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城乡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调查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小议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小议

在新的思路下迎刃而解 , 这也正是发散性思维 的精要 之一 。
三、 艺 术处 理 。 淡 化 消 极 性
兴趣 是学 习最 好 的导 师 , 在数学教学 中, 要利用 各种 手
段激发学 生的学习热情 , 让学 生对所接 触的知识感到津津 有 味, 才能学得轻松 , 学得高效 。发散性学 习对学生来说是 比较
尝试 :

米 。在学生说明解题思路后 , 越来越多的学生 表示 听瞳了, 并 在独立尝试 中体会到这一问题中的整体思想 。
案例 中 , 当学生遭 遇到 困难 时 , 正是教 师的及 时引导 帮
助学生及时转换思路 , 思维发散到不同的路子 上去 , 使得问题

多样 调 动 , 提 升 积 极 性
有意思 的 , 教学 中, 教师只要注重提供合适 的材 料 , 坚持 正确
的导 向, 就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 的培养 。 具体 操作 中 , 一 是要注意 选择性 , 在适 当的时机 出示适 当的材料 , 调动 学生的情 绪。二是要注意保护学生 的思维积 极性 , 从小的细节出发 , 展现教师坚定的治学态度。比如在苏
课程 螽 做 法
K 瞰《 } 学科探索
小学 数学教学 中的发散性 思维培 养小议
◆江 苏省南 通市 如东县 掘港 小 学 徐 萍
《 数 学课程标准 》 提出要在小 学数学 教学 中加强学 生对
基本数学思想的体验 ,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 中注重 对学生解 题思路 的点拨 和培养 、 提炼 和升华 , 在实 际教 学 中要 注重对 学生思维做好 导向性 的培养 。这其 中创新思维是一个大 的 目 标趋 向 , 为 了达成这样 的 目标 , 教学 中可 以有 意利用合适 的 情境对 学生进行 发散性 的思维训练 , 让 学生在 多角度 、 全方

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随着教育的发展,我们意识到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创造性地运用已知知识,寻找多种可能性,并发掘各种可能结果的能力。

本文将针对小学数学中的发散性思维进行探讨,研究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前置条件小学数学中的发散性思维涉及到数学知识的应用、物理知识等。

在实际的教育中,应该提供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

例如掌握四则运算、简单方程式等基础技能。

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培养能力的方法1. 培养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好奇心是发散性思维的源泉。

这种情感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他们探究事物的本质,发觉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给他们提供启示。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获得新的发现。

例如,一个简单的问题:“拥有什么能摸得到,却看不到,闻不到,甚至尝不到呢?”这个问题比较有趣,可以让学生猜想答案,并探讨隐藏的规律,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不应该只是被动的接受教育,要激发独立思考的能力。

方法包括在课堂上让学生互相讨论、让学生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等。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乘法时,可以让学生去探究乘法的应用场景。

比如,如果我们要分A校和B校的学生合影,总共有5排。

如果每排站10个学生,我们需要相应地准备多少个学生?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乘法与数字之间的联系。

3. 培养创新思维在教学中,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情境,让学生灵活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设计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要求学生在制作模型的同时要考虑模型的比例、星球的大小等问题。

通过这个任务,学生可以发掘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创造性思维。

通过课堂讲述故事、模拟场景等方式,让学生将自己放入情境中,了解自己身处的角色和他的使命,通过聚集资源或把资源转移来解决问题。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摘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

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本文通过在诱导变通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精选材料,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亦称为多触角思维。

它是指思考过程中,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新信息,使思考者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各种解答。

在教学中,注意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创造思维的因素,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学的效益都大有裨益。

一、在诱导变通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变通,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

要对问题实行变通,只有在摆脱习惯性思考方式的束缚,不受固定模式的制约以后才能实现。

因此,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一般方法后,要注意诱导学生离开原有思维轨道,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进行思维变通。

