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几种常见裂缝形成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合集下载

混凝土常见裂缝分析

混凝土常见裂缝分析

混凝土常见裂缝分析混凝土常见的裂缝主要有非荷载裂缝、荷载裂缝、施工裂缝、温度裂缝等几个方面,涉及到工程施工的方方面面,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使混凝土出现裂缝。

本文就对混凝土常见裂缝分析。

标签:混凝土常见裂缝;荷载裂缝;非荷载;施工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结构以其易于取材、施工方便、可模性好、承载力大等优点,广泛用于建筑结构当中。

同时,混凝土开裂也在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裂缝造成结构刚度降低、承载力下降、耐久性也随之降低,从而危害到建筑物安全。

1、非荷载裂缝非荷載裂缝是混凝土常见的裂缝之一,主要因为混凝土的材料或者是以为外在环境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多引发的裂缝。

非荷载裂缝主要在塑性和硬化的时间中出现的。

1.1塑性阶段在塑性阶段出现混凝土裂缝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新搅拌的混凝土在能够进行塑性没有硬化的时候,因为混凝土收缩出现裂缝;二是在塑性的阶段,由于混凝土在搅拌的过程中,其内部的材料没有搅拌均匀,形成受力不均所产生的裂缝。

在这个过程中,下沉受阻也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三是在塑性的过程中,如果模板出现变形或者是移位,支架出现下沉,那么混凝土的塑性就会出现外力拉伸或者是受力不均的情况,同样会出现混凝土裂缝。

1.2硬化阶段硬化阶段出现的裂缝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干燥收缩时产生的裂缝,一种是自主收缩产生的裂缝,一种是温度收缩产生的裂缝。

干燥收缩产生的裂缝是因为混凝土的特性是干燥收缩,这是因为混凝土的体积会随着含水量的变化为不断变化,一般来说,对于这种情况影响较大的就是混凝土中的骨灰,骨灰不被反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水泥浆的变化。

现阶段对于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原理还不甚明了,主流的看法是因为混凝土在干燥时空隙中的水拉力出现变化,胶凝体的蒸汽压力和表面张力都发生变化,在综合性的作用下,导致出现混凝土裂缝;自主性收缩和干燥收缩有着很大的不同点,自主收缩引发的裂缝主要是在水泥水化的情况下出现的收缩,水泥水化会造成很大的膨胀现象,并且在发生水化的前后过程中,会出现体积减少的状况,而这个时候,已经硬化的混凝土中没有水化的水泥继续进行水化,就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温度收缩裂缝主要是因为热胀冷缩的现象,会使得混凝土内部的拉力和外部的张力发生变化,从而出现裂缝。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会收缩,而在水分稳定后会膨胀。

如果温度变化较大,混凝土受热后膨胀,受冷后收缩,容易产生裂缝。

2.过早干燥:在混凝土表面脱水速度过快而导致混凝土变干燥过快,会引起表面和内部的应力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

3.混凝土成分问题: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掺入的掺合材料质量不合格,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静载荷:施工过程中如果超载、区域集中、不均匀等情况产生,都会给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带来不均衡的应力分布,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合理设计配合比:根据施工环境、工程要求和材料实际情况,合理配比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稳定性,从而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

2.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通过加水量、养护等措施,使混凝土的水分含量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过早干燥导致的裂缝。

3.加入抗裂措施: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材料,例如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等,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控制温度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设置温度控制设备,如覆盖保温材料、使用冷却水等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从而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5.控制静载荷: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工序、控制施工速度等,以确保混凝土受力均匀,避免因静载荷过大而引发裂缝。

6.加强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后需进行养护,如覆盖保湿膜、定期喷水等,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裂缝的产生。

7.做好施工质量管控:施工中要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把控,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裂缝。

在建筑施工中,避免混凝土裂缝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还会影响建筑的美观。

因此,需要在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都加以重视,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采取的措施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混凝土应用极其广泛,特别大体积混凝土一般结构受力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另外由于构件体积大,水泥的水化热量大易产生塑性裂缝以及混凝土在收缩时产生温度裂缝和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产生表面产生龟裂,给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带来隐患。

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脆性材料,由骨料、水泥石以及其中的气体和水组成。

在温度和湿度变化的条件下,硬化并产生体积变形,由于各种材料变形不一致,互相约束而产生初始应力,造成在混凝土内出现微裂缝。

这种微细裂缝的分布不规则且不连贯,在荷载或应力作用下,裂缝开始扩展,并逐渐互相贯通,从而出现较大的肉眼可见的裂缝,称为宏观裂缝,即通常所说的裂缝。

钢筋混凝土工程是现代建筑常见的工程项目,在建筑结构中起主要作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后,其性能的改变严重影响结构的长期安全和耐久运行,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与使用寿命。

本文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并究其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防裂措施混凝土浇筑目录一、引言...。

....。

...。

.........。

.。

..。

.。

.。

.。

.. (1)1 混凝土的定义.......。

.。

.。

...。

......。

.。

(1)2 混凝土裂缝的定义.。

.。

...。

.。

..……………………………………。

1二、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

....。

. (2)1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外因。

..。

....。

.。

(2)2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内因。

...。

...。

..。

..。

(4)三、防止措施.。

..。

..。

.。

.。

...。

..。

.。

.。

...。

.。

.。

.。

(7)1设计措施......。

.。

.....。

.。

.....。

.。

.。

.。

..。

...。

....。

. (7)2原材料控制措施.。

.。

.。

..。

.。

..。

.。

...。

.。

..。

. (7)3、施工工艺措施.。

......。

.。

....。

...。

..。

...。

..。

(8)四、结论。

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分析(每日一练)

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分析(每日一练)

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分析(每日一练)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

然而,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裂缝,这对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造成重要影响。

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通过了解裂缝产生的背景和重要性,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解决混凝土结构裂缝问题。

裂缝的产生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强度不足:混凝土可能由于设计、材料或施工等因素导致强度不足,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温度变化:温度变化会引起混凝土结构的膨胀和收缩,如果未经妥善处理,可能会导致裂缝的形成。

湿度改变:混凝土吸湿后会发生体积变化,湿度的改变可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开裂和裂缝扩展。

基础问题:混凝土结构的基础问题,如不均匀沉降、土壤膨胀等,也可能引发裂缝的产生。

负荷变化: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负荷会发生变化,不当的负荷施加可能导致裂缝的产生。

了解这些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对于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维护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分析和预防这些问题,我们才能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持久性和安全性。

对于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维护建筑结构,确保其长期稳定的运行。

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分析(每日一练)对于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的深入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维护建筑结构,确保其长期稳定的运行。

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原因分析(每日一练)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操作不当往往是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如果施工人员没有正确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够,就容易出现裂缝。

此外,如果混凝土的浇筑不均匀或者没有进行充分的震动,也会使得混凝土结构发生裂缝。

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承受的荷载超过了其设计承载能力,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例如,如果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预计使用情况下的荷载变化,就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无法承受荷载,从而产生裂缝。

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及工程案例

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及工程案例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本文从设计、材料、配合比、施工现场养护等方面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针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以及施工现场的养护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裂缝发展的措施。

依据相关文献,并总结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表面处理法、灌浆、嵌缝封堵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仿生自愈合法等。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温度裂缝;收缩裂缝;混凝土结构受力裂缝;裂缝防治措施;摘要 (I)目录............................................................................ n前言 (1)1混凝土裂缝的类型及成因 (1)1.1混凝土因自身特性产生裂缝 (1)1.2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4 1.3混凝土结构受力裂缝4 1.4施工工艺及流程造成的裂缝 (4)2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5 2.1 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5)2.2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5)2.3 做好裂缝计算5 2.4 做好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 (6)2.5 做好后浇带的施工6 3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措施63.1 表面修补法6 3.2 灌浆、嵌缝封堵法6 3.3 结构加固法6 3.4 混凝土置换法6 3.5 电化学防护法63.6 仿生自愈合法74 实例分析75 结束语8参考文献9致谢10、尸- 、-刖言:混凝土是一种由骨料、水泥石以及其中的气体和水组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

