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曾经存在两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范文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
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复习要点(2011 年6 月)试卷结构:试卷结构:满分150 分,共三种题型:1、简答共4 道题,每题10 分,共40 分;要求要点清楚,可不阐述。
2、辨析题共4 道题,每题10 分,共40 分;要求先判断正误,再简述理由。
3、论述题 3 题选做2 题,每题35 分,共70 分;要求先厘清概念、列出论点,再结合实际阐述论点。
一、简答题:1、简述资源配置和资源合理配置的涵义。
P221)答:资源配置就是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在不同用途和不同使用者之间分配各种经济资源。
合理配置资源就是以一定的资源消耗来尽可能充分满足各种社会需要,使社会配置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2、简述资源的种类。
P221)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自然资源,如土地、矿藏、水、生物、环境等;一类为社会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科学技术、管理、制度、信息等。
3、简述什么是资源的稀缺性?P221答:一个社会可利用的资源总量是有限的,社会对资源的无限需要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即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求而言,人类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在数量上总是有限的。
4、简述经济运行机制或经济机制的涵义。
P221答: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组织或经济系统内部和外部各构成要素、各环节之间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的方式及其运作机理。
资源的配置是通过经济运行机制的调节来实现的。
5、简述资源配置的方式及经济模式。
P221答:可分为自然配置、市场配置和计划配置三种,由三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分别形成了三种经济模式,即自然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6、简述市场机制的涵义及其主要内容。
P224答: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有机联系及作用形式,其基本功能是调节市场经济运行,使经济运行趋近均衡状态。
其主要内容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最基本的运行机制。
7、简述:为什么说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最基本的运行机制?P224答:因为,价格机制是市场价格与供求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有机联系机制,一方面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市场价格的变动;另一方面,市场价格的变动又会引起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使供求趋向平衡。
国民经济统计学(学习指导.科学社)
国民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核算原理)学习指导杨灿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国民经济统计学》学习指导第1章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问题 (2)【本章小结】 (2)【思考题】 (3)第2章国民经济的分类与核算方法 (4)【本章小结】 (4)【思考题】 (5)第3章国内生产与国民收入核算 (7)【本章小结】 (7)【思考题与练习题】 (8)第4章投入产出核算与分析 (10)【本章小结】 (10)【思考题与练习题】 (10)第5章资金流量与国际收支核算 (15)【本章小结】 (15)【思考题与练习题】 (15)第6章资产负债与国际头寸核算 (21)【本章小结】 (21)【思考题与练习题】 (21)第7章国民经济账户体系概述 (29)【本章小结】 (29)【思考题与练习题】 (29)第8章国民经济价格核算与对比分析 (32)【本章小结】 (32)【思考题与练习题】 (33)第9章国民经济附属核算与扩展分析 (40)【本章小结】 (40)【思考题】 (41)2 /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1章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问题【本章小结】1.国民经济是一个纵横交错的大系统:横向包括从事经济活动的各单位、各部门;纵向则包括生产、分配、使用等经济运行环节,以及“条件-过程-结果”的不断循环过程。
据此建立的国民经济循环框架可以作为国民经济统计与分析的基本切入点。
2.国民经济统计起源于早期的国民收入统计,演进为现代的国民经济核算,其内容和方法体系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国民经济核算(或国民经济统计)就是以国民经济为整体的统计核算,旨在从宏观的层面考察国民经济运动纵横两个方面的数量规模、构成和内在联系,为此提供基本的核算数据、统计方法和分析框架。
现代国民经济核算已经形成了庞大复杂的体系(国民核算体系),它构成经济统计的主要部分,也是宏观经济管理与分析的重要基础和工具。
3.世界范围内曾经存在两大模式的国民核算体系,即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和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
世界上曾经存在两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为什么要对国民收入进行核算?⏹1、每隔一段时间通过比较产出水平对经济情况的健全程度作出判断。
⏹2、追踪经济的长期进程,以观察经济是在增长、保持不变还是下降。
⏹3、制定保证并促进经济健康程度的政策。
什么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测定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和特定时点上的经济成果的一整套方法和原理,它是经济、统计、会计和数学紧密结合的产物。
世界上曾经存在两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一是物质产品平衡体系(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MPS),为前苏联和东欧等国家使用;二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由库兹涅茨、米切尔、斯通等人提出。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理论依据:⏹社会生产分为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认为物质生产部门是唯一的生产部门,是生产性劳动,其劳动成果才进行统计⏹生产性劳动成果是社会产品,其价值构成分为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报酬V和用于积累及扩大再生产的那部分价值M⏹实物形态上社会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物质产品平衡表(MPS)体系的两个总量指标社会总产值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由物质生产领域各部门所生产的全部物质产品价值的总和。
⏹在我国,社会总产值为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含饮食业和物资供销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值之和。
⏹总产值= C + V + M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
•在我国,国民收入为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含饮食业和物资供销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之和。
•净产值= V + M教学重点: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两部门的宏观经济循环。
教学难点:四部门的经济循环模型。
