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合集下载

油菜生长中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油菜生长中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2018 年第 4 期(下半月)农民致富之友 Nong Min Zhi Fu Zhi You58科研◎农业科学油菜生长中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铁 征油菜是榨油的主要原材料,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油菜花还可以观赏,油菜用途较多,所以当前很多地区都加强油菜种植,不断扩大油菜种植面积。

油菜生长受到天气环境的影响较大,很多地区的油菜都受到病虫害危害,而且油菜的受灾面积呈上升趋势,各地区也积极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为油菜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油菜最容易出现病虫害的季节为春季,此时气温回暖,空气湿度较高,容易出现菌核病、蚜虫等病虫害。

1 油菜菌核病菌核病是世界性病害,据统计发现,我国所有的油菜产区都有菌核病发生,发病率不同,有的地区发病率较低,大约10%,有的地区较高,大约80%,菌核病对油菜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极大,会造成油菜产量损失10~30%左右。

菌核病的病原菌寄主广泛,比如大豆、花生等都是菌核病病原菌的寄主,所以菌核病发病严重。

当油菜感染菌核病时,幼苗时期也接近地面的根茎和叶柄上会出现红褐色斑点,随着油菜不断生长,斑点会变成白色。

发病的部位会变软腐烂,产生白色菌丝,严重时还会导致整株油菜死亡。

菌核病在油菜生长期内的任何一个时期都可能感染,如果外界环境比较潮湿,还会加重病情,干燥时病斑会破裂穿孔。

作为油菜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病害,要及时做好菌核病防治。

1.1 农业防治。

在油菜栽培过程中要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同时要减少浸染源,比如采用水旱轮作的方式,旱地的油菜轮作时间应该要控制在两年以上,而且要大面积实施旱作。

在种子处理过程中,要选择无病株留种,将种子中的大菌核筛除,然后用盐水或者硫酸铵水进行浸种,结束之后使用清水清洗种子表面的药物。

油菜收获之后要及时深耕土壤,在油菜抽薹期进行培土。

1.2 药剂防治。

药物防治是最有效的手段,在菌核病防治过程中,常用药物为菌核净,使用浓度为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兑水之后进行均匀喷施,总共喷施1~2次即可;使用浓度为50%的多菌灵粉剂或浓度为40%的灭病威悬浮剂500倍液,兑水之后均匀喷施2~3次;使用浓度为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1500倍兑水之后均匀喷施2~3次。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油菜菌核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危害油菜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油菜菌核病,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病原因,并综合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就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油菜菌核病发病原因1.病原菌:油菜菌核病的病原菌主要是黑腐霉菌(Pyrenopeziza brassicae),该病原菌主要通过侵入受伤组织、气孔和伤口等途径侵入油菜植株,并在植物体内生长,最终形成孢子堆,传播病害。

2.生态环境: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高湿、高温、低照等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土壤肥力不足、土壤酸碱度不适宜等也会影响油菜的抗病能力,增加油菜菌核病的发生风险。

3.宿主植物:油菜是油菜菌核病的主要寄主,而且油菜菌核病还会通过种子和菌丝体的残留物在土壤中长期存在,从而增加了病害的发生风险。

二、综合防治措施1.培育抗病品种:选择抗病优良品种是预防油菜菌核病的关键措施。

目前育有一些抗油菜菌核病的品种,因此在种植时应优先选择这些抗病品种。

2.合理种植密度:适当增加油菜种植密度,减少植株间距,使植株叶面积充分覆盖土壤,减少空气湿度,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3.土壤消毒:使用化学或生物方法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杀灭残留的病原菌,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4.合理施肥:合理施肥不仅可以提高油菜的抗病能力,而且可以加速油菜生长,提高免疫力。

应注意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提高油菜的抗病力。

5.密植揭土:每隔7-10天进行一次揭土,将土壤揭起覆盖在病灶处,促使基部的气体交换和干燥。

同时也有助于观察病害发展情况。

6.及时灭菌处理:发现油菜菌核病的病株及时采用宜力霜、振宁锰锌等杀菌剂进行喷雾处理,防止病害扩散。

7.轮作栽培:与以往的连作种植相比,轮作栽培可以减少油菜菌核病的发生,降低病害的危害。

8.合理田间管理:注意及时清除病害植株和杂草,保持地面通风透光,减少病害的传播和发生。

油菜菌核病主要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主要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主要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油菜菌核病俗称“白杆”、“空杆”“麻杆”、“烂”“霉蔸”。

是由核盘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油菜生产区都会发生,一般年份株病率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

