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毒病知识共40页文档

合集下载

油菜菌核病的症状及防治

油菜菌核病的症状及防治

油菜菌核病的症状及防治
各位农民朋友大家好,我又来给大家普及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了。

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意义。

下面就和青瓜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油菜菌核病是由核盘菌侵染所造成的,其病原菌主要以菌核方式混在土壤与种子中越夏、越冬,绝大多数菌核在第二年的3-4月萌生,发作子囊盘,其内含的子囊孢子成熟后弹出,借气流传播侵染。

该病最早损害近地上的叶柄,然后为害叶片。

油菜开花时,病菌损害花瓣,花瓣凋谢和叶片腐烂时搭附在茎杆上引起茎杆发病,湿度大时病部软腐。

枯燥后,病部表层决裂呈麻丝状,心里腐烂成空心,并生有白霉和黑色鼠粪状菌核。

严重时致病部以上茎枝悉数枯死。

油菜菌核病多在田间湿度大,中下层通气不良的油菜田发作。

预防措施:油菜移栽前筑高畦,移栽时宽窄行栽植,施肥中增施磷、钾肥,恰当操控氮肥的使用,能有用操控菌核病的开展。

药剂防治:主要在3月上中旬进行,在菌核萌生初期,可选用农药有38%“恶霜菌酯”加水800倍,或30%“甲霜恶霉灵”加水2000倍,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加水1500倍,搅匀后对油菜均匀喷洒即可。

以上就是青瓜我整理的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让对大家有所助力,大家在平时要多注意观察,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更多农药使用技术、病虫害防治方法,可以到进行咨询!。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油菜菌核病是一种常见于油菜、小白菜、芜菁等十字花科作物的病害,也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

本文将介绍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一、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一)环境因素1. 湿度:油菜菌核病是一种传播快、发病快的病害,高湿环境是它的主要感染因素。

油菜菌核病菌体在较高湿度(相对湿度大于90%)的环境下易于繁殖和传播,当气温在15℃~20℃时,病害发生的可能性也较大。

2. 低温:低温会导致作物生长缓慢,降低其抵御病害的能力,也会导致菌核病的发生。

3. 土壤酸碱度和土质:较高的酸碱度和大量含有酸性物质的土壤较易导致病害的发生。

(二)生物因素1. 油菜菌核病菌:油菜菌核病的病原菌主要是青霉菌属的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它传播快速,繁殖迅速。

在潮湿环境下,病原菌侵染油菜根颈,形成大小不一的黑色坚硬菌核,然后侵入油菜茎、叶和花蕾中繁殖,最终导致整个作物枯死。

2. 害虫:某些寄生于油菜等作物的害虫,如菜青虫、芜菁夜蛾、桃小食心虫等,会将油菜叶片咬掉一部分后,破坏了油菜的防御机制,使其更易受到病害的侵染。

3. 过度密植:过密的种植不利于空气流通和干燥,也容易导致菌核病的发生。

二、综合防治措施(一)生态防治1. 基地消毒:在种植前,先对田块进行消毒,清除残余的病菌和孢子,减少病害的发生。

2. 换茬和轮作:油菜菌核病菌的菌核具有较高的耐养分性,因此需要通过换茬和轮作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和繁殖率。

3. 节间管理:通过适当的节间调控和通风通气方法,保持作物株形修剪和以下的透风,减少潮湿环境的形成,从而预防病害的发生。

(二)化学防治1. 避开发病高峰期:在病害高峰期,采取及时治疗。

在油菜开花期和油菜生长前期,病害发生率较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防止病害发生,避免油菜受到极大损失。

2. 防治湿度高:对感染中的油菜,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治疗。

一般采用药粉或药水喷洒油菜,防治菌核病的同时,可以预防菌核病、灰霉病等一系列病害。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不足或过量施肥可能导致油菜生长不良 ,从而增加感染菌核病的风险。
06
油菜菌核病防治的未来发 展方向
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总结词
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未来油菜菌核病防治的重要方向。
详细描述
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抗病性的油菜品种,可以有效地减少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和损失。同时,推广抗 病品种也可以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益。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2023-11-07
contents
目录
• 油菜菌核病概述 • 发病原因及规律 • 防治方法 • 防治效果评估 • 油菜菌核病防治中的问题和挑战 • 油菜菌核病防治的未来发展方向
01
油菜菌核病概述
油菜菌核病的定义
油菜菌核病是一种由核盘菌属(Sclerotinia)真菌引起的植 物病害。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品种的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有差异,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抗 病能力强的品种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轮作倒茬
避免连作,采取轮作的方式,可以减少土壤中的菌核数量,降低 病害的感染风险。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理田园杂草,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场所,同时注意合理施肥 ,增强油菜的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
04
防治效果评估
防治效果的调查方法
1 2 3
确定调查时间和频率
选择在油菜菌核病发生和防治的关键时期进行 调查,并确定调查的频率,以便及时了解防治 效果。
制定调查表
根据需要调查的内容,制定调查表,包括油菜 品种、种植密度、施肥情况、菌核病发生情况 、防治措施等。
培训调查人员
对调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了解调查 表的内容和填写方法,以及如何识别油菜菌核 病的症状。

