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解析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配套练习册诗歌鉴赏答案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问题。

未选择的路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解析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古诗词赏析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复习知识梳理(解析版)(五)课内古诗词赏析(一)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答案】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答案】一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

三四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答案】反衬。

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二)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答案】“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

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答案】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

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

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

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三)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竹里馆》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竹里馆》选择、理解性默写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竹里馆》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原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主题思想】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

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二、选择题:1、以下对诗歌《竹里馆》的分析,错误的是()A. 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B. 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

C.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D. 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2、对(唐)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 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 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 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3、赏析诗歌《竹里馆》,下面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是()A. 独坐幽篁里B. 弹琴复长啸C. 深林人不知D. 明月来相照4、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竹里馆》解析

《竹里馆》解析

《竹里馆》解析简介《竹里馆》是一部由中国作家林语堂所著的散文集。

该书于1942年首次出版,至今已有几十个版本。

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为背景,以作者对于生活、人性和人与自然的思考为主题。

《竹里馆》是林语堂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之一。

内容概述《竹里馆》一共收录了十篇散文,每篇散文都充满了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

整个散文集以神秘、宁静、朴素的竹林为主题,通过对竹林的描写,作者传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思考。

1. 神秘的竹子这篇散文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开篇,展现了竹林的神秘和美丽。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竹子的形态和生长环境,读者似乎能够感受到竹子在微风中摇曳的样子。

作者在文中还展示了竹子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品种竹子的特点。

2. 竹子与仕女这篇散文将竹子与中国古代仕女画联系起来,强调了竹子和仕女之间的美学关联。

作者以仕女画为背景,描绘了竹子与仕女的和谐共生关系。

通过对仕女画的分析与解读,作者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关于女性美和自然美的内涵。

这篇散文从竹子与文化的关系出发,探讨了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指出,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高洁、坚韧的象征,被诗人和文人墨客们视为灵感的源泉。

作者还列举了一些中国古代文人在作品中对竹子的赞美之词。

4. 竹子与哲学这篇散文将竹子与哲学思考联系在一起,探讨了竹子对于人生和人性的启示。

作者认为,竹子的坚韧和适应力传达了一种生命哲学,即生命需要保持柔韧性和坚强性。

通过对竹子的观察,作者引发了对于人生道路选择和人性美善的思考。

5. 竹子与建筑这篇散文探讨了竹子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使用。

作者展示了竹子作为建筑材料的优点,以及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作者还通过对竹子编织技艺和竹楼艺术的描述,深入探讨了竹子与建筑之间的紧密联系。

6. 竹子与音乐这篇散文将竹子与音乐联系在一起,探讨了竹子在中国音乐中的独特地位。

作者介绍了竹子制作的乐器,如箫和笛子,并对它们的音色和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词,完成后面小题。

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沁园春”是这首词的________,“风骚”原指《诗经》中的《________》和《楚辞》中的《________》。

(2)上下阕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何好处?(3)下阕中“惜”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词牌名;国风;离骚(2)上阕以描写为主,下阕以议论、抒情为主。

这样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

(3)一个“惜”字,定下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

既褒扬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雄才伟略和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又批判否定了他们长于武功短于文治的不足,饱含惋惜之情。

【解析】【分析】(1)①《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

“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

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②“风骚”是《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并称,它们同被视为中国诗歌发展的源流,对后世中国文学影响深远。

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2)《沁园春·雪》用了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上半阙,融情于景,通过描写壮美的北方雪景,抒发热爱、赞颂祖国大好河山之情。

王维《竹里馆》:语言与意境的错位美

王维《竹里馆》:语言与意境的错位美

王维《竹里馆》:语言与意境的错位美导读:古诗意境的深幽,语言的含蓄,历来为许多批评家所赏识,语言的凝练也成为了古代诗歌的一大特色。

但是三者之间并不是一维的,语言的凝练、含蓄与意境的深幽并不在同一维度上递增或者递减。

很多时候,平实的语言更能营造出高雅的意境,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寥寥数语却使诗的意境轻灵空悠,似一幅画境深深映入了读者的心灵。

