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向下增层实验模型制作与实验方法与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既有建筑地下增层技术规程

既有建筑地下增层技术规程

既有建筑地下增层技术规程1.0 前言既有建筑地下增层技术是指在现有建筑的地下空间增加新的层数或改造原有的地下室,以增加原有建筑的使用面积。

为了确保该技术的安全、可靠和可持续性发展,制定本技术规程。

2.0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程适用于既有建筑地下增层工程,包括但不限于住宅、商业、办公等类型建筑。

3.0 设计要求3.1 增层工程应考虑现有建筑物的设计载荷,并符合国家有关的建筑强度等级和规范的要求。

3.2 增层高度不应超过既有建筑物中最高层数与当地规定高度建筑标准的差值。

3.3 增层结构设计应采用现代结构理论,参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设计。

3.4 增层结构设计应将承重墙、结构柱等底部加固后,考虑增层整体受力问题,进行整体结构设计。

若部分区域承重能力不强,应先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加强。

3.5 地暖、暖通、电力等设施管道应在增层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与现有设施进行良好的衔接。

3.6 增层重量应由专业单位进行计算并核实,确保增层后结构稳定,不会对现有建筑和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4.1 施工单位应拥有合法资质,并经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批准。

4.2 施工方案应满足设计要求,符合施工现场条件,经复核批准后才进行施工。

4.3 构造、材料、施工工艺应符合现行的各项规范和标准,交付的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4.4 增层施工应遵循“先支撑、后拆除”的原则,结构承重部分施工完毕前不得移动,保证施工安全。

4.5 在增层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现有结构的保护,严禁以现有结构为施工平台、支撑结构等。

4.6 施工现场周边应设置合适的安全警示标识,并严格执行封闭施工,确保周边环境的安全。

5.0 质量验收5.1 在增层工程竣工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检查验收,并经专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5.2 检查验收应涉及增层结构、基础、外墙、内部设施、管道、电力等方面,确保工程符合设计、符合施工标准。

5.3 检测机构应遵守相关的检测标准、方法及程序,出具真实、可靠的检测结果。

板式托换法在既有建筑物地下增层中的应用

板式托换法在既有建筑物地下增层中的应用
第2 5卷 第 3期
2 0拄 01
山 东 建 筑 大 学 学 报
J OURN OF HAND AL S ONG JAN HU I Z UNI VER I STY
V 1 2 N0
文 章 编 号 :6 3— 6 4 2 1 0 0 5 0 17 74 (00)3— 2 0— 5
板 式 托 换 法 在 既 有 建 筑 物 地 下 增 层 中 的 应 用
贾强 王 明国 李 鹤 , ,
(. 1 山东建筑大学 建筑结构鉴定 加固与改造山东省重 点实验室 , 山东 济南 20 0 ;. 5 11 2 山东省食 品发酵工业 研
究设计院 , 山东 济南 20 1 ) 50 3
0 引言
开发 利用 城市 地下 空间是 城市 发展过 程 中 的一 种 必然 。 目前我 国城 市都 普 遍 存 在 基础 设 施 陈 旧、
Ap ia in o nd r nn ng sa n e eo pl to fu e pi i lb i d v lpm e fu de g o nd s c c nto n r r u pa e
o x si id ng f e itng bu l i s
J in I Q a g ,WA G Migg o ,L e A N n —u I H
Absr c : mprhe sv t a t Co e n ie,efce td v lpme ta tlz to fu b n u d rr u d s c e o r e f in e e o i n nd u iia in o r a n e g o n pa e r s u c s a e wa s t x n nr sr t r a a i r y o e pa d i fa tucu e c p c t mp o e t e c t’ c mp e e i e d s se r v nt n c p — y,i r v h i S o r h nsv ia trp e e i a a y o b l is,a d as mp o e b t a d e ce c n e o c o s r a in.Un epi n n a e i s d ii e t n lo i r v o h ln f i n y a d r s ure c n e v t i o d r n i g plt s u e i h xsi g bul i g i n r r u d s a e d v lpme t I h s p p r l m—y e,c o s s a e n te e it i n n u deg o n p c e eo n d n . n t i a e ,p u tp r s — h p d, o e — lt t o f ae c n i r d a d p o o e r o r tbi t t o n et me to o l p n p ae meh d o r o sde e n r p s d a e b a d sa l y me h d a d s tl i e n f s i meh d a l s l b u d r i n n e h q e. S me is e r t e s mme p i o sr c in to s wel sa n e p n i g t c niu a o su s ae o b u d u n c n tu t o wh n usn e o e i g rc mme d d meh d . n e t o s Ke r s: n e p n i g sa y wo d u d r i n n l b;l a n c n t c in;a o n — n o fn d s i;u d r r u d s a e o d i o sr t u o r u d u c n e ol n e g o n p c i