在温度和湿度变化的条件下,硬化并产生体积变形,由于各种材料变形不一致,互相约束而产生初始应力,造成在混凝土内出现微裂缝。

这种微细裂缝的分布不规则且不连贯,在荷载或应力作用下,裂缝开始扩展,并逐渐互相贯通,从而出现较大的肉眼可见的裂缝,称为宏观裂缝,即通常所说的裂缝。

开裂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原材料的选取与配合比的选择不当、施工方法和措施有误、建筑物所处的条件影响以及结构不合理等。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

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简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等。

在实际工程中要区别对待,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裂缝的措施。

关键字:混凝土裂缝预防事故处理一、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及预防1.干缩裂缝及预防干缩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一周左右。

水泥砂浆中水分的蒸发会产生干缩,且这种收缩是不可逆的。

干缩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不同的结果。

干缩裂缝多为表面性的平行线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宽度多在0.05~0.2mm之间,大体积混凝土中平面部位多见,较薄的梁板中多沿其短向分布。

混凝土干缩主要和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的成分、水泥的用量、集料的性质和用量、外加剂的用量等有关。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选用收缩量较小的水泥,一般采用中低热水泥和粉煤灰水泥,降低水泥的用量。

二是混凝土的干缩受水灰比尽量控制好水灰比,同时掺加合适的减水剂。

三是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施工中的配合比,混凝土的用水量绝对不能大于配合比设计所给定的用水量。

四是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

冬季施工时要适当延长混凝土保温覆盖时间,并涂刷养护剂养护。

五是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2.塑性收缩裂缝及预防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

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

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等。

混凝土结构裂缝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结构裂缝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结构裂缝及预防措施摘要: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不仅对构筑物外观厂房较大影响,同时对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产生影响,严重是对构筑物的安全性构成威胁,甚至于完全丧失其使用功能。

目前,裂缝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因此,探讨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措施及其补救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提出七条比较常用的裂缝处理措施。

并结合实例分析了裂缝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1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1.1裂缝类型分析(1)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就其展开程度分为表面裂缝、贯穿性裂缝、破坏性裂缝;就其在结构表面形状分为网状裂缝、爆裂状裂缝、不规则短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斜裂缝等;按其发展情况分为稳定裂缝和不稳定裂缝、能闭合裂缝和不能闭合的裂缝;按其尺寸大小分为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两类,微观裂缝是混凝土内部固有的一种裂缝,它是不连贯的,一般存在混凝土结构内部,尺寸较小裂缝宽度通常情况下不超过0.5mm。

宏观裂缝是指尺寸较大的裂缝,裂缝宽度通常情况小大于0.5mm,可存在混凝土内部,也可存在于混凝土表面;按时间可分为施工期间形成的雷锋和使用期间产生的裂缝;按其影响因素可分为设计因素裂缝、材料因素裂缝、施工因素裂缝、使用因素裂缝、温度因素裂缝,不均匀变形因素裂缝、钢筋锈蚀裂缝等几大类。

(2)塑性裂缝塑性裂缝出现在结构表面,形状不规则且长短不一,这种裂缝太多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初期。

塑性裂缝又成龟裂,严格来说属性干缩裂缝,出现很普遍。

产生这种雷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当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较大,而振动时间过长时,水泥浆浮在上层,骨料下沉时收到钢筋或其他物质的约束,出现不均匀沉降,从而是混凝土的表层产生裂缝‘浇筑后混凝土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起强度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因而开裂;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大,或使用过量的细砂和粉砂混凝土水灰比过大,也会导致这种裂缝出现。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一、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混凝土裂缝一般可以分为荷载裂缝和变形裂缝。

荷载裂缝又分为外荷载裂缝和荷载次应力裂缝;变形裂缝也可以分为材料自身变形裂缝和结构变形裂缝。

(一)荷载裂缝产生的原因。

在荷载作用下,由于结构的强度、刚度或稳定性不够而出现的裂缝称为荷载裂缝。

这类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低,在外部荷载的作用下导致结构变形,从而出现裂缝。

(二)变形裂缝产生的原因。

由于温度、收缩、不均匀沉降等原因所引起的裂缝称为变形裂缝。

这类裂缝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原因,具体原因如下:1.混凝土的收缩。

收缩是混凝土的一个主要特征,对混凝土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由于收缩而产生的微观裂缝一旦发展,则有可能引起结构的开裂、变形甚至破坏。

2.温度应力。

混凝土内的水泥在水化反应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使混凝土升温,并与外部气温形成一定的温差,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其大小与温差有关,并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开裂及裂缝的宽度。

3.配筋不足。

配筋间距大、配筋率小的混凝土结构开裂多。

无筋混凝土比有筋混凝土开裂多。

钢筋的位置也要正确,保护层过大或过小都有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

4.混凝土材料及配合比。

配合比设计不当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这是造成混凝土开裂不可忽视的原因。

配合比不当是指水泥用量过大、水灰比大、含砂率不当、骨料种类不佳及选用外加剂不当等,另外,这几个因素也是互相影响的。

5.施工质量。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由于振捣不均匀或是漏振等原因,都会造成混凝土离析、密实度差的现象,从而降低结构的整体强度。

混凝土内部气泡不能完全排除时,钢筋表面的气泡则会降低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力。

钢筋若受到过多振动,则水泥浆会在钢筋周围密集,这将大大降低粘结力。

6.养护条件。

养护是使混凝土正常硬化的重要手段。

养护条件对裂缝的出现有着关键的影响。

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硬化正常,不会开裂,但是只适应与试块或是工厂的预制件生产,现场施工中不可能拥有这种条件。

混凝土梁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梁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混凝土梁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一、前言混凝土梁裂缝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了解混凝土梁裂缝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混凝土梁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供几种常见的处理方法。

二、混凝土梁裂缝的原因1. 温度变化温度变化是混凝土梁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混凝土梁受到温度变化时,它会膨胀或收缩,这可能导致混凝土梁的裂缝。

2. 混凝土龟裂混凝土龟裂也是混凝土梁裂缝的一个常见原因。

当混凝土梁表面的龟裂扩大时,它可能导致混凝土梁的裂缝。

3. 荷载变化混凝土梁承受的荷载变化也可能导致混凝土梁的裂缝。

当荷载变化时,混凝土梁可能会变形,这可能导致混凝土梁的裂缝。

4. 混凝土材料混凝土材料的质量也是混凝土梁裂缝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混凝土材料质量不好,它可能会导致混凝土梁的裂缝。

5. 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也可能导致混凝土梁的裂缝。

如果结构设计不合理,混凝土梁可能会受到不必要的压力,这可能导致混凝土梁的裂缝。

三、混凝土梁裂缝的处理方法1. 填裂填裂是一种修补混凝土梁裂缝的常用方法。

填裂可以使用特殊的填充物来填补裂缝,这有助于防止裂缝扩大并提高混凝土梁的强度。

2. 补强补强是一种提高混凝土梁强度的方法。

补强可以通过添加钢筋等材料来实现,这有助于提高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

3. 更换混凝土梁如果混凝土梁的裂缝非常严重,那么更换混凝土梁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更换混凝土梁可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防止未来的问题。

