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教案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教案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教案
标题: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讨论、练习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
1. 引入新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直角三角形中边长之间的关系,引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 新课讲解:首先回顾勾股定理的内容,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满足a²+b²=c²,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从而引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 例题解析: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计算验证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否成立。

4.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三、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7.2节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够运用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而总结出一般性结论。

这部分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中考的热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对于这些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可能对于如何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来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够运用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够运用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发现来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引导发现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发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总结出一般性结论。

3.讲解: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详细讲解,解释其含义和运用方法。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优秀10篇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案优秀10篇、课堂小结1①角为直角、②垂直、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力目标2(1)理解并会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会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3)知道什么叫勾股数,记住一些觉见的勾股数。

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3判断上述逆命题是否为真命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学生会感到有些困难,这里教师可做适当的点拨,但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的发现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教学过程4(1)通过自主学习的开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2)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辩证特征。

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5利用类比的学习方法,由学生将上节课所学习的勾股定理的逆命题书写出来。

这里分别找学生口述文字;用符号、图形的形式板书逆命题的内容。

所有这些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估计学生不会感到困难。

这样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及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6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

它可用边的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为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依据。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

在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分不清哪一条边作斜边,因此在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而出错;另外,在解决有关综合问题时,要将给的边的数量关系经过代数变化,最后到达一个目标式,这种“转化〞对学生来讲也是一个困难的地方。

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方法7勾股定理的内容文字表达(投影显示)符号表述图形(画在黑板上)板书设计8(1)逆定理应用时易出现的错误:分不清哪一条边作斜边(最大边)(2)判定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种方法:结合勾股定理和代数式、方程综合运用。

、定理的应用(投影显示题目上9(1)让学生用文字语言将上述定理的逆命题表述出来(2)学生自己证明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有下面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强调说明:(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逆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
-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发现并总结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教师提供指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计算、推理等手段探索定理的正确性。
-分享探究成果,各组展示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启发。
3.知识讲解,深化理解
-教师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系统的讲解,强调定理的条件和结论。
-通过多媒体演示或实物模型展示,帮助学生形象化理解定理的内涵。
3.创新思维题:
-设立1-2道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探索多种解题方法。
-鼓励学生尝试自己编写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相关的题目,并与同学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4.小组合作任务:
-分配一个小组研究课题,例如“讨论研究,并在下节课上进行汇报展示。
4.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使学生在不同难度层次的题目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的精神,使学生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3.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4.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2.学生在证明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逻辑错误,需要教师及时指导纠正。
3.学生对于勾股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把握。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呈现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建筑物的直角结构、直角三角形的艺术品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直角三角形的特征,自然引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强调勾股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联系,提醒学生注意在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
3.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问题,培养他们勇于挑战、不断进取的精神。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2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并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够运用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教材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勾股定理,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证明过程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对学习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够运用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和证明过程。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以及如何运用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三角板、直尺等学习工具。

3.相关的生活实例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建筑物、家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感受到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然后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并通过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展示逆定理的证明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逆定理。

勾股定理教案范本 勾股定理教案教学方法优秀6篇

勾股定理教案范本 勾股定理教案教学方法优秀6篇

勾股定理教案范本勾股定理教案教学方法优秀6篇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学设计篇一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本节将利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其中需要学生了解空间图形、对一些空间图形进行展开、折叠等活动。

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上第一章时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从事过相应的实践活动,因而学生已经具备解决本课问题所需的知识基础和活动经验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3节。

具体内容是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当然,在这些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需要经历几何图形的抽象过程,需要借助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这些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应用意识;一些探究活动具体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相互间的合作交流,有助于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观察图形,探索图形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3.在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实用性。

利用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教强,思维活跃,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力求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1)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育教学过程;(2)从学生活动出发,顺势教学过程;(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2.课前准备教具:教材、电脑、多媒体课件。

