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糖的生物合成

合集下载

第24章 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

第24章 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
>8.89mmol/L
合成
糖原 脂肪、 氨基酸、 核糖等
随尿排出
2、血糖的调节
• 肝脏调节
• 肾脏调节
• 神经调节
• 激素调节
(一)肝脏调节
• 进食后——肝糖原合成↑ • 不进食——肝糖原分解↑ • 饥饿时——糖异生作用↑
为葡萄糖的过程。

反应定位:胞浆 肝糖元的分解过程:
糖原的结构及其连接方式
还原端:半缩醛羟基
-1,6糖苷键
非还原性末端
-1,4-糖苷键
三种酶协同作用:
糖原磷酸化酶(催化1.4-糖苷键断裂) 糖原脱枝酶(催化寡聚葡萄糖片段转移和1.6-糖苷键水解断裂)
磷酸葡糖变位酶(催化葡萄糖磷酸基团变位)
106
6
108
葡萄糖
6、糖原
1-磷酸葡萄糖
血液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血糖及其调节 血糖及血糖水平的概念: 血糖(Blood sugar):指血液中的葡萄糖。 血糖水平:即血糖浓度。 正常血糖浓度 :3.89~6.11mmol/L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肝糖原 非糖物质
分解
血糖 4.44~6.67mmol/L
糖原合酶 b ( 无活性) 糖原磷酸化酶 a ( 有活性)
P
P
ADP
激素对糖原合成与分解 的调控 意义:由于
酶的共价修饰 反应是酶促反 应,只要有少 量信号分子 (如激素)存 在,即可通过 加速这种酶促 反应,而使大 量的另一种酶 发生化学修饰, 从而获得放大 效应。这种调 节方式快速、 效率极高。
糖原核心
-1,6 糖苷键
糖原分支酶
糖原核心
糖原核心 -1,4 糖苷键

生物化学糖的生物合成1

生物化学糖的生物合成1
该酶的作用主要是催化淀粉的分解(植物细胞中磷酸 的浓度较高)。
(一)直链淀粉的生物合成-方式2
2.D-酶
D-酶是糖苷转移酶,作用于α-1,4糖苷键,用来合成引物。
D酶
+
麦芽三糖 给体
麦芽三糖 受体
++
麦芽五糖
葡萄糖
(一)直链淀粉的生物合成-方式3
3、淀粉合成酶 是淀粉合成的主要途径。
ADPG+引物 淀粉合成酶 淀粉+ADP
(二)支链淀粉的合成
1、淀粉合成酶: 只能催化形成α-1.4糖苷键, 合成直链淀粉。 2、Q酶(分支酶):既能催化α-1.4糖苷键的 断裂,又能催化α-1、6糖苷键的形成
注:支链淀粉降解时用的是脱支酶(R酶)
在Q酶作用下的支链淀粉的合成
2021
➢ 2. 两方面不同:
(1)糖异生必须克服糖酵解的三步不可逆反应。 (2)细胞定位:糖酵解在细胞液中进行,糖异生
则分别在线粒体和细胞液中进行。
糖酵解和糖异生的比较
三、糖异生作用的主要途径和关键反应
关键反应-迂回措施1
丙酮酸
CO2
ATP+H2O
ADP+Pi
丙酮酸羧化酶 (线粒体中) PEP羧激酶 (细胞质中)
F-1,6BP 活化 ATP 抑制
PEP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
PEP羧激酶 ADP 抑制
草酰乙酸
丙酮酸羧化酶
乙酰CoA 活化 ADP 抑制
7.2 蔗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
一、糖核苷酸的作用及形成 1.定义: 单糖与核苷酸通过磷酸酯键结合的化合物称为糖核苷酸。 2.作用:糖核苷酸是葡萄糖的活化形式与供体。 3.种类:目前发现的糖核苷酸主要有 UDPG,ADPG,TDPG,GDPG,CDPG等。在糖类代谢中,以 UDPG,ADPG为最重要。 4.形成:

