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意见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意见油菜菌核病又称菌核软腐病,是我区油菜上的主要病害,在油菜各生育期均可感染,以开花结果期为发病高峰期,一般年份其茎发病率在10%左右,严重发生年份可达30%以上,每年因菌核病的发生,油菜产量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影响菌核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菌源、品种的抗(耐)性、栽培管理以及油菜盛花至收获前一星期的天气情况。
经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程度为中等至偏重发生,望各镇认真做好菌核病的防治工作。
一、发生趋势1、田间菌源据区测报点田间监测,今年子囊盘于3月12日始见,始见期比常年(3月5~10日)稍晚,晚于去年始见期3月6日,早于2016年始见期3月21日。
至3月21日,播种200粒菌核的子囊盘开盘数累计为14个,低于去年同期累计开盘数30个及2015年同期累计25个,高于2016年同期累计2个。
预计3月底4月初将进入萌发盛期,4月上、中旬将进入子囊孢子释放盛期,与油菜盛花期相吻合。
2、品种抗病性油菜品种沪油15、沪油17及“沪油杂1号”等沪油系品种均为感病品种,抗病性较差,如遇适宜的气候条件,病害将迅速流行。
3、油菜生育期据近期调查,今年油菜总体长势好于去年,目前,油菜已进入始花期,预计3月底进入盛花期,花期将延续到4月10日左右,花期与子囊盘释放孢子盛期吻合较好。
4、气候条件据市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初春(菌核病感病期)雨量和雨日比上年略偏多,温度与上年相当,比常年略高。
油菜谢花以后如遇高温多雨天气,病害就有流行的可能,因此气候条件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较有利。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预计今年我区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为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
二、防治意见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一定要立足预防为主,坚持“抓住适期、主动出击,全面用药保护”的防治对策,油菜一旦发病,在茎杆上显现症状后,再采取防治措施,就很难进行治疗。
各镇植保部门应加强宣传,科学指导用药,在病菌侵染茎部前进行防治,确保油菜丰产丰收。
1、农业防治合理施好临花肥,防止盲目多施或施肥过晚;同时做好沟系清理,做到田间雨停不积水,以降低地下水位和田间湿度,增强油菜的抗病能力。
油菜菌核病发生趋势及防治技术意见
该病主要侵染油菜的茎、叶和花 ,导致叶片枯死、茎秆腐烂和结 实不良,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 品质。
分布与危害
分布
油菜菌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 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多雨的地区。
危害
该病对油菜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 时可导致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发生规律与传播途径
发生规律
油菜菌核病的发病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多雨、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和流行。此外,连作、种植密度过大、施肥不当等因素也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对菌核病抗性较强 的油菜品种,提高油菜
的抗病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除草 等,保持田间卫生,降 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
。
化学防治方法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化学药剂对油菜种子 进行拌种或包衣,预防病原菌
壤进行消毒,减少土壤中的 病原菌数量。
经验二
农业防治措施需要长期坚持,定期进行深耕、轮作等 操作。
经验三
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最佳,应结合多种防治方法进行防 治。
05
油菜菌核病防治面临的挑战与 展望
防治挑战分析
气候变化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气候条件频发,增加 了油菜菌核病的发生风险。
种植结构单一
油菜种植结构单一,导致油菜菌核病病原菌的 抗药性增强,防治难度加大。
程度发生变化。
影响因素与预测
气候条件
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菌核萌发和病害传播,特 别是春季多雨、夏季干旱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 发生。
种植结构与布局
连作、套种等种植模式可能加重病害发生,合理 的种植布局和轮作制度可降低病害发生风险。
品种抗病性
不同品种对油菜菌核病的抗性存在差异,抗病性 强的品种能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程度。
春季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土壤处理
在播种前,使用石灰水、 福尔马林等消毒土壤,以 减少土壤中的病菌。
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
01
