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违约现象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毕业生合同违约
毕业生合同违约毕业生合同违约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人力资源市场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面临着合同违约的情况。
这不仅给用人单位带来了不便,也对毕业生个人的信用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毕业生合同违约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毕业生合同违约。
毕业生合同违约是指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后,未按约定履行合同义务而主动或被动终止劳动关系的行为。
这种违约行为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毕业生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而选择离职;毕业生对工作不满意,未能按时履行工作职责;毕业生擅自离岗或旷工等。
为了解决毕业生合同违约问题,首先需要从根本原因入手。
很多情况下,合同违约是由于双方对合同内容和职责认知不清所致。
因此,一方面,雇主应对合同内容进行详细解释,并确保毕业生对其了解并同意。
另一方面,毕业生也应认真阅读合同,并对其中的条款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因误解导致对合同的不履行。
此外,教育也是解决合同违约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应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教育的培养,增强毕业生对合同法律和职业道德的认知。
通过聘请专业人士讲授劳动法相关课程,并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毕业生合同违约的发生。
另外,适当的法律措施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法律法规应规范合同解除和违约赔偿的程序和标准,确保双方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加大对违约者的处罚力度,对恶意违约的毕业生进行相应的法律制裁,以起到警示效果,进一步降低合同违约率。
最后,要加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沟通和理解。
双方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沟通和解决问题。
雇主可以关注毕业生的需求和工作情况,提供适当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增强毕业生的归属感和发展空间。
而毕业生也要积极沟通,表达自己的困惑和需求,与雇主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将劳动关系稳定在双方互利共赢的基础上。
综上所述,毕业生合同违约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
雇主、学校和法律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合同违约的发生。
浅析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发生的对策
浅析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发生的对策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就业信息不对称、就业方向不明确、毕业生素质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就业压力过大等。
针对这些原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的发生。
加强就业信息的公开和传递。
学校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及时掌握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
学校还可以通过建设就业信息平台、开展就业指导讲座等形式,向学生提供全面准确的就业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选择就业方向,避免在选择岗位上的盲目性。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
学校可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优势,引导他们进行职业定位和规划。
学校还可以组织职业咨询师或企业导师来校开展职业指导活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建议和培训,提高他们在职业选择上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职业素质培养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校还可以加强学生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
第四,加强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
学校可以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职业规划和择业辅导等服务。
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就业专题讲座、举办就业招聘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机会,并及时跟踪学生的就业状况,提供实时的帮助和指导。
加强家庭教育的引导和支持。
家长在子女的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应积极参与子女的职业规划和指导工作。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讲座、提供相关的教育手册等方式,向家长普及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子女的职业发展。
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的对策包括加强就业信息公开和传递、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加强就业指导和跟踪服务以及加强家庭教育的引导和支持等。
浅析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发生的对策
浅析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发生的对策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学生自身素质不高、就业观念不正确、就业能力不足等因素导致的。
为了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采取以下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
高职院校应该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学生的培养计划中,通过开设职业素养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场行为准则,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职业素质。
通过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路径,提高他们对职业生涯的认同感和责任心。
加强职业技能培养。
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行业需求,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
通过增加实践环节、开展实习实训、组织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
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认证考试,取得相关资格证书,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健全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辅导和咨询服务。
通过开展职业规划培训、就业技巧指导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和适应就业市场,提高他们的求职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加大就业信息的发布和推送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
加强对企业用人行为的监管与引导也是减少学生就业违约现象的重要对策之一。