4. 维护维护是预防混凝土梁裂缝的重要方法。

维护可以包括定期检查混凝土梁,修复任何损坏,以及保持建筑物的正常运行状态。

5. 增加支撑增加支撑是一种减少混凝土梁受力的方法。

增加支撑可以通过添加支撑杆等材料来实现,这有助于减少混凝土梁的受力,并减少裂缝的形成。

四、结论混凝土梁裂缝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了解混凝土梁裂缝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非常重要。

常见砼质量缺陷产生原因及预防

常见砼质量缺陷产生原因及预防

-一、现场常见的混凝土质量缺陷:麻面、蜂窝、漏筋、孔洞、裂缝、混凝土外表颜色不均匀等。

1.1 麻面是混凝土外表局部浮现缺浆、粗糙或者有小凹坑、麻点、气泡等,形成粗糙面,但混凝土外表无钢筋外露现象。

1.2 产生原因:(1)模板外表粗糙或者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外表被粘坏;(2)模板未洒水湿润或者湿润不够,构件外表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浮现麻面;(3)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均匀,局部漏刷,混凝土外表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外表形成麻点。

1.3 处理措施:先将麻面处凿除到密实处,用清水清理干净,再向混凝土外表喷水直至吸水饱和,将配置好的水泥干灰均匀涂抹在外表,此过程应反复发展,直至有缺陷的地方全部被水泥灰覆盖。

待凝固后用抹子将凸出于衬砌面的水泥灰去除,然后按照涂抹水泥灰方法发展细部的修复,保证混凝土外表平顺、密实。

用水泥灰修复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①首先是调配水泥灰。

普通情况下,黑、白水泥的配比采用5:2 的比例。

用喷壶对调制好配比的水泥灰发展层层洒水,保证握在手里成团,放手后能松散开。

②用水把需要修补的局部充分湿润后即可修复。

戴好橡胶手套,将水泥灰握于掌心,对着麻面发展涂抹填充。

填充时要保证一定的力度,先是顺时针方向,后转换为逆时针方向对同一处麻面发展揉搓,反复发展,直至麻面填充密实。

密实的概念是用手指对着缺陷处按压时,不浮现深度的凹陷。

③处理完一处面积后,用手背(不能用手指)对修复过的混凝土外表发展拂扫,抚平应按从上而下的方向发展,其目的一是去除粘在混凝土外表多余的水泥灰,二是可以消除因涂抹形成的不均匀的痕迹,使颜色和线条一致。

