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1节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 教科版(1)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教案
第五章物态变化第一节物态变化和温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不同状态,知道水能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2.酒精灯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3.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4.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水的三种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认识物态变化及物态转化的条件。
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和亲生体验来获得水的物态变化及温度测量等知识,让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90—95页,具体教学内容为:水的物态变化和温度。
⚫教学重点1.实验探究水的三种状态的变化,物态变化的概念及物态转化的条件。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摄氏温度的规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温度的记法、读法以及温度的实际测量。
⚫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节教学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掌握了一些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
对于水的三种物态变化,仅停留在认识阶段,通过实验能够让学生理解水的不同状态间的转化,从而理解物态变化的含义并得到转化的条件。
这些是容易理解和接受的。
难点在于学生对温度的估计和实际测量上。
⚫教法分析本节课提倡采用探究式教学和教师讲授两种相结合的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即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观察、测量、制作、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提出模型和交流)进行学习,主动去获得知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积极态度的实践活动。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适时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从而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本节课具体教法入下:1.学生探究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设计方案——学生自主实验探究——教师从旁协助——总结归纳。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5章《 物态变化》教案
第五章物态变化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知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和工作原理。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行为提示:1.情景引入新课。
2.解读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温度概念的理解,如0°C的冰与0°C的水一样冷,温度相同,即冷热程度相同。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水覆盖着地球约71%的表面。
在地球45亿年的漫长演化中,水扮演了一个神奇的角色。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就没有人类的社会文明……那么水在自然界是如何循环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内容。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自主阅读教材P91,完成1~3题:1.如图所示,从高山上流下来的是__液__态的水,空气中的水蒸气是__气__态的水;如右图所示的冰和雪是__固__态的水。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体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__物态变化__。
2.下列现象中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是(D)A.冬天水结冰B.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 D.将橡皮泥捏成橡皮泥人3.合作探究:“制造云和雨”。
现象:湿沙子逐渐__变干__,在装冰的盘子底中有__水珠__出现。
知识板块二温度及测量自主阅读教材P92~93,完成4~7题:4.0℃的冰和0℃的水冷热程度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0℃的冰比0℃的水冷些 B.0℃的水比0℃的冰冷些C.0℃的冰和0℃的水冷热程度相同 D.冰和水之间无法比较5.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平均值。
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_5℃__,最低气温是__-2℃__,一天的温差为__7℃__,平均气温是__1.25℃__。
6.如图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
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1)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温度计玻璃泡接触容器底__;(2)B图中操作的错误是__取出读数__;(3)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__48__℃。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了解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3)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
(4)了解水对人类的生命意义。
2、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分组讨论,认识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水。
(3)本节课重点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学科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
(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水在大自然中的不同形态产生的原因。
2、本节的难点是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教学器材】多媒体播放设备、课件、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湿沙子、盘子、冰、湿抹布。
【实验探究形式】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关于地球和水的美丽图片,做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在大自然中,水以各种形态存在着,神奇的地球上有神奇的水,对物态变化形成概念,并提出问题,云、雾、雨、露、雪、冰、雹、霜都是大自然中水的美丽化身,而他们是怎样变化形成的呢?板书课题: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二、传授新课(一)、水的三态及三态之间的变化1、水和水蒸气之间的物态变化。
A、汽化现象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地上的水为什么干了?形成汽化的概念,并讲解蒸发的定义。
通过实例分析什么是汽化现象。
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汽化现象吗?(学生举例)B、液化现象实验:用嘴巴对玻璃板哈气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形成液化概念,分析露水、雾的形成过程。
