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歧视的集中效应与反歧视体系建构——兼论丑化与歧视河南人现象
媒体报道中的地域歧视现象
¨呈U 艇第四期太朗准荐张国平(中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044)摘要:媒体报道中的地域歧视现象由来已久、屡见不鲜,造成地域歧视的原因既有地区经济落后、负面新闻频发等方面的原因,也与某些媒体的炒作和省内媒体失语有关。
要想消除地域歧视现象,首先要发展地方经济、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媒体力量塑造地方良好形象。
关键词:地域歧视和谐社会法制建设一、媒体报道中的地域歧视现象新闻报道的地域歧视是指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违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对某一地域的人区别对待或是带有明显歧视的报道行为。
目前,媒体新闻报道中普遍存在着地域歧视的问题,如歧视河南人、东北人,看不起安徽人、贵州人等。
新闻报道中的地域歧视不仅严重地损害了被歧视地区的形象,直接影响了该地区发展,更妨碍了社会的公平性,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005年11月25日,中国法院网的<聚焦>栏目中有篇名为<作恶江苏丹阳“贵州帮”16人涉七罪被判刑》的报道,“贵州帮”三个字明显带有地域歧视色彩。
又如2006年3月8日,北京卫视<身边>栏目播出了一期关于黑心商贩制作、出售严重不符合卫生标;隹的毛鸡蛋的节目,节目最后一句“这12户商贩是河南人”的画外音带有浓郁的地域歧视色彩。
不仅如此,一些媒体在新闻报道时对一些地区贴上歧视的标签,如皖北小偷村,安徽小保姆、新疆小偷、贵州帮、河南骗子、东北保安等词语,这些词同样带有明显的地域歧视色彩。
二、媒体报道中出现歧视现象的原因分析(一)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户籍制度的影响首先,媒体报道中被歧视的地区大部分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如河南、四JI I、贵州、安徽、新疆、东北地区等等。
历史上,这些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人们不得不背离故土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讨生活,而大规模的移民常常对移居地造成文化和习俗上的冲击,针对这些地区的偏见大约始于此。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后,这些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横向一比,他们仍然贫穷落后,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在继续拉大。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地域歧视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地域歧视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全面禁止地域歧视。
首先,地域歧视是一种不公平的行为,它会给受歧视的地区或者人群带来伤害。
例如,美国历史上存在着南北战争的地域歧视,南方人被歧视为奴隶制度的支持者,这种歧视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分裂和冲突。
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应该全面禁止地域歧视。
其次,地域歧视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当地域歧视存在时,人们会因为地域而受到限制和排斥,这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的发展。
比如,中国的城乡差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城市居民对农村居民存在着地域歧视,这导致了农村地区的资源匮乏和人才流失,阻碍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最后,名人名句也支持全面禁止地域歧视。
马丁·路德·金曾说过,“我们梦想着一个人们不是因为肤色而被评判,而是因为品格而被评判的国家。
”这句话告诉我们,地域歧视是一种不公正的评判,我们应该摒弃这种偏见,给每个人公平的机会和待遇。
反方观点,不应该全面禁止地域歧视。
首先,地域歧视是一种人们对不同地区或者人群的认知和评价,它是人们对于地域差异的一种自然反应。
人们在面对陌生的事物时,往往会产生一种排斥和歧视的情绪,这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
因此,地域歧视并不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行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对于陌生事物的一种适应方式。
其次,全面禁止地域歧视可能会限制人们的言论自由和表达权利。
在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中,人们应该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即使这些观点和情感可能会引起争议。
全面禁止地域歧视可能会导致言论的过度约束,使人们不敢直言,这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不利的。
最后,经典案例也支持不全面禁止地域歧视。
例如,法国政府曾经试图通过法律禁止人们否认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结果却引发了一场言论自由的争议。
这表明,过度的法律干预可能会引起社会的不满和反弹,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综上所述,全面禁止地域歧视可能会限制人们的言论自由,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地域歧视的话语、权力与真相——记...