发病植株一般减产10%~70%,同时还影响油菜籽的品质。

一、危害症状。

油菜菌核病在油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但以开花结果期发病最重。

茎、叶、花、角果均可受害,茎部受害对产量影响最大。

茎部染病初现浅褐色水整渍状,后发展为具轮纹状长条斑,边缘褐色,湿度大时表皮生棉絮状白色菌丝,偶见黑色菌核,病茎内髓部烂成空腔,内生黑色鼠粪状菌核。

病茎表皮开裂后,露出麻丝状纤维,茎易折断,致病部以上茎枝萎枯死。

叶片:多从植株基部的老黄叶片开始发生,初呈不规则水浸状,后形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黄褐色,外围暗青色,周缘浅黄色,病斑上有时轮纹明显,湿度大时长出白色绵毛状菌丝,病叶易穿孔。

花瓣染病初呈水浸状,渐变为白色后腐烂。

角果:初为水渍状浅褐色病斑,后变灰白色,种子瘪瘦,无光泽。

二、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均核在土壤、病株残体、种子中越夏越冬。

春季询平均气温超过5℃以后,土壤中的菌核在土壤湿润条件先陆续萌发。

阴雨连绵、偏施氮肥、植株过密等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三、防治措施(一)农业措。

选用抗病品种,同时采用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1、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0.5~0.75克食盐或0.5~1千克硫酸铵兑水5千克选种,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用清水洗干净后再播种。

2、实行轮作,清洁田园苗床、大田不重茬。

油菜收获后,将在田间、路旁和脱粒场等处的病残体彻底清除,集中烧毁。

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清沟排水,做到能灌能排。

合理密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

重施基肥,增施磷、钾肥,早施薹肥,避免薹花期过量施用氮肥。

做好中耕培土,及时摘除病、黄、老叶,随即带出田外,减轻病菌蔓延危害。

(二)药剂防治。

一般田块在油菜盛花期和终花期各防治一次,喷药时在保证药液喷布植株各部位的前提下,重点喷洒植株中下部茎叶。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油菜菌核病是一种常见于油菜、小白菜、芜菁等十字花科作物的病害,也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

本文将介绍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一、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一)环境因素1. 湿度:油菜菌核病是一种传播快、发病快的病害,高湿环境是它的主要感染因素。

油菜菌核病菌体在较高湿度(相对湿度大于90%)的环境下易于繁殖和传播,当气温在15℃~20℃时,病害发生的可能性也较大。

2. 低温:低温会导致作物生长缓慢,降低其抵御病害的能力,也会导致菌核病的发生。

3. 土壤酸碱度和土质:较高的酸碱度和大量含有酸性物质的土壤较易导致病害的发生。

(二)生物因素1. 油菜菌核病菌:油菜菌核病的病原菌主要是青霉菌属的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它传播快速,繁殖迅速。

在潮湿环境下,病原菌侵染油菜根颈,形成大小不一的黑色坚硬菌核,然后侵入油菜茎、叶和花蕾中繁殖,最终导致整个作物枯死。

2. 害虫:某些寄生于油菜等作物的害虫,如菜青虫、芜菁夜蛾、桃小食心虫等,会将油菜叶片咬掉一部分后,破坏了油菜的防御机制,使其更易受到病害的侵染。

3. 过度密植:过密的种植不利于空气流通和干燥,也容易导致菌核病的发生。

二、综合防治措施(一)生态防治1. 基地消毒:在种植前,先对田块进行消毒,清除残余的病菌和孢子,减少病害的发生。

2. 换茬和轮作:油菜菌核病菌的菌核具有较高的耐养分性,因此需要通过换茬和轮作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和繁殖率。

3. 节间管理:通过适当的节间调控和通风通气方法,保持作物株形修剪和以下的透风,减少潮湿环境的形成,从而预防病害的发生。

(二)化学防治1. 避开发病高峰期:在病害高峰期,采取及时治疗。

在油菜开花期和油菜生长前期,病害发生率较高,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防止病害发生,避免油菜受到极大损失。

2. 防治湿度高:对感染中的油菜,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治疗。

一般采用药粉或药水喷洒油菜,防治菌核病的同时,可以预防菌核病、灰霉病等一系列病害。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不足或过量施肥可能导致油菜生长不良 ,从而增加感染菌核病的风险。
06
油菜菌核病防治的未来发 展方向
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总结词
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未来油菜菌核病防治的重要方向。
详细描述
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抗病性的油菜品种,可以有效地减少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和损失。同时,推广抗 病品种也可以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益。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2023-11-07
contents
目录
• 油菜菌核病概述 • 发病原因及规律 • 防治方法 • 防治效果评估 • 油菜菌核病防治中的问题和挑战 • 油菜菌核病防治的未来发展方向
01
油菜菌核病概述
油菜菌核病的定义
油菜菌核病是一种由核盘菌属(Sclerotinia)真菌引起的植 物病害。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品种的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有差异,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抗 病能力强的品种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轮作倒茬
避免连作,采取轮作的方式,可以减少土壤中的菌核数量,降低 病害的感染风险。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理田园杂草,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场所,同时注意合理施肥 ,增强油菜的抗病能力。
生物防治
04
防治效果评估
防治效果的调查方法
1 2 3
确定调查时间和频率
选择在油菜菌核病发生和防治的关键时期进行 调查,并确定调查的频率,以便及时了解防治 效果。
制定调查表
根据需要调查的内容,制定调查表,包括油菜 品种、种植密度、施肥情况、菌核病发生情况 、防治措施等。
培训调查人员
对调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了解调查 表的内容和填写方法,以及如何识别油菜菌核 病的症状。

油菜的菌核病如何防治?

