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地理实验(浒中蒋笑丹)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事理说明)十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g)

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三单元(事理说明)十一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桢)(g)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学导单班级:组名:姓名:(一)预习单【语文故事】令人望而却步的昆仑山“地狱之门”1983年有一群青海省阿拉尔牧场的马因贪吃谷中的肥草而误入死亡谷。

一位牧民冒险进入谷地寻马。

几天过去后,人没有出现,而马群却出现了。

后来他的尸体在一座小山上被发现。

衣服破碎,光着双脚,怒目圆睁,嘴巴张大,猎枪还握在手中,一副死不瞑目的样子。

让人不解的是,他的身上没有发现任何的伤痕或被袭击的痕迹。

这起惨祸发生不久后,在附近工作的地质队也遭到了死亡谷的袭击。

那是1983年7月,外面正是酷热难当的时候,死亡谷附近却突然下起了暴风雪。

一声雷吼伴随着暴风雪突如其来,炊事员当场晕倒过去。

根据炊事员回忆,他当时一听到雷响,顿时感到全身麻木,两眼发黑,接着就丧失了意识。

第二天队员们出外工作时,惊诧地发现原来的黄土已变成黑土,如同灰烬,动植物已全部被“击毙”。

地质队迅速组织起来考察谷地。

考察后发现该地区的磁异常极为明显,而且分布范围很广,越深入谷地,磁异常值越高。

在电磁效应作用下,云层中的电荷和谷地的磁场作用,导致电荷放电,使这里成为多雷区,而雷往往以奔跑的动物作为袭击的对象。

这种推测是对连续发生的几个事件的最好解释。

【学习目标】1.了解文中介绍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2.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作者释疑的巧妙构思。

3.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4.激发探索世间万物奥秘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学习重点﹑难点】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形成原因。

2.探寻这些奇怪现象产生的缘由,并学会从科学角度来作出正确的解释,作者释疑的巧妙构思。

3.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资料链接】作家作品: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

1959年,竺可桢先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改造沙漠是我们的历史任务》,一篇是《》。

在他的倡导下,设置了六个治沙综合试验站。

他三次深入沙漠考察,几乎跑遍了内蒙古、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沙漠。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首届实验作品大赛获奖名单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首届实验作品大赛获奖名单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首届实验作品大赛获奖名单一、ppt类作品一等奖地理122 周梦雅施秋玮探究影响城市狭管效应的因素地理111 吴江洁钟建利看云识天气二等奖地理102 樊建荣风力的搬运作用地理101 袁扬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地理111 姚丹蕾 Astrolog 制作星盘地理121 蒋陈园金施圆世界气候类型成因三等奖地理102 阿依努尔赛麦提测量太阳高度的变化地理101 李昭亿浙师大的有花植物地理102 张惠娴地球的公转地理111 佘琳琳牟凤娇岩石标本地理121 赵华虞艳梅印象中国二、word、pdf、设计图类作品一等奖地理112赵佳楠郑杨威粒度实验指南二等奖城规112徐晨郑越高校内垃圾桶设置点的规划地理112 钱静张出尘校园植物志地理112 谢佩琼地理121陈宇杰李志升北山的喀斯特实验三等奖城规101阮东俊城规112戴羽鼎校园休憩空间报告城规112许颖张重建筑设计及研究报告环科111林培瑜吕程敏久置培养基和未经高压灭菌培养基中细菌生长情况地理112 程思思城规102俞颖佳双鱼座的天文梦三、教学动画类作品一等奖地理111吕佳陈雯雯天体运动flash二等奖地理101王玲林梦雨锋面系统地理112 王玲玲项远威地球运动教学动画三等奖地理101 何艳洋流地理101 姜莹地球的公转地理101 郑宇周雅静三大岩石形成与转化地理111叶剑飞李信从雁荡山之旅地理112 王梦佳倪芯芯地球运动海陆间循环模型四、实物类作品一等奖地理102 杨婷廷绿色“地环”,环保丹霞地理111 林卡沈佳琪叶脉标本制作二等奖地理102倪舒婷杨晔恒星日太阳日教具说明、如何保持土壤不被冲刷地理102王蕾山地垂直植被带模型地理102 徐崇山王新贤郑超模拟植被的水土保持作用、模拟海底火山喷发城规122周益赟环科121张西筑梦阁环科111蔡慧慧马英川水彩三等奖地理102李玲玲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轨迹地理102诸婷婷潘扬飞中国地貌模型地理102王玛丽岳明珠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理102 沈佳菲板块构造及地表形态模型地理101 叶丁菲王孝琴水循环地理101 李姿璇麻林玺昼夜长短变化地理101 汪晓翠王藤颖月相变化五、视频类作品一等奖地理111赵锃爽王敏地理112程锋植物图谱检索地理112方一同丁琰校园植物小汇二等奖地理111 林霞霞地理112陈玲玲春暖花开之浙师大校园植物汇地理122 蔡延武茅怡斐气象实验三等奖城规112 赵媛大学生活动中心设计方案地理102 张金金陈露露庐山植被鉴赏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2013.6.9。

