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第二、三课时影响平衡的因素导学案

合集下载

化学平衡 第三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2) 教案 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化学平衡 第三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2) 教案 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化学平衡第三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2) 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从变化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化学平衡的移动,即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温度、催化剂等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等科学探究方法,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透过现象看本质。

培养学生宏观辨析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典例分析,问题探究、实验论证、原理分析等构建分析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思维模型(勒夏特列原理)。

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学科核心素养。

3.了解勒夏特列原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从变化的角度掌握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论证、原理分析等构建分析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思维模型(勒夏特列原理)。

教学过程【引入】我们上节课已经探究了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化学平衡移动的其他影响因素。

一、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探究实验三:实验原理:2NO2(g) N2O4(g)ΔH=-56.9 kJ/mol红棕色无色混合气体中存在反应2NO2N2O4红棕色无色二、小组讨论,成果汇报【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实验过程中改变平衡的因素,及影响规律。

【成果汇报】本实验过程中影响平衡因素为:温度。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 升高温度(加热),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降温),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从变化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化学平衡的移动,即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外界因素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等科学探究方法,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小试牛刀,规律总结【小组合作总结】根据以上结论,我们各小组讨论总结一下,我们应该怎么定义化学平衡的移动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反应条件,平衡状态被破坏,平衡体系的物质组成也会随着改变,直到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教案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教案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理解可逆反应的特点。

2. 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包括浓度、温度、压强等。

3. 学会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化学平衡的移动。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勒夏特列原理。

2. 教学难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影响化学平衡的实际问题。

2. 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3.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化学平衡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

2. 讲解化学平衡状态:解释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阐述可逆反应的特点。

3. 探讨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如何影响化学平衡。

4. 讲解勒夏特列原理:阐述勒夏特列原理的内涵,展示实例进行分析。

5. 应用勒夏特列原理:让学生运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实际问题,如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平衡调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及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 评价学生对化学平衡状态的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的掌握,以及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4.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

平衡影响因素实验思路讲评课导学案

平衡影响因素实验思路讲评课导学案

实验思路讲评课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1. 结合控制单一变量思想的应用,准确设计探究实验并规范书写相关步骤。

2. 结合教师讲解规范答题,准确书写文字叙述类题目。

3. 结合题目中的文字和图像信息,正确利用信息解答相关问题。

4. 通过教师讲解归纳实验题的注意事项,并总结其一般思路。

【重点难点】重点:实验题的一般思路及文字叙述的规范书写;实验设计及规范步骤的书写。

难点:实验步骤的规范书写。

【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1、实验现象的规范书写:从气液固三个角度进行书写(当然有些没有的就不用书写),即书写溶液颜色的变化(有几种变化就写几种变化)、气体的颜色气味、有无固体析出、固体的颜色是什么、固体是否溶解等。

描述下列反应的现象:(写到提纲右侧空白处)(1)已知BaCrO4为黄色沉淀,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r2O72-(橙色)+ H2O2H++ 2CrO42-(黄色),向重铬酸钾中滴加BaCl2溶液。

(2)向5mL 5%的H2O2溶液中滴加适量FeCl3溶液,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3)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和稀硫酸,充分反应。

(4)已知元素铬(Cr)在溶液中主要以Cr3+(蓝紫色)、Cr(OH)4-(绿色)、Cr2O72-(橙红色)、CrO72-(黄色)等形式存在。

Cr(OH)3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

Cr3+与Al3+的化学性质相似,在Cr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2、实验步骤的规范书写:(1)取5 mL 0.1 mol/L K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0.1 mol/L FeCl3溶液2 mL,发生如下反应:2Fe3++2I-→2Fe2++I2。

为证明该反应具有可逆性且具有限度,请设计实验。

可选用的药品:0.1 mol/L AgNO3溶液、CCl4、淀粉溶液、K4[Fe(CN)6]溶液(已知Fe3+与[Fe(CN)6]4-可生成蓝色沉淀)(2)设计实验验证Mn2+是KMnO4和H2C2O4反应的催化剂,可选用的药品有:0.6 mol/L H 2C2O4溶液、0.2 mol/L KMnO4溶液、3 mol/L稀硫酸、6 mol/L盐酸和MnSO4固体、MnCl2固体。