油菜菌核病发生与防治方法

油菜菌核病发生与防治方法

油菜菌核病发生与防治方法
油菜菌核病,俗称白杆、空杆、烂杆、霉蔸等,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油菜各生育期各部位均能为害,以茎部受害最重,严重影响菜籽的产量和质量。

一、危害症状
苗期病斑多在地面根茎相接处发生,形成红褐色斑点,后扩大转为枯白色,组织湿腐,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

病班绕茎后,造成茎腐,幼苗死亡,病组织外部形成许多黑色菌核。

成株期叶片发病,初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病斑中心部灰褐色或黄褐色,边缘暗青色,略有轮纹,病斑边缘褪绿,外缘具黄晕,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在潮湿情况下则迅速扩展,全叶腐烂,上面长出白色菌丝。

茎部发病先出现梭形浅褐色水渍状病斑,略为凹陷,中部白色,边缘有褐色轮纹。

在潮湿条件下病斑发展非常迅速,上面长出白色菌丝,至病害晚期,茎表皮破损,维管束外露呈丝状,髓部中空,易倒伏,茎内形成许多似黑色鼠粪状菌核。

严重时全株枯死,轻病株部分枯死或提早枯熟,种子不饱满。

花瓣感病后呈苍黄色,后转为白色。

角果感病后产生不规则形白斑,角果内、外部可形成小而圆的小菌核。

种子感病后,表面粗糙,灰白色,无光泽或变成不规则的秕粒。

二、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培育和选用耐病性较强的品种。

一是实行水旱轮作。

1。

第十四章 油菜菌核病毒病

第十四章 油菜菌核病毒病



在长江流域,周年栽植的十字花科蔬菜病 株是油菜病毒病越夏的场所和寄主。 通过蚜虫或汁液分传播,所传播的三种病 毒都是“非持久性”的,感染后潜育期约 7-15天。 在苗期或大田,蚜虫从染病油菜株上可进 行再侵染。
四、发病条件 Epidemic factors
病害是否流行主要决定于: 1、毒源 在城镇郊区,油菜播种前多已广种十字花科蔬 菜,毒源多,病重。在菜园育苗的病重。 2、品种(抗性) 甘蓝型>芥菜型>白菜型 中/晚熟品种>早熟 一般叶色浓绿/叶片厚/叶肉组织紧密/苗期生长 慢后期生长快的品种较抗病。
四、发生流行条件 Epidemic factors
3、品种抗病性 目前还没有免疫和高抗品种,但油菜不同生育 期的抗病性不同:即苗期较抗病,盛花到结荚 期最易感病。 开花早,花期长,病重;相反,如开花迟,花 期集中,则病害较轻。所以长江流域在冬春温 暖、春季多雨,油菜提早开花的年份病重; 迟播 >早播 芥菜型/甘蓝型>白菜型 晚熟品种>早熟品种
油菜菌核病 Sclerotinia stem rot of Canola
一、症状 symptom 从苗期——成熟期都可发生,以开花期后 发病最盛; 叶、茎、荚都可被害,以茎部受害的损失 最大。 苗期:茎基部和叶柄产生红褐色斑点,后 变白色、湿腐,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可引 起幼苗死亡。
一、症状symptom
五、重施苗肥,早施蕾薹肥,避免薹花期过 量施氮肥:基肥和苗肥占50-60%,薹肥 占20-30%较好。并配合施钾肥。
六、摘除病叶、黄叶,清除残枝:根据病情 分2-3次进行。
五、防 Control治
七、加强测报,及时喷药防治: 在子囊盘形成高峰期(始花—盛花前后) 喷药一次,在病害蔓延期(谢花—终花结 荚期)结合摘除病叶、黄叶,喷药1-2次, 每次间隔7-10天。 防治田定为油菜生长好,估产在 1500kg/ 公顷以上的田块;抢雨前喷、 着重喷于植株中、下部。

《油菜菌核病毒病》课件

《油菜菌核病毒病》课件
《油菜菌核病毒病》ppt课件
目录
• 油菜菌核病毒病的概述 • 油菜菌核病毒病的病理特征 • 油菜菌核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 油菜菌核病毒病的科研进展 • 油菜菌核病毒病的案例分析
01 油菜菌核病毒病的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油菜菌核病毒病是一种由核盘菌 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油 菜等十字花科植物。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探究了油菜抗病性的分子机制,为抗 病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新型防治技术研究
生物防治技术
研究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油菜菌核病毒病,探索新型生物防治手段。
化学防治技术
研发新型农药,探究其在油菜菌核病毒病防治中的效果和应用前景。
05 油菜菌核病毒病的案例分 析
某地区油菜菌核病毒病的爆发情况
发病时间:春季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
保护和利用病原菌的天敌昆虫、病原 微生物等,通过它们来控制病原菌的 繁殖和扩散。
生物农药
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
通过施用有机肥、生物肥料等措施, 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 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抑制病原菌 的生长和繁殖。
利用生物源农药,如植物提取物、微 生物代谢产物等,对病原菌进行抑制 或杀灭。
特点
该病主要在油菜花期至成熟期发 生,导致叶片、茎秆和角果上出 现褐色或白色病斑,并可引起植 物矮化、早衰甚至死亡。
分布与传播途径
分布
油菜菌核病毒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尤其在气候湿润、多雨的地区容易 发生。
传播途径
该病主要通过土壤、水流和昆虫(如 蚜虫、粉虱等)传播,其中土壤传播 是最主要的途径。
地点:某北方地区
01
02
03