地域歧视的话语、权力与真相——记忆中的“东北人”形象及其建构过程陈宁,(1980-),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助教,吉林大学社会学系硕士毕业。
研究方向为中国社会思想史与发展社会学。
内容提要:近年来,地域歧视一直作为一个热点问题被媒体和网络所关注和讨论,但是学术界对此却未有足够的重视,几乎没有对地域间偏见与歧视的规范的学术探讨。
本文针对近来越发严重的歧视东北人的现象,从社会记忆、话语、权力的视角切入对其进行社会学研究,以期揭示人们如何建构了心目中的东北人形象,其中哪些记忆被保留,哪些记忆被忘却,而话语和权力在这个过程中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从而使这些记忆成为歧视东北人的素材。
本文指出,东北的形象是复杂的,同时人们的了解往往也是片面的。
当看到东北逐渐落后,而需要寻求一个解释的时候,“东北人”这一概念与东北人过去以往的形象就发挥了作用。
人们忽略了建国初的东北,将建国前的东北形象和现在的东北形象结合了起来,将今日东北的落后全归咎于东北人至今依然保留着的种种历史陋习,进而构成了对东北和东北人的地域歧视。
同时,本文还讨论了权力,特别是其中的经济和文化两方面因素,对东北人形象建构的影响。
总之,在经济、文化等权力关系的影响下,地域群体或个人选择或虚构了关于当代与过去东北人的形象,并通过刻意的话语(比如笑话、传说等)组合、修饰,使之得以保留和传播。
结果,建国初东北美好形象的社会记忆被失忆,而野蛮、懒惰和粗俗的形象被刻意保存与推广,东北人遭受了地域歧视。
关键词:地域歧视、社会记忆、话语、权力导言偏见和歧视是社会学与心理学经常讨论的内容,国内学术界对于歧视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性别歧视和对农民工歧视上,而几乎看不到对地域间偏见与歧视的规范的学术探讨。
一般说来,不同的地域在历史上经常会形成各种不同的有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以及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由于地域间“气候和其它自然特点不同,食物、衣服、取暖、居住等等需要自然也就不同”。
一直以来有关歧视河南人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
网络社会学论文论文题目(中文)网络传媒加剧歧视河南人现象机制分析学生姓名代声贵李阳阳徐旦学生所属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网络与新媒体年级2012级网络传媒加剧歧视河南人现象机制分析摘要一直以来有关歧视河南人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
而在网络日渐普及的今天,对河南人的地域歧视愈演愈烈。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互联网传播加剧对河南人的歧视这一现象进行实证研究,试图从现象产生的过程出发,弄清该现象的实质以及产生的根源,以揭示互联在河南人污名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其他研究者和河南人身份重构提供参考。
在研究中发现,互联网传播加剧对河南人歧视的作用机制如下:第一、网络传播对现实社会中地域歧视观念具有唤醒和强化的作用。
第二、网络传播过程中对地域歧视观念具有建构和炒作的作用。
第三、网络社会虚拟性与匿名性使谣言四起。
第四、网络社会的空间建构往往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莫名的群体归属感乃至群体优越感,诸多网民在不断提升自我区域认同的同时,不自觉地加入到对其他地域的抵制与排斥行为中。
第五、网络监管的缺位,目前网络监管只停留在不良信息的顾虑层面上。
关键词:歧视河南人,地域歧视,互联网传播,沉默的螺旋目录摘要 (2)第一章引论 (4)1.1 引论 (4)1.2研究目的及意义 (4)1.3研究方法 (5)第二章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 (6)2.1对河南人问题的研究 (6)2.2沉默的螺旋理论 (9)2.3分析框架 (9)第三章河南人受歧视现象的加剧现状描述 (10)第四章网络传媒对歧视河南人现象的加剧 (10)4.1传播的力量:记忆、唤醒与强化 (10)4.2传播的过程:建构与炒作并行 (12)4.3网络空间场域中的归属感 (13)4.4网络社会的虚拟性与匿名性使网络道德规范弱化,地域歧视言论的传播更具随意性 (15)4.5中国目前网络监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不良信息,对地域歧视的监管处于盲区 (16)结论 (17)第一章引论1.1 引论有关河南人的话题由来己久,从解放前河南逃荒到外地的人,到解放以后的“红旗渠”“放卫星”“浮夸风”再到后来河南人的造假,艾滋病等等,无不与河南人有关。
浅谈地域歧视
•试想想,有一天人们一看。坐在那儿的最有 智慧的、最有才华的是河南人,谁还会歧视 我们河南人?我殷切地希望河南人能有一张 干净而充满自信的脸。 《河南人惹谁了》
今天,在中国10个人里有1个是河南人,地 球上60个人中有1个是河南人。然而,如今 的河南人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长城 内外,大江南北,有一句口号正在广为流 传——“千万不要相信河南人”。这里的 “河南人”与另一句流行语“防火防盗防 河南人”中的“河南人”一样,已不再是 对生活在黄河中游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简 单称谓,它已经变成了地地道道的贬义词, 充满着复杂而蔑视的意味,几乎与当年的 “美国佬”、“日本鬼子”一样遭人憎恨。