学具:用矩形纸片做成的圆柱、剪刀、教材、笔记本、课堂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七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合作探究;第三环节:做一做;第四环节:小试牛刀;第五环节:举一反三;第六环节:交流小结;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初中数学_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本节从古埃及人画直角的方法谈起,然后让学生画一些三角形(已知三边,并且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从而发现画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猜想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即教科书中的命题2,把命题2的条件、结论与上节命题1的条件、结论作比较,引出逆命题的概念。

然后学习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经历证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过程,得出命题2是正确的,引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概念,最后是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可以进一步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过程。

(2)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

(3)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体会数形结合方法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并能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1)通过用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体验数与形的内在联系,感受定理与逆定理之间的和谐与辨证统一的关系(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演示。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大家思考一下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说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呢?前面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可不可以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来判定它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呢?我们来看一下古埃及人如何做?(二)讲授新课活动1问题:据说古埃及人用下图的方法画直角:把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以3个结、4个结、5个结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的三角形; 第四组同学每人画一个边长为 2cm、5cm、6cm 的三
角形。 问题 1:观察这些三角形,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
呢?并测量验证 问题 2:前三个三角形三边具有怎样的关系呢? 问题 3:结合三角形三边长度的平方关系,你能猜
一猜三角形的三边长度与三角形的形状之间有怎样的 关系吗?
学生活动:动手、观察、测量、思考、猜想 设计意图:由特殊到一般,归纳猜想得出勾股定理 的逆命题,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寻求解决数学问 题的一般方法,又体验了数与形的内在联系。 (三)实践验证,归纳证明 教师出示问题 问题 1:对于一个真命题,它的逆命题是否也为 真?学生举例说明。 勾股定理的逆命题是否也正确?怎么证明? 问题 2:三边长度分别 3cm,4cm,5cm 的三角形与以 3cm,4cm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是 怎样得到的?(出示纸片) 问题 3:你能否借鉴问题 2 的方法来证明勾股定理 的逆命题呢? 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分组讨论,交流 合作(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在师生互动中完成证明, 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设计意图:把“构造直角三角形”这一方法的获取 过程交给学生,让他们在不断的尝试、探究的过程中, 亲身体验参与发现的愉悦,有效地突破本节的难点。 (四)例题精讲,练习训练 对课本的例题进行精讲后,教师出示以下课堂练习
题设和结论吗? 问题 2:若一个三角形三边具有 a2+b2=c2,能否确
定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二)动手操作、观察猜想 探究一:分组做实验 第一组同学每人画一个边长为 3cm、4cm、5cm 的三
角形; 第二组同学每人画一个边长为 2.5cm、6cm、7.5cm
教学过程 的三角形; 第三组同学每人画一个边长为 4cm、7.5cm、8.5cm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原(逆)命题、原(逆)定理》优质课教学设计_0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原(逆)命题、原(逆)定理》优质课教学设计_0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自主学习的水平。
教学环节4
教学过程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教师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部分。
学生活动
按照老师的要求,小组合作、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命题,并验证它的准确性,得到逆定理。并选出一组实行展讲。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水平,并锻炼学生的展讲水平。
教学难点
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命题的真假。
五、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的方法。
六.教具准备
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1
教学过程
明确学习目标,复习巩固
教师活动
齐读学习目标。
思考:什么是命题?
命题能够写成什么形式?
什么叫题设和结论。
(即时巩固,以游戏的方式实行)
学生活动
学生抢答
设计意图
通过抢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复习旧知识为本节课内容做好铺垫。
教学环节2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教师活动
和学生一起做个小游戏“说反话”,举个例子,老师说“我是老师”,学生说“老师是我”。
你是学生。
如果是红灯,那么汽车要停。
如果是小鸟,那么它在天上飞。
提出问题:从老师和你说的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活动
教材版本:2019年人教版
教师
年级
八年级
学生人数
授课时间
课题
勾股定理逆定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一、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勾股定理的基础上学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八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已经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水平

18.2勾股定理逆定理教案、说课稿、反思--唐艳文

18.2勾股定理逆定理教案、说课稿、反思--唐艳文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教案主备人:唐艳文审核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教学时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体会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出过程,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