第一节国民收入指标体系一、国民收入(一)国民收入的定义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第九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第九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宏观经济学把总体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它所研究的是经济中的总量。
在各种总量中,衡量一个经济活动的基本总量是国民生产总值。
因此,阐明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有关总量衡量的规定与技术的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是宏观经济学的前提。
联合国统计司分别组织东西方经济学家,根据各国使用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制定了两种不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一种是适用于市场经济各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英文缩写为SNA),另一种是适用于中央计划经济各国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英文缩写为 MPS)。
这两种体系,先后于1968年和1971年公布。
作为宏观经济学前提的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现在,随着计划经济各国向市场经济转变,这些国家也逐渐采用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一节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最重要的是计算国民生产总值。
一、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英文缩写GNP)是指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包括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在理解这一定义时,我们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的产品的价值。
例如,以前所生产而在该年所售出的存货,或以前所建成而在该年转手出售的房屋,等等。
第二,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最终产品的总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以避免重复计算。
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阶段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在实际经济中,许多产品既可以作为最终产品使用,又可以作为中间产品使用,要区分哪些是最终产品,哪些是中间产品是很困难的。
例如,煤炭在用作冶金等行业的燃料或化工等行业的原料时就是中间产品,而用在人们生活中的燃料时就是最终产品,这样,把哪一部分煤炭算作最终产品,哪一部分作为中间产品就不容易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具体计算时采用了增值法,即只计算在生产各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
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增值法(见表)。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一方面,经互会已不复存在;另一方面,采取中央计划经济的国家基本上都在向 市场经济过渡,或者已完成了过渡,所以MPS体系在当前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中已基本不再使用。
(一)经济中的一些数字无法真实计算 国家在进行国民收入统计与核算时,经济中的一些活动经常无法真实计算,所以还有很多经济活动没有被计 入国民收入。 1、经济中的一些非法活动无法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 2、经济中的一些非市场活动无法计入GNP。 3、各种偷税、漏税活动无法计入GNP。 4、在经济生活中,还有些项目很难精确计算,比较典型的是家务劳动。 (二)国民收入只反映经济情况,不能反映经济福利情况 1、GNP不能反映人们在精神上的满足或不满足。
在运用产品流动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所相加的一定要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或劳务,或者说是扣除了生产各个阶段上重复计算后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 是在以后的生产中作为投入品的那些产品和劳务。在计算最终产品的产值时,也可以运用增值法,即只计算在生 产各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
(一)产品流动法
产 品 流 动 法 又 称 为 产 品 支 出 法 、 支 出 法 、 最 终 产 品 法 、 增 值 法 。 •它 是 从 产 品 的 使 用 出 发 , 将 一 个 国 家 在 一 年 内消费者所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进行加总,来计算该年内全社会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 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第十章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当你能衡量你所谈论的东西,并能用数字加以表述,你才真的对它有了几分了解,而当你还不能衡量,不能用数字表达它时,你的了解就是肤浅和不能令人满意的。
这种了解也许是认知的开始,但在思想上则很难说已经步入了科学的阶段------------凯尔文学习目标:●了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了解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区别,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掌握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两种方法●掌握衡量国民收入的其他指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了解与国民收入核算相关的一些概念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概述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当代宏观经济学发展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所提出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经济学说史上称为凯恩斯革命。
那么凯恩斯革命到底是革谁的命呢?事实上他革的是古典经济学者的命。
所以在我们学习宏观经济学之前,有必要先简单的了解一下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些看法。
在经济学说史上有一个年代是特别值得我们记住的,那就是1776年,在这一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发表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为《国富论》。
《国富论》的发表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1776年7月,在美国的费城签署了《独立宣言》,《国富论》发表的前7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国富论》发表的后14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发表了《人权宣言》。
因而斯密学说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处于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在经济领域提出的要求和政策主张。
在《国富论》中,斯密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哲学思想,那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看不见的手”,斯密说:每个人都在试图利用他的资本来使其自身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他所追求的只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
在他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
