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实际计算中区分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非常因难。
应该计入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B.居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 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
2.1 国内生产总值
(4)国内生产总值中 (5)按照市场现期
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 价格计算。
形产品,而且包括无形 而自产自用的商品则
产品—劳务。
–耐用消费品支出 –非耐用消费品支出 –服务支出
2.2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支出法测算GDP ▪四大类支出——投资支出(I)
•固定资产投资:购买新资本品 –商业固定资产投资 –住宅投资
•企业存货投资:库存 统计:总投资=重置投资+净投资
(折旧)
2.2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支出法测算GDP ▪四大类支出——政府对商品、 服务的购买(G)
❖ 总收入=总供给(AS)
总收入是各生产要素主体在生产最终产品与劳务中所获得 的报酬,它代表了一个经济的总供给。
❖ 总需求=总供给(宏观经济之供求均衡)
2.4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恒等关系
两部门经济仅由居民和厂商构成的经济,并不考虑折旧 和间接税。GDP=NDP=NI=Y
2.4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储蓄=投资
由GDP核算中的总需求=总供给,可得C+I=C+S,I=S。
这个恒等式中的I与S同样是事后的统计量,决不能说正在 变化的现实经济中的投资(计划的投资)一定等于储蓄 (计划的储蓄)。只要I=S(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国 民收入的循环流量不会变化,国民收入处于均衡状态。
(2)支出法下的GDP; (3)政府预算赤字;(4)储蓄额; (5)净出口
❖4、某国企业在本国的总收益为200亿元, 在外国的收益为50亿元;该国国民收入的 劳动收入为120亿元,在外国的劳动收入为 10亿元;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益为80亿元, 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入为12亿元。试计 算该国的GDP与GNP。
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有

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有标题: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国民收入核算是一种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方法。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一、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概念和目的国民收入核算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方法,旨在统计和核算各个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创造和分配的总收入。
通过核算国民收入,可以了解经济发展的规模、结构和分配情况,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二、产出法产出法是国民收入核算的一种方法,它通过统计和核算各个行业和部门的产出总值来计算国民收入。
产出总值包括直接和间接创造的价值,比如农业、工业、建筑业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性行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
三、分配法分配法是国民收入核算的另一种方法,它通过统计和核算各个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收入来计算国民收入。
这些收入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
此方法强调的是国民收入的分配情况,可以了解收入的不平等程度,为调节收入分配提供依据。
四、支出法支出法是国民收入核算的另一种方法,它通过统计和核算一定时期内各个经济主体的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支出来计算国民收入。
这些支出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水平和结构。
支出法适用于强调需求侧的经济体系。
五、综合法综合法是将产出法、分配法和支出法相结合的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通过综合三种方法的数据,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计算出国民收入。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个行业和经济主体相互联系较为紧密的国家或地区。
六、国民收入核算的局限性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有其局限性,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
首先,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会受到统计方法和精度的限制。
其次,国民收入核算无法完全反映非市场经济和灰色收入等方面的情况。
此外,国民收入核算也无法体现资源使用情况和环境污染问题。
综上所述,国民收入核算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方法。
产出法、分配法、支出法和综合法是常见的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然而,我们也要认识到国民收入核算的局限性,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才能更准确地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
第一章_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宏观经济学是把社会总体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它所研究的是经济中的总量。
衡量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尺度是国民生产总值。
因此,阐明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有关总量衡量的规定与技术的国民收入核算(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理论济学的前提。
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现在,联合国确认了世界上不同国家使用的两种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一种是适用于市场经济各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ING,简称SNA);另一种是适用于中央计划经济各国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aterial product system,MPS)。
作为宏观经济学基础的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创建这一核算体系中作出重要贡献是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一、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国民收入核算体系(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system)提供特定时期内,一国真实经济活动及其成就的系统记录。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S。