加强与各行业企事业单位的沟通与合作,了解其用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质量。
加强对企业招聘行为的监管,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规范招聘流程,加强对用人单位的信用评估,提高企业的招聘诚信度,减少虚假招聘和违约现象的发生。
加强社会对高职学生的关心和支持。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高职教育的关注,提高对高职学生的社会认可度和就业地位。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高职教育,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
加强高职学生与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资源。
加强社会对学生就业违约现象的宣传与警示,提高学生对违约行为的认识和责任感。
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的发生需要学校、企业、学生和社会共同努力。
浅析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发生的对策
浅析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发生的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很多人追求的目标。
随着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的频频发生,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率逐年上升,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背景介绍中,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有多方面。
一些学生面对就业压力较大,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就选择不履行就业协议。
部分用人单位存在用工不规范、违法违规用工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就业违约。
一些学生缺乏就业指导和规范的意识,对就业合同认识不足,容易出现违约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就业前景和社会观感,也给用人单位和整个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如何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内容结束】。
1.2 问题现状目前,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日益严重,给社会、学校和学生本人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选择违约放弃就业协议或者三方协议,导致用人单位和学校的负担加重,同时也伤害了自身的形象和信誉。
许多高职学生在签订就业协议时并不真实对待,随意放弃协议或者隐瞒真实信息,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造成用人单位的损失,也会影响整个就业市场的正常秩序。
部分高职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无法履行就业协议或者违约的情况也逐渐增多。
一些学生对于自身的职业规划不清晰,导致签订的就业协议并不符合实际情况,最终选择违约放弃。
一些学生对于就业协议缺乏充分的了解,导致在签订协议之后才发现无法履行,从而选择违约。
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高职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亟需对策来加以解决。
2. 正文2.1 加强就业指导加强就业指导是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的重要措施之一。
学校可以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实用的就业信息和指导。
这包括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办就业讲座、邀请行业专家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等活动。
毕业生违约
毕业生违约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学生人数的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后选择违约,这种违约现象给毕业生本人和社会带来了不利影响。
首先,毕业生违约事实上是对劳动合同的不尊重,违背了契约精神。
劳动合同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双方都有权利和义务按合同履行。
一旦一方毁约,就可能给对方造成困扰和损失,例如企业需要重新招聘、培训其他员工,劳动力资源的浪费非常可惜。
这种不尊重合同的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利益,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信誉和法治环境。
其次,毕业生违约给自己的职业发展带来了阻碍和限制。
在如今的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一个人的信誉和口碑非常重要。
如果一个毕业生因为违约行为被其他用人单位得知,很可能会失去其他就业机会。
此外,频繁违约的行为会让雇主和同行产生对毕业生的不信任,从而限制其在职业道路上的发展机会。
毕业生违约还会给自己的人际关系带来负面影响,朋友和同学之间的信任也会随之减少。
再次,毕业生违约会给社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企业因为毕业生违约而需重新招聘和培训新员工,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还延缓了企业的发展进程。
此外,一些企业为了避免毕业生违约,为毕业生提供的待遇和福利可能会变得更加保守,从而限制了整个就业市场的发展潜力。
总之,毕业生违约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既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影响了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明确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和保持诚信的重要性。
同时,还需要强化对违约行为的法律监管和法律责任,提高毕业生对违约行为的法律意识,形成违约行为不能逃避法律追责的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毕业生违约的现象,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浅析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发生的对策
浅析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发生的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频发,已成为一个严重影响高校就业工作的突出问题。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不断扩大,高职学生就业压力也不断增大。
不少学生毕业后难以如愿就业,导致一些学生选择违约行为,影响了学校声誉和学生个人信用。
学校在就业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足,对学生的就业信息不够全面,监督管理措施不够严格等问题也为学生违约现象的发生提供了机会。
为了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的发生,需要综合考虑教育部门、高校、学生本身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有效的对策措施。
通过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提倡诚信文化建设,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和监督管理措施等方面的工作,可以有效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的发生,促进高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正文2.1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为了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的发生,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高职学生需要清晰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从而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通过针对个体特点的职业测评和辅导,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职业发展的指导与培养,推动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实习、实践等活动,积累相关工作经验。
