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右旋糖酐蔗糖酶的表达条件优化及合成产物研究
右旋糖酐酶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李配婷,范广宇,蓝雨丝,等. 右旋糖酐酶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22,43(19):471−478.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1110024LI Peiting, FAN Guangyu, LAN Yusi,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Structure,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of Dextranase[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2, 43(19): 471−47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1110024· 专题综述 ·右旋糖酐酶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李配婷1,2,3,范广宇3,蓝雨丝1,2,刘楠楠1,2, *(1.江苏海洋大学,江苏连云港 222005;2.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连云港),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江苏连云港 222005;3.连云港海关,江苏连云港 222042)摘 要:右旋糖酐酶(dextranase)能够专一性地水解右旋糖酐中的α-1,6糖苷键,降低蔗汁的粘度、防止仪器堵塞、增加目标产品的回收率和质量。
右旋糖酐酶在降解右旋糖酐的同时生成异麦芽糖、异麦芽三糖等低聚糖,这些低聚糖不被人体消化吸收可直接进入大肠选择性地增殖双歧杆菌等有益菌,有润肠通便、促进矿物质元素吸收、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文章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对右旋糖酐酶的结构、右旋糖酐酶生产菌株、右旋糖酐酶酶活及酶学性质改进技术进行综述,发现传统诱变技术和发酵条件的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右旋糖酐酶的发酵水平,通过构建基因工程菌,可有效提高右旋糖酐酶的异源表达水平,结合酶固定化技术提高酶在不利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回收率,在低聚糖制备及制糖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右旋糖酐蔗糖酶酶学性质研究
500 型隔水式培养箱( 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 司) ꎻHH - 4A 电热恒温水浴锅( 北京科伟永兴仪 器有限公司) ꎮ 1. 1. 4 培养基[5] ①基础培养基( g ������L - 1 ) :蔗 糖 120 gꎬ 蛋 白 胨 1. 7 g ꎬ 磷 酸 氢 二 钠 1. 4 gꎬ pH7. 0ꎮ ②发酵产酶培养基( g ������L - 1 ) :蔗糖 150 gꎬ蛋白胨 2. 4 gꎬ磷酸氢二钠 2. 0 gꎬ磷酸二氢钾 1. 1 gꎬpH7. 0ꎮ 1. 2 方法 1. 2. 1 Lm - 1226 发酵产右旋糖酐蔗糖酶 将 Lm - 1226 从斜面接种于基础培养基中ꎬ25℃ 培养 36 h 后接入发酵产酶培养基中ꎬ每 4 h 取样一次ꎬ 测定 A600、酶活和果糖ꎬ以得出菌密度、果糖量和 产酶的关系ꎮ 1. 2. 2 右旋糖酐蔗糖酶的分离提取 右旋糖酐发 酵液 进 行 一 定 的 稀 释ꎬ10 000 r ������ min -1 离 心 15 minꎬ收集上清液为提取液ꎻ分别取 30 mL 提取液ꎬ 加入 ( NH4 )2 SO4 至 饱 和 度 为 10% 、 15% 、 20% 、 25% 、 30% ꎬ 充 分 混 合 均 匀ꎻ 4℃ 放 置 过 夜ꎬ 10 000 r������min -1 离心 15 minꎬ收集沉淀ꎬ测定沉淀 的酶活 和 蛋 白 含 量ꎬ 绘 制 右 旋 糖 酐 蔗 糖 酶 盐 析 曲线ꎮ 1. 2. 3 右旋糖酐蔗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 反应 pH 适当稀释酶液ꎬ分别在 20、25、30、35、 40℃ 反应温度下测定右旋糖酐蔗糖酶活力ꎬ绘制 最适温度曲线确定最适发应温度ꎻ用不同 pH 值 的缓冲液适当稀释酶液ꎬ使酶反应在不同 pH 值 条件下进行ꎬ测定酶活力ꎬ绘制最适 pH 曲线确定
右旋糖酐蔗糖酶作用机制
右旋糖酐蔗糖酶作用机制右旋糖酐蔗糖酶(α-glucosidase)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它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右旋糖酐蔗糖酶的作用机制为主题,深入探讨该酶的结构、功能以及参与的生化反应过程。
右旋糖酐蔗糖酶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酶,属于糖苷水解酶家族。
它主要存在于生物体的消化道中,如胰腺、肠道和唾液腺等组织中。
右旋糖酐蔗糖酶的主要功能是催化蔗糖和其他右旋糖酐的水解反应,将它们分解成葡萄糖单糖。