• 其实对于河南人的偏见在很早以前就 出现了,并且也在很久以前就引发了 一部分人的关注,更有人出书为河南 人正名。
•贫贱才是万恶之源,贫贱对人的压迫,腐蚀 更甚于金钱,在河南这块土地上,人们的灵 魂被贫贱、饥饿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几代人 也无法抹去。虽然我们在不懈努力,但是若 不能为子孙后代去贫穷,从自己身上根本地 改变生活状态,恐怕被人歧视将一直延续下 去。
• 其四,地域歧视是“贱贫”心理的体现。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发展出现 一系列阶段性特征,如各种社会矛盾交织 在一起,社会问题比较多。特别是因为贫 富差距的持续扩大而造成的“仇富”心理 和“贱贫”心理,使穷人与富人之间的鸿 沟拉大。贫穷地方的人到了沿海一些经济 发达省份谋生,容易遭到歧视的原因,从 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因为他们的家乡太穷, 富人看不起穷人,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 才产生了歧视。
• 其六,地域歧视和国家政策也有关系,国 家发展的不平衡,不公平,也造就了地域 歧视。
地域歧视与现代社会倡导的公平、平等、正义的理 念是相悖的,它不利于人权的保护。一个公平的社 会起码有三个层次的公平:一是起点的公平,二是过 程的公平,三是结果的公平。如果一个人处于被歧 视的境地,会给个人造成消极的心理影响,甚至会 使个人采取一些极端的报复社会的行为。我们要构 建和谐社会,而地域歧视会孕育一些潜在社会矛盾, 很容易给和谐社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歧视河南人的来龙去脉大扫描
歧视河南人的来龙去脉大扫描歧视河南人的来龙去脉大扫描位于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
2000多年前,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为“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
河南为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远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就创造了著名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这里曾孕育出我国名人1000多人。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在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
在河南这片土地上,曾上演过一幕幕历史剧,诸如武王伐纣、春秋诸侯争霸、战国群雄逐鹿、刘邦项羽对峙、光武帝刘秀兴汉、曹魏中原称雄、隋末瓦岗暴动、赵匡胤陈桥兵变、岳飞抗金、李自成中原血战、京汉“二七”风暴、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
历史的风云变幻,无不在中原大地留下深深的痕迹。
但近年以来,却出现了一股歧视河南人的行为。
对河南人的歧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1979年,在青海省西宁市,一个小商店挂出一条横幅:“处理河南坏蛋,每斤一毛钱”。
有河南人前去抗议后,店方改为:“处理河南蛋,每斤一毛钱”。
再遭强烈抗议,后改为:“处理河南坏鸡蛋,每斤一毛钱”等等。
这种刻意的侮辱显然是低级而又无聊的。
2005年3月,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区分局龙新派出所在无任何证据证明在其辖区内存在“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的前提下,为打击辖区的刑事犯罪,在一个市场附近的大街上悬挂“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和“凡举报河南籍团伙敲诈勒索犯罪、破获案件的,奖励500元”的横幅。
4月15日,在河南省国基律师事务所任职的河南籍公民任诚宇和李东照以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区分局的行为侵害了二人的名誉权为由,向郑州市高新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
经法院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如下协议:被告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区分局向原告、河南籍公民任诚宇、李东照赔礼道歉,原告任诚宇、李东照对被告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区分局表示谅解,原告自愿放弃其他诉讼请求。
首先,这些横幅有逻辑错误,会给社会传递一个错误的信号,会给社会公众造成一种错觉,即警方打击的是河南籍犯罪团伙,举报河南籍犯罪团伙的才有奖励。