油菜的菌核病如何防治?

本文格式为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第 1 页 共 1 页
油菜的菌核病如何防治?
此病乃土传病害,土壤处理,削减漫灌!便可不药而愈!
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耐病强的品种。

②种子处理。

③实行轮作,清洁
田园。

④加强田间管理。

清沟排渍、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及中耕培土、
准时摘除病老黄叶。

2.化学药剂防治。

一般初花期用40%菌核净可湿性
粉剂喷施一次,盛花期再喷一次,可用咪鲜胺。

清沟排渍,多菌灵兑水喷雾。

选择抗病品种,清理田间杂草,培育壮苗,准时用。

菌核病主要在油菜牢固期发病严峻,要预防菌核病,应选用抗病良种
进行播种,并喷施恶霜菌酯水剂或恶霜菌酯水剂进行预防。

发病初期准
时喷淋甲基立枯磷乳油或农利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治疗。

选择抗病品种,在播种前用杀菌剂拌种,发病后用72%霜霉威水剂800~1000倍液灌根和叶面喷洒。

请沟沥水,提高根系活力;花期可用菌核净、多*硫悬浮剂、啶酰菌
胺等防治。

于油菜始花、盛花期,亩用40%菌核净100~150克,或80%多菌灵
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100克,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
剂40-60克等药剂,兑水15公斤机动喷雾防治。

油菜菌核病是种子带菌,要在播前将种子处理。

油菜菌核病是种子带菌,要在播种前将种子做好处理,以防菌核病
的发生。

油菜菌核病用农业防治方法。

如种子处理,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
植,捡出烂叶等。

(以上内容为农技人员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油菜菌核病发生与防治方法

油菜菌核病发生与防治方法

油菜菌核病发生与防治方法
油菜菌核病,俗称白杆、空杆、烂杆、霉蔸等,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油菜各生育期各部位均能为害,以茎部受害最重,严重影响菜籽的产量和质量。

一、危害症状
苗期病斑多在地面根茎相接处发生,形成红褐色斑点,后扩大转为枯白色,组织湿腐,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

病班绕茎后,造成茎腐,幼苗死亡,病组织外部形成许多黑色菌核。

成株期叶片发病,初呈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病斑,病斑中心部灰褐色或黄褐色,边缘暗青色,略有轮纹,病斑边缘褪绿,外缘具黄晕,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在潮湿情况下则迅速扩展,全叶腐烂,上面长出白色菌丝。

茎部发病先出现梭形浅褐色水渍状病斑,略为凹陷,中部白色,边缘有褐色轮纹。

在潮湿条件下病斑发展非常迅速,上面长出白色菌丝,至病害晚期,茎表皮破损,维管束外露呈丝状,髓部中空,易倒伏,茎内形成许多似黑色鼠粪状菌核。

严重时全株枯死,轻病株部分枯死或提早枯熟,种子不饱满。

花瓣感病后呈苍黄色,后转为白色。

角果感病后产生不规则形白斑,角果内、外部可形成小而圆的小菌核。

种子感病后,表面粗糙,灰白色,无光泽或变成不规则的秕粒。

二、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培育和选用耐病性较强的品种。

一是实行水旱轮作。

1。

油菜菌核病大发生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油菜菌核病大发生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油菜菌核病大发生的原因与防治对策背景介绍油菜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油菜籽是我国油料作物的主要来源。

然而,油菜受到各种病害的威胁,如近年来频发的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是由菌核香薷(Leptosphaeria maculans)引起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油菜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将介绍油菜菌核病的原因和防治对策。

油菜菌核病的原因油菜菌核病的病原菌是菌核香薷,这种真菌具有强烈的致病性,可以在土壤和残留物中长期存活。

病原菌可以通过种子、残留物和空气传播。

雨水、风和昆虫等可以传播病原菌,助长病害的发生。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油菜的生长环境、气候、地理位置、种植方法及品种等因素也有密切关系。

例如,长期种植油菜和缺乏轮作、植株密度太大、土壤过湿、气温过高或过低、降雨量过多等条件都可能导致油菜菌核病大发生。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对策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治油菜菌核病最为有效的措施。