右旋糖酐蔗糖酶的结构由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它们以特定的方式排列形成蛋白质链。
该酶的结构具有三维空间构型,其中包含有活性位点。
活性位点是酶分子上的特定区域,能与底物分子结合并催化化学反应。
右旋糖酐蔗糖酶的活性位点包含一些关键的氨基酸残基,如谷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等。
这些氨基酸残基的特殊排列使得活性位点能够与底物分子发生特异性的相互作用。
右旋糖酐蔗糖酶的催化作用遵循经典的酶促反应机制。
当底物分子与右旋糖酐蔗糖酶的活性位点结合时,它们形成一个底物酶复合物。
这个复合物进一步发生化学反应,底物分子发生水解作用,被分解成葡萄糖单糖。
整个反应过程中,右旋糖酐蔗糖酶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速了蔗糖和其他右旋糖酐的水解反应速率。
右旋糖酐蔗糖酶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步骤:底物结合和催化反应。
底物结合是指底物分子与右旋糖酐蔗糖酶的活性位点结合形成底物酶复合物。
在这一步骤中,活性位点上的氨基酸残基与底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电荷相互作用和范德华力等作用力发生相互作用,使底物分子在适当的位置和方向上与酶结合。
催化反应是指底物酶复合物发生水解反应,右旋糖酐蔗糖酶将蔗糖和其他右旋糖酐分子水解成葡萄糖单糖。
在这一步骤中,活性位点上的氨基酸残基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等方式与底物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使底物分子发生断裂并形成产物。
右旋糖酐蔗糖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蔗糖和其他右旋糖酐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它们需要被分解成葡萄糖单糖才能被生物体吸收和利用。
右旋糖酐蔗糖酶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其培养条件的研究
蒸ResearchPaper缓兹辘黼赫嚣虢赫㈣鳞嚣戮鹱端磁《瓣蕊溅溅糍㈣嘲棼露勰藏搿嚣藏糍勰罐籀缀糍瓣糍瓣缓《澎糍瓣澎澎黼籍貔貔瓣嚣羹麓糍籀糍耱糍糍貔磁#辔‰…一…,。
m“#旃……,一∞劾微生物学报ActaMicrobiologicaSinica48(4):492.497:4April2q008ISSN0001.6209:CNll—1995J/Qhttp:,∞oumals.im.ac.cn右旋糖酐蔗糖酶工程菌株的构建及其培养条件的研究张洪斌1,一,朱春宝1,胡又佳1,朱宝泉1,王雅洁2(1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上海200040)(2合肥工业大学制药工程系,合肥230009)摘要:【目的】右旋糖酐蔗糖酶是一种以蔗糖为底物,催化转移D.葡萄糖基生成01.葡聚糖或低聚糖的葡萄糖基转移酶。
【方法】利用PCR扩增技术,将已获得的右旋糖酐蔗糖酶基因dexYG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上。
转化E.coliBL21(DE3),.经过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和酶切验证后,得到右旋糖酐蔗糖酶工程菌株BL21(DE3)/pET28..dexYG。
【结果】经IPTG诱导该基因在E.coliBL21(DE3)中能有效表达,在诱导过程中菌体生长受到抑制。
通过对培养时间、IPTG浓度、培养温度、菌浓(DD。
)和pH值等产酶因素的优化考察,得到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5h、IPTG浓度O.5mmol/L、250c、OD,600值1.0和pH6.0。
酶活力由最初的5.39U/mL提高到35.62U/mL.,其中pH值对产酶活力影响最大,在pH6.0时的最高产酶活力是LB原始pH条件下最高酶活的3.5倍,并且pH值也是导致在诱导后期酶活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结论】酶的表达和酶活的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工程菌株能够异源高效表达右旋糖酐蔗糖酶,并且表现出较高的酶活力。
关键词:右旋糖酐蔗糖酶;工程菌;表达;培养条件中图分类号:Q786,Q9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01—6209(2008)04-.0492.06右旋糖酐蔗糖酶(Dextransucrase,EC2.4.5.1)是一种由肠膜状明串珠菌(Leuconstocmesenteriodes)和口腔链球菌(oralstrepotococcus)产生的葡萄糖基转移酶(glucosyltransferases)…。