对于“河南地域歧视案”的规范分析
对于“河南地域歧视案”的规范分析时间:2005-5-3 作者:刘飞宇浏览次数:651【出处】《法制日报》2005年4月28日因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龙新派出所在辖区内悬挂“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字样以及“凡举报河南籍团伙敲诈勒索犯罪、破获案件的,奖励500元”的横幅,郑州市民李东照、任诚宇认为横幅侵犯名誉权,于4月15日向郑州市高新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高新区法院)提起诉讼,诉求龙港公安分局在国家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
高新区法院受理了该案件。
由于涉及“河南人”及“歧视”、“平等”等字眼,在“乙肝歧视案”、“身高歧视案”、“学历歧视案”等案件后,该案件引起诸多媒体的关注,迅速的成为一个公共事件。
据报道,龙新派出所已经撤回该横幅;而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深圳市人民政府正通过相关渠道对此事进行沟通,以盼妥协解决该事件。
对于该事件,有媒体称为“地域歧视第一案”。
但据笔者了解,早在三四年前,一家深圳企业发布内容为“不招四川籍工人”招工广告(大意如此),有四川律师以“地域歧视”为由在深圳奋而起诉。
而据相关媒体报道,企业之所以发布该内容的广告,是因为该企业中四川女工人数太多,相互之间说四川话,而导致管理阶层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希望通过非四川籍工人的进入,进而形成一个说普通话的工作局面。
如果不考虑权力行使的特性,该案件起码比当下的“歧视河南人”案件发生的更早。
一、分析视角的界定回归案件本身,笔者认为,作为权利可能受到侵犯的普通公民和作为审判权实际行使者的法官,二者在面临相同事件时的态度应有所差异:前者可以义愤填膺,可以奋而起诉;但作为后者,在秉承大陆法系传统的中国,在服从法律的审判规则下,法官不能以大众情绪作为自己的判断,也不能将自己作为普通公民的感情判断作为法官的判断,而只能以现行法律的判断作为法官的判断。
也就是说,李、任二人作为“河南人”,认为名誉权受到了侵害,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主张自己的诉权,可以寻求各种救济途径来诉求权利的保护,这是一种公民权利意识的提升,是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的积极事件。
歧视河南人是政治不正确
歧视河南人是政治不正确
党国英
【期刊名称】《决策探索》
【年(卷),期】2007(000)10A
【摘要】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不能有起码水准上的精细的政治正确?它和基本的、简约的政治正确未能强有力地主导我们的社会有关.简约的政治正确涉及人们对自由、民主和社会公正的基本态度以及相关的政治架构的建立。
【总页数】2页(P84-85)
【作者】党国英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69.3
【相关文献】
1.中国地域歧视的集中效应与反歧视体系建构——兼论丑化与歧视河南人现象 [J], 刘顺义;李正春
2.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的平等权看我国的就业歧视——以贵州省第一例艾滋病就业歧视案为例 [J], 回雪宁
3.歧视河南人是政治不正确 [J], 党国英
4.歧视河南人是政治不正确 [J], 党国英
5.被歧视的农民和被掩盖的贫穷——《河南人惹谁了》《十大阶层报告》书评 [J], 安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丑化河南人就是丑化中国人与骂河南人就是骂亲娘
丑化河南⼈就是丑化中国⼈与骂河南⼈就是骂亲娘河南新浪开通了,这是⼀件令⼈⼗分⾼兴的事情,让外界更好的了解河南,宣传河南,⽆疑河南新浪将提供⼀个很好的平台,也有助于消除外界对河南的误解。
然⽽河南新浪开通后河南新浪博客置顶的第⼀篇⽂章却让我眉头紧皱:《丑化河南⼈就是丑化中国⼈》,河南新浪选择这样⼀篇⽂章做为开通第⼀天博客头条,是不是⼀开始就想说明⼀个问题呢?河南⼈说不得?这不由得我想起⼀个⼈,⽂怀沙,他曾经也说过类似的话,于是我在百度上搜索,2007年4⽉23⽇《东⽅今报》刊载《国学⼤师⽂怀沙在郑州演讲,称骂河南就是骂亲娘》,当时⾝披国学⼤师光环的⽂⽼先⽣惊⼈之语,笔者录于此处,供⼤家玩味。
⽂怀沙说,中国⼈骂⼈被称为“骂娘”,和⼈对骂时,⾸先就来⼀句“你娘的”,⽽不是“骂爹”,这让⼈⽓愤。
每个⼈都是娘⽣的,再伟⼤的⼈也都是娘⽣的。
“吃了母亲的奶,竟然忘了母亲,很讨厌。
以后,和⼈对骂的时候,应该来⼀句‘你爸爸的’!”⽂⽒⼜说:“有些⼈做了坏事就往河南⼈⾝上推,我⼼⾥很难过。
河南是中国历史和⽂化的起源地,不尊重河南,就是不尊重中国。
”“妈妈的核⼼是什么?就是善良。
所以说,河南⼈尤其是河南⼥⼈都很善良。
”“骂河南,就是骂⾃⼰的亲娘,⽽骂亲娘的⼈,就是坏孩⼦”。
这是什么逻辑?⼀下⼦把河南推到了吓⼈的位置。
⽂怀沙先⽣的国学⼤师之名已经被李辉先⽣扒了下来,⽽且⽂⽒没有招架之⼒,骗⼦可以得逞与⼀时,不可以得逞于⼀世,可以蒙骗⼀些⼈,但是不能蒙所有⼈。
这位以“平⽣只有双⾏泪,半为苍⽣半美⼈”为座右铭的⽼⼈,现在成了中国当代⽂化界的⼀个笑料。