使用含有微生物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
等。
以菌治菌
02
通过培养和施用有益菌,以抑制油菜菌核病的病原菌。
生物多样性防控
03
在油菜田中种植一些对菌核病抗性强的其他植物,以营造一个
不利于病原菌繁殖和传播的环境。
与其他防治措施结合
生物防治
利用生物防治方法,如使用昆虫天敌、微生物农药等,减少化学 农药的使用量。
物理防治
利用物理防治方法,如使用黄色板诱杀蚜虫等,减少病害的传播 。
化学防治
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 剂量,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CHAPTER 05
防治案例和分析
春季油菜菌核病的防 治
2023-11-11
contents
目录
• 油菜菌核病概述 • 发病原因和条件 • 防治技术和措施 • 防治实践和建议 • 防治案例和分析 • 相关资料和参考文献
CHAPTER 01
油菜菌核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油菜菌核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由核盘 菌引起,主要危害油菜、芥菜等十字花 科植物。
施肥和栽培管理
施肥
过量施肥会导致油菜植株过度生长,从而降低其抗病能力。因此,合理控制施肥量,保持油菜的健康 生长是非常重要的。
栽培管理
油菜种植的密度、通风和灌溉等栽培管理措施也会影响菌核病的发生。过密的种植和不良的通风条件 会增加病害的发生风险。
CHAPTER 03
防治技术和措施
农业防治
01
02
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方案
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方案1. 引言油菜菌核病是一种常见的菌类病害,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对于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套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技术方案,帮助农民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油菜菌核病。
2. 病害特点油菜菌核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主要特点如下:•病原:油菜菌核病是由菌核病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引起的。
•症状:叶片出现小型、黑色的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不规则的黑色病斑,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死、大量叶片脱落,对油菜的生长发育造成重大影响。
•传播途径:病原菌主要通过种子传播和残茬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适宜生长环境:菌核病菌在温湿条件下生长较快,适宜温度为10-25摄氏度,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病害发生较为严重。
3. 预防措施为了有效防治油菜菌核病,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3.1 良种选择选用菌核病抗性较强的油菜品种进行种植,通过选择抗病性良好的品种来有效降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率。
3.2 良好的田间管理•地块选择:选择油菜菌核病病害发生较轻或无发生的地块,避免在连作油菜的地块种植。
•地面整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秸秆等残留物,减少病原菌的存活和传播。
•播种密度控制:控制油菜的播种密度,避免过密造成通风不良,增加发病风险。
•施肥管理:合理施肥,注意保持土壤肥力平衡,以提高油菜的抗病能力。
•灌溉管理:避免过度灌溉和积水,保持田间环境适宜,减少病害发生的条件。
3.3 种子处理•种子消毒:使用植物源性的杀菌剂对油菜种子进行处理,以消除种子表面可能存在的病原菌。
•植物生物活性物质处理:利用植物生物活性物质进行种子浸泡处理,提高种子的抗病性。
3.4 病害监测•田间巡查:及时巡查田间,观察油菜叶片是否出现病斑,发现病害早期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避免病害扩展。
•病害记录:记录油菜菌核病的发病情况,包括发病部位、发病程度和发病时间等,为后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汉中地区油菜菌核病测报方法及防治技术
现代农 业 科技
21 0 1病 测 报 方 法及 防治技 术
黄保全 余 利 军
(陕 西 省 汉 中市 农 业 技术 推 广 中 心 , 西 汉 中 7 30 ; 汉 中 市 汉 台 区 园 艺站 ) 陕 20 0
摘要 分析 了汉 中地 区油 菜菌核 病 的发 生特 点 , 总结 了油菜 茵核 病 的测报 方 法 , 并从农 业和 化 学防 治两 方面提 出综合 防治技 术 。 关键 词 油菜 茵核病 ; IS 法 ; 测 ̄ - 防治技 术 ; 西汉 中 t 陕 中 图 分 类 号 ¥ 3 .5 文 献 标 识 码 B 4 56 4 文 章 编 号 1o — 7 9 2 1 ) l 0 9 一 1 0 7 5 3 (0 1 O 一 12 O
是坚 持 稻 油 轮 作 , 育 矮壮 苗 , 理 密 植 。 中地 区 培 合 汉
油 菜 大 多 是 稻 油 轮 作 , 样 可 以降 低 菌 核 存 活 率 , 少菌 这 减 源 。 于 旱 地 油 菜 , 适 当与 薯 类 作 物 进 行 2年 以 上 的轮 对 要 作 。 年 9月选好 苗床 , 每 培育 矮壮 苗 , 时换 茬移 栽 , 到合 适 做 理 密植 , 交油 菜 栽 植 l ~ 8万 株/m , 降低 发 病 率 。 杂 5万 1 h 2以 二 是选 用抗 、 病 品种 。 秦 油 2号 、 耐 如 中双 4号 、 油 3号 、 蓉