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导学案

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导学案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导学案[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外在因素。

2. 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分析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影响平衡移动的规律。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1.化学平衡移动概念与实质(1)概念: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如果 、 、温度等反应条件改变,原来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化学平衡会移动,在一段时间后会达到 。

(2)实质:改变条件后,①v 正 v 逆,②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发生 。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分析3.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条件改变⎩⎪⎨⎪⎧ 若v 正=v 逆,平衡不移动;若v 正>v 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v 正<v 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二、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已知反应m A(g)+n B(g)p C(g) ΔH <0,m +n <p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条件 v 正、v 逆相对大小 平衡移动方向① 增大反应物A 或B 的浓度 v 正 v 逆 向 方向移动 ② 减小生成物C 的浓度 v 正 v 逆 向 方向移动 ③ 增大生成物C 的浓度 v 正 v 逆 向 方向移动 ④ 减小反应物A 或B 的浓度 v 正 v 逆 向 方向移动三、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建立化学平衡,在t 1时刻改变某一个条件,建立新的平衡,其v -t 图像如下:1.对于反应2SO 2(g)+O 2(g)2SO 3(g),t 1时刻缩小容器体积,其图像为 ,平衡向 移动(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下同)。

2.对于反应2NH 3(g)N 2(g)+3H 2(g),t 1时刻增大容器体积,其图像为 ,平衡向 移动。

3.对于反应H 2(g)+I 2(g)2HI(g),t 1时刻缩小容器体积,其图像为 ,平衡 移动。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已知反应:m A(g)+n B(g)p C(g) m +n <p ,当反应达平衡后,若温度改变,其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分别如下图所示:(1)图①表示的温度变化是,平衡移动方向是向方向。

教学设计3:2.3.2~3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教学设计3:2.3.2~3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第三节化学平衡1.学情分析在《化学平衡》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可逆过程(反应)及其特征,了解任何可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都是有限度的,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了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特征,对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已有正确认识——化学平衡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下的,当条件改变时平衡也将发生变化。

在此基础上学习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时机已成熟,但结合本班学生(理科普通班)的学习能力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内容的知识量大等实际情况,本课时只学习其中的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学生对于反应条件改变之后,分析平衡的具体的变化情况的学习将是本节的困难点。

2.学习内容分析分析教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高中新课改选修4教材《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平衡》中的一部分。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中心,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到指导作用。

本节在掌握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平衡状态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为下节归纳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奠定基础。

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对解决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重要知识点为: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浓度和温度。

本节课精心准备了实验,以边讲边实验的形式进行,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充分讨论。

重点讲解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启发学生运用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来解释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通过分析并练习画速率-时间图,进一步了解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具体变化,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得出总是吸热方向的反应速率对温度的变化较敏感,变化幅度较大,从而得出温度变化导致平衡移动的方向。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规律;通过浓度和温度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原因。

_第2课时_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导学案

_第2课时_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导学案

2.3 化学平衡 第2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学习目标] 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移动的含义。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3.学会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重点·难点] 重点: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难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知识梳理】1.化学平衡的移动 (1)含义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化学平衡状态被破坏(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直至正、逆反应速率再次________,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化学平衡状态。

这种现象称作平衡状态的移动,简称平衡移动。

(2)图示表示移动方向:V 正〉V 逆 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改变条件 V 正〈V 逆 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V 正=V 逆 平衡不移动2.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因素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探究]实验Ⅰ:已知在K 2Cr 2O 7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3________反应物浓度或______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________反应物浓度或________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画出改变浓度后的速率-时间图像:(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探究]已知化学反应:2NO 2(g )N 2O 4(g ) ΔH =-56.9 kJ·mol -1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着________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着________方向移动。

画出改变温度后的速率-时间图像:3.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______、________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________),平衡将向着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移动。