山东大学2019年招生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山东大学2019年招生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山东大学2019年招生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试题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四级结构2变旋现象 3.Km值4断裂基因5两性脂质6巴斯的效应7氧化磷酸化8辅酶与辅基9操纵子10Q循环11酮体12对角线电泳13竞争性抑制二、简答1、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2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有哪些?3比较氨甲酰磷酸合成酶1和2的异同?4真核生物hnRNA--mRNA包括哪些加工过程?5变构酶有哪些基本特征?三、论述1论述DNA一级结构是如何决定蛋白质氨基酸的序列的?2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鉴定的试验方法和原理?一、名词解释1、必需氨基酸2、同工酶3、Western blotting4、兼性离子5、超二级结构6、糖异生7、酮体8、氧化磷酸化9、中间代谢10、联合脱氨11、复制叉二、是非题1、对2、对3、错天然蛋白质中的氨基酸都是L型的4、错共价结合为辅基,非共价结合为辅酶5、大分子先洗脱6、对7、错是有同种功能的一组酶8、对9、错不改变,只是结构变化10、对11、对12、错不能四、简答题1、DNA甲基化如何为复制调节和修复调节利用答:(1)复制调节(生化课本下册p422)Dam甲基化使GATC序列中A第6位N甲基化,DNA完成复制后,亲代链保持甲基化,新合成的链未甲基化,是半甲基化的DNA,半甲基化的起点不能发生复制的起始,直到Dam甲基化酶使起点全部甲基化,DNA的复制与DNA 的甲基化和细菌质膜的相互作用有关。

(2)修复调节(生化课本下册p428)细胞错配修复系统能识别新旧链,不会造成错误切除。

Dam甲基化酶使GATC 的序列中A的第6位N甲基化,一旦发生错配,即将未甲基化的链切除,并以甲基化的链为模板进行修复合成,保持遗传信息的精确性。

2、论证DNA缺乏遗传物质的特异性(1)DNA的碱基组成具有物种特异性,即不同物种的DNA有其独特的碱基组成,但是不同组织和器官的DNA碱基组成是一样的,不受生长发育营养状况以及环境条件的影响。

动物生物化学 第六章 糖的代谢

动物生物化学  第六章  糖的代谢

2. 糖原的 合成
(UDP-葡萄 糖焦磷酸化 酶、糖原合 成酶、糖原 分支酶)
糖原合成酶催化的反应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总反应示意图
3. 糖原代谢的调节
• 葡萄糖分解代谢总反应式 • C6H6O6 + 6 H2O + 10 NAD+ + 2 FAD + 4 ADP +
4Pi 6 CO2 + 10 NADH + 10 H+ + 2 FADH2 + 4 ATP • 按照一个NADH能够产生3个ATP,1个FADH2能够产 生2个ATP计算,1分子葡萄糖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共产 生38个ATP: • 4 ATP +(10 3)ATP + (2 2)ATP = 38 ATP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H2OH CO
HO C H
CHO
H C OH + H C OH
H C OH H C OH
CH2O P
转醛酶
CH2O P
7-磷酸景天庚酮糖 3-磷酸甘油醛
CHO
H C OH +
H C OH CH2O P
4-磷酸赤藓糖
CH2OH CO HO C H HO C H H C OH CH2O P
6-磷酸果糖
H
O
H
OH H HO
H OH
H2O
H C OH
HO C H
O 内酯酶
H C OH
H C OH
G-6-P
6-磷酸葡萄 糖酸内酯
CH2O P 6-磷酸葡萄糖酸
COOH H C OH
NADP+
+ NADPH + H

生物化学习题-第七章:糖代谢

生物化学习题-第七章:糖代谢

第七章糖代谢一、知识要点(一)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中,葡萄糖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经10步反应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同时产生2分子NADH+H+和2分子ATP。

主要步骤为(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二磷酸果糖;(2)二磷酸果糖分解成为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二者可以互变;(3)磷酸甘油醛脱去2H及磷酸变成丙酮酸,脱去的2H 被NAD+所接受,形成2分子NADH+H+。