地下空间工程设计施工方案

地下空间工程设计施工方案

地下空间工程设计施工方案一、引言地下空间工程是指在地下深度开挖、布设、建设地下建筑设施或地下设备的工程。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地下空间作为一种有限资源的利用方式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空间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的编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充分考虑地下环境、地质条件、工程技术,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规范。

本文将简要介绍地下空间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包括工程前期准备、地下空间设计、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等内容。

二、工程前期准备1. 勘察地质条件地下空间工程的设计施工前,需要充分了解地下环境和地质条件。

首先要进行地下勘察,包括地下水位、地下土质、地质构造、地下岩层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地下空间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确定规划用途在地下空间工程设计施工前,需要明确地下空间的规划用途,例如地下车库、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

不同的用途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设计中需要对规划用途进行充分考虑。

3. 制定工程方案根据勘察和规划用途的情况,制定地下空间工程的初步施工方案。

这个方案需要考虑到地下空间的结构、设计、施工等方面的问题,并做好初步的预算和安全评估。

4. 筹措资金地下空间工程设计施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需要提前筹措资金,并与相关部门协商好财务预算和资金来源等问题。

5. 编制施工图纸根据规划用途和初步方案,需要编制合格的设计图纸和施工图纸。

这些图纸需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设计和安全问题。

三、地下空间设计1. 结构设计地下空间的结构设计需要根据地下环境和规划用途进行合理的选择。

不同的地下空间需要不同的结构设计,例如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复合材料结构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地下水位、地下土质、地下水压等因素,并做好相应的防水设计和加固措施。

2. 布局设计根据规划用途和结构设计,确定地下空间的布局设计。

这个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通风、照明、排水、消防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地下空间的使用安全和舒适。

既有建筑增建地下空间的设计技术

既有建筑增建地下空间的设计技术

既有建筑增建地下空间的设计技术发表时间:2018-09-05T15:18:46.78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9期作者:计光磊[导读] 既有建筑地下空间的增加,能对结构受力条件优化改善,扩展建筑的使用面积,也能获得良好的使用功能,保证其使用年限的长期性。

基于此,文章中对既有建筑增建地下空间的设计技术做出分析。

计光磊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要:对既有建筑增建地下空间,能对现有的城市设施充分利用,也能为城市节约更多成本。

既有建筑地下空间的增加,能对结构受力条件优化改善,扩展建筑的使用面积,也能获得良好的使用功能,保证其使用年限的长期性。

基于此,文章中对既有建筑增建地下空间的设计技术做出分析。

关键词:既有建筑;地下空间;设计技术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下,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得以稳定进步和发展。

城市化建设,能促进各个城市的持续化运行,也能对城市用地集约化处理,促进空间使用效率的提升。

在既有建筑增加地下空间,实现该方面的改造,能对当前的城市设施充分应用,降低其使用费用,也能减少拆迁,改变建筑面积和受力条件,以促使其经济效益的实现。

所以,在设计既有建筑地下空间过程中,要对其综合分析,这样才能符合城市化发展需求。

一、既有建筑增建地下空间的设计技术(一)空间结构的加固为了促进现代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需要对增建地下空的既有建筑影响程度进行分析。

在大多数发展情况下,对建筑物实施地下空间增减期间,为了避免其土体位移、变形等对建筑的影响,在实际施工期间,需要在既有建筑物周边开挖以及支护,保证支撑与墙体的支护都能承受施工中的压力和地基变形现象。