旧化学平衡 V 正=V 逆不平衡 正逆新的化学平衡正逆改变条件 一段时间 各组分含量发生变化 各组分含量又一定各组分含量一定5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催化剂能够________________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因此它对化学平衡的移动__________,即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反应混合物的组成,但是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________。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学案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学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学习目标】:1.化学平衡移动的意义。

2.描述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学习重点】:1.描述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2.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学习难点】: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预习案1.什么是化学平衡及其特征?2.什么是平衡移动?3.什么是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探究案探究1:完成实验2-5和实验2-7,思考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P26 实验2-5不变量:______变量:______现象:______P27实验2-7不变量:______变量:______现象:______结论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__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__移动。

思考:对于有固体或液体参加的反应,改变它们的量对平衡有没有影响?探究2:完成实验2—7,思考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P28 实验2-7不变量:______变量:______现象:______结论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升高温度,平衡向_____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_____的方向移动。

探究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对于3H2(g)+N 2(g) 2NH3(g) 在反应中1体积的N与3体积的H2反应生2成2体积的NH3,即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发生了变化,反应后气体总体积减少了。

下表列入的是450℃时,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实验数据。

1 5 10 30 60 100压强/MPaNH3/% 2.0 9.2 16.4 35.5 53.6 69.4由上表实验数据可以算出: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_________移动。

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_________移动。

对于有些可逆反应里,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没有发生变化,如2HI(g)H2(g)+I2(g)在这种情况下,增大或减小压强都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导学案

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导学案

化学平衡影响因素(演示实验)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结合课本27页实验2-5、2-6,总结实验中改变浓度的方法,以及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结合课本28页文字部分及实验2-7,总结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结合勒夏特列原理的内容,正确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4.通过小组讨论,准确区分改变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

难点: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1.默写勒夏特列原理的内容:2.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1)浓度:通过分析实验2-5和2-6完成下列问题:①默写Cr2O72-和CrO42-相互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②实验2-6中加入4滴饱和FeCl3的目的是什么?若加入4mL是否可以?③实验2-6中,若加入少量KCl固体,平衡是否移动?增大Cl-的浓度,则平衡移动吗?④总结改变浓度对平衡有何影响?思考1:C(s)+CO2(g)2CO(g),增加C的用量,平衡是否向正向移动?(2)温度:结合2-7实验完成下列问题:①对于反应2NO2(g)N2O2(g),升高温度颜色如何变化?②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平衡向_________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_________方向移动。

(填“吸热”或“放热”)思考2:升高温度平衡一定向正向移动吗?(3)压强:结合勒夏特列原理“减弱”的思想分析,对于反应:N2(g)+3H2(g)2NH3(g)与H2(g)+I2(g)2HI(g),达到平衡后,若增大压强,平衡发生移动吗?若移动平衡如何移动?(4)催化剂:使用催化剂能增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移动。

可以改变反应,不可以改变。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 选择性必修1 第二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属于课标选择性课程模块1《化学反应原理》主题2《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内容。

1.内容要求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影响。

2.学业要求能运用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规律,推测平衡移动方向及浓度、转化率等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能讨论化学反应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二、教材分析(1)知识类型、知识内容及其结构知识类型:化学原理内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知识内容及其结构:化学平衡移动概念的建立(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浓度改变对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及原因分析;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2)知识价值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反应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状态会产生影响,使化学平衡状态发生改变。

因此,在生产、生活中,我们就可以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通过选择条件、改变条件,服务于生产、服务于生活,获取最大效益。

在方法上,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用所学理论解释问题—获得结论—应用结论(设计实验和解释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及化学反应速率计算方法,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的特征;对平衡移动有初步认识,知道当一定外界条件改变时,有可能会引起平衡移动。

【能力基础】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初步具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初步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学习本课的困难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实验能力的欠缺: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有序性)差,实验操作阶段耗时较多;实验分析能力较差,缺乏从实验现象中发现、抽取、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难以获得实验结论;实验设计能力较差,缺乏设计有效实验检验理论预测的能力。

第三节第二、三课时影响平衡的因素导学案

第三节第二、三课时影响平衡的因素导学案

第三节第二、三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导学案编制王海平审核胡跃华审批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学习小组学习目标:1.化学平衡移动的意义。