④此外,对于局部凸出混凝土面的湿润水泥灰应该用抹子铲平。

蜂窝就是混凝土构造局部疏松,骨料集中而无砂浆,骨料间形成蜂窝状的孔穴。

产生原因:(1)混凝土拌和不均,骨料与砂浆别离;(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者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不许,造成砂浆少、石子多;(3)卸料高度偏大,料堆周边骨料集中而少砂浆,未作好平仓;(4)模板破损或者模板缝隙未堵严,造成漏浆;(5)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充分,或者漏振,或者振捣时间不够,未到达返浆的程度。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和处理方法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和处理方法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和处理方法一、混凝土裂缝1、混凝土路面裂缝主要原因分析:1.基础夯实不够,地表和地下水排不畅,挖填接触处沉降不一致;2.自然环境的冻融,环境干旱和温差影响;3.骨料含泥量大,骨料粒径大,比例不当,砂率较小;4.水灰比控制不严,拌和时间短不匀,振捣不实,压光拉毛不当;5.设计强度偏低,养护不及时,路面过早行车;主要预防措施:1.混凝土的水灰比宜小,用水量应小,适当掺入减水剂;2.石子不应过粗,减少表面含泥量,确保骨料级配良好;3.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避开高温施工时间;4.气温陡然降低采取防护措施,加强施工后养护及保护,切缝及时准确;2、混凝土楼板裂缝主要原因分析:1.楼板表层混凝土水分蒸发的速度比内部快得多,表层混凝土的收缩受到下层相对不收缩的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引起拉应力,造成混凝土表层很容易产生塑性开裂;2.楼板混凝土的收缩受结构的另一部分如混凝土梁,柱的约束而引起拉应力,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将会产生裂缝,并且能够在比开裂应力小得多的应力作用下扩展延伸;3.因养护不及时,水未洒到,受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过快,内部温度变化小,表面干缩变形时受内部混凝土约束而产生较大拉应力;4.新浇混凝土楼板容易在模板,支撑变形或沉陷的情况下产生裂缝;主要预防措施:1.模板及其支撑系统要有足够的刚度,施工期间不要过早拆除楼板的模板支架,在楼板的混凝土施工完具有一定的强度后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2.预拌混凝土应严格控制水泥及拌和水用量,减少塌落度,不选用增加混凝土干缩的外加剂,同时力求砂石级配最优;3.防止过度振捣楼板混凝土,过度的振捣会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使其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沙浆层和水泥浆层,易产生干缩裂缝;同时要在混凝土沉淀收缩基本完成后才开始楼板的最终抹面;4.加强混凝土养护,保持混凝土楼板表面湿润,特别是在混凝土终凝初期,要严格按要求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提前至浇筑后4小时以内洒水,在常温下养护不少于两周;养护期后,在施工期间特别干燥时也应进行浇水养护;3、季节交替期的裂缝在南方季节交替期气候温度变化较大,特别是白天与晚上的温差有时温差达20℃以上,同时空气相对湿度变化大,在春夏季空气相对湿度大,秋冬季相对湿度较低;在此期间施工用户对于混凝土裂缝的反映相对集中;主要原因分析:1.水泥水化硬化过程直接与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及其变化情况相关;在夏、秋季节交替期间高风速,低相对湿度,高气温和高的混凝土温度等复合作用下,混凝土表面脱水的速率过大,失水可以超过渗出水到达混凝土表面的速率,并造成毛细管负压,引起收缩,造成干缩裂缝;若温度波动较大,中断湿养护会使早期混凝土遭受热胀冷缩,可能引起开裂而产生温差裂缝;2.在季节交替期昼夜温差大时,易忽略夜晚的养护;同时进入秋冬季节气候干燥,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时,如认为气温适宜,而忽略水泥混凝土的养护或振动成型时间,将使混凝土裂缝产生几率增加;主要预防措施:1.季节交替时,用户尤须特别注意水泥混凝土的养护,确保水泥混凝土养护期间适宜的温湿度,对控制干缩与温差裂缝的最有效方法,是确保混凝土表面在完成抹面并开始常规养护以前一直保持湿润;2.热天避免砂,石及暴晒,施工时水泥混凝土必须在水泥初凝前振实成型,同时要避免水泥混凝土成型12h或1d后才开始养护的习惯作法;二、混凝土表面“起粉砂”混凝土表面“起粉”对其抗压强度等级影响不大,但严重者会破坏混凝土路面或楼地面耐磨性,抗渗性,美观性与长期耐久性,对工程质量不利;主要原因分析:1.混凝土泌水引起表层水灰比高,表层水化产物之间搭接不致密,空隙率大,结构松散,造成强度偏低;2.施工养护不当,施工早期水分散失过快,形成大量的水孔,表层的水泥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进行水化;3.骨料级配不合理,含泥量高,过细的土砂也易导致地面起砂;4.为了节省成本混凝土公司加入了过多的粉煤灰做掺合料,导致混凝土表层起砂,起粉;5.压光时间掌握的不好,混凝土表面未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上人作业,低温下施工混凝土表面受冻等;主要预防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合理,防止严重的泌水导致混凝土表层水灰比过大;2.砂,石集料要符合国家质量要求,减少细骨料含土量,水泥的凝结时间要适宜;3.施工过程要防止振捣过度造成混凝土严重的离析与泌水,在混凝土接近终凝时,要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抹面或压面,使混凝土表层结构更加致密;4.施工后要注意及时保温保湿养护不少于14天,要防止混凝土表面硬化前被雨水冲刷造成混凝土表面水灰比过大而使强度降低,又要防止表层水在强度建立起前散失,表层无足够水化产物封堵大的毛细孔,形成水孔;5.控制粉煤灰等掺和料的掺入量,避免其由于振捣过度等原因在混凝土表面富集,影响表层混凝土强度并导致起砂;三、混凝土泌水严重水泥凝结中,密度大的粒子要沉降,产生固体粒子与水的分离,即新拌不可避免的产生泌水现象,严重时用振动器振捣混凝土或拌和物静止一段时间后,在混凝土表面会产生较多水出现;主要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灰比大,自由水多,水与水泥的分离时间长,过多自由水在表面,影响表层凝结硬化;2.在大磨高效旋粉机的生产工艺下,中细颗粒3-5ūm含量少,不足以封堵毛细孔,水分自下而上运动;3.砂石含泥多,颗粒粗,砂率小,混凝土凝结时间长,外加剂中缓凝组分多,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前,水泥的沉降时间延长,导致泌水;4.一般情况下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其中复合水泥的泌水现象相对严重,水泥中掺非亲水性混合材或使用矿渣,粗粉煤灰等做混凝土掺和料时,泌水量会增大;5.施工养护不规范,过度振捣加剧泌水;主要预防措施:1.减少单位用水量,控制水灰比不过大,凝结时间适宜;2.混凝土配制时优先选用保水性能较好的品种水泥,可掺些粉煤灰,火山灰等掺合料增强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砂石集料符合施工规范,选择合理的砂率,采用连续级配的碎石,且针片状含量小;3.施工防止过度振捣,注意养护;4.要求混凝土外加剂不过掺,同时改善外加剂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水,增稠性;5.当发生泌水现象时应该考虑减少用水量或改变混凝土的配比,并将分泌到表面的水分排除出去;当轻微泌水时可不予处理,因为少量泌水可以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同时可一定程度上减低混凝土内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实际强度;四、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损伤1、混凝土麻面主要表现为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主要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浇筑混凝土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吸去,致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引起麻面;4.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排出时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块表面,形成麻点;主要预防措施:1.模块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模板缝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3.钢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4.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5.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表面不再装饰的部位应加以修补,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1:2水泥砂浆抹平.2、混凝土蜂窝蜂窝主要现象表现为混凝土局部疏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润;主要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和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在浇筑中下料不当,石子过于集中造成混凝土离析;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因漏振而造成蜂窝;4.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形成蜂窝;主要预防措施:1.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2.混凝土应拌和均匀,按规范把握最短搅拌时间,确保振捣密实;3.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高度不得超过2米,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自由倾落度,不宜超过1米,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筹措施下料;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5.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左右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修补捣实,加强养护;3、混凝土露筋主要表现在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主要原因分析: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主要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配料所用石子最大粒径不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左右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3.振捣时先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梁腹混凝土,使其下部混凝土溢出与箱梁地板混凝土相结合,然后再充分振捣使两部分混凝土完全融合在一起,从而消除底板与腹板之间出现脱节和空虚不实的现象;4、混凝土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主要原因分析: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下料被卡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模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主要预防措施: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2.下料时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3.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5、混凝土缺棱掉角主要表现在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主要原因分析: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主要预防措施: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一定强度;2.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时,防止撞击混凝土结构棱角;3.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左右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五、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主要原因分析:1.未严格按照科学的混凝土施工要求控制水灰比,当用同一种水泥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主要取决于水灰比,而水泥水化时所需的结合水,一般只占水泥重量的25%左右,但为了便于拌制和振捣,使混凝土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施工中需要用较多的水,当混凝土硬化后,多余的水分就残留在混凝土中形成水泡或蒸发后形成气孔大大地减少了混凝土抵抗荷载的实际有效面积,而且可能在孔隙周围产生应力.并且水灰比愈大,水泥浆与骨料粘结为也愈低,因而混凝土中水灰比愈大,强度就愈低;如为求施工便捷随意加水,或虽有配合比设计,但因现场砂,石料含水率过高,施工配合比没有扣除骨料的水分,增大混凝土中的水灰比,将造成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2.和易性欠佳,混凝土拌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水灰比小固然从理论上讲可获得较高混凝土强度,但水灰比大小,势必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致使混凝土拌合物不易振捣密实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3.混凝土施工时原材料选用不符合要求:水泥混凝土强度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水泥硬化的结果,使用的水泥品种是否符合要求及是否受潮,水泥贮存时间等都对混凝土强度产生重要影响;骨料,砂、石骨料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如果其质量达不到要求很难配制出强度较高的混凝土;拌和用水质量对混凝土强度会产生影响;4.低温的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增长与养护时期的气温有密切关系;当气温在零度以下时,水化作用基本停止;当气温低于-3℃时混凝土中的水冻结,而且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近9%左右,从而混凝土有被胀裂的危险,使混凝土强度降低;5.混凝土试块取样没有代表性,不按规定制作试块,试块没有振捣密实,或浇筑温度太低;试块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6.施工方法不当,如施工中计量不准,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等因素均会造成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主要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重点关注水灰比,控制水泥及拌和水用量;2.确保混凝土施工用原材料符合规范要求,使用符合施工要求的相应品种,等级水泥,对各种原材料有条件的施工方应送检检验,确保品质符合要求;3.规范施工,按顺序上料,施工中加强搅拌,振捣,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确保混凝土均匀性及密实性;4.注重养护,确保养护温度及水泥水化速率;5.规范混凝土的试块检验,确保试验的代表性,准确性;六、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不佳主要原因分析:1.水泥本身问题,包括水泥中的碱含量,游离钙过高,细度不稳定,掺入的混合材无法有效提高水泥的流动性等;同时熟料矿物组分对水化速率及外加剂的吸附能力直接相关:C3A>C4AF>C3S>C2S, C3A含量较高的水泥,塌落度损失快,保水性好,与外加剂的适应性相对较差;2.水泥生产工艺中熟料急冷措施控制,石膏粉磨时的温度等,造成水泥中矿物组分,晶相状态,石膏形态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3.外加剂自身性能欠缺,如减水剂的减水率低,针对不同品种,等级及生产厂家的水泥无较好的适应兼容性等;4.环境温,湿度高低直接影响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水泥存放一段时间后,温度下降,使外加剂高温适应性得到改善;5.配合比中砂,石级配及混凝土配合比也影响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主要预防措施:1.优化水泥性能,加强水泥生产工序控制,严格控制有害组分的含量,确保适宜的熟料矿物组份及水泥粉磨细度,优选混合材掺入品种,寻求与外加剂适用性好的如矿渣,粉煤灰,优质石灰石等混合材;2.优选外加剂品种,施工单位及水泥厂家积极开展对不同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并进行优选,同时外加剂生产厂家要针对水泥性能变化不断优化外加剂性能;3.严格按施工规范控制施工温,湿度,做好砂,石及掺和料的材料选择,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七、混凝土塌落度经时损失大主要原因分析:1.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好引起塌落度经时损失大;2.外加剂掺量不够,缓凝,保塑效果不理想;3.气温高,某些外加剂在高温下失效,水分蒸发快,尤其在夏季;4.配合比不当,水灰比小,水泥用量少,造成水泥水化时的石膏溶解度不够;5.选用水泥的需水量大,使用时水泥温度高;6.工地与搅拌站协调不好,压车,塞车时间长,导致塌落度损失过大;主要解决措施:1.调整外加剂配方,确保其与施工用水泥性能相适应,同时施工前必须做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试验;2.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提高砂率,用水量,将初始塌落度调整到20cm以上,同时适量加大外加剂掺量,延缓凝结尤其在高温时;3.施工中加强养护,防止水分蒸发过快;4.改善混凝土运输车的保水,降温装置;5.关注水泥性能,有条件的可掺加适量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八、混凝土凝结时间异常1、凝结时间偏长主要原因分析:1.水泥凝结时间长,在配制成混凝土后水泥凝结时间波动将被放大近5倍,对混凝土凝结影响严重;2.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掺量过大;3.环境养护温度过低,影响水化及凝结;4.掺和料活性未达要求及水泥细度过粗;5.施工水灰比大,水泥用量低;主要预防措施:1.强化工地养护,在低温时延时拆模;2.控制合理的配合比,减少外加剂中的凝剂组分,优选掺和料,确保其活性符合施工要求;3.跟踪水泥凝结时间等性能变化,与水泥厂家及时联系;4.冬夏季应作外加剂调节,环境温度低时不掺缓凝剂;2、凝结时间偏短主要原因分析:1.外加剂掺入不当;2.水泥凝结时间短,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工业副产石膏或助磨剂;3.施工环境温度高,水化速率快;主要预防措施:1.关注水泥凝结时间等相关指标,对生产厂家生产工艺,材料发生变化的,及时沟通联系;2.控制施工环境温度及水泥温度,降低水化速率;3.优选外加剂品种及掺入量;九、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不好主要原因分析:1.水泥强度等级选用不当,当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数值之比大于时,混凝土配制时水泥用量较少,混凝土拌合物松散;当水泥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数值之比小于时,混凝土配制时水泥用量过多,混凝土拌合物粘聚力大,成团,不易浇筑;2.配合比设计不合理,不符合施工工艺对和易性的要求,砂,石级配质量差,空隙率大,配合比中砂率过小,拌合物中水泥砂浆填不满石子之间的孔隙;3.混凝土拌和物配制时用水量偏大,施工坍落度过大,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难以控制其均匀性;4.搅拌时间过短,混凝土拌合物拌合不均匀,施工中计量管理不符合规范要求; 主要预防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验方法,应按有关技术规定执行,通常配制普通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50kg/m3,普通钢筋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60 kg/m3,泵送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2.合理选用水泥品种等级,使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控制在之间;客观情况做不到时,可采取在混凝土拌合物掺加适量混合材如磨细粉煤灰等或减水剂等技术措施,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3.加强施工管理,各原材料计量岗位应建立岗位责任制,计量方法力求简便易行,可靠,特别是水,外加剂的计量,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控制范围应满足施工工艺要求;4.在混凝土拌合浇注过程中,应按规定检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和用量,特别是砂石骨料中含水量的变化,如混凝土配合比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调整;5.随时检查混凝土搅拌时间,不低于混凝土连续搅拌要求的最短时间;十、混凝土外表面泛白泛白物质基本是不融于水的碳酸钙CaCO3,也有其它碱类泛白;由于这些盐类多数是可融性的,在雨雪的作用下会流去消失;初次泛白一般比较均匀地出现在表面,背风背光处出现的频率要比向阳迎风面小得多,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经过外界水分重新渗入混凝土产生的泛白为二次泛白;主要原因分析:与水泥品种,用量,混凝土密实度,吸水率和空隙有关,表面粗糙易积水,内部疏松吸水率大的部位最容易产生多次泛白;主要预防措施:。

