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_八项操作评分表

合集下载

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及评分标准

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及评分标准

目录技术1 耳针法 (2)技术2 艾条灸 (6)技术3 拔罐法 (9)技术4 穴位按摩法 (12)技术5 刮痧法 (15)技术6 湿敷法 (18)技术7 涂药法 (20)技术8 熏洗法 (23)技术1 耳针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 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 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 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 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 操作程序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 护理及注意事项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

目录技术1 耳针法 (1)技术2 艾条灸 (5)技术3 拔罐法 (8)技术4 穴位按摩法 (11)技术5 刮痧法 (14)技术6 湿敷法 (17)技术7 涂药法 (19)技术8 熏洗法 (22)技术1 耳针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 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 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 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 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 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 操作程序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 护理及注意事项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八项)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八项)
5
10
服装、鞋帽整洁。
5
操 作 刖 准 备
护士
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2
25
洗手,戴口罩。
5
物品
治疗盘,药液及容器,敷布,镊子,弯盘, 橡胶单,中单。
6
申卄 患、者
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 与配合。
6
体位舒适合理,暴露湿敷部位;保暖。
理论提问
回答全面、正确。
10
合计
100
注:若有皮肤烫伤,衣裤等被烧坏均为不合格。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2011年月日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医院名称科室姓名
项目
要求
应得分
扣分
得分
说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
10
服装、鞋帽整洁。
5
操 作 刖 准 备
护士
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5
舌U法部位准确、操作熟练、刮出痧点、皮 肤情况、患者感受、目标达到的程度。
5
记录
按要求记录及签名。
2
技能熟练
操作正确、熟练,运用刮法正确,用力均 匀。
5
15
理论提问
回答全面、正确。
10
合计
100
注:刮破皮肤,扣20分。
湿敷法操作评分标准
医院名称科室姓名
项目
要求
应得分
扣分
得分
说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6
体位舒适合理。
6
操 作 流 程
定穴
术者一手持耳轮后上方。
5
35
另 手持探棒由上而卜在选区内找敏感 点。

二甲评审中医八项护理操作评分标准(二)-9页word资料

二甲评审中医八项护理操作评分标准(二)-9页word资料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5.观察;
(1)随时测量药液温度
(2)观察局部皮肤情况、询问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10
未观察、未询问各扣5分:
发现异常,未及时处理扣6分
6.熏毕:
(1)清洁、擦干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2)询问患者对熏洗的感受,告知注意事项。致谢
(3)洗手
程序
规范项目
分值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
操作前准备20分
1.仪表端庄,着装整洁
2
衣、帽不整洁扣1分
2.核对医嘱、治疗单
5
未核对扣5分,一处不符合扣1分
3.操作前评估:
(1)患者当前的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女病人要评估是否妊娠期
(2)耳廓的皮肤情况
(3)解释操作目的、告知相关事项、方法,以便取得配合
6
未评估扣4分,评估不全1项扣1分,未解释扣2分
五、耳穴埋豆法评分标准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标准分100分)
(3)根据不同部位和患者对热的耐受,取合适的距离熏蒸,盖上大浴巾
程序
规范项目
分值
评分标准
扣分
得分
操作流程60分
(4)药液偏凉时,随时更换
(5)药液温度将至患者可耐受程度时(约38~40℃),酌情将熏洗部位浸入药液中泡洗

中医八项护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中医八项护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目的、注意事项一、耳针法(耳穴埋豆)(一)、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二)、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 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 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 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二、艾条灸法(一)、目标1 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 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二)、禁忌证.1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 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三、拔火罐法(一)、目标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禁忌证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

3 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护理及注意事项1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

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

3 防止烫伤。

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一、脉诊:脉诊是通过触摸患者脉搏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中医认为,脉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反映,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等。

在脉诊中,护士需要仔细触摸患者手腕上的脉搏,根据脉搏的频率、强度、节律等参数,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并及时向医师反馈。

二、舌诊: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苔、舌质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在舌诊中,护士需要仔细观察患者舌苔的颜色、湿润程度、厚薄等,以及舌质的形状、颜色等。