实验:用嘴巴对着手掌哈气,感觉与对玻璃片哈气有什么不同?点拨学生液化现象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的物态变化。
结合图片,学生再举例,日常生活中见到那些液化现象?2、水与冰之间的物态变化A、熔化出示图片: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形成概念。
B、凝固出示图片,这些冰是怎样形成的?形成概念。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1)
5.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目标要求:1 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三种物态;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了解地球上水的循环现象。
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
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景。
难点是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教学仪器:铁架台、烧瓶、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烧杯、水;圆底烧瓶、碘等。
教学过程:一物态与物态变化物态:物质存在的形态。
一般来说有:固态、液态和气态,对应的物质叫:固体、液体和气体。
水的固态:冰、雪、霜和雹水的液态:水流、雨、露水的气态:水蒸气物态变化:物质状态的变化。
二认识水的物态变化:演示实验:先介绍实验装置。
伴随着实验进程、适时指名观察点和思考的问题:给烧瓶加热的过程中,在瓶口的玻璃管口你看见了什么?为什么要给烧瓶加热?玻璃管口喷出的“白雾”说明了什么?1.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到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的方式:(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平和的汽化现象。
如:洒了水的地面变干。
湿衣服晾干。
晒粮食等(2)沸腾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如:降水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液化)成的。
雾、露的形成。
实验中看到的“白气”水蒸气遇冷凝结(液化)成的。
2. 熔化与凝固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如冰化为水,冰冻食物解冻。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如水结冰。
3升华与凝华演示碘的升华与凝华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如: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如:霜、雪的形成,4水的物态变化:三地球上的水循环:这里让同学们结合书P92图5-1-5一起来认识地球上的水循环。
介绍水对生命的重要性、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的意识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精编导学案(教科版八上)
5.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师寄语】今天不为学习买单,未来就为贫穷买单!【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1.初步认识水的三种物态及其变化。
2.能说出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本节重点是温度计的工作原理,难点是对“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描述。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目标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自学教材P91,完成以下导学案。
1.物质的三种状态包括:………………态、………………态和………………态。
2.认识水的三种状态:冰是态,除了冰还有………………、雪、雹、窗花、雾凇等;水是态,除了水还有雨、………………、云、雾、哈出的白气、烧开水时水壶冒出的白气等;水蒸汽是态,我们是看不到的。
3.水很容易从一种状态………………为另一种状态。
请举出一例由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的例子:…………………………………………………………………………………………………………………;举出一例由水蒸汽转化为水的例子:……………………………………………………………………………………………………………………………………………………;举出一例由水蒸汽转化为固态水的例子:……………………………………………………………………………………………………………………………………………………。
目标二测量温度自学教材P92-93,完成以下导学案。
1.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叫做温度。
2.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的性质制成的,常见的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等。
3.温度计的刻度常以……………………来标注,它的符号是……………………。
物理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读作零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在……………………和……………………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
2020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5章《物态变化》第1节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设计
2020-2021最新课题1.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师一、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3.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
4.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教学 (2).过程与方法: 5.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目标 6.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 实验探究、 查询资料, 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 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 8.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重点 让学生经历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境难点 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演教具示 学烧杯、湿沙子、酒精灯、盘子、冰。
生主 要 教 学 过 程批注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出示图片欣赏大自然的水体(搜集大量关于水的美丽图片,做成课件并展示给学生。
)欣赏大自然的美景:课件中有吉林的雾凇,黄( 学 生 对 山的雾,早晨的植物上的露珠,冬天的房屋上的冰柱,美丽的雪景, 此 有 着 许 冰雹,涓涓细流,潺潺的流水等图片,并配有优美的诗句或美文。
师:关于水大家想知道的很多,在大自然中,水以各种形态存在 着:美丽的云雾,高耸的冰川,流淌在山涧的涓涓溪流,凝聚在荷叶上的闪闪“珍 珠 ”,悬挂在枝条的晶莹的凇挂 ⋯ ⋯ 这些水以不同的形态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教学过程设计师:云、雾、雨、露、霜、雪、冰、雹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多 的 猜 想 和 好 奇 , 所 以 都 被 这 个话题 吸 引 住 了 , 想 知 道 怎 么 去(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探究:模拟云和雨重点介绍介绍需要的器材:烧杯、湿沙子、酒精灯、盘子、冰。
酒精灯的1学习酒精灯的使用:使用。