当学生思维闭塞时,教师要善于调度原型帮助学生接通与有关旧知识和解题经验的联系,作出转换、假设、化归、逆反等变通,产生多种解决问题的设想。

如对于下面的应用题:王师傅做一批零件,8天做了这批零件的2/5,这样,剩下的工作还要几天可以完成?学生一般都能根据题意作出(1-2/5)÷(2/5÷8)的习惯解答。

此时,教师可作如下诱导:教师诱导性提问学生求异性解答①完成这批零件需要多少天8÷2/5-8或8÷2/5×(1-2/5)②已做零件数是剩下零件数2/5÷(1一2/5)的几分之几?③剩下零件数是已做零件数(1-2/5)÷2/5的几倍?④能从题中数量间找出相等方程解法(略)关系吗?⑤从题中几种量中能判断出比例解法(略)比例关系吗?通过这些诱导,能使学生自觉地从一个思维过程转换到另一个思维过程,逐步形成在题中数量间自由往返调节的变通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极为有益的。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发布时间:2021-05-28T15:03:24.297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7月作者:刘艳[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的接受数学教学的初期阶段,对于学生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培养起到关键的基础教育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小学课本内容改革后对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要求相对提高了。

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来讲,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成为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并在教学中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应用中,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多方面因素影响着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

教刘艳湖南省衡南县硫市联合学校文昌校区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的接受数学教学的初期阶段,对于学生各种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培养起到关键的基础教育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小学课本内容改革后对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学的要求相对提高了。

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来讲,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成为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并在教学中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应用中,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多方面因素影响着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

教学过程中存在各种不同的问题,需在教学策略方面进行研究,以更好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7-071-01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首先,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逻辑思维正由具象性的思维转向抽象性思维。

在通常情况下,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往往需要得到长时间的培养、训练才可以。

小学数学学科便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学科。

对于学生而言,在日常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往往会借助发散性思维展开对比、分析、整合以及判断等。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研究作者:黄侠来源:《读写算》2019年第30期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力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本文从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意义进行分析,进而对其思维方式的培养予以策略探究,希望能够为实际教学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课堂教学;发散性思维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30-0144-01基于当代的小学教育育人理念,对于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其基础知识内容是系统性的,而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说,也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应通过合理的课程安排与教学设计,通过不同形式的问题设置,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即呈现发散形式的抽象性思维方式。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在面对数学应用题时,常会遇到一些难点,无法正确且及时地解决。

而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其思维逻辑方式相对不够缜密。

故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是具有助益作用的,能够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全面的思考与系统的分析,从而养成思维能力较强的解题思路。

在不受传统解题方法的束缚下,使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开放与灵活。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理性学科,其解题思路的研究应该是具有多维特点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应注重对学生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才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素质。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深入与推进。

当代教育者应从自身的教育理念转变,对时代赋予教育的新要求予以明确,利用小学生好奇心较强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发散性思维。

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的研究

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的研究

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的研究作者:谢圣霞来源:《学子·上半月》2016年第03期思维是一种品质,体现着一个人思想的高度和深度。

这种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

而数学,就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最佳路途。

因为,思维能力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内容,影响着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思维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发散性思维是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是数学课堂教学重要的隐性目标。

发散性思维又被称为求异性思维、扩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仅能引导学生更高效、更科学地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更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求异性、联想性、扩散性与积极性,从而活化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使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一、唤起思维欲望,激活学生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改善学习效果的第一步。

众所周知,激发求知欲望即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这又是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的基础与前提。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认知、学习期待以及学习特点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其对知识的渴求,诱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从而让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积极的心态去探究、质疑、析疑、解疑,以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

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教师有意识地激发学生求知欲,活化学生思维。

在引导学生学习完乘法口诀后,教师说道:“同学们对乘法口诀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吧?大家想不想亲身来实践一下呢?”二年级学生喜欢挑战,教师话语刚落,学生们热血沸腾,都想试下身手,教师趁机在黑板上列出以下式子“3+3+3+=()”“2+2+2+2=()”请同学们将加法式子变为乘法式子,并用乘法口诀计算出结果。