抗病品种虽然价格较高,但其可以显著降低农民的经济损失。

农民在种植油菜时应该注意不要只追求高产,而应在种植的时候选择抗病性芽菜,并进行全程管理。

合理栽培科学合理的栽培措施是防治油菜菌核病不可或缺的一步。

在种植油菜前应对土壤进行病害检测。

采取轮作、混交、合理密植、不同株距等措施,控制地下害虫和土壤传播。

及时排灰排水,减少湿度对病菌的利用,保持土壤通风,减少病菌在土壤上的存活。

农药防治如果抗病品种或合理栽培的措施不能很好的控制油菜菌核病,合理使用农药能够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

对于菌核香薷感染的油菜,可以使用前沿、霜尘膜、福美来等农药进行外敷。

同时,在使用农药时需要注意药剂浓度、喷药时机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规定。

结束语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种植中的常见病害,不合理的栽培措施与抗病品种缺失都是导致油菜菌核病发生的原因。

因此,农民在种植油菜时应该遵循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同时合理使用农药,从源头上控制病害。

油菜菌核病识别与防控

油菜菌核病识别与防控

油菜菌核病识别与防控发布时间:2022-09-28T07:23:34.846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5期第3月作者:陈韬邓先才刘婷婷[导读] 油菜菌核病是射洪市油菜作物上最主要的真菌性病害,陈韬1 邓先才2 刘婷婷21射洪市太和街道办事处社区事务和便民服务中心四川遂宁2射洪市农业农村局四川遂宁摘要油菜菌核病是射洪市油菜作物上最主要的真菌性病害,般发病率在10%-80%,轻度发生年份减产10-30%,严重发生年份减产50%以上,同时降低油菜籽质量。

笔者总结多年防治油菜菌核病实践经验,认为在油菜播栽至苗期采取生物、农业防控措施,在油菜花期采取化学防治措施,能降低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减轻油菜菌核病对农药的抗药性和耐药性,显著提高防治效果。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防控前言油菜是射洪市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3-1.5万公倾,总产量4.36-5万吨,每公倾产量3.35吨。

近年来,随着稻油模式的推广和密植耕作制度的变化以及机收、机播,油菜菌核病呈现偏重发生态势,油菜菌核病对常用农药多菌灵、菌核净、米鲜胺、乙霉威、甲基委托布津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1],油菜菌核病防治难度越来越大。

因此,采用农业、生物、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提高防效非常重要。

1.症状识别1.1根颈。

油菜苗期在接近地面的油菜根颈初期有红褐色斑点然后转成白色。

1.2病叶。

叶面受害时,在下部衰老叶上形成灰褐色或黄褐色轮纹状圆形病斑,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潮湿时全叶腐烂,叶面长出白色菌丝。

1.3茎杆。

被害时出现轮纹状长条斑,稍凹陷,后转为中部白色,髓部烂成空腔,剖视病茎,可见黑色鼠粪状颗粒即菌核。

2.发病规律。

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 ),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种子和残株或其他寄主上越夏、越冬。

油菜苗期菌核在适宜温湿条件下,萌发形成子囊盘,内生子囊孢子,遇风弹射孢子,孢子可随气流传播至数公里。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措施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常年株发病率达10%~30%,严重的80%以上,影响油菜丰产丰收。

防治方法如下:一、发病症状苗期发病,基叶与叶柄出现红褐色斑点,后扩大转为白色,组织被腐蚀,上面长出白色絮状菌丝。

病斑绕茎后,幼苗死亡。

成株期叶片发病时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心部灰褐色或黄褐色,中层暗青色,外缘具有黄晕。

在潮湿情况下迅速扩展,全叶腐烂。

茎部感病后病斑呈梭形,略有下陷,中部白色,边缘褐色,在潮湿条件下,病斑发展非常迅速,上面长出白色菌丝。

到病害晚期,茎髓被蚀空,皮呈纵裂,维管束外露,极易折断,茎内形成许多黑色鼠屎状菌核。

重病者全株枯死,轻病者部分枯死或提早枯熟,种子不饱满,降低产量和含油率。

当油菜长势过旺而倒伏时,则病害更加严重。

二、发病规律油菜菌核病是由油菜菌核病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病菌以鼠类状的菌核在土壤、种子和病株残体中越夏、越冬。

当年10~12月,土壤湿度较大时,少数菌核可以直接萌发,生出菌丝侵染油菜幼苗,并以菌丝在幼苗内越冬;次年2~4月间,随着气温回升和雨水增多,土壤中的菌核可直接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放出大量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远的可达数里之遥。

子囊孢子在植株表面萌发产生菌丝可直接从表皮细胞间隙、花瓣侵入,或通过伤口、自然孔口侵入。

田间传播过程主要靠子囊孢子大量侵染花瓣,感病花瓣大量脱落到叶片上引起叶片发病;叶片病斑扩展蔓延至茎上或病叶腐烂后贴附茎上,从而引起茎秆发病。

另外,已发病的茎秆、枝叶与无病的茎秆、枝叶接触也可以引起病害的再侵染。

三、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育成的双低油菜品种中双2号、中双4号、中双5号、中双6号、中双7号、中双9号等品种对油菜菌核病具有较强的抗性,可在两熟或三熟制地区大力推广种植。