这些观察可以为医师提供重要的辅助诊断信息,帮助医师确定患者的病因和病位。

三、面诊:面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容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在面诊中,护士需要观察患者面色的红润程度、面部的水肿、皮肤的状况等。

此外,还需要观察患者的眼睛是否有凹陷、鼻子是否有肿胀等。

这些观察可以为医师提供有关患者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的信息。

四、足诊:足诊是通过观察和按摩患者足部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在足诊中,护士需要观察患者足部的形状、肤色、温度等,以及足底反射区的反应。

通过按摩足部,可以刺激全身经络和脏腑,起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作用。

五、捻腕诊:捻腕诊是通过观察和按摩患者手腕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在捻腕诊中,护士需要观察患者手腕的温度、皮肤的变化等,并进行适当的按摩。

通过按摩手腕,可以刺激手太阴肺经和手太阳小肠经,起到调节气血、改善脏腑功能的作用。

六、翻身诊:翻身诊是通过观察和按摩患者的背部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在翻身诊中,护士需要观察患者背部的皮肤状况、颜色等,以及背部经络的走向。

通过按摩背部,可以刺激背部的经络和脏腑,起到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作用。

七、叩击诊:叩击诊是通过敲击患者身体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在叩击诊中,护士需要用手指敲击患者的胸部、腹部等部位,观察敲击声音和震颤情况,以及患者的反应。

通过叩击,可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病变范围等,并为医师提供辅助诊断信息。

八、拔罐诊:拔罐诊是通过在患者的皮肤上贴上罐子然后把罐子内的空气抽出,形成局部的负压,刺激患者的经络和脏腑,从而判断患者的病情。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

