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精彩摘录【精品范文】

合集下载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书目:《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印刷版次:2009年1月第一版何为教育:摘记:教育就是要提高他们面对坏影响的免疫力,就是要帮助孩子与这些邪恶和苦难作斗争,然后战胜它,让幼小的心灵纯净起来,强大起来,光明起来。

感:我觉得教育不止是教授知识,如果只是书本知识的灌输,根本不能称得上是教育。

教育是一种力量,更多的是帮助孩子增强免疫力,学会保护自己之后保护别人。

摘记:一个有着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的教师,他给学生展示的就是一个独特的自我,是一个有着鲜明的个人烙印的精神世界、感:记得自己以前说的梦想:不当应试教育的老师,不是照本宣科的老师,而是一位以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阅读的经历,去帮助他们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展示在学生面前的不仅是知识、能力、手段与策略,更有背后自己所拥有的精神力量。

真正的课堂摘记: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思想与心灵的接触,是教师教育素养的第一个标志。

真正具有这种宝贵品质的教师,他的讲课就像是在跟学生进行讨论.他不是拿真理来进行说教,而是跟青少年一起谈心:他想学生提出问题,吸引他们来一起进行思考。

感:只有精通教材,教师在课堂实施中才能有经历。

有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才能根据课堂实施的实际情况及时、恰当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

反之,若教师对教材缺乏深入的理解,或者对本学科知识没有更加开阔的事业,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就只能把主要的经历放在教材上,放在已经预选设计好的计划中,他与学生的思想与心灵的交流就会随之大大减少。

教育是启迪学生的心灵的。

特别是我们教语文的,在课堂中满脑子不能只有自己的教案,只想着让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环节。

摘记:当学生没有意识到你在教育他、你在交给他学习某种知识是,这样的教育教学往往会取得最好的效果,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技巧的最高体现。

摘记:公开课逐渐演变成一门不允许失败的艺术。

感:公开课已经不是一个人的劳动了,而是集体的智慧。

经过反复修改打磨后的教学设计不允许轻易改变,甚至连每一句过渡语、串连词。

《大夏书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之读书笔记【网易云阅读】

《大夏书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之读书笔记【网易云阅读】

第一章节我想做这样的教师1我向一年级学生和毕业生提出我最终的愿望:在回忆起学校的铃声和你的课桌时;在回忆起教科书和肃静的课堂时,要让那激动和崇敬的感情一辈子保留在你的心里。

在长大成人之后路过学校时,你们要摘下帽子,带着爱恋和感激的深情,怀念在学校里度过的岁月。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2当一种教育能够让孩子如此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这种教育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

当一个教师能够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生活的美,感受到世界的永恒,这样的教师就是真正的教师,也是最优秀的教师。

第二章节教师的智慧是照亮前方3老师的智慧不是堵塞道路,而是开拓道路,照亮一条知识路。

——苏霍姆林斯基4苏霍姆林斯基多次强调,课堂教学有两项教育任务,一是传授一定的知识,二是启发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启发他们努力跳出课堂教学的范围去阅读、研究和思考。

其中的第二项是学生能否获得真正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关键所在。

5“倘若他真有智慧,他不会令你踏进他的智慧之堂,而是领你去你自己心智的门口。

”——纪伯伦6教师的智慧不仅仅是传授一定的知识,教师真正的智慧是如何激发学生自己寻求知识的动力,也就是如何帮助学生寻到通往智慧之堂的门口,在纷繁与迷茫中找到那条知识路,并且照亮它。

第三章节课堂是触及理智和心灵的地方7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思想与心灵的接触,是教师教育素养的第一个标志:教育素养这一重要品质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直接接触及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真正具有这种宝贵品质的教师,他的讲课就像在跟学生进行议论。

他不是拿真理来进行说教,而是跟青少年一起谈心:他向学生提出问题,吸引他们来一起进行思考。

8真正的优秀教师,他的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不是在忠实地复述已经设计好的内容,他更是在直接触及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没有理智和心灵的撞击,教师的教学就变成了知识的灌输,变成了教师在拿真理进行说教,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成了没有判断能力的、对知识与真理的仰视着和膜拜者。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doc1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doc1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2014年8月张丽数学工作室戴品芳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伟大的教育家,世界教育史上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

在我的学生时代及走上教师岗位之后,陆陆续续学习并了解了这位巨匠的一些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

大师41部教育论著其中之一的《给教师的建议》足有两块砖头那么厚,这样的巨著我没能读完。

十分汗颜,我对大师博大精深的思想的理解仅仅只是九牛一毛,冰山一角。

幸而还有闫学老师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

此书记录的是闫老师在多年研读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体系的过程中,紧密联系当下中国教育的现实而做的系统而深入且非常有价值的思考。

该书旁征博引,从教师智慧、教育功能、天地课堂、师爱、儿童心理等多方面对苏霍姆林斯基谈到的德、智、体、美、劳育做了细腻切实的新解读。

在此谈谈我读了第一辑第10篇《每个教师首先是个语文老师》之后的感受。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语言是最重要的教育工具,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

每一个教师,不论执教哪一门学科,都应该高度重视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用鲜明、准确、经济的语言帮儿童理解事物的本质,无需再在无数次的复习上浪费时间。

由此我想到我国的一句歇后语——“茶壶里煮饺子——有货(话)倒不出”。

无独有偶,我国数学教育名家吴正宪老师谈到高效率数学课堂教学的第二点正是“语言不啰嗦”。

她说,丰富繁多的教学内容要在40分钟内完成,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苦练内功,以精炼生动的语言讲述丰富抽象的数学概念。

教师语言啰嗦,讲话“车轱辘”来回转,必然会浪费时间。

反思我自己这一整年六年级的数学教学,总体课堂有效率偏低。

改不了之前连续几年都是教学一年级而形成的那种具体翔实、生动活泼但是有些絮叨的风格,在高段的课堂上我忍不住会仍然重复啰嗦,教学各环节时间分配不均,学生自主空间小,课堂练习量太少或几乎没有,学生多数时候是在课下练习。