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技能,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高职学校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进行职业规划讲座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指导他们做出更明智的职业选择。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是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的重要举措。
只有让学生在校期间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规划意识,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就业质量和稳定性,减少违约事件的发生。
2.2 提倡诚信文化建设提倡诚信文化建设是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发生的重要对策之一。
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珍惜信用、守信用的意识,建立起“诚信为本”的文化氛围。
教育部门可以加强道德教育,推动学校加强诚信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增强诚信意识和责任感。
应届生违约后果和防控措施
应届生违约后果和防控措施应届生违约后果和防控措施违约后有什么后果?违约的后果,通常有人将其总结为两个字:“三输”,即企业、学校、求职者都是最终的受害者。
对于企业来讲,前期花费在这个求职者身上的各种努力,付诸东流,为招聘所花费的人力、财力、物力也瞬间蒸发(有违约金的能得到补偿)。
假如以前招聘时候没有充分考虑违约问题,在这个岗位上只找了一个人的话,要想补缺,还得一切重新开场,假设求职者很晚才告诉企业自己违约,很有可能,企业要招到一个适宜的人,所要花费的本钱就更多了。
对学校来讲,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学校的声誉和下届学生的就业。
某个学校的学生大面积违约的话,公司肯定认为学校的约束出现状况,长此以往,企业很有可能选择替代学校做宣讲会和招聘会,因为违约比例高的意味着不稳定性更高。
既然企业对某个学校的学生形成了“爱违约”的刻板印象,那么对以后师弟师妹们的就业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然这个不绝对,比方有些特殊行业员工来比拟狭窄,即便是这些学校的学生违约率比拟高,也事先做好了准备。
对于求职者来讲,违约的过程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过程,比方要支付违约金,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办理各种繁琐的手续,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压力承受。
除外,违约也是一种社会资的浪费。
求职者占着offer的名额,必然将其他的人“挤走了”,原来的人找不到工作,如今的人却要违约,造成资金、信息和体力的极大浪费。
但是,违约未必一无是处,也可以换一种长远的角度想。
求职者因为各种原因,选择了重新就业,一定程度上也是资的重新整合和匹配的过程。
正如一个HR说的:“诚然因为失去一个优秀的人才而感到可惜,但是我们的责任是将最适宜的人放在最适宜的岗位”。
假如真的将才能很强的求职者安排的一个胜任有余的岗位上,即使一开场不违约,这个人也是一颗定时____,HR天天担忧什么时候爆炸。
同理,企业因为各种原因“回绝”已经发给offer的人,求职者在按约定办完“企业违约”流程之后,更需要积极投入到找新作的行动中去,去寻求更加匹配自己的岗位,寻求更加认同自己的企业。
浅析大学生违约现象
浅析大学生违约现象分析了各种大学生违约的成因,认为应当正确认识违约现象,正常的违约是双向选择制度的体现;提出了减少和避免不合理违约现象的措施。
大学毕业生就业违约措施尽管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但大学生就业中的违约现象亦呈愈演愈烈之势,对用人单位、学校及学生本人都产生了许多影响,已经成为值得社会和高校就业工作者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违约现象的成因1.客观原因(1)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中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一般应在每年11月至12月向主管部门及有关高校提出下一年度毕业生需求计划,11月至5月与毕业生签订录用协议。
据此,一般普通高校举行双选洽谈会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1月至12月,同时也是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高峰期。
近年来,由于用人单位大都提早了招聘计划,高校也都提前联系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使得招聘时间不断提前,这为学生违约在时间上提供了基础。
(2)就业协议书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
然而在实际签约中,对于签约的书面材料——就业协议书却没有很好的法律定位,它的作用和法律效力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讨论,这也是违约现象不断增多的原因。
(3)在目前的就业工作考核评估中,虽然各级主管部门在对各高校评估检查时,都制定了综合的考核评估体系,但就业率仍是其中一项重要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高校很难把关注的目光从就业率上移开,更有部分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使学生“被就业”,这种以牺牲学生利益为代价的就业率换来的必然是高违约率。
2.用人单位原因在很多新兴的私营、民营企业中,特别是一些临时成立的子公司,项目部中,他们在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时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不论是否具有独立用人资质、能否解决户档问题等都在协议书上盖章,加之部分学生不明就里,也为日后的违约造成隐患。
同时,这类单位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原计划招聘的人员很可能因为项目的暂停或取消而发生变动,更有一些单位作虚假宣传,这些都为违约现象埋下了伏笔。
毕业生违约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毕业生违约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毕业生违约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毕业生违约主要指的是当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后,毕业生不履行合同义务,在约定的入职时间内未到岗工作或在一段时间后提前离职的现象。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就业市场供需矛盾加剧。
很多毕业生找工作时间较长,意愿较强的人可能接收到多份offer,在选择时会优先考虑自己认为更好的工作,导致其他工作的违约现象。
其次,用人单位吸引力不足。
毕业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薪酬、福利、职业发展机会、企业文化等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如果一个用人单位在这些方面无法给予足够的吸引力,毕业生可能会选择违约。
再次,招聘流程不规范。
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流程不规范,招聘条件不明确,可能会导致招聘到不够匹配的人才。
一旦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觉得不满意,也可能选择违约。
最后,个人专业匹配不够准确。
有些毕业生在选择专业时没有充分地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了与自己并不匹配的专业。
当他们在工作中面临巨大的困难和压力时,选择违约也是一个可能的选择。
针对毕业生违约现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用人单位的吸引力。
用人单位可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职业规划,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吸引毕业生稳定就业。
其次,完善招聘流程。
用人单位可以制定招聘流程和条件,确保招聘到与岗位匹配的人才,减少违约的可能性。
