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PPT课件(29张)

合集下载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5
问题研究
薛谭学讴,自足而归,知不足而得返。就是 “躁”的最好的例证。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讴:不用乐器伴奏的歌唱;这里指唱歌 ;
(2)于:向;(3)穷:尽,完;
(4)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辞夜长(傅玄)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诗迟。
——颜真卿《劝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19
问题研究
5、“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 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 与“静”有何关系?
1
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 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2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避汉 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5 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 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 生。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 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
4
背景简介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 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 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 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他在 《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 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 务求“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 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37岁。 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诫子书》中关于道 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 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7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7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 复姓诸葛,名亮,字孔 明,号卧龙先生。三国 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
2
3
4
5
积累字词
夫(fú) 淡泊(dàn)(bó) 淫(yín)慢 遂(suì) 庐(lú)
6
朗读美文
诫子书
夫(fú)/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要求:200字左右 27
《傅雷家书》百分之百地体现了书中无处不
体现的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
都疼爱有加,但是,在疼爱的同时,也不忘对
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
康等等全方位的教育。
18
《傅雷家书》被视为家庭教育的成功 范例,受到世人的推崇和效仿。
请同学们将《傅雷家书》和《诫子 书》作个对比,看看优秀的家庭教育 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并养成 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做个对社会有 用的人。
②太丘舍去
(消失) (离开)
25
7.日 ①意与日去
(岁月)
②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
26
课后作业
《诫子书》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 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既 有慈父的殷殷期待,更有圣贤的谆谆教诲, 感人肺腑。
假如你是诸葛亮的儿子,收到父亲的来 信后想给父亲一个回信,表达你的想法和志 向,你会怎么写呢?
放纵懈怠
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 能修养性情。
11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迅速逝去 消失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
12
Hale Waihona Puke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凋落,衰残 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在西南联大,傅斯年每天只吃一盘藤 藤菜, 有时只 喝一碗 稀饭, 偶尔招 待来访 的客人 ,甚至 要向邻 居借钱 ,实在 接济不 上了就 卖书。 傅斯年 一生最 好读书 藏书, 积蓄几 乎全部 用在买 书上, 非到万 不得已 ,是不 卖书的 。

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 更高的 阶段也 同样是 要走向 衰落和 灭亡的 。时史 前史的 研究就 是要揭 示史前 时代消 亡的原 因,由 于史料 的匮乏 ,史前 史的研 究还显 得很年 轻。

判断诗的好坏,跟学连在一起。有学 问的诗 跟无学 之诗, 是完全 不同的 。有学 问的诗 ,味道 深远, 有学问 衬底, 故深。 所以陆 游讲, 功夫在 诗外, 主要是 学问。 学问的 累积如 何,决 定了诗 的基本 面貌。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巩固练习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
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 到了哪些诗句?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 及!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悲守/穷庐, • 将/复何及!
第三层层意
• 从反面强调,勤学刻苦, 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 之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设问思考
• 1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 要具备那几个条件?它们是什么关系?
条件一是立志; 条件二是学习; 第三个条件是惜时。 三者关系;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 不可。 诸葛亮主张以学广才,志又是学习成才 的前提和基础,而学习有必须珍惜时间。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诫子书》课件(29张)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诫子书》课件(29张)


诸 葛 亮
,,年,学以,以无,君 将悲 遂 与 险 。 广 才 致 以 俭 子 复守 成 时 躁 淫 才 须 远 明 以 之
何穷 枯 驰 则 慢 , 学 。 志 养 行
及庐 落 , 不 则 非 也 夫 , 德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意 能 不 志 。 学 非 ; 静
放声朗读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诵读 全文,注意读音和停顿。
归纳思路
思考: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
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吗
(道理或事实均可)?
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B无论 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 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于“躁”字,把静、躁加以对比, 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薛谭学讴(ou,唱歌),自足而归,知不足而得 返。就是“躁”的最好的例证。
乐羊子学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动,复返求学, 终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证。
全文结构思路
5、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
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这样的句子文中还有许 多,它们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 节奏感强,文章用语简明,用意 却很深刻。
诸葛亮几千前前对儿子 说的话,今天还有意义 吗?你如何理解?
一、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
1、自译与质疑想结合。
2、补充注释:
:操守;品德 :滋养;培养
以:用来;
广:使……广博
成学:成就
励精:振奋
年与时驰:年华
意与日去:意志;岁月
遂成枯落:最终;枯败;凋零。
译文
• 德才兼备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宁静专一来 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能内心淡泊不慕名利,就不能坚定自己的志向; 不能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 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 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 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 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 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 (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 (到那时,)坐守在贫穷的陋室里,悲伤叹息, 又还有什么用呢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7
夫 静 以驰
重点 词语
致远 广才 淫慢 励精 险
躁 治性 枯落 接世 穷庐
无以 明志 淡泊
8
知文句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翻译句子。
对照文下注释 自译与质疑相结合 检测效果
9
重点 句子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④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⑤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点 治学(静)
修身(躁)