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后只得在下一次课上复习巩固,完了再上新课,又没时间当堂练习……有时候在讲课中不知什么事情引起了我的“兴趣”,就开始即兴发挥,滔滔不绝,讲了许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话题,无形中占去了很多学习时间。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书笔记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书笔记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书笔记《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1-12页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受孩子们喜欢,因为他能够思学生之所思,想学生之所想,能够像学生亲密无间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内心。

为了避免学生撒谎,他从不强制学生,而是毫无芥蒂地信任他们,使他们能从其他同伴身上汲取力量,以修正自己。

让孩子结对子,其实就是让孩子找到一种久违的被需要的感觉,就像《解忧杂货店》中的浪矢熊治一样,在给别人补洞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阅读《跟苏霍母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有感首先感谢班海老师给了我们那么好的读书会平台,开展一个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我们受益无穷。

在这里谈谈我们阅读了《跟苏霍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感想。

现在的老师真的不好当,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琐碎事特别多,无从入手,特别是问题生很难处理,稍微处理不当家长的责骂一大堆事就发生了,自己也逃避不了,以致老师教育的大难题。

遇到这样的大难题,老师首先稳定情绪,了解事情的真相,耐心教育。

从苏霍母林斯基老师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有待今后在管理学生方面改进,学以致用。

浅落组合1.鼓励或者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维护公共设施或者,助人为乐的事情,可以帮助树立公民的意识,以公民的眼光看待世界,增强道德感与公德心,孩子在这个付出的过程中,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相信未来的他们责任心,爱心肯定不会少。

2.班级管理中,无论是学习还是课余生活杂事,都可以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责任感也好,虚荣心也罢,都会促使学生积极调动每一个脑细胞去做问题情境的所有关联,通过劳动,意志,智慧,技巧努力解决问题。

这其实就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

孩子在成功帮助他人过后的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会牵引出其他方面的自信心,这多于他们的各方面发展无疑都是大有裨益的。

3.一直都让班干部轮流管理卫生纪律,效果开始还好,持续性并没有那么好。

并且我常常苦恼,为什么没写作业的永远都固定是那些学生,他们就不能有一次努力完成一次吗? 原来长期固定的班干部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如班干部作风问题,首因效应问题,而不写作业的学生已经养成了习惯,每次批评都那样貌似不痛不痒,索性就会破罐子破摔。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范文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范文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范文第1篇: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有感范文以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时,我是怀着敬仰的态度来读他的书的,因为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是世界教育史上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

当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感到困惑、没有方向的时候,翻一翻他的著作,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就在其中。

我还感受到大师还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教育家和孩子们的心理专家,这样的人在我的心中就似一名圣人,是我们一辈子都无法翻越的高峰。

哪怕我们要做好大师建议中的一条,我都觉得功夫深似海,我能学一招就够我获益匪浅了。

利用暑假这段时间,我静心地阅读着闫学老师写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越读越觉得闫老师写得贴近我们教师的生活,给我们点亮了一盏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明灯。

正好为我们更好的理解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桥梁,因为我们无法成为一名教育家,但成为一名好老师还是有一点可能行*的。

读闫学的每一篇文章,都让我感觉充满诗意,她的文笔优美、叙事流畅、内容真切,我只用了十个黄昏大约十个小时左右就读完了她的这本《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细读之后我发现闫学的教育观点也是很鲜明的,她不是我在新教育中见识到的一些非常另类的老师,但她的思想观念常让我耳目一新,“要让孩子的思想得到喘息”、“记忆也需要情感与**”、“爱情是一扇明净的窗户”等等这些观点和理念虽然脱胎于苏霍姆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范文近期重新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我一边读书一边慎重的反省自己,以致内心波涛起伏。

时而兴奋,时而满意,时而惭愧,时而内疚。

尤其是读到教师的公正一文时,让我觉得作为老师是否应该认真审视一下自己的工作是否做到了公平公正。

记得刚接手三年级的时候,其他科任老师就给我介绍了各班的情况,尤其是学困生的情况。

以致每节课我都会多看这些学生几眼,眼里充满了愧疚与迷惑:小小年纪就在无形中被别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这是他们的错吗?我该怎么做呢?想着这些孩子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我心中非常懊恼。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我愿做这样的老师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我愿做这样的老师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自序:我愿做这样的老师我向一年级学生和毕业生提出我最终的愿望:在回忆起学校的铃声和你的课桌时;在回忆起教科书和肃静的课堂时,要让那激动和崇高的感情一辈子保留在你的心里。

在长大成人之后路过学校时,你们要摘下帽子,带着爱恋和感激的深情,怀念在学校里度过的岁月。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活着真好啊!这样的感叹使我感动不已。

当一种教育能够让孩子如此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这种教育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当一个教师能够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生活的美,感受世界的永恒,这样的教师就是真正的教师,也是最优秀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孩子们,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能与他相比:41部教育论著,600多篇论文,1200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等文艺作品。

他的著作就是一部部活得教育学,是一部部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而他本人则当之无愧地被誉为“教育思想的泰斗”。

其实,我更愿意把苏霍姆林斯基看做一座灯塔,那是世界教育史上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

他召唤着我们,指引着我们,在教育这条路上永远向前,向着光明的方向。

第一辑教师的智慧是照亮前方洼田教授对苏步青的指导,似乎不曾用什么方法。

面对学生的难题,他只是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仔细想来,这就是为师的最高智慧。

教师的智慧就在于给学生以知识的启迪,引发他对知识的惊奇感,并照亮他寻求知识的道路。

教师要做的就是点到为止,只给学生提供一条线索,其他的就要学生自己去寻求了。

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倡的“给学生照亮一条知识路”。

无限风光在险峰,因为惊险,所以精彩。

《挑山工》让问题之球在学生手中传递。

挑山工的工作光荣不光荣?挑山工身上是否有什么精神?挑山工到底为了什么而工作?正是这样一个提出问题、呈现问题的环节,使我们看到学生开始了初步的思考,这是智慧的开启,是教学的真正需要,也就是教学的意义所在或应该的所在。