对于基坑周边支护问题,可以通过局部成桩、其他方式等形成地下连接墙,促进挡水、挡土以及承重三者的结合发挥,保证整体刚度的最大化。

同时,将其与地下室的支护形式进行配合,利用水平支撑,也能完成结构加固工作[1]。

(二)基础加固和桩式托换技术在利用桩式托换技术增加地下空间过程中,该技术的实施需要遵循几个方面的要点。

既有建筑增建地下空间的方法和关键技术

既有建筑增建地下空间的方法和关键技术

既有建筑增建地下空间的方法和关键技术嘿,咱今儿就来唠唠既有建筑增建地下空间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啊,那原本就杵在那儿的建筑,咱要给它往下再挖出一块儿空间来,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呀!先来说说方法吧。

就好像给一件旧衣服重新裁剪缝补一样,得小心翼翼。

咱可以采用明挖法,这就好比是大大方方地把那一块儿地给敞开了挖,简单直接,但得注意周边环境,别影响了别人。

还有暗挖法呢,就像是偷偷摸摸地在地下搞小动作,得有技巧,还得有耐心。

那关键技术呢,这可就多了去了。

比如说支护技术,这就好比是给地下空间撑起一把坚固的大伞,保护着它不被压垮。

还有防水技术呀,你想想,要是水漏进来了,那不成了水帘洞啦?这可不行!就像咱家里装修得把防水做好一样,这地下空间也得严严实实的。

再说说施工过程吧,那可得精细着点儿。

就跟雕刻一件艺术品似的,不能马虎。

得时刻关注着既有建筑的情况,稍有个风吹草动就得赶紧调整策略。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要是不小心把上面的建筑给弄出点啥问题来,那可就麻烦大啦!而且啊,这增建地下空间还得考虑好多因素呢。

比如说地质条件,要是那地下面全是石头啥的,那挖起来得多费劲呀!还有周边的管道啊、线缆啊,这些都得小心避开,不然弄断了可不得了。

你说这既有建筑增建地下空间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就好像给一个老朋友换个新造型,既要保留它原来的特色,又得让它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可得考验咱的本事啦!咱得有勇有谋,还得有耐心,一点一点地把这个地下空间给打造好。

咱还得考虑成本问题呀,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呢。

怎么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成本呢?这就需要咱好好琢磨琢磨了。

是不是得选一些性价比高的材料?是不是得优化施工方案?这些都是要好好考虑的。

总之啊,既有建筑增建地下空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但要是做好了,那可真是一件了不起的成就。

它能让原本的建筑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你说呢?难道不是吗?。

既有建筑地下增层地下连续墙及基底回弹变形分析

既有建筑地下增层地下连续墙及基底回弹变形分析

既有建筑地下增层地下连续墙及基底回弹变形分析摘要:随着我国进入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期,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匮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会受到土地资源的制约,并且城市中心的地价昂贵、拆除重建成本高昂,因此合理利用和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既有建筑进行地下增层改造是一种开发城市地下空间的有效途径,能缓解城市中心停车难和地面空间拥挤等问题。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既有建筑地下增层地下连续墙及基底回弹变形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既有建筑;地下增层;地下连续墙;基底回弹变形引言在某一地铁车站中,地层主要包含杂填土层、粉质粘土层、中砂层、圆砾层、强风化泥质板岩层以及中风化泥质板岩层,基坑底部则为中风化板岩。

为了促使其中的施工质量得到保障,分析地铁车站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1地下连续墙技术的概述建筑工程中的连续墙技术,多应用于超深坑支架位置,建设地下连续墙能够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并且可解决渗漏问题。

此项技术的应用优势如下:(1)满足建造的安全与质量要求。

采用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可高效化应对振幅问题,降低振幅频率,极大程度上优化基础对周围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除此之外,还可以改善因为场地空间有限带来的问题。

(2)抗渗能力强。

建筑物基础建造环节中,采用地下连续墙制作技术,建造高性能的“防渗墙体”,可增强整体的抗渗效果。

究其原因,地下连续墙能够实现和建筑本体的高效化连接不仅可以减少基础周围土层压力,还可以降低渗漏风险。

(3)高强度和高耐久性。

构建的地下连续墙结构,自身的刚度很大,可承受的压力很多,不易出现变形问题,有不错的使用效果。

(4)适应性很强。

我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都不同,地下连续墙技术的适用性很强,能够满足很多建设环境的需求,因此被广泛应用。