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一、材料因素:1.水灰比过大或过小:水灰比是指水与水泥的质量比例,如果比例不合适,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够,容易产生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进行良好的设计,确保水灰比在合理范围内,并控制好配合比例。

2.使用劣质材料:劣质材料容易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容易出现裂缝。

处理措施是要选择合格的材料,并在施工前进行检测和验收。

二、施工因素:1.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收缩: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会产生体积变化,如果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就会出现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进行恰当的温度控制,避免温度变化过大。

2.缺乏养护措施: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否则易出现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后进行充足的养护,包括保湿和防止温度过快下降。

3.施工技术不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如未能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加工和浇筑,也容易产生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进行良好的施工计划,并培训工人掌握良好的施工技术。

三、使用环境因素:1.荷载作用:超过混凝土承受荷载的范围,会引起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设计阶段确保荷载不超过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或者在需要承受更大荷载情况下采取增强措施。

2.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应力: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温度应力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

处理措施是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温度应力,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来缓解应力。

比如采取伸缩缝、预应力等方法。

3.地基不平坦或不坚固:地基不平坦或不坚固也会导致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

处理措施是在施工前充分考虑地基情况,进行必要的地基处理和加固。

综上所述,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包括材料因素、施工因素和使用环境因素。

对于每一种原因,都可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控制好水灰比,选择合格材料,恰当控制温度,进行充足养护,掌握良好施工技术,合理设计承载能力等等。

这些措施能够降低混凝土地面产生裂缝的风险,延长混凝土地面的使用寿命。

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处理方法

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处理方法

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处理方法A、砼麻面现象: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板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密,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末排出停在模式板表面形成麻点。

预防措施: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木模板灌注砼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

钢模板涂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处理方法: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就在麻面局部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B、蜂窝现象: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原因分析:1、砼配合比不合理,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灌注砼,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砼离析。

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振捣又下料。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6、钢筋较密,使用碎石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子、墙根部位末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预防措施: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采用电子自动计量。