每个人都在追问自己的心灵,都不得不在这样的思考中面对真实的自己。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通用11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通用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1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足以长才。

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

曾几何时,书籍也让我废寝忘食。

而今,因为种种原因,很少有时间去细细品读一本书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书仍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前进途中的一盏明灯。

暑假时买了本《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直还没看。

寒假到了,有的是时间休息,我也该给自己充充电。

今天天气不错,就在太阳底下看了起来,这一看顿时产生共鸣,心中那把阅读之火再次被点燃。

书中有多个章节谈到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人生的必需,一个人能否获得幸福,乃至于能否像一个人那样活着,都取决于他是否能够阅读。

一个人可以不懂得数学、物理和化学,可以不会说外语,甚至可以淡化其他的兴趣爱好,就是不能没有阅读。

当然,这种见解略显偏激,但也道出了阅读对于人生的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有丰富的学识,要精通自己所教学科的教材。

有句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先有一桶水。

可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认为不对。

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

相信老师们或多或少都会有在课堂上被学生问倒的经历。

毕竟,人脑不是电脑,总会有知识漏洞。

“是故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

”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

因此,开凿一眼泉,是当务之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通过广博的阅读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个人的文化底蕴。

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读闫学老师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读闫学老师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以苏霍姆林斯基为榜样—读闫学老师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且不说做一名优秀的老师,单是要做一名合格的老师,就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其唯一的办法就是大量阅读。

其专业阅读中绕不开的便是苏霍姆林斯基。

时常翻阅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时常获得不少启迪,从网上购书时,看到闫学老师著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便毫不犹豫买了下来,我想知道闫学老师会怎样解读苏霍姆林斯基。

这本书是闫老师从一个教师的立场,结合自己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理解,紧密联系当下中国教育的现实所著的。

读后除了深深佩服闫老师对大师著作研究的深入和透析,对大师苏霍姆林斯基更是多了几分钦敬。

我向一年级学生和毕业生提出我最终的愿望:在回忆起学校的铃声和你的课桌时;在回忆起教科书和肃静的课堂时,要让那激动和崇敬的感情一辈子保留在你的心里。

在长大成人之后路过学校时,你们要摘下帽子,带着爱恋和感激的深情,怀念在学校里度过的岁月。

——瓦·亚·苏霍姆林斯基这是写在该书扉页背面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读着它,想到当下我们的教育,心里不禁沉甸甸的。

大师敢于向他的学生提出这样的愿望,可我们敢吗?我们拿什么让学生把“激动和崇敬的感情一辈子保留在心里”,拿什么让学生在“长大成人之后路过学校”,“带着爱恋和感激的深情,怀念在学校里度过的岁月”。

“教学,这不过是广义概念的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而已。

教育中没有主要次要之分,犹如在构成美丽花朵的许多花瓣之中没有主要花瓣一样。

”教学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多么恰当又形象的比喻。

可是,很多老师,在很多时候,尽管心知肚明教育的责任是教书育人,而育人排在首位,可到了自己这儿,却总是把教学看成了教育的全部。

学生作业没有按时完成,不去深入了解原因,而是劈头盖脸一段猛批,然后就是更多作业的惩罚;学生考试成绩较差,不是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而是当着全班孩子的面,扔下试卷,还不忘来一番冷嘲热讽;学生犯了错误,不是心平气和,循循善诱,而是请来家长,把责任一股脑儿推向家庭……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教育中实不鲜见。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学而不思则罔”,我想教而不学也罔。

缺少读书的这些年,在教学上仿佛彷徨在山重水复中。

思想混沌,在教学也陷入一片片迷茫中。

此时,重拾书本,由名师引路,与大师对话,即使不能见“天日”,终归也能拨开些“云雾”,眼前豁然清明许多。

翻开《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我如同一个小孩,被牵引到一个大师的面前,聆听教诲。

如沐春风,如饮甘霖。

正如孩子们接受苏霍姆林斯基春风化雨般洗礼,这本书,在我心灵的深处缓缓奏出一曲和谐动人的曲子。

大教育家的教育故事如清风流水,娓娓道来,却在情感深处漾起一层层涟漪,继而掀起一阵阵波澜。

深深叩击着我沉睡多年的教育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一条很重要又很平凡的真理,那就是教师应当拥有巨大的热爱人和无限热爱自己的劳动的才能。

只有热爱孩子,热爱自己的劳动,才能常年保持精力充沛、头脑清晰,感情敏锐。

如若不然,教师的劳动就会成为一种苦难。

闫学老师也说“如果你不爱孩子,不爱教育,不爱教师这个职业,做教师就太苦了。

”她的这句话与许多老师的心声有相似,更有不同。

太多的人只注意了了后半句“做教师太苦了”。

太多的人在这样抱怨,这样的抱怨也听得太多了。

殊不知,铸成这样的苦,并不是教师这个职业本身,而是做者本身。

很多人感觉做得很苦,那是将教书当作一种谋生的工具,这显然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微薄的收入,繁杂的工作,还有那么多需要自我追加的“清规戒律”。

这样的工具是开凿不出金山银山,也无法让你在物欲横流中立足一脚。

因为选择这一行,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

聆听圣贤语,虽不能帮我改善处境,但却改变我了的心境,教给我不苦的方法。

原来不苦也是很简单的,只需调整一下心理,心平气和地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摆正好自己的心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自我激励,自我调节。