(1)绝对禁止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2)酒精灯的外焰温度灭。
最高,应该用外焰加热。
(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帽盖灭,不能吹(4)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布铺盖。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教案 科教版教案
物态变化第1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
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妙斧神工。
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设计学生参与的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境。
本节的难点是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三、教学过程1.认识水的物态变化学生对水的固(冰、雪、霜、雹)、液(水流、雨露)、气(水蒸气)态虽不陌生,但并未认真研究和系统观察。
教学设计宜从章首图和常见的天气现象导入课题,着力设计好模拟云和雨的小实验,使学生得以亲历和观察水的物态变化。
伴随实验观察进程,适时指明观察点和思考问题,诸如:·给烧杯加热过程中,你在杯口盘子底面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要给烧杯加热为什么在杯口盖着的盘子里放些冰块·为什么在大烧杯里铺一层饱含水分的湿沙换用别的东西,例如冰块,行吗·烧杯上方出现的朦胧“白雾”说明什么问题依据教学需要,亦可在本实验前补充加热冰块的小实验:在烧杯中放少许冰块,加热,直至烧干。
使学生感悟水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
由此导入本实验。
本实验的湿沙亦可换为冰块。
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应做出示范并强调以下几点:·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去加热。
·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
·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类似模拟造“冰”、造“雨”、造“雪”、造“霜”、造“露”等活动,还应布置到课处活动中。
对水的物态变化应在本板块末推广到整个物质世界,以利后续教学。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节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 教科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
(3)了解地球上的水的循环现象。
(4)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
(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景。
【教学难点】
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教学环节】
【实践活动】
到网上查找云、雨、雪、露、雾、霜都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都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搜集有关人工降雨、冰雹的资料。
【课后作业】28586 6FAA 澪?38940 981C 頜O35006 88BE 袾$37685 9335 錵32604 7F5C 罜26076 65DC 旜21526 5416 吖21080 5258 剘F 34560 8700 蜀40726 9F16 鼖。
八年级物理上册5.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精品学案(新版)教科版
5.1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师寄语】今日不为学习买单,未来就为贫困买单!【学习目标】目注明确,行为才有效!1.初步认识水的三种物态及其变化。
2.能说出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丈量温度。
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有的温度值。
【要点难点】劲往这里使!本节要点是温度计的工作原理,难点是对“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描绘。
【讲堂研究】亮出我的看法,秀出我的个性,展现我的风范!目标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自学教材 P91,达成以下导教案。
1.物质的三种状态包含:⋯⋯⋯⋯⋯⋯态、⋯⋯⋯⋯⋯⋯ 态和⋯⋯⋯⋯⋯⋯ 态。
2. 认识水的三种状态:冰是态,除了冰还有⋯⋯⋯⋯⋯⋯、雪、雹、窗花、雾凇等;水是态,除了水还有雨、⋯⋯⋯⋯⋯⋯、云、雾、哈出的白气、烧开水时水壶冒出的白气等;水蒸汽是态,我们是看不到的。
3.水很简单从一种状态⋯⋯⋯⋯⋯⋯为另一种状态。
请举出一例由液态水转变为水蒸气的例子:⋯⋯⋯⋯⋯⋯⋯⋯⋯⋯⋯⋯⋯⋯⋯⋯⋯⋯⋯⋯⋯⋯⋯⋯⋯⋯⋯⋯⋯⋯⋯⋯⋯⋯⋯⋯⋯⋯⋯⋯⋯⋯⋯;举出一例由水蒸汽转变为水的例子:;举出一例由水蒸⋯⋯⋯⋯⋯⋯⋯⋯⋯⋯⋯⋯⋯⋯⋯⋯⋯⋯⋯⋯⋯⋯⋯⋯⋯⋯⋯⋯⋯⋯⋯⋯⋯⋯⋯⋯⋯⋯⋯⋯⋯⋯⋯⋯⋯⋯⋯⋯⋯⋯⋯⋯⋯⋯⋯⋯汽转变为固态水的例子:⋯⋯⋯⋯⋯⋯⋯⋯⋯⋯⋯⋯⋯⋯⋯⋯⋯⋯⋯⋯⋯⋯⋯⋯⋯⋯⋯⋯⋯⋯⋯⋯⋯⋯⋯⋯⋯⋯⋯⋯⋯⋯⋯⋯⋯⋯⋯⋯⋯⋯⋯⋯⋯⋯⋯⋯。
目标二丈量温度自学教材P92-93 ,达成以下导教案。
1.温度的看法:物体的⋯⋯⋯⋯⋯⋯⋯⋯⋯⋯⋯⋯⋯叫做温度。
2.温度的丈量工具是⋯⋯⋯⋯⋯⋯⋯⋯⋯⋯⋯⋯⋯,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依据液体的⋯⋯⋯⋯⋯⋯⋯⋯⋯⋯⋯⋯⋯的性质制成的,常有的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等。
3.温度计的刻度常以⋯⋯⋯⋯⋯⋯⋯⋯来标明,它的符号是⋯⋯⋯⋯⋯⋯⋯⋯。
物理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淆物的温度是⋯⋯⋯⋯⋯⋯⋯⋯(读作零摄氏度),开水的温度是⋯⋯⋯⋯⋯⋯⋯⋯;在⋯⋯⋯⋯⋯⋯⋯⋯和⋯⋯⋯⋯⋯⋯⋯⋯之间分红100 等份,每个等份代表⋯⋯⋯⋯⋯⋯⋯⋯。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讲解
第五章第一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本章知识的第一节,起到了一个知识引入的作用,通过水这一学生都非常熟悉的载体,引出了自然界的三态变化,使学生知道这六种物态变化的存在及过程,教材的编写图文并茂,以大量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来认识和了解物态变化,并设置了科学探究“制造云和雨实验”来帮助学生学习,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育理念。
我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并努力将其放大,以一种完全开放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认真挖掘了教材中科学探究的课题,并为学生能够顺利的进行实验探究作了充分的准备。
包括合理的小组设置和实验所需器材的准备。
另外本节课还进一步分析了水对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的重要性,可以使学生建立起珍爱水资源的环保意识。
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利契机。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水及与水相关的冰、雪、霜、雾、露、云、雨等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有一定的了解,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将作为本节课学习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可以将自己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展示给同学们,使学生体会到所学习的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其中也有一部分会对本节课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障碍,如学生习惯的把云、雾等认为是一种气态的形式,这些方面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实例加以强调。