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他追逐的是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
其效果要比它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所得到的效果大得多。
国富论读后感范文(5篇)
国富论范文(5篇)国富论范文(5篇)国富论范文1 《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的“圣经”,大学期间未能一读,赶上吴晓波书友会每月同读,选编本主次明晰,读来容易,有种似曾相似的感觉,原来大学里的经济根底课都来于此书呢。
选编的《国富论》共五篇,第一篇讲劳动分工与劳动产品的分配,第二篇讲存货与资本,第三篇讲不同国家财富的增长过程,第四篇讲重商与重农两种政治经济体系,最后一篇讲整个国家的收入。
前两篇是原著的重点,详细译出,几乎无删选,后三篇那么只叙大概,说明观点。
劳动分工是经济学的支柱,分工促进经济的增长来于三方面:每个劳动者纯熟程度的进步;节约一种劳动向另一种劳动通常损失的时间;机器创造便利和简化了劳动,让一个人能身兼数职。
在劳动分工的根底上,商品的价格组成分为三局部:劳动者的劳开工资、土地所有者的地租和资本家的利润。
而产品越接近完成,工资和利润的局部与地租相比,占比越大,也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里看到的,天然产品的价格,远低于制造品的价格。
在这样的商品价格组成下,劳动产品的分配在劳动者、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互相博弈平衡。
劳动者工资的提升,并不取决于国民财富的实际大小,而取决于它的不断增长。
近三十多年来,中国GDP始终未能超越美国,但劳动者工资的提升却高于美国,在于中国搭上全球化的快车,整个经济的长期高速开展。
而资本家的利润也与一国经济开展程度息息相关,经济越兴旺,资本越充裕,利润率就越低。
相比劳动者提升工资,资本家提升利润,更容易太高产品价格,因为在于消费链条某一环节的提升,会引发整个链条的提升,进而产生复利效应,而工资的提升只是单利的。
与劳动者和资本家相比,土地所有者所要求的地租更多受到产品价格的影响。
工资和利润的上下,是产品价格上下的原因,而地租的上下,那么是价格上下的结果。
产品价格有高有低,与支付消费这些产品的工资和利润相比,高出许多、缺乏支付或不高不低,支付的地租便或高或低,或根本没有。
今天的中国楼市也恰好说明了这点,大城市寸土寸金,三四线城市一片空城。
国民收入核算2
国民收入核算2简介国民收入核算是一种统计方法,目的是为了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的总量和构成。
国民收入核算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销售价值的总和。
本文将介绍国民收入核算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对其在经济分析和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国民收入核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是一种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不同部门,并计算各部门的生产、收入和支出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记录每个经济主体的交易和转账,来反映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
国民收入核算可以分为两个核算体系:生产法核算和支出法核算。
生产法核算生产法核算是根据不同部门的生产活动来计算国民收入的一种方法。
它将国民经济活动划分为不同的产业部门,并通过统计每个部门的产出和价值增加来计算国民收入。
生产法核算的关键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出:指一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价值。
2.价值增加:指一个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是产出与各种生产要素的消耗之间的差额。
3.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的价值增加之和。
4.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部门的产出之和。
生产法核算的计算公式如下:GNP = 产业1的产出 + 产业2的产出 + ... + 产业n的产出支出法核算支出法核算是根据不同部门的支出来计算国民收入的一种方法。
它将国民经济活动划分为不同的支出部门,并通过统计每个部门的最终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支出来计算国民收入。
支出法核算的关键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最终消费支出: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支出的总和。
2.投资支出: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和政府的投资支出总和。
3.政府支出: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政府的支出总和。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文档资料
5
第一节 国民经济总量及其核算体系
1
GNP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产品总值, 而不是所卖掉的产品总值;
对GNP的理解
2 GN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中 间产品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应注意的几个
3 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既包括有形的产 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服务);
3
第一节 国民经济总量及其核算体系
一、 六大经济总量及其关系 国民生产总值
个人可支配收入 PDI
GNP
GDP
国内生产总值
个人收入
六大经
济总量
PI
NNP
国民生产净值 NI
国民收入
4
第一节 国民经济总量及其核算体系
国民生产总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 简称 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 场价值的总和 。
108.2
107.1
106.5
107.9
106.6
本年的实际GDP=本年的名义GDP / GDP指数 本年的名义GDP/本年的实际GDP=GDP指数
24
2007-2012年中国银行存款实际利率
25
第一节 国民经济总量及其核算体系
三、 潜在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国民收入
潜在的国民收入
❖ 是指实现充分就业时所达 到的国民收入水平。它是 指利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 的资源所能够生产的产品 和劳务的最大量值。
减
境外国记入该国的GNP
GNP-GDP=NFP NFP即国外净要素收入(支付)
9
国外净要素收入—中国的实际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概述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统计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经济数据,以揭示国民经济活动的规模、结构和动态变化。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可以帮助政府制定经济政策、评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进行国际比较。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内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包括三大部分:资产账、收入账和支出账。
具体内容如下:资产账资产账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基础。
它包括国家内外居民的金融和非金融资产、负债以及净资产的统计。
资产账将不同种类的资产划分为五大类: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非居民资产、负债和净资产。
通过资产账,可以清楚地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产构成和负债状况。
收入账收入账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部分。
它记录了国民经济中各类参与者的收入来源和分配情况。