四年级地理小实验

四年级地理小实验

四年级地理小实验在四年级的学习生活中,地理小实验就像一扇神奇的窗户,为孩子们打开了探索地球奥秘的大门。

这些小实验不仅充满乐趣,还能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叫做“自制简易地球仪”。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乒乓球、一根铁丝、一张世界地图和一些颜料。

先用颜料在乒乓球上画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大致轮廓,要尽量画得准确哦。

然后,把铁丝穿过乒乓球,做成一个可以倾斜的支架,模拟地球的倾斜角度。

这样,一个简易的地球仪就做好啦!通过转动这个地球仪,孩子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了解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原因。

还有一个实验是“模拟海陆热力差异”。

准备两个相同大小的金属盆,一个装满沙子,代表陆地;另一个装满水,代表海洋。

把两个盆放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然后用温度计分别测量沙子和水的温度。

你会发现,沙子的温度升高得更快,这就说明了陆地升温快。

接着,把两个盆放到阴凉处,过一会儿再测量温度,会发现水的温度下降得更慢,这表明海洋降温慢。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能明白为什么海边的气候通常比内陆地区更加温和。

“探究水土流失”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实验。

找一个长方形的塑料盒子,一端铺上一层厚厚的土壤,做成一个小斜坡。

在斜坡的顶部浇水,模拟降雨。

观察水从斜坡上流下来的情况,以及土壤被冲走的程度。

然后,在斜坡上种一些小草或者铺上一层草皮,再次浇水进行观察。

孩子们会发现,有植被覆盖的斜坡,水土流失的情况明显减轻。

这个实验让孩子们懂得了保护植被对于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性。

“观察月相变化”也是孩子们很喜欢的实验。

每天晚上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观察月亮的形状,并把它画下来。

持续观察一个月左右,就会发现月亮的形状在不断地变化,从新月到上弦月,再到满月,然后是下弦月,最后又回到新月。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能亲身感受到月相变化的规律。

另外,“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也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用一个塑料瓶,里面装上一些醋和洗洁精,再加入一些红色的色素。

《地理实验狂人》校本课程电子教材(三)

《地理实验狂人》校本课程电子教材(三)

《地理实验狂人》校本课程电子教材目录第一章自然地理实验篇第一节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变化(1课时)第二节常见矿物的简易识别与初识宝石(1课时)第三节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与水土流失(1课时)第四节风力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与沙尘暴(1课时)第五节温室效应(1课时)第六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课时)第七节海陆风(1课时)第八节海水淡化(1课时)第二章地理信息技术篇第一节谷歌地图(1课时)第二节GIS与生活(1课时)第三节GPS与生活(1课时)第三章野外地理实习篇第一节测定学校的经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角(4课时)第二节考察流水地貌及水文特征(4课时)第三节野外测定判断方向方案(4课时)温州二高地理实习报告单第三章野外地理实习篇第一节测定学校的经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你知道学校的经纬度吗?如果你只会简单地用手持GPS或电子地图测出你的经纬度,那恐怕就要受到“鄙视”。