三: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采取“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始终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基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线,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互动为主。
这样就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能让学生自主探索。
并加以扩展,并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实验,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整理能力能得到了发挥和展示,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自在地进行学习。
为了通过本节课的知识加强学生对水这一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资源的珍视,我在本节课的加入了地球水资源的的概貌,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水资源的危机和节约用水的必要性。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单元《生态变化》教案
第五章物态变化本章内容概述本章讲述的物态变化,是在小学科学课中学过的蒸发、沸腾、水的三态变化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态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而物质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总要吸热或放热,即如果没有“吸热”或“放热”过程,就不会发生物态变化,因此本章知识又是以后学习“能及其转化”的基础,同时本章知识与化学课中的物质内容息息相关.因此,学好本章知识对于以后学习和理解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很大帮助.1.第1节“物态变化与温度”,讲述温度和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以及温度计的使用,认识水的物态变化.2.第2节“熔化和凝固”,介绍了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和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3.第3节“汽化和液化”,介绍了物态变化中的汽化和液化,汽化中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学习了液化的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温;以及汽化吸热、液化放热.4.第4节“地球上的水循环”,介绍了升华和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水循环的过程和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保护有限的水资源.本章教学注重从日常生活中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使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引起学生共鸣.本章内容涉及大量的物理实验,这些实验大多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出现,为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初步认识思考和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特别是认识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本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在知识目标方面: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致冷.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在能力目标方面: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知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通过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知道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素养目标方面: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物理规律.通过探索认识自然界中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与温度计的正确使用;熔化、凝固的现象和规律;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温度特点;汽化、液化现象;蒸发和沸腾;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本章课时安排【课时建议】本章共有4节,建议7课时.第1节物态变化与温度1课时第2节熔化和凝固2课时第3节汽化和液化2课时第4节地球上的水循环1课时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1.物态变化与温度【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2.理解温度的概念.3.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三、素养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教学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与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教具准备】多媒体、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春、夏、秋、冬四季中水物态变化的影片,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以下问题:1.你知道水有几种状态吗?2.这些状态如何转化?3.状态变化受什么因素影响?学生回答:1.水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2.这些状态可以相互转化.3.状态变化受温度影响.【进行新课】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学生对水的固(冰、雪、霜、雹)、液(水流、雨露)、气(水蒸气)态虽不陌生,但并未认真研究和系统观察.教学设计宜从章首图和常见的天气现象导入课题,着力设计好模拟云和雨的小实验,使学生得以亲历和观察水的物态变化.伴随实验观察进程,适时指明观察点和思考问题,诸如:1.给烧杯加热过程中,你在杯口盘子底面看到了什么?2.为什么要给烧杯加热?为什么在杯口盖着的盘子里放些冰块?3.为什么在大烧杯里铺一层满含水分的湿沙?换用别的东西,例如冰块,行吗?4.烧杯上方出现的朦胧“白雾”说明什么问题?依据教学需要,亦可以在本实验前补充加热冰块的小实验:在烧杯中放少许冰块,加热,直至烧干.使学生感悟水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由此导入本实验.(本实验的湿沙亦可换为冰块)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应做出示范并强调以下几点:(1)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2)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去加热;(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4)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类似模拟造“冰”、造“雨”、造“雪”、造“霜”、造“露”等活动,还应布置到课外活动中.对水的物态变化应在本板块末推广到整个物质世界,以利后续教学.教师应依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冰——水——水蒸气——水——冰转换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跟水的物态变化结合起来,再由小范围内水的物态变化扩展到地球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启发学生想象出地球上水的“旅行”图景,进而激发他们产生疑问:水为什么会在自然界中循环?