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定。

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

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应堵塞严密,基础、柱子、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隔1~1.5h沉实后再浇灌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混凝土几种常见裂缝形成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混凝土几种常见裂缝形成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科 崔蠢
工 程科 技 1 【 l
葛 艳
混凝土几种常见裂缝形成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 蚌埠 市第二 市政工程公 司, 安徽 蚌埠 2 3 0 ) 3 00
摘 要: 混凝土裂缝是施工 中常见的病 害, 并会对工程 的质量好坏起 着决定 因素。 本文通过对砼形 的主要原 因进行了分析 , 结合工程实践 , 概
要 阐述 了预 防 和 处理 的 措 施 。
关 键 词 : 凝 土; 缝 ; 防措 施 混 裂 预 引言 它外荷载所引起的直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 应有影 响。 建筑物的破坏 , 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 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 。因此掌握温度应 3施工质量引起的裂缝
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 的结构L 设 相 施工极 3 混凝土保护层过厚 , . 1 或乱踩已绑扎的 E 层 为重要。温度裂缝区别其它裂缝最主要特征是将 钢筋, 使承受负弯矩的 受力筋保护层加厚, 导致构 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 件的有效高度减小,形成与受 力钢筋垂直方向的 1 3收缩引起的裂缝 裂缝。 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在 3 2混凝土振捣不密实、 不均匀, 出现蜂窝、 麻 混凝土收缩种类中 , 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 干缩 ) 面、空洞 , 导致钢筋锈蚀或其它荷载裂缝的起源 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 自 点。 生收缩和炭化收缩。 3 3混凝土浇筑过快 , 混凝土流动性较低。 在 塑性收绦 发生在 } j丑瑚 中、 哇 混凝土浇筑后 硬化前因混凝土沉实不足, 硬化后沉实过大, 容易 45 ~ 小时左右 , 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 , 混凝土失水 在浇筑数小时后发生裂缝 , 既塑性收缩裂缝。 的 收缩, 同时骨料因自 重下沉 , 称为塑性收缩。塑性 3 混凝土搅拌、 _ 4 运输时同过长 , 使水分蒸发 1 结构 裂缝种类 和成 因 砼 收缩所产生量级很大 , 可达 l %左右。在骨料下沉 过多 。 引起混凝土塌落度过低。 使得在混凝土体积 1 荷 载引起 的裂缝 . 1 . 过程中若受到钢筋阻挡,便形成沿钢筋方向的裂 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 砼结构在常规静、 动荷载及次应力下产生的 缝。 在构件竖向变截面处如 T梁、 箱粱腹板与顶底 3 混凝土初期养护时急剧干燥 , 5 使得混凝土 裂缝为荷载裂缝,主要有直接应力裂缝和次应力 板交接处,因硬化前沉实不均匀将发生表面的顺 与大气接触的表面上出现不规贝 怕g收缩裂缝。 裂缝 两种 。 腹板方向裂缝。为减小混凝土塑性收缩, 施工时应 3 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筑时, _ 6 接头部位处理 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 的直接应力 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长时间的搅拌,下料不宜太 不好 , 易在新旧混凝土翻沲工缝之间出现裂缝。如 产生的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有: 快, 振捣要密实, 竖向变截面处宜分层浇筑。 混凝土分层浇筑时, 后浇混凝土因停电、 下雨等原 缩水收缩( 干缩) 混凝土结硬以后 , : 随着表层 因未能在前浇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引起层面之问 设计计算阶段, 结构计算时不计算或部分 漏算 ; 计算模型不合理; 结构受力假设与实际受力 水分逐步蒸发, 湿度逐步降低 , 混凝土体 积减小 , 的水平裂缝 ; 采用分段现浇时 , 先浇混凝土接触面 不符 ; 荷载少算或漏算 ; 内力与配筋计算错误 ; 结 称为 收缩( 林 干缩) 。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快 , 凿毛 、 清洗不好 , 新旧混凝土之间粘结力小 , 或后 构安全系数不够。结构设计时不考虑施工的可能 内部损失慢, 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 内部收缩小的 浇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导致混凝土收缩而引起裂 性; 设计断面不足 ; 钢筋设置偏少或布置错误 ; 结 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 缝 。 3 混凝土早期受冻,使构件表面出现裂纹 , I 7 构刚度不足;构造处理不当;设计图纸交代不清 束 , 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 , 当表面混凝土承受 等。h 施工阶段, 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机具、 材料 ; 拉力超过其抗拉, 时, 艘 便产生牧目裂缝。 或局部剥落, 或脱模后出现空鼓现象。 不了解预制构件受力特点, 随意翻身 、 吊、 起 运输、 自 生收 自 生收缩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 4 裂缝的控制措施 安装;不按没计图纸施工, 自 擅 更改结构施工顺 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 ,这种收缩与外界湿度无 4 材料的选择和混凝土配合比 . 1 设计方面 序, 改变结构受力模式; 不对结构做机器振动下的 关 , 41 根据结构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强度 . 1 且可以是正的( 即收缩, 如普通硅酸盐水泥混 疲劳强度 验算等。c 使用阶段 , 超出设计载荷的重 凝土)也可以是负的( , 即膨胀 , 如矿渣水泥混凝土 等级及水泥品种、 等级, 尽量避免采用早强高的水 型机械搬运安置过程 中的接触、 撞击; 发生大风 、 与粉煤灰水泥混凝土) 。 泥。4 . .2选用级配优良的砂、 1 石原材料 , 含泥量应 大雪、 地震、 爆炸等。 炭化收缩: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的水化 符合规范要求。 . 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 4. 1 3 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 的次生应力 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收缩变形。炭化收缩只有 加剂。 掺合料和外加剂 目 标已作为混凝土的 第五、 产生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有: 在湿度 5 %左右才能发生,且随二氧化碳的浓度 六大组份, 0 可以明显地起到降低水泥用量、 降低水 在设计外荷载作用下 , 由于结构物的实际工 的增加而加快。 炭化收缩—般不做计算。 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降低混凝土成本 作状态同常规汁算有出入或计算不考虑,从而在 2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 的作用。4 .正确掌握好混凝土补偿收缩技术的 . 1 4 某些部位引起次应力导致结构开裂。 21 .水泥 运用方法。对膨胀剂应充发考虑到不同品种、 不同 实际工程中, 次应力裂缝是产生荷载裂缝的 21 水泥安定性不合格,水泥中游离的氧化 掺量所起到的不同膨胀效果。应通过大量的试验 _ 1 最常见原因。次应力裂缝多属张拉、 、 劈裂 剪切性 钙含量超标。 .2 2 .水泥出厂时强度不足 , 1 水泥受潮 确定膨胀剂的最佳掺量。41 .5配合 比设计人员应 . 质。 次应力裂缝也是由 荷载引起 , 仅是按常规—般 或过期 , 使混凝]曩 不足 , E暖 从而导致混凝土开 深 人 施工现场, 依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 操作水 .3当水 泥 含碱量较 高 ( 如超过 0 . 例 . 6%)同 平 、 件截面 等情况 , , 不计算 , 但随着现代计算 手段的不断完善 , 次应力 裂 。21 构 裂缝也是可以 做到合理验算的。 在设计 E 应注意 时又使用含有碱活性的骨料 ,可能导致碱骨料反 落度 , , 针对现场的砂 、 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及时调整 避免结构突变( 或断面突变 ) , 当不能回避时, 应做 应。 施工配合比, 协助现场搞好构件的养护工作。 2 砂、 . 石骨 料 2 局部处理,如转角处做圃角,突变处做成渐变过 4 . 2现场操 作方 面 渡 , 时加 强构 造配 筋 , 同 转角 处增 配斜 向钢 筋 , 对 2 .砂石的粒径、 2 .1 级配、 杂质含量。2 .砂石 . 2 2 4 .浇捣工作: .1 2 浇捣时 , 振捣捧要快插慢拔, 于较大孔洞有条件时可在周边设置护边角钢。 粒径太小、 级配不良、 空隙率大 , 将导致水泥和拌 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问, 避 1 度变 化 引起的裂 缝 2温 和水用量加大 , 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使混凝土收缩 免过振或漏振, 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 二次抹面技 混凝土硬化期 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 , 内部 加 大。 术, 以排除泌水、 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4 . .2 2 温度不断上升, 在表面引起拉应力。 后期在降温过 2 拌 和水及外 加剂 _ 3 混凝土养护: 在混凝土裂缝的防治工作中, 对新浇 程中, 由于受 到基 础或 原有混 凝上 的约束 , 又会 在 拌和水或外船刺中氯化物等杂质含量较高时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尤为重要。以 保证混凝土 混 凝土 内部 出现拉 应力 。气 温的降 低也会 在 混凝 对钢 筋锈 蚀有 较大 影响 。采 用海水 或 含碱 泉水拌 在早期 尽可 能少 产生 收缩 。主要 是控 制好构 件 的 土表 面引起 很大 的拉应力 ' 时温度应 力 可超过 其 制混凝土 , 有 或采用含碱的外加剂, 可能对碱骨料反 湿润养护 ,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 , ( 下转

混凝土中裂缝的检测原理及方法

混凝土中裂缝的检测原理及方法

混凝土中裂缝的检测原理及方法一、引言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在各种工程中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混凝土自身的性能特点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混凝土往往会出现各种裂缝,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混凝土中裂缝的检测成为了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从混凝土中裂缝的产生原因、裂缝的分类、裂缝检测的方法和常见的检测仪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混凝土中裂缝的产生原因混凝土中的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1. 混凝土本身的强度不足或质量不好,不能承受外力的作用,导致裂缝的产生。

2. 建筑物的荷载过大或不均匀,导致混凝土发生变形,进而形成裂缝。

3. 温度变化导致混凝土体积的变化,从而引起混凝土裂缝。

4. 湿度变化引起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进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5. 化学性质的变化,如混凝土中的氧化物、盐类等引起混凝土的腐蚀,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6. 外界环境的作用,如风、水、沙等的冲刷、侵蚀等,也会导致混凝土发生裂缝。

三、混凝土裂缝的分类混凝土中的裂缝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和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抗拉裂缝:由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弱,容易在受拉应力作用下产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是沿着混凝土的长轴方向分布。

2. 抗压裂缝:由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足,容易在受压应力作用下产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是呈放射状分布。