你听过成语“立竿见影”吗?不要小瞧一根竹竿的力量噢,只要加上一块手表,我们就可以“立竿求真经”啦!你家里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了吗?你们家的热水器支架有没有经常调节角度啊?你知道吗,原来如何合理调节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太阳能。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奥秘,答案就在我们学过的地方时和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里。

让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吧。

实验原理:太阳高度角与杆影长度和方位存在这样的关系:太阳高度角越大,杆影越短,且背向太阳。

由此可知温州地方时12点杆影最短且朝向正北,通过实验得出学校操场竹杆影长最短时候(地方时12点)的北京时间,利用学校的地方时和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的时间差,从而求出学校所在地的经度。

通过实验量出杆影最短时候的长度,通过杆高/影长得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正切值,利用数学用表,查出正午太阳高度角,并运用公式算出学校所在地的纬度。

实验器材:指南针,1支1米长木杆,手表(北京时间),卷尺,指南针,科学计算器,粉笔实验步骤:测定经度:1.在操场空地上利用指南针确定南北方位,在地上画出一条直线代表南北方向;将木杆直立在该线上,设插木杆的地点为点O;2.轮流观测木杆影子的变化,当杆影落在正北方向的线上时,记录下手表时间和杆影顶点的位置;3.利用地方时差,推导经度。

培养地理观察力有趣的地理现象实验课题及指导

培养地理观察力有趣的地理现象实验课题及指导

培养地理观察力有趣的地理现象实验课题及指导地理观察力是指通过观察和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对地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地理现象实验课题及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地理观察力,并且通过有趣的实验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一、问题引入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物质的科学,地理现象是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在学校地理课程中,我们通常通过实验来观察和研究各种地理现象。

然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是一个有趣且富有挑战的课题。

二、实验内容选择1. 大气压力实验气压是地球各个地方所受到的大气力的大小,通过测量气压可以推测出高空和低空的天气现象。

为了培养学生对气压变化的观察能力,可以设计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如测量气压随海拔的变化、气压随时间的变化等,让学生亲自参与测量和记录数据,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观察力。

2. 地形变化实验地球上的地形是多种地理现象的综合结果,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模拟各种地球运动和地质作用,观察地形的变化过程。

比如,使用沙盘模拟地壳运动,观察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对地表地形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地球上各种地形的形成原因,提高他们对地形变化的观察力。

3. 水文循环实验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水的分布和运动的过程,它影响着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系统。

通过设计一系列与水文循环相关的实验,如观察蒸发、降雨、河流流动等现象,让学生亲自实践并观察这些现象,培养他们对水文循环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三、实验指导1. 提出问题:在每个实验开始前,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察记录:要求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点和结果。

3.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4. 深化思考: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可能的解释。

5. 实验总结:鼓励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以上的实验内容选择和实验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地理观察力,培养他们对地理现象的兴趣和认识。

五年级下册科学培优大讲堂第九课沙洲的形成实验

五年级下册科学培优大讲堂第九课沙洲的形成实验

五年级下册科学培优大讲堂第九课沙洲的形成实验五年级下册科学培优大讲堂第九课沙洲的形成实验一、引言沙洲作为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地貌类型,是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陆地,因而对于沙洲的形成原理和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沙洲的形成,在本次科学培优大讲堂中我们准备了一项有趣的沙洲形成实验,让同学们通过亲身参与来深入理解沙洲形成的原理。

二、实验材料准备1.一条小河流或者水槽:用于模拟江河流域的水流情况。

2.细沙和石子:用于模拟沙洲的沉积物。

3.水桶:用于装载水流的水。

三、实验步骤1.取一条小河流或者水槽,用于进行模拟实验。

将水槽填满水,保证水的流量稳定。

2.在水槽的下游一侧加入一定量的石子,形成一个初始的“沙洲”。

3.在水桶中装满水,做好备用。

四、实验过程及观察1.打开水桶,将水缓慢地倒入水槽中,让水流通过已形成的“沙洲”。

2.观察水流经过沙洲时的变化。

五、实验数据记录1.记录水流经过沙洲时的速度和流量。

2.记录沙洲的变化,包括沙洲的大小、沙粒的淤积情况等。

六、实验结果分析1.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水流经过沙洲,沙洲的大小逐渐增大,沙粒逐渐堆积。

