量,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3、可再生能源。

建筑垃圾处理调研报告

建筑垃圾处理调研报告

建筑垃圾处理调研报告1. 引言建筑垃圾是指建筑施工、拆除、装修和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其数量庞大且含有有害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为了有效处理建筑垃圾,保护环境,本调研报告将探讨当前常见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并提出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2. 常见建筑垃圾处理方式2.1 填埋填埋是传统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即将建筑垃圾挖掘到土地中埋藏。

然而,填埋过程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并引起地面沉降等问题。

此外,填埋中的有机物会产生甲烷等温室气体,增加温室效应。

2.2 倾倒倾倒是指将建筑垃圾直接倾倒到指定场所。

这种方式简单粗暴,但会造成场地污染和大气扬尘污染。

在城市化进程中,倾倒已被大部分地区禁止。

2.3 搬运后处理搬运后处理是指将建筑垃圾运往专门的建筑垃圾处理厂进行分类、破碎、再生利用等过程。

这种处理方式能减少资源浪费,但高昂的搬运成本和处理设备的投资以及建筑垃圾分类的技术难题制约了它的推广应用。

3. 可持续建筑垃圾处理方案3.1 建立建筑垃圾分类系统建筑垃圾中含有大量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如砖块、混凝土、木材等。

建立建筑垃圾分类系统能够有效将可再利用的材料分离出来,并进行二次加工。

实行分类处理不仅减少了对资源的消耗,还降低了垃圾处理的成本。

3.2 推广资源化利用技术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可行的方案之一。

例如,采用建筑垃圾破碎机将建筑垃圾破碎后可以作为骨料用于混凝土生产;采用建筑垃圾加工设备将建筑垃圾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道路施工等。

这些做法既减少了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又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3.3 引入新技术,如建筑垃圾转化为能源通过利用新技术,将建筑垃圾转化为能源,可以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再利用。

例如,可以利用建筑垃圾中的有机物通过生物分解产生甲醇、乙醇等可再生能源。

这种技术不仅解决了建筑垃圾处理的问题,还为能源需求提供了一种新的替代方案。

4. 结论从以上调研可得出结论:传统的填埋和倾倒方式已不能满足建筑垃圾处理的需求,需要采取更可持续的处理方案。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调研报告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调研报告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调研报告一、引言建筑垃圾是指在城市建筑和拆迁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混凝土、砖块、石块、沙土、木材、金属、塑料等。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建筑垃圾处理问题日益突出,亟需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二、形势分析1.建筑垃圾产生量大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建筑活动频繁进行,建筑垃圾产生量持续增加。

据统计,我国每年建筑垃圾产生约20亿吨,占全部垃圾产生量的一半以上。

2.建筑垃圾处理成本高建筑垃圾处理包括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其中运输和处理成本占比较高。

由于建筑垃圾数量庞大、重量较大,运输和处理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设备和人力资源,导致成本增加。

3.建筑垃圾对环境影响大建筑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和有害物质,如果不进行正确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建筑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甲醛等,对空气、土壤和水源造成潜在威胁。

三、建筑垃圾处理形式1.填埋填埋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之一,以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受到重视。

但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和甲烷等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

2.焚烧焚烧是一种高温无害化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垃圾的体积。

但因为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和废渣,对大气环境和土壤造成一定污染。

3.资源化利用资源化利用是一种相对环保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通过破碎、筛分等工艺,将建筑垃圾分解为可再利用的原料。

可以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骨料、建筑砂等,可以作为基础建设材料使用。

四、建议1.加强政府监管政府应加大对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对建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进行规范,确保垃圾处理过程的合法、环保。

2.鼓励资源化利用政府应加大对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企业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骨料、建筑砂等可再生资源,促进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3.提高建筑垃圾处理效率建筑垃圾处理效率的提高需要加强对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的研发和更新。

采用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理设备可以提高处理效率,降低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024年建筑垃圾处理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建筑垃圾处理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建筑垃圾处理市场调查报告1. 前言本报告对建筑垃圾处理市场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并分析该市场的概况、发展趋势以及相关问题。