混 合后 在 田间随机 埋 藏 , 隔一 段 时 间统计 存活 的菌核 数 , 每 以此估 算 菌核 在 自然 条件 下 的消 亡速 率并 预 测翌 年病 害 流
油 菜 菌核 病 的病 原 菌 为核盘 菌 ( c rt i lrt rm S l oi as eoi u e n c o
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措施
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措施1. 引言油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菌核病的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常常受到威胁。
菌核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病害,会导致油菜的叶片和茎部出现褐色或黑色的病斑,并最终导致植株凋萎和死亡。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油菜菌核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技术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措施。
2. 病害监测2.1 田间调查定期进行田间调查,观察油菜植株的病情和病害发展情况。
可以通过目测病斑的形状、颜色和大小,评估病害的严重程度。
2.2 病原检测采集疑似感染菌核病的油菜叶片或茎部样品,送至专业实验室进行病原检测,确认病害的种类和感染程度。
3. 农艺措施3.1 合理种植密度适当调整油菜的种植密度,避免过密和过稀的种植方式。
密度过大容易导致植株间通风不良、湿度过高,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传播;密度过小则会增加病害的发生率。
3.2 合理施肥科学合理地施肥,保持土壤的养分平衡,提高油菜的抗病能力。
建议使用有机肥和矿物肥结合的施肥方式,避免过度施肥。
3.3 轮作休闲采用合理的轮作休闲措施,有助于病害的消灭和土壤的调整。
合理的轮作休闲可以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扩散,降低油菜病害的发生风险。
4. 防治技术4.1 选用抗病优良品种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好的油菜品种进行种植,可有效降低油菜菌核病的发生。
在选择抗病品种时,应综合考虑品种的抗病性、产量和市场需求。
4.2 杂草清除定期除草,及时清除油菜田中的杂草,避免杂草与油菜竞争养分和光线,减少油菜受到病原菌的感染机会。
4.3 病害剪除及时发现并剪除感染了菌核病的油菜叶片和茎部,减少病害的扩散范围,防止病害传播到健康植株。
4.4 化学控制根据病害的发生情况和预警指标,采取适时的化学控制措施。
常用的化学防治方法包括喷洒杀菌剂和病害预防剂。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严格按照药剂使用说明书来使用,并注意药剂的剂量和喷洒时间。
4.5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和有益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
都昌县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都昌县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都昌县是江西省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农业发展比较重要,油菜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油菜菌核病是一种重要的病害,对油菜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都昌县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技术。
一、油菜菌核病发生特点:1.发病季节:油菜菌核病主要在春季和秋季发生,气温偏低(15-25℃)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病。
都昌县的气候条件正适合菌核病的发生。
2.发病症状:油菜菌核病主要通过种子传播,病原菌侵入种子后在幼苗期或成株期引起菌核病。
初期病斑为淡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变为灰色或黑色的圆形或不规则斑点。
叶片上的斑点随着病情加剧逐渐扩大融合,最终导致叶片枯死。
3.发病因素: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病原菌、天气条件、栽培措施等因素密切相关。
病原菌主要侵入油菜的种子中,通过种子传播进入幼苗,然后通过雨水或风传播到其他植株上进行繁殖。
天气条件对菌核病的发生也具有重要影响,湿度较大的环境有利于菌核病的扩散和发生。
同时,密植、高温、水肥管理不当等栽培措施也容易导致菌核病的发生。
二、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1.种子处理:选用没有菌核病的种子,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如浸种或热水处理,以去除种子上的菌核病菌。
此外,可以采用生物制剂进行种子涂膜,以增加油菜的抗性。
2.节间喷雾:春季发病初期,可以在菌核病易发区域进行节间喷雾,使用有效的农药进行防治。
喷雾应适时适量,注意农药的选用和使用剂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是减少菌核病发生的关键措施之一,减少植株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少病原菌在植株之间的传播。