2.描述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学习重点:2.描述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学习难点: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自主学习一、浓度对平衡的影响观察试验2-5: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v(正)﹥v(逆)。

化学平衡向移动。

减小生成物浓度,减小逆反应速率,v(正)﹥v(逆)。

化学平衡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增大逆反应速率,v(逆)﹥v(正)。

化学平衡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减小正反应速率,v(逆)﹥v(正)。

化学平衡移动。

注意:固体物质和纯液体无所谓浓度,其量改变,不影响平衡。

练习 1 FeCl2溶液呈浅绿色,其中存在着下列平衡:Fe2++2H2O Fe(OH)2+2H+往该溶液中滴加浓盐酸,发生的变化是()(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 (D)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深绿色二、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压强对平衡的影响等同于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因为对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增大容器的压强,相当于减小气体的体积即增大气体的浓度;减小容器的压强,相当于增大气体的体积即减小气体的浓度。

⑴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相当于增大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相当于减小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⑵对于有些可逆反应里,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没有发生变化,如2HI(g)H2(g)+I2(g)在这种情况下,增大压强v(正) 、v(逆)同等程度增大,即v(正)=v(逆),减小压强v(正) 、v(逆)同等程度减小,v(正)=v(逆)。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导学案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导学案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2、掌握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规律。

3、能够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二、知识回顾1、化学平衡状态的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当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等”“动”“定”“变”。

三、新课导入在化学反应中,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反应条件,平衡状态是否会发生改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四、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实验一:FeCl₃溶液与 KSCN 溶液的反应在一个小烧杯中加入 10 mL 001 mol/L 的 FeCl₃溶液,再滴加 10 mL 001 mol/L 的 KSCN 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

然后向其中滴加少量1 mol/L 的 KSCN 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混合溶液呈血红色。

滴加 KSCN 溶液后,溶液颜色加深。

分析:Fe³⁺+ 3SCN⁻⇌ Fe(SCN)₃,增大反应物 SCN⁻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更多的 Fe(SCN)₃,溶液颜色加深。

结论: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五、探究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对于有气体参加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发生变化的反应,压强的改变会对化学平衡产生影响。

以 N₂(g) + 3H₂(g) ⇌ 2NH₃(g) 为例当增大压强时,容器体积减小,各物质的浓度均增大。

由于反应物气体分子数之和大于生成物气体分子数,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当减小压强时,容器体积增大,各物质的浓度均减小。

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结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第三节化学平衡导学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导学案

化学平衡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别:组内评价:教师评价: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一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难点: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预习案:1、什么叫可逆反应?可逆反应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

教学过程: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讨论]:可逆反应为什么有“度”的限制?“度”是怎样产生的?(看书25页以蔗糖的溶解为例说明)过程分析:①、开始时,v溶解_____________,v结晶=_______。

②、然后,v溶解_______________,v结晶_______________。

③、最后,v溶解_______ v结晶,建立溶解平衡,形成饱和溶液,即溶解的蔗糖的质量与结晶的蔗糖质量相等,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了。

讨论:在一定条件下,达到溶解平衡后,蔗糖晶体的质量和溶液的浓度是否变化?溶解和结晶过程是否停止?二、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在反应CO+H2O == CO2+H2中,将0.01molCO和0.01mol H2O (g)通入1L密闭容器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各物质浓度不变。

1、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浓度___________,正反应速____________,生成物浓度为_________,逆反应速率为______。

2、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___________,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 ,生成物浓度____________,逆反应速___________。

3、一定时间后,必然出现_____4、t1时刻后,v正=v逆即正反应消耗的量与逆反应生成的量相等,反应物和生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三、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条件下,________反应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________速率与________速率相等,化学反应进行到______限度,反应物和生成物的_________________不再发生变化,反应混合物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导学案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导学案

第三节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导学案学习目标: 1.明确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2.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并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用。

学习重点: 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知识回顾:1、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特征是什么?2、判断反应是否平衡的两大标志是什么?3、改变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中的一个条件,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知识学习:预习课本一、 化学平衡状态的移动⑴、定义: ,简称平衡移动。

