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城市融入长三角的路径选择——基于近代以来芜湖与长三角城市关系的考察
泛长三角沿江城市经济关系的回顾——以芜湖与上海为例(1877—1937)
作者 简 介 : 智 (93 )男 , 苏 南 京 人 , 徐 18 一 , 江 复旦 大 学 历 史 地 理研 究 中心 博 士 生 。 基金 项 目 : 育 部 人 文社 会 科 学 重 点 研 究 基 地 重 点 研 究 项 目(5J 70 0 ) 教 0 JD 70 8 ;复 旦 大 学 “8 9 5工程 ” 史地 理研 究 国家 哲 学 历
三角城 市经 济 协调 会 。与 纯粹 自然 地理 意 义上 的
自 20 0 1年 中 国加入 世 贸组织 后 , 随着 经 济 伴
长三 角相 比 ,该组 织覆 盖 的地域 范 围尽 管 已经有
全球 化脚 步的 提速 ,长 三角 作 为 当前 中国最 为 活
跃 的 区域 经 济 体 之 一 ,o 8年 G P总 量 已达 到 20 D 54万亿 元 . 近 当年 全 国 比重 的 1 % , 且 持 续 . 接 8 并 保 持 多年快 速增 长 的态 势 ,有望 成 为引领 中国 未
各 与外 货 之输 入 , 不 以 莫 贸易 、 交通 、 融 、 金 信息 等方 面的联 系 , 寻二 者经 形成 了“ 县 商 品之 输 出 , 探
社 会科 学 创 新 基 地研 究项 目( 8 C D 2 ) 0 F Z 0 2
20
泛长三角沿江城市经济关系的回顾—— 以 湖 = 壹
( != Z !
对 镇 烈的竞争 中分得 一杯羹 。综观 它们 的申请理 由 , 并 重 要 口岸 之 一 , 比九 江 、 江 两 个 早 于 自 己开 5年 的 口岸 . 易值 丝毫 不落 下风 。 末 时在 贸 清 非毫无 道理 :一是 区 际交通 设施 较过 去 已发生 重 放 l 大变化 ,客观 上缩 短 了这些 地 区融入 长 三角 的时 长 江流 域 , 湖 “ 场地 位进 居 上 海 、 E 以次 之 芜 商 汉 l …。 虽 空距离 : 二是 两省地 域 内的矿 产 、 土地 、 物 、 力 第三 位 ”1 进 入 民国后 , 然个别 年份 有所波 动 , 生 人 资源 丰富 ,可 以为长三 角 的可持 续发 展注 入新 的 但 芜 湖 口岸 贸 易 仍 保 持 一 定 幅 度 的 上 升 势 头 , 9 1年 的 口岸 贸易 值 已是 开 埠初 期 的 3 3倍 , 占 动力 : 三是部 分毗 邻长 三角 的城 市 , 在历史 上 就与 1 3 .2 仍 长三 角保持 着千 丝万缕 的联 系 ,这种 传 承而来 的 当年全 国贸 易 总额 的 13 % , 是 较 为 重要 的通 1。 关 系减少 了其 融 入长 三角 的阻力 。本文试 图通 过 商 口岸f 与此 同时 , 以芜 湖 口岸为 中介 , 近代 皖江地 区 回溯 沿江城 市—— 芜湖 与上 海 自近代 以来 在对 外
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 4500字
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刘志迎黎焱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稿费及杂志请寄给:黎焱卿合肥工业大学南区新禧7号南楼131室 230009Email:123456@手机:12345677890随着“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的逐步加强,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范围也会随其转移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深度和广度不断向外拓展。
皖江城市带凭借其良好的区位、交通、文化、产业基础等的优势,将成为“长三角”地区在近期或中长期实施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和核心地带。
一、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内外部影响因素(一)外部因素1.经济全球化的带动,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经济全球化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快速发展,面对未来国际产业转移所带来资金和技术的转移浪潮,“长三角”要充分体现其优势,要加快产业转移和升级,以利用更充分的资源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实现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由垂直型的下游位置向中游及水平型分工转变,提高其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及竞争力。
2.国家战略规划和区域统筹发展的需求推进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发挥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极和发动机的作用,带动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的发展。
谋求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更好更大发展,要着眼于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大趋势,要做到视野要宽,思路要新,起点要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和区域整体优势,确定正确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形成内源性为主、外源性为辅的混合型社会经济体系。
3.中部崛起及其承东启西的经济发展联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其意义远远超乎中部地区本身,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
从空间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辐射全国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整合功能。
(二)内在因素1.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城市群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客观规律表明,城市群的发展一般要经历城市圈竞争发展、大都市圈培育、发展与扩张、创新发展等四个阶段。
长三角芜湖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长三角芜湖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猛,其中芜湖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其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本文将对芜湖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从芜湖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可以发现几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芜湖以制造业为主导,涵盖了汽车、机械、电子等多个制造业细分领域。
近年来,芜湖积极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不断引进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快了产业的结构升级。