(2)加强田间管理。

在施肥上应重视基肥,增施磷、钾肥,早施苔肥,避免苔花期过量施用氮肥,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与药剂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与药剂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与药剂油菜菌核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它对油菜的生长和产量都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防止和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及药剂。

一、病害的症状及特点油菜菌核病在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圆形、半圆形的斑点,大小约为2-3毫米,颜色为淡黄色。

慢慢地,斑点会扩大并融合,形成大片的黄色病斑。

在病斑的中心,会出现黑褐色的小颗粒,这就是真菌的子囊。

同时,病叶的质地也会发生变化,变得硬而脆。

在晚期,病斑还会逐渐转变成黑色,最终叶片会干枯脱落。

受到菌核病的感染,油菜的生长势会减弱,株型也会变得矮小。

二、预防病害的措施1.合理选择播种地点菌核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因此选择合适的种植地点也是很重要的。

要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足够的基地进行种植。

2.合理管理土壤保持土壤湿润,及时排水,不过度施肥,不过分追肥和肥水胁迫,同时还要注意松土。

3.清理病叶和根茎如发现油菜出现带病斑的叶子和根茎,应该及时清理掉,并及时施用农家肥等肥料。

三、药剂的使用目前防治菌核病的方法主要是以化学防治为主。

根据病害的严重程度和药剂的使用量,下面我们介绍一些常见的药剂:1、苯甲酸锰锌乳油苯甲酸锰锌乳油作为一种新型锰锌混合菌剂,具有广谱、低毒、低残留等特点。

用量一般为80-100毫升每亩,喷施两次,每次相隔10-15天。

2、甲基硫菌灵甲基硫菌灵是一种高效、广谱的杀菌剂。

它能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具有快速、持久的防止菌核病的效果。

用量一般为50克每亩,喷施2-3次,每次相隔10-15天。

3、福美双福美双是一种高效、广谱、低毒的杀菌剂。

对油菜菌核病、菜实蝇等病虫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用量一般为20-30克每亩,喷施2-3次,每次相隔10-15天。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防治菌核病的药剂,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和量,避免药害和残留。

总之,防治油菜菌核病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从土壤管理到药剂使用都要尽可能做到综合性和科学性。

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措施

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措施

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措施油菜菌核病俗称“白秆”、“麻秆”、“霉蔸”等,是影响油菜生长的主要病害之一。

油菜的菌核病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其主要防治技术措施如下。

1.防止种子带菌通过筛选、风选、药剂拌种等方法消除菌核和杀灭种子表皮病菌,播种无病种子。

在播种前可用0.5~0.75克食盐或0.5~1千克硫酸铵,兑水5千克选种,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用清水洗干净后再播种。

2.水旱轮作,避免连作苗床、大田不重茬。

油菜地尽可能避免连作,最好实行水旱轮作,以减少田间菌核量。

油菜收获后,将在田间、路旁和脱粒场等处的病残体彻底清除,集中烧毁。

3.加强田间管理,改善群体结构,注意开沟排渍,做到雨住田干。

秋季深耕,春季中耕培土1~2次,可以破除、淹埋子囊盘。

及时除草,减少田间荫蔽。

重施基肥,增施有机肥、磷钾和硼肥,适当施用氮素化肥。

早施薹肥,避免薹花期过量施用氮肥。

做好中耕培土,及时摘除病、黄、老叶,随即带出田外,减轻病菌蔓延危害。

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区,适当降低油菜的种植密度,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4.适时药剂防治油菜花期是最易感病期,也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关键时期。

一般喷药2次,掌握在初花期用好第1次药非常重要,7~10天后用好第2次药,2次药后若遇连续阴雨天,还应设法用好第3次药。

为保证防病效果,用药时一要坚持对足水量50~60千克;二要坚持喷粗雾,从花到基部茎秆都要处处喷到,使植株外表形成药剂保护层。

喷药时在保证药液喷洒植株各部位的前提下,重点喷洒植株中下部茎叶。

常用药剂:4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2625克/公顷,兑水150~300千克,于发病初期拌土撒施根部附近;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750~937.5克/公顷,兑水600~750千克,每7~10天喷雾1次,共喷两次;50%乙烯利菌核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562.5~750克/公顷,兑水750~1125千克,于发病初期,每7~10天喷雾1次,共3~4次;40%多菌灵悬浮剂或25~50%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562.5~937.5克/公顷,兑水750~1125千克,于盛花期和终花期各喷1次;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500~750克/公顷,兑水750~1125千克,于盛花期和终花期各喷1次;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225~450克/公顷,兑水750~1125千克,于盛花期和终花期各喷1次;或50%咪鲜胺锰盐,40克兑水20千克喷雾。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摘要介绍了油菜菌核病在六安市裕安区石婆店镇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对策油菜菌核病又称菌核软腐病,是六安市油菜种植中的主要病害。