同时,要注意土壤肥力和水分管理,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氮肥含量,提高油菜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4.合理轮作:油菜不宜连作,要合理进行轮作,避免同一地块长期种植油菜,以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
5.病害监测:定期进行田间病害监测,及时发现病害发生情况。
发现病害后,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害的蔓延和扩大发生。
保护地油菜菌核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要点
保护地油菜菌核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要点1. 引言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主要病害之一。
机械伤害、环境逆境以及病原菌的侵染是导致油菜菌核病的主要因素。
为了保护地油菜免受菌核病的侵害,在无公害环境下追求高产、高质量的油菜产量,采取一系列无公害防治技术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保护地油菜菌核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要点。
2. 病害防治前准备2.1. 土壤准备在种植油菜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准备,确保其适宜生长。
具体措施包括: - 清除土壤表面杂草和有害植物。
- 加入适量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 实施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施肥。
2.2. 种子处理为了防止菌核病通过种子传播,对种子进行处理非常重要。
可采取以下方法: - 用15%对扑霉素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进行拌种,提高种子的抗病能力。
- 用1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进行拌种,增强油菜的抗病能力。
- 使用有效的种子处理药剂,对种子进行浸泡处理。
3. 病害预防与监测3.1. 预防措施要防止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避免或减少机械伤害,对油菜的采收、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尽量减少机械伤害的发生。
- 控制田间水分,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过度湿润或干旱的环境。
- 加强农田排水,排除积水,减少病害发生的环境。
3.2. 监测方法通过监测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情况,可以及早发现并采取应对措施。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 - 观察油菜植株叶片和茎部是否出现病斑或病斑变大。
- 定期检查油菜田间的湿度和温度变化,以评估病害发生的风险。
- 做好病害发生情况的记录,了解病害的发展趋势。
4. 病害防治技术4.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无公害的病害防治方法。
针对油菜菌核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使用生物防治菌剂,如枯草芽孢杆菌,喷施在油菜叶片上,以抑制病菌的生长。
- 利用天敌,如捕食性线虫或好牧主猪鼻螨,将其释放到受感染的地区,以降低病害发生。
4.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病害防治方法,通过施用杀菌剂来抑制病原菌的繁殖。
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方案
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方案油菜菌核病是油菜栽培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下面是一份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方案,供参考:1. 种植优良品种:选择抗菌核病的优良油菜品种进行种植,如“油菜病害抗性品种03-9”。
2. 土壤处理:在油菜种植前,对田地进行消毒处理,可以采用化学消毒剂或生物有机肥料等方法,以减少病原菌的感染。
3. 良好的田间管理:保持良好的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地中的杂草和油菜叶片的落叶,以减少病害菌的滋生和传播。
4. 适时施肥:合理施肥,保持土壤的充分肥力,同时避免过量施肥,减少病菌萌发的机会。
5. 合理轮作:油菜病核病菌在土壤中可以长期存活,因此适时进行油菜的轮作,将油菜作为非寄主或间作物,可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
6. 预防药剂处理:在油菜生长初期,预防性喷施防治药剂,如百菌清、卡鲁霉素等,能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及传播。
7. 病害监测:每年进行病害监测和病害预测,根据病害的发生情况和趋势,预测病害发生的高峰期和重点防治时期,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8. 病害防治措施:如果发现油菜菌核病已经在田间发生,可以采取农药喷雾、苗期疏整、拔除病变植株等措施进行防治,注意使用农药的剂量和频率,避免过度使用。
9.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培训:加强科学研究,深入了解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和传播机制,通过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能。