通过对市场参与者的访谈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

2. 市场概况建筑垃圾处理市场是指对建筑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和循环利用的市场。

根据我们的调查,该市场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显著的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以及人们对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的意识提高。

3. 市场规模根据我们的研究,建筑垃圾处理市场在过去五年内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预计今后几年,该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这主要源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市场规模的增长预示着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4. 参与者分析我们对建筑垃圾处理市场的参与者进行了访谈和调查。

我们发现,该市场的参与者包括政府机构、建筑公司、垃圾处理公司、资源回收企业等。

政府机构起着引导和监管的作用,建筑公司和垃圾处理公司负责具体的处理和回收工作,资源回收企业则负责将处理后的建筑垃圾再利用。

5. 市场趋势在建筑垃圾处理市场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市场趋势。

首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关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在建筑垃圾处理领域寻找新的商机。

其次,在政府支持政策的引导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政府对于建筑垃圾处理的重视,推动了企业间的竞争,同时也提高了整个市场的准入门槛。

第三,技术创新加速了建筑垃圾处理技术的进步。

新技术的应用使得处理过程更加高效,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并提高了资源回收的利用率。

6. 市场挑战建筑垃圾处理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解决。

首先,市场监管不够严格,导致一些不法企业存在违法行为。

政府需要加强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效果。

其次,建筑垃圾处理技术的成本较高。

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效率,以降低处理成本。

第三,公众对建筑垃圾处理的认知度有限。

教育和宣传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的意识。

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建材产业调研报告

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理及再生建材产业调研报告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特许经营项目调研报告一、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集团目前面临进一步加强“造血功能”的问题,造血的目的是为了做强,让集团肌体健康。

那么“造血功能”从何处取得呢?通过市场化项目运作和沉淀经营性资产,是两个重要方向。

但公司作为典型的政府型公司,在市场化的同时,要坚持自己最大的优势——政府背景,“想政府所想,急政府所急”,做一只强有力的“政府之手”。

进一步取得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获得政府的资源配置,迅速做大做强。

从这个意义上讲,XX类公司在某些领域走“半市场化”的路子,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上海城投,因其承担了中心城区的生活垃圾处理职责,从而获得收取“垃圾处理费”和垃圾发电站的特许经营权。

根据其上市公司“城投控股”2009年年报批露:全年完成生活垃圾中转运输92万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110万吨。

营业收入为3.29亿,利润率高达18.36%。

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上海城投已率先“抢滩登陆”,对成都威斯特再生能源公司投资1.2亿,控股95%,取得了位于洛带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年处理40多万吨生活垃圾,年发电量约1.3亿度,特许经营期为25年。

成都市政府不仅要保证该项目生活垃圾持续稳定的供给,还要为此支付71元/吨的“垃圾处理服务费”。

可见一旦取得某一领域的特许经营权(如污水处理、燃气供应等),就像得到了一台“印钞机”,企业现金流会得到很大改善,迅速增强公司的自我造血功能。

二、项目框架构想通过对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研,我们发现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符合成为“印钞机”型特许经营权项目的主要特征:一是这个问题困扰政府多年,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政府所想、所急);二是建筑垃圾消化处理属于环保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广阔(收益可观);三是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特许经营权管理办法》(附件1)规定,建筑垃圾处理属于特许经营范围内(政策支持);四是目前还没有其它公司盯上这个领域(抢先卡位)。

建筑垃圾治理调研报告

建筑垃圾治理调研报告

建筑垃圾治理调研报告建筑垃圾治理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建筑垃圾是指建筑施工和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由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垃圾的数量也随之增加,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资源浪费。

因此,为了积极解决建筑垃圾问题,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建筑垃圾的治理状况,为建立科学有效的建筑垃圾处理机制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建筑垃圾治理的认知情况和对现有治理措施的评价;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建筑工地的垃圾处理情况,了解建筑垃圾产生的原因和对环境的影响。

三、调研结果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获得了以下几点结果:1. 多数受访者表示对建筑垃圾治理的认知较低,只有少数人对建筑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有所了解。