收入账包括工资收入、利润收入、财产收入、转移收入等各类收入项目。
通过收入账,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收入分配情况,分析收入差距,评估经济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支出账支出账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记录了国民经济中各类参与者的支出情况,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等。
支出账可以帮助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结构,评估政府的财政状况和经济政策的效果。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应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政策制定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可以提供经济活动的全面数据和分析,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政府可以了解到各个经济部门的贡献度和发展状况,针对性地制定和调整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评估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可以提供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估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GDP)。
通过核算体系的数据,可以分析经济增长的速度、结构和动力,并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评估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经济结构分析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可以揭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的演变和现状。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生活中宏观经济学案例
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案例1: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没有GDP这个发明,我们就无法进行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比较;
贫穷与富裕的比较,我们就无法知道我国的GDP总量排在全世界的第4位,低于美国的5倍多,没有GDP我们也无法知道我国人均GDP在2005年已超过1300美元,低于美国和日本的35多倍。没有GDP这个总量指标我们无法了解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
美国罗伯特?肯尼迪(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之弟)“GDP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这句话就是他在竞选总统的演说中对GDP这个经济指标的批评。他不是经济学家,但他的这段颇受经济学家的重视。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案例1:中美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据估算,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现在约为0.68,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48。也许这种估算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美国。为什么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有这种差别呢?一些人认为,这种差别在于中美两国的消费观念不同,美国人崇尚享受,今天敢花明天的钱,中国人有节俭的传统,一分钱要瓣成两半花。但在经济学家看来,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消费观念属于伦理道德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不同的消费观来自不同的经济基础。还要用经济与制度因素来解释中美边际消费倾向的这种差别。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总体上是稳定的;
因此GDP就像一把尺子,一面镜子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你要判断一个人在经济上是否成功,你首先要看他的收入。高收入的人享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一国的整体经济。当判断经济富裕还是贫穷时,要看人们口袋里有多少钱。这正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作用。GDP同时衡量两件事:经济中所有人的总收入和用于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总支出。GDP既衡量总收入又衡量总支出的秘诀在于这两件事实际上是相同的。对于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这是为什么呢?一个经济的收入和支出相同的原因就是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如你雇一个小时工为你做卫生,每小时10元,在这种情况下小时工是劳务的卖者,而你是劳务的买者。小时工赚了10元,而你支出了10元。因此这种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做出了相同的贡献。无论是用总收入来衡量还是用总支出来衡量,GDP都增加了10元。由此可见,在经济中,每生产一元钱,就会产生一元钱的收入。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问题
2006 [6]赵彦云等:《国民经济核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6
本章内容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范畴 第三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规则 第四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
7
第一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问题
26
法人单位:具有财务决策权的独立核算单位, 包括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机关和社会团体。 能独立地编制资产负债表。 住户:家庭户,也包括个体经营者。
27
机构单位分为: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 住(机构)单位
常住单位:
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
空间规定
时间规定
①经济领土=地理领土 ± “领土飞地” 领土飞地:一国驻外的使领馆、新闻机构、科考站、军 事基地等。
1947年,联合国发布由理查德·斯通主持撰写的研究报 告《国民收入估算与社会账户编制》。
1950年和1952年,OECD先后发布了《一个简化的国民 经济账户体系》和《标准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两份报 告,提出了以账户形式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 构想。
1953年,联合国正式颁布了由斯通主持完成的《国民 经济账户体系和辅助表》(旧SNA),供实行市场经济的 国家采用,并把它作为向联合国提供GDP等统计资料 的依据,这标志着SNA基本核算框架的初步形成。
1、早期皮肌炎患者,还往往 伴有全身不适症状,如-全身肌肉 酸痛,软弱无力,上楼梯时感觉 两腿费力;举手梳理头发时,举 高手臂很吃力;抬头转头缓慢而 费力。
(一)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
1、机构单位: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 能独立的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实体进 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核算1. 概述国民收入核算是一种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涉及到国家的收入、支出和储蓄等方面。