目录技巧1 耳针法1技巧2 艾条灸5技巧3 拔罐法8技巧4 穴位按摩法11技巧5 刮痧法14技巧6 湿敷法17技巧7 涂药法19技巧8 熏洗法22技巧1 耳针法耳针是采取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子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响点,经由过程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标的一种操纵办法.1 评估1.1当前重要症状.临床表示及既往史.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形.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怀胎.1.4对痛苦悲伤的耐受程度.1.5心理状态.2 目标遵守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类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经由过程其疏浚经络,调剂脏腑气血功效,促进机体的阴阳均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标.3 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妊妇禁用.4 告诉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5 物品预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子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 操纵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查对医嘱.6.2遵守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6.3体位合理舒适,严厉消毒,消毒规模视耳廓大小而定.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6.5为使局部达到中断刺激,临床多采取菜子.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时代,嘱患者用手准时按压,进行榨取刺激,以增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少焉,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沾染. 6.7操纵完毕,安插舒适体位,整顿床单位. 6.8清算用物,做好记载并签名. 7 护理及留意事项7.1在针刺中及留针时代,患者觉得局部热.麻.胀.痛或感到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亲密不雅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形.7.2履行无菌操纵,预防沾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实时处理.7.3应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运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烧感到时,嘱患者恰当运动患部,并合营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进步疗效.科室姓名主考签名:检讨时光:年代日技巧2 艾条灸用纯净的艾绒(或参加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概况熏烤的一种技巧操纵.1 评估 1.1当前重要症状.临床表示及既往史.1.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形.1.3对痛苦悲伤的耐受程度.1.4心理状态. 2目标2.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类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2.2经由过程应用温通经络.折衷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标.3 禁忌证项目要求应得分扣分得分说明3.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烧者,不宜施灸.3.2颜面部.大血管处.妊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4 告诉4.1治疗进程中局部皮肤可能消失烫伤等情形.4.2艾绒点燃后可消失较淡的中药燃烧气息.4.3治疗进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到,应立刻停滞治疗.4.4治疗进程中局部皮肤可能消失水疱.5 物品预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须要时备浴巾.屏风等.6 操纵程序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查对医嘱.6.2取合理体位,吐露施灸部位,留意保暖.6.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6.4遵医嘱在施灸进程中,随时讯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剂距离,防止烧伤.不雅察病情变更及有无不适.6.5施灸中应实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6.6施灸完毕,立刻将艾条拔出小口瓶,熄灭艾火.6.7干净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顿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6.8清算用物,做好记载并签名.7 护理及留意事项7.1采取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销毁衣物.7.2施灸后局部皮肤消失微红炽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消失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接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打针器抽去疱内液体,笼罩消毒纱布,保持湿润,防止沾染.艾条灸法操纵流程图艾条灸法操纵评分尺度科室姓名注:1.艾条灸办法经常应用者有平和灸.雀啄灸.盘旋灸三种.2.如有艾灸火脱落烧伤皮肤,烧坏衣被均为不合格.主考签名:检讨时光:年代日技巧3 拔罐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对象,应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标的一种技巧操纵.1 评估1.1 当前重要症状.临床表示及既往史.1.2 患者体质及实行拔罐处的皮肤情形.1.3 心理状态.2 目标2.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2.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3 禁忌证3.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3.2 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3 妊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4 告诉4.1 治疗进程中局部可能消失水疱.4.2 因为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感化,局部皮肤会消失与罐口相当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天然消掉.4.3 治疗进程中局部可能消失水疱或烫伤.5 物品预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止血钳.95%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6 操纵程序6.1 备齐物品,携至床边,做好解释,查对医嘱.6.2 取合理体位,吐露拔罐部位,留意保暖.6.3 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6.4 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迁移转变,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敏捷叩至已经选择的拔罐部位上,待火罐稳固后方可分开,防止火罐脱落,合时留罐.6.5 拔罐进程中要随时不雅察火罐吸附情形和皮肤色彩.6.6 操纵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顿床单位,安插舒适体位.6.7 清算用物,做好记载并签名.7 护理及留意事项7.1 拔罐时应采纳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服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7.2 操纵前必定要检讨罐口四周是否滑腻,有无裂缝.7.3 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7.4 应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7.5 起罐后,如局部消失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接收.7.6 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打针器吸出液体,笼罩消毒敷料.拔火罐法操纵流程图拔火罐法操纵评分尺度科室姓名注:消失烫伤,或衣服被烧坏者,扣20分.技巧4 穴位按摩法穴位按摩是在中医根本理论指点下,应用手段感化于人体穴位.经由过程局部刺激,可疏浚经络,调念头体抗病才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标的一种技巧操纵. 