2. 对于目前的建筑垃圾治理措施,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不够科学和规范,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3.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政府应加强对建筑垃圾治理的监管和引导,鼓励使用可再生材料,并加大对建筑垃圾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观察到以下几点情况:1. 建筑工地普遍存在建筑垃圾分类不准确和混杂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后续处理工作的进行。

2. 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填埋和焚烧,但由于处理技术不够成熟,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3. 可再生材料的使用仍比较有限,大部分建筑材料采用的是一次性的非可再生材料,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

四、建议措施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建筑垃圾治理的认知。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建筑垃圾分类和处理的自觉性。

2. 强化政府监管和指导,制定更加科学规范的建筑垃圾处理政策和技术标准。

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建筑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的落实。

3. 鼓励使用可再生材料,减少对一次性非可再生材料的依赖。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经济激励措施,促使企业和个人采用可再生材料,降低资源浪费。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调研报告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调研报告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调研报告摘要:建筑垃圾是指在建筑施工、拆除、装修等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垃圾的数量不断增加,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为了有效处理建筑垃圾,提高其资源化利用率,本调研报告对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引言: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指将建筑垃圾作为原材料,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式进行再生利用,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保护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不仅有助于解决垃圾处理问题,还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现状:1.资源化利用方式及技术:目前,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主要采用了破碎、筛分、研磨、烧结、填充等技术。

例如,通过破碎和筛分将建筑垃圾分离成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进一步利用可回收物生产再生砂、再生混凝土等建筑材料。

2.存在的问题:(1)政策不完善:目前,我国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政策还不够完善,缺乏统一规范的引导和监管,导致资源化利用的落地难度较大。

(2)技术瓶颈:当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尚不成熟,存在工艺复杂、设备投入大、运营成本高等问题,限制了资源化利用的扩大规模和普及。

(3)意识和文化层面:由于缺乏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视和认同,一些工程施工单位对建筑垃圾的处理往往只是形式上的,没有系统的处理和利用措施。

三、解决方案:1.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快建立健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明确责任主体,提供政策扶持和激励措施,推动资源化利用的发展。

2.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加大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投入,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设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3.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认知和意识,组织宣传活动,加大对资源化利用的推广力度,引导公众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四、结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垃圾问题、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

建筑垃圾处置及再生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筑垃圾处置及再生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筑垃圾处置及再生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垃圾的产生量逐年增加。

建筑垃圾给城市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迫切需要开展合理的处置和再生利用工作。

因此,开展建筑垃圾处置及再生利用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1.建立健全的建筑垃圾处置体系,实现建筑垃圾及时、高效、合规的处置。

2.开发利用建筑垃圾进行再生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3.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三、项目内容1.建立建筑垃圾收集体系。

建立统一的建筑垃圾收集点,通过配备专业的收集设备和人员,将建筑垃圾进行分门别类收集,确保建筑垃圾的全面收集。

2.建立建筑垃圾处理设施。

建设建筑垃圾处理厂,引进先进的处理设备和工艺,对建筑垃圾进行有效处置,包括分类分解、资源回收和无害化处理等环节。

3.开展建筑垃圾再生利用。

开发利用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包括生产再生骨料、制造建筑材料等,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4.市场推广和宣传。

通过市场推广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认识和接受度,增加再生利用产品的市场份额。

四、项目投资及回报分析1.项目投资:包括建设建筑垃圾处理设施、购置建筑垃圾收集设备、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投资。

初步估计总投资为500万人民币。

2.项目回报: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可实现建筑垃圾收费收入,再生利用产品的销售也能带来一定收入。

预计项目正常运营后,每年可实现200万人民币的净收入。

3.投资回收期:根据项目初始投资和预计年净收入,预计项目投资回收期为3年。

五、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1.市场风险:由于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市场尚未完全成熟,可能面临市场竞争和销售不畅的风险。

应加强市场调研,制定良好的市场推广策略,提升产品竞争力。

2.技术风险: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技术相对复杂,需要引进先进的设备和工艺。

应加强技术研发和人员培训,提高项目的技术水平和运营能力。

3.环保风险:建筑垃圾处理与再生利用过程中可能产生污染物,应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确保项目符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调研报告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调研报告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调研报告1.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建筑垃圾的处理涉及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目前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的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2.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市民对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的意见和需求,实地考察则是为了了解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的情况以及相关管理政策。