不少学生很快算出了3×3=9和2×4=8这样的结果。

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教师接着引入一些繁杂、发散的思维训练,如将4+4+4+3=()改写成含有乘法符号的式子,学生们定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最终得出4×4-1=(15)和4×3+3=(15)两个式子,这样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方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摘要】发散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更富有创造性和灵活性。

传统教学往往局限于机械性的计算和死记硬背,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们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多元化作业设计等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培养发散性思维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影响。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发散性思维、培养、限制、案例分析、影响、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缺乏对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这导致许多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创造力,而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和机械计算的层面上。

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通过引入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方法及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希望能够在实践中发掘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提供借鉴。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发散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传统教学方法对发散性思维的限制,从而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启发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培养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更具体的参考和借鉴。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实施,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也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启示。

2. 正文2.1 发散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发散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发展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发散性思维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发展创新能力。

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习惯于机械式的记忆和死记硬背,缺乏灵活的思维方式,导致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缺乏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成为了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通过深入分析发散性思维的概念和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提出适合小学数学课堂的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评价,旨在为教师提供更具操作性的指导,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提升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深入研究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制定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的培养策略。

通过实践验证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和激发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工具。

通过对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的评价,检验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为未来的数学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最终,本研究旨在总结对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的经验和教训,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同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1.3 意义提高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水平,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发散性思维已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通过针对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也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有助于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发散性思维是指一种超越传统思维模式的思考方式,它突破常规、不受拘束,能够产生多样化的思维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进行初探。

一、培养观察力观察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可以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敏锐度和求知欲。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观察活动,让学生主动观察物体、图形、现象等,发现其中的规律和联系。

如通过观察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图形的内部角度和边数之间的关系。

老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观察思维,培养他们的细致性和全面性观察能力。

二、培养提问能力发散性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善于提问。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在教学中遇到一个问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关于这个问题的各种疑惑和不解,然后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究。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探索精神探索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关键环节。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他们自主地探索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实验或者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可以设计一些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想是发散性思维的又一重要方面。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帮助他们拓宽思维的视野。

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将几何图形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创意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联想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五、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一直是教育界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人们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视。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学生的记忆和机械性的运算,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思辨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和策略。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散性思维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是指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可以不受传统思维框架的限制,能够灵活地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如何有效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成为了一个亟待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2. 正文2.1 什么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能力,指的是个体在面对问题时可以产生多种解决方案或观点,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自由地创造、联想和挖掘问题背后的潜在信息。

发散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打破局限性,寻找更多可能性,提高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发散性思维与传统的收敛性思维相对,后者强调唯一的解决方案或正确答案,而发散性思维则更强调多样性和灵活性。

发散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因为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性和创造性并存的学科。

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掌握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提倡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老师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对数学感到兴趣和乐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2.2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培养是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其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更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发散性思维是指从一个问题或主题中产生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或答案的思维方式。

它强调的是多样性、创造性和灵活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初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问题的设计。

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多个可能答案,并且要鼓励学生多方面思考,避免局限于传统的解题思路。

在教学中提出一个关于面积的问题:“如何确定一个图形的面积?”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测量方法,如用方格纸测量、用尺子测量等等,从而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多样思考。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和归纳。

数学推理是发散性思维的重要体现之一。

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推理,如比较大小、总结规律等,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关于数字和模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归纳规律,并通过推理找出规律的证明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规律的理解。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自己的思路和解题方法。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发散性思维。

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和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帮助学生发现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搭建多媒体教室、数学实验室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互动课件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觉方式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学校还可以组织数学角逐、竞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发散性思维的机会和平台。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不应该把重点放在知识点的纯粹传授上,而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

发散性思维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下面就是作者的一些思考与探讨。

一、创设情境,激发好奇心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因此,创设富有想象力和趣味性的情境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一个好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场景,例如“火车”、“旅行”、“冒险”等,通过这些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去思考、观察、研究,探索事物背后的奥秘。