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Rape Sclerotinia Rot油菜菌核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欧洲春油菜发病较重,一般损失5%~10%,严重时可达50%。

我国所有油菜产区均有发生,以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最为严重,发病率为10%~80%,产量损失5%~30%。

症状苗期:接近地面的根颈与叶柄上,形成红褐色斑点,后转为白色。

病组织变软腐烂,长出大量白色棉絮状菌丝,后期长出黑色菌核。

重者可致苗死亡。

成株期:茎、叶、花、角果及种子均可感病。

叶发病后,初为暗青色水渍状斑块,后扩展为圆形或半圆形斑,有2~3种不同颜色轮层,中央黄褐或灰褐色,中层暗青色,外围淡黄色。

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全叶腐烂;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

茎与分枝发病,初为淡褐色长椭圆形、棱形、长条形绕茎大斑,稍凹陷,有同心轮纹,水浸状。

后变为灰白色,边缘深褐色。

组织腐烂,髓部消解,皮层碎裂,维管束外露呈纤维状,病部长有白色菌丝,故称“白秆”、“霉秆”等,后期转变为黑色菌核。

花瓣感病产生水浸状暗褐色无光泽小点,后整个花瓣为暗黄色,水浸状。

潮湿时可长出白色菌丝。

角果发病,形水浸状成褐色斑,后变白色,边缘褐色。

潮湿时全果变白腐烂,长有白色菌丝,后形成黑色菌核。

种子发病,表面粗糙,无光泽,灰白色。

病原病原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属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

菌核黑色,鼠粪状或球形、不规则形,成熟菌核外皮黑色,髓部粉色至米黄色,为疏丝组织组成。

菌核萌发可产生1至数个柄,柄褐色,顶部膨大形成子囊盘。

子囊盘黄褐色,子实层由子囊与侧丝栅状排列组成。

子囊长圆形,顶部钝圆,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透明,椭圆形。

在老熟的营养菌丝上或菌核的子囊盘原基突破表皮萌发时,可产生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圆形,无色,成链状,有人认为起精子作用。

此菌能寄生于64科225属的383种植物上,其中以十字花科、菊科、豆科、茄科、伞形科和蔷薇科植物为主,我国发现36科199种植物被侵染,其中重要的经济作物除油菜外,还有向日葵、大豆、花生等。

油菜病害

油菜病害

油菜病害*我国已报道的油菜病害有17种,较重要的有油菜菌核病、油菜病毒病、油菜霜霉病、被称为油菜三大病害。

一、油菜菌核病Rape sclerotiniose•菌核病在世界油菜生产国家和地区均有分布。

在我国各油菜产区也均有发生,尤以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最为普遍和严重,一般发病率为10%~30%,严重者达80%以上,可导致减产10%~70%,含油量锐减,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一、症状苗期受害茎与叶柄初生红褐色斑点,后扩大并变为白色,组织湿腐,上面长出白色菌丝。

病斑绕茎后幼苗死亡,病部形成黑色菌核。

成株期叶片发病多自植株下部的衰老叶片开始,初生暗青色水渍状斑块,后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

病斑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同心轮纹,外围暗青色,外缘具黄色晕圈。

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潮湿时则迅速扩展,全叶腐烂,上面长出白色菌丝。

茎部病斑多自主茎中、下部开始发生,初呈水渍状,浅褐色,椭圆形,后发展成长椭圆形、棱形至长条状绕茎大斑,略凹陷,中部白色,有同心轮纹,边缘褐色,病健交界明显。

在潮湿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

病害发展后期,茎髓被蚀空,皮层纵裂,维管束外露如麻,极易折断,茎内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

花瓣极易感染,产生水渍状斑,易脱落。

潮湿时,病花瓣迅速腐烂。

掉落在植株其他部位的病花瓣可引起新的病斑。

角果感病后产生不规则白色病斑,内、外部均可形成菌核,但较茎内菌核小。

病角果内的种子多成瘪粒,少数种子表面也裹有菌丝。

油菜菌核病病叶症状病茎剖面(菌核)病茎症状二、病原*病原物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

1.形态菌核不规则形,鼠粪状,表面黑色,内部粉红色,全部由菌丝组成,萌发时先产生针状肉质的子囊盘柄,其后柄的顶端膨大并逐渐形成子囊盘。

每个菌核抽生子囊盘的数目大多为1~4个,少数可多达10个以上。

子囊盘肉质,浅肉色至褐色,初呈杯状,展开后呈盘状,表面为由子囊和生于子囊间的侧丝所构成的子实层;子囊棍棒状或圆柱形,顶部纯圆,无色,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萌发时产生芽管,长成菌丝,菌核有时也可萌发直接产生菌丝。