⑵、平衡移动的研究对象 。

⑶.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判断①V 正>V 逆,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②V 正<V 逆,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③V 正=V 逆,平衡 移动。

⑷、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有哪些?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㈠ 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实验2-5】FeCl 3+ 3KSCN Fe(SCN)3 + 3KCl【分析】步骤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的瞬间,C 反____ V 正____,C 生____ V 逆____,导致 V 正___V 逆 ,使化学平衡向_______移动,反应物浓度_____。

完成图1 步骤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小反应物浓度的瞬间,C 反_____ V 正_____,C 生____ V 逆___,导致 V 正____V 逆 ,使化学平衡向________移动,反应物浓度______。

完成图2。

用图 1 增加反应物浓度 图2 减小反应物浓度t 1 t 1 t 2 2【实验2-6】:两试管中各加入5ml 0.1mol/L K 2C r2O 7溶液,按要求操作,观察颜色的变化。

2-2-+【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生成物浓度的瞬间,C 反_____ V 正_____,C 生_____ V 逆_____,导致 V 正___V 逆 ,使化学平衡向________移动。

生成物浓度______。

完成图3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小生成物浓度的瞬间,C 反_____ V 正_____,C 生_____V 逆_____,导致 V 正____V 逆 ,使化学平衡向_______移动。

高二化学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导学案

高二化学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导学案

高二化学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第二课时)导学案1、把6molA和5molB两气体通入容积为4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反应:3A(气)+B(气)2C(气)+xD(气)+Q,5min 达平衡,此时生成2molC,测得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 (Lmin)-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降低平衡体系的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B、恒温下达到平衡的标志是C和D的生成速率相等C、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mol(Lmin)D、B的转化率为25%2、已知反应A2(g)+2B2(g)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 (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3、下列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B、棕红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D、H2、I2、HI平衡混和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o abX的转化率时间4、右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 X(g)+ Y(g)Z(g)+ M(g)+ 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B、加大X的投入量C、加催化剂D、增大体积5、对于可逆反应2A2(g)+B2(g)2A2B(1)(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要使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而且平衡向右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减小压强6、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Z(g)+W(s);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导学训练:1、对于可逆反应mA(气)+nB(气)eC(气)+f D(气),当反应过程中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质量分数(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C的质量分数将增大B、达到平衡后,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C、化学方程式中m+n>e+fD、达到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2、某温度下,反应H2(气)+I2(气)2HI(气)+Q,在一带有活塞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恒温,压缩体积,平衡不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B、恒压,充入HI(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减小C、恒容,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D、恒容,充人H2,I2(气)的体积分数减小3、对于平衡体系mA(g)+nB(g)pC(g)+qD(g);△H<0。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教案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教案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教案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3. 能够应用Le Chatelier原理预测化学平衡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2.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3. 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Le Chatelier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 化学平衡的变化预测。

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酸碱指示剂、PH试纸等;实验药品:醋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些反应方程式,引导学生思考反应是否会达到化学平衡,以及何种条件下反应会达到平衡。

Step 2 理解化学平衡1. 解释化学平衡的概念:当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或压力不再发生明显变化时,称为化学平衡。

2. 介绍化学平衡的特征: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或压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称为平衡常数。

Step 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1. 浓度变化:增加反应物浓度会使平衡向生成物一侧移动,而增加生成物浓度则会使平衡向反应物一侧移动。

2. 压力变化:增加压力会使平衡向分子数较少的一侧移动,而减小压力则会使平衡向分子数较多的一侧移动。

3. 温度变化:温度升高时,平衡常数Kc增大,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温度降低时,平衡常数Kc减小,反应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Step 4 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1. Le Chatelier原理: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外界影响,系统会偏离平衡状态,但会通过自身调整来恢复平衡。

2.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可以预测在不同条件下化学平衡的变化趋势。

Step 5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来验证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

Step 6 总结归纳总结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和Le Chatelier原理的应用,并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进行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2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教案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22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教案

第二节化学平衡第3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含义。

2.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能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3.学会识别平衡移动的图像,培养从图像中挖掘信息的能力。