二、运用启发性问题,拓展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发散思考、探究事物。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有三个数字相加等于12,它们是什么数?” “三个人一共要吃12个饺子,如何分配饺子?” 借助这些问题,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敏锐度和运用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探究精神发散性思维重在思考和创造,只有让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探究问题,学生的参与度越高,思维越发散,潜力越大。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使用图表、模型等工具,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一起探讨问题、互相学习,从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多元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多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也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发散性思维。

例如,教学可以通过语言文字、音乐、绘画等不同的形式展开,在教学中引入故事情节、歌曲、游戏等多样化的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发散性思维是指思维的扩展和延伸能力,是一种能够突破传统思维框架的思维方式。

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探讨一些培养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初步方法。

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来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鼓励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

在学习面积和周长的概念时,可以给学生一个固定的面积,要求他们设计不同周长的图形。

这样的情境能够促使学生尝试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

可以通过开展数学游戏和竞赛来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数学游戏和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心理,促使他们思考并寻找新的解决方法。

在学习数字运算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数字游戏,让学生通过推理和计算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和讨论来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法,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辨,促使他们发现问题的多个解决路径。

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时,可以要求学生分别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求解,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比较。

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材料来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学习资源,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其综合素质发展十分重要。

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开展数学游戏和竞赛、开展小组合作和讨论以及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材料等途径,可以初步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但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发散性思维需要长期的教学实践和个别化的指导,教师们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引导。

也需要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于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引言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现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一直以来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强调“题海战术”,只注重学生的记忆和机械运算,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的思维方式单一。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灌输知识,学生只是passively接受,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单一,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的是标准答案和步骤,忽视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因此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缺乏兴趣。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过于枯燥和死板,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了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因此有必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索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二、培养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培养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途径。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是在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的。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比如可以利用故事、游戏、实验、实物等形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去主动探索、发现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2.注重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多样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的本质,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疑惑和思考,引导他们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一、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它要求学生具备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但同时也需要学生具备发散性思维,即能够从传统思维模式中跳脱出来,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往往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习题的训练,但有时忽略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其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和创造性的思考。

二、发散性思维的概念发散性思维是指一种能够跳出传统思维模式的思考方式,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这种思维方式强调多样性和包容性,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不同的解决途径。

与之相对的是收敛性思维,即从已知的信息出发,寻找唯一的解决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

可以讲述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或者给学生出一些富有创意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局限于固定的答案。

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创造力。

2. 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3. 鼓励学生合作,促进思维碰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让他们一起讨论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从彼此的思维碰撞中获得灵感,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领域,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从他人的思维中受益,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多元化评价,鼓励学生的多样性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现出多样性的思维方式,而不是要求他们一味地追求标准答案。

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开放性题目、项目作业等,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去展现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通过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案例分析1. 创设情境:小学一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讲述了一个关于数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

发散性思维在小学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散性思维在小学计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发散性思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顺知识,提高对知识的领悟和应用能力。

很多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发散性思维训练方法,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发散意识,进而帮助学生实现举一反三,巩固理论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成效。

以小学计算教学为例,着重探究发散性思维在小学计算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为小学计算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计算教学;发散性思维;应用[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1-0068-02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学的基础。

教师在开展小学计算教学过程中,应当提高对计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认知意识和逻辑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

发散性思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顺知识,提高对知识的领悟和应用能力。

加强发散性思维在小学计算教学中的应用探究,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一、小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意义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一方面应当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不断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应当从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体系设计,不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其更好地领悟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思维水平。

开展小学计算教学,有助于更加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新教材中不仅有丰富的图片,同时在题型设计方面也更加多样化,应用题如何解、几何知识公式如何推导、简易方程如何计算等,这些都需要应用到计算方面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考验。

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计算知识,在解题过程中就会容易出错,更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学习其他数学知识时也会感到比较吃力。

可见,加强小学数学计算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课程,对提高学生整体数序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

”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

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起始点。

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

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

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步深入直至终结。

教育家认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二十一世纪杰出人才的需要。

”学习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策略是提高思维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学习至关重要。

“善于发散性思考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之一,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

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以其讲求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严谨和周密的特点,成为锻炼思维能力的绝佳学科。