招聘流程可以包括初试、复试、笔试、面试等环节,充分了解应聘者的能力和素质。
再次,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大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与自己匹配的专业。
同时,可以提供就业指导和实习经验等相关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
最后,建立违约责任机制。
用人单位可以在签订合同时明确违约责任和相应的处罚措施,以及补偿要求。
浅谈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违约问题对策研究论文
浅谈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违约问题对策研究论文浅谈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违约问题对策研究论文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导致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
大学生就业时面临着梦想与现实的碰撞,必然会给就业的大学生带来职业选择的困惑,大学生就业陷入了两难困境:一方面寻求一个铁饭碗越来越难,另一方面大学生违约现象却愈演愈烈。
违约这一看似简单的现象往往对毕业生个人、学校、用人单位都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
违约行为发生的原因及如何减少或者规避这种行为的发生,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现状分析违约,《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违背条约或契约”。
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一般来讲,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后,因一些主观原因或客观原因引起而解除原有协议的行为,统称为违约,这里包括合法或者不合法的、单方毁约或者双方最终认可的。
山东人才网作的一个调查显示,有38.6%的单位曾遭遇学生违约。
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协议又违约的“准就业”现象越来越多,违约不再是个别现象,违约暗流已悄然涌动,违约问题已成为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校在就业过程中碰到的一个难题。
大学生违约大致分为如下几类:1.目标模糊,多方签约大部分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一般到多个用人单位面试,最终收到多家用人单位的录用通知。
由于对用人单位不十分了解,眼花缭乱不知选择哪一家,便与多家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以便在其中选择一个。
这样做的结果是只能满足签约者中的一方需求,对其他签约方则构成违约。
2.先下手为强,骑驴找马在选择用人单位的过程中,部分毕业生抱着一种“骑驴找马”的心理,先确定一个用人单位垫底,一旦找到更理想的用人单位,则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抛弃前者,构成违约。
这样的“毁约心态”,已经在部分求职毕业生中蔓延。
他们签约之前做好了充分的毁约准备,把毁约当作一个程序来操作,并且仔细地衡量其风险和成本。
3.把协议当做敲门砖,打开理想城市之门一些毕业生想进入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等地就业,他们把获得当地户口作为自己就业成功的硬指标。
浅析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发生的对策
浅析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发生的对策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是指高职毕业生在签订就业协议后,临近入职时间突然失联、不履约入职。
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一些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不够,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的就业市场紧张,使得一些高职学生“三心二意”,抱着有求必应的心态,随时准备跳槽。
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本文就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应对对策:一、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和责任心首先,高职学生需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
在高职校园里,需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确定就业方向。
学生需要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市场情况,根据市场需求合理选择职业方向。
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责任心等,以提高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同时,学生还需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观念,时刻保持对雇主、同事、客户的尊重和诚信,牢记职业规范和职业操守,严格遵守签订的就业协议。
二、加强高职就业服务其次,加强高职就业服务。
高职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就业服务的重要性,营造积极向上的就业氛围,鼓励学生面对挑战和困难,提高应聘能力和职业素养。
高职学校可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包括就业信息咨询、就业技巧指导、招聘信息公布、实习就业安排等方面的服务内容。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建立联系,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和见习,增加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辅导最后,加强高职学生的心理辅导。
面对就业的压力,很多高职学生会出现焦虑、恐慌、自卑等心理问题,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学生对待就业和岗位的态度。
高职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中心,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缓解负面情绪,并引导学生积极、科学地面对就业。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讲座、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信心,降低就业压力,提高就业成功率。
综上所述,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需要学生、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
学生应该增强职业素养和责任心,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职业道德观念;学校应加强就业服务,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和实习机会,同时加强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缓解负面情绪;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浅析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发生的对策
浅析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发生的对策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是指高职学生在签订就业协议后,未能按时履行就业协议,从而导致用人单位的经济损失和信誉受损。
这种现象在当前高职教育中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形象,也给用人单位和社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为了尽量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1. 加强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和培训。
学校应该提供就业服务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行业发展前景,提高他们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学校应该开设就业培训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技能,提高适应社会就业的能力。