Kuznets)从本世纪2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如何计量国民收入;1929年以后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
在他的协助下,美国商务部于1934年出版《1929一1932年的国民收入》,计算方法日趋完善。
第二次大战期间,40年代初英国经济学家斯通(R,Stone)对英国的国民收入进行了计算,战后为联合国制定了标准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已为100多个国家所采用。
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发展与建立是应用经济学的一大成就,它的重要性不在凯恩斯理论成就之下。
因为如果没有国民收入核算,凯恩斯的就业理论的实用价值就要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国民收入总量是最重要的,也是经常用于表示经济成就的总量,一般讨论的是以下五个国民收入总量。
计有(1)国民总产品,亦称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总产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写为GNP);(2)国民净产品,亦称国民生产净值或国民净产值(net nationa1 product简写NNP);(3)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简写NI),(4),个人收人(personal income 简为PI);(5)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简写为PDI)。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二、收入法
这种方法称为所得法或成本法,又称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 的特点是,把生产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即工 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等相加起来计算出国民收入,再对国 民收入增加或减少一些项目就可不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在实 际应用中,将上述4项收入加总起来的数据还不是国民生产 总值,应该再加上企业间接税和折旧,
I≡S
二、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在三部门经济中,把政府的经济活动考虑了进去。政府的经 济活动表现在,一方面有政府收入(通常以T来表示),另一 方面有政府支出(G)。这样,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如下:
从支出法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即:
Y=C+I+G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2.1.2传感器的分类
由于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有多种, 所以, 传感器的种类繁多, 分 类方法也很多。按被测量的性质不同, 主要分为位移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主要分为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 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等。习惯上常把两者结合起来命名传 感器, 比如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等。
下一页 返回
8. 3国民生产总值恒等关系
从支出法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加投资,即:
Y=C+I
从收入法的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总收入。总收入一部 分用作消费,其余部分则作储蓄。于是从供给方面看的国民 收入构成为:国民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消费+储 蓄,以S代表储蓄,则可表达为: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是一国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要素所得的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等的总和。
对国民收入的核算可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为后两者。
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支出法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等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公式如下:GDP=C+I+G+(X-M),其中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X-M表示净出口。
(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指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价值。
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
用公式表示为: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其中工资、利息、租金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
工资中还需要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所以需要剔除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除了租赁收入外,专利和版权的收入也应归入其中。
利润是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红利、未分配利润等。
学会这三种核算方法,对于国民收入的核算就不用怕啦!
【原标题:国民收入核算方法: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国民收入核算的指标与具体方法

三、增值法
这种核算方法是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把所有厂商投 入的生产要素新创造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的销售 价值,按产业部门分类汇总计算国民生产总值,也称为 部门法。
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 (包括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就是国民生产总 值,因此在计算时不应包括中间产品产值,只计算其增 值额,以避免重复计算。但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最终产 品和中间产品是很难分清的,为此采用增值法,只计算 在生产各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
5
非生产要素的收入包括企业转移支付、企业间接税和 折旧。首先是企业转移支付和企业间接税,前者指公司 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赊账。后者指企 业缴纳的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
这样,按收入法核算所得的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 +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从全社会来说, 国民总收入是个人或家庭收入、公司或企业收入与政府 收入的总和。