2.实验结果表明,当水流通过沙洲时,水的速度变慢,水中的悬浮物质会逐渐沉积在沙洲上,最终形成沙洲。

七、实验思考及延伸1.沙洲形成实验中,同学们可以思考为什么沙洲的形成需要水流的参与?2.如果实验水流变快,会对形成沙洲有什么影响?3.延伸思考:除了水流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沙洲的形成?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沙洲形成实验,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沙洲形成的原理和过程。

同时,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也锻炼了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关注并研究这些地理现象,探索真实世界中的奥秘。

二年级春季第十五讲《身边的科学》冯晓丹

二年级春季第十五讲《身边的科学》冯晓丹

二年级春季第十五讲《身边的科学》标准化教案冯晓丹【教学内容分析】本次课的授课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国学》第十五讲《春行即兴》的内容。

2、《100分快乐阅读》第十五讲《保护小树苗》的内容。

3、《综合作文》第十五讲《身边的科学》的内容。

【教学目标】一、《国学》1、正确流利的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春行即兴》中个别难懂词的读音和意思。

从而感知整首诗,使学生了解作者当时的凄凉的心境。

二、《100分快乐阅读》1、基础知识部分重点指导选词填空部分2、为训练学生找近义词、反义词的能力及仿写句子的能力,本次重点讲解阅读大显身手中《保护小树苗》第二、三题。

三、《综合作文》第一讲《春天里的发现》本次习作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学会发现身边的科学知识,把知道的身边的科学讲给老师、同学听一听。

设计目的1、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身边处处有科学,能积极主动地用查找、询问等手段了解身边的科学。

2、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乐意与同学交流所得的知识并学会倾听,在交流中有良好的交际礼仪行为习惯3、能在之后生活实际的延伸中学科学,用科学,研究科学。

设计特色1.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从而因势利导引出主题。

【教学重难点】一、通过朗读以及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古诗进行记忆背诵。

二、快乐城堡第一题注意考查学生字体的规范性、读音的准确性。

第二题注重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及仿写的能力。

第三题选词填空,这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常见训练内容。

第四题编写小故事考查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相信学生经过学习一学期的作文,对于此类题型难度不大。

三、本次习作重在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学会发现身边的科学知识,把知道的身边的科学讲给老师、同学听一听。

【教学课时】三课时【课时分配】国学(微信群背诵,尽量利用课前进班10分钟),点评10分钟,阅读25分钟,作文讲解45分钟,写作35——40分钟。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实验创新成果展示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实验创新成果展示

(标题):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实验创新成果展示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创新地理实验的方式,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的创新之处在于设计新颖、方法独特,且具有较高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通过展示一系列的实验成果,展示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一、引言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和规律。

近年来,我们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对这些创新实验进行详细介绍,并展示实验成果。

二、创新实验介绍1.模拟地球公转实验:通过使用乒乓球、细绳、手电筒等简单器材,模拟地球公转,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更替现象。

2.土壤侵蚀实验:使用易拉罐和橡皮筋模拟降雨,再通过观察土壤侵蚀的变化,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进而探讨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3.气体性质实验:利用注射器、烧杯和热水等器材,观察和记录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气体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4.地质构造模拟实验:利用橡皮泥和土豆等材料,模拟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让学生直观了解地质变化的过程和影响。

三、实验成果展示1.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通过创新实验,学生对地球运动、地质变化、土壤侵蚀、气体循环等地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记忆更加深刻。

2.学生应用能力得到锻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动手操作、观察记录,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创新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参与度更高。

4.实践应用效果明显:通过创新实验,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如水土保持、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应用能力。