既然循环不已,为什么还存在水资源危机和缺水?水的三态转化需要什么条件?……二、测量温度师我们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判断就必须进行测量,要进行测量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教师向学生展示三种常用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温度计的结构.生1:温度计由玻璃外壳、玻璃泡、细玻璃管、刻度及符号组成.生2:玻璃泡和细玻璃管相通.生3:温度计上有个符号℃,它是温度的单位.生4: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进行总结和板书.归纳:1.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2.温度计内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甲苯等三、摄氏温度师刚刚同学们提到的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的是摄氏温度,那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摄氏温度”,并进行讲解.摄氏温度(多媒体课件)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低于0℃用负数表示.例如,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口腔温度),读作“37摄氏度”;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注意:摄氏温度的读法中容易出现错误,如“37℃”读成“摄氏37度”或者读成“37度”这都是错误的.因为“℃”表示的就是“摄氏度”,所以读时不能把“摄氏度”拆散来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并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多媒体课件):1.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超出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2.观察寒暑表、体温计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他们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分度值各是多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学生分小组讨论后,积极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教师总结:1.如果所测的物体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且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如果所测的物体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2.①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最低温度是-30℃,分度值是0.1℃,主要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②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最低温度是35℃,分度值是0.1℃,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③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最低温度为-20℃,分度值是1℃,是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范围确定的.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判断温度计的使用对错”,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自己的推测判断.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生1:第①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感温泡置于容器底部.生2:第②个图错误是把温度计感温泡置于容器侧壁.生3:第③个图错误是温度计感温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生4:第④个图正确.生5:第⑤个图错误是读数时温度计离开了被测液体.生6:第⑥个图正确.生7:第⑦个图中间一个是正确的,上下两个是错误的,因为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然后总结并归纳“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归纳:温度计的使用归则:1.温度计感温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器壁.2.温度计感温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感温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例题(多媒体展示)如图,甲、乙所示为两支温度计液柱处的放大部分,则这两支温度计的分度值分别是、,指示的示数分别为、.解析:甲图的示数从“10”到“20”之间均匀划分为10小格,则该温度计每小格表示(20℃~10℃)÷10=1℃,即分度值为1℃.乙图中的刻度从“10”到“20”之间均匀划分为5小格,则该温度计每小格表示的温度值为(20℃~10℃)÷5=2℃,即分度值为2℃.读数时,应先判断“0”刻度的位置,以判断示数是零上温度还是零下温度.观察甲图,其刻度值从下往上在增大,可判断零刻度在图示刻度的下方,示数为零上温度.液柱在10℃以上6小格处,每小格表示1℃,即10℃以上6℃,所以读数约为16℃.观察乙图的刻度值,数值从上到下在增大,可判断零刻度在图示刻度的上方,示数为零下温度.液柱在-10℃以下4小格处,每小格表示2℃,即液柱在-10℃以下8℃,读数应为-18℃.答案:1℃2℃16℃-18℃四、拓展: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师之前有同学发现体温计的液柱上有个缩口,这个缩口是做什么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然后回答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思考题(多媒体课件):1.体温计与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2.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温度计却不可以,为什么呢?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一甩?学生分组讨论后积极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并总结.教师总结:1.体温计里面的细玻璃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感温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感温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都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体温计的刻度范围为35℃~42℃,分度值为0.1℃.2.测体温时,感温泡内的水银随着温度升高,发生膨胀,通过细管挤到直管,而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是因为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变冷收缩,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内的水银不能自动退回到感温泡内,所以它表示的是人体的温度;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一甩是因为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后不能自动退回到感温泡中,重新使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感温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的温度值不准确(注意其他温度计不允许甩,也不可以离开被测物读数).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和物态变化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温度和摄氏温度的规定,认识了常用的温度计,知道了自然界中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大家通过实验掌握了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涉及到温度,希望大家能够将今天所学的知识巩固好.