3. 热胀冷缩裂缝:由于混凝土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容易产生热胀冷缩裂缝,这种裂缝通常是沿着混凝土的长轴方向分布。

4. 收缩裂缝:由于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的水分蒸发,容易产生收缩裂缝,这种裂缝通常是呈放射状分布。

5. 内部缺陷裂缝:由于混凝土的内部缺陷,如气孔、裂纹等,容易在外界作用下发生裂缝。

四、混凝土裂缝检测的方法混凝土裂缝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目视检测法:目视检测法是最简单的一种检测方法,通过肉眼观察混凝土表面的裂缝情况进行判断。

这种方法适用于裂缝较为明显的情况。

2. 手感检测法:手感检测法是通过手感来判断混凝土表面是否存在裂缝。

混凝土结构裂缝分类、成因及常用处理方法

混凝土结构裂缝分类、成因及常用处理方法

混凝土结构裂缝分类、成因及常用处理方法裂缝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通病,且普遍存在而又不可避免。

本文主要介绍混凝土结构中裂缝的分类、形成机理以及实际工程中较为常用的裂缝处理方法。

标签:裂缝;成因;处理方法社会经济水平持续发展,基础建设日益扩大,钢筋混凝土结构普遍应用于各类建筑中。

然而,裂缝问题始终伴随着混凝土的整个生命周期。

因此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产生原因及修复方法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1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分类及成因1.1 按成因划分混凝土结构裂缝(1)结构性裂缝也称为荷载裂缝,是由不同的外荷载所导致的裂缝。

包括以下五类:①弯曲裂缝,由构件弯曲变形产生;②剪切裂缝,是由于剪应力的作用所引起的,一般是在受弯构件和压弯构件的支座处,从下部开始向上发展,发展的方向与轴线成25~45°;③断开裂缝,是一种贯通性的裂缝;④扭曲裂缝,是由扭转和弯曲作用导致;⑤局部应力裂缝,是由构件局部承受的应力过大所导致的,例如冲击荷载、支座处或拐角处的应力集中。

(2)非结构性裂缝。

非结构性裂缝是由于外界因素限制结构变形而引起的内应力造成的。

综合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资料以及大量的工程实践我们可以看出,在混凝土结构裂缝中,约80%的裂缝是非结构性裂缝,而这些非结构性裂缝中又以收缩裂缝为主。

1.2 按产生的时间划分混凝土结构裂缝1.2.1 施工期间出现的裂缝(1)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是混凝土在初凝之前,由混凝土水分蒸发在内部产生毛细负压,毛细负压力产生的收缩力使得面层出现干缩,且此时的混凝土强度尚未形成,从而使得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塑性收缩裂缝。

这种裂缝多出现于刮风或干热的天气中,深度较浅,呈无规律的鸡爪状。

(2)塑性沉降收缩裂缝。

完成浇筑的混凝土经振捣之后,在凝固过程中,骨料向下沉,水泥浆向上浮,但由于钢筋的阻碍,使得混凝土产生沉降差异,在钢筋上方出现裂缝;同时混凝土表面由于水泥浆上浮而形成的浮浆层也因为泌水产生开裂。

混凝土裂缝起砂几种常见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混凝土裂缝起砂几种常见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混凝土裂缝起砂几种常见的原因及处理办法产生裂缝因素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由于干缩引起的体积变形受到约束时产生的裂缝,这种裂缝的宽度有时会很大,甚至会贯穿整个构件。

(2)大体积混凝土水化时产生的大量水化热得不到散发,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使混凝土的形变超过极限引起裂缝。

(3)在厚度较大的构件中,由于混凝土的塑性塌落引起的裂缝。

(4)当有约束时,混凝土热涨冷缩所产生的体积涨缩,因为受约束力的限制,在内部产生了温度应力,由于混凝土抗拉强度低,容易被温度引起的拉应力拉裂,从而产生温度裂缝。

由于太阳暴晒产生裂缝也是工程中较常见的现象。

(5)混凝土加水拌和后,水泥中的碱性物质与活性骨料中活性氧化硅等起反应,析出的胶状碱——硅胶从周围介质中吸水膨涨,体积增大三倍,从而使混凝土涨裂产生裂缝。

(6)在炎热的大风天气,混凝土表面蒸发较过快,造成混凝土内部水化热过高,在混凝土浇筑数小时仍处于塑性状态,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7)构件超载产生的裂缝,例如:构件在超出设计的均布荷载或集中荷载作用下产生内力弯矩,出现垂直于构件纵轴的裂缝,构件在较大剪力作用下,产生斜裂缝,并向上、下延伸。

(8)当结构的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就有可能会产生裂缝,随着沉陷的进一步发展,裂缝会进一步扩大。

(9)当钢筋混凝土处于不利环境中,例如:侵蚀性水,由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限,特别是当混凝土密实性不良,环境中的氯离子等和溶于水中的氧会使混凝土中的钢筋生锈,生成氧化铁,氧化铁的体积比原来金属的体积大的多,铁锈体积膨胀,对周围混凝土挤压,使混凝土胀裂。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严格按规程、规范要求施工,严把质量关,防患于未来,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裂缝混凝土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这种裂缝可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并可能导致结构损坏。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分类和预防措施。

一、形成原因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很多。

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混凝土材料的固化收缩。

这种收缩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含量减少,在表面干燥的时候发生的。

如果混凝土表面没有受到适当的保养,例如防止表面干燥或涂抹适当的密封层,那么它就会出现收缩,最终导致裂缝。

此外,温度变化也是混凝土裂缝的常见原因。

在高温下,混凝土会膨胀,而在低温下则会收缩,这可能会导致裂缝的形成。

除以上原因外,以下因素也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1. 浇筑不均匀:不均匀的混凝土流动可以导致混凝土的稠度不一致,从而在结构中形成裂缝。

2. 混凝土配合材料的质量问题:混凝土配合材料不均匀,或者使用劣质的材料,可以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同,从而在结构中形成裂缝。

3. 受荷荷载超过了设计要求:如果受荷荷载超过了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承受极限,那么就可能会导致结构崩溃,从而形成裂缝。

4. 预应力结构中的锚固失效:预应力结构在锚固方面需要特别注意,如果锚固失效,那么就可能会导致结构崩溃,从而形成裂缝。

二、分类混凝土裂缝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1. 按照裂缝的类型分类:这种分类包括张裂缝、收缩缝、弯曲缝、裂缝通条和节缝等类型。

2. 按照裂缝的宽度分类:裂缝的宽度通常分为以下四个级别:微裂缝(小于0.1毫米)、细裂缝(0.1-0.3毫米)、中裂缝(0.3-1毫米)和大裂缝(大于1毫米)。

3. 按照裂缝的方向分类:这种分类包括水平裂缝、垂直裂缝和倾斜裂缝等类型。

三、预防措施混凝土裂缝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和减少。

1. 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和材料:使用更好的混凝土配比和高质量的材料,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收缩率,从而减少裂缝的形成。

2. 适当地保养混凝土表面:在混凝土表面涂刷防水材料或涂刷色泽漆,可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干燥程度,从而减少混凝土的收缩率,预防混凝土裂缝的形成。

混凝土坝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建议

混凝土坝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建议

混凝土坝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建议各种混凝土坝以及其他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物的裂缝,主要是温度变化引起的。

这种裂缝,特别是其中的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对混凝土坝的整体性、耐久性和防渗能力具有严重的危害。

为了确保混凝土大坝的安全和长期正常运行,必须对混凝土坝裂缝产生的原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在施工期有计划地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养护方法,防止产生裂缝。

1 混凝土坝裂缝的种类及其产生的原因1.1混凝土的特点水泥是水硬性胶凝材料,随着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水泥的品种越来越多,常用的品种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等。