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须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 最忌荒唐险躁。
13
16
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这样的句子文中 还有许多,它们多用对偶句,句 式整齐,节奏感强,文章用语简 明,用意却很深刻。
17
例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诸葛亮用 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 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 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 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 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 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 大的目标”。 例如: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现 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 不是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 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 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 烈烈干一番事业。
1
2
导入
• 诸葛亮,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 代表人物。他品格高洁,才学渊博,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5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词语:淡泊:内心恬淡 无以:没办法 明:明确,坚定 致:达到 远:远大目标 翻译:不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 法达到远大目标
结合注释 疏通文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 志无以成学。
词语: 广:增长 志:明确志向 成学:使学业成功 翻译: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 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 习上获得成就
“非宁静无以致远”中的“致远”。 2。“致远”是指达到远大的目标,那么结 合文章分析诸葛亮希望儿子的目标是什么 ?
接世:对社会有所贡献
材料链接
诸葛瞻(227年-263年),字思远,三国时 期蜀汉大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
诸葛瞻拜骑都尉,袭爵武乡侯。景耀四年与辅 国大将军董厥并为平尚书事,统领中央事务。后 主宠信黄皓,诸葛瞻无所匡正。魏将邓艾伐蜀, 诸葛瞻率领长子诸葛尚、将军张遵、李球、黄崇 防御绵竹(今四川省德阳市)。不听黄崇速占险 要的建议,坐失兵机,出城与邓艾决战,兵败被 杀,绵竹失守。后主刘禅出降,蜀汉灭亡。
作者作品介绍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并整理其诗 文《诸葛亮集》传世。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辅佐 刘备开创蜀国基业。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 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 ,还写信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 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 《诫子书》。
谢 谢!
文言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学 非学无以广才 (动词,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学业)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2张ppt)

yín
suì
淫遂
释句
助词,用 于句首,
助词,的 用……来 约束、节制/节俭
表示发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行、操守 修养身心
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 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明确
达到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 没办法 志向 宁静专一 远大目标
不淡泊名利,就没有办法明确自己的 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达 到远大目标。
他 八 岁 的 儿 子 诸 葛 瞻 的 一 封
这 篇 文 章 是 诸 葛 亮 晚 年 写
题目解读
诫 劝诫,劝勉
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 旨在劝诫、劝勉的信。
子 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 书信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纪 疾行 岁月 最终 凋落,衰残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丧失, 最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悲哀地守着那穷困的屋舍, (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 及!
古今异义
夫君子之行 夫君子之行
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今义:丈夫 古义:操守、品行 今义:行为,行动
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关于该论点分别从学习和修身两个方 面进行说明的,一正一反,说服力强。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
成才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3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3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5
七、课堂反馈
(一)解释词语:
1、淡泊: 2、明志: 3、致远: 4、励精: 5、险躁: 6、治性:
(二)翻译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三)作者写此信的用意是什么?
16
(四)名句填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 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 远 )。夫学须静也,
(战国•墨翟)
(3) 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东晋•葛洪)
18
2、古代关于劝诫子女的名篇中的名句:
(1)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曾国藩家训
(2)“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 ——曾国藩家训
(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朱子家训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 必须砥砺品德。
14
3、“诫”的内涵:(作者写此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1、修身养性,培养品德; 2、生活节俭,淡泊名利; 3、惜时勤学,立志成才; 4、服务社会,为社会所用。
三、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需具备几个条件?
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立志,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习,
三是惜时。
19
诫子歌
我的宝贝 你已几岁(儿子:两岁) 爸爸妈妈 希望你能学会 诚实善良 要抛掉虚伪 风风雨雨 你都必须面对 我的宝贝 你要领会 爸爸妈妈 对你的教诲(儿子:什么教诲?) 学会思辨 开拓思维 尤其是时间 不能浪费 少年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轮回 自由和独立 邀快乐相随 它将决定你的未来 一生的行为 (白)妈妈:宝贝,爸爸妈妈跟你说的话你都记住了 吗? 儿子:贝贝记住了,贝贝听话,贝贝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诫子书》 精品课件(共28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诫子书》 精品课件(共28张PPT)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 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 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 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 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 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 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 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 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随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 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益于社会,只有 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诫 子 书
诸葛亮
作者介绍
诸葛亮
1.(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书法 家、 散文家、 发明家。
2. 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3.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刘备三 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 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 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 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 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 《诫子书》等 。
展现自我
标准答案
第一,要经常性的静思反省。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要经常性地自我对照检查,要善于 自己发现自己思想、灵魂深处的缺点、错误,彻底反省、检查自己,防止在不知不觉中放 任自己的思想道德不足的错误,缺点泛滥。
第二、要俭朴节约。每一个善于吃苦耐劳的人,知道“锄禾”的道理,而如果不善于俭 朴节约,或者因为一时高兴而忘记了以前所遭受的痛苦,仍然会陷入不应有的错误境地。 时刻保持俭朴节约,实际上也是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常对照检查自己,不因生活、待遇改 善而沾沾自喜,甚至走向腐化、堕落。从古至今,几乎每个朝代走向衰亡,都是因为没有 能够保持艰苦创业时的俭朴节约,一度挥霍无度,放松了思想警惕,就会犯下不可饶恕的 错误,其后果是无法弥补的。例如战国时期的吴国,吴王夫差 整天迷恋于美貌的西施,不 再理朝治和加强国防建设,结果在派兵攻打别国时,被越王勾践乘虚发兵灭掉吴国,导致 吴王夫差自杀,国人流亡的惨状。俭朴节约,时刻警醒是多么的重要啊!