(3)、理解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及关系。

2、过程与方法:经直角三角形判别条件的探究过程体会命题、定理的胡逆性,渗透合情推理得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教学课型与教学方法:新授课。

方法:先学后教、适当点拨教学资源的利用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优秀教案、检测题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勾股定理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埃及人曾用下面的方法得到直角:用13个等距的结,把一根绳子分成等长的12段,然后以3个结,4个结,5个结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

按照这种做法真能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吗?二、先学后教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直角三角形.3. 知道什么叫做原命题、逆命题、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73至74页内容及例1思考以下问题:(时间5分钟)1、如何借助尺规画出以已知的三条线段为边的三角形。

2、写出命题2的已知、求证。

3、(1)如何构造△A ′B ′C ′(2)如何证明:△ABC ≌△A ′B ′C ′(3)如何证明 ∠C=9004、什么叫做原命题、逆命题、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5、自学检测:画一画下面的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5cm ,12cm ,13cm ;(男同学) 6cm ,8cm ,10cm (女同学)。

思考:(1)画出图形,它们都是直角三角吗?(2)这三组数都满足a 2 + b 2 = c 2吗?你猜想到了什么?命题2:勾股定理的逆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 + b 2 = 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的实践及反思

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的实践及反思

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的实践及反思【摘要】本节课为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第二节的内容。

教学目标是在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如何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即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教学过程中,先“由特殊到一般”引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向学生展示“构造法”证明此定理的思路,然后通过相关的例题和练习加强学生对此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定理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记忆,更多的是理解,是学习数学思维,学会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学会寻找题目之间的共同点,进而做到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

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我们选择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

1教学设计定理课的教学,通常包含“猜想——论证——运用”几个环节,证明定理的过程不仅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完整,而且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初中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它是用“构造法”进行证明的,这个方法在初中虽不常用,但对初中生来说却是一个全新的思路,有助于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构造法”或许会给他们以后的数学学习提供帮助。

由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不需要学生掌握,怎样能够把“构造法”的思想展示给学生而又不增加难度是我们备课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先引导学生学会说明边长为“3,4,5”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进而由特殊到一般,再说明边长为a,b,c(a2+b2=c2)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这样的设计使“构造法”的引出自然而然,没有证明过程,却有证明思路。

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如何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对比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让学生理解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时在推理格式上的区别;其次是让学生掌握勾股数的相关知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节,是在上节“勾股定理”之后,继续学习的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判断定理,它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和深化,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初中几何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今后判断某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以后的解题中,将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应用中渗透了利用代数计算渗透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探究精神(三)、学情分析:尽管已到初二下学期学生知识增多,能力增强,但思维的局限性还很大,能力也有差距,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方法学生第一次见到,它要求根据已知条件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根据学生的智能状况,学生不容易想到,因此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又是本节的难点,这样如何添辅助线就是解决它的关键,这样就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难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证明关键:辅助线的添法探索二、教学过程:本节课的设计原则是: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和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围中,通过巧妙而自然地在学生的认识结构与几何知识结构之间筑了一个信息流通渠道,进而达到完善学生的数学认识结构的目的。

(一)、复习回顾: 复习回顾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内容,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直角三角形,通过操作验证两三角形全等,从而不仅显示了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还孕育了辅助线的添法,为后面进行逻辑推理论证提供了直观的数学模型。

接下来就是利用这个数学模型,从理论上证明这个定理。

从动手操作到证明,学生自然地联想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它与一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顺利作出了辅助直角三角形,整个证明过程自然、无神秘感,实现了从生动直观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同时学生亲身体会了动手操作——观察——猜测——探索——论证的全过程,这样学生不是被动接受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因而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

使学生确实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自我创造的快乐。

《勾股定理逆定理》教学反思

《勾股定理逆定理》教学反思

《勾股定理逆定理》教学反思《勾股定理逆定理》教学反思《勾股定理逆定理》教学反思1星期四上午第三节讲了《勾股定理逆定理》第一课时,课后效果和我预想的一样,由于探究内容偏多,课堂容量大,后半部分感觉仓促,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显得不足。