油菜花的病虫害及防治

油菜花的病虫害及防治

2.防治方法:除了加强农业技术措施外,主要是药剂保护。发病初期,选用43%大生富悬浮剂600—800倍液;已经发病后,选用66.8%霉多克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三、跳甲和猿叶甲
1.为害和发生规律:跳甲又称跳格蚤,为害油菜的主要是黄曲条跳甲。成虫、幼虫都可为害,幼苗期受害最重,常常食成小孔,造成缺苗毁种。成虫善跳跃,高温时还能飞翔,中午前后活动最盛。油菜移栽后,成虫从附近十字科蔬菜转移至油菜为害,以秋、春季为害最重。猿叶甲:别名黑壳甲、乌壳虫,为害油菜的主要是大猿叶甲。以成虫和幼虫食害叶片,并且有群聚为害习性,致使叶片千疮百孔。每年4—5月和9—10月为两次为害高峰期,油菜以10月左右受害重。
2.防治方法:采取以消灭菌源,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和重点施药保护的综合防治方法,控制油菜菌核的发生和为害。 首先,选用抗病丰产良种,具有茎秆坚硬、抗倒伏、花期短的抗性特点,对控制或减轻油菜菌核病的危害,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通过筛选、水选,以清除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然后用10%的食盐水选种,清除漂浮的菌核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播种。第三适时喷药保护,控制菌核病的发生。用药时间为两个时间:一次是在11月下旬左右,第二次是在3月中下旬。药剂可选用速克灵、多菌灵、克菌清等对口农药在刚始花时喷治,隔7天再防治一次。或选用25%富力库或30%爱苗乳油3000倍液喷雾。 二 Nhomakorabea油菜蚜虫
1.为害与发生规律:危害油菜的蚜虫主要有萝卜、蚜和桃蚜两种。这两种蚜虫都以成、若蚜密集在油菜叶背、茎枝和花;轴上刺吸汁液,破坏叶肉和叶绿素,苗期叶片受害卷曲、发黄;植株矮缩、生长缓慢,严重时叶片枯死。油菜抽苔后,多集
2.防治方法:防治油菜蚜虫,应以药剂防治为主。应抓住3个时期施药:第一是苗期(3片真叶);第二个时期是本田的现蕾初期;第三个时期,在油菜植株有一半以上抽苔高度达10厘米左右。但这3个时期也要看蚜虫数量多少决定施药,尤其是结荚期应注意蚜虫发生,如果数量较大,仍要施药防治。药剂选用40%巨雷乳油1000—1200倍或20%好年冬乳油1000~1500倍液。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是由菌核病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和菌核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引起的一种病害。

油菜菌核病主要发生在油菜的茎和叶片上,严重影响油菜的生长和产量。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病原菌的侵入:病原菌通过种子、残根、含病菌的病叶和病茎等方式侵入油菜植株,造成病害的发生。

2. 气候因素:气温和湿度是油菜菌核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病原菌在湿润和温暖的环境中繁殖速度较快,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3. 缺乏抗病力:油菜品种抗病力的差异也是导致油菜菌核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抗病力强的品种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1. 良好的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的病菌源,如残根、病茎等。

使用无病种子进行播种,以减少病原菌的侵入。

加强田间管理,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2. 病害轮作:适时进行病害轮作,将油菜与其他作物进行交替种植,从而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和传播。

3.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力强的油菜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油菜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4. 化学防治: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适度的化学防治措施,如使用抗菌剂进行喷洒。

但是使用化学药物要注意剂量和频次,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5.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微生物等生物防治剂来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

应用对油菜菌核病具有一定控制作用的生物有益微生物,如磷溶解菌、拮抗菌等。

综合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质量。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病原菌、环境因素和油菜的抗逆性等多方面因素。

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引进抗性品种、合理施肥、合理间作等方法,以及农药喷施和病害调控措施。

通过综合防治,可以有效减少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保障油菜的生长和产量。

一、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1. 病原菌:油菜菌核病的病原菌是菌核锈菌,主要通过种子、菌核等途径传播,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迅速繁殖,导致油菜菌核病的发病。

2. 环境因素: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受到气候、土壤、湿度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温湿条件是菌核锈菌生长繁殖的适宜环境,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湿度都会影响病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影响油菜菌核病的发病。

3. 油菜的抗逆性:油菜自身的抗逆性也会影响油菜菌核病的发病。

一些抗病品种或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弱的品种容易受到病害的侵害,导致病害的发展和扩散。

二、综合防治措施1. 引进抗性品种:选择抗病力强的油菜品种是预防和控制油菜菌核病的有效途径。

培育和引进具有抗性基因的油菜品种,可以有效降低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保障油菜的生长和产量。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预防油菜菌核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充足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能够增强油菜的抗逆性,提高油菜的抗病能力,降低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

3. 合理间作:合理的间作作物有助于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通过与其他作物合理搭配种植,可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有效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病。

4. 农药喷施:适当的农药喷施是控制油菜菌核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选择合适的农药,按照防治期间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喷施,可以有效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病,保证油菜的产量和质量。