部编版15《诫子书》课件 (共37张PPT)

部编版15《诫子书》课件 (共37张PPT)
15 诫 子 书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 词和虚词。(重点) 2.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赏析精彩论点,积累 名言警句。(重难点) 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难点)
“诫”是“告诫、劝勉”的意思。“子”在文中 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是古代一种应用性文 体。以“诫子书”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 洁明了。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不能使学习 有所成就。 精析:从立志方面来谈,双重否定句强调“志”的重要性。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 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于是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可 悲地守着贫寒的陋室,又怎么来得及! 精析:对爱子反复告诫,人生短暂,要珍惜时光,刻苦 学习。
(2016·山东聊城中考,12分) 阅读【甲】【乙】两文, 完成下面问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 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 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 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 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依__靠__屏__除__杂__念__和__干__扰__来__修__养__身__心__,__依__靠__节__俭__来__培__养__自__己____ _的__品__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注释】①淫慢:放纵懈怠。②励精:振奋精神。③接 世:接触社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必须“宁静”,即清心寡欲、专 心致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如此说来,一个人要想成长 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修养自 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夫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 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 养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 亮的观点所在。
• 淫慢/则/不能/励精,从反面告诫儿子 • 险躁/则/不能/治性。学习态度要端正,
不能好高骛远, 急于求成浮躁不专。
18
第二层层意
•阐述学才志三者关系, 表明淫慢和险躁(不 静)的害处,正反结 合证明观点
19
译文赏析
疾行,指迅速逝去
•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凋落,衰残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三国时期 )(蜀国 )杰
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代表作品有《出师表》等。
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 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 的一封书信。
4
朗读课文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 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 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1】励精:振奋精神。励:奋勉, 振奋。
7
【12】险躁:暴躁、浮躁,与上文 “宁静”相对而言。
【13】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14】与:跟随。 【15】驰:消失、逝去。 【16】日:时间。 【17】遂:于是,就。 【18】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枯 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8
【19】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 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对社 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十五课《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第十五课《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 习,而求学的过程之中 又必须有“静”心,
对比论证
如果一个人“淫慢” “险躁”,无静心, 无恒心,则是求学 与修身之所忌。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 复何及!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作者是从什么角 度阐述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年华易逝,流年 似水,如果不珍惜时光,必将碌碌无 为,老大徒伤悲,到那时就悔之晚矣。
句首发语词 无实义
助词:的
夫(fú)/ 君子/ 之
行,
古:操守、品德 今:行走
静 /以
修身,
连词:表目的,来 修身养性 勤俭节约 淳养品德
俭 / 以 养德。
宁静专一
翻译:君子的操守、品德,是用宁静专一来修身养性的,是用勤俭节约来培 养品德的。
非 /淡泊 / 无以 /
内心恬淡 不慕名利
志向