四、实验教学经验分享1.注重实验设计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实验设计要新颖、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实验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苏州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苏州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

苏州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前言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江苏省苏州市拥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苏州的自然地理特征,我们一行来到了这个美丽的城市进行野外实习。

在为期一周的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苏州的湖泊、河流、湿地等自然景观,并对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记录。

二、实习内容1. 太湖地区太湖是苏州最大的淡水湖,位于苏州市区西隅。

太湖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在太湖地区,我们参观了湖光山色、湿地生态环境,了解了太湖的形成、水文特征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此外,我们还考察了太湖周边的村庄和城镇,了解了人类活动对太湖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2. 河流与湿地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河流交错,湿地众多。

我们参观了苏州著名的古运河、阳澄湖、金鸡湖等水域,了解了苏州水系的分布、水文特征以及湿地生态环境。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河流与湿地的形成、演变及其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3. 山地丘陵苏州西部和北部地区分布着一系列低山丘陵,如穹窿山、虞山、天平山等。

我们参观了这些山地丘陵,了解了其地质构造、地貌特征以及植被分布。

此外,还探讨了山地丘陵地区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4. 城市地理环境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城市,苏州的城市地理环境也颇具特色。

我们参观了苏州古城、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区域,了解了苏州城市规划、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三、实习收获通过本次野外实习,我们对苏州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太湖地区,我们认识到湖泊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

在河流与湿地考察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保护水资源和湿地生态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山地丘陵地区,我们了解了植被对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在城市地理环境考察中,我们认识到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密切关系。

四、结论苏州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独特的特点,实习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验与观察案例分享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验与观察案例分享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验与观察案例分享地理学作为一门关于地球的学科,强调实践与观察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与观察,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球的自然现象、地理特征以及环境变化等,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文将分享几个适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实验与观察案例。

1. 环境变化对气温的影响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环境变化对气温的影响,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准备两个相同杯子,其中一个杯子中装满冰水,另一个杯子为空杯。

2) 用温度计测量两个杯子中的水温,并记录下来。

同时,在冰水杯子的外壁贴上温度计。

3) 将两个杯子放在同一个室温下的地方。

4) 每隔半小时测量一次两个杯子中的水温,并记录下来。

观察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冰水杯子中的水温逐渐升高,而空杯中的水温保持不变。

结果分析: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环境温度对于冰水杯子中的水温有明显的影响。

这说明气温的变化会影响周围物体的温度,进而影响地球上的气候。

2. 山地与平原的土壤差异观察目的:通过对山地和平原土壤的观察,让学生了解山地和平原的土壤差异,认识土壤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

实验步骤:1) 准备两个透明的玻璃容器,分别装满山地和平原的土壤。

2) 向两个容器中分别注入相同数量的水,使土壤充分湿润。

3) 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土壤发生的变化。

观察结果:山地土壤中的水分迅速渗透入土壤,土壤表面保持干燥。

而平原土壤中的水分滞留在表层,土壤表面湿润。

结果分析:山地土壤的渗水性能较好,水分能够快速通过土壤层进入地下水系统,而平原土壤的渗水性能较差,容易积水。

这种差异对于生态系统的水循环、植物生长等具有重要影响。

3. 河流侵蚀和沉积观察目的:通过对河流侵蚀和沉积的观察,让学生了解河流的地貌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实验步骤:1) 在一个长方形的容器内装满泥浆和水,待水层静止。

2) 在容器的一端倾斜设立一块小板,代表山地形状。

3) 缓慢倾斜容器,分别观察水流经过时的侵蚀和沉积行为。

17个有趣的地理小实验——赶紧做起来

17个有趣的地理小实验——赶紧做起来

达芬奇有句名言: “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

”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分享几个实用性、可操作性比较强的地理小实验,希望同学们可以与家长一起动手来做一做。

一、大气环境类实验 1.证明热力环流的存在 器材 :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左右,宽30左右,高40厘米左右)、胶合板或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实验步骤 : ①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②用平整的胶合板或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③在胶合板或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 ④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通过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的飘动方向,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2. 季风成因的实验 关闭门窗,点燃两根卫生香,使卫生香的烟垂直向上(不受室外气流的影响)。