与⽂⽒相关联的类似说法,实际上在逻辑上是站不脚的,骂河南就是骂亲娘,骂其他省份呢?是骂其他省份是骂亲爹,还是别的什么亲⼈?丑化河南⼈就是丑化中国⼈,那么丑化其他地⽅的⼈是不是就不是丑化中国⼈?河南只是中国的⼀部分,地域歧视是不对的,不管是对哪⾥⼈,但是不要动不动就把⼀个地域等同于⼀个国家。
媒体报道中的歧视河南现象
害 了二人的名誉权为 由,向郑州市高新区人 民法 院提起诉讼 , 政府为 阻挡 日军挖开 了黄河郑州花 园口河堤 ,致使河南大规 该案成为中国首例地域歧视案 。2 0 0 6年 2月 ,该案经法院调 模难 民流离 失所 ,向西北地区或他处移 民。大规模的移 民对
解结案 ,深圳警方 向辖区 内河南人道歉 。 移居地造 成文化和习俗上 的冲击 ,针对 河南的偏见大约始 于 其 实 ,歧 视 河 南人 现 象 还 远 不 止 这 一 例 ,歧 视 河 南 人 的 这些地 区。新中 国建立后 ,经过 多年 的发展 ,特别是经过 多 现象 由来 已久 , 据 说在 2 0世纪 7 0 年代末 ,在青海省西 宁市 , 年 的改革开放后 ,河南 旧貌换新颜 ,在 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
一
些媒体拿放大镜看河南 ,集中报道河南的 负面新 闻或是对 河 南 和 其 他 发 达 地 区 之 间 的差 异 是 客 观 存 在 的 , 这 些 差 异 往
河南有偏见 的新 闻,媒体 的大量炒作 ,给河南形象造 成了巨 往成为歧视 河南的 由头 ,尤其是 当一些 移民影响了当地人生 大的冲击 。以 目前媒 体报 道河南的事件来看 ,主要集 中在民 活 的时候 ,歧视现象便很 自然地产 生了。
等原因,也有某些省外媒体 的炒作 和省 内媒体 失语助长 了歧视河南现象的发生。要想消除歧视河南现象 ,首先要发展地方经济 , 创 建 良好的人文环境 ,加强宣传教育 和法制建设 ,同时也要充分利 用媒体 力量、重新塑造河南 良好形象。 关键 词:歧视河南现象;人文环境 ;法制建 设
中图分类号:G2 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6 7 2 — 8 1 2 2( 2 0 1 3 )0 6 — 0 0 1 4 . 0 2
媒体报道中的歧视河南现象
媒体报道中的歧视河南现象作者:张国平来源:《今传媒》2013年第06期摘要:媒体报道中的歧视河南现象由来已久、屡见不鲜,造成这种地域歧视现象的原因既有经济落后、恶性突发事件频发等原因,也有某些省外媒体的炒作和省内媒体失语助长了歧视河南现象的发生。
要想消除歧视河南现象,首先要发展地方经济,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媒体力量、重新塑造河南良好形象。
关键词:歧视河南现象;人文环境;法制建设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014-02一、媒体报道中的歧视河南现象近年来,媒体报道中的地域歧视现象屡见不鲜,河南人、东北人、安徽人、江西人、四川人,甚至经济发达地区的广东人、上海人都被列入歧视的对象。
在这些被歧视的对象当中,河南人可谓是受地域歧视之苦最深,以至于河南人每到一地,一些当地人都用异样眼光看他们,歧视河南人已经形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2005年3月,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区分局龙新派出在辖区的怡丰路黄龙塘市场附近的大街上悬挂“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和“凡举报河南籍团伙敲诈勒索犯罪、破获案件的奖励500元”的横幅。
3月30日,南方某报以《派出所悬挂打击河南籍犯罪团伙横幅惹争议》为题率先报道了此事,随后被国内多家媒体转载。
4月15日,河南籍律师任诚宇和李东照以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区分局的行为侵害了二人的名誉权为由,向郑州市高新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案成为中国首例地域歧视案。
2006年2月,该案经法院调解结案,深圳警方向辖区内河南人道歉。
其实,歧视河南人现象还远不止这一例,歧视河南人的现象由来已久,据说在20世纪70年代末,在青海省西宁市,一个小商店挂出一条横幅:“处理河南坏蛋,每斤一毛钱”。
歧视河南人的最早年代已无从考证,但据一个不无恶意的“段子”说,每当陇海线的火车进入河南,列车员就会提醒乘客“列车已驶入河南境内,请广大旅客提高警惕”。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看待地域歧视现象
背景:
■“口舌文化”歧视河南人 关于董存瑞牺牲前喊“千万不要相信河南人!”的段子伤了很多 河南人的心,这种亵渎英雄,恶意中伤他人的段子,在国人的“口舌 文化”中还有很多,但似乎都带有某种的歧视情结。 ■应聘被拒,因为是河南人 “河南人我们不要。”来自河南的岳先生在应聘一家饭店的分菜 工时,被招工人员当面拒绝。如今河南人真的很郁闷,到哪一说自己 是河南人,想住宾馆不给房间,想找工作不给机会,像这样的歧视已 非偶然现象。 ■连打击犯罪也歧视河南人 2005年,深圳公安局龙岗区分局某派出所在无任何证据的前提下, 在辖区大街上悬挂“坚决打击河南籍敲诈勒索团伙”幅 ■恋爱失败,因为是河南人 “你是河南人,我的亲戚朋友都不喜欢河南人,咱们还是分手 吧。”相爱三年,女友要与他分手,他不明白:自己身材、性格、社 会地位都不差,怎么会成为爱情失败者?难道真的只因为是河南人?