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1.在教学中,设计情景:先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这个活动的设计,是要让学生知道,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从而引出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的学习.2.在实验时我还要求学生在测水的温度之前先认真估测水的温度,不要用温度计测出之后再依据测量值来随便写一个估计值,这样实验就失去了意义,而且实验后说明要得出精确值必须进行测量,这样就强调了实验的重要性,也突出了实验要认真做的必要性.3.零下温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这里可以讲得再细致一点.可以在这里再多加训练,充分利用自制的教具——温度计模型.老师也可以说温度,让学生上台调整模型,还可以借鉴数轴上负数的读法,供学生参考.2.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2.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3.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二、能力目标1.感知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2.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感悟物质世界的美丽多姿.3.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三、素养目标1.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2.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熔点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教学重点】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教学难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的联系.【教具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烧杯、石棉网、铁夹、钟表、海波晶体、石蜡.【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教师播放冰、雪、雨、霜的图片,以及烧杯中的水烧开后越来越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题目.1.刚才播放的冰、雪、霜是什么物态?2.雨水是什么物态?3.水蒸气是什么物态?学生回答:1.冰、雪、霜是固态.2.雨水是液态.3.水蒸气是气态.我们知道自然界中水的这几种状态间都能发生相互转化,它们在什么条件下转化?转化的特点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今天来学习固态与液态之间的转化.【进行新课】一、认识晶体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本上第96页各种雪花.漂亮的金刚石晶体,5-2-4美丽的晶体等图片,请同学们观看这些图片,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生:形状规则(√)晶莹透明()师对它们都有规则的结构,但不一定透明,这类物质我们称之为晶体.师但我们生活中的固体并不都是这样有规则结构,如玻璃,沥青等.它们压碎后并没有固定的规则形状.我们称为非晶体.二、固体的熔化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学生回答)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现象?(学生回答)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刚才我们提到的冰化成水是熔化,水结冰是凝固.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液态是熔化,铁水铸成工件是凝固.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熔化和凝固.学生实验:观察海波和石蜡的熔化.1.讲述实验的做法各组的熔化实验仪器中分别放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和非晶体物质石蜡.将搅拌器和温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温度计的感温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分别埋在海波粉和石蜡中.把试管放在大烧杯的水中,将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等水温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动,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和石蜡的温度,并观察海波和石蜡的状态.最后把记录的数据填入表格中.2.注意事项为了做好实验,每组的三位同学要分工合作.一位同学搅动,一位同学读数,并观察海波和石蜡的状态,第三位同学记录温度和状态.实验中,搅动必须不停地进行,以保证海波和石蜡受热均匀.3.学生操作等各组的熔化过程完成后继续加热,教学活动继续进行.师请同学们根据海波和石蜡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自己实验分析一下,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生甲:给海波加热,海波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上升到48℃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还在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48℃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生乙:在给石蜡加热,石蜡先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态,在整个熔化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上升.生丙:从我们组对海波熔化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海波在一定温度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师同学们回答地很好,实验观察很仔细,每组同学都团结协作,讨论也很激烈,我很高兴,看来大家对学物理很感兴趣,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晶体与非晶在熔化过程中的现象并不相同,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它们熔化的特点.固体在熔化时:情况不同,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直到熔化完成后温度才会再上升;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一直上升.三、液体的凝固师生共同探究:实验方案:如果让熔化了的海波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在冷却凝固成晶体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然后与蜡烛逐渐凝固成固体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学生分组动手实验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师从以上我们发现液体在凝固时,也有一些不同.师生共同归纳:1.如海波这类物质.凝固成晶体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凝固温度.2.如蜡烛这类物质凝固成非晶体过程中温度一直下降.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本节我们认识了晶体和非晶体.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明显不同.知道了熔化和凝固这两种物态变化.