政府购买支出(G)是指各级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 出。
净出口(X-M)是指出口货物与进口货物之间的差额。
3
二、收入法
这种核算方法,是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 看, 也就是从企业生产成本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了多少最 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但严格说来,产品的市场价值中除了生产要素 收入构成的生产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 用收入法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可以把核算项目归纳为生产要素收入 和非生产要素收入两大类。
7
表10-6
产品增值额计算表
单位:百万元
生产阶段 棉花 棉纱 棉布 服装 合计
产品价值 10 15 28 50 103
中间产品成本 增 值
——
简述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简述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指标。
通过国民收入核算,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以及个人收入状况等信息。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是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进行分类,计算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和收入,并最终得出国民收入总额的统计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主要有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
首先,产出法是通过对各个经济部门的产出值进行核算,最终得出国民收入总额的方法。
根据产出法,国民收入可以通过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来得到。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内所有经济单位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产出法是将国内生产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加总,得出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
其次,收入法是通过对经济部门的收入进行核算,最终得出国民收入总额的方法。
根据收入法,国民收入可以通过计算劳动者工资、企业的利润、个人和政府的其他收入项目等来得到。
收入法是将各个经济部门的生产所得加总,得出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总额。
最后,支出法是通过对经济部门的支出进行核算,最终得出国民收入总额的方法。
根据支出法,国民收入可以通过计算个人和政府的消费支出、企业的投资支出以及国际贸易的净出口等来得到。
支出法是将各个经济部门的支出加总,得出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总额。
这三种方法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产出法更侧重于统计国内生产总值,对于衡量经济总量和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收入法更侧重于统计各个经济部门的收入情况,对于衡量居民收入和经济分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支出法则更侧重于统计经济部门的支出情况,对于衡量经济需求和投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的国民收入核算中,通常会采用三种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通过对三种方法的综合比较,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
此外,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也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能够帮助政府更好地调控经济,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国民收入核算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总体统计和分析的重要手段。
它旨在全面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结构特征和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为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评估政策效果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包括国民收入的定义、计算方法、核算表体系以及核算的应用。
一、国民收入的定义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其所有居民从各种经济活动中取得的全部收入总和。
这包括劳动报酬、企业利润、财产收入和税收等。
国民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国民经济增长和分配公平的基础。
二、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国民收入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生产法和分配法。
1. 生产法生产法是根据不同产业的增加值来计算国民收入的。
增加值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它等于销售收入减去原材料成本和中间消费品成本。
通过统计各产业的增加值,再将其相加,就可以得到国民收入的总额。
2. 分配法分配法是根据收入在不同层面的分配情况来计算国民收入的。
按照分配法,国民收入可以分为劳动者收入、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三个部分。
劳动者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它主要通过调查统计劳动者的个人收入来计算。
企业收入包括企业的净利润、红利和利息等,它主要通过统计企业的财务数据来计算。
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其他非税收入,它主要通过统计政府的财政数据来计算。
三、国民收入核算表体系国民收入核算表体系是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框架,它由国民收入核算表、产业核算表和使用核算表三部分组成。
1. 国民收入核算表国民收入核算表是对国民收入的总体核算,它包括国民收入的总量、构成和分配情况。
国民收入核算表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和收入来源的整体情况。
2. 产业核算表产业核算表是对各产业的经济活动和收入来源进行核算,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产业的经济发展和贡献度。
产业核算表可以分析各产业的增长速度、结构特征和相互关系。
3. 使用核算表使用核算表是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使用情况进行核算,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收入的分配公平和经济活动的效益。
国民收入的核算