最近几年,地域歧视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社 会上一会在骂河南人,一会又在骂东北人,这边还 没骂完,那边对上海人或者山东人又开骂了.如果 你有心注意下这种现象,你会发现所有地方的人都 会被骂,当然,这些骂的人所属的地域可能不一。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然有趣的背后是一种悲 哀。 我们把这种现象统称为地域性歧视,自然造成 这地域性歧视其背后也是有着它的根源性的,那么 是什么造成中国人这样一种地域性歧视现象的呢? 其实,如果你只要仔细的分析思考,你会发现,这 种地域性歧视不单是因地域而分,它存在于我们生 活的方方面面,只是范围或者表现形式不一而已。
是否应该实行全面禁止地域歧视是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实行全面禁止地域歧视是辩论辩题正方,应该实行全面禁止地域歧视。
首先,地域歧视是一种不公平的对待,它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和不公正。
地域歧视会导致地区之间的矛盾和对立,阻碍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比如,中国历史上就发生过因地域歧视而导致的内乱和分裂,这充分说明了地域歧视的危害性。
其次,地域歧视也会影响个人的发展和幸福感。
在受到地域歧视的影响下,个人的自尊和自信会受到伤害,影响到工作和生活。
这不仅是对个人权利的侵犯,也是对人类尊严的践踏。
名人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我梦想着有一天,人们不是因为肤色而被评判,而是因为品格而受到尊重。
”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地域歧视对个人权利和尊严的侵犯。
最后,全面禁止地域歧视是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的。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地域歧视已经成为了一种过时的观念。
正如尼尔·阿姆斯特朗·阿姆斯特朗所说,“人类是一个整体,我们必须共同努力,消除种族和地域的分歧。
”这说明了全球范围内都在努力消除地域歧视,全面禁止地域歧视是符合时代潮流的。
综上所述,全面禁止地域歧视是非常必要的。
它不仅符合社会的发展趋势,也符合个人权利和尊严的保护。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消除地域歧视,创造一个公平和和谐的社会。
反方,不应该实行全面禁止地域歧视。
首先,地域歧视是人类社会长期形成的一种观念,要想一下子完全消除是不现实的。
地域歧视的存在是客观的,不可能通过法律来完全禁止。
其次,地域歧视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不同地区的人群在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对于不同地域的人群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和偏好也是正常的。
全面禁止地域歧视可能会剥夺人们表达自己观点和情感的自由。
最后,全面禁止地域歧视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社会矛盾。
一些地域歧视的观念根深蒂固,要想通过法律手段来改变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社会矛盾和对立,反而适得其反。
综上所述,全面禁止地域歧视并不现实,也不符合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自由表达。
是否应该推行全面禁止地域歧视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推行全面禁止地域歧视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推行全面禁止地域歧视。
首先,地域歧视是一种不公平的行为,它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和不公平。
地域歧视会使得一些地区的人们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比如,一些地区的居民可能会因为地域歧视而得不到公平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这是非常不公平的现象。
其次,地域歧视也会影响国家的团结和发展。
如果地域歧视得不到有效的禁止和打击,就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对立,甚至可能引发地域间的冲突和矛盾。
这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是非常不利的。
此外,全面禁止地域歧视也是符合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的原则。
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和公平的对待,不应该因为自己的出生地而受到歧视和排斥。
正如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的,“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我希望我的四个孩子将来生活在一个不会因为肤色而受到歧视的社会。
”这句话正是表达了我们应该全面禁止地域歧视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全面禁止地域歧视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它符合社会公正的原则,有利于国家的团结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全面禁止地域歧视。
反方观点,不应该推行全面禁止地域歧视。
首先,地域歧视是人们的一种自由表达,如果全面禁止地域歧视,就会侵犯人们的言论自由。
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包括对于地域的看法。
如果全面禁止地域歧视,就会限制人们的言论自由,这是不应该的。
其次,地域歧视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是不公平的。
有些地域可能因为历史、文化等原因而存在一些差异,这并不一定就是歧视。
全面禁止地域歧视可能会导致人们对于地域差异的忽视,这对于地域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是不利的。
此外,全面禁止地域歧视也可能会引发一些反效果。
有些人可能会因为感到被禁止而更加强烈地表达地域歧视的情绪,这会加剧社会的对立和分裂,对于社会的稳定是不利的。
综上所述,全面禁止地域歧视是不太合适的,它会侵犯人们的言论自由,忽视地域差异,甚至可能引发一些反效果。