5. 病害调控措施:采取病害调控措施也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有效途径。

包括及时清理病残体、病虫菌驱除、保持适宜的通风和湿度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菌核锈菌的数量,控制病害的发病。

三、结语综合防治是预防和控制油菜菌核病的重要手段。

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


菌丝生长发育和菌核形成适温0~30℃,最适 温度20℃,最适相对湿度85%以上。菌核可不休眠, 5—20℃及较高的土壤湿度即可萌发,其中以15℃ 最适。 在潮湿土壤中菌核能存活1年,干燥土中可存 活3年。子囊孢子0~35℃均可萌发,但以5~10℃ 为适,萌发经48小时完成。生产上在菌核数量大 时,病害发生流行取决于油菜开花期的降雨量, 旬降雨量超过50mm,发病重,小于30mm则发病轻, 低于10mm难于发病。 此外连作地或施用未充分腐熟有机肥、播种 过密、偏施过施氮肥易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 良或湿气滞留、植株倒伏、早春寒流侵袭频繁或 遭受冻害发病重。
渍状斑块,后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 大斑。病斑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同心 轮纹,外围暗青色,外有黄色的晕圈。 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潮湿时则迅速 的扩展,全叶腐烂,上面长出白色的 菌丝。
茎部 病斑多从主茎中下 部开始发生,初呈水渍状, 浅褐色,椭圆形;后发展成 长椭圆形、梭形至长条状的 大斑,略凹陷,中部白色, 有同心轮纹,边缘褐色,病 健部交接明显。潮湿的条件 下病斑扩展迅速,上面长出 白色絮状的菌丝。病害发展 的后期茎髓被蚀空,皮层纵 裂,维管束外露如麻,极易 折断,茎内形成鼠粪状的菌 核病株常从病茎部以上早熟 枯死。
三、病害循环 初侵染病菌以菌核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中越夏、越冬。翌春, 油菜抽薹开花期间,菌核大量萌发形成子囊盘或菌丝体,从寄 主表皮细胞间隙或伤口、自然孔口侵入,主要侵染衰老阶段的 器官和组织。 油菜成熟阶段,当田间的小气候相对湿度较大时,植株各 病斑处都可形成菌核,尤以茎杆内的菌核居多。 再侵染 病菌一般没有再侵染,除在四川盆地等秋冬季温暖潮湿的 地区,菌核在油菜幼苗期萌发形成子囊盘或菌丝,侵染油菜 再形成菌核,翌春这些菌核再萌发侵染,在油菜植株生长茂 密,枝叶相互毗连,特别是在油菜倒伏时,菌丝可通过毗连 的枝叶进行再侵染。

油菜常见病虫害有哪些 如何防治.doc

油菜常见病虫害有哪些 如何防治.doc

油菜常见病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在油菜种植过程中,常会受到病虫害的危害。

因此,科学防控油菜病虫害的发生,是确保油菜正常生长,达到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那么,油菜常见病虫害有哪些?如何防治油菜病虫害呢?一起来看看吧!油菜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1、菌核病菌核病在油菜出苗至成熟时皆可发病感染,尤其是在花期时发病率较高,菌核病的危害大、范围广。

发病时会危害油菜茎杆、花叶等部位,发病时发病部位会出现浅褐色的病斑,随着病情发展变为灰白色,如果田间湿度较高,病斑还会出现溃烂现象,而溃烂出也会长出白色状霉菌层。

防治方法:在油菜花期时要中耕培土2-3次,这样能促进油菜根系生长,还能预防菌核病,在雨后要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合理的控制肥料的比例,在花期喷洒多菌灵又有效防治菌核病。

2、霜霉病霜霉病主要发生在长期阴雨等天气造成田间湿度较高的情况下,主要危害油菜的叶片部位。

叶片发病时叶片正面会出现灰白色或浅黄的不规则病斑,一旦出现病斑,会接种出现多个病斑,而且还会有相互连接的情况,在病情后期,叶片会大面积的枯死状况。

防治方法:霜霉病防治方法和菌核病类似,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抗病力,在雨后要及时排水,防止病菌扩散,在病情初期可喷洒安克锰锌防治。

3、蚜虫蚜虫是危害油菜的主要虫害之一,它遍布我国油菜的主要生产地,在冬季干燥环境或缺失水分的土壤中较为泛滥。

蚜虫会啃食油菜的幼嫩组织,除了会对叶片造成损失外,它还会留下自身的分泌物,对植株生长造成巨大影响。

而且蚜虫还是多种病害的传播者,危害极大。

防治方法:蚜虫防治要结合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首先要做好中耕处理,在开花前要中耕培土,合理密植,确保田间的通透性。

而当蚜虫数量较多时,可以喷洒抗蚜威水粉散粒剂防治,每隔一周一次,连续2-3,效果较好。

4、青虫青虫主要以幼虫危害,啃食程度视生长龄不同而不同,三龄的青虫会在短时间内会将全株啃食干净,危害极大,如果不及时防治,对油菜损失极大。

和蚜虫有些类似,它的粪便也会对油菜生长造成影响,危害植株的生长健康。

油菜菌核病如何防治和治疗

油菜菌核病如何防治和治疗

油菜菌核病如何防治和治疗引言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作物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它会对油菜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和治疗油菜菌核病,我们需要了解该病害的病因、症状以及相应的防治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和治疗措施。