该病在裕安区石婆店镇持续发生,严重影响了油菜种植的产量,同时也降低了油菜的品质。

为探索油菜菌核病在该镇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确保实现油菜高产目标,笔者开展了该项技术措施的调查研究,并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危害症状1.1 苗期茎与叶柄初生红褐色斑点,后扩大变为白色,逐渐腐烂,上面长出白色菌丝。

病斑绕茎后幼苗死亡。

后期病部形成黑色菌核。

1.2 成株1.2.1 叶片。

叶片发病多从植株下部衰老、黄化的叶片开始发病,初生水渍状暗色斑块,后扩展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大斑。

病斑灰褐色或黄褐色,具同心轮纹,边缘暗青色,外缘具黄晕。

潮湿时病斑扩展迅速,其上长出白色菌丝,最后全叶腐烂;干燥时病斑易破裂穿孔。

1.2.2 茎。

茎部发病,多自主茎中、下部开始发生。

初生淡褐色椭圆形水渍状病斑,后扩展成长椭圆形、棱形直至长条状的绕茎大斑。

病斑略凹陷,中部白色,边缘褐色,有同心轮纹,病键交界明显。

在潮湿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图1)。

病害晚期,茎髓被蚀空,在茎内形成许多黑色鼠粪状的菌核,有时在茎外也形成菌核(图2)。

茎皮层纵裂,维管束外露如麻,最后全株枯死(图3)。

发病较轻的,部分枯死或提早枯熟,种子不饱满,秕粒增加。

1.2.3 豆荚。

豆荚发病,形成不规则形白色病斑,内外部均可形成菌核,但比茎内菌核小(图4)。

1.2.4 种子。

种子发病,表面粗糙,灰白色无光泽,或成为不规则形秕粒。

2 发生规律油菜菌核病属真菌类病害,以散落在田间中、混杂在种子间的菌核以及病秆残渣中的菌核菌丝越夏过冬。

当年的11~12月,有少量的菌核萌发,使冬前油菜叶片产生病斑,菌核大量萌发期在翌年2月到4月下旬,菌核萌发成子囊盘,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内射出,传播发病,油菜菌核病主要危害期即集中在该时期。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质量。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病原菌、环境因素和油菜的抗逆性等多方面因素。

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引进抗性品种、合理施肥、合理间作等方法,以及农药喷施和病害调控措施。

通过综合防治,可以有效减少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保障油菜的生长和产量。

一、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1. 病原菌:油菜菌核病的病原菌是菌核锈菌,主要通过种子、菌核等途径传播,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迅速繁殖,导致油菜菌核病的发病。

2. 环境因素: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受到气候、土壤、湿度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温湿条件是菌核锈菌生长繁殖的适宜环境,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湿度都会影响病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影响油菜菌核病的发病。

3. 油菜的抗逆性:油菜自身的抗逆性也会影响油菜菌核病的发病。

一些抗病品种或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弱的品种容易受到病害的侵害,导致病害的发展和扩散。

二、综合防治措施1. 引进抗性品种:选择抗病力强的油菜品种是预防和控制油菜菌核病的有效途径。

培育和引进具有抗性基因的油菜品种,可以有效降低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保障油菜的生长和产量。

2.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预防油菜菌核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充足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能够增强油菜的抗逆性,提高油菜的抗病能力,降低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

3. 合理间作:合理的间作作物有助于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通过与其他作物合理搭配种植,可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有效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病。

4. 农药喷施:适当的农药喷施是控制油菜菌核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选择合适的农药,按照防治期间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喷施,可以有效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病,保证油菜的产量和质量。

5. 病害调控措施:采取病害调控措施也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有效途径。

包括及时清理病残体、病虫菌驱除、保持适宜的通风和湿度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菌核锈菌的数量,控制病害的发病。

三、结语综合防治是预防和控制油菜菌核病的重要手段。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油菜菌核病是由真菌黄单胞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和黑单胞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引起的油菜病害。

该病害主要危害油菜的茎、叶和果实,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以下是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发病原因:1.气候条件: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2.病原菌侵入:通常是通过种子、秸秆和大气颗粒等途径进入油菜作物,并在潜伏期内进行繁殖。

3.病原菌侵入途径:病原菌通过油菜的叶片和茎部伤口侵入植物体内,引起感染并形成病斑。

4.栽培管理不当:油菜作物管理不善、种植密度过大、连作等因素会增加菌核病的发生风险。

综合防治措施:1.良好的田间管理:选用健康的种子进行播种,控制油菜作物的密度,适当间隔,利于通风干燥,减少病害的传播。

2.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合理施肥,保证油菜植株的健康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3.农田清洁:及时清除油菜茎叶、秸秆等残留物,降低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存活率。