志, 非/ 宁静 /无以/ 致远。
明确、坚定
集中精神
实现远大目标 远:远大的目标
“非…无以…”双重否定,翻译为“不…就不能…”
翻译:不淡泊名利,就不能坚定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实现远大的 理想。
学习
学习
增长才干广:增长 立志
夫/ 学 须静也,才/须 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 志/ 无以/成
成就学业 学:学业 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
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 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 山境内)逝世。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很大的尊崇,他品格高洁,才学渊博,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新知讲解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 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 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 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第15课《诫子书》(29张PPT) 22-2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29张PPT)  22-2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如何“修身养德” 俭
低 要 求
物 质 生 活
细品原文
作者明确了“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 “静”与“明志”和“成才”之间分别有怎样关系?
致远
目的
淡泊
宁静
途径
双重否定表示强调淡泊和明志的重要性。
细品原文 才

目的

前提

途径
核心
细品原文 文中出现三次静分别是什么含义?
静以修身 沉静稳重,不尚浮华

“淡泊”

时 志
总结
诫子书
观点 阐发
论述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正反论证 反面论证 反面论述
“静”与 “志”“学”“才” “淫慢”和“险 躁”“的危害
虚度光阴的危害
Thank you for watching.
非宁静无以致远 清净淡泊,不慕名利

夫学须静也
静心专一,心无旁骛
细品原文
作者认为成才的条件有哪些?
立志 学习 惜时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全文逻辑
修身 静
君子
养德 俭
“志远”
诫子书 • 【三国】诸葛亮
弘扬国学经典
CONTENTS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46张PPT).ppt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46张PPT).ppt

合作探究
作者又明确了“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静”与“明志”“成才”分 别有怎样的关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强调了“明志”“致远”是“淡 泊”“宁静”的目的,即作者认为明确志向和达到目标是目的,其途径是“淡 泊”“宁静”,并用双重否定句的句式强调“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
读出情韵
我们如何读出文中这位慈父拳拳爱子之心呢?
这封书信虽历经千年,闪耀 着不仅是一位智者的谆谆告 诫,也是一位慈父殷殷叮嘱 与期望。所以这不仅是一封 告诫书,也是一封爱的遗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父亲是充满智 慧、立意深远、用心良苦的, 应该读得字字铿锵,读出慈 爱柔和、语重心长的语气。
合作探究
诸葛亮认为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 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 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而“修身、养德” 是成才的关键。

明事理,读情韵

知家训,抒胸臆
读出情韵
除了本文,还有哪些家训的力量鼓励着你呢?
1.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家训资料。 2.以书面的形式推荐你们小组喜欢的名家家训,谈谈你的理 解并阐述推荐的理由。 3.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谈谈你学完本文的认识和收获。
古人家训
博士买驴,书券三纸,尚未见一驴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朱子家训》。 今诲汝等,居家孝,事君忠,与人谦和,临下慈爱。——《贾昌朝家训》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我性不喜华靡。——司马光《训俭示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敕后主辞》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曾国藩《家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欧阳修《示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励精:振奋精神。励:奋勉, 振奋。
【12】险躁:暴躁、浮躁,与上文 “宁静”相对而言。
【13】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14】与:跟随。 【15】驰:消失、逝去。 【16】日:时间。 【17】遂:于是,就。 【18】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枯 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19】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 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对社 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治,修养
译文二
•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 自于学习。
•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 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 夫/学/须静也, • 才/须学也。
作者将立志,学习和成才 • 非学/无以/广才, 三者关系在一起,告诫 • 非志/无以/成学。 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
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 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 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 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 力。
中心思想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 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 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 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 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 鲜明。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 古典文学素养;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志、 学、才三者之间的关系;
4、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年)
,字(孔明 ),号(卧龙 ),
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1.新闻特 写则是 用形象 的事实 说话。 它常常 抓住事 物有特 征的一 面进行 描述, 比消息 更细腻 、更生 动、更 形象。

2.由于新 闻特写 的画面 感特别 强,因 此常给 读者以 身临其 境的感 受。

3.“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一篇文 章有一 个好的 标题, 就像一 个人有 一双明 亮有神 的眼睛 一样, 留给别 人的是 将是十 分美好 而深刻 的印象 ,同时 也是文 学修养 ,语言 功底, 思想魅 力的最 直接的 流露, 从考试 的角度 来说, 更是作 文质量 高底的 一杆标 尺。