总之,油菜菌核病的防治需要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土壤处理、田间管理、病害监测、病害防治等,以期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确保油菜的生长和产量。
同时,也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病害的认识和防治能力。
油菜菌核病是由油菜菌核病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和油菜菌核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引起的。
这种病害主要通过种子、残株、土壤等途径传播,对油菜的生长和发育造成重要危害。
因此,为了有效防治油菜菌核病,需要继续研究相关技术和措施,以下是进一步的防治方法。
保护地油菜菌核病无公害防治技术要点
保护地油菜菌核病无公害防治技术要点引言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也是远销国外的主要农产品之一。
然而,油菜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袭,而菌核病是油菜的一种常见病害。
本文将介绍一些保护地油菜菌核病无公害防治技术要点,以帮助农民合理防治油菜病害,提高产量和质量,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
检疫在引种和移栽油菜苗时,需要进行全面的检疫工作,避免携带菌核病的苗木进入种植区域。
检疫工作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检查苗木的病情:对购买的油菜苗进行仔细观察,检查苗木是否有菌核病病斑、病斑是否有菌核以及菌核的数量和大小等。
若发现感染严重的苗木,应立即予以销毁或处理。
2.检查苗木的外观:除了检查病情,还需仔细观察苗木的外观是否正常,苗叶是否健壮,生长是否良好等。
苗木外观异常的应予以排除。
3.隔离感染疫苗:对于发现疑似菌核病的苗木,应立即进行隔离处理,避免病菌的进一步传播。
地力改良油菜的生长过程中,土壤的肥力和健康状况对抵抗菌核病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种植油菜前,要进行地力改良,提高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水分保持能力,增强油菜的抗病能力。
下面是一些地力改良的方法:1.有机肥的施用:在油菜种植前,可以向土壤中添加适量的有机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2.磷、钾等营养元素的补充:在土壤缺乏某些必需元素时,可以适量施用磷肥、钾肥等,以提供油菜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3.土壤pH值的调节:菌核病对土壤酸碱度有一定的敏感性,因此在种植前可以通过施用石灰等物质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提供适宜生长环境。
轮作制度油菜的连续种植容易造成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增加菌核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是防治菌核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一些轮作制度的建议:1.轮作期间选择非寄主作物:在油菜种植区域,可以选择一些非寄主作物(如小麦、大豆等)作为油菜的轮作作物,以降低病原菌的数量。
2.合理的轮作转换时间:根据油菜的生长周期和病原菌的存活能力,制定合理的轮作转换时间,避免种植周期过短或过长,从而减少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存活和传播。
油菜菌核病分级标准
油菜菌核病分级标准
油菜菌核病是由菌核菌引起的油菜病害,会对油菜种植产生较大的危害。
下面是油菜菌核病的分级标准:
1. 无损叶:指油菜植株上没有任何菌核病症状。
2. 菌核初期:指油菜叶片上出现小型菌核,直径不超过1毫米。
3. 菌核中期:指油菜叶片上出现中型菌核,直径1-2毫米。
4. 菌核晚期:指油菜叶片上出现大型菌核,直径大于2毫米,带有明显的弯曲形态。
5. 菌核合并期:指油菜叶片上出现多个菌核,相互合并形成一个更大的菌核。
6. 菌核表土期:指菌核表面出现白色或黑色真菌丝层,或者菌核表面呈现光滑、亮白的状态。
7. 菌核干燥期:指菌核开始干燥并裂开,出现菌核病形成后期的症状。
以上是油菜菌核病的分级标准,通过及时识别油菜菌核病的不同病情等级,可以更准确地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保证油菜的正常生长和收获。
油菜菌核病测报调查方法
油菜菌核病测报调查方法油菜菌核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病原菌寄主范围广,除油菜外,还能危害甘蓝、大白菜、莴苣、茄、大豆、向日葵、小蓟等100多种农作物和杂草。
1、调查方法与内容1.1春季大田子囊盘发生数量调查在油菜初花期(5%-10%植株开花)时,选择上年旱地油菜收获地,十字花科蔬菜留种地和种过油菜的田埂、地边、河边等处,按各种不同类型地的比例,取样调查。
共取50个样点,每样点调查1㎡。
调查点内子囊盘数。
结果记入表1。
表1 油菜菌核病普查表1.2系统调查选择当地主栽油菜品种。
根据长势和茬口,选择3-5块类型田。
每块田5点取样,每点调查10株,计50株,每5天调查1次,叶发病调查从叶发病开始,至油菜成熟收割前5天结束,记载叶发病株,计算叶发病株率;茎发病调查从茎杆见病后至收割前。
调查各级发病株数,计算茎病株率、病情指数。
1.3普查初花、盛花、终花、收获前分品种、分茬口、分长势各查3-5块田。
每块田5点取样,每点查10株,计查50株。
茎病同时调查严重度。
计算病害发生普遍率和病情指数。
2、预测预报方法2.1发生流行程度划分标准以两个调查日之间的日均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增加值为病害流行速率,而最终发生程度则主要以最后1次调查的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为划分标准。