1 评估1.2 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形. 1.3 心理状态. 2 目标 2.1 缓解各类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2 经由过程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标. 3 禁忌证 各类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妊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制止按摩. 4 告诉 按摩时局部消失酸胀的感到. 5 物品预备 治疗巾. 6 操纵程序 6.1 遵医嘱进行穴位按摩. 6.2 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空膀胱. 6.3 安插合理体位,须要时协助松开衣着,留意保暖. 6.4 依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纪及耐受性,选用合适的手段和刺激强度,进行按摩. 6.5 操纵进程中不雅察患者敌手段的反响,如有不适,应实时调剂手段或停滞操纵,以防产生不测. 6.6 操纵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插舒适卧位,做好记载并签字. 7 护理及留意事项 7.1 操纵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毁伤患者皮肤. 7.2 操纵时用力要平均.严厉.持久,禁用暴力.穴位按摩法操纵流程图 穴位按摩法操纵评分尺度科室姓名主考签名:检讨时光:年代日技巧5 刮痧法刮痧法是应用边沿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必定部位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消失瘀斑,从而达到疏浚腠理.逐邪外出为目标的一种技巧操纵.1 评估1.1 当前重要症状.临床表示及既往史.1.2 体质及刮痧部位皮肤情形.1.3 对痛苦悲伤的耐受程度.1.4 心理状态.2 目标2.1 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吐逆.腹痛腹泻等症状.2.2 使脏腑秽浊之气通晓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利,达到治疗疾病的目标.3 禁忌证体形过于瘦削.有出血偏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4 告诉4.1 刮痧部位消失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掉.4.2 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痛苦悲伤.炽热的感到.5 物品预备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治疗碗内盛少量清水或药液,须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6 操纵程序6.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查对医嘱.6.2 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吐露刮痧部位,留意保暖.6.3 遵医嘱肯定刮痧部位.6.4 检讨刮具边沿是否滑腻.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6.5 刮治进程中,用力平均,蘸湿刮具在肯定的刮痧部位从上至下刮擦,偏向单一,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痧点为宜.6.6 讯问患者有无不适,不雅察病情及局部皮肤色彩变更,调节手段力度.6.7 刮痧完毕,干净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顿舒适卧位.6.8 清算用物,做好记载并签字.7 护理及留意事项7.1 保持空气新颖,以防复感风寒而加宿疾情.7.2 操纵顶用力要平均,勿毁伤皮肤.7.3 刮痧进程中要随时不雅察病情变更,发明平常,立刻停刮,陈述医师,合营处理.7.4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感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7.5 应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刮痧法操纵流程图刮痧法操纵评分尺度科室姓名注:刮破皮肤,扣20分.主考签名:检讨时光:年代日技巧6 湿敷法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标的一种外治办法.1 评估1.1 当前重要症状.临床表示.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1.2 患者体质及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形.1.3 心理状态.2 目标减轻局部肿胀.痛苦悲伤.瘙痒等症状.3 禁忌证疮疡脓肿敏捷集中者不宜湿敷.4 告诉留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5 物品预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6 操纵程序6.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查对医嘱.6.2 取合理体位,吐露湿敷部位,留意保暖.6.3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合适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6.4 准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潮湿及温度.6.5 操纵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顿床单位.6.6 整顿用物,做好记载.7 护理及留意事项7.1 操纵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留意保暖,防止受凉.7.2 留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沾染.7.3 治疗进程中不雅察局部皮肤反响,如消失惨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刻停滞治疗,陈述医师,合营处理.湿敷法操纵评分尺度科室姓名主考签名:检讨时光:年代日技巧7 涂药法涂药法是将各类外用药物直接涂于患处的一种外治办法.其剂型有水剂.酊剂.油剂.膏剂等.1 评估1.1 当前重要症状.临床表示.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1.2 患者体质及涂药部位的皮肤情形.1.3 对痛苦悲伤的耐受程度.1.4 心理状态.2 目标患处涂药后可达到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镇痛等治疗后果.3 告诉局部涂药后可消失药物色彩.油渍等污染衣物.4 物品预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的药物.弯盘.棉签.镊子.盐水棉球.干棉球.纱布.胶布.绷带.橡胶单.中单等.5 禁忌证婴幼儿颜面部禁用.6 操纵程序6.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查对医嘱.6.2 依据涂药部位,取合理体位,吐露涂药部位,留意保暖,须要时屏风遮挡.患处酌情铺橡胶中单.6.3 干净皮肤,将配制的药物用棉签平均地涂于患处.面积较大时,可用镊子夹棉球蘸药物涂布,蘸药干湿度合适,涂药厚薄平均.6.4 须要时用纱布笼罩,胶布固定.6.5 涂药完毕,协助患者衣着,安插舒适体位,整顿床单位.6.6 清算物品,做好记载并签字.7 护理及留意事项7.1 涂药前需干净局部皮肤.7.2 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7.3 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7.4 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7.5 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7.6 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成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7.7 涂药后不雅察局部皮肤,如有丘疹.奇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现象时,停滞用药,并将药物拭净或清洗,遵医嘱内服或外用抗过敏药物.涂药法操纵流程图涂药法操纵评分尺度科室姓名主考签名:检讨时光:年代日技巧8 熏洗法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目标的一种外治办法.1 评估1.1 当前重要症状.临床表示.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1.2 患者体质及熏洗部位皮肤情形.1.3 女性患者评估胎.产.经.带情形.1.4 心理状态.2 目标2.1 缓解患者的关节痛苦悲伤.肿胀.屈伸晦气.皮肤瘙痒等症状.2.2 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腐烂等症状.2.3 促进肛肠疾患的伤口愈合.2.4 治疗妇女会阴部瘙痒等症状.3 禁忌证月经期.妊妇禁用坐浴.4 告诉留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5 物品预备治疗盘.药液.熏洗盆(依据熏洗部位的不合,也可备坐浴椅.有孔木盖浴盆或治疗碗等).水温计,须要时备屏风及换药用品.6 操纵程序6.1 遵医嘱配制药液.6.2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6.3 依据熏洗部位安插患者体位,吐露熏洗部位,须要时用屏风遮挡,留意保暖.6.4 熏洗进程中,不雅察患者的反响,懂得其心理和心理感触感染.若觉得不适,应立刻停滞,协助患者卧床歇息.6.5 熏洗完毕,干净局部皮肤,协助衣着,安顿舒适卧位.6.6 清算用物,做好记载并签字.7 护理及留意事项7.1 冬季留意保暖,吐露部位尽量加盖衣被.7.2 熏洗药温不宜过热,温度合适,以防烫伤.7.3 在伤口部位进行熏洗时,按无菌技巧操纵进行.7.4 包扎部位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后,改换消毒敷料.7.5 所用物品需干净消毒,器具一人一份一消毒,防止交叉沾染.窗体底端熏洗法操纵评分尺度科室姓名主考签名:考察时光:年代日。