4.对于话题作文的拟题我们一定要多 一些有 针对性 的训练 ,掌握 一定的 技巧, 达到需 要应用 时信手 拈来, 出语不 俗的效 果,感 动自己 ,征服 读者。

5.这些根据材料提供的话题,进一步 挖深、 提炼出 来的题 目,源 源源于 材料而 高于材 料,加 进去个 体的感 悟与理 解,充 满了理 性的光 辉,于 平凡中 见奇倔 ,也是 很多喜 欢定议 论文的 同学拟 题一种 好方法 ,很有 思想深 度。
注释
【1】夫(fú):语气词,用于句 首,表示发端。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行:指行为操守。 【4】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5】淡(dàn)泊:安静而不贪 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6】明志:明确志向。 【7】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 神,不分散精力。
【8】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9】广才:使才智广博。 【10】淫(yín)漫:过度怠慢。 漫:怠惰,淫:过度。
• 淫慢/则/不能/励精,从反面告诫儿子 • 险躁/则/不能/治性。学习态度要端正,
不能好高骛远, 急于求成浮躁不专。
第二层层意
•阐述学才志三者关系, 表明淫慢和险躁(不 静)的害处,正反结 合证明观点
译文赏析
疾行,指迅速逝去
•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凋落,衰残
•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穷困潦倒的人居住 的陋室
巩固练习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
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此想 到了哪些诗句?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 及!
(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 之间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 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 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 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 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所以, 三
• 悲守/穷庐, • 将/复何及!
第三层层意
• 从反面强调,勤学刻苦, 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 之意,
设问思考
• 1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 要具备那几个条件?它们是什么关系?
条件一是立志; 条件二是学习; 第三个条件是惜时。 三者关系;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 不可。 诸葛亮主张以学广才,志又是学习成才 的前提和基础,而学习有必须珍惜时间。

6.路在脚下,更在心中,“前方转弯”的 路牌不 是要你 停下, 而是提 醒你该 转弯了 ,心随 路转, 心路常 宽。让 思维转 弯是人 生的智 慧,因 为挫折 往往是 转折, 危机同 时也是 转机。
7.自主性是天才的基本特征。正如居 里夫人 所说: “我们 每个人 都有能 力干好 一件事 。”古 今中外 ,多少 仁人志 士以自 主为经 ,以勤 奋为纬 ,编织 成功。
• 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确志向
内心恬淡, • 非不宁慕静名/无利以/致远。
没有什么可以 拿来,没办法
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译文
•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 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美 德。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 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赏析一
静/以修身
—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 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三国时期 )(蜀国 )杰
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代表作品有《出师表》等。
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 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 的一封书信。
朗读课文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 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 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生存于宇宙间,同顶烈日炎炎,共 沐明月 清辉, 我不比 别人多 ,也不 比别人 少。只 要勇于 展示自 己的个 性与风 采,我 就没必 要仰视 任何人 。
第一层的意思
•开头作者提出“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 的观点,并阐发了 静的价值。
赏析译文(二)
才干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增长 立下志向
•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 险,轻薄
•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淫,放纵, 修养性情。
慢,懈怠
【20】穷庐:破房子。
【21】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呢!
读准字音
夫( fú)君子之行 夫学须静也 淫(yín )慢则不能励精, 险zào( 躁)则 不能治性。 悲守穷庐( lú)
助词,用于 句首,表示
发端
行为操守 屏赏除析杂念翻和译干
扰,宁静专一
• 夫/君子/之行, 静/ 以
修身,
如果不是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 的目的
必须“宁静”,即清心寡欲、专 心致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如此说来,一个人要想成长 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修养自 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夫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 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 养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 亮的观点所在。
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 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又,再 怎么
译文三
•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 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凋落衰 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陋 室,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赏析
• 年/与时驰,
• 意/与日去, 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 • 遂成/枯落, 刻苦,不能荒废学业, • 多不/接世, 暗含惜时之意。
俭/以养德 —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 夫/君子/之行, 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可
见作者严于律己的品质
静/以修身, 指出修身养德的方法和途径, 俭/以养德。 提出本文观点。
句意:作者开篇就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 要求,并指出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
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宁静是“明志”的 非宁静/无以/致远。 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