(二)丙酮酸的去路:(1)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转变为乙酰辅酶A,同时产生1分子NADH+H+。

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为CO2和H2O。

(2)在厌氧条件下,可生成乳酸和乙醇。

同时NAD+得到再生,使酵解过程持续进行。

(三)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的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

柠檬酸经脱水、加水转变成异柠檬酸,异柠檬酸经过连续两次脱羧和脱氢生成琥珀酰CoA;琥珀酰CoA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1分子GTP和琥珀酸;琥珀酸脱氢,加水及再脱氢作用依次变成延胡索酸、苹果酸和循环开始的草酰乙酸。

三羧酸循环每进行一次释放2分子CO2,产生3分子NADH+H+,和一分子FADH2。

(四)磷酸戊糖途径:在胞质中,磷酸葡萄糖进入磷酸戊糖代谢途径,经过氧化阶段和非氧化阶段的一系列酶促反应,被氧化分解成CO2,同时产生NADPH + H+。

其主要过程是G-6-P脱氢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再脱氢脱羧生成核酮糖-5-磷酸。

6分子核酮糖-5-磷酸经转酮反应和转醛反应生成5分子6-磷酸葡萄糖。

中间产物甘油醛-3-磷酸,果糖-6-磷酸与糖酵解相衔接;核糖-5-磷酸是合成核酸的原料,4-磷酸赤藓糖参与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NADPH+H+提供各种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还原力。

(五)糖异生作用:非糖物质如丙酮酸,草酰乙酸和乳酸等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合成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

糖异生作用不是糖酵解的逆反应,因为要克服糖酵解的三个不可逆反应,且反应过程是在线粒体和细胞液中进行的。

第十七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1)

第十七章: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1)

葡糖-6-磷酸 葡糖 磷酸
CO2+H2 O 核糖
戊糖磷 酸途径 戊糖磷酸 磷酸丙糖 丙酮酸
酵解
乳酸、 乳酸、乙醇 发酵
糖异生 生糖氨基酸
乙酰辅酶A 乙酰辅酶
三羧酸循环 乙醛酸循环
ATP CO2+H2 O
重点
本章回顾及小结: 本章回顾及小结:
糖原的分解过程(掌握三种酶)、 糖原的合成过程(三个步骤三种 酶)及其调节机制。
3、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
1-磷酸葡萄糖需要转变为6-磷酸才能进入代谢 磷酸葡萄糖需要转变为6 主流。催化磷酸基团转移的酶称为磷酸葡萄糖 主流。催化磷酸基团转移的酶称为磷酸葡萄糖 变位酶。1,6-二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 变位酶。1,6-二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葡萄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又恢复原来的形式。 糖,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又恢复原来的形式。此 催化机理与3 磷酸甘油酸变为2 催化机理与3-磷酸甘油酸变为2-磷酸甘油酸的 机理很相似。 机理很相似。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发挥催化活性需要少量的 1,6-二磷酸葡萄糖的存在,1,61,6-二磷酸葡萄糖的存在,1,6-二磷酸葡萄糖 由1-磷酸葡萄糖在磷酸葡萄糖激酶的催化下形 如果1,6 1,6成。如果1,6-二磷酸葡萄糖从磷酸葡萄糖变位 酶分子上脱落,酶的活性就会钝化。 酶分子上脱落,酶的活性就会钝化。
3. 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组成成分。 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组成成分。 4. 分子识别作用 血型物质A和 、粘附分子、整合素、 血型物质 和B、粘附分子、整合素、细菌 的各种凝集素等
二、糖类合成
A.植物的光合作用 A.植物的光合作用 在植物叶绿体中,在光能驱动下 在植物叶绿体中,在光能驱动下CO2与H2O合成葡萄 合成葡萄 放出氧气的过程。 糖,放出氧气的过程。 B.动物的糖异生 B.动物的糖异生 异生——非糖物质合成糖原。 非糖物质合成糖原。 异生 非糖物质合成糖原 部位: 部位:肝脏 a.过程 过程