这种错位的艺术美使诗歌的美学价值得到了升华,在这种错位的艺术美中诗人的情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情感源于诗人的“直觉”“想像”。

情感使诗歌的意境在平实的语言中成为了一个完满自足的意象。

诗的开头“独坐幽重里”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一“独”字表明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只是一个人,没有朋友,没有知己;“独坐”写诗人当时的“生存”状态。

表面上这只是一种客观的描述,但这种客观的物理状态因为处在幽静的竹林这样一个外部环境中,便使诗的意境笼罩上了一层淡淡的凄凉感。

此时“坐”的行为使诗人进入了一种精神浸染中,诗人在这一时刻想到了什么?远方的朋友?纷扰的尘世?还是个人的沉浮?都是,而又都不是。

诗中“独”修饰“坐”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当时心无旁骛万物归一的精神状态。

而这种精神状态的背后却隐含一丝淡淡的愁绪。

“独”字的使用也让我们不禁想到了与此相关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孤舟菱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种凄凉感不禁笼上心头。

“独坐”由一种物理状态上升为了一种精神状态。

“幽篁”指深幽的竹林,是诗人所处的环境。

竹林是以“雅”的形象出现在诗里。

而“幽”则进一步说明了竹林的清、静,甚至美的特点。

诗人独自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种神秘感从诗所营造的意境中脱颖而出。

这种神秘的美表明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追求。

这第一句中,只是一种客观的静态描写,没有动作(“坐”在诗中只是一种状态),而这短短的一行诗却营造了一个静美的图画。

在这幅图画中隐含着诗人谈淡的愁绪。

《竹里馆》的意思。

《竹里馆》的意思。

《竹里馆》的意思。

《竹里馆》的意思解析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它描绘了一幅宁静、淡雅的山水画面,透露出诗人向往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竹里馆》的意思。

全文如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述了自己独自坐在竹林深处的情景。

下面逐句解析:
1.独坐幽篁里: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之中。

幽篁,指的是幽静的竹林,表现出一种清静、安宁的氛围。

2.弹琴复长啸:诗人在竹林中弹奏着琴,琴声与自然和谐相融,同时又发出长长的啸声,抒发自己的情感。

弹琴和长啸,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3.深林人不知:诗人所处的竹林深处,没有人知道他在这里。

这句话表现了诗人隐居的生活状态,与世隔绝,享受着一份孤独与宁静。

4.明月来相照:在这寂静的夜晚,明月升起,照耀着诗人。

这里明月象征着诗人的知音,与他相互陪伴,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同时传达出诗人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竹里馆》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寓意,
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王维的《竹里馆》以其宁静、淡雅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向往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竹里馆》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竹里馆》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竹里馆》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著名词人苏轼曾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和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维的诗《竹里馆》,体会和欣赏“诗中之画”吧!二、目标目标:1.知识目标:走近王维,感知田园诗歌。

2.能力目标:品读诗句,感悟恬淡、清新、幽雅的诗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诵读诗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会读诗、品诗、赏诗的学诗方法。

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想象力。

三、原文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四、注释《竹里馆》:选自《王维集校注》卷。

王维曾在陕西蓝田的辋(wǎng)川居住,有《辋川集》组诗二十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七首。

竹里馆,是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应当是建在竹林里的屋舍。

幽篁:幽深的竹林。

篁,竹林。

长啸:撮(cuō)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深林:幽深的树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五、诗意独自闲坐幽深的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六、赏析独坐幽篁里,一个人,一片幽深的竹林,还有一颗向往宁静的佛子心。