一般来说,常用的地下连续墙主要类型如下:(1)钢材料结构。

根据建筑地下连续墙的建造实际分析,钢材料结构主要是使用钢筋与钢板材料,建造建筑地下连续墙,在强度方面的优势突出,可以达到承载力和载荷的要求。

在既有建筑下新建地下空间技术及实践整理资料

在既有建筑下新建地下空间技术及实践整理资料
分析模型:自主开发了既有建筑物下进行地下室建设的分析模型,通过受力分析, 实现临时支撑托换参数的快速选择,用简单的函数运算即可预测建筑物沉降和水平位移 值。
监测系统:设计了一套既有建筑物下进行地下室施工时上部建筑物的监测系统, 将数据和信息及时处理和反馈,动态修正施工工艺和支护参数,确保了既有建筑物下 进行地下室施工的可靠性。
将车辆停入地下,并且加强地下空间商业体系建设,必定会为成为未来城市发展趋势。
目前已有案例
n 目前已经成功实施的项目
我公司“一种在旧建筑 物下建造地下车库及人防、 抗震设施的方法”在玉皇山 南甘水巷杭州市基金小镇成 功实施。
该项目名称为“甘水巷 危旧房基础加固及地下配套 实施工程,是在已有建筑物 下进行地下室施工,原建筑 物占地面积为800平方米, 新增地下室建筑面积约为 180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约 为1024万元。
企业简介
n 基本信息
n 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3月,公司股本为5500万元,企业总资产超3亿元。 公司的目标是成为地下空间开发及结构技术的领跑者。
n 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技术研发中心\浙江省岩土科技地下空间研究院。 n 公司学术带头人吴世明曾任浙江大学副校长、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
目前已有签署的战略项目
我公司已经与上城区政府签署了 《高银街地下双向两侧停车布 置,地下停车场净宽17M,净高4.6M,全长约 320M,底板埋深约7.5~8.5M,可停车辆约 350~380辆左右。 ②该项目总投资约为1.3亿人民币。 ③该项目采用暗挖法施工(不影响高银街周边居 民的正常出行和店面的正常营业),只需60~80 平方米作为下挖口(此处可作为今后地下停车场 车辆的进出口使用)
优点
• 安全 • ▪ 可有效防止土涌、侧壁垮塌,在建筑密集区施工优势明

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方案模板

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方案模板

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方案模板1. 前言地下空间建筑的设计方案是为了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需求。

本文提供了一个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方案的模板,旨在帮助设计师们在设计过程中提供一些指导和参考。

2. 项目背景(在这一节中,可以描述关于该地下空间建筑项目的背景信息,例如所在地区、项目的目的和需求等。

)3. 设计目标(在这一节中,可以列举该地下空间建筑项目的设计目标,例如舒适、高效、节能等。

可以配以简短的解释和理由。

)4. 空间规划(在这一节中,可以描述地下空间建筑的空间规划布局。

包括不同功能区域的划分和布置,例如办公区、会议室、厨房等。

可以结合草图或示意图来说明。

)5. 结构设计(在这一节中,可以描述地下空间建筑的结构设计方案。

包括使用的结构材料、荷载计算以及结构形式的选择等。

可以结合示意图和数字来说明。

)6. 采光与通风(在这一节中,可以描述地下空间建筑的采光与通风设计方案。

包括采用的采光设备、通风系统的布置以及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的结合等。

可以结合图片或示意图来说明。

)7. 噪音控制(在这一节中,可以描述地下空间建筑的噪音控制方案。

包括采用的隔声材料、隔声设备的布置以及噪音控制的标准等。

可以给出一些噪音控制的实际例子。

)8. 环境保护(在这一节中,可以描述地下空间建筑的环境保护方案。

包括节能措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垃圾处理等。

可以列举一些环境保护的案例并给出相关数据。

)9. 安全设计(在这一节中,可以描述地下空间建筑的安全设计方案。

包括消防设备的设置、安全疏散通道的布置以及紧急逃生的预案等。

可以结合示意图或图片来说明。

)10. 使用与维护(在这一节中,可以描述地下空间建筑的使用与维护方案。

包括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需要定期保养的设备以及维护费用的预估等。

可以给出一些使用与维护的建议。

)11. 总结(在这一节中,可以对整个地下空间建筑设计方案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或数据来说明设计方案的优势和可行性。