2. 完善学生就业规划和管理体系。
学校和用人单位应该制定明确的还款计划和考核制度,对就业违约行为进行严格管理和惩罚,促进高校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和互信,形成健康的就业生态;学校和用人单位还应建立信息交流和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就业情况,制定相应的跟踪和监督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就业违约问题。
3. 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让学生了解违约行为的法律后果,明确自己应尽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学校还应该指导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4. 加强用人单位的责任意识。
用人单位应该加强对高职学生的招聘和考核,认真审核学生的资格和条件,建立健全的考核和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用人单位还应该提高工资水平,支持学生就业和发展,提高学生对用人单位的归属感和忠诚度,降低学生违约的风险。
综上所述,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高校和用人单位应共同加强职业规划和管理,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建立健全的跟踪和考核机制,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法律素养;用人单位应该提高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提高学生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只有这样,才能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建立健全的就业生态,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浅析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发生的对策
浅析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发生的对策随着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日益严重,给社会和学生自身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
对这一问题加以解决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加强管理和监督等方面,对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发生的对策进行分析。
一、加强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的重要解决途径。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校企合作不够紧密等。
针对这些问题,应当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和投入,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培养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
学校还应当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加强对就业市场的了解,主动适应市场需求。
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的发生,与学生个体的职业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前,一些高职学生对就业市场缺乏了解,缺乏对职业规范的认识,导致了就业违约现象的产生。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规划,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担当能力和抗压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推广能力。
三、加强管理和监督在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的发生方面,学校和用人单位应当共同承担责任。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就业行为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学生就业管理体系,建立学生档案,加强学生的就业辅导,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工作岗位,防范就业违约现象。
用人单位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对学生的管理和监督,有效防范就业违约现象的发生,保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四、加强社会监督在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的发生方面,需要学校、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共同发挥作用,共同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更加完善的就业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少高职学生就业违约现象的发生,更好地保护高职学生的合法权益。
【2000字】。
毕业生违约
毕业生违约近年来,毕业生违约问题屡见不鲜,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毕业生违约,简单来说就是毕业生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毁约的行为。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不负责任的态度、职业观念淡漠、缺乏法律意识等。
相关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毕业生个人的信誉,也削弱了整个社会信用环境。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一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解决。
首先,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法治教育。
毕业生违约多是因为缺乏法律意识,不了解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学校和家长应该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法律知识的教育,使他们能够明白自己的法律责任,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从而减少违约的情况发生。
其次,要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职业道德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包括诚实守信、责任感、合作精神等。
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了解自己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自己的职业道德底线。
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才能增强他们履行合同的意识和责任感。
再次,社会应加大对毕业生违约行为的惩戒力度。
要建立完善的毕业生违约追责机制,对违约的毕业生进行一定的惩罚,使其不能逃避责任。
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信用评价,将毕业生的信用信息纳入到公共信用体系中,形成诚信的社会氛围。
这样一来,违约毕业生将面临更加严重的惩罚,从而激励他们履约,减少违约的情况。
最后,要注重培养毕业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往往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从而减少违约的可能性。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供多样化的培养方式和机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减少职业的失衡和违约的情况。
总之,解决毕业生违约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各界等。