中医护理八项操作标准

中医护理八项操作标准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项目一)
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项目二)
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
不合格。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项目三)
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项目四)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项目五)
刮痧法操作评分标准
注:刮破皮肤,扣20分。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项目六)
湿敷法操作评分标准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
涂药法操作评分标准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
熏洗法操作评分标准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标准

中医八项护理技术标准

中医八项护理技能操作一、耳穴埋豆(耳针法)(一)、定义耳穴埋豆是将王不留行籽用胶布固定在耳部一定穴位上,通过间断刺激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为目的一种技术操作。

(二)、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四)护理及注意事项1 在压豆及留豆刺激期间,患者感到局部酸、麻、胀、痛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头疼、头晕等不适情况。

2 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如留豆期间局部皮肤发红,应及时处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检查时间:年月日二、艾条灸法(一)、定义艾条灸法是将纯净的艾绒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二)、目标1 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 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三)、禁忌证.1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四)护理及注意事项1 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检查时间:年月日三、拔火罐法(一)、定义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二)、目标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

2 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三)、禁忌证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

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及评分标准

八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及评分标准

目录技术1 耳针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2 艾条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3 拔罐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4 穴位按摩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5 刮痧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6 湿敷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7 涂药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8 熏洗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1 耳针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 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中医八项技术操作

中医八项技术操作
2 目标 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 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3 禁忌证 1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 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4 告知 1 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2 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3 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 停止 治疗。 4 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3在留豆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
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 观察有无不适情况。 4根据不同病症采取相应体位。

耳 穴 埋 豆 法 流 程 示 意 图
治疗盘、菜籽、皮肤消 毒液、棉球、棉签、镊 子、胶布、探棒、弯盘 等。
遵医嘱核对穴位。手持 探棒自耳轮后上方由 上而下在选区内寻找 耳穴的敏感点。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可备浴巾、屏风等。
6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 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 通风。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上至下刮擦,方向单一,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痧点为宜 6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调
节手法力度。 7 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

目录(一)技术1 耳针法1技术2 艾条灸5技术3 拔罐法8技术4 穴位按摩法11技术5 刮痧法14技术6 湿敷法17技术7 涂药法19技术8 熏洗法22技术1 耳针法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 评估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 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 禁忌证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 告知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 物品准备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 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

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

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

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7 护理及注意事项7.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7.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7.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
第十一页,共47页。
7 护理(hùlǐ)及注意事项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 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 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 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bǎochí) 干燥,防止感染。
第十二页,共47页。
流艾 程条 图灸
法 操 作
(cāozuò)
评估 患者准备
定位 手法 观察 整理 记录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 合理体位、松解衣着, 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 暖。
对确定的手法运用正 确,操作时压力、频率 摆动幅度均匀,动作灵 活,时间符合要求。
协助衣着,安排舒适体 卧位,整理床单位,清 理用物。
穴位(xuéwèi)按摩
第二十四页,共47页。
技术(jìshù)五 刮痧法
一手夹持罐体,另一手 拇指按压罐口皮肤,使 空气进入罐内,即可顺 利起罐。
根据医嘱,详细记录拔 罐后的客观情况,并签 名。
拔火罐
第二十页,共47页。
技术(jìshù)四 穴位按摩法
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 通过局部(júbù)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 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 1 评估 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 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况。 3 心理状况。 2 目标 1 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2 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3 禁忌证
第二十六页,共47页。
6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 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 3 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 4 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 5 刮治过程中,用力均匀,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痧部位从