既有建筑增建地下空间的方法与关键技术

既有建筑增建地下空间的方法与关键技术

既有建筑增建地下空间的方法与关键技术
吴园;张必胜
【期刊名称】《施工技术》
【年(卷),期】2015(0)S1
【摘要】阐述了增层及增建地下空间改造模式的优越性,着重介绍了既有建筑物增建地下空间的方法及关键技术,并结合既有建筑增建地下空间项目的施工经验提出合理的施工工艺流程。

【总页数】3页(P611-613)
【关键词】既有建筑;增建地下空间;关键技术;施工流程
【作者】吴园;张必胜
【作者单位】南京市政公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46.3
【相关文献】
1.既有建筑增建地下空间的施工关键技术 [J], 陈玉军;季爱珍;;
2.地下空间内预留轨道交通车站与既有轨道交通车站通道换乘关键技术研究 [J], 杨宇宏
3.基于贝叶斯网络-风险矩阵法的地下工程风险管理——既有建筑物地下空间开发工程中的动态风险管理 [J], 张骁;张雪辉;白云
4.既有地下空间暗挖加层关键技术及其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J], 张中杰;朱雁

5.既有建筑增加地下室(半地下室)关键技术研究 [J], 王峥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向下增层实验模型制作与实验方法,属于土工相似模拟实验技术领域,由土箱、地基土、冠梁、既有支护桩、新增支护桩、应变片、土压力盒和百分表组成;所述的土箱为上方敞开的正方体;所述的地基土为粉土;所述的冠梁为预打孔的木质板;所述的既有支护桩为PVC管,桩上布置冠梁;所述的新增支护桩为PVC管,比既有支护桩长,位于既有支护桩外围;所述的应变片等间距粘贴在应变测试桩两侧;所述的土压力盒一部分等间距粘贴在既有支护桩中土压力测试桩一侧,一部分埋设于新增支护桩中土压力测试桩远离基坑一侧;所述的百分表通过支架与磁性表座连接,布置于应变测试桩桩顶。

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实用性强。

权利要求书1.一种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向下增层实验模型制作,其特征在于,它由土箱、地基土、冠梁、既有支护桩、新增支护桩、应变片、土压力盒和百分表组成;所述的土箱为上方敞开的正方体;所述的地基土为粉土;所述的冠梁为预打孔的木质板;所述的既有支护桩为PVC管,桩上布置冠梁;所述的新增支护桩为PVC管,比既有支护桩长,位于既有支护桩外围;所述的应变片等间距粘贴在应变测试桩两侧;所述的土压力盒一部分等间距粘贴在既有支护桩中土压力测试桩一侧,一部分埋设于新增支护桩中土压力测试桩远离基坑一侧;所述的百分表通过支架与磁性表座连接,布置于应变测试桩桩顶。

2.一种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向下增层实验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向下增层实验模型制作,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步骤1:在土箱内分层填入地基土,分层夯实,土层填到足够厚度时,在土层表面测量放线确定既有支护桩的位置,将既有支护桩布置在相应位置上,继续填埋地基土直至既有支护桩在地基土表面以上留有一定高度,然后在既有支护桩桩顶安设冠梁;步骤2:采用从中间开挖,向四周推进的方法挖出原有地下空间;步骤3:在地基土表面放线确定新增支护桩的位置并用钻孔机预钻孔,然后用压桩设备将新增支护桩压入预钻孔位置处,并在地基土表面以上留有一定高度;步骤4:在新增支护桩远离基坑侧钻土压力盒埋设孔,桩与钻孔的净距以及孔径和孔深要根据桩径、桩长合理选取,采用挂布法在埋设孔内布置土压力盒;步骤5:将两个角钢固定于既有支护桩与新增支护桩间的上方,磁性表座固定于角钢上,并用支架连接百分表和磁性表座,使百分表布置于应变测试桩桩顶;步骤6:将应变片和土压力盒用导线连接到静态应变仪上,将静态应变仪与电脑连接,并进行初始平衡;步骤7:采用分层开挖的方式开挖增层空间,每层开挖完成待地基土稳定后记录桩身应变值、桩后土压力值和桩顶水平位移值,保存实验数据并进行处理,得到可用数据。