其次,外贸出口实力出众。
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的出口基地,芜湖拥有优越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外贸环境。
近年来,芜湖加大对外贸易的开放力度,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物流等新兴产业,外贸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成为芜湖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再次,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
芜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
在国家的支持下,芜湖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不断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在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然而,与发展成果相比,芜湖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与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相比,芜湖的城市化水平和发展速度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其次,芜湖仍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约束问题,需要加大环保投入和推进绿色发展。
最后,芜湖在科技创新和高端人才引进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展望未来,芜湖经济发展将面临一系列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芜湖将会受益于更加便捷的交通和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
这将为芜湖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和引进更多的高端产业提供机会,助力芜湖实现跨越式发展。
其次,随着国家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芜湖作为制造业重镇,将有机会在这些领域发展出更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结构的再优化。
同时,芜湖要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参与全球城市竞争。
通过加大城市规划和建设力度,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品牌,让芜湖成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边缘城市融入长三角的路径选择
边缘城市融入长三角的路径选择(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摘要:近代芜湖口岸与上海在对外贸易、交通、金融、信息等方面保持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反映了芜湖与长三角经济合作的历史渊源。
解放后随着长三角经济地理格局的变化,特别是新时期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新特点,率先融入南京都市圈成为当前芜湖融入长三角的前提和合理路径。
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制定切实有效的发展措施,芜湖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前景将十分看好,终将实现融入长三角的目标。
关键词:边缘城市——芜湖;长三角;近代口岸;南京都市圈Abstract: In modern times, the Wuhu port maintained a tight co nnection with Shanghai on foreign trade, transportation, finance and information , which reflected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collaboration between Wuhu and the Yan gtze River Delta. With the change of economic geography pattern after liberation , especially the new features of the YangtzeRiver Delt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 prerequisite and reasonable path for Wuhu integrating into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s integration with the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Utilizing the useful conditions fully and making effective measures, Wuhu’s merging into the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will be optimistic, ultimately achieving the goal of integrating with the Yangtze River Delta.Key words: peripheral city- Wuhu;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trade port in modern times; the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一、引言随着入世后中国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长三角作为当前中国最活跃的区域经济体,2007 年 GDP总量已达4.7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的18.9%,并且保持着多年快速增长的态势。
芜湖“门户大港”的振兴之路——解析芜湖港口发展复兴路径
芜湖“门户大港”的振兴之路——解析芜湖港口发展复兴路径摘要:芜湖是长三角城市群面向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门户枢纽。
本文对芜湖在长江经济带地位、港口发展以及创新方面展开分析研究,提出以“门户大港”融合升级为抓手,加快港口差异化发展、探索港口联合集群之路,以港兴城、港产互动,推动实现未来芜湖更好地深入实施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关键词:“门户大港”、以港兴城、差异化发展。
1.芜湖港口发展背景1.1长江码头文化的基因传承作为长江沿岸重要码头之一,芜湖自古以来商业文化发达。
1876年被辟为长江对外通商口岸后,南北商贾在此汇集,不同地域文化相互碰撞,形成以“包容、开放、流动、变化”为主的码头文化。
以“水”为基因的码头文化兼收并蓄,成为芜湖城市品质的缩影。