回头反思,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比较合理:定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我由勾股定理引出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和学生分三种方法探究,得出“勾股定理逆定理”,经过课堂练习夯实基础,最后利用新知解决开课时提出的生活实际问题,首尾呼应,学以致用。

怎么避免上述授课时间紧张问题,取得更高的课堂效率呢?我简单谈两点建议,希望各位数学老师以后教此课时得到共勉。

一是在设计探究时应注重简化。

我设计了三个探究:探究1是古埃及人用结绳打桩法得到直角;探究2是师生用尺规作图法得到直角;探究3是利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通过证明得到直角。

现在觉得应把探究2简化,老师就“勾三股四弦五”给学生当堂做尺规作图演示,没有必要再让学生亲自作图,因为教师的演示,效果明显,学生已经理解,达到目标要求,这样就可以节约5分钟时间。

二是对互逆命题,原命题,逆命题,互逆定理,逆定理等概念的讲解可随题点化,而详细讲解、随堂练习可做为第二课时的重点,让出更多时间来做勾股定理逆定理的相应练习,特别是应加大有灵活度和难度生活习题的练习,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总之,课堂设计要做到一个“狠”字,该删除的就删,教学目标不可贪多。

我们围绕授课重点做相应探究,练习,次重点可放在下个课时重点讲解,探究时间要预留充足,相应练习宁精勿多,注重双基才是根本。

《勾股定理逆定理》教学反思2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

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将一根直尺折成一个直角,如果勾(短直角边)等于三,股(长直角边)等于四,那么弦等于五。

即“勾三、股四、弦五”。

它被记载于我国古代着名的数学着作《周髀算经》中,在这本书的另一处,还记载了勾股定理的一般形式。

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反思4篇

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反思4篇

7、八年级数学下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反思一、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本节课以活动为主线,通过从估算到实验活动结果的产生让学生总结过程,最后回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思路清晰,脉络明了。

例如:活动1问题:据说古埃及人用下图的方法画直角:把一根长蝇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以3个结,4个结、5个结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这个问题意味着,如果围成的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3、4、5.有下面的关系“32+42=52”.那么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思想;突出了“特征让学生观察,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思考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难点让学生突破,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

例如:命题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下图,欲过基线MN上的一点C作它的垂线,可由三名工人操作:一人手拿布尺或测绳的0和12尺处,固定在C点;另一人拿4尺处,把尺拉直,在MN上定出A点,再由一人拿9尺处,把尺拉直,定出B点,于是连结BC,就是MN的垂线.建筑工人用了3,4,5作出了一个直角,能不能用其他的整数组作出直角呢?生:可以,例如7,24,25;8,15,17等.3、在本节教学活动过程中,我经常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以学生身份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

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励回答问题的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师生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零距离的接触。

课堂上学生们的思维空前活跃,发言的人数不断增多,学生能从多角度认识问题,争先恐后地交流不同的意见和方法,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这是本节课的特色。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1、本节课我没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学习目标的发展、习题训练内容的展示、学生活动的要求、作业布置等,这些内容都是为教学服务的。

如果用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可以增大了教学密度,使学生的双基训练得到了加强,使传统的课堂走向了开放,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方式在发生变化。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数学人教版12八年级下册

《17.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数学人教版12八年级下册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旨在使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内容,能够通过实践理解逆定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方法。

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主动运用数学工具和理论解决问题的习惯,强化学生逻辑推理与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对数形结合有更深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够正确运用其进行相关计算和证明。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理解并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条件和结论,根据所给条件构造合适的几何图形进行推导和验证。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初中数学教材及辅助资料。

2.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几何图形模型、白板等教学工具。

3.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熟悉基本概念及公式的运用方法,同时思考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本节课的联系。