技术说明书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向下增层实验模型制作与实验方法技术领域本技术属于土工相似模拟实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相似模拟实验模型制作与实验方法,尤其涉及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向下增层实验模型制作与实验方法。

背景技术随着国家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人口膨胀、生存空间拥挤、生态失衡等因素己严重制约城市的健康发展。

城市空间在土地资源受限的条件下,向地下发展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它有利于节约土体、改善环境、防震减灾、节约能源、满足特殊产业的工艺要求。

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进步的必然选择。

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一些既有建筑地下增层模型实验研究,增层技术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设计理论比较滞后,还未得到推广。

当前基坑设计规范主要针对于新建基坑,对既有基坑改造的设计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在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ZR2019MEE027)的资助下,开展了大量资料搜索、现场调研和相关实验来进行研究,技术一种既可以真实反映实际工程中增层开挖时既有支护桩和新增支护桩的相互作用特性,而且结构简单、制作简便的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向下增层实验模型制作与实验方法。

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向下增层实验模型制作与实验方法,该实验模型制作与实验方法不但可以真实的反映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向下增层时既有支护桩和新增支护桩的相互作用特性,而且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实用性强、技术经济可行。

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向下增层实验模型制作,它由土箱、地基土、冠梁、既有支护桩、新增支护桩、应变片、土压力盒和百分表组成;所述的土箱为上方敞开的正方体;所述的地基土为粉土;所述的冠梁为预打孔的木质板;所述的既有支护桩为PVC管,桩上布置冠梁;所述的新增支护桩为PVC管,比既有支护桩长,位于既有支护桩外围;所述的应变片等间距粘贴在应变测试桩两侧;所述的土压力盒一部分等间距粘贴在既有支护桩中土压力测试桩一侧,一部分埋设于新增支护桩中土压力测试桩远离基坑一侧;所述的百分表通过支架与磁性表座连接,布置于应变测试桩桩顶。

此外,本技术同时提供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向下增层实验方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步骤1:在土箱内分层填入地基土,分层夯实,土层填到足够厚度时,在土层表面测量放线确定既有支护桩的位置,将既有支护桩布置在相应位置上,继续填埋地基土直至既有支护桩在地基土表面以上留有一定高度,然后在既有支护桩桩顶安设冠梁;步骤2:采用从中间开挖,向四周推进的方法挖出原有地下空间;步骤3:在地基土表面放线确定新增支护桩的位置并用钻孔机预钻孔,然后用压桩设备将新增支护桩压入预钻孔位置处,并在地基土表面以上留有一定高度;步骤4:在新增支护桩远离基坑侧钻土压力盒埋设孔,桩与钻孔的净距以及孔径和孔深要根据桩径、桩长合理选取,采用挂布法在埋设孔内布置土压力盒;步骤5:将两个角钢固定于既有支护桩与新增支护桩间的上方,磁性表座固定于角钢上,并用支架连接百分表和磁性表座,使百分表布置于应变测试桩桩顶;步骤6:将应变片和土压力盒用导线连接到静态应变仪上,将静态应变仪与电脑连接,并进行初始平衡;步骤7:采用分层开挖的方式开挖增层空间,每层开挖完成待地基土稳定后记录桩身应变值、桩后土压力值和桩顶水平位移值,保存实验数据并进行处理,得到可用数据。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向下增层实验模型制作与实验方法,支护桩沿基坑边缘呈正方形分布,取基坑一条边的1/2交替布置应变测试桩与土压力测试桩,不仅可全面反映增层开挖时支护桩的受力变形特点和相互作用特性,而且结构简单,节约材料;在既有支护桩桩顶安设冠梁,并用胶带逐层缠绕既有支护桩与冠梁连接处,确保既有支护桩无法转动,使实验更加符合工程实际;由于新增支护桩是压入地基土中,无法在新增支护桩上粘贴土压力盒,因此,采用挂布法在新增支护桩远离基坑一侧的地基土中埋设土压力盒,可得到增层开挖时新增支护桩所受土压力值;安装百分表时,受到排桩间距的影响,百分表无法安装在新增支护桩靠近基坑侧,因此,将百分表安装于新增支护桩远离基坑侧,测量前将百分表的测量杆与新增支护桩相抵触,使测量杆有一定的压缩量,可得到增层开挖时新增支护桩桩顶水平位移值。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向下增层实验模型制作与实验方法,取基坑一条边的1/2交替布置应变测试桩与土压力测试桩,不仅可全面测得增层开挖时中间桩和边桩的受力变形特点以及既有支护桩与新增支护桩的相互作用特性,而且结构简单,节约材料;用胶带逐层缠绕既有支护桩与冠梁连接处,使既有支护桩与冠梁成为一个整体,更加符合工程实际;采用挂布法在新增支护桩远离基坑一侧的地基土中埋设土压力盒,可更加准确地得到增层开挖时新增支护桩所受土压力的变化规律;百分表安装于新增支护桩远离基坑一侧,解决了因排桩间距太小引起的新增支护桩顶百分表安装困难的问题,可有效地得到增层开挖时新增支护桩桩顶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向下增层实验模型制作与实验方法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向下增层实验模型制作与实验方法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向下增层实验模型制作与实验方法的应变测试桩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向下增层实验模型制作与实验方法的土压力测试桩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向下增层实验模型制作与实验方法的百分表安装示意图。