1.2水文化背后的四大变化1.2.1 水文化在给芜湖带来更多开放性和多元文化的同时,以轻工、仓储、运输业为重点的工业布局,导致城市过多注重土地开发和商业效益,压抑了沿江滨水区的空间尺度,降低了城市宜居特色;1.2.2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工业出现不同程度结构调整,码头城市工业区向周郊扩散,航道运输弱化,港口功能退化。
随着芜湖总规调整、产业布局,老城区码头新植商业元素难以再现辉煌。
1.2.3 随着工业规模扩大和城市土地扩张,尤其是芜湖区划调整后东扩跨江,占用了一定的码头空间和自然水体,原始江岸环境遭到切割,景观空间受到挤压,水边人工特征给生态环境带来挑战。
1.2.4 随着近年来省内集装箱货源的竞争日趋激烈,芜湖港集装箱货运量占全省份额逐年下降,岸线开发利用不合理,航运企业多而不优,船舶标准化率不高,皖江地区枢纽港地位正在弱化。
2.芜湖港口经济发展现状及分析2.1门户大港兴衰轴线2.1.1 明清时期,近代工业开始萌芽,芜湖门户地位进入巅峰。
当时“南通宣歙、北达安庐”,成为长江沿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经济文化中心;至半殖民地时期,成为名副其实的安徽经济中心城市。
2.1.2 抗战时期,由于日本侵略,芜湖门户地位跌入谷底。
长三角考察报告调查报告
长三角考察报告调查报告长三角考察调研报告 10 月 28 日至 11 月 7 日,市政府办考察组一行4 人,赴“长三角”地区考察,先后到了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的一些沿江地区,主要看了苏州、扬州、南京、芜湖等城市。
苏州毗邻上海,辖 7 区 5 市,总面积 8488 平方公里,总人口 584 万;扬州地处长江北岸,辖 3 区 3 市 1 县,总面积 6638 平方公里,总人口 470 万;南京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城市,总面积 6597 平方公里,户籍人口 572 万;芜湖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辖三县两区,总面积 3317 平方公里,总人口230 万。
总的来看,这几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各具特色,其发展模式,在江苏、安徽两省,乃至在全国,都有比较强的代表性,给了我们很深的印象和启示。
录为以下一些方面,以为借鉴。
(一)发展的客观依据与主观努力。
苏州,古代与杭州并称天堂。
我们也不能不为其今天的发展和变化而惊叹。
统计表明,苏州一个地级市,以占全国0.9‰的国土面积和4.5‰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4%的生产总值、5%的财政收入、7.7%的外贸总额。
2003 年,苏州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位居第五,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工业总产值位居第二,仅次于上海;地方财政普通预算收入位居第六,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
现在不用说地级城市,就是副省级城市、直辖市,普通的也难以和苏州一比,特殊是苏州的新加坡工业园区,其建设和发展,彻底是新的模式。
苏州的发展靠什么?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他们搞经济研究的同志分析,苏州的发展主要靠三条:一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紧邻上海,浦东搞开辟,大项目到了浦东,中小项目感到在上海成本高,到周边一看,被苏州留住。
二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乡镇企业的发展打下了工业经济的基础。
他们那时候形成的四大名品牌,孔雀电视机、春花吸尘器、香雪海冰箱、长城电扇,现在都已经和世界 500 强企业合资。
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联动发展的现实基础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 : 皖 江城 市 带 ; 长三角 ; 区域 联 动 发 展 ; 现 实 基础 ; 路 径 选 择 中图分类号 : F 2 9 3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2 4 6 3( 2 0 1 4 ) 0 5 — 0 0 4 8 — 0 5
2 .S c h o o l o f Ma n a g e me n t , Xi ’ a n J i a o t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Xi ’ a n 7 1 0 0 0 0,C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T h e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e c o n o mi c t i e s b e t we e n Wa n j i a n g C i t y B e l t a n d t h e Ya n g t z e Ri v e r De l t a r e g i o n
2 0 1 4年 1 1 月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An h u i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d i t i o n )
Th e Re a l i s t i c F o u n d a t i o n a n d Pa t h Ch o i c e o f Re g i o n a l Li n ka g e De v e l o p me nt
安徽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优势及对策分析
安徽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优势及对策分析摘要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给安徽带来了新一轮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抓准了,理顺了,就有可能乘着这个东风,实现自己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反之,不仅是坐失良机.而且将被推向尴尬的境地。
对安徽来说,融入长三角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
因为融入本身就是一种合作,而合作的前提就是要知己知彼,否则,融入难以顺畅。