中医护理_八项操作评分表

中医护理_八项操作评分表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项目一)
附表632
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
附表632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项目二)
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
注:艾条灸方法常用者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

•若有艾灸火脱落烧伤皮肤,烧坏衣被均为不合格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
附表632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项目三)
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附表632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项目三)
专家签名:___________ 检查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____ 月 ___ 日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注:若损伤皮肤,扣分。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
刮痧法操作评分标准
注:刮破皮肤,扣20分。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
附表6.3.2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项目六)
专家签名: 检查时间: 年 月 日
湿敷法操作评分标准
附表632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项目七)
涂药法操作评分标准
熏洗法操作评分标准
附表632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项目七)。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

技能熟练 操作熟练,轻巧;运用灸法正确。 理论提问 回日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 涂药法法操作评分标准
医院名称 项目 素质要求 要求 科室 5 5 8 5 6 6 6 5 6 8 3 5 3 5 6 2 6 10 16 16 27 31 姓名 应得分 扣分 得分 10 说明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服装、鞋帽整齐。 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 护士 面。 洗手,戴口罩。 操 治疗盘,弯盘,药物,棉签、镊子、 作 物品 棉球,纱布,胶布,绷带。 前 准 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 备 理解与配合。 患者 体位舒适合理,暴露涂药部位,保暖 。 再次核对涂药部位。 准备 操 药物 将药物摇匀(水剂)或调匀(膏药) 。 作 流 涂药正确,薄厚均匀。 程 涂药 包扎松紧适宜、美观。 涂药不污染被服。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操 作 涂药方法、部位的准确,皮肤清洁情 后 评价 况、患者感受、目标达到的程度。 记录 按要求记录及签名。 整理 整理床单位,合理安排体位。

八项操作评分表分析

八项操作评分表分析
一项不合要求扣2分,扣完为止。
项目
考核内容
分值
评分要求
不可忽轻忽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刮痧要顺一个方向刮,在需要刮痧的 部位单向重复地刮,不要来回刮。
5.刮具干涩时,需及时沾湿再刮,以
4
一项不合要求扣
2分,
扣完为止。
皮下呈现轻微紫红或紫黑色痧点、斑
块即可,
6.一般每个部位刮10〜20次。直到皮 肤出现深红色斑条(血痕)为止。根 据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条或弧 形。如需再刮需间隔5〜7天,以皮肤 上痧退为标准。
8.协助患者整理衣着,取舒适体位, 整理床单位,酌情开窗通风。
6
一项不合要求扣2分,扣完为止。
9.清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
5
一项不合要求扣2分,未记录或记 录有误全扣。
评价
1.患者:体位合理,感觉舒适,皮肤 无烫伤,衣物无烧损,症状改善。
5
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扣完为止。
10分
2.护士:方法正确,部位准确,操作 熟练。
颜色变化,及时调节手法力度。
9.刮拭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整 理衣着及床单位。取合适体位。嘱患 者饮一杯温开水或淡糖盐水,休息20〜30分钟。
4
一项不合要求扣
2分,
扣完为止。
10.清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
5
一项不合要求扣
2分,未记录或记
录有误全扣。
1.患者:体位正确,皮肤无破损,衣
5
不合要求每项扣
1-4分。
实施
60分
2.取合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 防寒和保护患者隐私。
6
一项不合要求扣3分,扣完为止。
3.取穴,做好标记。
6
取穴不正确全扣,未做标记扣3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项目一)
附表632
耳针法(耳穴埋豆)操作评分标准
附表632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项目二)
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
附表632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项目三)
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附表632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项目三)
专家签名:____________ 检查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____ 月____ 日
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医院名称____________ 科室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
刮痧法操作评分标准
医院名称____________ 科室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
注:刮破皮肤,扣20分。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
湿敷法操作评分标准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
涂药法操作评分标准
熏洗法操作评分标准
附表632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项目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