古代文人们,大都喜欢竹子,认为竹子是节气的象征,仿佛和竹子同时出现,骨气就有了,文气也有了。

弹琴复长啸。

一个人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有裹挟着花草香的清风,还有风吹竹叶的“沙沙”声。

如此清爽脱俗的环境,如果没了琴声,便少了几分雅致。

好吧,那就焚香摆琴,抚弦长啸以乐。

诗人在竹林里“独坐”,“弹琴”,“长啸”,内心的淡定与自然的幽静融合在一起了。

深林人不知,在野外玩音乐,除了环境幽静以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扰民。

王维的琴声是不是美妙,长啸合不合韵律,无人知道,反正是弹了,反正是啸了,反正是没人听到。

在这样一个清净的世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名利的羁绊,精神可以彻底放松呢。

竹里馆诗名的意思

竹里馆诗名的意思

竹里馆诗名的意思
摘要:
1.引言:介绍《竹里馆》诗的基本信息
2.《竹里馆》诗名的含义解析
3.结论:总结《竹里馆》诗名的意义及其对诗歌的影响
正文:
【引言】
《竹里馆》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

这首诗以写景抒怀为主题,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寓居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向往。

那么,《竹里馆》诗名究竟有何含义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解析。

【《竹里馆》诗名的含义解析】
1.竹里:寓意诗人生活的环境
诗名中的“竹里”一词,指的是诗人居住的竹林环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象征着坚韧、高洁和虚心,被视为君子的品质。

诗人以竹为居,显示出他对这种品质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他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向往。

2.馆:寓意诗人的生活状态
诗名中的“馆”字,指的是诗人在竹林中寓居的馆舍。

在这里,诗人远离纷扰的尘世,与自然为邻,过着宁静、闲适的生活。

这种生活状态与诗人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3.整体含义:《竹里馆》诗名传达了诗人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
综合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出,《竹里馆》诗名传达了诗人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表达了他对君子品质的追求。

这种主题贯穿了整首诗歌,使得《竹里馆》成为了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美感的佳作。

【结论】
通过对《竹里馆》诗名的解析,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诗人王之涣的创作意图和诗歌主题。

诗名中所蕴含的寓意,不仅突显了诗人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向往,还展现了他对君子品质的追求。

王维《竹里馆》原文、注释及解析

王维《竹里馆》原文、注释及解析

王维《竹里馆》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竹里馆[唐] 王维独坐幽篁里②,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①本篇与前首《鹿柴》同为王维《辋川集》二十首之一。

②幽篁,深邃阴暗的竹林。

《楚辞·九歌·山鬼》:“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

”〔解析〕唐玄宗天宝七载(公元748年),王维在长安南面蓝田县的辋川,购置了一座别墅。

这时,名相张九龄早已贬死他乡,朝政掌握在李林甫、杨国忠一班小人手里,王维早年的抱负当然无法实现。

于是,他纵情于青山绿水之间,过着亦官亦隐的风雅生活。

辋川优美的自然风光,使诗人钟情不已。

他一连写了20首五言绝句来加以赞美,汇成为一本诗集——《辋川集》。

《竹里馆》就是其中的一篇。

首句,诗人点明了人和地。

人,只有诗人一个,独自坐着。

地,是在深邃密茂而又十分幽静的竹林里。

给人以清静、优雅、孤独、冷寂的感觉。

一个“独”字,对全诗起着极为重要的提挈作用。

第二句,点明了事。

事,共有两件。

一是弹琴,二是长啸。

讲到弹琴,人们就会想起钟子期和伯牙的故事。

琴能言志,同时,弹琴又是为了寻觅知音。

讲到长啸,也有一个故事。

《南史·渔父传》记载:“孙缅为寻阳太守,恒于渚际见一渔父,神韵潇洒,垂纶长啸。

缅甚异之,欲招以共仕,渔父悠然鼓棹而去。

”所以,长啸既表示着自由,又表示着隐居不仕。

诗人的长啸,同样是表示了他决意回归田园的心态。

第三句,呼应首句,又是首句的发展。

“深林”指的就是“幽篁”。

“人不知”正是“独”的具体表现。

那么,是不是真的没有知音了呢?诗人将在最后给以回答。

第四句,是对“人不知”的回答,也是全诗的总结。

知音者,唯林间明月耳! “一片冰心在玉壶”。

明月,是清廉正直的象征,是心情旷达的象征,也是光明磊落的象征。

明月知我心,诗人的襟怀,必然也和明月一样。

竹里馆是辋川的一个景点。

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对景色作种种描述,却是通过他在竹里馆的活动,敞开了自己的心扉。