文章首先介绍长三角经济圈的范围及现状,接着是对安徽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经济意义进行分析,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安徽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优势,最后全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安徽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安徽长三角经济圈经济合作ABSTRACTY 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integration brings new round of rare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in Anhui Province, seizing up, straightened out, it is possible to ride the wind and realize their leaping development goal; In contrast, not only is a golden opportunity. And will be into the embarrassing situation. In Anhui, integration of Y angtze River Delta is a vast systems engineering, is involved in a wide range. Because the integration itself is a kind of cooperation, and the premise of cooperation is to know ourselves, otherwise, into difficult to smoothly. This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the scope and status of Y 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circle, followed by Anhui province into the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significance of the Y 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circle, then set out in some detail the advantage into the Y 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circle in Anhui Province,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full text of the final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for Anhui into Y 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circle.Keywords: Anhui Y angtze River Delta economic circle Economic cooperation目录前言 (1)一、长三角经济圈的区域范围及经济发展现状 (2)(一)长三角区域简介 (2)(二)长三角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2)二、安徽融入长三角的经济意义 (3)(一)调整安徽产业结构 (3)(二)提高安徽经济开发程度 (3)(三)避免安徽经济发展边缘化 (3)(四)实现安徽跨越式发展 (3)三、安徽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优势分析 (4)(一)地理区位及交通优势 (4)(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 (4)(三)劳动力供给优势 (4)(四)已有的合作基础 (5)四、安徽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对策建议 (6)(一)以工业化为核心,加快安徽省制造业基地建设 (9)(二)以长三角为重点,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9)(三)加快体制和机制接轨 (9)(四)更新传统观念,争取发展主动权 (9)(五)区域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10)(六)实施区域创新战略,缩小经济差距 (10)(七)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发展内涵 (10)五、结束语 (12)参考文献 (13)前言早在1990年7月,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的重大战略决策,拉开了皖江开放开发的序幕,也可以看作是安徽经济融入长三角的序幕。
全国第十三届挑战杯获奖名单
内的群际博弈策
略--基于人大东门
地铁口妇女贩证 现象的经验研究》
北京联合大学
解决城市老旧小
区停车难问题的
对策研究——以
北京市垡头老旧
小区为例
北京外国语大学 《微博全息透视
及其在社会管理
方面的正能量分
析--基于新浪微博
百万样本的实证
研究》
华北电力大学(北 《光伏下乡可行
京)
性与应用前景的
南昌航空大学 济南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
《大学生就业 能力与社会需求 匹配状况调查报 告》 《监狱服刑人 员心理状况与心 理矫治工作的调 查研究--以山东省 Z 监狱为例》 《让世界文明种 子在中国生根开 花--在中国普及推 广和发展“时间 银行”的调查与 思考》
河南科技大学
《新型农村社区 建设在中原经济 区的实践探索\— \基于郑州、洛阳、 新乡三市 32 个新 型社区的典型调
安徽大学
的调查与研究》
《关于中 高年龄段失独家 庭再适应问题的 调查--基于安徽省 四地的实证研究》
安庆师范学院
《金融生态视角 下小微企业民间 融资调查报告》
厦门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中国民营企业 技术进步与转型 升级新征程—— 基于二次创业时 期“泉州模式” 的调查研究》 《鄱阳湖流域无 序采砂引致的生 态与社会问题调 查研究 --以乐安 河及吴城镇为例》
浙江工商大学
《“二元融资结 构”下区域性民 间金融风险的传 染机制——基于 浙江民营企业的 案例分析》
《三方博弈视角
下摊贩管理长效
机制的探索——
以杭州市为例》
浙江海洋学院
《寻求民间纠纷
解决机制的新突
破 ——基于杭州
广东省的核心-边缘结构及边缘地区发展特征解析
广东省的核心-边缘结构及边缘地区发展特征解析作者:李奇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8期【摘要】广东的核心-边缘结构的形成带有全球化的特征,与全球产业转移的趋势密切相关。
广东核心-边缘结构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经历了前期的以集聚作用为主到现在的扩散作用慢慢增大。
而具体到产业的角度,不同产业出现了不同的倾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不同走向反映了广东核心-边缘结构开始走向自身的完整性。
在对广东核心-边缘结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继续关注此种背景下的广东边缘地区城市的发展问题,对其边缘化的机理、特征进行研究。