国民收入的核算引言国民收入核算是一种计量、统计和分析国家经济活动的方法,可以测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民间部门与政府部门所形成的全部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不仅可以提供国家经济总体情况的概览,还可以帮助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评估经济发展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概念、核算方法和指标体系,以及其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国民收入的定义和组成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全部居民收入总和。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工资收入:指在生产过程中由雇主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
2.利润收入:指资本所有者通过拥有和使用生产资料获得的收入,包括企业利润、股息、利息等。
3.租金收入:指土地、房屋、机器设备等生产资料的使用权所产生的收入。
4.财产转移收入:指个人或企业之间的财富转移所产生的收入,如遗产继承等。
5.净外汇收入:指国家对外贸易、国际投资等经济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以上各方面的收入总和,即构成了国民收入的总量。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主要有两种方法:产出法和支出法。
1. 产出法产出法是通过统计各产业部门的产出值,然后根据产出值与收入的关系,推算出国民收入的总量。
产出法的核算过程如下:1.统计各产业部门的产出值:包括农、林、牧、渔业部门的产出值、工业部门的产出值和服务业部门的产出值。
2.计算各产业部门的内部收入:通过统计各产业部门的工资、利润、租金等收入,计算出各产业的内部收入。
3.计算各产业部门与其他产业的交易关系:即统计各产业部门间的销售和购买关系,以计算产业间的贡献和依赖关系。
4.计算社会剩余产品:社会剩余产品是指扣除各产业部门的内部消耗(如原材料购买、设备维护等)后,剩余给其他产业部门或最终消费者的价值。
5.计算国民收入:通过累计各产业部门的内部收入和社会剩余产品,得出国民收入的总量。
产出法的优点是能够从整体上统计国民收入,反映所有产业和部门的贡献和依赖关系。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包括个人、家庭、企业等所有经济主体通过生产和经营活动取得的全部收入的总和。
为了准确测算国民收入,国家采用了一系列的核算方法。
下面将介绍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具体如下:1.支出法:支出法又称总需求法,通过计算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最终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固定资本投资和净出口之和来测算国民收入。
其中,最终消费支出是指居民和政府的最终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是指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消费支出,固定资本投资是指企业购置固定资产和住房等形成资本以推动经济发展,净出口是指一个国家的出口与进口之间的差额。
2.产出法:产出法又称总产值法,通过计算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产业的产值之和来测算国民收入。
这个方法主要是基于生产过程来计算国民收入,通过统计国内各个行业的生产情况和价值,得到最终的国民收入。
这种方法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
3.收入法:收入法又称总报酬法,通过计算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各类收入的总和来测算国民收入。
这个方法主要是基于分配过程来计算国民收入,通过统计国内各部门和个人的劳动所得、利润、红利、租金、利息等收入,得到最终的国民收入。
以上三种方法在测算国民收入时经常会相互补充和验证,常用的核算方法是综合运用这三种方法。
在实际测算国民收入时,还需要考虑到与国民收入相关的各种指标和因素,如折旧、减值、资本修正、公共财政支出等,以确保测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对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核算国民收入,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经济的总体状况、结构和动态变化,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还有助于评估国家经济的效益、可持续性和公平性,从而引导和调整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方式。
总之,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通过计算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产出和收入等方面的数据,以求准确测算国民收入。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指标,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为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核算1. 概述国民收入核算是一种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它涉及到国家的收入、支出和储蓄等方面。
国民收入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通过统计和计算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入和支出,可以对国家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估。
2.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概念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概念包括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GDP的构成等。
2.1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居民从各种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全部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等各种类型的收入。
国民收入的核算可以通过统计居民单位的收入来实现。
2.2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在一定时期内经过市场交换产生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核算可以通过统计各个行业和部门产出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来实现。
2.3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GDP相对于前一时期GDP的增长百分比。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经济的活力和发展潜力。
2.4 GDP的构成GDP的构成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
消费支出是指个人和家庭在商品和服务上的支出;投资支出是指企业在固定资本和存货上的支出;政府支出是指政府在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上的支出;净出口是指出口减去进口的值。
3. 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包括收入法、支出法和生产法。
3.1 收入法收入法是通过统计和计算各种收入来核算国民收入。
收入法主要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等各种类型的收入。
通过对居民单位的收入进行统计和计算,可以得出国民收入的总量。
3.2 支出法支出法是通过统计和计算各种支出来核算国民收入。
支出法主要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通过对各个行业和部门的支出进行统计和计算,可以得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量。