制糖工程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制糖工程论文题目一、最新制糖工程论文选题参考1、EGSB-A/O组合工艺处理淀粉制糖生产废水的工程优化2、制糖工业节能减排工程示范及研究方向3、甘蔗制糖废水零排放工程设计4、甘蔗制糖废水零排放的工程实践5、ABR-活性污泥法在制糖废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6、浅谈博天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制糖废水深度处理改造工程7、生物制药和糖业废水处理工程改造8、食品工程专业(制糖方向)《热工学》教学改进的思考与体会9、运用系统工程探讨内蒙古制糖业之发展趋势10、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探索与实践——以黄精多糖的提取、鉴别、含量测定为例11、一种高产木糖醇的热带假丝酵母基因工程菌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12、大肠杆菌工程菌发酵乳糖制备D-塔格糖的研究13、海洋寡糖工程药物——壳寡糖制备分离新工艺及其抗癌活性研究14、过程系统工程与制糖工业15、半乳糖化透明质酸/壳聚糖复合肝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研究16、一种高产胞外多糖的基因工程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17、双酶耦合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应用于D-塔格糖和L-核糖制备的研究18、一步法制备高果糖浆工程及产酶菌体营养价值研究19、基因工程α-半乳糖苷酶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20、基因工程α-半乳糖苷酶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二、制糖工程论文题目大全1、原核基因工程制备新型重组α-半乳糖苷酶应用于人B→O血型改造的研究2、酶工程制备1.6—二磷酸果糖的中试研究3、酶工程制备1.6-二磷酸果糖的中试研究4、酶工程制备1,6─二磷酸果糖的中试研究5、一步法制备高果糖浆工程研究进展6、两级UASB+A/O处理玉米制糖废水工程实例7、两级UASB+A/O处理玉米制糖废水工程实例8、壳多糖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9、酿酒酵母海藻糖代谢工程与抗逆性相关机制研究10、木质纤维素水解液抑制物耐受菌发酵生产木糖醇的研究及产乙醇基因工程探索11、酶工程技术制备右旋糖酐的研究12、甘蔗的生物炼制——蔗糖业生物工程的新技术和新产品13、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发酵生产氨基葡萄糖及过程优化与控制14、基因工程菊粉内切酶毕赤酵母表达优化与菊寡糖制备研究15、葡萄糖制草酸的工程放大数学模型及模拟16、乙醛还原酶工程菌的构建以及与葡萄糖脱氢酶工程菌偶联还原制备R-CHBE17、UASB+A/O 生物池组合工艺处理玉米制糖废水工程设计18、一种不含外源DN 段的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基因工程菌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19、重组右旋糖酐蔗糖酶工程菌的表达稳定性及酶法制备结晶果糖的研究20、Pyrococcus furiosus耐热淀粉酶工程菌的构建及直链麦芽寡糖的制备三、热门制糖工程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通过Schiff base反应形成的天然多糖可注射水凝胶的制备及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2、一种聚多糖基组织工程大孔支架的制备方法3、重组鼠李糖乳杆菌工程菌株及其制备方法4、运用生物工程酶技术提取石斛多糖的工艺及其制品和应用5、某糖果厂西北侧高边坡治理工程危石防护施工与安全控制6、对金光制糖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工程无缝薄板矩形、圆形水池施工技术的探讨7、三氯蔗糖生产线建设工程的进度优化及进度控制8、氧化葡萄糖杆菌转化甘油制备二羟基丙酮的过程工程研究9、利用重组工程菌制备海藻糖酶抑制剂井冈霉亚基胺A10、重组人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酶H基因工程菌的优化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制备11、基因工程制备菠菜叶绿体三糖磷酸酯异构化酶12、抗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和性质研究13、控制爆破技术在平果县糖厂旧厂房拆除工程中的应用14、134 蒸溜酒製造工程における穀物糖化醪中の脂質制御15、精製糖工程の総合制御システム16、Sorbinil和Zopolrestat对酵母工程菌中人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抑制作用17、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人源化抗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工程抗体18、借助蛋白质工程使磷酸果糖激酶的抑制物转变为活化物19、琚长霄1 ,黄立新1,* ,许世枫1 ,赵璧秋2 ( 1.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2.