简述糖原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简述糖原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简述糖原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糖原是一种重要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细胞内都有存在。

它是一种由葡萄糖和葡糖苷组成的复合物,是细胞内最重要的多糖,可以构成各类多糖聚合物,参与大量的生物学反应,为生命体提供能量,是构成有机物质和维持细胞与组织结构的重要物质。

一、糖原的合成糖原的合成一般涉及到三步:一是葡萄糖的合成,二是葡糖苷的合成,三是糖原的组装。

(1)葡萄糖的合成葡萄糖是糖原的组成成分,它的原料是碳水化合物。

它通过碳水化合物代谢的产物经过糖异生酶的催化,生成葡萄糖。

这一步的反应也称为碳水化合物分解,分子式为C6H12O6。

(2)葡糖苷的合成以葡萄糖为原料,新陈代谢发生反应,经由糖组蛋白催化,形成葡糖苷,葡糖苷也称为糖原糖苷或辅酶糖苷,它是一种由葡萄糖和苏氨酸组成的混合物,分子式为C6H10O7、C7H14O7。

(3)糖原的组装由于葡萄糖和苏氨酸经过糖组蛋白的催化作用,结合形成糖原,糖原是一种由葡萄糖和葡糖苷组成的复杂物质,糖原分子量大,可能高达数百万,结构十分复杂,它能够参与多种生物反应,促进生物体的代谢,维持细胞活力和组织结构稳定。

二、糖原的分解糖原的分解是指将糖原组成的葡萄糖和葡糖苷分开的过程,它的分解是分子量更小的一种分子构建。

糖原的分解涉及到三步:一是葡萄糖的解离,二是葡糖苷的分解,三是糖原的分解。

(1)葡萄糖的解离葡萄糖是糖原的组成成分,它经过水解酶的催化作用,分解为两个葡萄糖分子。

此时,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

(2)葡糖苷的分解葡糖苷是一种由葡萄糖和苏氨酸组成的混合物,它也是糖原的组成成分,糖原分解酶的催化作用,将葡糖苷分解为葡萄糖和苏氨酸,其分子式分别为C6H10O7、C7H14O7。

(3)糖原的分解糖原是由葡萄糖和葡糖苷组成的复杂物质,糖原分解酶可以将其分解为葡萄糖和苏氨酸,以及少量其他物质。

此外,当糖原经过糖原水解酶的催化,也可以分解成葡萄糖,并释放出能量。

糖的生物合成-

糖的生物合成-

注:支链淀粉降解时用的是脱支酶(R酶)
在Q酶作用下的支链淀粉的合成
“糖的生物合成”习题
一、名词解释: 糖异生、Cori循环、底物循环、丙酮酸羧化支路 二、问答题:
1、糖异生如何绕过几个‘能障’,需要什么酶的参与? 2、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丙酮酸转变为草酰乙酸。但是,只有在乙酰辅 酶A存在时,它才表现出较高活性。乙酰辅酶A的这种活化作用, 其生理意义何在?
• 所以不管草酰乙酸的去向如何,最终效应都是使体内的乙
酰辅酶A趋于平衡。

A
淀粉合成酶
+
ADP 直链淀粉(Gn+1)
A
(一)直链淀粉的生物合成-方式3 3、蔗糖转化为淀粉 2 3 4 Pi
1
5 6 7
8
1、蔗糖合成酶;2、UDPG焦磷酸化酶;3、ADPG焦磷酸化酶
4、淀粉合成酶; 5、果糖激酶;6、异构酶;7、变位酶;8、淀粉磷酸化酶
(二)支链淀粉的合成
1、淀粉合成酶: 只能催化形成α -1.4糖苷键 ,合成直链淀粉。 2 、 Q 酶(分支酶) : 既能催化 α -1.4 糖苷键 的断裂,又能催化α -1、6糖苷键的形成
二、蔗糖的生物合成-----有三条途径:
1、蔗糖磷酸化酶途径(微生物)
1-P葡萄糖+果糖 蔗糖磷酸化酶 蔗糖+Pi
2、蔗糖合成酶(植物) UDPG+果糖 蔗糖合成酶 UDP+蔗糖
也可利用ADPG,GDPG,TDPG,CDPG作为葡萄糖基供体。 3、磷酸蔗糖合成酶途径(植物光合组织) UDPG+6-P果糖
磷酸蔗糖合成酶
磷酸蔗糖+UDP
磷酸蔗糖 蔗糖+Pi 一般认为,此途径是植物合成蔗糖的主要途径。