图例说明:(1)-土箱;(2)-地基土;(3)-冠梁;(4)-既有支护桩;(5)-新增支护桩;(6)-应变片;(7)-土压力盒;(8)-百分表;(9)-应变测试桩;(10)-土压力测试桩;(11)-角钢;(12)-磁性表座;(13)-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向下增层实验模型制作,其特征在于,它由土箱(1)、地基土(2)、冠梁(3)、既有支护桩(4)、新增支护桩(5)、应变片(6)、土压力盒(7)和百分表(8)组成;所述的土箱(1)为上方敞开的正方体;所述的地基土(2)为粉土;所述的冠梁(3)为预打孔的木质板;所述的既有支护桩(4)为PVC管,桩上布置冠梁(3);所述的新增支护桩(5)为PVC管,比既有支护桩(4)长,位于既有支护桩(4)外围;所述的应变片(6)等间距粘贴在应变测试桩(9)两侧;所述的土压力盒(7)一部分等间距粘贴在既有支护桩(4)中土压力测试桩(10)一侧,一部分埋设于新增支护桩(5)中土压力测试桩(10)远离基坑一侧;所述的百分表(8)通过支架(13)与磁性表座(12)连接,布置于应变测试桩(9)桩顶。

本技术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向下增层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土箱(1)内分层填入地基土(2),分层夯实,土层填到足够厚度时,在土层表面测量放线确定既有支护桩(4)的位置,将既有支护桩(4)布置在相应位置上,继续填埋地基土(2)直至既有支护桩(4)在地基土(2)表面以上留有一定高度,然后在既有支护桩(4)桩顶安设冠梁(3);步骤2:采用从中间开挖,向四周推进的方法挖出原有地下空间;步骤3:在地基土(2)表面放线确定新增支护桩(5)的位置并用钻孔机预钻孔,然后用压桩设备将新增支护桩(5)压入预钻孔位置处,并在地基土(2)表面以上留有一定高度;步骤4:在新增支护桩(5)远离基坑侧钻土压力盒(7)埋设孔,桩与钻孔的净距以及孔径和孔深要根据桩径、桩长合理选取,采用挂布法在埋设孔内布置土压力盒(7);步骤5:将两个角钢(11)固定于既有支护桩(4)与新增支护桩(5)间的上方,磁性表座(12)固定于角钢(11)上,并用支架(13)连接百分表(8)和磁性表座(12),使百分表(8)布置于应变测试桩(9)桩顶;步骤6:将应变片(6)和土压力盒(7)用导线连接到静态应变仪上,将静态应变仪与电脑连接,并进行初始平衡;步骤7:采用分层开挖的方式开挖增层空间,每层开挖完成待地基土(2)稳定后记录桩身应变值、桩后土压力值和桩顶水平位移值,保存实验数据并进行处理,得到可用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