广州精制糖与淀粉衍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四、关于制糖工程毕业论文题目1、制糖工程专业《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教学改革2、制糖工程实验独立设课教学改革与实践3、制糖工程专业课双语教学刍议4、制糖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5、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传统学科焕发青春活力——制糖工程学科发展之路6、制糖工程《科技论文电脑写作》课程教学改革初探7、指导制糖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教学实践的探讨8、制糖工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9、制糖工程专业英语10、全国甘蔗制糖工程技术人员第三期进修班在广州开课11、为加速我国甘蔗制糖科技人材的培养制糖工程技术人员进修班开课12、与《制糖工程外语词典》编者商榷13、全国性制糖工程技术经验交流会暨无锡轻工业学院制糖工程专业董事会召开14、制糖工程实验15、我国著名制糖专家霍汉镇高级工程师访谈录16、UASB+A/O处理甜菜制糖废水工程实例17、ABR+A/O氧化沟工艺处理甜菜制糖废水工程实例18、制糖与糖工程领域的发展及现代膜分离控制技术研究19、浅析工程技术类学会在地方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以广西制糖学会为例20、制糖工业节能减排工程示范及研究方向五、比较好写的制糖工程论文题目61、通过Schiff base反应形成的天然多糖可注射水凝胶的制备及其作为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62、一种聚多糖基组织工程大孔支架的制备方法63、重组鼠李糖乳杆菌工程菌株及其制备方法64、运用生物工程酶技术提取石斛多糖的工艺及其制品和应用65、某糖果厂西北侧高边坡治理工程危石防护施工与安全控制66、对金光制糖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工程无缝薄板矩形、圆形水池施工技术的探讨67、三氯蔗糖生产线建设工程的进度优化及进度控制68、氧化葡萄糖杆菌转化甘油制备二羟基丙酮的过程工程研究69、利用重组工程菌制备海藻糖酶抑制剂井冈霉亚基胺A70、重组人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酶H基因工程菌的优化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制备71、基因工程制备菠菜叶绿体三糖磷酸酯异构化酶72、抗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和性质研究73、控制爆破技术在平果县糖厂旧厂房拆除工程中的应用74、134 蒸溜酒製造工程における穀物糖化醪中の脂質制御75、精製糖工程の総合制御システム76、Sorbinil和Zopolrestat对酵母工程菌中人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抑制作用77、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人源化抗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工程抗体78、借助蛋白质工程使磷酸果糖激酶的抑制物转变为活化物79、琚长霄1 ,黄立新1,* ,许世枫1 ,赵璧秋2 ( 1.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2.广州精制糖与淀粉衍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
右旋糖酐酶开发及应用研究进展
右旋糖酐是一种聚 D- 葡萄糖,在自然界中由 微生物产生,是一种胞外多糖。右旋糖酐中葡萄糖 残基以 α-1,6 糖苷键连接成主链,α-1,2-、α-1,3- 和 α-1,4- 糖苷键连接成支链,不同微生物产生的右旋 糖酐结构上有差异[1]。但分子量一般较大,黏度较 高[2]。右旋糖酐与多种生命现象有关。例如,细菌
关键词 : 右旋糖酐酶 ;右旋糖酐 ;生物被膜 ;制糖 ;血浆代用品 DOI :10.13560/ki.biotech.bull.1985.2018-1021t and Application of Dextranase
CHANG Guo-wei HUANG Zeng-wei LI Zhi-de LIANG Da-feng
(Guangdong Provincial Bioengineering Institute(Guangzhou Sugarcane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Guangdong Provincial Engineering and Technique Research Centre of Enzyme and Biocatalysis,Guangzhou 510316)
·综述与专论·
生物技术通报
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9, 35(6):196-204
右旋糖酐酶开发及应用研究进展
常国炜 黄曾慰 黎志德 梁达奉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酶制剂与生物催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广州 510316)