在卫生香的等距离左右两侧分别放一只电炉、一面盆冰块。

将电炉通电5分钟后,观察卫生香烟的飘动方向。

将电炉和冰块交换位置,观察烟的飘移方向。

在实验中,电炉上方空气加热,气压降低;冰块上方空气冷却,气压升高。

卫生香的烟总是飘向电炉上方,说明高低气压的“季节”转换,产生了季风。

3. 验证海陆风的存在实验器材 :煤气炉、轻软的纸巾、一盆冰水 实验步骤 :①打开煤气炉,把手伸在炉火的上方,感受空气的温度。

②拿轻软的纸巾在炉火旁边不同的位置,观察纸巾的飘动方向。

③将一盆冰水放置炉火旁边,轻软的纸巾放于炉火和盆之间,观察纸巾飘动的角度和步骤②有何差异?实验结果 :手放在燃烧的煤炉上方,很快感觉到发热、发烫。

纸巾无论在炉火旁边的什么位置,都会向炉火方向飘动。

加放一盆冰水后,纸巾飘动的角度变大。

4.模拟大气温室效应 实验器材:2只玻璃盘,1个较大的白色矿泉水瓶,2支温度计,少许土壤,1把剪刀,手表。

实验步骤 : ①在两个玻璃盘中分别放入少许土壤;用剪刀将一白色塑料瓶拦腰剪断,然后,将塑料瓶倒扣在一只玻璃盘中,制成“微型温室”。

②在“微型温室”顶部钻一个小孔,插入温度计;在另一盘中放置一支同样的温度计。

初中地理实验报告单

初中地理实验报告单

初中地理实验报告单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初中学生掌握地理实地探索的方法,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并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2. 实验器材- 地图- 指南针- 测量工具(例如尺子、计时器等)- 镜子3. 实验过程1. 前往一个开放的户外地点,选择一个具有丰富地理特征的区域。

2. 通过观察和记录,确定该区域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特征。

3. 使用指南针检测地球磁场,了解地球磁力线的方向。

4. 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并记录地面高度的变化。

5. 使用镜子观察阳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理解光的传播原理。

4. 实验数据在实地实验过程中,按照实验要求,记录下以下数据:- 区域的地形特征(例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地貌特征(例如平原、丘陵、高山等)- 生态特征(例如植被、物种丰富度等)- 地磁场的方向- 地面高度的变化- 阳光反射和折射的现象5.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的记录和观察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不同地理特征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地貌和生态特征。

- 地球磁场的方向在不同地点会有所偏差。

- 地面高度的变化与地形特征有关。

- 阳光在不同材料上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有差异。

6. 结论通过这次地理实地探索实验,我们加深了对地理概念的理解,掌握了地理实地探索的方法,并培养了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了地理学科的研究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7. 改进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地理实验的效果,建议在实验过程中多进行对比观察,扩大实验区域的范围,并结合更多的地理概念进行实地探索。

---以上为初中地理实验报告单的内容,仅供参考。

小学一年级地理自学的趣味实验

小学一年级地理自学的趣味实验

小学一年级地理自学的趣味实验探索地理世界的小小实验室在一片充满好奇心的课堂上,小小的地理学习像一颗种子,正待发芽。

在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眼中,地理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更是一个充满奇妙冒险的世界。

通过一些简单有趣的实验,孩子们可以像小小探险家一样,亲身体验地球的奥秘和自然的奇观。

第一个实验是“自制迷你地球模型”。

准备一个空的塑料球,将其切开,孩子们可以用蓝色和绿色的水彩笔在球的内壁上画出大洋和大陆。

这个过程不仅帮助孩子们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还让他们直观地看到地球的蓝色海洋和绿色陆地。