因此,我们不应该全面禁止地域歧视。
中国地域黑
这种行为是非常不礼貌的,会伤 害到其他地区人民的感情和尊严。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 避免使用歧视性语言和刻板印象, 以建立一个和谐友好的社会环境
地域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它基于偏见和刻板印象,对特定 地区或地方的人民进行贬低或歧 视。这种现象在中国尤为常见, 而且历史悠久,影响广泛。下面 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国地域 黑的现象、原因和影响,并提出 一些应对建议
严,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
的和谐与稳定
同时,地域黑也会影响 到一个地区的形象和发
C展
如果一个地区的形象被普
D
遍贬低或歧视,那么外界
对该地区的投资、旅游等
都会受到负面影响
4
应对建议
应对建议
为了减少地域黑的现象,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首先,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 们对地域黑的危害性的认识。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禁止地域歧视的行为,并对其采取严 厉的惩罚措施。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地域平等的理念,消除人们的 偏见和刻板印象
1
现象
现象
1
在中国,地域黑的现象非常普遍
比如,有些人在网上发表言论,批评 某些地方的人缺乏诚信、文化落后、
素质低下等等
2
3
这些言论往往缺乏事实依据,只是一 些人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偏见所做
的评价
2
原因
原因
1 中国地域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 2 经济、社会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容易导致
一些人对其他地区产生误解和偏见
其次,一些媒体和网络平台为了吸引眼球和点 3 击率,会发布一些具有挑衅性和争议性的内容,
中国地域歧视的例子
中国地域歧视的例子中国地域歧视是指中国内部不同地域之间存在的偏见、不公平对待或歧视现象。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众多民族和地域差异的国家,地域歧视问题一直存在于中国社会中,对国家的团结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以下将列举一些中国地域歧视的例子。
1.北方对南方的歧视:中国南北方地区的差异一直以来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北方人对南方人的歧视在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
南方方言被视为不标准的语言,南方人的习俗被认为是陋习。
在一些北方地区,南方人往往被称为“乡巴佬”,被贴上各种负面的标签。
2.城市对农村的歧视:中国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也成为地域歧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居民往往看不起农村居民,认为他们没有文化、素质低下。
在城市中,农村来的人面临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此外,一些城市居民还对农村的乡村文化和农民的生活方式进行了嘲笑和贬低。
3.大城市对小城市的歧视:在中国的城市体系中,大城市享有更好的资源和发展机会,小城市则相对较弱。
大城市居民常常对小城市居民看不起,认为他们缺乏机会意识和进取心。
一些大城市居民对小城市的发展持有偏见,往往将小城市与落后、保守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4.沿海地区对内地地区的歧视: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相对较发达,而内地地区相对较落后。
沿海地区的人对内地地区的人存在一定的歧视,认为他们“土”的形象。
此外,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文历史遗迹较少,他们常常评论内地地区缺乏文化底蕴。
5.某些地方对少数民族的歧视: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仍然存在一些地方对少数民族的歧视。
一些地方的民族歧视主要体现在就业、教育、政治权益等方面,使他们难以平等地参与社会发展。
民族歧视问题严重影响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以上只是中国地域歧视现象的一部分例子。
这些歧视现象直接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损害了国家的团结和和谐。
中国政府多次强调对地域歧视的打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消除这种歧视现象,例如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加强教育普惠、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歧视便成为选择 的替代 方式 , 如针 对河南人 的短信 、 笑话
和段子就是佐证 。另一方面 , 河南人形象 的贬低性形象认 知 给其他地域的群体带来 了极大 的不安全感 , 排斥 河南籍人成
要靠发展 , 尤其是加快落后 地 区的发展 , 从而逐步缩小地 区差距。从被歧视 者来讲 , 自 自立, 要 强 提 自身素质 , 努
力改 变 自身形 象, 用行动去改变别人 的偏 见。
关键词 : 地域歧视 ; 中效应 ; 集 形象建构; 建构逻辑
中图分类号 :92 6 C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8— 5 0 2 1 )4— 07—0 10 8 2 (0 0 0 0 8 3 群体规范化的认知 。所 以 , 意识 的形态寄居 于他们社 会化 “
本文以一些地方和人群中存在的以丑化与歧视河南人为例分析被歧视地域人群形象的建构和建构逻辑以及地域歧视的危害性从国内外比较中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反地域歧视体系建构问题以期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21 0 0年 7月
哈 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THE OURNAL OF J HARBI COMM1 E S N TY E CHOOLOFTHE CCP
作者简 介 : 义(9 2一) 男 , 刘顺 17 , 甘肃 陇西人 , 教师。 .