只有通过加强法治教育、提高职业道德观念、加大惩戒力度以及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逐步减少毕业生违约问题的发生,营造一个诚信、守信的社会环境。
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违约的后果4篇
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违约的后果4篇篇1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是为了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
然而,如果毕业生违约不履行协议书上的约定,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后果。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违约的后果。
首先,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并违约会给用人单位带来经济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要求违约方赔偿因其违约行为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但不限于招聘费用、培训费用、违约金等。
这将对用人单位的财务状况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这种损失可能会导致企业的经营压力增加,甚至影响企业的发展。
其次,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并违约还会损害用人单位的声誉。
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筛选出合适的人才,一旦毕业生违约不履行协议书上的约定,会让用人单位的形象受到损害,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此外,用人单位在行业内的口碑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其他毕业生对用人单位产生质疑,影响用人单位未来的招聘工作。
第三,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并违约还有可能影响毕业生自身的职业发展。
违约行为会记录在个人信用档案中,可能会影响毕业生未来的就业机会。
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更愿意选择那些有诚信、守约的求职者,而不会选择那些不守合同、不负责任的求职者。
因此,毕业生如果多次违约可能会给自己的职业发展设置障碍,甚至陷入就业困境。
最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并违约也可能会损害毕业生自身的法律利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和职工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双方应当遵守合同约定,如果一方违约可能会面临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要求强制履行合同或者赔偿损失。
在极端情况下,用人单位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违约方的法律责任。
总的来说,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并违约会给双方都带来一系列的不利后果,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还可能影响职业发展和法律利益。
劳动力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的危害及管理对策.
劳动力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的危害及管理对策1.引言在近几年的大学生人才交流市场,愈演愈烈的毕业生违约已经成为一个焦点问题,逐渐受到学校、用人单位及全社会的关注。
媒体上有关违约的文章,透过对少数具体案例的报道、分析,旨在探询毕业生违约的原因、揭露违约毕业生的苦衷、寻找减少违约的方法、引起有关各方面的重视。
综合媒体的分析,违约的形式有主动和被动两种。
主动违约,毕业生有更好的单位,或者考上研究生、出国留学;被动违约,单位招聘时承诺的和签约后的行动不一致,或者单位当初描述的情况、岗位等不真实、不确切。
导致违约的原因有:求职太难、有些用人单位回复滞后、一些不确定因素、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等等。
至于如何减少违约,有人赞成武汉大学的做法,就是为维护学生、学校和用人单位三方的利益,促进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如果恶意毁约两次以上(含两次),学校将在其就业协议的备注栏中注明该毕业生的违约次数。
由于违约行为涉及到培养学校、用人单位、教育主管部门、劳动人事主管部门、学生及其社会关系等方方面面,加强对违约现象的调研,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的课题,需要理论界、用人单位、媒体、政府相关部门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本文尝试从违约的特性、违约的危害、如何减少违约几方面谈谈笔者对违约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2.学生就业违约的特殊性学生毕业求职时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文件分两种,一种是就业协议书,另一种是劳动合同,因此,从用人条约的角度来看,违约有两种,一种是大学生在毕业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后违约,另一种是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后违约。
就目前来说,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主要是就业协议书,因此,我们所说的毕业生违约主要是指前一种违约。
就业协议书实质是一份民事合同,不适用劳动法。
如果求职学生违反了任何一条协议书上约定的内容,他就必须支付违约金。
问题是目前的就业形势,企业大多握有主动权,本应双方协商的违约金变成了企业单方面制定,大学生往往只能被动接受。
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现象分析及思考
在计划 经济体 制 下 , 学 生 的就 业 实行 国家 大
经济纠纷 、 债权 、 债务 案件 比以前 大量增 加 。在 学 校 里有 的学生 考试作 弊 , 制造 虚假 自荐材料 , 意 恶 拖 欠学 费等都是 缺乏 诚信 的表现 。古 老 的伦 理道 德 规范对众 多不讲 诚信 的现 象缺乏 约束力 。为追 求 自身利益 最 大化 , 业 生就 业 过程 中 出现违 约 毕
高 校毕业 生 就业 违约 现象 分析 及思 考
徐 晖
性 地 找到 自己喜欢 的工 作 , 不妨 先 找 一 个 有 助 于
将 来事 业发 展 的工作 , 做好 现有 工作 的同时 , 在 也
一
个重 要 因素 , 因此 , 校就业 指 导部 门努力 开拓 高
就 业 市 场 , 泛 收 集 用 人 信 息 , 分 了解 单 位 情 广 充
位 的就 业协议 。近几 年来 , 违约现 象愈演 愈烈 , 已 经在相 当程度 上损 害 了用 人 单 位 的合 法 权益 , 甚 至影 响 了整个 大学生就 业市场 的正 常运转 。
由 于 毕 业 生 违 约 带 来 了 以 下 三 个 方 面 的 不 良
诚信变 得脆 弱 。违背 诚 信 的 现象 时 有 发生 , 及 涉
中 图分 类 号 G6 5 4
毕业生 就业 过程 中 的违 约现 象 , 与社 会 大 环
1 高校 毕 业 生就 业 违 约现 象概述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现象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现象作者:张江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10期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现象概述随着高校毕业生自身权利意识的增强和就业选择越来越多,不少高校毕业生开始在就业中违约。
主要表现是:一旦找到待遇和工作条件更好的单位,就以支付违约金的方式来解除与现在签约单位的就业协议。
近几年来,违约现象愈演愈烈,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甚至影响了整个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正常运转。
二、违约现象对各方面的损害分析(一)对用人单位的损害。
用人单位正常工作被打乱:为招聘高校毕业生,单位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从笔试、面试一直到体检,各个环节耗费的金钱尚在其次,主要是耽误了用人单位及时补充工作人员维持正常工作。
一方面很可能导致单位因人力缺乏无法履行已经签订的产品或劳务供应合同而被迫支付违约金和信誉受损;另一方面对其他员工的情绪也将造成负面影响。
(二)对违约毕业生的损害。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毕业生既然违约,也必须付出代价:交付违约金、因信誉受损再次就业困难。