摘 要 : 右旋糖酐酶是一类能特异性催化右旋糖酐中 α-1,6- 糖苷键水解的酶,其作用底物——右旋糖酐则是蔗糖经某些微 生物发酵生成的高分子葡萄糖聚合物。右旋糖酐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材料等领域,但也给口腔健康、制糖生产等带来不良影响。 随着人们对右旋糖酐、右旋糖酐水解物及其他多糖研究的深入,右旋糖酐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右旋糖酐酶制剂的整体 开发水平仍不高,应用深度仍有限。综述了右旋糖酐酶菌种构建、发酵、纯化、固定化、酶学性质表征、酶活性增强等多个方面 的开发研究,以及右旋糖酐酶在制糖、食品、医药、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其中包括本团队在开发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 讨论了在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种右旋糖酐蔗糖酶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右旋糖酐蔗糖酶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马江锋,姜岷,孙涛,蒋志明,吴昊
申请号:CN202210292091.5
申请日:20220323
公开号:CN114561370A
公开日:
2022053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右旋糖酐蔗糖酶突变体,并用麦芽糖作为受体底物制备益生元的方法。
右旋糖酐蔗糖酶序列图如图所示,其最适催化pH为5.5,温度为30℃。
用突变的葡聚糖蔗糖酶催化右旋糖酐并以麦芽糖为受体底物直接获得产物,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效率高的特点,其催化产出的益生元在食品医药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市场应用潜力。
申请人:南京工业大学
地址:211816 江苏省南京市浦珠南路3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王斌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生物法调控右旋糖酐分子量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技生物法调控右旋糖酐分子量的研究进展相萍萍(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上海健康护理职业学院(筹)),上海 200237)摘 要:右旋糖酐是一种可以应用到食品行业的生物大分子多糖,分子量大小及其分布与其性质及应用范围密切相关。
探索能定向调控右旋糖酐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方法,对目标分子量片段的右旋糖酐的制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及理论价值。
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物法调控右旋糖酐分子量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右旋糖酐;发酵法;酶法;双酶法Progress in Biological Regulation of Dextran Molecular WeightXIANG Pingping(Health School Attach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 Health Sciences(Shanghai Health Nursing V ocational College (Preparing)), Shanghai 200237, China) Abstract: Dextran is a bio-macromolecule polysaccharide that can be applied to the food industry. The molecular weight and distribution of dextran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e exploring directional methods to control the dextran molecular weight and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oretical valu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dextran. In this paper, we reviewed the progress in the research on the biological methods of controlling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dextran.Keywords: dextran; fermentation; enzyme method; double enzymatic method右旋糖酐(Dextran)是一种微生物多糖,分子式为(C6H10O5)n,是由α-D-葡萄糖基聚合而成的高分子量同多糖,因为右旋糖酐聚合度的差别,所获得的右旋糖酐的分子量也不尽相同,不同分子量的右旋糖酐在食品行业有不同的应用。
右旋糖酐蔗糖酶生产菌的产酶条件研究
右旋糖酐蔗糖酶生产菌的产酶条件研究
张洪斌;王雅洁;胡雪芹;朱慧霞;姚日生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08(029)005
【摘要】右旋糖酐蔗糖酶是一种以蔗糖为底物,催化转移D-葡萄糖基生成α-葡聚糖或低聚糖的葡萄糖基转移酶.本实验对右旋糖酐蔗糖酶生产菌的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诱导产酶碳源为5%蔗糖、培养时间24h、培养温度25℃、培养液初始pH值8.0为最佳产酶条件.