4.轮作休闲:合理进行油菜的轮作,避免连作,减少病原菌的累积和传播。

5.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防治,选择适宜的药剂和使用方法,注意剂量和频率,避免药害和抗药性的产生。

6.抗病品种选择: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植,提高油菜对菌核病的抵抗力。

7.病害监测预警:及时对田间油菜植株进行病害监测,发现病害初期迹象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害扩散。

8.有机防治:可以选择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综合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和传播,降低经济损失,保证油菜产量和质量。

油菜菌核病如何防治和治疗

油菜菌核病如何防治和治疗

油菜菌核病如何防治和治疗引言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作物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它会对油菜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和治疗油菜菌核病,我们需要了解该病害的病因、症状以及相应的防治和治疗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和治疗措施。

一、油菜菌核病病因油菜菌核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是由新低层的潜伏孢子感染引起的。

病原真菌主要包括黑褐病菌和核块腐菌,它们在潜伏期内侵染油菜根部,并引起症状。

二、油菜菌核病症状油菜菌核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变黄、萎缩和死亡。

初期,潜伏孢子在根部引起细胞壁的破坏,导致叶片的颜色变黄,并逐渐向上扩展。

随着病害的发展,叶片逐渐萎缩和死亡,严重影响产量。

三、防治措施1. 选择抗病品种选择耐病性强的油菜品种是预防油菜菌核病的重要措施。

合理选择抗病品种可有效减少油菜菌核病的发生。

2. 土壤管理合理的土壤管理对于预防油菜菌核病至关重要。

首先,要加强精细管理,提高土壤肥力,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其次,要加强病源处理,对油菜菌核病病源进行清除和处理。

3. 旋作与轮作旋作与轮作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安排油菜的种植顺序,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旋作可以将作物的固定病原体较低,从而减少油菜菌核病的发生。

4. 杂草清除杂草是油菜菌核病的潜在病源之一,因此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进行除草,保持田间干净整洁。

5.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对于预防油菜菌核病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过量施肥会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增加油菜受病害侵害的可能性。

因此,要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施肥。

6.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和有效的防治措施。

通过引入天敌和有益微生物,可以增加土壤的抗病能力,减少油菜菌核病的发生。

四、治疗方法1. 药物防治药物防治是治疗油菜菌核病的常见方法之一。

选择适合的药剂进行喷洒处理,可以有效抑制病害的发展,减轻病害对油菜的影响。

药物防治应在病害初期进行,以提高治愈效果。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主要病害之一,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油菜菌核病不仅给油菜产量和质量带来严重危害,而且对于土壤和环境也会造成污染和危害。

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对于预防和控制油菜菌核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油菜菌核病的发病原因1. 病原真菌侵染油菜菌核病的病原真菌为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该真菌对多种植物具有广泛的寄主范围,引起油菜、豆科、十字花科、百合科等植物的病害。

真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会长出麦角菌核,通过天敌生物、水流、昆虫、人工传播等方式寄主埋伏繁殖,每年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持续感染油菜作物,造成油菜菌核病的发生。

2. 环境条件油菜菌核病的发病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油菜长期处在潮湿的环境中,空气湿度大,土壤湿润,这些条件都非常适宜病菌的侵染和生长繁殖,成为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

3. 油菜品种抗性差种植抗性差的油菜品种是油菜菌核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抗性差的油菜品种易受病害侵染,病害发生的机率大大增加,导致病害加重。

4. 土壤耕作和种植密度不合理的土壤耕作和过密的种植密度也是油菜菌核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土壤耕作不当会造成土壤固结,通风不畅,排水不好,这些都会导致油菜植株不良生长,易受病害侵袭。

二、油菜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为了有效地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和蔓延,采取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具有一定抗性的油菜品种是预防油菜菌核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目前,育有多种抗性好的杂交油菜新品种,可以有效抵御病害的侵害,减轻病害发生的风险。

2. 合理的耕作管理合理的耕作管理也是控制油菜菌核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如种植密度、施肥、排水等都要做到合理,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3. 化学防治采取适当的化学防治措施也是控制油菜菌核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可以采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防治,如200g/l噻唑锰锌,500倍液,肥料用;草甘膦,140g.kg+嘧啶酮,180g.kg二元混剂,500倍液,成效好,为广大农户所接受。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油菜菌核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病害主要发生在油菜的茎、叶和
花蕾部位。

为了防止和控制这种病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 种植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栽培,可以减少病
害的发生和传播。

2. 良好的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认真清除杂草,以及保持田间
通风良好,有利于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

3. 化学防治。

在病害高发期间,可以使用一些农药进行防治,
注意使用药物的浓度、用药时间和使用方法,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 生物防治。