在这一片苦海,爱孩子,那是你手中的一支桨,爱教育,那是你心中的一张帆,它帮你使出苦海。

摆脱了苦,还应酿造甜。

曾看过一篇文章《把日子过甜》,讲得是美国西雅图一个鱼腥味刺鼻的渔场里每天都充满着欢乐笑声,一群工人把卖鱼当成一种艺术。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9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9
是的,每一个教师都应成为这样的教师,都应成为学校的骄傲,这不仅是一个教师良好的心愿,也是作为教师的职业尊严所在.愿我们大家都成为这样的教师。
教师读书笔记(暨业务学习笔记)
姓名:乔伶俐
读书内容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作者闫学书海 Nhomakorabea拾萃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阅读
感悟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读后收获很大,以下几点体会很深:
1.这是一本指导教师做一名好老师的专业的好书.
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美玉,我们是用锄头还是用精美的刻刀去雕刻呢?答案可想而知,当然是要用刻刀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就是我们老师们要用到的那把精美的刻刀。
2.这本书教会了我怎样做一名有智慧的好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把关心孩子的而身体健康看做教师的首要任务,只有身体健康了,孩子才会精神愉快,才会朝气蓬勃,否则其他一切免谈.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而教育信念中,让孩子从事劳动始终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几乎同孩子的而阅读一洋重要。
孩子的智慧在手指间上,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动手吧,捆绑住了孩子的双手,就等于束缚了他们的智慧。
3.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成为学校的骄傲
每个教师除了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宽阔的胸襟和视野.以天地为课堂,用一辈子备一节课.只有这样我们的而学生才不至于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来.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爱上我们的学科,爱上学习。

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做教师

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做教师

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做教师——我的教育理想学校西沙小学姓名王裕平教育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教师,教师的教育理想与学生的未来、学校的未来、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

我沉思细想:我的教育理想是什么?不就是:用心做教育。

有了理想才有了奋斗的方向,理想就像指明灯一样,照亮前方,引我前进。

我深信,只要心存高远,所有的理想都会成为现实。

俗话说:只要肯认真,铁杵磨成针。

无论做人做事,只要用心,就没有做不好的人,就没有做不好的事。

做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

要做好教育,必须要用心,因为教育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感受,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全心全意。

用心做教育起码得有“两颗心”第一颗,是良心。

长辈们常说:“要凭良心做人。

”那么,教育工作者就要“凭良心做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才会产生良知。

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产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教师有了良心,就会捧着良心的饭碗,端着良心的天平,本着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对国家高度负责的心态去教书育人,热爱自己的工作,享受自己的工作,教好书,育好人。

第二颗,是爱心。

用爱心去教学,用爱心去浇灌,用爱心去体验。

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这就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体谅学生、关心学生。

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谅学生的作业繁重,体谅学生的压力山大;关心学生的家庭生活,关心学生的情感生活。

教师对学生有爱心还要求教师应该与学生多加沟通,增进了解,培养感情。

教师和学生要经常沟通,只有沟通,老师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只有沟通,学生才能明白老师的含辛茹苦;只有沟通,才能更加体谅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一点体谅就少一点争执。

我相信,有爱的教育,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一句话,只有用心做教育,才能做好教育。

教师读书笔记--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教师读书笔记--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二、转变观念,平等对待。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这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但一般说来,教师的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的、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比较少。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便采取了与此不同的做法,我认为学困生更需要“爱”,较之于好生,“学困生”更需要关心。对优等生来说,老师的爱是锦上添花,而对学困生而言,老师给予的哪怕一点儿关爱,都是雪中送炭,他们记忆最深刻,更懂得知恩图报。我们教师要本着“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观念来转化学困生,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教师的教育方法欠佳不怕,可怕的是教师用歧视的眼光,偏见的做法,低估的言辞去刺伤他们渴望理解和关爱的心灵。所以,教师的言行只有尊重学生个体心理发展规律,体察学生当前所想所为,并换位思考,用爱心去感化,那么许多困难将迎刃而解了。
教师读书笔记(暨业务学习笔记)
姓名:
xx
读书内容: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
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
书海
拾萃
我的学生学习时绝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故事、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中进行朝气蓬勃的智力活动。我希望孩子们能成为这个世界中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观察、思索、谈论、感受劳动的欢乐,并为所创造的一切而自豪;为人们创造美和欢乐,并在这种创造活动中获得幸福;赞赏大自然、音乐和艺术的美,并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把他人的痛苦和欢乐放在心上,像对待自己切身的事情一样对待他人的遭遇――这就是我的教育工作的最高目标。
阅读
感悟
我们的要求是不是太苛刻了?我们的语言是不是太刻薄了?我们的脾气是不是太急躁了?我们的行为是不是太粗暴了?……是啊,我们“恨铁不成钢”,我们“爱之深”,但表现出来的却往往是“责之切”。训斥、挖苦、讽刺等处罚学生的事不是时有发生吗?至于罚课业、罚站、罚跑、罚劳役等变相体罚,更是被一些老师奉为最后的法宝。诸如此类“只给好心,不给好脸”的爱,学生岂能接受?不要以为,燃烧自己,就一定能温暖别人、照亮别人。你给学生一枝花,学生不一定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你给学生一块冰,学生却会感觉到冬天的严寒。让我们牢记克鲁普斯卡娅的话:“光爱还不够,必须善于爱。”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摘抄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摘抄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摘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摘抄如下:(1)苏霍姆林斯基在强调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时,也非常重视、反复强调学生在关心、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所蕴涵的自我教育元素。

他认为这是“一个能鲜明地表现出学生的自我教育的精神生活的领域”:让少年去关心别人,要他在某件事情中把自己的劳动、智慧、意志和技巧的一部分贡献给别人,只有当一个少年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精神美的一部分的时候,他才是真正地开始了自我教育。

(2)怎样让每一个孩子也能有一种正常的心态看待自己、看待别人,看待自己与同学的关系?作为教师,尤其作为班主任,我们还是可以做许多工作的。

比如,在一个班集体中,班主任要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让处在一个集体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引以为豪的东西。