从而,把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写成了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新七年级 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七年级 语文下册 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

新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古诗阅读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唐]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竹里馆》原文及解析

《竹里馆》原文及解析

《竹里馆》原文及解析《竹里馆》原文及解析《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作品赏析【注解】: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长啸:长声呼啸。

【韵译】: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评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

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

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

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无《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

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

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对琴音与啸声,更没有花任何笔墨写出其音调与声情。

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

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作者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

竹里馆解析及赏析

竹里馆解析及赏析

竹里馆解析及赏析竹里馆,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

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园林布局精致,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杰作之一。

竹里馆的建筑和园林融为一体,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竹里馆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最初是由一位富商所建。

其建筑风格典雅精致,采用了大量的木材和砖瓦,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充满了江南园林的特色。

园内的建筑分为前后两个院落,前院以水池为中心,四周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形成了一片绿荫。

后院则是主要的建筑群,包括主楼、偏厅、书房等建筑,布局精致,错落有致。

在竹里馆的园林布局中,竹子是主要的景观元素之一。

园内种植了大量的竹子,从而形成了一片竹林。

竹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被视为坚韧不拔、不畏风雨的象征。

在竹里馆中,竹子的种植不仅增加了园林的景观效果,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除了竹子,竹里馆的园林中还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如梅花、桃花、杜鹃等。

这些花草树木在不同的季节里开放,使得竹里馆的园林景色变化丰富,四季皆有不同的美景。

在春季,桃花盛开,如云似霞;夏季,绿荫蔽日,清风徐来;秋季,枫叶飘红,落英缤纷;冬季,梅花傲雪,寒梅傲骨。

每一个季节都有着独特的美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在竹里馆的建筑中,主楼是最为精致的建筑之一。

主楼建筑风格古朴典雅,采用了大量的木材和砖瓦,建筑结构精致,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工艺水平。

主楼内部陈设精美,展示了当时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风貌。

在主楼中,还陈设了一些古代家具和工艺品,如雕刻、瓷器等,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竹里馆的偏厅和书房也是建筑中的亮点。

偏厅是用来接待客人的地方,建筑风格与主楼相似,但更为简洁明快。

书房则是主人用来读书写字的地方,布局精致,书架上摆放着大量的书籍,展现了主人的文化修养。

总的来说,竹里馆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建筑,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园林布局精致,展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魅力。

《竹里馆》古诗解析

《竹里馆》古诗解析

《竹里馆》古诗解析《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本文将对这首古诗进行解析,探究其意境和艺术手法。

古代文人墨客常常选择山水田园作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其中竹子作为其中的常见元素之一,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竹里馆》即以竹子为主题,通过吟咏竹子,展现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观。

首先,诗的开篇几句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环境:「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在竹林中独自坐着,静静地弹琴,随着琴声回荡,发出长啸。

这里的「幽篁」形容竹子茂盛繁茂的姿态,使得读者感受到深山中一片静谧宁静的景象。

通过诗人的描写,读者也能体会到那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好。

接下来,诗人提到「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里,「深林人不知」表示在这深山之中很少有人了解竹子的幽美与雅致。

而「明月来相照」则暗示了竹子与月亮之间的互动。

在诗人的笔下,竹子与月亮都充满了纯洁和光明的力量,它们相得益彰,相互衬托,使得整个诗作更具有浪漫的氛围。

进入第二联,诗人继续借助竹子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清影在人境,软泥下青沼。

依然更遗踪。

」这里,「清影在人境」揭示了竹子无论处在何种环境中都保持优雅清逸的特质。

「软泥下青沼」则暗示了竹子生长的湿润环境,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清丽的画面。

最后一句「依然更遗踪」表达了竹子独特的意志,即使在岁月的洗礼下,依然保留着自己的痕迹。

在最后两句,诗人写道:「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也是诗人对嘲讽自己的声音进行反驳。