国民收入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通过统计和计算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入和支出,可以对国家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估。
2.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概念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概念包括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GDP的构成等。
2.1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居民从各种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等各种类型的收入。
国民收入的核算可以通过统计居民单位的收入来实现。
2.2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市场交换产生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核算可以通过统计各个行业和部门产出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来实现。
2.3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GDP相对于前一时期GDP的增长百分比。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经济的活力和发展潜力。
2.4 GDP的构成GDP的构成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
消费支出是指个人和家庭在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投资支出是指企业在固定资本和存货上的支出;政府支出是指政府在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上的支出;净出口是指出口减去进口的值。
3. 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包括收入法、支出法和生产法。
3.1 收入法收入法是通过统计和计算各种收入来核算国民收入。
收入法主要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等各种类型的收入。
通过对居民单位的收入进行统计和计算,可以得出国民收入的总量。
3.2 支出法支出法是通过统计和计算各种支出来核算国民收入。
支出法主要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通过对各个行业和部门的支出进行统计和计算,可以得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量。
3.3 生产法生产法是通过统计和计算各个行业和部门产出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核算国民收入。
第二讲国民收入核算理论西方经济案例
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利用一国家 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 的价值总和。
2.1 GDP的概念理解
区别:
GDP
国土原则:凡在本国领土上所创造的收入,不 管是否本国国民创造。(属地原则)
GNP
国民原则:凡是本国国民(指常住居民、包括 本国公民以及常住外国但未加入外国国籍居民) 所创造的收入,不管生产是否在国内。(属人 原则)
生活水平的差异 ❖ 人均GDP (GNP)不反映一国的收入分配状况 ❖ GDP (GNP)不反映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拥有状况
及环境保护
GDP(GNP)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和收入水平的重要 指标,但不是完全反映一国经济福利及生活质量的唯 一指标和完全准确的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的局限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即把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即工 资、利息、利润、租金以及间接税、折 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加总得到国民收 入。
收入法
收入法测算GDP
五大类收入 三大类其他项目
收入法
收入法测算GDP
五大类收入——国民收入(NI)
❖ 劳动者收入 ❖ 所有者收入 ❖ 个人的租金收入 ❖ 公司利润 ❖ 利息净额
的结果相互验证,如果数据不统一, 一般用支出法的结果调整另外两个结 果。因为支出法的数据来源相对简单 可靠。
支出法
支出法测算GDP
定义
❖ 从支出的角度出发, 因为所有这些产出和 服务都是提供给市场的, 市场上的需求者 (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购买者)购买这 些产出时都会有支出, 因此我们可以从总 支出的角度测算GDP。
是指实际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 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即购买实物 资本用于扩大生产(而不是金融投资)。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改革与发展1许宪春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经历了建立和曲折的发展过程。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获得了迅速发展。
但是,目前仍存在许多不完善的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社会公众和国际社会的需要相比,与国际标准相比,与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核算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回顾国际上曾经同时存在过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一个是产生于前苏联、东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国家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一个是产生于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民账户体系,简称SNA。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历史实际上是从前者向后者过渡的历史。
具体说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历史经历了三个阶段:MPS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阶段,MPS体系与SNA体系并存阶段,在SNA 体系下的发展阶段。
(一)三个发展阶段1、MPS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阶段1952年,刚刚成立的国家统计局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工农业总产值调查,从此开始了中国工农业总产值核算。
后来,又从工农业总产值核算扩大到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饮食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总产值,即社会总产值核算。
从195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在学习前苏联国民收入统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了中国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消费和积累核算。
这些核算为当时的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1956年,国家统计局派团对前苏联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随后在中国全面推行MPS体系。
先后编制了社会产品生产、积累和消费平衡表,1本文发表于《宏观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
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生产、分配、再分配平衡表,劳动力资源和分配平衡表等MPS体系中的一系列重要表式。