也就是说,要让每一个孩子既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

因此,要挖掘每一个孩子内心深处的财富。

(3)引导一个人能用自己的力量沿着惊讶之路而度过自己的童年和少年。

这里有一条很重要的教育准则:就是在一个人的童年时期能对自己做出了似乎他做不出的事而千百次地感到惊奇,即对自己的精神力量感到惊奇。

只有在这种惊奇之下,才会彻底地去蔑视懦弱、意志薄弱。

只有对自己的精神力量产生惊奇的人,才能对自己的意志薄弱而感到羞愧,才不会表现出软弱。

(4)告诉孩子们应该尽可能给父母减轻负担,你有责任和义务给家庭带来幸福和欢乐。

自私自利和对待他人的痛苦毫不关心,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应该反思自己,并用具体的行动改正错误。

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应尽可能针对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不宜通过集体训诫的形式进行。

我希望女儿懂得做好事,是心中那份善意的自然流露,做了好事,内心会体验到一种愉悦和满足,而不是出于对赞扬和感谢的需求。

一个孩子在童年阶段必须接受这样的教育,那就是在心里埋下一颗善的种子,并且这种善意不是出于一种虚荣心的满足,也不是一种渴望别人赞扬的需要,而是一种良心的召唤,是一个人基本的做人原则。

(5)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书笔记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书笔记

让你感受我的爱2012年,我的人生角色又一次发生改变,从一个师范生转化成二塘小学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

对于班主任管理工作,曾经想过很多,但真正实践起来才发现自己手忙脚乱。

闫学老师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班主任》带着我走近了这位伟大的教师、优秀的班主任——苏霍姆林斯基,他深深地打动了我,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理论和信念,更是他作为一个可以完全依赖的师长、父亲、朋友与一个真正的人无比高贵的全部素质。

读完这本书,我也更感谢闫学老师,感谢她把苏霍姆林斯基在班级管理、道德建设、师生交往、习惯养成、家校沟通、组织活动等方面的经验与价值,结合当下的中国教师实际以及班主任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进行系统的阐述,让我们这些年轻的班主任心中有了明灯,工作中获得了更多的启示。

“孩子需要的不是打骂,而是帮助。

”在这两个月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我也发现自己表达爱的方式不是那么恰当。

当孩子们的表现和我的期望出现差距时,我会控制不住的对他们发火。

而正是这一次次的发火,让他们脆弱的心受到了伤害。

颜继文是一个头脑聪明的孩子,他活泼、思维敏捷。

开学前期总是笑呵呵地,喜欢和我交流。

经过长时间的接触,我也发现他管不住自己,玩心很大,他在课堂上的表现让我失望了。

在后来的学习中,更多的是责骂他上课不认真,不守规矩,随便接下嘴。

慢慢地他脸上的笑容减少了,对我也不那么热情了。

一天,他因为作业又没完成,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他低着头进了办公室,当着面他的面我给他的妈妈打了电话,说明了情况。

那天我想他回家肯定又被批评了一顿。

但是,这次教育效果却不尽人意。

我相信孩子都能学好,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孩子都能学会。

后来,我改变了策略。

“颜学习,老师相信你能管好自己,能做好,对吗?咱们从一节语文课开始。

”一天的课堂上,他举手发言,我抓住了这个时机,让全班小朋友表扬了他,同时采访了他被表扬的心情,这节课上,他的表现和以前不同了。

我想,他感受到了我发自内心的信任。

每一个孩子都是抱着学习的愿望来到学校,我无限的相信他们。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精彩摘录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精彩摘录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精彩摘录第一篇: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精彩摘录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精彩摘录寒假中阅读了国内著名特级教师阎学老师的专著《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受益匪浅。

尤其是作品中许多精彩的教育名言,令人陶醉,有回味无穷之感。

这些精彩片段充满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既是阎老师对教育的深邃思考,也很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生涯中去尝试,相信会让每位阅读者受益匪浅……。

随摘之,以飨各位朋友。

1.教师的智慧是照亮前方。

2.当一种教育能够让孩子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这种教育就是界上最美好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

3.当一个教师能够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生活的美,感受到世界的永恒,这样的教师就是真正的教师,也是最优秀的教师。

4.如果教师利用自己的智慧过多地强调孩子们的无知,在他们身上显示出作为教师的某种优势,这将是一件十分有害的事。

5.教师的智慧在于给学生以知识的启迪,引发他们对知识的惊奇感,并照亮他寻求知识的道路。

6.课堂教学有两项教育任务,一是传授一定的知识,二是启发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启发他们努力跳出课堂教学的范围去阅读、研究和思考。

7.教师的智慧不仅仅是传授一定的知识,教师真正的智慧是如何激发学生自己寻求知识的动力,也就是如何帮助学生寻到通往智慧之堂的门口,在纷繁与迷茫中找到那条路,并且照亮它。

8.课堂是触及学生理智和心灵的地方。

9.学习就是心灵的接触,因为只有心灵方能直达心灵,知识的传授也不能脱离心灵的轨道。

10.真正优秀的教师,他的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不是在忠实地复述已经设计好的内容,他更是在直接接触学生的心智和心灵。

11.没有理智和心灵的撞击,教师的教学就变成了知识的灌输,变成了教师在拿真理进行说教,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成了没有判断能力的、知识与真理的纯粹的仰视者和膜拜者。

12.越有思想的老师,在教学上越有着自我思考的老师,他的教学风格就越是鲜明。

13.真正对学生发展有益的课堂应该是能让学生静心思考的课堂。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书笔记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书笔记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书笔记“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这句话说的是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将某些快乐分享给别人,也就得到了分享别人快乐的机会。

因为幸福是会传递的!有时候,仅仅是举手之劳就可以使很多人受益,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在一个班集体中如果有这样的一种信念存在其中,那这个班级将会多么的和谐呀。