调研范围涵盖了本市的几个主要建筑项目,包括住宅区、商业中心和办公楼等。

3.调研结果3.1市民意见和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得出,大部分市民对建筑垃圾处理比较满意,但也有一部分市民表示对现有设施不满意。

主要问题包括设施不够完善、处理效率低下和缺乏环保意识等。

市民普遍希望能够加强建筑垃圾分类投放和提供更多的回收设施。

3.2设施情况实地考察发现,本市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建筑垃圾处理设施。

大部分建筑项目都设置了垃圾分类投放点,并且有专门的垃圾运输车辆进行收集和处理。

但是,一些小区和办公楼的垃圾处理设施较为简陋,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建筑垃圾处理需求。

3.3管理政策调研还发现,本市当前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建筑垃圾处理管理政策。

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的监督和管理力度,并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投放。

但是,调研结果也显示目前政策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处罚力度不够、监督措施不完善等。

4.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本报告提出以下建议:4.1提高设施完善程度。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小区和办公楼等建筑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好的建筑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并加强设施的维护和更新。

4.2加强管理政策。

政府部门可以考虑加大对建筑垃圾处理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建筑垃圾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3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政府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和奖励措施等方式,提高市民对建筑垃圾分类投放的认知和积极参与度。

5.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特许经营项目调研报告一、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集团目前面临进一步加强“造血功能”的问题,造血的目的是为了做强,让集团肌体健康。

那么“造血功能”从何处取得呢?通过市场化项目运作和沉淀经营性资产,是两个重要方向。

但公司作为典型的政府型公司,在市场化的同时,要坚持自己最大的优势——政府背景,“想政府所想,急政府所急”,做一只强有力的“政府之手”。

进一步取得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获得政府的资源配置,迅速做大做强。

从这个意义上讲,XX类公司在某些领域走“半市场化”的路子,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上海城投,因其承担了中心城区的生活垃圾处理职责,从而获得收取“垃圾处理费”和垃圾发电站的特许经营权。

根据其上市公司“城投控股”2009年年报批露:全年完成生活垃圾中转运输92万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110万吨。

营业收入为3.29亿,利润率高达18.36%。

成都市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上海城投已率先“抢滩登陆”,对成都威斯特再生能源公司投资1.2亿,控股95%,取得了位于洛带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年处理40多万吨生活垃圾,年发电量约1.3亿度,特许经营期为25年。

成都市政府不仅要保证该项目生活垃圾持续稳定的供给,还要为此支付71元/吨的“垃圾处理服务费”。

可见一旦取得某一领域的特许经营权(如污水处理、燃气供应等),就像得到了一台“印钞机”,企业现金流会得到很大改善,迅速增强公司的自我造血功能。

二、项目框架构想通过对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研,我们发现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符合成为“印钞机”型特许经营权项目的主要特征:一是这个问题困扰政府多年,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政府所想、所急);二是建筑垃圾消化处理属于环保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广阔(收益可观);三是根据《成都市人民政府特许经营权管理办法》(附件1)规定,建筑垃圾处理属于特许经营范围内(政策支持);四是目前还没有其它公司盯上这个领域(抢先卡位)。

现就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公司争取特许经营权对“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理解决方案”进行框架构思和设计。

(一)成都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成都市城市建筑垃圾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旧房屋拆除和新房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以砖、水泥、混凝土为主的建筑垃圾。

第二类是在挖地基、地下管网、地下通道(如地铁)、园林造景时产生的大量以土方、卵石为主的建筑垃圾。

根据国家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拆除的旧建筑,每万平方米将产生7000~12000吨一类建筑垃圾,新建房屋施工过程中,每万平方米会产生500~600吨一类建筑垃圾。

根据市房管局公布的信息:“2009年,我市新一轮旧城改造全面启动。

计划用3年时间实现改造户9.71万户,居住人口约29.2万人,面积932.52万平方米”,每年旧城改造面积约为300多万平方米(尚不包括商业性项目自行拆迁的面积)。