2.2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1/3以下分枝数发病或主茎病斑不超过3㎝;2级: 1/3-2/3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1/3以下主茎病斑超过3㎝;3级: 2/3以上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2/3以下及主茎中、下部病斑3㎝以上。
切实加强油菜菌核病防治
侵染过程
核盘菌通过产生子囊孢子侵染油菜 花器官,进而导致油菜菌核病。
发病症状
油菜菌核病主要危害油菜的花器和 叶片,造成花腐、叶片枯萎和茎腐 ,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传播途径和方式
传播途径
病原菌的传播主要通过空气、水流和昆虫等途径进行。
传播方式
病原菌的子囊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通过侵染油菜花器官和叶片引起病害。
轮作倒茬
实行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 作,减少病原菌积累。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 的品种,提高抗病能力。
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清理病残体,减少病 原菌传播;合理施肥浇水 ,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抗 病能力。
生物防治
接种拮抗菌
接种一些对菌核病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如木霉、放线菌等,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在油菜田周围种植其他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天敌昆虫的繁殖和活动能力,控制病原菌的传播 。
化学防治
种子处理
用杀菌剂拌种或浸种,减少病原菌的数量。
发病初期及时喷药
在油菜开花期和角果形成期,及时喷洒化学药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控制病原菌的扩展和传播。
04
油菜菌核病的监测和预警
监测方法和技术
3
保护环境
通过监测和预警,可以更加科学地使用农药等化 学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05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经验和建议
防治经验总结
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对菌核病抗性较强的品种,减少病害的 发生。
轮作换茬
避免连作,采取轮作换茬的方式,减少病原 菌的积累。
科学施肥
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提高油菜的抗 病能力。
症状
油菜菌核病主要表现在油菜的茎、叶和荚上,初期产生水渍状病斑,后期病斑 逐渐扩大并转为白色,最终形成空洞并导致作物枯死。
汉中地区油菜菌核病测报方法及防治技术
汉中地区油菜菌核病测报方法及防治技术摘要分析了汉中地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总结了油菜菌核病的测报方法,并从农业和化学防治两方面提出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测报方法;防治技术;陕西汉中油菜菌核病在栽培油菜的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我国油菜菌核病居油菜三大病害之首,已成为油菜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油菜菌核病危害尤为严重。
汉中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带,这类气候以我国东南部长江流域最为典型,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产区。
汉中地区年油菜种植面积达6.67万hm2以上,油菜菌核病是该地区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
过去几年,发病率一般在10%~30%,严重的达70%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1%~53%,且含油量降低1%~5%。
1发生特点油菜菌核病的病原菌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属子囊菌亚门真菌[1]。
菌核长圆形至不规则形,似鼠粪状,初为白色,后变灰色,内部灰白色。
菌核萌发后长出一至多个具长柄的肉质黄褐色盘状子囊盘,盘上着生1层子囊和侧丝,子囊棍棒状,内含单胞无色子囊孢子8个,侧丝无色,丝状,夹生在子囊之间。
病菌早期多侵害基部叶柄,叶柄通常在近地面叶柄的两侧或与泥土接触的部分先发病,病斑黄褐色或暗褐色,有时有不明显的轮纹,上有灰白色霉层,严重时会造成基腐。
以后病菌会侵害叶片、茎杆及花瓣等。
但多数是花瓣受害后落到叶片上引起叶片发病,先出现圆形水渍状病斑,后变青褐色,有时生有轮纹,并在上面生出灰白色霉层。
病叶腐烂后搭附到茎上而引起茎杆发病。
病茎起初出现淡褐色水渍状病斑,后转为灰白色。
湿度大时,病部软腐,表面生有白雾。
干燥后,表皮纵裂像麻丝,病杆易被风吹折。
病部以上的枝叶,凋萎变黄,病茎内部被破坏,腐烂成空心,并生有白霉及黑色鼠粪状菌核。
果荚受害后,初现水渍状褐色病斑,后变灰白色,种子瘪瘦,无光泽,内生细小菌核。
叶面感病,早期多发生于叶缘,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初呈水渍状,后变成青褐色,有时生有轮纹,多雨高湿时极易穿孔。
油菜菌核病测报调查规范