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地提醒教师,要挖掘每一个孩子内心深处的财富。

在任何情况下,不管一个孩子被耽误到什么程度,不管他经受过怎样的心灵创伤,也不管他遇到了什么困难,都决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指望了,自己永远比别人差,自己身上一无是处,干什么都不能成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个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在集体中看到未来的有才干的机械师、育种专家、设计师、数学理论家……,激发他们的天资,点燃每一个人的创造火花。

对那些难教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要从他最容易取得成绩的方面入手,让他品尝到成功的欢乐、树立信心和人的尊严,从而鼓舞、激励自己。

当每一个孩子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也看到别人的长处时,这个班集体就营造了一种互相接纳、彼此鼓舞的氛围,没有一个人“突出”于这个集体,也没有一个人游离于这个集体,为集体所不容。

文中的好班主任李老师,在每次考试之后,不论是什么学科,都会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

她选出成绩优秀和进步比较快的几个学生,让他们在班上分别介绍自己学习这一门学科的经验。

讲完之后,他再请班上其他同学提出一些在学习这门学科中遇到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办法。

让孩子们,能够身切得感受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作为老师,都有一个这样的深刻体会:自己教过的学生在毕业很多年后,还能与老师保持联系的,或者在某个偶然的场合遇见之后依然非常亲热的,往往是那些当年上学时成绩比较差、非常淘气、令老师十分操心的孩子。

而那些当年成绩优秀、让老师感到十分自豪的孩子,却往往比较冷淡,或者多年不曾与老师联系。

善待孩子,善待自己。

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就应该把握今天,做好今天该做的事情;在回味昨天的时候,就不会留下悔恨;展望明天,怀揣梦想,有了梦想,就有了希望,就有了灿烂的阳光,时光就不会虚度,心也不会彷徨,内心也会充满了无限的力量,那一幅幅美景也会驻留在人生的道路上,回眸时,心中无比欢畅!。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作文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作文

近期认真仔细阅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我一边读书一边慎重的反省自己,以致内心波涛起伏。

时而兴奋,时而满意,时而惭愧,时而内疚。

尤其是读到这本书的自序中这样一段话:“当一种教育能够让孩子如此热爱生活,热爱
这个世界,这种教育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

当一个教师能够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生活的美,感受到世界的永恒,这样的教师就是真正的教师,也是最优秀的教师。

“后进生”不仅是学习、纪律、思想品德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如今还包括团结
协作、性格、情感、信念等方面上的相对落后。

后进生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孤僻、自私、有的敏感、好斗、有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厌倦、考试恐惧。

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抓住心理特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人手,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实现转化的目的。

一、对智力因素造成的落后生的管理。

智力因素包括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知能力等,多数孩子的智力因素是差不多的,但也有个别智力较差,表现在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背诵能力、分析能力认识能力差。

尽管学习很努力,但成绩还是落后。

对于这种学生急不得,像我们班的明玉就属于这种情况,班级工作非常积极,对学校布置的任务也能及时完成,作为中队长学生常常觉得她学习不够优秀而对她有意见,我利用她的优势及时表扬她,多鼓励她,不把她的目标定的太高了。

只要每天有提高就行,让她每天看到希望,我发现近段时间不管学习还是练字她都有很大进步。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笔记《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的读书摘记1. 我们不能不意识到,我们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娇嫩、最脆弱的东西,那就是孩子的心灵。

正因为如此,教育这项工作才这样让人如履薄冰。

2. “难教儿童”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每一个难教的儿童都有自己特殊的个性、禀赋、生活背景和成长经历,可以说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

这就注定了对他们的教育工作也必须是充满个性与创造性的,而且,在看到各种因素作用于孩子一身的前提下,还必须考虑到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对于孩子的影响,并使之能够互相配合、互相补充,让有益的教育因素起到更为强大的作用,以产生足够的力量来抵制各种不利因素,使这些难教儿童逐渐向好的方面转化。

3. 当一种教育能够让孩子如此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这种教育就是真正的教育,也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当一个教师能够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生活的美,感受到世界的永恒,这样的教师就是真正的教师,也是最优秀的教师。

4. 当时的我很为自己的命运愤愤不平,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中学教师,而不是跟一帮八九岁的小孩子混在一起。

悲观苦闷之际,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学校简陋的小图书室里遇到了《给教师的建议》。

5. 也许我们不曾想到,正是这些看上去不值一提的小事情、小动作,恰恰使孩子感到温暖,感到来自教师的关注与爱护,这种美好的感受足以使孩子有勇气闯过许多难关,快乐地度过在学校的每一个日子。

6. “慢教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复杂、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个体自有其成长的秘密,需要我们以加倍的耐心和细心,去等待和面对。

7. 你不要大声斥责他,不要把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搞成不注意听讲、做不安稳的坏典型,——你要做的完全不是这样的事。

我劝你轻轻地走到他眼前,握住他的双手,把他从他那童年的美妙的独木舟上引渡到全班学生乘坐的认识的快艇上来。

8. 在我们的教师群体中,应该说很少有人具有这种“一切与你有关”的信念,因此也就没有意识帮助孩子树立这样的信念。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随笔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随笔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随笔教学,这只不过是广义概念的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而已。

教育中没有主要次要之分,犹如在构成美丽花朵的许多花瓣之中没有主要花瓣一样。

的确,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生涯中,他首先关注的不是学生的学习成线他甚至从来不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他对学生所进行的教育工作,首在是关注他的心灵,他把保护孩子免受苦难的煎熬看成是教师最重要的使命。

成年人偶尔说出的一句话,或者一次偶然的沉默,都会像锋利的刀子一样伤害孩子。

因此,小心翼翼地保护这些柔弱的心灵是教育中最复杂、最重要的任务。

只有这样,教育这朵花才能开放得鲜活美丽,也只有这样,教育中的那片花瓣教学,才能鲜活美丽。

因此,必须改正教育工作中这种极端功利、片面的认识。

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

面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学习困难的孩子,我们要做的绝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生存,我们还有更高的目标,那就是教育不仅要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与自尊。