糖类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应用研究

糖类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应用研究

糖类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应用研究糖类是人类和其他生物体内不可或缺的重要营养物质,也是许多药物的基础。

糖类的合成和利用涉及多种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糖类的生物合成途径。

本文将介绍糖类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应用研究。

一、糖类生物合成途径1. 糖原生物合成途径糖原是一种储存多余能量的多糖,也是人体内最重要的能量储备物质。

糖原的生物合成途径包括两种途径:糖原合成途径和糖原分解途径。

糖原合成途径主要涉及到葡萄糖,通过多个酶催化反应将葡萄糖转化为α-1,4- -D-葡萄糖苷键之间的分枝多糖分子,最终形成糖原。

糖原分解途径,则是糖原的分解过程,将其转化为葡萄糖分子释放能量。

2. 葡萄糖合成途径葡萄糖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主要能量源,其生物合成途径也是多种反应的复杂组合。

葡萄糖的生物合成途径同样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在体内主要通过六碳糖的环化来合成葡萄糖分子。

此外,生命体需要维持体内葡萄糖水平的稳定,因此在葡萄糖的生物合成途径中,还需要进行调节糖联的产生和分解等。

3. 糖类的修饰途径糖类的修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变糖类的结构、功能、稳定性、相互作用等等。

常见的糖类修饰途径包括糖基化、乙酰化、硫化、酯化等。

其中,糖基化是最为常见和复杂的一种修饰方式,通过酶的催化反应将糖分子与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连接,形成糖蛋白、糖核酸等新的复合生物大分子,所修饰的糖类不仅可做生物活性调节剂,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等领域。

二、糖类合成途径在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研究1. 新型药物开发糖类合成途径在新型药物开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糖蛋白、糖核酸等复合生物大分子是人体内最基本的分子之一,其糖基化修饰的差异常常会影响到人体生理状况。

因此,针对人体糖基化修饰失调的疾病,如糖尿病、肿瘤等,研究人员可以开发新型药物,调节糖基化修饰的平衡,减轻疾病症状。

2. 化妆品制造糖类作为功能性成分,除了在医药领域广泛应用外,在化妆品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3章 第四节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总)

第3章 第四节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总)

• 丝氨酸残基上带有一个磷酸基团
葡萄糖-1,6-二磷酸
葡萄糖-1-磷酸
磷酸葡萄
糖变位酶 葡萄糖-6-磷酸
• 需少量葡萄糖-1,6-二磷酸存在
(四)葡萄糖-6-磷酸酶
葡萄糖-6-磷酸酶
葡萄糖-6-磷酸 + H2O
葡萄糖 + Pi
• 存在于肝细胞、肾细胞及肠细胞光滑内质网膜
的内腔面,脑细胞和肌肉细胞都无此酶。
• 通过转运蛋白进出内质网腔
糖原的降解:
1.糖原磷酸化酶 2.糖原脱支酶 3.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4.葡萄糖-6-磷酸酶
三、糖原的生物合成
• 糖原的生物合成指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
(一)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 UDPG是葡萄糖的活化形式,是糖基供体
UDP-葡萄糖
G-1-P + UTP 焦磷酸化酶 UDPG + PPi 2Pi
糖原分子结构: 糖原分子只有一个还原端。糖原的合成分解都是在 非还原端上进行的。
糖原
非还原性 末端
α -1,4-糖苷键
α -1,6-糖苷键
分支
二、糖原的降解
• 糖原降解习惯上指肝糖原分解成为葡萄 糖。
• 降解是从非还原端按顺序一个个地移去 葡萄糖残基。
Pi Gn-1 Gn 磷酸化酶 G-1-P
质功能低下等) ④ 肿瘤(胃癌等) ⑤ 饥饿或不能进食
糖 耐 量 曲 线
正常人:服糖后1/2~1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 一般2h左右恢复正常值。
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高于正常值,服糖后血糖浓 度急剧升高,2h后仍可高于正常。
第三章 糖代谢
第一节 糖酵解作用 第二节 柠檬酸循环 第三节 磷酸戊糖途径和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第四节 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