不幸的是,正当这些平衡表的编制工作刚刚起步的时候,恰逢大跃进时期的反教条主义运动,这些平衡表的编制工作受到了批判,并以过分繁琐为由停止了多数平衡表的编制,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遭受了第一次大挫折。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及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及方法国民收入核算是一种统计和分析国家经济活动的方法和理论,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和所得的总量。
它不仅对于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了解和比较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工具。
在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和方法中,包括国民收入的概念和分类、计量、测算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国民收入的计量是国民收入核算的核心。
计量国民收入需要考虑到经济活动的接种、生产和分配过程。
一般采用产值法、支出法和收入法等不同的计量方法。
产值法是通过统计生产部门和产业的产出来衡量国民收入;支出法是通过统计最终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和净出口等来衡量国民收入;收入法则是通过统计劳动报酬、资本利润、经营税收和转移支付等来衡量国民收入。
这三种方法可以相互验证和修正,最终达到比较准确和可靠的数据。
最后,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范围广泛。
它不仅可以用于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改善程度,还可以用于分析不同产业、部门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和发展潜力。
此外,国民收入核算也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国家可以通过调节和分配国民收入来实现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和社会公平等目标,同时也可以借助国民收入核算的结果来评估和调整经济政策的效果和成效。
总之,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和方法在国家经济活动的统计和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还可以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和准确的依据。
因此,深入研究和应用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和方法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民收入核算与国际收支概述
国民收入核算与国际收支概述一、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核算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国家的经济规模、结构和增长速度,为制定经济政策和推动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1.1 国民收入的概念和组成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由国内和国际经济活动产生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的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资收入:即由劳动者通过出售劳动力获得的报酬;•利润收入:即企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盈利;•利息收入:即由债务债权关系所产生的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即由土地或资本租赁所获得的收入;•间接税收:即由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支付的税收;•持有外国货币所产生的汇兑收入。
1.2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即支出法和收入法。
•支出法:通过对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各项支出进行统计,计算出国民收入总额。
支出法的核算过程包括私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固定资本投资、存货变动和对外贸易等。
•收入法:通过对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类收入进行统计,计算出国民收入总额。
收入法的核算过程包括工资和薪金收入、盈余和混合收入以及税收净收入等。
1.3 GDP与国民收入的关系GDP(国内生产总值)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产生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国民收入与GDP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关系。
GDP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计算得出:收入法和支出法。
•从收入法看,GDP等于国民收入加上间接税净收入和生产税净收入。
•从支出法看,GDP等于私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固定资本投资、净出口之和。
二、国际收支概述国际收支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经济交往和往来的表现。
通过对国际收支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情况、资本流动情况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状况。
2.1 货物和服务贸易货物和服务贸易是国际收支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货物贸易主要指的是各国之间的商品交易,包括出口和进口;服务贸易主要指的是各国之间的服务交易,包括旅游、运输、保险等。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概述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概述1. 引言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通过统计和分析国家居民、企业和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情况,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进而揭示一个国家的经济情况。
本文将对国民收入核算体系进行概述,包括定义、核算方法、应用和局限性等方面的内容。
2.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定义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指统计和分析一个国家居民、企业和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情况的体系。
它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核心指标,通过收入法、支出法和产出法三种核算方法,将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纳入统一的框架中,揭示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资源配置情况。
3.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使用三种核算方法,分别是收入法、支出法和产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国民收入的构成和分配情况。
3.1 收入法收入法是根据居民、企业和政府的收入来源,统计和计算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收入法分为劳动所得、资本所得、经营盈余和转移收入等几个部分,通过对这些部分的统计和计算,得出国民收入的总量。
3.2 支出法支出法是根据居民、企业和政府的支出情况,统计和计算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支出法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几个部分,通过对这些部分的统计和计算,得出国民收入的总量。