【关键词】广东省、核心-边缘结构、边缘地区城市、发展、全球化【Abstract】the Core-Periphery structure in Guangdong province is with the character of globalization and has much correlation with the transfer of industry in the world. The form of the Core-Periphery structure in Guangdong province is a progress step by step. It develops from its initial stage in which the centralization is the motif and now the diffusion is changing to be motif in the structure. But different industry in the structure shows difference view. it shows the Core-Periphery structure in Guangdong province is going to its integrity.After that, this paper will going on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ies in the periphery-areas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paper will discuss the cause, the character and the developing path of the cities in the periphery-areas.【Key words】Guangdongprovince、Core-Periphery structure、cities in peripheral regions、Development、Globalization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引言不均衡发展及以其为理论架构起来的核心-边缘理论是是目前学界盛行的一种对区域发展的空间解释模型。
长三角一体化的历史演变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既出于现实需要,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依据和基础。
具体可从三个方面来看。
大致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
长三角地区是江南的核心区域。
江南作为一个区域概念,在历史上有一个演变过程。
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包括了长江中下游以南、岭南以北的广阔地域。
长江下游南部地区虽然也属江南范围,但更多时候被称作江东或江左。
这是因为,长江在安徽芜湖与江苏南京之间骤然改变流向,呈西南—东北状,而历史上的芜湖曾是两岸往来的主要渡口,北方人视渡江为向东,而非向南。
所以以这一段长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周振鹤:《释江南》,《中华文史论丛》第49辑,1992年)。
隋唐以后,江南地区的概念逐渐明朗化,大致包括自今湖南西部东至大海的长江南部地区。
由于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几个区域亚块。
以今天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为中心的太湖周边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大致相近,气候温润,水网密布,鱼米丰饶,经济发展最为迅速,文化事业蒸蒸日上,加上山川秀丽、风物清嘉,备受瞩目,江南的内涵随之变化。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范围大致包括太湖流域的苏州、松江((今上海)、常州、嘉兴、湖州、杭州六府以及太仓州,或加进江宁((今南京)、镇江二府,成八府一州之地((李伯重:《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第1期)。
这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
但笔者认为,这八府一州应是江南的核心区域,从经济、文化联系角度而言,其边缘区域应该包括浙东地区、苏中地区、皖南区域。
而这一划分就基本与现今所说的长三角地区重合了。
所以,尽管长三角内部也存在地理情况、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别,但相对于中国的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别而言,这种内部差异就不明显了。
历史发展的共同基础。
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长三角地区的文化具有共同源头。
大致而言,浙东地区的原始文化一般可追溯至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而差不多同一时期在太湖流域则有马家浜文化。
这两个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尽管存在不少差别,但由于地理环境相近,表现出的文化面貌有很多相似之处。
皖江要融入“长三角”
展极或发展 中心 。一个城市能否作 为经
济发展 中心 并与其他 地 区间产 生联 系 ,
不仅 仅 看 它 的 国 民 生 产 总值 ,更 应 该 看
体化阶段后 , 的一个重要 趋势就是 , 它
外资企业 由长江三 角洲沿 江西进的战略
它的产 业结构是否互补。 这就是说 , 都市
外 资进入 中国首 先是进入 以上海 为中心
地 区 发 展 的 同 时 ,继 续 发 挥 东 部 地 区 在
经 济 带 和 南 贵 昆经 济 区是 西部 开 发 的重 点 地 带 ( ) 皖 江 经 济 带 西 与 长 江 上 游 区 。 经 济 带 相 连 ,具 有 向 西 部 地 区进 行 产 业 和 技 术 扩 散 的 良好 条 件 。在 安 徽 的 区 域 开 发 中 , 须 重 点 考 虑 皖 江 地 区 。 有 优 必 只 先 发 展 这 一 地 区 ,才 能 更 好 地 发 挥 安 徽 承 东 启 西 的 作 用 当 然 ,不平 衡 发 展 和 平 衡 发 展 不 是 绝 对 对 立 的 。 一 定 的历 史 条件 下 , 者 在 两 可 能 会 相 互 转 化 。 当不 平 衡 发展 导 致 地 区 利 益 严 重 失 衡 时 ,必 须 重 视 区域 的 均 衡 发 展 。 则 , 平 衡 发 展 很 可 能 带 来 严 否 不 重的利益; , 一切 发展都陷于停滞 。 中突 使 因 此 ,安 徽 在 实 施 区 域 不 平 衡 发 展 战 略 时 ,也 要 给 非 重 点 发 展 地 区 以适 当 的注
维普资讯
特 别 策 划
场 的基 础 性 作 用 , 是 , 不 要 讳 言 政 府 但 也 干预 的 必 要 性 。 然 而 ,在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 府 的 政 策 资源 是 有 限 的 , 于 落 后 政 对 地 区 的 政 府 而 言 尤 其 如 此 。 在现 实 经 济 中 , 策 资 源 往 往 以财 力 作 后 盾 。 企 业 政 如
协同创新长三角芜湖跑出“加速度”
协同创新长三角芜湖跑出“加速度”潮涌长三角,扬帆奋楫先。
从1990年省委决定“以芜湖为龙头和突破口,开发皖江,呼应浦东”,到2016年芜湖市提出“向东看、往东比”,芜湖在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中,一直是安徽的“桥头堡”。
过去一年,为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芜湖市大力推进与长三角区域基础设施、科创产业、城市合作、公共服务等多领域合作,取得阶段性实质成果。
互联互通刷新时空感受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腾飞芜湖人对长三角的时空感受,正不断被刷新。
目前,芜湖市境内拥有沪渝、芜合、宁芜、芜宣、芜雁、铜南宣、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及接线和北沿江等高速公路,市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284公里,“两环九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宁安高铁在市区实现“公交化”运营。
商合杭高铁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城南过江隧道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