1、按就业协议约定的违约金,虽然有些地区出于保护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弱势的毕业生利益的考虑,设置了违约金上限,但是这笔钱对于参加工作不久,收入不高的毕业生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2、其他单位知道毕业生因自身原因违约后,必然怀疑其为人的诚信。
在其他条件相当或相近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更愿意录用讲诚信的员工。
信用纪录不良的毕业生,必将因为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信任而增加就业的难度。
(三)对下届毕业生的损害。
受上届毕业生“株连”,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信任。
许多用人单位都习惯性根据上届毕业生的各方面表现来预测下届毕业各方面生表现。
毕竟他们都从同一所高校毕业的,受教育的大环境是相同或者相近的。
高校毕业生“骑驴找马”,一旦找到更好的单位就撕毁与现在签约单位的合约,干扰了单位的正常运行。
用人单位必将会对这个高校下一届的毕业生的诚信程度增加怀疑。
用人单位不是不愿录用他们,就是在就业协议中加入种种苛刻的条款。
高校毕业生违约现象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高校毕业生违约现象的影响与对策分析摘要: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多,毕业生就业违约率呈现上升趋势。
对大学生违约现象的关注与研究,是高校教育与就业制度、大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等所应重视的。
违约率上升牵涉到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及其他社会关联,对违约现象应进行切实的扫描与研究,归纳与分析大学生违约原因。
在对策上,应建立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逐层推进的措施与保障,切实降低违约率,提升就业质量,优化配置就业资源,合理解决就业难题。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影响对策据统计,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1年的114万增至2013年的700万,10余年间,毕业生人数增长了6倍之多。
一方面国家扩招提高了大学入学率,扩大了高等教育规模,提升了社会文明教育水平,但与此同时,大学生毕业及就业等问题亦不断浮现与扩大。
伴随每年毕业人数的增长,大学生就业难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吊诡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后的违约率却也呈现逐年提高趋势。
这自然可以用毕业人数的高增长来解释违约率的增长,但问题似乎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大学生就业中的违约现象,牵涉到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及其他社会关联,其产生的影响也就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个人问题,因此,对大学生违约现象的关注与研究,是高校教育与就业制度、大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等所应重视的。
在已然已经市场化的就业选择中,大学生“在国家指导下自主择业”,与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来达成就业意向,并以签订三方(即毕业生、高校与用人单位)就业协议书的形式来予以确认,通过契约来保证大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的选择意向。
但在现实就业过程中,双向选择的契约却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产生违约。
有哪些违约现象?它们是如何发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如何降低违约率,提升就业率,减轻违约造成的不良影响?这将是完善大学生就业制度,提升就业质量,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等所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问题。
1 大学生违约现象扫描与分析总体来看,在“违约”中,大学生主动违约占据大部分,另外用人单位违约及高校就业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违约也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毕业生违约现象的影响与对策分析作者:杨挺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02期摘要: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多,毕业生就业违约率呈现上升趋势。
对大学生违约现象的关注与研究,是高校教育与就业制度、大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等所应重视的。
违约率上升牵涉到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及其他社会关联,对违约现象应进行切实的扫描与研究,归纳与分析大学生违约原因。
在对策上,应建立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逐层推进的措施与保障,切实降低违约率,提升就业质量,优化配置就业资源,合理解决就业难题。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影响对策中图分类号: G6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2-0053-02据统计,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1年的114万增至2013年的700万,10余年间,毕业生人数增长了6倍之多。
一方面国家扩招提高了大学入学率,扩大了高等教育规模,提升了社会文明教育水平,但与此同时,大学生毕业及就业等问题亦不断浮现与扩大。
伴随每年毕业人数的增长,大学生就业难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吊诡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后的违约率却也呈现逐年提高趋势。
这自然可以用毕业人数的高增长来解释违约率的增长,但问题似乎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大学生就业中的违约现象,牵涉到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及其他社会关联,其产生的影响也就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个人问题,因此,对大学生违约现象的关注与研究,是高校教育与就业制度、大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等所应重视的。
在已然已经市场化的就业选择中,大学生“在国家指导下自主择业”,与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来达成就业意向,并以签订三方(即毕业生、高校与用人单位)就业协议书的形式来予以确认,通过契约来保证大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的选择意向。
但在现实就业过程中,双向选择的契约却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产生违约。
有哪些违约现象?它们是如何发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如何降低违约率,提升就业率,减轻违约造成的不良影响?这将是完善大学生就业制度,提升就业质量,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等所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问题。
1 大学生违约现象扫描与分析总体来看,在“违约”中,大学生主动违约占据大部分,另外用人单位违约及高校就业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违约也存在。
其现象与分析如下:1.1大学生主动违约1.1.1“就业难” 舆论环境下,多头签约造成的违约在就业难的舆论导向下,不少大学生陷入不稳定的心态中,一遇机会便多头签约,在“保底”踏实的心理作用下,寻找更好的工作岗位,而一旦实现,其他机会则以违约待之。
毕业生较长的就业选择时间也为大学生违约提供了较低的时间成本。
1.1.2缺乏就业指导与经验,盲目签约造成的违约初次就业的大学生相对缺乏充足的就业指导与经验,在既害怕(就业难)又急迫(不想一毕业就失业)的心理作用下,往往希望提前落实就业单位,导致在没有详细了解就业单位相关信息的情况下,盲目草率签约,以致弄清楚后顿觉不理想而主动违约。