【总页数】4页(P303-306)
【作者】张洪斌;王雅洁;胡雪芹;朱慧霞;姚日生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农产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农产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农产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农产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009;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农产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6
【相关文献】
1.低温几丁质酶生产菌的筛选鉴定与产酶条件研究 [J], 王晓辉;张庆芳;迟乃玉
2.合成己酸乙酯脂肪酶产生菌的产酶条件优化及其催化生产香酯液研究 [J], 王晓丹;胡靖;胥思霞;吴海;张小龙;龙茜萍;邱树毅
3.蛋白酶生产菌的产酶条件研究 [J], 李冰峰
4.嗜热蛋白酶生产菌Bacillus sp.DPE7的产酶条件研究 [J], 张云峰;李有志;莫天砚
5.羽毛角蛋白酶生产菌的选育及产酶条件研究 [J], 姚淑敏;颜振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组右旋糖酐酶的表达、纯化及性质研究
重组右旋糖酐酶的表达、纯化及性质研究望魁甲;陈帅;卢大儒;朱化星;王笃强;廖远平;史秀娇;周加义;王晓;王海凤;王丁力;王英明【期刊名称】《生物化工》【年(卷),期】2018(004)002【摘要】将LipomycesstarkeyiCGMCC 2.1390菌株的DEX基因进行PCR扩增并克隆至表达载体pPICZαA上,将重组质粒转化至Pichia pastorisX33细胞中进行甲醇诱导分泌表达.质粒转化至Pichia pastorisX33细胞中,经1%甲醇诱导72h 表达重组蛋白,培养基上清中DEX浓度和酶活力分别为14.3mg/L、25648U/L.重组蛋白经过两步层析纯化后,纯度为90%,酶活力回收率为58.4%,比活力为7130U/mg.重组DEX最适反应温度为35℃,最适反应pH值为5.0,酶在低于40℃、pH3.0~8.0稳定.以右旋糖酐20kDa为底物,酶的Km值为6.2×10-4mol/L,Vmax 值为4.0×10-3mol/min·L;以右旋糖酐70kDa为底物,酶的Km=7.4×10-5mol/L,Vm ax=3.0×10-3mol/min·L.Zn2+对酶活力有微弱促进作用,Ca2+对酶活力有轻微抑制.10%Sucrose有利于提高重组DEX的保存稳定性.【总页数】6页(P30-35)【作者】望魁甲;陈帅;卢大儒;朱化星;王笃强;廖远平;史秀娇;周加义;王晓;王海凤;王丁力;王英明【作者单位】吴江近岸蛋白质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222;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 200433;吴江近岸蛋白质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222;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 200433;吴江近岸蛋白质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222;吴江近岸蛋白质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222;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上海 200433;吴江近岸蛋白质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222;吴江近岸蛋白质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222;吴江近岸蛋白质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222;吴江近岸蛋白质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222;吴江近岸蛋白质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222;吴江近岸蛋白质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222;吴江近岸蛋白质科技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2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56+.2【相关文献】1.重组酶Xar的表达纯化及性质研究 [J], 王锐丽;叶兆伟;薛业敏2.重组水稻α-半乳糖苷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J], 李苏红;朱旻鹏;李拖平3.重组人糜蛋白酶表达、纯化和性质研究 [J], 刘晓;李素霞4.甲基对硫磷水解酶的重组表达及其纯化和性质研究 [J], 傅国平;崔中利;徐玮;吴旭平;李顺鹏5.来源于P.bacterium 1109的甘露醇脱氢酶的重组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J], 逯付之;徐炜;吴昊;张文立;光翠娥;沐万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酶法合成右旋糖酐的研究