芜宁高速改扩建、合芜杭安徽段和浙江段改扩建、合芜杭二通道等重点工程的前期工作推进顺利。
芜宣机场航站楼、航管楼基础工程完工验收。
芜湖港至上海洋山港开通直达航线,航行时间由10天缩短至5天。
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加快落地,让芜湖与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形成更高程度的互联互通。
区域一体,科创先行。
芜湖市积极创建芜湖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包括机器人、通用航空分行业产业创新中心。
过去一年,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势头劲。
机器人产业基地集聚上下游企业120多家,在全国率先形成全产业链集聚发展态势;龙头企业埃夫特启动科创板上市;赛宝国家工业机器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投入运营;六关节机器人销量保持全国第一。
过去一年,航空产业攻坚克难振翅飞。
通航产业联盟正式成立;中电科钻石飞机DA42单机型订单年内预交付50架;钻石航空发动机获得国内第一张PC证;通航产业园已吸引40余个关联企业入驻,总投资额超200亿元。
开放合作打通隐形壁垒公共服务迈向普惠便利一体化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高级形态,最大难点在于如何打破“行政区经济”束缚,打通要素流通“看不见的壁垒”,形成统一高效的市场体系。
芜湖市融入长三角区域研发联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
芜湖市融入长三角区域研发联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芜湖市如何融入长三角区域研发联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对背景分析、长三角区域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地位、芜湖市自主创新能力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与研发联盟的融合发展,并提出建议和措施。
研究认为,芜湖市融入长三角区域研发联盟将助力其实现更大发展。
本文总结了研究的重要性和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芜湖市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助力实现科技创新与发展的新突破。
【关键词】芜湖市,长三角区域,研发联盟,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建议和措施,重要性和成果,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核心要素,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作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芜湖市在过去几年来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为了进一步提升芜湖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并与长三角区域的研发联盟实现深度融合,需要对芜湖市融入长三角区域研发联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深入研究。
芜湖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近年来,芜湖市政府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长三角区域作为全国科技创新的重要集聚地之一,拥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科技创新资源丰富,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日益完善。
研究芜湖市融入长三角区域研发联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有助于提升芜湖市的科技创新水平,还有助于推动长三角区域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芜湖市融入长三角区域研发联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该地区未来的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芜湖市作为长三角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芜湖市自主创新能力现状的分析以及与长三角区域研发联盟的融合发展探讨,本研究将为促进芜湖市及周边地区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提供参考和借鉴。
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联动发展的现实基础和路径选择共3篇
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联动发展的现实基础和路径选择共3篇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联动发展的现实基础和路径选择1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城市带和城市群的概念也逐渐普及。
皖江城市带作为长三角城市带的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地理位置的优势,还有着丰富的资源、便捷的交通以及优良的生态环境,是中国城市化新模式的具体实现。
本文旨在探讨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联动发展的现实基础和路径选择。
一、皖江城市带的现实基础1.地理位置皖江城市带位于江苏、浙江和安徽三个省份的交界处,沿江而建,紧邻长三角地区。
它紧靠南京和上海两个大都市,交通便利,具有很好的区位优势。
2.资源优势皖江城市带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人力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这里。
同时,皖江城市带还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长江沿岸的美丽自然风光,许多自然保护区以及大量的湖泊和水库。
3.交通便利皖江城市带的交通十分便捷,有沪宁高速、沈海高速等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城市,同时还有多个高铁站和机场,实现了城市之间的高速联通。
这使得皖江城市带成为了中国内陆地区和海岸地区之间的重要枢纽。
4.生态环境良好皖江城市带的生态环境十分良好,有许多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其中包括西递、宏村、黄山等景区。
同时,皖江城市带还致力于推进环保工作,实现了生态经济建设。
二、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联动发展的路径选择1.建设一体化的交通网络皖江城市带应该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交通联通,特别是高速公路、铁路和水运系统的联通。