如按10000吨/万平方米计算,将产生近300多万吨一类建筑垃圾,方量约为230万立方米。

根据市房管局公布信息:“2010年1~12月份,成都市行政区域内核准开工建设项目2142个;开工面积6986.95万平方米”,如按500吨/万平方米计算,每年新建房屋将产生近350万吨一类建筑垃圾,方量约为270万立方米。

每年成都市开挖建筑基础、地下管网、地铁、园林造景等产生的二类建筑垃圾,保守估计应不少于1000万立方米(仅地铁一号线土方量就高达2000万立方米)。

三项合计,每年城市建设产生建筑垃圾不少于1500万立方米。

当前成都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理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建筑垃圾收集的源头失控,中转和运输环节监管失控,堆储和处理失控。

从而产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环境污染(水土和大气污染、扬尘),占用大量土地(无消纳能力和私设、乱设堆场),道路和交通安全(超载和乱倾乱倒),扰民。

甚至滋生出以非法占用国有、集体土地设置“倒场”为盈利手段的社会势力。

政府多年来不胜其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如《成都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附件2)和《成都市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办法》(附件3)等。

并加强了联合执法,成立了临时专治部门,但仍然收效甚微。

如2010年被称为“运渣新政”的《成都市建筑垃圾运输管理办法》执行后,某城区仅两家建设单位申请办理“通行证”。

由社会势力设置的非法建渣“倒场”更是遍地开花。

有些运渣经营户出于经济利益考虑,甚至把渣土直接倒进绿化带。

(二)建筑垃圾处理困局产生的原因上述问题并非成都市所独有,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普遍存在。

究其原因,除了政府投入太少外(如成都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投入生活垃圾处理经费18.82亿,投入建筑垃圾处理经费仅1000万元),还因为政府所采取的措施都是“堵”。

行政命令无法解决建筑垃圾困局背后深层的问题,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建筑渣土运、储产业链中巨大的经济利益由谁来平衡、调整和分配。

超载、超速、扬尘、乱倾乱倒和非法侵占国有、集体土地私设“倒场”等乱象背后都是经济利益在驱使。

二是如何消化城市每年产生的巨量建筑垃圾的问题。

城市建筑垃圾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如何消化的问题,由于无消化能力,政府未设置专业建筑垃圾堆场。

不形成一个完整的再生环保资源产业链,“垃圾围城”的局面会愈演愈烈,环境污染和土地占用的问题将一直得不到解决。

在行政层面,是无法解决上述问题的。

如果我们能够提出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较为彻底地解决问题。

就可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取得相关资源配置和政策支持,迅速在该领域的取得领先地位和垄断地位。

同时,控制住每年数百万吨的再生建材原材料资源,就占领了环保再生建材产业至高点,就拥有了市场核心竞争力。

(三)解决方案框架构思和设计解决方案初步设想为:“一个特许经营权,一条产业链,四个环节,三个工程。

”☆一个特许经营权是指:争取政府给予集团绕城高速以内的建筑垃圾处理特许经营权,期限为30年。

☆一条产业链是指:取得特许经营权后,集团成立项目公司,在二至三年时间内,形成一条城市建筑垃圾从源头收集、清运、堆储经营到消化再生的完整产业链。

☆四个环节是指:控制住收集、清运、堆场管理、环保建材产销四个环节,从根本上解决成都市建筑垃圾处理困局。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按住源头,管住运输,定住堆储,搞好消化”。

☆三个工程是指:建筑垃圾收集和清运管控信息化系统工程(以下简称:“集运系统”),堆场建管工程,环保建材生产基地工程。

四个环节控制模式的设计,是整个方案的基础。

前两个环节为控制环节,后两个环节为利润产生环节。

控制环节是为了确保利润环节资源的取得。

建筑垃圾的源头控制和清运过程的控制,乍看起来难度很大,但只要取得政策支持,辅以科技手段,是完全办得到的。

如上海市为确保世博会顺利举办,在世博会筹备和举办期间,对本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实施了计划申报、专户监管、装卸点记录、联单管理的专营管理模式。