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矿物成分: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O3)、铁铝酸四钙(4CaO.AlO3.FeO3)。

水泥遇水后的凝固过程是一种化学放热反应,放出可观的热量,称为水化热。

混凝土是以水泥为胶凝材料,与水、砂及石子四种主要材料,按适当比例配合拌制成拌和物,经硬化后所得到的人造石料。

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及耐久性能,但它的抗拉强度很低,容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裂缝。

1.2表面裂缝及其产生的原因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混凝土随着水化热的逐渐释放而升温,产生内外温差,特别是当气温骤降时,内外温差更大,此时由于内部混凝土产生膨胀,外部混凝土产生收缩,互相约束,将使混凝土产生强迫变形,并由此引起表面温度应力,这个应力是拉应力,当它超过混凝土的抗拉极限强度时,就会产生表面裂缝,这种裂缝的特点是方向不规则、深度不深。

1.3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及其产生的原因在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当混凝土逐渐散热降温时,体积将随之收缩,若受到基岩(或老混凝土)的约束,不能自由收缩将产生强迫拉伸变形而产生拉应力。

当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这种由基础约束产生的温度裂缝,称为基础约束缝。

它大体垂直基岩面,由下而上地开展,宽度较大(可达1~3mm),延伸长,切割深(缝深达3~5m以上),当裂缝垂直于坝轴线时称为深层裂缝。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常见裂缝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摘要】本文通过对几种常见混泥土裂缝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工程实践,系统介绍了预防和处理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预防处理措施
1、概述
建筑物的破坏,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往往是从裂缝开始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裂缝都是建筑物危险的征兆。

只有那些影响结构承载能力、稳定性、刚度以及节点构造的可靠性等类裂缝,才可能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而大量常见的裂缝,如温度、收缩裂缝等,并不危及建筑物结构安全。

因此,各类裂缝对建筑的危害是不同的,故对各类裂缝的处理应有区别。

下面就塑性裂缝、干缩裂缝、温度裂缝形成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进行阐述。

2、塑性裂缝
塑性裂缝出现在结构表面,形状不规则且长短不一,类似干燥的泥浆面。

塑性裂缝大多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初期,一般在浇筑后4h左右出现。

当混凝土本身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或本身温度长时间过高(40℃以上)而气候又很干燥,便会出现塑性裂缝。

塑性裂缝又称龟裂,严格说来属于干缩裂缝,出现很普遍。

2.1裂缝形成的原因
2.1.1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因而开裂。

2.1.2 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细砂和粉砂。

2.1.3 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或模板(指木模)过于干燥,也会导致这种裂缝出现。

2.2 预防措施
2.2.1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石子粒径应选用连续级配,选用中粗砂,以减小空隙率和含砂率。

同时,浇筑混凝土时要振捣密实,以减小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2.2 浇捣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2.2.3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裸露的混凝土表面及时覆盖,按养护要求进行操作。

2.2.4 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下施工,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早进行浇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

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

此外,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工作。

2.2.5 混凝土养护可采用覆盖湿草袋、塑料薄膜等方法。

当表面发现微细裂缝时,应及时抹压一次,再覆盖养护。

2.3 处理方法
此类裂缝对结构强度影响不大,但会使钢筋易锈蚀,且有损美观,一般可在表面抹一层薄砂浆进行处理。

对于受力大的预制构件,也可在裂缝表面涂环氧胶泥或粘贴环氧玻璃布进行封闭处理。

3、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处在结构的表面,较细,多在0.05~0.2mm之间。

其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性。

较薄的梁、板类构件或桁架构件的干缩裂缝,多沿短边方向分布;整体性结构的干缩裂缝,多发生在截面变化处;平面.上的干缩裂缝,多延伸到变截面部位或块体边缘;大体积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在平面部位较为多见,侧面也常出现;预制构件的干缩裂缝多产生在箍筋位置。

这类裂缝一般在混凝土露天养护完毕一段时间后,在表层或侧面出现,并随湿度和温度变化而逐渐发展。

3.1 裂缝形成的原因
混凝土收缩有湿度收缩(即干缩)和自收缩之分。

湿度收缩是混凝土中多余水分蒸发,随湿度降低、体积减小而产生的,其收缩量占混凝土总体积收缩量的绝大部分;自收缩为水泥化学作用引起的体积收缩,收缩量只有前者的1/5~1/10,一般可包括在湿度收缩内一起考虑。

3.1.1 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散发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的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产生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缝;或者构件因水分蒸发产生体积收缩,受到地基或垫层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

3.1.2 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表面湿度经常发生剧烈变化。

3.1.3 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混凝土。

3.1.4 混凝土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层。

3.1.5 用后张法预应力制成的构件,露天生产后长久不张拉等等。

3.2 预防措施
3.2.1 混凝土水泥用量、用水量和砂率不能过大,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严禁使用粉砂。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注意对板面进行抹压,可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3.2.2 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3.3 处理方法
为防渗漏和观感,可采用表面修理补平方法。

先用钢丝刷将混凝土表面刷毛,清除表面附着污物,用水冲洗干净,干燥后无用环氧胶泥、乳胶水泥等嵌补混凝土表面缺损,最后用上述材料涂覆。

4、温度裂缝
混凝土表面出现的温度裂缝,其走向无一定的规律性,梁、板一类长度尺寸较大的构件,裂缝多平行于短边。

对大面积的构件,裂缝常纵横交错。

深入的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于平行。

裂缝沿着长边分段出现,中间较密。

裂缝宽度大小不一,一般在0.5~10mm。

高温引起的温度裂缝是中间粗两端细。

冷缩裂缝的粗细变化不太明显,其宽度在0.5mm以下,且从上至下没有多大变化。

温度裂缝大多发生在施工的中后期间,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

4.1裂缝形成的原因
4.1.1 表面温度裂缝多缘于较大温差。

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在浇灌混凝土后,在硬化期间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的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很大。

当温差出现非均匀变化时,如施工中过早拆除模板,冬季施工过早拆除保温层,或受到寒潮袭击,都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温度变化,使其因降温而收缩。

此时,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内部降温慢,受自约束而产生压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又很低,因此出现裂缝(这种裂缝又称为内约束裂缝)。

但这种温差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

因此,这种裂缝只在接近表面较浅的范围内出现,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

4.1.2 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多缘于结构温差大。

板面受高温时,钢筋混凝土大梁会出现温度裂缝,当梁的伸长率超过板时,板就产生温度裂缝。

除梁、板高温裂缝外,在冬天时,板还会产生冷缩裂缝。

以上结构的温度裂缝均属于深入和贯穿性的温度裂缝。

4.2 预防措施
预防温度裂缝,可以从控制温度着手。

首先应从设计上改进,针对梁、板出现的温度裂缝,先设置好必要的伸缩缝、变形缝和沉降缝,可以减少温度裂缝或不出现温度裂缝。

在施工方面,着手改进施工工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钢筋混凝土质量,同样可以减少温度裂缝。

4.3 处理方法
温度裂缝对钢筋锈蚀及对混凝土碳化、抗冻融,抗疲劳(有动荷载)性能,均有不良影响,应采取措施处理。

可以对之涂2遍环氧胶泥或贴环氧玻璃布。

对有防水、防渗要求的结构,缝宽大于0.lmm的深入或贯穿性裂缝,应根据裂缝可灌程度,采用灌水泥浆或化学浆液(环氧、甲凝或丙凝浆液)方法进行裂缝填补,或者灌浆与表面封闭同时用。

对宽度小于0.1mm的裂缝,由于后期水泥会自动生成氢氧化钙、硫酸铝、硫酸钙等类物质,能使裂缝自行愈合,可不加处理或只进行表面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