中马上就浮现 出一 个定 格的 图景。其 结果是 一方 面因为无
・
8 ・ 7
法在现实生活实践 中排斥实体 的河南籍人 , 日常生活 中的精
以来 , 一个地方的人受到歧 视 , 基本 上都 是发生在这 一地 区
地域歧视是指其他人 群对属 于某 一地 域 的人所产 生的 厌恶甚至敌视的态度 和不公正 的待遇 。所 谓地 域歧视 的集
了的身体内部 , 体化 了的意识形态 随即反过来又强化他们 身
模式化的思想和行为。 ”
中效应 , 是指歧视行为不仅仅是个体 的、 偶尔 的行为 , 而是集 中成 为一个群体 性、 常性 的行为 。近 年来 , 惯 地域歧 视 一直 作为一个热 点问题被媒体和网络所 关注和讨论 , 但是学 术界 对此却 未有 足够 的重视 。本文 以一些 地方 和人群 中存 在的
敌视 的态 度。这种 态度的产生 , 仅仅是 因为这个人 是某个集 团的一员 , 因而这个人也就具有这个集 团所有 的令 人不愉快 的特 征” 。持 有偏 见的人在通常情况下并不意识到或者不 J
想意识到 自己是有偏见 的 , 而把 自己对偏见对象 的态度看成 是客观 的评价 。如 有些 人对 河南人 的形 象的认 知基本 定格
时 间的积累 。“ 惯习是历史 的产物。 诋毁河南人的最早 年代 ” 无从考证 , 而嘲弄河南人的“ 段子 ” 大规模流行 , 则开始 于 2 O
东人食 用果子狸 , 很多人都声讨 甚至歧 视广东人 及其饮食文
化。随着非典的过去 , 对广 东人 的声讨也 烟 消云散 。但 是 , 对河南人 的记忆却没有太多 的改变 。“ 过去 的形 象一般会使 现在的社 会秩序合 法化。 【 这些贬低性 形象记 忆通 过话语 ”2 或各种集体 活动得到 了延 续 、 重温或 强化 , 而 内化 为其他 进
J l. 2 1 uy ,0 0
No 4 S r lNo 7 . ei . 0 a
第 4期 总第 7 期 O
中 国地域歧视的集中效应与反 歧视体 系建构
兼 论 丑 化 与歧视 河 南人 现 象
刘顺义 , 李正春
( 中共定西市委党 校 , 甘肃 定西 7 30 ) 4 00
以丑化 与歧视河南人为例 , 分析被歧视地域 人群形象 的建 构 和建构逻辑 以及地域歧视的危 害性 , 国内外 比较 中提 出符 从 合 中国实际的反地域歧视体系建构 问题 , 以期对这一 问题 的
解决有所裨益 。
一
2象 征性符 号传播 的推 动。社会心 理学家奥 尔波 特把 .
偏见概括 为一种“ 对属 于某一 集团 的人 所产生 的厌 恶 , 甚至
、
被歧视地域 人群形象的建构和建构逻辑
在一个相对 固定 的象征符 号之上 , 脏 ” “ ” “ ” 贬低 “ 、乱 、坏 等 性 的话语成 为描 述 河南 人形 象 的常见 符号 , 既外 在 于个 它
( 被歧视地域人群 形象的建构 的结 果。“ 习” . 惯 是历 史地积淀 在行 动者
摘
要: 地城歧视是 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的现实问题 。被歧视地域人群 形象的建构是贬低性 形象记忆定格
化 , 性符号传播 的推动 , 习再 生产 的结果 , 象征 惯 也与历 史文化 的沉 淀、 经济发展 的差距 以及政策走 向有关。其危
害性是抑制社会经济的总产 出, 制造区域问的隔膜, 离并直接损 害 了公 正的基 本规则 。地域 歧视不 可能通过具 背 体的诉讼加 以根治 , 绝大多数公 民的利益不可能通过 少数人 的诉讼加 以保护 。反 对地域 歧视 , 最根本 的一条还是
收稿 日期 :00— 3— 1 2 1 0 3
世纪 9 年代 中期 , o 针对 河南 的 地域 歧视 由此 开 始明 确化 。
第二 , 践感 的指 引。实践感 是指行 动者获得 的对 于所 处世 实 界的下意识的把握 能力 , 行为 者设 想行动 的客观对 象之前 , 实践感所提供 的社 会感 受性 已经引导其 行动 了。即主 体对 于客体的认知通常是在一套价值框架指引下进行 的 , 种价 这 值判断经过长时间 的重复后 , 为相对稳 定的行为模式 和思 成 维方式 , 成为 下意识 的反应 。如一提到 河南人 , 有些人 脑海
身上 的一套分类标准 。惯 习的形 成需要两个条件 。第一 , 长
1 贬低性形象记忆定格化 。一般来说 , . 社会 记忆的建构
是情景化的 , 是流变 的, “ 它 总是一个 持续 与变迁 , 连续与更
新的复合体” 。因此 , J 社会记忆是最不 可靠 的东西 , 它既 可 以被有意删除 , 又可故意保 留。如 20 0 3年非 典期 间, 由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