4.了解勒夏特列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了解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了解勒夏特列原理,培养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过程】[引入]科学家勒夏特列、哈伯的重要贡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发现及其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科学史话,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板书] 2.2.3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一、化学平衡的移动[讲解]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浓度、压强、温度等反应条件,原来的平衡状态会被破坏(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直至正、逆反应速率再次相等,在新的条件下达到新的化学平衡状态。

这种现象称作平衡状态的移动,简称平衡移动。

其实质就是在改变条件后,v正 v逆,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发生改变。

以上过程可用图示展示如下:[投影][师]我们应该如何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呢?同学们思考一下。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若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若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平衡不移动。

若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补充]是的,我们可以根据反应速率判断,还可以根据化学平衡常数进行判断。

当条件改变时,若Q>K: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若Q=K: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平衡不移动。

若Q<K: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师]在封闭体系中,如果只改变影响平衡体系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平衡将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这就是勒夏特列原理。

[板书] 二、勒夏特列原理[讲解]它只适用于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的体系不能用此原理来分析解释。

对所有动态平衡(如溶解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均适用。

只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浓度或压强等。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第2课时) 导学案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 (第2课时) 导学案
化学
(2)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2—7: ①现象: 冰水中 现象 红棕色变浅 _____________ 热水中 红棕色加深 _____________
②分析:降温→颜色变浅→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升温→颜色 变深→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吸热 的方向移 ③结论: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着 _____ 放热 的方向移动。 动,降低温度平衡向着 _____
系。
化学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
一定条件下的 化学平衡 平衡破坏 化学平衡 新条件下的
v正④__v = 逆
≠ 逆 v正⑤__v
v正'⑥__v = 逆'
化学
(3)平衡移动与速率的关系: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
响是通过改变反应速率来实现的。 不 移动; ①条件改变时,若v正⑦__v = 逆,平衡⑧___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 因素
化学
1 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 掌握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并能运用其解决平衡 问题。
化学
1 化学平衡移动 (1)概念: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如果改变①浓度 ____、
温度 等反应条件,原来的平衡状态会被破 ②_____ 压强 、③_____ 坏,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研究对象是已建立平衡状态的体
3 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 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 勒夏 减弱 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这一规律就是著名的 _____ _____
特列原理 _________,又称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化学
1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它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有影响 吗? 没有影响。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增加正、逆反应的速率,因 此它对平衡移动无影响,但能改变反应到达平衡所需的时 间。 2 有固体(或纯液体)参加的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加或减少固 体(或纯液体)的量,平衡是否会发生移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第二、三课时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导学案
编制王海平审核胡跃华审批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学习小组
学习目标:1.化学平衡移动的意义。

2.描述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
学习重点:2.描述浓度、压强、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
学习难点:3.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涵义
自主学习
一、浓度对平衡的影响
观察试验2-5: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反应物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v(正)﹥v(逆)。

化学平衡向移动。

减小生成物浓度,减小逆反应速率,v(正)﹥v(逆)。

化学平衡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增大逆反应速率,v(逆)﹥v(正)。

化学平衡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减小正反应速率,v(逆)﹥v(正)。

化学平衡移动。

注意:固体物质和纯液体无所谓浓度,其量改变,不影响平衡。

练习 1 FeCl2溶液呈浅绿色,其中存在着下列平衡:
Fe2++2H2O Fe(OH)2+2H+往该溶液中滴加浓盐酸,发生的变化是()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 (D)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深绿色
二、压强对平衡的影响
压强对平衡的影响等同于浓度对平衡的影响,因为对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增大容器的压强,相当于减小气体的体积即增大气体的浓度;减小容器的压强,相当于增大气体的体积即减小气体的浓度。

⑴对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压强,相当于增大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相当于减小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⑵对于有些可逆反应里,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没有发生变化,如2HI(g)
H2(g)+I2(g)在这种情况下,增大压强v(正) 、v(逆)同等程度增大,即v(正)=v(逆),减小压强v(正) 、v(逆)同等程度减小,v(正)=v(逆)。