完成后,可以将两半球体合在一起,用来模拟地球的旋转,感受地球如何围绕自己的轴旋转。

这种互动方式让地理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孩子们仿佛看到了地球的真实样貌。

接下来的实验是“气候小观察”。

孩子们可以选择几种不同的植物,分别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阴暗的角落和温暖湿润的环境中。

通过观察这些植物的生长情况,孩子们可以初步了解不同气候对植物的影响。

这不仅仅是一个观察实验,更是一次关于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早期教育。

孩子们会发现,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有所不同,这让他们对气候的多样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然后是“自制小气象站”实验。

用一个简单的塑料瓶制作雨量计,孩子们可以用瓶口倒入水,再用纸条做成小风标,固定在瓶口,观察风向和降雨量的变化。

这项实验使孩子们对天气现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在观察天气变化的过程中,他们逐渐理解了气象的基本概念,并且学会了如何记录和分析天气数据。

接下来,孩子们可以尝试“土壤分类实验”。

准备几种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如沙土、黏土和壤土,将它们放入透明的容器中,用水进行测试。

孩子们可以观察土壤的沉降情况,了解不同土壤的特性和用途。

这项实验不仅帮助孩子们掌握土壤的基本知识,还让他们认识到土壤在农业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最后,一个有趣的实验是“太阳的影子游戏”。

在晴朗的日子里,孩子们可以用一个小棒子插入地面,观察棒子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移动。

小学三年级地理课程中的小实验

小学三年级地理课程中的小实验

小学三年级地理课程中的小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地理课程就像一座奇妙的探险乐园,其中的小实验则是孩子们探索世界的神奇钥匙。

对于小学生来说,地理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它更是一个充满趣味的旅程,而小实验则是这段旅程中的亮点之一。

在三年级的地理课程中,孩子们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阶段。

他们渴望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大自然的奥秘,而通过小实验,这种理解就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

比如,一个关于土壤层次的小实验可以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不同类型的土壤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

在这个实验中,孩子们会用透明的塑料瓶分层放入不同种类的土壤,然后种下相同的植物。

他们能够观察到每一层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土壤的特性和植物生长的需求。

另一个让孩子们兴奋的小实验是制作“水循环模型”。

这个实验通过简单的材料,比如塑料盒、热水和冷水,让孩子们模拟水循环的过程。

他们可以看到蒸发、凝结和降水的过程,这不仅帮助他们理解水循环的概念,还能增强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感知。

通过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孩子们能够在玩乐中掌握地理知识。

除了这些实验,地理课程还可以通过“迷你气象站”的实验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在这个实验中,孩子们可以制作自己的风向标、温度计和雨量计,记录每天的天气变化。

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对天气有了更多的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他们通过亲手制作和使用这些工具,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天气的变化,并理解气象学的基本原理。

这些小实验不仅仅是课堂上的附加活动,它们也是孩子们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探索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孩子们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进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实验的过程往往充满了惊喜和发现,这种探索的乐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地理课程中的小实验不仅仅限于观察和记录,还包括一些动手操作的任务。

例如,在学习地图时,孩子们可以进行“自制地图”的活动。

他们用纸和各种材料制作出自己的小岛或城市,并在上面标注重要的地理特征。

身边地理实验(浒中蒋笑丹)