只有加强交通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2.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皖江城市带和长三角地区的产业互补性很强,可以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相互补充,实现联动发展。
皖江城市带应该发挥自身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优势,逐步形成与长三角地区产业的协同发展模式。
3.加快人才流动和文化交流皖江城市带应该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人才流动和文化交流。
只有推动人才的互相流动,加强文化的互相交流,才能实现青年人的共同发展和文化的互通互融。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产业联盟建设研究——以芜湖市机器人、通航产业为例
成员企业之间的利益博弈,实际执行力度可能大打折扣。比 如在项目协同攻关阶段,所取得的研发成果专利权归属问题 一直在困扰共同参与单位,在对贡献度的量化上缺乏定量标 准,导致在后续的成果转化上容易爆发冲突。再比如由于各 个企业市场导向的不同,一些面向小众市场的成员单位获得 联盟的支持力度可能较小。
发展建议
Hale Waihona Puke 表 3 抽水蓄能电站综合效益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
一级指标权值
财务指标
0.415
国民经济指标
0.209
社会服务效益指标
0.377
二级指标 内部收益率 投资回收期 贷款偿还期 资产负债率
2. 公共平台发挥作用,提供技术支撑 政府、企业、高校合作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可以充实资金 来源、增强公共平台技术实力,提高行业权威性。当前芜湖 市机器人产业实现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年产值规模突破 150 亿元,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检测认证提出更高要求。芜湖国家 工业机器人质量与可靠性公共检测中心作为全国六家之一的 “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具有规范 性和权威性,行业认可度高。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服务工 业机器人全产业链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可以开展整机 与零部件性能检测、环境适应性检测、软件质量评测等业务, 为芜湖市机器人集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 要素深度融合,促进产业与相关资源高效对接 芜湖的机器人、通用航空产业虽有集群优势,但和江苏 在产业研发、浙江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上海在资本方面相 比,均有所不足。芜湖的机器人、通用航空产业虽已实现龙 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集聚发展,但龙头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占 有率不高,关键零部件等配套企业规模较小,企业研发实力 不足。企业要提升研发能力,必须在做好内功的同时,通过 技术转移的方式引进江苏、浙江等联盟内领军企业的前沿科 技;企业要扩大生产规模,必须获得金融机构资本支持,上 海作为全国的金融中心,银行、证券、投行、信托等金融机 构云集,上海证券交易所坐落于此,具有天然资本优势。 4. 促进资源共享,促进资源集约利用 芜湖市机器人、通用航空企业均采购了一定的研发设备, 但囿于资金、使用率等限制,大型仪器设备、科技文献共享恰
辽宁省2021版高三上学期地理第一次联考试卷B卷
辽宁省2021版高三上学期地理第一次联考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Ⅰ(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个 (共10题;共40分)1. (4分) (2016高二上·怀柔期末)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地区分别适宜发展()A . 种植业、畜牧业B . 畜牧业、林业C . 畜牧业、种植业D . 种植业、林业(2)丙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其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特点是()A . 农产品以水稻为主B . 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C .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D . 人多地少,机械化水平低(3)近年来政府禁止开发丁地(湿地),这是因为丁地能()①保护生物多样性②涵养水源、调蓄洪水③大量吸收紫外线④提供更多耕地A . ①②B . ①③C . ②③D . ③④2. (4分) (2019高二上·通化期末) 下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聚集效应的关系。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聚集效应增强B . 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聚集效应C . 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导致大城市聚集效应减弱D . 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3. (4分) (2018高三上·齐齐哈尔月考) 100多年前,美国的纺织厂都在新英格兰地区。
后来,开始向南方转移,并在南卡罗来纳州形成了“纺织工业走廊”,但2007年当地纺织工业几乎消失殆尽,少数生存下来的是面向“小众市场”、创新型和技术含量高的纺织企业。
2014年,一批中国纺织企业落户南卡罗来纳州,“纺织工业走廊”再次焕发生机。
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美国纺织企业向南方转移的主要因素是()A . 原材料B . 市场C . 劳动力成本D . 国家政策(2)导致中国纺织工业落户南卡罗来纳州的主要原因是()A . 产业基础好B . 劳动力成本低C . 国家政策优惠D . 交通运输便捷4. (4分) (2017高一下·平邑期末)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芜湖市政府决策咨询社会性研究课题公告
芜湖市2010年度政府决策咨询社会性研究课题公告2009年12月16日来源:被阅读369次根据《芜湖市决策咨询社会性研究课题管理暂行办法》(见“芜湖决策信息网”http://),现将芜湖市2010年度利用社会力量进行研究的政府决策咨询课题(共26项)予以发布,面向社会公开选择课题研究人。
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课题1、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路径研究研究目的: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安徽省同时也是芜湖市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1)作为中部地区的皖江城市带如何把握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机遇。