下面就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会,谈谈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初步尝试。

一、善于观察,抓住规律,训练思维的敏捷性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发散性思维并非脱离实际的浮想联翩,而是在对基本规律深刻认知和对解决问题细致观察基础上的灵活运用。

如在三年级的简便计算中,设计了①“289+291+290+292”,②“125×16×5”两题,要求快速准确求解。

学生们经过对算式的整体观察发现,①题中的不同加数与290很接近,若是把它们分别看作290加几或减几,运用加法的结合律,就能使计算简便;②题中,分析数“16”与“125和5”的关系及特征,利用2与8的积是16的关系,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将原式变成“125×8×2×5”,使计算最简。

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引言在当今社会,数学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性思维”已成为教育研究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的策略,旨在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参考和启发。

一、发散性思维的概念和意义1.1 发散性思维的概念发散性思维是指不受束缚,具有多样化、灵活性、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方式。

它要求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不仅要查找已有知识和解决办法,还要勇于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寻找出更多的解决方案。

1.2 发散性思维的意义发散性思维在学习数学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散性思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愿意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发散性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各种数学题目。

发散性思维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培养的策略2.1 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塑造性。

我们应该创设一个宽松、开放、温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自由探索,不断尝试、体验和发现数学的乐趣和奥秘。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有意识地采取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实验探究、游戏竞赛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家长也是孩子发展的重要影响力之一,他们应该在孩子的数学学习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2 鼓励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小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差异,有的学生擅长逻辑推理,有的学生擅长直观感知,有的学生擅长联想联想,有的学生擅长抽象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鼓励他们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以系统性、规则性、逻辑性为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
生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自由探究,开拓思路,创造新思维,提高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倡导采用多种方法解决
问题,而不是单一的固定方法。

例如在教学数形结合的时候,除了传统的作图方法,还可
以让学生想象、创造、演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自由探究的热情。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举一反三或类比的方法进行数学思维拓展。

在解决一个
问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问题推广到其他更广泛的领域,因为每个问题都具备一些共性,因此去探究问题的共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思维的抽象
和归纳能力。

再次,教师可以设置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反思分析能力,例如从已知条件推
导结论,让学生充分思考,并且要鼓励学生敢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
方法,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做到不怕困难,勇于探索。

最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资源和参考资料,让学生
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和方法,开展独立研究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既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学习,更能促进其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教 研 究
文|梁燕芳
曲靖市城乡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调查比较研究
摘要:本研究在调查对比曲靖市城乡小学学生的发散思维现状的基础上,对现今曲靖市小学科学教学提出自己的建议建议。

关键词:科学开放题;发散思维;创新思维上世纪80年代进入科学开放题在我国90年代兴起其教学,为科学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科学开放题以其条件、结论和解题策略的开放,为培养发散思维提供了可能,也是检测小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工具。

在开放题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可以不受约束,可以无定向地发散,对未知信息可以自由地想象和假设,不断生成新方法、新思路、新设想、新创意、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因此本文选择运用开放题调查小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文借助科学开放题,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对曲靖市具有代表性的小学的六年级部分班级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调查,试图研究如下三个问题。

一是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学生发散性思维是否存在差异;二是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学生发散性思维存在差异的原因;三是根据调查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

一、研究目的
为了了解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学生,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方面等所表现的情况,调查中设计了一套只涉及小学科学知识的开放性试题,采用笔试的方法进行了测试。

二、研究对象
“六年级学生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思维训练的效果对整个小学学阶段乃至整个一生的思维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思维发展关键期的学生进行思维调查,其效果较为明显,有利于实验效度。

因此,研究对象定为曲靖市第二小学六年级(5)班和曲靖市西城小学六年级(3)班的全体学生。

三、问卷建立及评分标准
发散思维的调查涉及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方面的内容,为了让学生有充分的发散空间,选择的题型为开放题。

在测试题的数量上,由于过多的测试题学生会不认真对待,不利于测量结果的真实性,因此,题目数量定为7题。

在测试时间上,基本按照传统的学习科目测试时间,并且保证每题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发散,时间定为50分钟。