3.3 产出法产出法是根据不同行业和部门的生产情况,统计和计算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产出法通过对各个行业和部门的产值、生产成本和税收等进行统计和计算,得出国民收入的总量。
4.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应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在经济管理、决策和评估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4.1 经济管理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为政府提供了经济运行和发展水平的重要信息,政府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进行经济管理,制定适当的政策和措施,推动经济发展。
4.2 决策分析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评估经济环境和决策的参考依据。
企业可以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数据来预测市场需求和走势,并做出相应的决策,以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国民收入核算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 计算GDP的方法
– 最终产品法:最终产品 价值和。
– 价值增值法: 计算在生 产不同阶段增加产值, 即计算销售产品收益与 为生产该产品购买的中 间产品费用之间差额。 GDP作为流量,仅度量 某一个时期(例如一年 内)新生产产品价值, 不计算以前时期产值。
生产阶段 销售阶段 增加值
• GDP=C+I+G+(X-M)
19
消费支出 (C-consumption expenditure)
• C包括
–耐用消费品 –非耐用消费品(易耗品) –服务(或劳务)
20
总投资(Gross Investment)
• 总投资I
–固定资产投资(assets Investment )
• 机械设备 • 厂房(非住宅类)、住宅类投资
1990 18319.5 11365.2 9113.2 2252.0 6444.0 4732.0 1712.0 510.3
1995 58510.5 33635.0 26944.5 6690.5 23877.0 20300.5 3576.5 998.5
1997 74894.2 43579.4 34854.6 8724.8 28457.6 25154.2 3303.4 2857.2
断改进和丰富。
4
2.1.3 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s: GDP)是国民收入帐户 的核心概念,它度量一定时期 (通常是一个季度或一年)内, 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生 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总和。
5
GDP概念理解:
• 为了避免重复计算,GDP只计算最终产品价 值,而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为什么要对国民收入进行核算?⏹1、每隔一段时间通过比较产出水平对经济情况的健全程度作出判断。
⏹2、追踪经济的长期进程,以观察经济是在增长、保持不变还是下降。
⏹3、制定保证并促进经济健康程度的政策。
什么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测定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特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和特定时点上的经济成果的一整套方法和原理,它是经济、统计、会计和数学紧密结合的产物。
世界上曾经存在两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一是物质产品平衡体系(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MPS),为前苏联和东欧等国家使用;二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NA),由库兹涅茨、米切尔、斯通等人提出。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理论依据:⏹社会生产分为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认为物质生产部门是唯一的生产部门,是生产性劳动,其劳动成果才进行统计⏹生产性劳动成果是社会产品,其价值构成分为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报酬V和用于积累及扩大再生产的那部分价值M⏹实物形态上社会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物质产品平衡表(MPS)体系的两个总量指标社会总产值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由物质生产领域各部门所生产的全部物质产品价值的总和。
⏹在我国,社会总产值为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含饮食业和物资供销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总产值之和。
⏹总产值= C + V + M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
•在我国,国民收入为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含饮食业和物资供销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之和。
•净产值= V + M教学重点: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两部门的宏观经济循环。
教学难点:四部门的经济循环模型。
第一节国民收入指标体系一、国民收入(一)国民收入的定义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如何避免国民收入的重复计算?区分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最终产品是指那些不再被用于生产过程,或虽被用于生产过程,但不会被一次性消耗或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产品。
例如,一个汽车制造厂在利用购进的各种零配件组装汽车时,各种零配件(如轮胎)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所用的电被一次性消耗掉,它们被称为中间产品,只有组装完的成品汽车才是最终产品。
GDP中不包括非生产性交易1、GDP是指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不计算以前时期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如年底的存货,只计算净存货即年初与年底的差额。
2、不计算二手物品的支出。
◆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二)把握国民收入概念要注意的问题1.国民收入是流量概念。
2.国民收入在经济分析和统计中有不同的含义。
3.国民收入有名义和实际之分。
二、国民收入的几个总量及其关系(一)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GDP)(GNP)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要素收入净额⏹GNP (Gross national product)是一国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以人口统计为标准。
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领土内的本国公民及暂住外国的本国公民;在本国取得居留权但未取得国籍的公民。
⏹GDP是在一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
注意GDP与GNP的区别1、定义的区别GDP:国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本国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原则的区别GDP: 属地原则GNP:属人原则3、组成的区别GDP=本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部分+外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部分GNP=本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部分+本国居民在外国生产的部分思考:为什么我国改用GDP衡量国民收入?我国GNP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核算中的市场价格问题⏹企业办社会问题⏹房租问题⏹农村固定资产形成中报酬低估问题⏹服务业报酬遗漏问题⏹“地下经济”问题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按当年价格所计算的GDP,其变动可能是由于价格也可能是由于产量的变动。