酶法合成右旋糖酐的研究樊攀;钟桂芳;毛多斌;魏东芝;杨雪鹏【期刊名称】《中国酿造》【年(卷),期】2011(000)006【摘要】利用肠膜状明串珠菌(Leuconstocmesenteriodes)右旋糖酐蔗糖酶催化蔗糖合成右旋糖酐.分别探讨了不同蔗糖浓度、加酶量、反应温度、pH值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蔗糖转化率的影响,从中选取影响较显著的3个因素如蔗糖浓度、反应温度、pH值,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方法对酶促反应条件进一步优化,确定酶促反应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酶法合成右旋糖酐的最佳条件为:蔗糖浓度50g/L,加酶量为0.214U,反应温度12℃,pH值为7.5,反应时间为30h,蔗糖转化率约为31%.【总页数】4页(P166-169)【作者】樊攀;钟桂芳;毛多斌;魏东芝;杨雪鹏【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3【相关文献】1.酶法合成右旋糖酐及过程调控研究进展 [J], 邹青松;浦媛媛;王晓;王清;李素霞;陈山2.酶法合成右旋糖酐过程规律的研究 [J], 黄双霞;相萍萍;齐鹏翔;蓝尉冰;王帅静;陈玉颖;陈山3.海洋氧化节杆菌KQ11右旋糖酐酶清除甘蔗制糖中右旋糖酐的研究 [J], 刘乐;丁一;王淑军;房耀维;吕明生4.右旋糖酐水解改善右旋糖酐分子量分布的研究 [J], 慕娟;问清江;郑巧霞;孙晓宇;丁浩5.酶法合成右旋糖酐相对分子质量的控制 [J], 姚日生;董明辉;朱慧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上最快最全的网络文档批量下载批量上传,尽在:/item.htm?id=9176907081史上最快最全的网络文档批量下载批量上传,尽在:/item.htm?id=9176907081重组右旋糖酐蔗糖酶的表达条件优化及合成产物研究王雅洁,张洪斌 ,胡雪芹,伊晓楠(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系,合肥230009)摘要:目的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在工程菌E. coli BL21 (DE3)/pET28-dexYG中高效表达右旋糖酐蔗糖酶,并研究该酶合成右旋糖酐的条件。
方法通过设计正交实验,考察培养基中各组分及其浓度对诱导产酶结果的影响。
在选择合适培养基之后,通过改变温度、蔗糖浓度和pH值,研究它们对合成产物产量和黏度的影响。
结果成功选择了可高效表达该酶的表达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待菌浓达到2.0时,加入IPTG至0.25mmol/L继续诱导培养4h,可以获得高活力的酶。
蔗糖浓度对产量的影响比较显著,通过控制发酵条件并不能有效控制合成产物的分子量。
结论得到可以高效表达该酶的培养基,研究利用该酶合成右旋糖酐的条件,为实现该酶合成糖酐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右旋糖酐蔗糖酶;培养基;表达;右旋糖酐中图分类号:Q7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Optimization of culture conditions for recombinant dextransucrase expression andstudy of dextran synthesisYajie Wang, Hongbin Zhang*, Xueqin Hu, Xiaonan Yi(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elect a proper medium for recombinant dextransucrase expression in engineering strain E. coli BL21 (DE3)/pET28-dexYG and study the conditions of dextran synthesis. METHODS The medium components for cell growth and enzyme expression were optimized using an Orthogonal experiment. After the medium had been decided, the temperature、sucrose concentration and pH value effects on yield and viscosity of synthesized dextran were studied. RESULTS When the cell density reached 2.0, 0.25 mmol/L IPTG was added and the culture continued for 4 h for enzyme induction. Under the selected medium and these conditions, the dextransucrase expressed was with high activity. Sucrose concentration effects the dextran yield grateley ,but it could not control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dextran by controlling the synthesizing conditions. CONCLUSION Selected the medium for dextransucrase expression and conditions studies of dextran synthesis would provide bedrock for 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dextran by the recombinant dextransucrase.KEYWORDS: dextransucrase; medium; expression; dextran引言基金项目: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08A067),合肥工业大学博士基金(GDBJ2008-021)作者简介:王雅洁,女,安徽岳西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张洪斌,副教授,博士,Tel/Fax:+86-551-2901968; E-mail:zhb5678@右旋糖酐蔗糖酶(dextransucrase,EC 2.4.1.5)可以催化D-吡喃葡萄糖基从蔗糖转移到葡聚糖,是一种分泌型葡萄糖基转移酶(Glucosyltransferases)。