身边地理实验(浒中蒋笑丹)
2.设置专门的地理活动和探究的实验室; 3.让学生动手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地理模型 (地球运动、等高线模型等)。
实验探究: “植被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大小相等、坡度相同的两土堆
无植被
有植被
分别将等量的水,在距土堆顶部相同高度,慢慢淋至两个盘中,1)观察完成下表:
土堆出水时间(快\慢) 出水后水体清浊 盘子边缘泥沙沉积情况
六、课程开发条件保障
1.地理实验所用的教具、地理器材都是身边 常见的,简单易找;
2.高一地理中有相关的知识,因此地理实验 可以和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相联系,不仅可 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而且 还可以获得较牢固的知识;
3.地理实验不受地方的限制,不需要实验室 或专门的场地;
4.无危险性; 5.学生可以全员参与。
四、课程内容与实施计划
实验1:正午太阳高度的测量 实验2:学校所在地的地理坐标的测定 实验3:热力环流演示实验 实验4: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实验5:“水循环”演示实验 实验6:“密度流的形成”演示实验 实验7:“自流井的形成”演示实验
提出问题
已知规律和原理
分析理解 动手实验 思考交流
设计验证实验方案 确定具体步骤和实验材料
八、开设课程后的收获
1.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会提出 问题,探究问题,利用所学知识,提 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大大提高了同学伙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4.通过地理实验,深入剖析地理知识和
原理,使必修知识得到更好的理解和升华。
九、今后的几点想法
1.希望有多一点的时间分配到选修课上, 让学生动手操作,演示实验;
《身边的地理科学实验》 设计与开发
浒山中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课程开发条件保障
1.地理实验所用的教具、地理器材都是身边 常见的,简单易找; 2.高一地理中有相关的知识,因此地理实验 可以和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相联系,不仅可 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而且 还可以获得较牢固的知识; 3.地理实验不受地方的限制,不需要实验室 或专门的场地; 4.无危险性; 5.学生可以全员参与。
《身边的地理科学实验》 设计与开发
浒山中学 蒋笑丹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身边的地理科学实验 预开设年级:高一年级(主要面向文科学生) 课程性质: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 授课形式:小组合作、实验活动
《地理实验》的设计与开发
一、课程开发背景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内涵 四、课程内容与实施计划 五、课程评价设想和评价标准 六、课程开发条件保障 七、开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八、开设课程后的收获 九、今后的几点想法
五、课程评价设想和评价标准
课程评价方式:小实验的设计并演示。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 象或课本中的地理原理,自己利用身边的材料, 科学而准确地演示地理实验。可以以小组合作 的方式进行。
课程评价标准: 1.演示实验成功与否; 2.是否能说明地理现象; 3.组内分工合作的情况; 4.地理实验报告。
八、开设课程后的收获 1.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 2.通过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会提出 问题,探究问题,利用所学知识,提 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大大提高了同学伙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4.通过地理实验,深入剖析地理知识和 原理,使必修知识得到更好的理解和升华。
九、今后的几点想法 1.希望有多一点的时间分配到选修课上, 让学生动手操作,演示实验; 2.设置专门的地理活动和探究的实验室; 3.让学生动手设计和制作简单的地理模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方面提出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 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 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在“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力目标 中,首次强调“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 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回应了新课程所倡导自 主探究学习的诉求;并明确提出“基本的地理观 测、地理实验等”地理基本技能的新要求。
实验探究: “植被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大小相等、坡度相同的两土堆
无植被
有植被
分别将等量的水,在距土堆顶部相同高度,慢慢淋至两个盘中,1)观察完成下表:
土堆出水时间(快\慢) 出水后水体清浊 盘子边缘泥沙沉积情况
无树叶覆盖土堆 快 浊 多
有树叶覆盖土堆 慢 清 少
左下图两温度计数值相同。左侧烧杯盖上玻璃片 2小时后进行观测,你觉得温度计数值如何变化? 为什么?
14:15 两温度计数值 盖玻璃片的烧杯温度高
实验开始时间:12:20
四、课程内容与实施计划 实验1:正午太阳高度的测量 实验2:学校所在地的地理坐标的测定 实验3:热力环流演示实验 实验4: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实验5:“水循环”演示实验 实验6:“密度流的形成”演示实验 实验7:“自流井的形成”演示实验
提出问题 分析理解 动手实验 思考交流 得出原理
已知规律和原理 设计验证实验方案 确定具体步骤和实验材料 动手操作或演示 如:热力环流演示实验
七、开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必修课多,学生学业负担重。可利用来开 选修课的时间少。课堂上可利用的时间少, 课余时间更加不可能利用。使得有些实验 无法从理论走向实践。 (如:正午太阳高度测量) 2.有些实验理论设计与实际操作有较大的出 入,容易产生偏差,导致实验不成功。 (如: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存在) 3.有些实验演示的并不完整。 (如:水循环演示实验;地转偏向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