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试行)1本标准规定了油菜菌核病春季于囊盘萌发时期及其消长动态调査、病情系统调査和大 田普査以及预测预报技术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油菜菌核病测报调査和预报。
2术垢与定义 2.1子囊盘萌发期累计100粒菌核萌发数或旱作连茬系统调査田查得的子囊盘数量占全季节子囊盘总数 的16%、50%和84%出现的日期,分别为于囊盘萌发的始盛期、髙峰期和盛末期,始盛期 和盛末期两者之间的时期即为于囊盘萌发盛期。
2.2严重度分级指栋0级:无病;1级:1/3以下分枝数发病,或主茎病斑不超过3cm ;2级:1/3-2/3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1/3以下及主茎病斑超过3cm 以上; 3级:2/3以上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2/3以下及主茎中下部病斑超过3cm 以(1)公式(1)中:I 为病情指数,4为各严重度级值,h 为各级病株数,L 为调查总病株 数,4为病情严重度级别值。
发生程度预测3发生程度以最终调查的茎病株率、病情指数和发病面积比率为划分标准,分为5级,即轻发生 (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指标见表1。
/ = -DL®x]00±o2.3病情指数计算方式表1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4春李子褰盘调査 4.1菌核埋播调查萌发时期调查地点:在上年油菜播种或移栽时,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旱地油菜田,将当年 采集的菌核100粒,播入表土下3cm 左右深处,每粒菌核相距3cm,作好标记。
调查时间:当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C 后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到于囊盘消失为止。
调查方法:调查记栽萌发菌核数(肉眼可见于囊盘柄尖端露出土面为菌核萌发期),计 算萌发率,查后摘除巳计数的子囊盘,结果记入表2。
通过逐次调査,计算出于囊盘出现始期、始盛期和高峰期。
表2 油菜菌核病菌核埋播春季萌发情况调查表4.2田间于囊盘消长动态调查调查地点:选择旱作、连茬、长势较好的油菜田一块。
油菜菌核病分级标准(一)
油菜菌核病分级标准(一)油菜菌核病分级标准简介油菜菌核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在油菜生产中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种病害,设计了针对油菜菌核病分级标准。
分级标准根据病叶和病果的数量和程度,可以将油菜菌核病分为以下四个等级:一级(轻微)病叶数量为每株10片以下,病果数量在每株10个以下,病果面积小于每株果面积的10%。
二级(中度)病叶数量在每株10-20片之间,病果数量在每株10-20个之间,病果面积在每株果面积的10-30%之间。
三级(重度)病叶数量在每株20-30片之间,病果数量在每株20-30个之间,病果面积在每株果面积的30-50%之间。
四级(严重)病叶数量在每株30片以上,病果数量在每株30个以上,病果面积大于每株果面积的50%。
应用根据油菜菌核病的分级标准,可以更好地管理病害,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减少产量损失,提高油菜种植的效益和质量。
结论油菜菌核病分级标准是管理病害的重要工具,通过实施防治措施,可以更好地保障油菜的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防控措施针对油菜菌核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控措施:1. 合理耕作合理的耕作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包括适时犁地、深翻耕地等。
2. 合理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增强油菜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一般建议油菜的种植密度控制在每亩6-8万株。
3.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品种可以减轻病害对油菜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益。
4. 种植轮作合理的轮作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同时也可以维持土壤的生产力。
5. 喷施药剂合理喷施药剂可以减轻病害的影响,控制病害的发生。
但应注意药剂的使用剂量和喷洒时间。
结论采取上述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油菜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提高油菜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科学施肥、调控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工作,综合施策,全面保护油菜的生长和发展。
农病课件15.油菜菌核病
病害循环
发病条件
• 1、天气因素 • 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对病菌生长
有利,发病重。因此,春夏两季如果雨水多时, 菌核病害易发生严重。一个子囊盘放射孢子的时 间可长达8-15天,晴天多在上午8-12时,阴雨天 雨停后即能喷射,孢子可随气流传播到数里以外, 使油菜感病。
发病条件
• 2、植地条件
油菜菌核病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1/3以下分枝数发病或茎病斑不超过3厘米,单株产 量损失在30%以下;
2级:1/3-2/3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1/3以下及茎病 斑超过3厘米以上,单株产量损失30%-60%;