诗人并不以追逐名利为目标,他嘲笑那些不能体会到山水自然之美的人。

诗人通过反讽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安逸自在生活的追求,与俗世的困扰无关。

最后一句「无花无酒锄作田」以简洁的词语表达了诗人闭关修行的态度,追求真正自然纯粹的人生。

通过对《竹里馆》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王之涣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尤其是竹子的形象,来绘制出一幅田园诗般的画面。

《竹里馆》

《竹里馆》

《竹里馆》
标题:《竹里馆》的解读与赏析
一、引言
《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的静谧生活和心灵感受,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深入解读和赏析。

二、原文及注释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 竹里馆:诗人隐居的地方,位于长安附近的蓝田县。

2. 幽篁:幽深的竹林。

3. 长啸:指大声吟唱或吹奏乐器。

4. 明月:明亮的月亮。

三、主题解析
《竹里馆》的主题是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世界的超越。

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中,弹琴、唱歌,这种宁静而自由的生活状态,正是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同时,他通过“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享受这份孤独和宁静,这也体现了他的独立人格和高尚情操。

四、艺术特点
《竹里馆》的艺术特点是简洁明快,意境深远。

全诗只有二十个字,但却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诗人在竹林中自得其乐的画面。

此外,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以“深林人不知”与“明月来相照”形成鲜明对比,既突出了诗人孤独的生活状态,又强调了他的内心世界并不寂寞,而是充满了诗意和灵性。

五、结论
总的来说,《竹里馆》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世界的超脱的诗篇。

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王之涣的诗歌艺术和人生哲学,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简答及解析【部编版七下】

部编版七下期中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期中课外古诗词目录:一、竹里馆/王维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三、逢入京使/岑参四、晚春/韩愈一、《竹里馆》【原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

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主题思想】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

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习题及解析】一、理解性默写: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表达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的心情的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简答题:1、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答:本诗描绘了月夜竹林的清新幽静,刻画了一个孤高自许、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词语是:独坐、弹琴、长啸。

2、“独”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独”字好在哪里?答:“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洁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3、赏析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答: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淡泊、超拔脱俗的气质。

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原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是谁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发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竹里馆全诗解析

竹里馆全诗解析

竹里馆全诗解析一、原文:《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二、衍生注释:1. “幽篁”:幽深的竹林。

这个词听起来就很有那种幽静、神秘的感觉,一大片竹林,郁郁葱葱的,人走在里面就好像和外面的世界隔开了一样。

2. “长啸”:就是撮口发出悠长清越的声音。

这可不是简单的呼喊,有点像古人抒发情怀的一种独特方式。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里独自享受静谧时光的画面。

情感方面,表达了诗人那种超凡脱俗的悠然自得之情。

表现手法很是巧妙。

先说这个场景的选取,竹林本来就是清幽之地,远离尘世喧嚣。

诗人一个人“独坐”其中,这就先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但这种孤独可不是那种凄凉的孤独,而是一种自得其乐的状态。

他一会儿弹琴,一会儿长啸,把自己沉浸在这种和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氛围里。

而且呀,“深林人不知”这句更强调了这份静谧的独自性,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好像自己在这里构建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最后“明月来相照”就神了,明月就像一个知心好友一样,在这种幽静的时候来陪伴诗人。