一、油菜菌核病病因油菜菌核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是由新低层的潜伏孢子感染引起的。

病原真菌主要包括黑褐病菌和核块腐菌,它们在潜伏期内侵染油菜根部,并引起症状。

二、油菜菌核病症状油菜菌核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变黄、萎缩和死亡。

初期,潜伏孢子在根部引起细胞壁的破坏,导致叶片的颜色变黄,并逐渐向上扩展。

随着病害的发展,叶片逐渐萎缩和死亡,严重影响产量。

三、防治措施1. 选择抗病品种选择耐病性强的油菜品种是预防油菜菌核病的重要措施。

合理选择抗病品种可有效减少油菜菌核病的发生。

2. 土壤管理合理的土壤管理对于预防油菜菌核病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精细管理,提高土壤肥力,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其次,要加强病源处理,对油菜菌核病病源进行清除和处理。

3. 旋作与轮作旋作与轮作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安排油菜的种植顺序,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旋作可以将作物的固定病原体较低,从而减少油菜菌核病的发生。

4. 杂草清除杂草是油菜菌核病的潜在病源之一,因此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进行除草,保持田间干净整洁。

5.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对于预防油菜菌核病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增加油菜受病害侵害的可能性。

因此,要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施肥。

6.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和有效的防治措施。

通过引入天敌和有益微生物,可以增加土壤的抗病能力,减少油菜菌核病的发生。

四、治疗方法1. 药物防治药物防治是治疗油菜菌核病的常见方法之一。

选择适合的药剂进行喷洒处理,可以有效抑制病害的发展,减轻病害对油菜的影响。

药物防治应在病害初期进行,以提高治愈效果。

油菜菌核病发生与防治

油菜菌核病发生与防治

轻 病 田块 于 始花期 或盛 花期 喷 药 1 , 次 重病 田块
应在 始花期 和盛 花期各 喷药 1 。 次 可选 用5 %腐 霉利 0
可 湿 性 粉 剂 8 o 液 、0 o倍 5 %多 菌 灵 可 湿 性 粉 剂5 0 0-

使用 这些 药剂 应在 盛始 花期 喷 1 药 , 次 在谢花 结荚期
21 起垄 定植 ,增 加地 面覆 盖物 .. 2
选用排 水方 便
的 肥 沃 地 块 ,采 用 高 垄或 高 畦 定 植 茄
子, 最好 进行 地 膜覆 盖 。 可 以采 用腐 熟 的麦 糠或 麦秸 平铺 地 面约5r厚 ,这样 e a
既减 少 了杂 草 ,又可 降低 地表 温度 , 降
低 下雨 时病 原 菌借 雨 水飞 溅 的机会 , 提
再 喷1 2 。:; ~ 次 ) l c
5 一 0
油 菜菌核 病菌在 田里 或 混杂在 油菜 籽 、泥土肥
料里越 夏或过 冬 , 当温湿 度条 件适 宜时 , 夏或过 冬 越 的菌核 萌发 长出像 蕈子 一样 的子 囊盘 ,分 发 出子 囊
生 时 , 6 7 需粉 锈 宁3 5 ( 每 6m 只  ̄ g 有效 成 分 ) 而对 感 , 病 品种或 重发 生 时 , 6 m 需 7 l g 每6 7 ~ O 。另外 , 若运 用
核 病发生 严重 。
2 防治方 法
2 1 物 理 防 治 .
( ) 用抗 病 丰 产 良种 , 具备 茎 秆 牢 固 、 倒 1选 应 抗
伏、 花期 短 的特点 , 减轻 油菜 菌核 病 的损害能起 到 对
主动作 用 。 ( ) 种 时 , 子要 经过 筛选 、 2播 种 水选 , 以消

油菜菌核病知识讲稿

油菜菌核病知识讲稿
感谢您的观看
防治经验总结
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是防治的关键,应定期检 查油菜生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种植户应提高对油菜菌核病的认识,加强预防意识, 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油菜产量和质量。
防治油菜菌核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选用 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生物防 治和化学防治等。
选择合适的农药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对于防治效果 至关重要,应遵循农药使用说明,避免滥用和误 用。
防治失败案例
案例一
某农户在油菜种植过程中忽视了病虫害防治,未及时喷洒农药和加强田间管理,导致菌核病大规模发生,油菜产 量大幅下降。
案例二
某地区采用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方法,但由于使用不当,未能有效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具体表现为防治过程 中操作不规范,生物农药的用量和施用方法不合理,导致防治效果不佳。