这让我们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我们究竟有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心灵,我们所做的一切究竟能不能帮助孩子树立生活的信念,让他体验到生活的欢乐和作为人的尊严?甚至我们必须回答:我究竟有有没有把这些孩子当作“人”来看待,而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何种程度?朱自清先生在春晖中学任教时,就已经对这种教育上的短视与功利行为提出了批评。

一贯平和、有风度的朱先生,一旦谈及与此,也忍不住内心的遗憾了:我觉得“为学”与“做人”,应当并重,如人的两足应当一样长一般。

现在一般号称贤明的教育者,却因为求功利的缘故,太重现学业这一面了,便忽略了那一面;于是便成了跋的教育了。

是的,只重“学业”不重“做人”的教育就是“跛的教育”,而“跋的教育”又如何能够走远呢?教育中的功利虽不能完全剔除,但是教育更应该有超乎功利上的事,那就是教育学生做个真正的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精彩摘录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精彩摘录寒假中阅读了国内著名特级教师阎学老师的专著《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受益匪浅。

尤其是作品中许多精彩的教育名言,令人陶醉,有回味无穷之感。

这些精彩片段充满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既是阎老师对教育的深邃思考,也很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在教学生涯中去尝试,相信会让每位阅读者受益匪浅……。

随摘之,以飨各位朋友。

1. 教师的智慧是照亮前方。

2. 当一种教育能够让孩子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这种教育就是界上最美好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

3. 当一个教师能够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生活的美,感受到世界的永恒,这样的教师就是真正的教师,也是最优秀的教师。

4. 如果教师利用自己的智慧过多地强调孩子们的无知,在他们身上显示出作为教师的某种优势,这将是一件十分有害的事。

5. 教师的智慧在于给学生以知识的启迪,引发他们对知识的惊奇感,并照亮他寻求知识的道路。

6. 课堂教学有两项教育任务,一是传授一定的知识,二是启发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启发他们努力跳出课堂教学的范围去阅读、研究和思考。

7. 教师的智慧不仅仅是传授一定的知识,教师真正的智慧是如何激发学生自己寻求知识的动力,也就是如何帮助学生寻到通往智慧之堂的门口,在纷繁与迷茫中找到那条路,并且照亮它。

8. 课堂是触及学生理智和心灵的地方。

9. 学习就是心灵的接触,因为只有心灵方能直达心灵,知识的传授也不能脱离心灵的轨道。

10. 真正优秀的教师,他的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不是在忠实地复述已经设计好的内容,他更是在直接接触学生的心智和心灵。

11. 没有理智和心灵的撞击,教师的教学就变成了知识的灌输,变成了教师在拿真理进行说教,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成了没有判断能力的、知识与真理的纯粹的仰视者和膜拜者。

12. 越有思想的老师,在教学上越有着自我思考的老师,他的教学风格就越是鲜明。

13. 真正对学生发展有益的课堂应该是能让学生静心思考的课堂。

14. 优秀教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不仅是知识、能力、手段与策略,更有这些东西背后的他所拥有的精神能量。

15.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意识,也应该意识到,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展现的是自我的智慧与精神。

因此,我们每时每刻都应该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最终把这些完全属于自我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16. 每一个优秀教师都非常关注学生是否喜爱自己的学科,并想法设法让学生爱上自己的学科。

17. 我们总是关注学生的成绩是否优秀,而对于学生是否在学习中获得脑力劳动的快乐却极少考虑,这是一种教育上的短视与急功近利的行为。

18. 当发现孩子在某一个领域产生兴趣,哪怕是一丝兴趣的萌芽,哪怕是一星微弱的火苗时,教师也要像对待珍宝一样对待这一丝萌芽,因为这一星火苗就是孩子发展智慧的希望。

19. 教师应运用各种方法,尽量唤起学生所自己执教的这门学科的兴趣。

20. 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21. 发掘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

22. 教育的公平如果不是建立在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接受应有的教育,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发展,为他今后的生活缔造幸福的基础上,那么这样的教育就失去了公平的实质。

23. 每一个儿童都有极具差异而丰富的生长背景,教育必须充分关注这一点,真正把人看做生气勃勃的具体的人,使教育活动向个别化迈进。

24. 我们的教育往往在为了孩子的名义下做出了很多不利于孩子的事情。

25. 那些被遗弃的孩子,他们将带着对学习的厌恶,带着对学校与教师的怨恨,满怀着羞辱与挫败感走出校门,走上今后的人生道路。

26. 如果一个人能在劳动中显示自己,他就不会变成对什么都不关心的人,他也就会在其他的活动领域(包括学习的领域)中找到克服困难的力量和志向。

27. 当一个人获得了劳动的快乐,当他看到自己经过努力而获得的劳动成果是那么甜美,当他觉得力量的付出是那样密不可分地体现了他的自尊感,那么,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要继续下去的力量与愿望往往是惊人的。

28. 教育的毫无作为、教育对人的分裂和对人的个性的忽视与遗忘,使教育成为残缺的教育,使人成为残缺的人。

29. 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

30. 当我们坚信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笔财富时,我们就不会放弃发掘的愿望。

它可能是密密的森林,可能是累累的葡萄,可能是金黄的麦浪,可能是含苞的玫瑰……每一笔发掘出来的财富都会呈现不一样的美丽。

那么,以极大的内心与智慧,以长远的目光与实在的劳动,以浸透了人道主义汁液的、博大的心肠,去发掘这笔财富,这就是教育的本分,也是教师的责任。

31. 要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喘息。

32. 我非常怀疑有些课堂时间利用得如此精确、充分的教师,他的心中会否真正装着学生;我也怀疑那些始终快节奏、看似教学效率极高的课堂,学生能够真正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33. 在课堂的四十分钟内,人的智力活动要有张有弛,而非一直绷得紧紧的。