用明月来烘托整体那种清幽又自在的氛围是绝佳。

四、作者介绍:王维,那可是唐朝的大牛人。

他诗歌写得贼棒,而且画画也厉害,据说还懂音乐。

人送外号“诗佛”,为啥呢?因为他的很多诗里面都有一种空灵、清幽的禅意,就像这首《竹里馆》一样,充满了静谧悠闲的气息。

他不是经历一堆官场的起起伏伏嘛,可能这种经历也让他更向往这种置身自然,独享宁静的生活,就都在诗里体现出来了。

五、运用片段:1. 在一个人登山的时候。

比如说你好不容易找了一条少有人走的山路,气喘吁吁爬到山顶的一片小竹林里。

周围一个人都没有,你坐在石头上,透过竹叶的缝隙看着天空,这时候你就可以说:“真有点王维《竹里馆》里‘独坐幽篁里,深林人不知’的那种意境,哈哈,就差没弹琴长啸了。

”2. 你要独自在家,晚上月亮特好的时候。

你自己一个人坐在院子里乘凉,周围特别安静,只有月光洒在身上。

你就可以感叹:“现在我有点理解王维写《竹里馆》时的心情啦,我这独坐院子里,明月相照,不过我可没他那弹着琴长啸的闲情逸致啊。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七年级(下)期中语文试卷1. 巍巍纪念塔,见证新彭城。

为积极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学校开展了“鏖战淮海,革命徐州•走读纪念塔”主题游学活动。

下面请你跟随小徐同学一起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瞻仰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话说淮塔】下面是小徐写的游学启动仪式开场白片段,请帮助解决几个问题。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屹立于江苏省徐州市凤凰山东麓,面东朝阳,气势恢弘。

上端cū guǎng 有力的回形石刻花式围绕塔顶一周,塔身xiāng qiàn着由毛泽东亲笔题写的塔名——“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溜金大字。

碑文如下:……战役中,参战部队全体指战员敢于打大仗、打硬仗,不怕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毒气,冒风雪,涉冰河,架人桥,闯火阵,逐村逐屋激战,一沟一堡争夺,前赴后继,奋不顾身,表现了一往无前、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A气质、气概)。

被解放的蒋军士兵,立即加入人民解放军行列,(B控诉、倾诉)国民党反动派罪行,调转枪口,杀敌立功。

华东、中原、华北地方党政机关和广大人民全力支援,要人有人,要粮有粮;二百万民兵、民工,冒枪林弹雨,忍风雪饥寒,千里远征,随军转战,对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淮海战役全景画馆充分运用声光电、油画、塑形等多媒体技术,使观众置身于波澜壮阔的战场之中,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1) 请帮助解决开场白朗读中遇到的问题,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①屹.______ 立②东麓.______(2) 请帮助解决汉字书写问题,根据下列拼音写出汉字。

①cū guǎng ______②xiāng qiàn ______(3) 开场白两个画线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帮助改正过来。

①______ 改为______②______ 改为______(4) 塔上镌刻的碑文有些字迹难以辨识了,小徐抄写时拿不准,请你挑选合适词语。

A ______B ______(5) 小徐认为结尾段有语病,于是作了如下修改。

语文初一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卷解析1

语文初一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卷解析1

语文初一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质量检测试卷解析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不知从哪儿传来了悠扬的笛声,它随着春风传遍了洛阳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呢?【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诗人。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传诵。

有《李太白集》。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客居洛阳城时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暗飞声”的“暗”字,包含了不知此笛为何人所吹、从何处而来的意思,也有继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B.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

“满”字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

C.此诗着重以诗人的感情变化,来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

D.全诗紧扣一个“闻”字,抒写诗人闻笛后的孤寂心情和思乡之切。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江南的梅雨季节雨水非常多,长满了青草的池塘里,处处蛙声不断。

已过了半夜,约的客人还没有到,闲着无事,敲着棋子,震落了灯花。

【作者简介】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他同徐照、徐玑和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有《赵师秀集》二卷、《天乐堂集》一卷,已佚。

仅有《清苑斋集》传世。

【主题思想】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夏夜独自候客来访的情景。

诗歌采用以景寄情的写法,展示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含而不露地表现了诗人的寂寞心境。

(1)“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字用得好,请简述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

累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

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兼通音乐,工书画。

有《王右丞集》。

作品注释
⑴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⑵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⑶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⑷深林:指“幽篁”。

⑸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⑹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作品译文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