深耕灭茬
在油菜收获后,深耕灭茬,将 菌核深埋土中,减少侵染来源 。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对菌核病抗性较强的油菜 品种,提高抗病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 ,降低湿度,减少病害发生。
化学防治
01
药剂拌种
在播种前,将油菜种子与药剂拌匀, 预防苗期病害。
土壤消毒
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杀死土壤中的菌核。
06
油菜菌核病的前沿研究 与展望
最新研究进展
1 2 3
基因组学研究
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对油菜 菌核病的基因组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许多与 抗病性相关的基因。
分子机制研究
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揭示了油菜菌核病菌的致 病机制以及植物的抗病机制,为抗病育种提供了 理论依据。
抗病品种培育
基于对油菜菌核病抗病机制的理解,科学家们成 功培育出了一批抗病性较强的油菜品种,有效降 低了该病害的发生率。

油菜菌核病知识点总结

油菜菌核病知识点总结

油菜菌核病知识点总结一、病原油菜菌核病是由真菌类病原体白粉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引起的一种病害。

该病害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在亚洲、美国、欧洲等地均有发生。

白粉菌是一种世界性的植物病原真菌,在其白粉孢子侵染寄主时,往往通过子实体(菌丝块)和子实体释放的子实层破碎碎片感染植物,此时的病原性是最高的。

白粉菌能侵染近500余种植物,其中包括蔬菜作物、豆类植物和油料作物等。

因此,白粉菌是一种经济意义很大的植物病原真菌。

二、寄主油菜菌核病的寄主主要是油菜以及其它十字花科植物,如萝卜、芸薹、芥菜等。

三、症状1. 植株发病初期,病斑为淡黄色的散在斑点,随着发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展,形成不规则形状的浅黄色或浅褐色病斑,叶片上也会形成白色的风干菌丝块。

2. 油菜病叶的病变以交叉位置的扩大和融合为主要特点。

在十字花科植物上,病叶的病变特点是出现许多洁白的鳞片状的子实体,形成了典型的菌核。

3. 油菜菌核病还会导致植株凋萎、死亡,同时也会影响植株的开花结果和产量。

四、危害1. 白粉菌寄生在油菜叶片上形成的病斑,会导致叶片凋萎、生长迟缓,从而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降低植株的抗逆能力。

2. 油菜菌核病还会造成叶面积减小,降低光合效率,从而对植株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3. 如果油菜菌核病发生严重的话,还会导致植株凋萎死亡,降低产量,造成经济损失。

五、发病条件1. 湿度:白粉菌对高湿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湿润的环境有利于白粉菌侵染寄主植物。

2. 温度:白粉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高温和低温都会影响病原菌的侵染能力。

3. 酸碱度:白粉菌在pH为5.6-7.0的环境中生长最为适宜。

4. 土壤:土壤中的残留菌核和菌丝体可通过种子、病株残体和土壤波播侵染油菜。

六、防治措施1. 合理灌溉:油菜的生长期间,要适度控制灌溉水量,避免过度湿润的环境促进白粉菌的生长。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规律.doc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规律.doc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规律
菌核病是油菜的一种常见病害,在各地均有发生,严重的给油菜的生长带来了影响,其实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油菜菌核病病菌主要以菌核散落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肥料中越夏和越冬。

油菜菌核病从油菜苗期到成熟期都会发生,但以终花期至成熟期发病较重。

病菌为害油菜的叶和叶柄、茎干、花和荚,结实期发生最重。

茎、叶花角果均可受害,茎部受害最重。

茎部染病初现浅褐色水渍病斑,后发展为具轮纹状的长条斑,边缘褐色,湿度大小表生棉絮状白色菌丝,偶见黑色菌核,病茎内髓部烂成空腔。

内生很多黑色鼠粪状菌核。

病茎表皮开裂后,露出麻丝状纤维,致病部以上茎枝萎蔫枯死。

叶片染病初呈不规则水浸汰。

后形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黄褐色,外围浅黄色,病斑上有时轮纹明显,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病叶易穿孔。

花瓣染病,初呈水浸状,渐变为苍白色,后腐烂。

果荚受害后,褐色变白,种子瘦瘪,内生细小菌核。

连作田菌核残留量多;中耕培土等工作不及时做好,就有利于病菌生长繁殖。

这是发病重的一个因素。

排水不良,种植过密,施氮肥不当,油菜生长过旺、倒伏等情况下,田间通风透光差、湿度大,也有利于病菌繁殖。

油菜早春遭受冻害,抗病力减弱,容易发病。

气温较高,雨水较多的年份,发病往往较重。

尤其是在油菜谢花盛期,如遇高温多雨天气,病害就有流行的可能。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及时的采取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油○菜○菌○核○病·启蒙·油菜菌核病俗名烂蔸、烂秆、霉秆等,主要为害茎部,叶、荚等处也可受害。

油菜发病后不但产量大减,种子含油量也大大降低。

除为害油菜外,还为害其他十字花科作物。

油菜菌核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多在油菜谢花结荚时发生,在结实期发病最重。

在枝秆离地2—3厘米处及主秆第一分枝处,最易发病。

病部初呈水渍状,后变淡呈白色,湿度高时茎基软腐,表面生绵毛状的霉。

严重时茎部外表糜烂,干燥后表面纤维破裂如麻,引起茎秆折断倒伏。

后期茎秆中空,内生很多黑色像老鼠屎的菌核(有时菌核生在茎外表)。

病株地上部先萎蔫,后变枯黄,最终全株提早枯死,好像早熟一样。

病菌主要以收获前后遗留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越夏。

秋季多雨时可产生菌丝或萌发为子囊盘,危害甘蓝等十字花科作物。

3—4月间多雨,温度适宜,更有利于子囊盘的发育。

子囊盘生有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成熟后,飞散到寄主植株上伸出芽管,侵入寄主植株体,菌丝即在寄主植株细胞间隙繁殖,分泌出一种酶,溶解中胶层,使寄主组织的细胞相互分离,使细胞液渗透到细胞间隙中,以便菌丝吸收,因而造成寄主植株死亡。