并利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结合渣土营运证管理,收费结算管理实现建筑垃圾的全过程监管,减少建筑渣土垃圾偷倒乱倒现象的发生,防止非法建筑垃圾业务车辆进入,保证合法市场的正常运行,为世博会期间创造和谐优美市容环境提供保障。

世博会后,在此经验基础上,上海市政府修改和出台了《上海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规定》(附件4),提出了“建筑垃圾区域运输专营”和建立“建筑垃圾卸点收费管理系统”(附件5)等创新思路。

在四个环节的设计中参考了上海市的现有经验,更突出了成都的实际情况。

1、收集环节建筑垃圾的源头控制,政府政策支持是关键,科技手段是辅助。

应争取将建筑垃圾的源头控制纳入政府行政管理系统。

如:一级土地整理和二级项目开发(建设)在完成立项后(建设项目也可与环评相结合),业主或施工单位应与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公司签订运(储)协议,凭该协议方能取得拆迁许可证、建设开工许可证等证书。

另由项目公司代市城管局收取“建筑垃圾处理费”,帮助城管局解决长期无法征收该项行政经费的难题。

收回金额按照一定比例返回项目公司,用于建筑垃圾处置相关场地和设施建设。

还可通过规定清运路线和指定专营堆场的方式对源头进行控制。

收集环节的控制,由“集运系统”进行管理和实现。

2、清运环节只要控制住了源头,实际上公司就是区域内建筑垃圾清运业务的总承包商(或专营堆场经营者),就能够确保清运环节的控制得以实现。

要通过“集运系统”实现对业务收集和分流、运渣车辆和清运流程的控制。

原则上项目公司“不与民争利”,除少量自购车辆外,主要吸收原有经营者带车入股或在统一监管下自主经营,通过加装GPS、通讯设备和电子认证装置等,接入“集运系统”,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和监控。

3、堆储环节由政府配置土地,在不同区位设置不同类型容纳量50~100万立方米的大型堆场。

堆场建设要符合环保标准,要实现现代化和信息化。

为堆场建设配置的大量土地,将成为集团土地资源储备的新的手段、新的方式。

按堆场高程控制在10米以内计算,堆储500万立方米城市建筑垃圾需要场地约750~800亩,随着城市圈层的成熟,堆场将逐步外移,届时释放出的土地资源,将为集团带来很大的利益。

4、环保建材生产和销售环节要从根本上解决“建渣围城”的问题,至少应建设三个年消化能力100万吨以上的环保建材基地。

基地位置最好紧临建筑垃圾堆场,以可用传送带运输建材骨料为宜。

产品主要为免烧砖、板等墙体砌块,以及彩色道板、道砖,砂浆和水泥等环保建材。

产品将天然具有价格优势(主要资源自有)、运输优势(厂场位置离市场最近)和规模优势(市场份额最大)。

通过提高科技含量还会具有性能优势,应能迅速占领市场。

在政策上还可争取到在成都市区域内优先使用的政策支持,集团自建项目原则上要求全部使用自产环保建材。

另外,国家对环保、节能的新型墙体材料非常重视,在税收及其他政策上给予大力倾斜和优惠,如:对建筑砌块增值税应纳税额减半征收,可享受政策性贷款支持,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免征进口设备关税和进口产品增值税。

对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粉煤灰,炉渣,尾矿沙及其他废渣的建材产品,免征产品增值税,减免土地使用税等。

三、项目收益分析(一)收集环节的收益根据《成都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规定,“产生建筑垃圾的单位或个人……应交纳处置费。

”这是一项行政收费。

目前成都市物价局核定的标准是2元/立方米。

但由于人力和管理方式等原因,市城管局一直未能实现全面征收。

2008年1-10月,仅征收到247万。

按每年1500万立方米建筑垃圾估算,这项收费约为3000万元。

按照《成都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第三十四条的规定,项目公司在代收该项经费后,可申请提取较大比例用于“建筑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二)清运环节的收益目前建筑垃圾清运市场价格约为30元/立方米,扣除油费、人工费、“倒场费”,毛利润约10~12.5元/立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