3级:2/3以上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2/3以下及主茎 中下部病斑超过3厘米以上,单株产量损失60%以上。
若花期阶段,温度适宜,雨水较多,则极有利于病害的蔓延 与扩展,易致发病重,损失大。
测报方法
1、系统调查
油菜长势调查:根据油菜长势测报油菜的蕾薹期、初花期、 盛花期、终花期、角果发育成熟期和郁闭程度。
菌源基数调查:子囊盘消长趋势调查、花朵带病率调查
田间发病趋势调查:从初花期开始调查,记录叶病株率和茎 病株率。
二、药剂防治
防治适期
油菜开花盛期,约在3月底到四月初。 如果多雨天气,隔7-10天再防一次。 长势好的田块要确保二次防治。
二、药剂防治
稻—油栽培区 重点抓两次防治 一是子囊盘萌发盛期在稻茬油菜田四周田埂上喷药杀灭菌核 萌发长出的子囊盘和子囊孢子; 二是在油菜盛花期叶病株率达10%以上,茎病株率1%左右 开始防治,或者在油菜主茎开花株率达90%时开始防治。可 选用 同时注意(1)用足药量、水量,确保防效;(2)喷药要均 匀,尤其要喷到植株中下部;(3)药后若遇雨天气需补施; (4)病菌极易产生抗药性,应使用不同有效成分轮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
时间:2009-12-25 16:44:00
油菜菌核病测报技术规范
(试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菜菌核病春季子囊盘萌发时期及其消长动态调查、病情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以及预测预报技术方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油菜菌核病测报调查和预报。
2 术语与定义
2.1子囊盘萌发期
累计100粒菌核萌发数或旱作连茬系统调查田查得的子囊盘数量占全季节子囊盘总数的16%、50%和84%出现的日期,分别为子囊盘萌发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始盛期和盛末期两者之间的时期即为子囊盘萌发盛期。
2.2 严重度分级指标
0级:无病;
1级:1/3以下分枝数发病,或主茎病斑不超过3cm;
2级:1/3-2/3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1/3以下及主茎病斑超过3cm以上;
3级:2/3以上分枝数发病,或发病分枝数在2/3以下及主茎中下部病斑超过3cm以上。
2.3 病情指数计算方式
(1)
公式(1)中:I为病情指数,d i为各严重度级值,l i为各级病株数,L为调查总病株数,4为病情严重度级别值。
发生程度预测
3 发生程度
以最终调查的茎病株率、病情指数和发病面积比率为划分标准,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指标见表1。
表1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4春季子囊盘调查
4.1 菌核埋播调查萌发时期
调查地点:在上年油菜播种或移栽时,选择排水良好、土壤疏松的旱地油菜田,将当年采集的菌核100粒,播入表土下3cm左右深处,每粒菌核相距3cm ,作好标记。
调查时间:当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到子囊盘消失为止。
调查方法:调查记载萌发菌核数(肉眼可见子囊盘柄尖端露出土面为菌核萌发期),计算萌发率,查后摘除已计数的子囊盘,结果记入表2。
通过逐次调查,计算出子囊盘出现始期、始盛期和高峰期。
表2油菜菌核病菌核埋播春季萌发情况调查表
4.2 田间子囊盘消长动态调查
调查地点:选择旱作、连茬、长势较好的油菜田一块。
调查时间:春季当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直至连续3天查不到子囊盘止。
调查方法:田间5点取样,每点固定50cm×50cm(即0.25m2),记载子囊盘数量(菌核萌发后子囊已平展为盘状),计算子囊盘平均密度,查后将子囊盘摘除,结果记入表3。
通过逐次调查,可计算出子囊盘出现始期、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
表3 油菜菌核病春季子囊盘消长动态调查表
5 病情系统调查
5.1 调查时间
调查从春季子囊盘始见起,至油菜成熟收前3-5天结束。
5.2调查地点
选择当地主栽油菜品种,选择旱作、连茬、长势较好类型田3块。
5.3 调查方法
每块田平行线取20点,每点按行连续调查10株,作标记固定,每5天调查一次。
发病初期,调查记载叶发病株、茎发病株及其严重度,当茎病株率达10%以上时,只查茎病株及其严重度,分别计算叶病株率、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记入表4。
表4 油菜菌核病田间病情系统调查表
6 病情普查
6.1 普查时间
于油菜盛花期(主茎开花株率达95%以上时)、终花期和成熟期各调查1次。
6.2 普查地点和方法
按品种、茬口和长势等各类型田共选择调查田不少于20块。
每块田10点取样,每点查10株,发病初期调查叶发病株、茎发病株和茎发病严重度,当茎病株率达10%以上时,只查茎病株及其严重度,分别计算叶、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结果记入表5。
表5 油菜菌核病大田间病情普查表
7 预报方法
7.1 短期预报
油菜菌核病流行程度与菌源量、花期降水量、油菜生长势,以及油菜花期早晚和长短及花期与子囊盘盛发期吻合程度等有关。
在其他因子一定情况下,春季气温回升早,油菜花期雨日多、雨量大且时段分布均匀,则当年病害大流行,反之则病情减轻。
各地可依据当地气象预报,对当年的病害流行程度作出短期预报。
7.2 中长期预报
菌核病病情(茎病株率或病情指数)与上年12月的降水量、当年2月的日均温和盛发期(3月上、中期)雨日数以及子囊盘数量呈现正相关。
各地可结合本地实测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在盛发期前做出中长期预报。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油菜菌核病测报模式报表
汇报时间: 3月20日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