因而都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⑶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体积,受压强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如果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可以认为改变压强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

⑷加入惰性气体后平衡体系是否发生移动,取决于平衡体系所占据的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若在恒容的条件下加入惰性气体,它并不能引起体系中其它物质的浓度改变,速率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
若在恒压情况下加入惰性气体,必然引起平衡体系占据的体积增大,体系中其它物质的浓度发生变化,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总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练习 2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合成氨反应 3H2+N2 2NH3达到平衡时,下列操作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是()
(A)恒温恒压充入氨气
(B)恒温恒容充入氮气
(C)恒温恒容充入氦气
(D)恒温恒压充入氦气
三、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放热或吸热;所以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也有影响。

大家观察试验2-7,得出结论:
如果升高温度,v(正) 、v(逆)都增大,平衡向的方向移动;
如果降低温度,v(正) 、v(逆)都减小,平衡向的方向移动。

四、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v(正)=v(逆)。

所以使用催化剂使平衡发生移动,但是可以改变达到平衡所需要的。

关于图像的几点说明:
①只要增大浓度、增大压强、升高温度,新平衡都在原平衡的上方,v′正=v′逆>v正
=v逆;只要减小浓度、降低压强、降低温度,新平衡都在原平衡下方,v″正=v″逆<v正=v 逆。

②只要是浓度改变,一个速率一定是在原平衡的基础上改变;两个速率同时增大或减小(中间断开)一定是压强或温度改变。

③加入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

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叫化学平衡的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可归纳为勒沙特列原理,即可用勒沙特列原理来进行来解释。

勒沙特列原理:
1.在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2SO 2(g)+O 2(g)
3(g),充入由18O 组成的氧气一段时间后,18O 存在下列物质中的( )
A .多余的氧气中
B .生成的三氧化硫中
C .氧气和二氧化硫中
D .二氧化硫、氧气和三氧化硫中
2.可逆反应N 2(g)+3H 2(g)2NH 3(g),在一定条件下于10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
若开始时加入2 mol N 2、2mol H 2、0 mol NH 3,反应达到平衡时NH 3的浓度不可能达到的值是( )
A .0.1 mol/L
B .0.02 mol/L
C .0.05 mol/L
D .0.15 mol/L
3、可逆反应C(s)+H 2O(g)CO(g)+H 2(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态,改变下列条件,能否引起平衡的移动?CO 浓度有何变化?
①增大水蒸气浓度 ②加入更多的碳 ③增加氢气浓度
4、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HI(g) H 2(g)+I 2(g) ⊿H= -akj/mol(a ﹥0),当达到平衡时,欲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措施有( )
A 、减小容器体积
B 、降低温度
C 、加入催化剂
D 、恒容下充入HI 气体
5.对于反应2A(气)+x B(气)4C(气)达到平衡时,C 的浓度为1.2 mol/L ,当其它条件不变,
把体积扩大1倍时,测得C 的浓度为0.7 mol/L ,则x 的值为( )
A .1
B .2
C .3
D .4
6、等物质的量的A B C D 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aA(?)+bB(?) cC(s)+dD(?)
当反应进行到一定时间后,测的A 减少nmol ,B 减少n/2mol ,C 增加3n/2mol ,D 增加nmol ,此时达到了平衡状态。

(1)该反应的各系数a —— b —— c —— d ——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则A ——态,B ——态,D ——态。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是——反应。

7.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 pC 达到平衡,若:
(1)A 、B 、C 都是气体,减少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 和p 的关系
是 。

(2)A 、C 是气体,增加B 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 为 态。

(3)A 、C 是气体,而且m+n=p ,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移动的方向
高温、高压
催化剂
是。

(4)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反应(放热或吸热)。

8.对于某一已达化学水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如果改变某种条件,结果使某生成物的浓度增大,则()
A.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反应物的浓度相应减小D.平衡可能移动也可能不移动
9.对于mA(气)+nB(气)pC(气)+qD(气)的平衡体系,当升高温度时体系的平均分子量从
16.5变成16.9,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p+q,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m+n<p+q,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C.m+n>p+q,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m+n<p+q,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