可以利用一些天敌、生物制剂等进行防治,比如
可以使用一些寄生性真菌、细菌等,以帮助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5. 加强病害监测。

及时观察、发现病害的问题,可以采取积极
的措施进行治理。

可以通过观察叶片上的小斑点或者茎部的褐色块状
物等,及时发现患病的问题。

总之,油菜菌核病的防治需要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需要农民朋
友们认真对待,才能够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措施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措施

多菌灵
对油菜菌核病也有很好的防治 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多菌
灵容易产生抗药性。
菌核净
专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的药剂 ,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防治方法
喷雾法
将药剂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配制成适当的浓 度,然后使用喷雾器对油菜进行喷雾。
熏蒸法
对于一些密闭的油菜田,可以使用熏蒸剂进行熏 蒸,以达到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效果。
天敌昆虫
天敌昆虫的作用
01
天敌昆虫可控制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天敌昆虫的种类
02
如寄生蜂、寄生蝇等。
天敌昆虫的繁育与保护
03
可人工繁育天敌昆虫,提高其数量和活性,同时保护其生存环
境。
生物多样性利用
1 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资源之 一,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和遗传资源 。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措施
2023-11-07
目录
• 油菜菌核病的症状及危害 • 病原菌及发病条件 • 农业防治措施 • 化学防治措施 • 生物防治措施 • 物理防治措施
01
油菜菌核病的症状及危害
症状识别
叶片
出现褐色或深褐色的水渍状病斑, 并逐渐扩大,湿度较大时出现白色 绵毛状菌丝。
茎部
茎部受害后,表皮开裂,后期皮层 腐烂,病茎易断倒。
灯光诱杀
总结词
灯光诱杀是通过设置光源来吸引昆虫并集 中处理的方法,可以减少菌核病的发生。
详细描述
在油菜田内设置光源,通常使用黑光灯或 紫光灯,这些光源可以吸引昆虫,如夜蛾 、金龟子等,并集中处理,从而减少病原 菌的传播和感染。
人工病感染部 位的物理防治方法。
02
病原菌及发病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一、发生危害规律
1、症状:⑴叶面症状。

早期多发生于叶缘,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初呈水渍状,后变成青褐色,有时生有轮纹,多雨高湿时极易穿孔。

后期多发生于叶片基部,多为脱落的花瓣带菌感染所致,常迁延至茎秆发病。

⑵花期症状。

菌核病的子囊孢子极易侵染花瓣,致花瓣褪色,提早萎谢。

⑶茎枝部位症状。

早期病部淡黄褐色,天气潮湿时病部多呈软腐状,晴燥时病部淡褐色,后病部变成白色或灰白色,皮层易与木质部分离,并破碎呈麻丝状,茎内中空,后期茎内生有黑色如鼠粪状的菌核,病部以上提早枯死。

2、影响发病的因子:⑴越夏越冬的油菜菌核病菌核数量多,气候条件有利于子囊盘和子囊孢子的产生,油菜花期与菌核病孢子释放期吻合时间长,天气潮湿多雨,就易造成油菜菌核病流行。

油菜花荚期遇多雨天气,月降水量100毫米以上,雨日10天以上,田间相对湿度在85%以上,病害发生重;如雨量雨日少于上述指标,但多浓雾天气,油菜菌核病发生也较重。

若花荚期少雨雾,相对湿度低于75%,则病害发生较轻。

⑵不同油菜间发病差异显著,白菜型油菜发病最重,甘蓝型油菜品种间发病差异也极显著。

⑶稻油轮作区发病比旱油轮作区轻,油菜栽种密度大的发病多较重,偏施氮肥、排水不良的田块发
病也较重。

二、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选种抗病品种;适当稀植或采取宽窄行移栽的方式;开挖好排水沟,做到雨停田干;合理施肥,尤其要控制氮肥的施用量。

2、化学防治:⑴防治对策。

由于油菜菌核病发病期滞后于油菜开花期,菌核病的发病程度与花期雨雾时间长短密切相关,所以防治中应遵循“预防为主,根据开花进程,主动出击”的原则。

⑵防治适期。

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最佳适期为油菜主茎开花株率100%至一次分枝开花株率80%时。

观察中得知油菜主茎开花株率达25%后,8-9天开花株率即可达90%以上。

为了在防治过程中便于掌握,可以将油菜主茎开花株率达80-100%,至一次分枝开花率达95-100%时为油菜菌核病防治的关键时期。

⑶防治方法。

过去本地长期使用多菌灵防治油菜菌核病,且发现多菌灵与硼肥混用对防病与增产均有明显作用。

但90年代后期发现本地油菜菌核病菌株已对多菌灵产生抗性,菌株抗病力增强了10-20倍。

因此,防治油菜菌核病已不宜使用多菌灵及其混配剂,可选用菌核净、异菌脲及其复配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