教师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要有一定的弹性,有时要放慢速度等一等,有时则要适当加快节奏,反之,假如课堂中的美一分、每一秒都完全把学生框在教师预设的思路内,不给学生任何喘息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这样的课堂难道真的对学生有益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34. 在课内不放过一分钟、一刹那,一直要学生积极进行脑力劳动——在教育人这样细致的工作中,还有什么能比这么干更为愚蠢的呢。

35. 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关注自己的教案,而不是学生,就会很少会想到自己的设计在学生那里是否得到了真正的理解,这也就是一些教师上课时间极为“精确”,课堂节奏始终处于高速运行、高度紧张状态的主要原因,归根结底是不顾学情、无视学生。

36. “要让孩子想一想”,不仅仅是一个有关教学设计的、外显的要求,更是学生学习规律、思维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能力与智慧的真实反映。

37. 要让孩子的思维得到片刻的喘息,不要拿“有效”、“智慧”这些美好的词汇来掩饰。

38. 真正优秀的教师能够吸引学生的是内容而不是声调,是靠教师自身内在的学养照亮寻求知识的道路,通过知识内容本身引发学生的惊奇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9. 有些教师不能正确认识公开课的意义,盲目追求所谓的“剧场效应”,希望看到激动人心的“课堂效果”,感受到缤纷活跃的“课堂气氛”。

40. 长期以来,我们总喜欢热闹喧哗的课堂,喜欢多姿多彩的课堂,见不得课堂教学中学生思考、沉默的状态,这就是造成目前课堂上浮风劲吹的原因之一。

41. 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不需要花哨,我们要能理解并认同课堂教学中学生沉默思索的状态,给他们沉默思考的时间。

这片刻的沉默与思考,往往比整节课的热热闹闹更可贵——因为我们都渴望做一只点燃学生内心的火把。

42. 即使教师把一只活猫带到教师里来,学生也并不能因此对猫的知识增加多少,这只活猫在课堂上反而成了一个最大的干扰因素。

43. 教学的意识在于变化。

44. 教学方法是从这节课本身的逻辑和学生的思维规律出发,而不是从预先的教学设计出发。

45.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预先规定好课上的一切细节,而在于巧妙地,对学生来说是不知不觉地根据情况作出变化。

46. 真正优秀的教师,上课时他的脑海中不应只想到教材,不应只想到他的教学设计,而是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反应,通过细致的观察对学生是否掌握了教材作出准确的判断,并及时对教学内容、进度与教学方案作出相应的调整。

47. 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的一番平等的对话。

48. 教师不应该只是传递信息,更不是直接传递信息,教师更应该关注、协调课堂上的各种因素,对计划作出适当的改动。

49. 一节课的成功,它的诞生只能是在课堂上,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之中,在不确定的变化与调整之中。

50. 教师不写何以教学生。

一个不会写文章的教师,他必然不知道该怎样帮助学生写出好的文章。

51.每个教师首先是个语文教师。

52. 每个教师不管他教哪门课,都应当是一个语文教师。

53. 凡是语言表达流畅、擅长写作的人,不论他从事什么职业,他的工作能力基本上都值得信赖。

54. 每一个教师,不论他教哪一门学科,都应该高度重视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展现出高度的精神修养,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进而赢得学生对自己所教这门学科的热爱。

55. 一个在教师的指导下愿意优美地讲述周围美好事务的人,一个把推敲字眼的要求视同观察美好事务的要求的人,一个在普希金、海涅的诗歌熏陶下成长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粗暴无礼和恬不知耻的人的。

56. 教育就是不断更新。

57. 教育在广义上说,就是精神上的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过程,无论对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来讲,都是这样。

58.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进修提高首先意味着他对某一真理的看法今天已胜于昨天。

59. 一个不是强烈渴望自我丰富、更新的教师,很难想象他的课堂是丰富的,是富于变化与有魅力的,也很难相信这样的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走的很远。

60. 教师的生涯就是一个永远求索、奔跑的过程。

在这样的奔跑、求索中,他们不断地超越了自己,丰富了自己,更新了自己。

61. 如果不善于今天就在少年的心中撒下数十年后发芽成长的种子,教育就变成一种最原始的照料,教师也就成为没有文化的保姆。

62. 部分教师迫于压力,只关注分数,关注升学率,专注于研究每一年中、高考试题的变化,而研究本学科存在的真问题、前沿性问题的教师越来越少,真正具备独立的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可谓凤毛麟角。

由这样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被深埋在题海中,厌学者大有人在,逃学者也屡见不鲜。

63. 如果教育者最终使学生不再热爱学习,最终丧失了对知识的热望,那就是教育最大的、最不能原谅的失败。

64. 教师面临的是千差万别的人,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因此不加以分析的、刻板的、公式化的教育方法使行不通的。

65. 教育,绝不仅仅是爱。

66. 一个教育者面对的是一颗颗鲜活的心,他必须要以同样鲜活的心去与之交融。

67. 教育工作的基础、它的主要内容,并不在于保护青少年不受坏的影响,而是要使他们对坏的、不道德的东西具有免疫力。

68. 教育就是要提高孩子们对坏影响的免疫力,就是帮助他们与这些邪恶和苦难作斗争,然后战胜它,让幼小的心灵纯净起来,强大起来,光明起来。

69. 教育就是一剂良药,是一种力量,教育教师帮助孩子增强免疫力。

70. 只要教师本着对孩子,尤其是那些受到伤害的孩子心存一份真挚的善意,我们就一定能够找到帮助他们的方法。

71. 教学就是教育这朵花上的一片花瓣。

72. 教学,首先是教育,是人的个性的道德形成,没有什么脱离教育的“纯教学”。

73.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让学生领会知识里的思想,它更应该是站在孩子面前的把这些知识和思想带进课堂的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