在寄主组织破坏将尽时,菌丝便密集而形成菌核。

此外在土壤中病株残体上的菌丝还能营腐生生活,一旦遇到适于寄生的寄主,即侵入为害。

菌核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很强,至少可以存活2年;如被家畜吞食,经过家畜的消化器官,仍然有致病力,但在潮湿的地方或埋入地下深达10厘米以上,次年就失去生命力。

病菌在低温高湿下容易繁殖,其发育适温为15—24℃。

在耕作粗放、地势低洼、不便排水、田间通风透光不良的情况下,发病更为严重。

油菜与十字花科蔬菜、蚕豆、豌豆等作物轮作,或油菜连作,发病均重。

相反,如地势高,排水良好,与水稻、小麦等作物轮作,发病就轻。

不同品种的抗病性也有显著差异。

防治油菜菌核病应以农业技术措施为主,坚持综合防治。

在盛花期每亩地面撒施石灰或石灰与草木灰按1比3混合40—50公斤,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油菜病虫害

油菜病虫害

目录一油菜病害 (3)1.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3)2.油菜病毒病 (3)3.油菜霜霉病(Hyaloperonospora brassicae,原名Peronospora parasitica) (4)4.油菜根肿病(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4)5.油菜黑胫病(Leptosphaeria maculans, L. biglobosa) (5)6.油菜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6)7.油菜根腐病(Rhizoctonia solani) (6)8.油菜真菌性黑斑病(Alternaria sp.) (7)9.油菜细菌性黑斑病(Pseudomonas syringae pv.Maculicola) (7)10.油菜白锈病(Albugo candida) (8)11.油菜软腐病(Erwinia aroideae) (9)12.油菜黑腐病(Xanthomonas campcstris) (9)13.油菜炭疽病(Colletotrichum higginsianum) (10)14.油菜白粉病(Erysiphc polygoni = E. cruciferarum) (11)15.油菜白斑病( Cercosporella albomaculans) (11)16.油菜淡叶斑病(Pyrenopeziza brassicae) (12)17.油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ium) (13)18.油菜黄萎病(V erticillium longisporum,V. albo-atrum) (13)19.油菜猝倒病(Pythium aphanidermatum) (14)20.油菜黑粉病(Urocystis brassicae) (14)21.油菜叶斑病(Pseudocercosporella capsellae = Cercosporella brassicicola) (15)22.油菜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 (16)23.油菜类菌原体病害(Mycoplasma like organism = MLO) (16)二油菜虫害 (17)1.油菜萝卜蚜( Lipaphis erysimi pseudobrassicae) (17)2.桃蚜(Myzue persicae) (18)3.甘篮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18)4.菜青虫(Artogeia rapae) (19)5.小菜蛾(Peutella xylostella) (19)6.油菜黄条跳甲(Phyllotreta spp.) (20)7.油菜点额跳甲(Psylliodes punctifrons) (21)8.油菜蓝跳甲(Phyllotreta Cruciferae) (21)9.油菜茎象甲(Ceutorrhynchus asper) (22)10.油菜露尾甲(Meligethes aeneus) (22)11.油菜潜叶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 (23)12.油菜斑潜蝇(Liriomyza spp.) (23)13.大猿叶虫(Colaphellus bowringi) (24)14.小猿叶虫(Phaedon brassicae) (25)15.油菜角野螟(Evergestis extimalis) (25)16.黑缝油菜叶甲(Entomoscelis suturalis) (25)17.丽色油菜叶甲(Entomoscelis adonidis) (26)18.蜗牛(Bradybaena) (27)19.鼻涕虫(Agriolimax agrestis) (27)20.油菜甜菜夜蛾(Laphygma exigua) (28)21.油菜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28)22.油菜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 (29)23.油菜银纹夜蛾(Argyrogramma agnata) (30)24.油菜苹毛丽金龟(Proagopertha lucidula) (30)25.油菜白星花金龟(Potosia brevitarsis) (31)26.油菜种蝇(Delia platura, Delia floralis) (32)27.菜螟(Hellula undalis) (32)28.菜蝽( Eurydema dominulus)和云南菜蝽(Eurydema pulchra) (33)29.菜叶蜂(Athalia spp.) (34)30.斑粉蝶(Pontia daplidice) (35)31.油菜八点灰灯蛾(Creatonotus transiens) (35)32.象鼻虫(Lixus amurensis) (36)33.油菜西瓜虫(Armadillidiμm vulgare) (37)一油菜病害1.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分布范围:所有油菜产区,以长江中下游流域最为严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