1.1.3缺失正确择业观指导,个人高估与攀比就业造成的违约由于大学生不能对自己的实力作出正确评估,总以为有一份比其他人更好的工作在等待着自己并且能够胜任,在此般心态下,不愿“屈从”,“攀比”就业往往造成违约。
1.1.4诚信缺失,信息不真实造成的违约诚信缺失在就业过程中,表现为大学生个人就业推荐材料过分夸大自身能力,缺少公正客观的评估,甚至为自己锦上添花而不惜证件材料造假,即使与用人单位签约,在其了解实情之后,往往导致对学生的不满意,使其违约。
1.1.5就业与考研——双管齐下造成的违约就业还是考研,对于很大部分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选择的难题。
近年来,报名考研的人数俱增,但因研究生录取时间晚于毕业生双选时间,所以庞大的考研群体为了双保险,就有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书,待考研成绩公布录取后,再选择读研,单方面造成违约。
1.2用人单位造成的违约1.2.1大学生缺失关键证件,不符合用人单位的用人条件与进入标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学生毕业时,无法按时获取学位证书、毕业证书等相关的关键证件,造成不符合用人单位的用人条件与进入标准,用人单位要求违约,重新遴选符合条件的大学生。
1.2.2签约后用人单位无法解决用人指标造成的违约有些用人单位急于招揽人才,于是在未确定或获取用人指标的情况下,就向大学生宣传并与之签订协议书,而当报主管部门审批用人指标时,无法实现签约人数顺利入岗,用人单位则只好违约。
1.2.3用人单位作出不当宣传与承诺造成大学生违约部分单位存在招揽人才时承诺的待遇和工作条件与大学生签约入职后的待遇存在落差,引起毕业生提出解除协议,造成其违约。
1.2.4用人单位过多限制条件促使大学生违约有的用人单位当大学生签约后又额外提出了相关的限制条件,例如规定毕业生在若干年内不能考研或调动工作,致使毕业生不能自由的施展才华和进一步能力的提升,于是不得已进行违约。
1.3高校就业管理制度下的大学生违约1.3.1高校追求高就业率情况下的违约行为在就业难的舆论与现实形势下,有些高校单纯追求高就业率,缺失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指导与监督环节,于是造成大学生签约后对用人单位不满意或不适合从而提出违约。
1.3.2高校对用人单位审核推荐过宽造成违约在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双选”中,高校对用人单位的综合考察不足,致使用人单位自身情况参差不齐,其情况无法满足大学生原有期望,从而造成大学生违约。
1.3.3高校对就业协议和就业推荐表等审核监督过松引起的违约作为“三方协议”之一的高校,对大学生填写的就业推荐表及其他推荐证明学生情况的资料的疏于审核,造成学生填写虚假信息。
以上两方面往往造成违约行为的发生。
2 大学生违约带来的影响很显然,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定,致力于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综合有效的法律保障体系,切实保护大学生就业权益。
因此,违约成为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的一种权利,但这是在“正当”意义上而言的。
如果大学生在缺乏诚信及相关道德约束,不考虑违约造成的不良影响的话,那么,是否应该违约应该成为大学生、高校、用人单位慎重思考的问题。
总体来说,在大学生主观自我正当权益保护之外,违约在客观上影响了当年的就业资源分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就业秩序,滞后了用人单位发展的进度。
具体而言:2.1在大学生方面就业协议一般规定违约金,违约一方面意味着大学生要向用人单位进行赔偿,担负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违约使大学生自身的信用价值受到影响,甚至这一影响会带入新用人单位对其初始的评价当中。
2.2对就业单位及其他大学生而言签约之后的违约,既是对用人资源指标的浪费,又是对其他大学生竞争者造成了就业机会的流失以及就业失败的心理压力。
2.3对高校而言校园双选会很好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机会。
但如果于此通道的大学生签约后违约,人数不断增长,势必影响用人单位对该高校毕业生的教育质量和信誉度产生怀疑,使高校与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关系受到影响或阻碍,从而最终影响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进一步推进。
3 毕业生违约现象的解决对策3.1完备法律保障体系、提高就业法规等级、组建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机构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缺少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在强调维护毕业生就业权、劳动权及人权价值理念的同时,提高就业相关规定的法律等级,树立就业市场的法治意识,既规范大学生主动违约现象,又一定程度上杜绝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存在歧视性行为而引起的违约现象发生。
3.2将大学生个人诚信教育与法治观念教育引入常规教学造成违约现象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目前社会中,大学生诚信度下降,以及法治观念不强,视违约为极其普通事件,缺少诚信道德的约束与契约法治的敬畏感。
对此,高校应该及时将大学生个人诚信教育与法治观念培养引入日常教学,从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法治观念。
3.3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人生价值观高校就业不仅要在相关政策方针上指导学生,在就业教育中还应加强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树立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从业与创业精神,分析现实就业情状与自身能力特点,将社会发展需求与个人职业发展目标有机融合,在青春岗位的奋斗中实现自我价值。
3.4建立全面流通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提高毕业生就业针对性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高校应积极主动构建全面、流通、透明且辐射面广的就业信息交流平台,增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信息流通、相互了解。
使毕业生对用人单位有深入了解,使毕业生考虑用人单位是否适合自己,进行针对性就业,从而一开始提高就业满意度,避免违约。
3.5建立毕业生信息综合审核机制,并加强签约过程监督,规范就业协议组建辅导员、学院就业指导教师以及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组成的审核监督机构,于平时建立毕业生诚信档案,树立道德规范,避免对诚信缺失。
同时,还应加强毕业生推荐表、其他就业支撑材料及就业协议的审核工作,杜绝造假、不合理的用人协议或口头许诺等违规行为。
3.6学校建立“售后服务”制度加强毕业生就业后的继续指导一般高校对签订用人协议,完成就业率的学生毕业后缺少进一步的就业指导与跟踪,对毕业生就业后的相关信息收集反馈不足,而这恰恰是毕业生从学校毕业进入社会用人单位工作,实现身份转变的关键期,如果对这一时期,高校能够进一步予以有效指导,提升毕业生就业后的从业表现,那么,此举不仅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违约现象的出现,同时,保持与提升了该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凸显出该校合理人性的培养服务指导理念,给用人单位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使用人单位与该校保持持续利好的合作关系,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1]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大学生就业调查:2013年大学生就业状况究竟怎样[N]. 光明日报,2014-1-28.[2]唐凰.当代大学毕业生入职前毁约的原因及企业应对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 (24).[3]易丹.论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及解决途径[J].当代经济,2011 (13).[4]宋来,钱嫦萍,付尧.毕业生违约的理智选择与理论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 (12).[5]林秀元.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违约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28).[6]梁横江,姚旎.高等院校职业指导内容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12(03).作者简介:杨挺(1980-),男,成都学院(成都大学)学生处八级职员,硕士。
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