⏹实际GDP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其变动仅仅是由于产量的变动。
⏹根据名义GDP和实际GDP可以得到GDP平减指数。
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反映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而不反映生产量。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二)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生产净值(NDP)(NNP)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三)国民收入(NI)国民收入=国民(或国内)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政府津贴=工资+利润+利息+租金+津贴(四)个人收入(PI)⏹个人收入=工资薪金+企业主收入+个人租金收入+个人利息收入+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公司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五)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税+非税支出)=个人消费支出+个人储蓄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一、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本方法(一)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包括四项:个人消费支出,私人国内总投资,政府购买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商品和劳务净出口。
于是,。
(1)消费(Consumption,C)是居民或个人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C=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劳务耐用消费品:小汽车、电视机、洗衣机非耐用消费品:食物、衣服劳务:医疗、理发、旅游(建造住宅的支出不包括在居民个人消费中)(2)投资(Investment,I)是为了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劳务而用于购买物品的支出。
I=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新厂房、新设备、新住宅存货投资:存货价值的增减(支出法计算GDP的投资指的是总投资)(3)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G)是指各级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公务员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
如政府建立法院、提供国防、外交、公共交通和公共教育等服务。
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
政府支出=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公债利息政府转移支付和公债利息不计入GDP中。
(4)净出口(Net Export,NE)是国外购买国内生产的物品(出口)与国内购买外国生产的产品(进口)的差额。
净出口=出口(Export,E)-进口(Import,M)综上分析得到用支出法核算GDP的计算公式GDP=C+I+G+(X-M)(二)收入法收入法即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严格地说,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因此用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应包括以下一些项目。
支出法对GDP的计量是间接的,它通过对最终产品的支出而非最终产品本身来核算。
收入法对GDP的衡量相对来说更直接一些,它通过最终收入本身来衡量。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纵横比较(一)国民收入的价格调整对国民收入进行价格调整,首先要确定以某年为基年,以基年的价格作为不变价格100,再计算出其他各年度对这个不变价格的指数,即物价指数,然后用物价指数比较各个年度的国民收入的实际情况。
(二)人均国民收入的计算◆人均GDP、人均国民收入是以当年的GDP、当年的国民收入除以当年的人口数量所得到的数值。
◆当年人口数量是指当年7月1日0时的人口数,或当年年初人口数和年末人口数的平均数字。
三、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1、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NDP=GDP-资本折旧2、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NI=NDP-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3、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PI)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和企业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利息调整+红利4、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DPI)DPI=PI-个人所得税已知某经济有下列数据单位:10亿美元政府转移支付205.6 个人所得税340公司未分配利润91⏹净出口432.1 折旧303.8企业间接税213.3 私人总投资445.3⏹公司所得税77.7 政府购买530.3⏹社会保险税216.5 个人消费1732⏹试求:GNP、NNP、NI、PI和DPI。
⏹GNP=C+I+g+(x-m)=1732+445.3+530.3+32.1=2739.7⏹NNP=GNP-折旧=2739.7-303.3=2435.9⏹NI=NNP-企业间接税=2222.6⏹PI=NI-社会保险税-未分配利润+转移支付=2043.0⏹DPI=PI-个人所得税=1703第三节宏观经济循环一、两部门经济循环模型⏹两部门经济指由厂商和居民这两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社会,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经济。
两部门收入循环流动二、三部门经济循环模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政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经济主体,政府一方面向厂商与家庭征税,构成政府收入,另一方面购买厂商的商品与家庭的生产要素,构成政府支出。
从支出的角度看Y = C + I + G从收入的角度看Y = C + S + T当C + I + G = C + S + T即:I + G = S + T或:I = S + (T - G)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式。
三、四部门经济循环模型国外部门购买厂商和家庭的商品与劳务,向政府缴纳关税,构成总需求中的出口X,政府、厂商和家庭购买国外部门的商品与劳务,构成总供给中的进口M。
从支出的角度看Y = C + I + G + (X-M)从收入的角度看Y = C + S + T + Kr 这样,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就是:C + I + G + (X –M )= C + S + T + Kr即:I + G + (X – M )= S + T + Kr 或:I = S + (T - G)+ (M– X + Kr )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式其中Kr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四、国民收入核算的应用及其局限国民收入核算资料具有广泛的用途:⏹作为官方经济文件的主要参考依据;⏹作为表明国家经济周期的指标;⏹作为衡量国家经济力量大小的指标,并据以进行国际间的比较;⏹作为政府、企业、学术机构和报刊等进行经济活动和预测的依据;⏹作为政府推行稳定政策的桥梁。
国民收入核算的局限性1、GDP的估算具有缺陷由于某些生产性活动无法衡量,因而不包括在GDP中,如犯罪活动(毒品生产与交易等)、地下经济(合法但未申报的经济活动)、非市场经济活动(如家务劳动)。
2、GDP不能充分反映社会的福利状况如精神上的满足与否、闲暇所带来的福利、环境质量、工作和安全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