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在探究海波熔化特点和石蜡熔化特点中,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分工情况,然后积极主动地设计实验并参与探究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设计和规划能力、观察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这个实验探究活动中,由于学生要写实验报告,因此教师应给予详细指导.在开始的认识晶体中,只需学生初步认识晶体有一个规则内部结构就行,不用深入介绍晶体的各种棱柱结构等.3.汽化和液化第1课时汽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3.知道液体沸腾的条件.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能区别蒸发和沸腾.二、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2.经历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3.通过对比法认识蒸发和沸腾的区别和联系.三、素养目标把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与物质的沸点联系起来,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教学重点】实验探究水沸腾的规律,蒸发和沸腾的区别.【教学难点】水沸腾的温度(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教具准备】烧杯、水、温度计、酒精灯、火柴、石棉网、铁架台、钟表.【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师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1)晒在太阳下的衣服一会儿就干了,衣服上的水跑哪里去了?(2)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到温暖的室内,眼镜会变模糊,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1)水变成了水蒸气飘散到了空中.(2)眼镜变模糊是因为眼镜上蒙上了水汽.师不错,同学们回答得很好.眼镜上的水汽实际上就是小水滴,那这些小水滴是哪里来的呢?生:是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教师总结,并引入课题: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水蒸气变成水是液化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汽化和液化.【进行新课】一、从液体到气体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2内容,了解关于汽化、沸腾、蒸发等概念.师生一起归纳: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二、沸腾1.设计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师我们每天要喝开水,开水是指沸腾后的水.现在回忆一下烧水时的有关情况,然后思考下列思考题.(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水烧开需要哪些条件?2.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3.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越来越高?4.水沸腾后会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吗?5.最后水煮干了,水会去哪里了?师上面的思考题,同学们先不着急回答,大家先制定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观察,得出结论.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现象”,并讲解,帮助学生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今天的课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我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设计意图:我以“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为主题,设计了一节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科学课。
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水的液态、固态和气态。
2. 让孩子们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液态、固态和气态的特点。
难点: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冰块、热水、显微镜、PPT。
2. 学具:每个孩子一份实验材料包,包括水、冰块、热水、显微镜。
五、活动过程:1. 引入:我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入课程:“什么东西,放在袋子里,夏天变小,冬天变大?”孩子们积极参与,猜出是水。
2. 讲解:我通过PPT,向孩子们讲解水的液态、固态和气态的特点,以及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3. 实验: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
他们发现,热水会使水蒸发,冰块会使水凝固,而显微镜则可以帮助他们观察到水的微观结构。
4. 分享:每组孩子们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水的液态、固态和气态的特点。
2. 难点: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物态变化原理。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通过这次课程,发现孩子们对水的物态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在实验中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
但是,我发现有些孩子在实验中对于显微镜的使用还不够熟练,这需要在今后的课程中进一步加强培训。
对于拓展延伸,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实验,探索水的物态变化,以此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我对这次课程感到满意,我相信通过这次课程,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5.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五章第一节,主要讲述了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具体内容包括:1. 水的液态、固态和气态;2. 水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3. 水的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液态、固态和气态,理解水的物态变化的概念;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3. 通过对水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特点;难点:水的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科书、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夏天和冬天的河流,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状态变化。
2. 讲解水的物态变化:介绍水的液态、固态和气态,解释水的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特点。
3. 例题讲解:以生活中的例子,如冰块融化、水蒸发等,讲解水的物态变化的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水的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讨论。
5. 板书设计:板书水的物态变化的名称、特点和应用。
6. 作业设计:题目1:列举生活中水的物态变化的例子,并说明其原理。