评分标准:1至3题每一个答案计1分,每题10分,超出10个的按附加分计,每个1分;4至6题每个答案计5分,每题15分;7题每个答案计5分,共25分,超出5个的按附加分计,每个5分。

并按分数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等级评价分数
等级差中良优
分数0—5051—6970—8990—
四、研究结果
在调查中,曲靖市第二小学六年级(5)班
78人,发放试卷78份,收回试卷75份,去除
态度不认真的5份,最后剩余试卷70份,即有
效调查人数70人;曲靖市北关小学六年级(2)
班66人,发放试卷66份,收回试卷66份,去
除态度不认真的3份,最后剩余试卷63份,即
有效调查人数63人;曲靖市西城小学六年级(3)
班49人,发放试卷49份,收回试卷44份,去
除态度不认真的5份,最后剩余39份,即有效
调查人数为39人;曲靖市会泽县迤车镇阿都小
学六年级(乙)班57人,发放试卷57份,收回
试卷55份,去除态度不认真的4份,最后剩余
51份,即有效调查人数为51人。

对四所学校有
效试卷按参考答案批改,并按表4.1的标准,按优、
良、中、差等级分类,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等级情况统计表
优良中差
市二小35人25人9人1人
西城小学9人15人10人5人
北关小学24人21人14人4人
阿都小学6人19人16人10人
通过对两个学校各个等级人数的统计,并
计算出各个等级人数占班级有效调查人数的百分
比,得到表3。

表3等级百分比统计表
优良中差
市二小50.0%35.7%12.8% 1.5%
西城小学23.1%38.5%25.6%12.8%
北关小学38.1%33.3%22.2% 6.4%
阿都小学11.8%37.2%31.4%19.6%
五、讨论
从统计结果看,四所学校学生发散思维现
状存在差异:首先表现在最高分的差异上,曲靖
市第二小学最高分为106分,北关小学最高分为
103分,西城小学97分,阿都小学86分。

其次
从总体水平看,四所小学的平均分分别是94分、
88分、76分和68分。

从等级分布情况看,曲靖
市第二小学优等的占50%,良好的占34.1%,人
数主要分布在优等和良好两个等级;北关小学优
等仅占38.1%,而良好33.3%,人数主要分布在
优等和良好两个等级,而西城小学和阿都小学人
数主要分布在良好和中等两个等级并且阿都小学
差等明显高于西城小学。

这些数据表明,曲靖农
村小学和城市小学学生发散性思维存在差异,结
合当今科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城市与农村在教学
条件等原因,造成这种现状有几方面原因。

其中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
是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

科学知识的形成过
程、科学思维过程、问题解决的发现过程以及复
习运用的归纳过程就是学生养成发散思维的源
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自己去体验、深究、挖
掘、提炼,从中揣摩和感受发散思维,形成自身
的科学思考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力。

而要养成学生的这些能力,首先得从教师和
家长的教育入手。

将作为小学科学教师的我们,要把培养学
生发散思维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科学知识和培
养发散思维同时纳入教学目标,把发散思维的渗
透融入备课环节,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发散
思维渗透的各种因素。

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发散思
维渗透,让学生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发散思维重
要性的认识,并会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本文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教学实践有限,
不能更深入和全面地阐述如何在教学中很好的培
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还有待于今后的进一步改进。

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科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
联系的体验,是有层次之分的。

如何以科学、合
理的方式更好的在教学中渗透发散思维,是重要
且必须解决的问题。

这也是本文思考的问题,希
望能够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得出更好的答案。

相信发散思维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占有更重要的地
位,学生也会越来越清楚的掌握这一些重要思想
的。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任令胜.在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发
散性思维[J].中国教育科学探究,2005,1.
[2]徐亚康等.小学生发散思维训练的方法
与成效[J].贵州教育,2005,4.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
[M].2001,7.
[4]吴国庆.化学创造性思维培养方略[J].
南方出版社
[5]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J].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
218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