4. 课堂环境: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参与讨论。

通过建立课堂环境的联系。

在课堂上,积极的互动与热烈的讨论往往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深化理解。

为此,教师在课堂环境中应当注重创设积极互动的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

当学生主动提问时,教师应及时回应并给予鼓励,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还能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讨论环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讨论中,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从而形成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

这样的课堂环境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与本节课的联系在于,通过营造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环节本节课开始,我们首先要带领学生进入课题。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先从实际生活中举例。

例如,讨论校园内的花坛设计或运动场地是否符合勾股定理的原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及点评获奖版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学设计及点评获奖版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的内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属于事实性知识,本节课继探索勾股定理之后,勾股定理应用之前,在本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又是初中阶段学生判定直角三角形非常重要的依据.本节课将勾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互相交换得到一个新的命题,探索并证明这个命题是真命题,这也是我们数学中研究问题的常用视角.同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从边的角度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和前面学过的一些判定方法不同,它是通过数的计算来作形的判断,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探索定理的过程又体现了科学探索的一般方法“特殊验证一大胆猜想一小心求证”,从特殊到一般再回到特殊问题.故学习本节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同时拓展学生思维,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同时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并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二、教学目标设置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内容解析,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具体内容及勾股数的概念;(2)能根据三角形三边的条件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3)经历一般规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经历从实验到验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归纳能力;(4)体验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兴趣;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团队意识.三、学生学情分析从知识上看,学生已经探索并学习勾股定理,知道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重要的性质,勾股定理是根据“形”的特征得到“数”的关系.同时,七年级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知道通过全等三角形可以将数量和位置关系进行转化.从八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上看,七年级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逆向思维、逆向研究的经验,如:已知两直线平行,有什么样的结论?反之,满足什么条件的两直线平行?这既揭示了知识前后的内在联系,也是一种研究问题的常见视角.因而,本课时由勾股定理出发逆向思考获得逆命题,学生应该已经具备这样的意识,但具体研究中,可能要用到反证法、构造全等三角形等思路,对现阶段学生而言可能还具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因此,本节课的难点为:探索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过程及定理的证明.四、教学策略分析: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让学生了解探究问题一般过程和方法.根据本课内容特点,本节课采用“实验一猜想一归纳一论证一应用”的模式进行,从创设问题情景入手,通过知识再现,逆向思考得到关于直角三角形判别条件的猜想,通过动手操作验证猜想的合理性,由合情推理得到一般结论,再通过演绎推理证明结论的正确性.本节课通过“问题串”启发引导学生寻找边的关系判断直角三角.通过“弱” 和“强”的提示语试图调动不同层次学生思维的深入,学生分组遵循“组间无差距”、“组内有梯度”的原则,营造“可探索”的环境,使学生积极参与,互相讨论,一步步地掌握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内容,更好地理解并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从而体会转化与划归的数学思想.同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不同组学生的做法进行展示,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肯定或优化解题思路,使学生学习数学更有成就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五、教学过程:②(展示):你能用一根绳子得到直角三角形吗?3、古埃及人的智慧:金字塔的地基必须严格地成为正方形,四个角就必须是严格的直角;不管是哪一个角有微小的偏差,都会使整个建筑物走形。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说课稿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说课稿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第二节的内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在学习了勾股定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方法,也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判定定理。

同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工程设计等。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究、证明以及应用。

通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勾股定理的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勾股定理的内容,具备了一定的几何推理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理解和应用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多设置一些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

(2)能够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猜想、证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探究精神。

(2)经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究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内容及应用。

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

五、教法与学法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讲练结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并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能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已知三边长度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已知三边长度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难点: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已知三边长度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课件、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回顾,问题导入
(二)探究一:边长为15,20,30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教师给出条件请学生动手做图
学生按要求进行作图,并且验证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三)探究二:边长为a,b,c 且满足2
22c =+b a 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教师设问,引导学生验证边长为a,b,c 且满足222c =+b a 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学生阐述证明思路,并结合图形进行证明
(四)探究三: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已知三边的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并借此规范书写步骤
学生口述证明步骤。