很多菌株,比如肠膜样明串珠菌(Leuconostoc)、链球菌(Streptococcus)和乳酸菌(Lactobacillus)都能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生产该酶。
右旋糖酐蔗糖酶的主要产物右旋糖酐作为血浆扩容剂受到广泛的关注,人们从肠膜样明串珠菌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右旋糖酐蔗糖酶,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1,2]。
蔗糖是葡萄糖基最好的供体,其他糖及其衍生物如麦芽糖、异麦芽糖、黑曲霉糖及其他化合物都可以作为葡萄糖基的受体。
利用这些受体的反应,不仅可以生产在食品、医药行业应用广泛的右旋糖酐,还可以用来生产低分子量的葡聚糖。
果糖是天然的副产物,它接受一个葡萄糖基生产二糖-吡喃果糖-5-葡萄糖苷[3],它是一种可用于工业转化的很有潜力的选择性增甜剂。
利用肠膜状明串珠菌或链球菌发酵得到的右旋糖酐蔗糖酶是诱导酶,诱导物与酶底物均为蔗糖,产生了的高粘度葡聚糖与酶和细胞形成复合物,对酶的提取纯化和催化产物的质量控制都造成很大的困难。
本实验室从一株L. mesenteriodes中扩增出右旋糖酐蔗糖酶基因dexYG(GenBank,DQ34576),并成功构建了能高效表达的重组右旋糖酐蔗糖酶工程菌株E. coli BL21 (DE3)/pET28-dexYG[4]。
本文通过对培养基成分和表达条件的考察,实现在该工程菌中高效表达高活力的右旋糖酐蔗糖酶,并利用该酶进行合成右旋糖酐的研究。
1 材料1.1菌种:基因工程菌E. coli BL21 (DE3)/pET28-dexYG由本实验室构建、保存。
1.1主要试剂和仪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购自默克公司;卡那霉素购自上海捷瑞;其他常用试剂均为市售国产试剂。
1515型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公司);VIS-723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公司);高速冷冻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低温冰箱 (-50℃)(日本SanYo);pH计(上海康仪仪器);恒温摇床(武汉中科仪器厂)。
2 方法2.1 右旋糖酐蔗糖酶的表达将基因工程菌BL21 (DE3)/pET28-dexYG于37℃、含卡那霉素(50 μg/m L)的LB培养基[5]中进行过夜密集培养。
将过夜培养的细菌按照1%的接种量接种到含卡那霉素(50 μg/m L)的新鲜培养基中,37 ℃、250 r/min培养至OD600为1.0时,加入IPTG至终浓度为0.5 mmol/L,25 ℃、250 r/min诱导4 h右旋糖酐蔗糖酶的表达。
收集细菌沉淀,超声破碎细菌后,离心收集上清。
2.2 右旋糖酐蔗糖酶酶活力测定参照文献[6]。
2.3 酶表达培养基的组成研究培养基各组成及浓度研究,通过L1873七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各因素与水平见表1。
按照表2分别配制培养基,并照1.2中分别在不同培养基中表达右旋糖酐蔗糖酶,检测酶活。
表1 培养基优化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Tab. 1 Selected factors and assigned levels for optimizing medium components and concentrationSerial no. Factor Level 1 Level 2 Level 31 Glycerol (g/L) 0 5 102 Glucose (g/L) 0 5 103 Tryptone (g/L) 5 10 154 Yeast extract (g/L) 2.5 5 105 M9 salt solution 0 0.5 16 Calcium chloride(mM) 0 0.05 0.17 Magnesium sulfate (mM) 0 0.1 0.2(10×M9 salt solution[7](1L):Na2HPO4·7H2O 12.8g;KH2PO4 3g;NaCl 0.5g;NH4Cl 1g。
)2.4 菌体生长曲线研究将基因工程菌BL21 (DE3)/pET28-dexYG于37℃、含卡那霉素(50 μg/m L)的LB培养基中进行过夜密集培养。
将过夜培养的细菌分别按照1%的接种量接种到含卡那霉素(50 μg/m L)的LB、表达培养基中,37 ℃、250 r/min培养,4h后加入IPTG至0.5mmol/L,25 ℃、250 r/min培养4h,每小时取样测OD600和pH值。
2.5 酶表达条件的研究在正交实验确定培养基组分的情况下,选择最优培养基,研究诱导菌浓、IPTG诱导浓度与诱导时间对酶活的影响。
2.6 重组右旋糖酐蔗糖酶合成右旋糖酐的研究通过改变反应体系中酶的浓度、蔗糖浓度、pH值和反应温度,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产量与特性黏度的影响。
用含0.05 g/L氯化钙、pH 5.4、200 mmol/L乙酸-乙酸钠配制蔗糖溶液,加入酶液后混合均匀于25 ℃反应。
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两倍体积95 %的乙醇,离心后弃上清液。
沉淀在75 %乙醇中反复捏洗后,置于60 ℃干燥,称重计算产量。
另取0.1 g样品溶解于50 mL去离子水,过滤后用乌式黏度计在25℃测量特性黏度。
2.7 HPLC 检测右旋糖酐分子量及分布采用HPLC法分析特性黏度不同的两种右旋糖酐产物,色谱条件如下:GPC分离柱(7.8mm ×300mm),2414型示差折光检测器;流动相为纯水,流速0.6mL/min,样品质量浓度1g/L;检测器温度40℃,柱温度60℃。
3. 结果3.1酶表达培养基的组成研究结果见表2。
诱导产酶培养基设计的最佳方案为:甘油5 g/L,葡萄糖5 g/L,胰蛋白胨5 g/L,酵母浸膏5 g/L,1×M9盐,镁离子0.1 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