3.3 生产法生产法是通过统计和计算各个行业和部门产出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来核算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及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及方法1. 引言国民收入核算是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分析,以了解该国或地区的总收入和支出情况。
国民收入核算一般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GNI)、个人收入等指标的估算。
本文将探讨国民收入核算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核算方法。
2. 国民收入核算的重要性国民收入核算是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2.1 经济发展评估国民收入核算能够提供一个全面的经济发展评估指标,通过计算国民收入和支出,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规模、增长速度以及经济结构等情况。
这个指标对于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以及国际竞争力的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2.2 制定经济政策国民收入核算为政府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通过了解国民收入的构成,政府可以根据不同经济部门的贡献情况来制定相关政策。
例如,如果某个部门的增长速度较慢,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该部门的发展,以推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2.3 国际比较国民收入核算还提供了一个国际比较的基础。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国民收入,可以了解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从而为国际合作、贸易以及投资提供参考。
这对于制定国际合作政策、推动贸易自由化以及吸引外国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3. 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国民收入核算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3.1 支出法支出法是一种常用的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该方法通过统计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支出,来估算国民收入。
支出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项目:•消费支出:包括个人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
•投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等。
•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以及对个人和企业的转移支付。
•净出口:即净出口的数量乘以出口价格和进口价格之差,表示外贸收支的影响。
通过对上述各项支出进行统计,可以得出国民收入的大致数值。
3.2 收入法收入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培训讲义

国民收入核算培训讲义1. 介绍国民收入核算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它通过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揭示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和趋势。
本讲义将介绍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概念、核算方法和应用。
2. 国民收入的概念国民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参与者通过生产和经营活动取得的全部收入。
国民收入的核算范围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及转移收入等。
2.1 GDP与国民收入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收入核算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有常住单位(居民单位和非居民单位)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国民收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 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 资本所有者的权益所得 - 政府的税收与补贴2.2 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国民收入是经济体整体的收入,而个人收入是指居民个体通过各种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
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和差异,其中主要的差异在于个人收入可以包括非经济收入,而国民收入只包括经济收入。
3.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产出法、分配法和支出法。
产出法是通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统计,计算出各个产业部门和经济行为主体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通过产出法计算出来的国民收入是通过生产活动取得的收入总和。
3.2 分配法分配法是通过对各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收入来源进行统计,计算出国民收入的总量。
分配法主要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和转移收入等方面的统计。
支出法是通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使用进行统计,计算出国民收入的总量。
支出法主要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支出等方面的统计。
4. 国民收入核算的应用4.1 宏观经济分析国民收入核算可以提供宏观经济分析所需的数据和指标,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状况和趋势。
通过对国民收入的核算和分析,可以制定经济政策,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
4.2 经济结构调整国民收入核算可以揭示不同产业部门和行业的经济活动和收入情况,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是指用于计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活动总值和收入的方法。
它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来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规模和结构。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生产法是通过统计各个产业和部门的产出值来计算国民收入。
首先,通过统计各个产业和部门的产出值,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的产出值。
然后,将各个产业和部门的产出值按照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总,得到国内生产总值(GDP)。
最后,减去国内生产过程中的不可避免的物质损耗和耗损,得到国民收入。
支出法是通过统计各个部门和个人的支出来计算国民收入。