(五)探究四: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进行几何证明、几何运算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通过添加辅助线,将不规则的四边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进一步求解面积。

五、我能行
1.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
A .7,24,25
B .321,421,5 21
C .3,4,5
D .4,721,82
1
2.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斜边扩大到原来的( )
A .1倍
B .2倍
C .3倍
D .4倍
3. 五根小木棒,其长度分别为7,15,20,24,25,现将他们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
正确的是( )
715
242520
715202425157
2520
2425720
2415(A)(B)(C)(D)
A B C D 4.两只小鼹鼠在地下打洞,一只朝下方挖,每分钟挖8cm ,另一只朝左挖,每分钟挖6cm ,10分钟之后两只小鼹鼠相距( )
A .50cm
B .100cm
C .140cm
D .80cm
5.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m ,当它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m 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则旗杆的高为 ( )
A .8cm
B .10cm
C .12cm
D .14cm
6.在△ABC 中,∠C =90°,若 a =5,b =12,则 c =___
7.等腰△ABC 的面积为12cm 2,底上的高AD =3cm ,则它的周长为___.
8.等边△ABC 的高为3cm ,以AB 为边的正方形面积为___.
9.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比为5∶12∶13,它的周长为60cm
10. 在△ABC 中,满足下列条件但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B-∠C;
B.∠A:∠B:∠C=1:3:5;
C.a:b:c=1:2: 3;
D.a 2+b 2=c 2。

11.若△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a -b )(a 2+b 2-c 2
)=0,则△ABC 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12.若△ABC 的三边a ,b ,c 满足条件a 2+b 2+c 2+338=10a+24b+26c ,判定△ABC 的形状.
六、我的收获
学情分析:
对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学生经常接触到,在学习了勾股定理的基础上学生对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也比较容易理解,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学生对于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容易混淆且步骤容易出错。

效果分析:
本课教学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和勾股定理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几何问题,感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材分析: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青岛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勾股定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应用,本节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学会巧妙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

评测练习:
1.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
A .7,24,25
B .321,421,5 21
C .3,4,5
D .4,721,82
1
3.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斜边扩大到原来的( )
A .1倍
B .2倍
C .3倍
D .4倍
3. 五根小木棒,其长度分别为7,15,20,24,25,现将他们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 )
715
242520
715202425157
2520
2425720
2415(A)(B)(C)(D)
A B C D 4.两只小鼹鼠在地下打洞,一只朝下方挖,每分钟挖8cm ,另一只朝左挖,每分钟挖6cm ,10分钟之后两只小鼹鼠相距( )
A .50cm
B .100cm
C .140cm
D .80cm
5.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m,当它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m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则旗杆的高为()
A.8cm B.10cm C.12cm D.14cm
6.在△ABC中,∠C=90°,若a=5,b=12,则c=___
7.等腰△ABC的面积为12cm2,底上的高AD=3cm,则它的周长为___.
8.等边△ABC的高为3cm,以AB为边的正方形面积为___.
9.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的比为5∶12∶13,它的周长为60cm
10. 在△ABC中,满足下列条件但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A=∠B-∠C;
B.∠A:∠B:∠C=1:3:5;
C.a:b:c=1:2: 3;
D.a2+b2=c2。

11.若△ABC的三边a、b、c,满足(a-b)(a2+b2-c2)=0,则△ABC是()
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12.若△ABC的三边a,b,c满足条件a2+b2+c2+338=10a+24b+26c,判定△ABC的形状.
教学反思:
本科教学在学习了勾股定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通过复习回顾、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课堂探索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引导学生作图、画图、对比、验证得出边长为15cm,20cm,25cm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第二部分通过引导学生同桌交流证明三边关系满足两边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并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三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几何计算与几何证明的问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紧跟教师的引导,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活跃。

课堂环节紧凑流畅。

《课标》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节相关内容提出的教学要求是:
1.经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探索过程,知道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联系和区别,能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认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重要意义,会用此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
3.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时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