题目2:解释水的液态、固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答案:题目1:略;题目2:水的液态、固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包括融化、凝固、蒸发和凝结。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水的物态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探讨如何利用水的物态变化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设计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水的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部分内容。
这是因为,虽然学生可能能够理解和记忆水的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但是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却是一个挑战。
这一部分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需要补充和说明的是,水的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5.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学案教科版
5.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目标:1、认识水的三种状态。
2、知道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3、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
重点、难点: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学习过程一、水的三种状态:根据你的已有知识,说一说不同状态的水有哪些?1、固态的水有:、、、、。
2、液态的水有:、、、、。
3、气态的水有:。
(用肉眼是看不见的。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到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二、水的物态变化(一)汽化和液化汽化和液化是物质在态和态之间发生的物态变化。
1、汽化: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汽化有两种方式,即和蒸发是液体在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发生的,缓慢的现象。
举出两个汽化的例子:(1)。
(2)。
2、液化: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举出两个液化的例子:(1)。
(2)。
(二)熔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是物质在态和态之间发生的物态变化。
1、熔化: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举出两个熔化的例子:(1)。
(2)。
2、凝固: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举出两个凝固的例子:(1)。
(2)。
(三)升华和凝华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态和态之间发生的物态变化。
1、升华:物质从态直接变成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举出两个升华的例子:(1)。
(2)。
2、凝华:物质从态直接变成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举出两个凝华的例子:(1)。
(2)。
三、地球上的水循环在阳光的照射下,海洋、陆地的水成,随风流动,在高空聚集成云,通过、或等降水落到海洋、陆地。
然后又到大气中,开始了新的循环。
四、综合练习1、完成下表,要求在括号内填上状态变化名称。
2、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周围冒“白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撕去包装袋,雪糕上会出现一层霜,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把雪糕吃掉,是过程。
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 铁水浇成铸件B 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觉得沾手C 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 D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一层霜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联系正确的是( )A 烧开水时冒“白气”——液化B 夏天湿衣服晾干——升华C 冬天看到草上的霜——凝华D 吃冰棒解热——液化5、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水的熔化现象的是()A 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B 深秋的早晨,有时地面上会有一层霜C 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雪却不见了D 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
教科初中物理八上《5.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word教案 (1)
5.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师寄语】今天不为学习买单,未来就为贫穷买单!【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1.初步认识水的三种物态及其变化。
2.能说出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本节重点是温度计的工作原理,难点是对“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描述。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目标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自学教材P91,完成以下导学案。
1.物质的三种状态包括:………………态、………………态和………………态。
2.认识水的三种状态:冰是态,除了冰还有………………、雪、雹、窗花、雾凇等;水是态,除了水还有雨、………………、云、雾、哈出的白气、烧开水时水壶冒出的白气等;水蒸汽是态,我们是看不到的。
3.水很容易从一种状态………………为另一种状态。
请举出一例由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的例子:…………………………………………………………………………………………………………………;举出一例由水蒸汽转化为水的例子:……………………………………………………………………………………………………………………………………………………;举出一例由水蒸汽转化为固态水的例子:……………………………………………………………………………………………………………………………………………………。
目标二测量温度自学教材P92-93,完成以下导学案。
1.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叫做温度。
2.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的性质制成的,常见的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等。
3.温度计的刻度常以……………………来标注,它的符号是……………………。
物理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读作零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在……………………和……………………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第1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
(3)了解地球上的水的循环现象。
(4)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
(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景。
【教学难点】
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到网上查找云、雨、雪、露、雾、霜都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都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搜集有关人工降雨、冰雹的资料。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