首先,将国内生产总值按照支出的性质划分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消费支出包括个人消费和政府消费,投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物品和服务的支出。
净出口是指出口减去进口。
然后,将各个部门和个人的支出按照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总,得到国内生产总值(GDP)。
最后,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和净出口的关系,计算出国民收入。
收入法是通过统计各个部门和个人的收入来计算国民收入。
首先,将国内生产总值按照分配的性质划分为劳动者报酬、企业红利、企业储蓄、政府税收和净出口。
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通过工资、薪金等方式从生产中获得的收入,企业红利是指企业在生产中获得的收入,企业储蓄是指企业从盈利中留下的资金,政府税收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征收的收入,净出口是指出口收入减去进口支出。
然后,将各个部门和个人的收入按照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总,得到国内生产总值(GDP)。
最后,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和净出口的关系,计算出国民收入。
在实际核算中,三种方法互为补充,一般都会同时使用。
通过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了解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同时,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在国际比较和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民收入核算三种方法一致性之证明

作者: 郭继强
出版物刊名: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75-77页
主题词: 投入产出模型;国民收入核算;三种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活动水平;生产总值;
最终产品;国民生产
摘要: 国民收入核算作为衡量一国整体和国民生产活动水平的工具,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和前提。
国民收入核算有三种基本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据笔者所知,学术界尚未对这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是否一致作过较为严格的证明。
本文借助于投入产出模型证明了:在理论上,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这三种方法在衡量国民生产活动水平时的确具有一致性,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也可以通过投入产出模型揭示出来。
通过投入产出模型,我们还可以加深对最终产品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流动法又称为产品支出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增值法。
•它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将一个国家在一年内消费者所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支出进行加总,来计算该年内全社会所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在运用产品流动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所相加的一定要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是最后供人们使用的产品或劳务,或者说是扣除了生产各个阶段上重复计算后的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是在以后的生产中作为投入品的那些产品和劳务。
在计算最终产品的产值时,也可以运用增值法,即只计算在生产各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
(二)要素所得法
要素所得法又称所得或收入法、要素收入法,这种方法是从收入角度出发,将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相加起来,即把劳动所得到的工资,土地所得到的地租,资本所得到的利息和企业家才能所得到的利润相加起来计算国民收入,然后再从国民收入中推算出国民生产总值。
从理论上说,用要素所得法计算应为: GNP = 要素收入+ 间接税=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直接税+(直接税+间接税) 用这种方法计算出的收入都是各种生产要素缴纳所得税前的数字,所以要将直接税减去,间接税是从别的生产要素收入中获得的,所以应加上。
GNP≡要素收入+间接税+折旧-津贴+盈余+转移支付±存货调整±统计误差
等式左边是用产品流动法计算出的GNP,是国民收入核算的最基本方法,等式右边是用要素所得法计算出的GNP,是从实际收入角度来衡量的国民收入。
(三)生产法
生产法又称部门法,它是根据提供产品和劳务的各部门所提供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它反映了国民收入从各个不同部门的来源,所以又称为部门法。
在根据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时,各生产部门要把所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仅计算新增加的价值。
商业、服务业等部门也按增值法计算;卫生、教育、行政、家庭服务等部门则按工资收入来计算其服务的价值。
国民收入核算中存在的缺点
通过国民收入核算可以使我们了解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情况,但经济学家认为,这个体系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因为在现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缺点。
这些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中的一些数字无法真实计算
国家在进行国民收入统计与核算时,经济中的一些活动经常无法真实计算,所以还有很多经济活动没有被计入国民收入。
1、经济中的一些非法活动无法计入国民生产总值GNP。
2、经济中的一些非市场活动无法计入GNP。
3、各种偷税、漏税活动无法计入GNP。
4、在经济生活中,还有些项目很难精确计算,比较典型的是家务劳动。
(二)国民收入只反映经济情况,不能反映经济福利情况
1、GNP不能反映人们在精神上的满足或不满足。
2、GNP不能反映闲暇给人们带来的享受。
现代经济学家认为,闲暇时间是生活水平的反映;是社会财富的尺度;是文明生活的体现;是个人才干的发挥。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不断提高,更多的将是追求闲暇,这与GNP的生产要求是矛盾的。
3、GNP不能反映生活质量的变化,比较典型的是环境污染问题。
4、GNP只是笼统地统计产品的市场价值,并不反映哪些产品能给人们生活带来福利,哪些不能。
5、GNP统计的是总量,它的增加与减少,是经过交易的产品和劳务的多寡来决定的,并没有反映出社会产品在各类人群中的分配情况,因此GNP的增加并不等于社会福利的增加。
(三)国民收入指标国际比较上的困难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运用至今,但在使用其各项指标进行国际比较时,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这不仅是因为各国运用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在统计口径上的不同而带来的比较困难,就是在用同一种国民收入统计方法的各国之间,由于各国商品化程度与市场化程度的不同、产品结构与产品价格水平的不同,加上由于各国统计资料的完备性不同等原因,都会带来各国在GNP之间产生准确比较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