(2)分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现有条件、优势和问题。
(3)重点提出芜湖市承接产业转移有效路径。
2、在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芜湖市的路径选择研究目的:结合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分析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趋势下芜湖市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应该采取的对策措施。
3、芜湖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研究目的:(1)低碳经济发展趋势。
(2)调查分析芜湖市经济发展中的“三高”问题。
(3)提出发展芜湖市低碳经济的措施。
4、开发区(工业园区)体制比较研究5、开发区(工业园区)招商模式比较研究6、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融资机制比较研究7、开发区(工业园区)队伍建设问题研究以上4-7的研究目的:(1)经历前期的政策扶持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到目前新的阶段,如何保持生气活力,继续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需要就管理体制、招商模式、投融资机制及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2)收集全国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资料,通过比较分析,找出现行体制下存在问题及原因。
(3)提出芜湖市开发区(工业园区)进一步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8、芜湖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研究目的:(1)分析芜湖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存在问题。
(2)提出促进芜湖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9、协调推进“工业强市”和“三产兴市”发展战略研究目的:“工业强市”和“三产兴市”是芜湖市两项重要发展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芜湖 , 回顾近代芜湖与上海间较为紧密关 在
系 的基 础上 , 对 当前芜 湖 的发展 方 向与 区域 经济 针 发展 态 势 , 讨 芜 湖 融 人 长 三 角 的路 径 与 措 施 , 探 希
Ab ta t n mo e t s h u u p r man an d a t h o n cin w t h n h io rin t d ,t n p r - s c :I d m i ,te W h o t i ti e g tc n e t i S a g a n f eg r e r s o t r me i o h o a a a
望对 今 后长 三 角 的规 划 与发 展有 所参考 。
e et e esls f cv a  ̄ ,Wu u Sm r n t teN nigm t pla r l b piii,ut a l ah vn e f i m u h ’ eg gi o h aj e o t ae w l eo t sc li t y c i i t i n n o r i n ai m t m e e gh
mer p l a r a t oi n ae o t
【 中图分类号】 F2 1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1 78 ( 0 } — 09 0 6 — 272 80 03 — 4 7 0 4
在 20 年 , 03 江苏淮安 、 安徽芜湖、 浙江金华等 1 个 0 城市就想借助泛长三角的名义加入进来 , 此后这一
R v r D l .W i e c a g f c n mi e ga h atr f rl e t n s e i l e n w fau e fteYa gz ie et a t t h n e o o o c g o rp y p t n at b r i ,e p ca y t e t r s n te hh e e e i a o l h e o h
Y g eRvr e ai it rt nwt teN n n e o la ra U ligt sfl od i s ul a dm kn n z a t i l e ai h h aj gm t p ina . tin eue n io l aig e D t sn g o i i ro t e iz h u c t n f yn
要: 近代 芜湖 口岸 与上 海在 对 外 贸 易、 交通 、 融 、 息等 方 面保 持 着较 为 紧密 的联 系 , 映 了芜 金 信 反
湖 与 长三 角经 济合作 的 历 史渊 源 。解放后 随 着长三 角 经 济地 理格 局 的 变化 , 别是 新 时 期 长 三 角经 济发 特
展 的新特点 , 率先融入 南京都市圈成为 当前芜湖融入长三角的前提和合理路径。充分利 用有利条件 , 制定 切实有效的发展措施 , 芜湖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前景将十分看好 , 终将实现融入长三 角的 目 。 标 关键 词 : 边缘 城 市—— 芜湖 ; 三 角 ; 长 近代 口岸 ; 南京都 市 圈
态 势愈 演愈 烈 。鉴 于此 , 文选择 长 三角 的边 缘城 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
、
引 言
随着 人 世后 中国经济 全球 化 脚步 的加 快 , 三 长 角 作 为 当 前 中 国 最 活 跃 的 区 域 经 济 体 ,07年 20 G P总量 已达 47万 亿 元 , D . 占全 国 比 重 的 1 .% , 89 并且 保持 着 多年 快速 增长 的态 势 。通 过快 速 发展 , 长三 角 内部 区域融 合 的效 应 已初 步显 现 , 种种 利好 使得 “ 三角 ” 长 这个 概 念 自形成 以来 , 关 其扩 容 的 有
第 7卷
第4 期
20 08年 1 2月
南京 工 业大 学学 报 ( 会 科学 版 ) 社
边 缘 城 市 融入 长 三 角 的路 径 选 择
一
基 于 近 代 以来 芜 湖 与长 三 角城 市关 系 的考察
徐 智
( 复旦 大学 历 史地 理研 究 中心 , 海 上 203) 043
摘
i e l R v rDet S e o o c d v lp n tp e e t h e p e e ust d r a o a l ah fr Wu u itg aig i t e a’ c n mi e eo me ta r s n ,t rr q iie a e s n b e p t o h n e rt no t n n h
g a fitg aig w t e Ya gz v rDet o lo n e rtn h t n te R e l i h i a.
Ke od :pr hr i — Wu u he Y g e RvrD l ;te t d r i m d r i e;te N n n yw rs e p e lc y— i a t h ;t a t i e n z e a t h r e p t n oen t s h aj g a o m i
to i a c d if r to in,f n e a no main,whc e e td t e hsoy o c n mi olb rto e w e u u a d t e Ya gz n n ih rf c e itr f e o o c c l o ain b t e n W h l h a n n te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