生物化学糖的各种代谢途径

生物化学糖的各种代谢途径

生物化学糖的各种代谢途径糖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它经过一系列代谢途径转化成为能够供给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物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糖的代谢途径。

1. 糖的消化与吸收糖的消化与吸收是糖的代谢的第一步。

在消化道中,碳水化合物被酶水解成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

这些单糖通过细胞膜上的特定转运蛋白进入肠细胞,并进一步转运到血液中。

2. 糖的糖酵解糖酵解是糖的代谢重要途径之一,其主要发生在细胞质中。

在糖酵解过程中,葡萄糖分子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最终转化为丙酮酸和乳酸。

这个过程产生了少量的ATP,同时还释放出能量。

3. 糖的糖异生糖异生是一种逆向的糖代谢途径,它发生在肝脏、肾脏和肌肉等组织中。

在糖异生过程中,非糖物质如乳酸、氨基酸和甘油等被转化为葡萄糖。

这个过程在低血糖状态下起到维持血糖平衡的作用。

4. 糖的糖原代谢糖原是一种多糖,是动物体内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

糖原代谢包括糖原的合成和降解两个过程。

在糖原合成中,多个葡萄糖分子通过糖原合成酶连接成为长链状的糖原分子。

而在糖原降解中,糖原酶将糖原分子逐步分解成为葡萄糖分子,供给机体能量需求。

5. 糖的糖酮体代谢当机体处于长时间低血糖状态或长期饥饿状态时,脂肪组织会分解脂肪生成酮体,其中乙酰酮酸和羟基丁酸是两种主要的酮体。

在饥饿状态下,脑细胞主要利用酮体供能。

6. 糖的糖醇代谢糖醇是一种糖的衍生物,如甘露醇和山梨醇等。

糖醇可以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与糖酮体和糖酵解产物相互转化。

糖醇在机体中具有调节渗透压和抗氧化等功能。

7. 糖的糖基转移糖基转移是一种重要的糖代谢途径,它参与了糖的合成、降解以及信号传导等过程。

糖基转移酶可以将糖基从一种底物转移到另一种底物上,形成新的糖分子。

总结起来,糖的代谢途径涵盖了糖的消化与吸收、糖酵解、糖异生、糖原代谢、糖酮体代谢、糖醇代谢和糖基转移等多个方面。

糖作为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其代谢途径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还为糖代谢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7糖的生物合成(答案)

7糖的生物合成(答案)

7糖的生物合成一、名词解释1、光合作用:含光合色素主要是叶绿素的植物和细菌,在日光下利用无机物质(CO2、H2O、H2S)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或其他物质的过程。

2、天线色素:全部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大部分叶绿素,吸收光能并传递到作用中心色素分子。

3、作用中心色素:位于内囊体膜上具有特殊状态和光化学活性的少数叶绿素a分子,利用光能产生光化学反应,将光能转变成电能。

4、光合色素:5、光合磷酸化:在叶绿体ATP合成酶催化下依赖于光的由ADP和Pi合成ATP的过程。

6、糖异生:由简单的非糖前体转变为糖的过程。

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

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7步近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须利用另外4步糖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糖酵解中的三个不可逆反应。

二、填空1、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部位进行,第二阶段主要在叶绿体的基质部位进行。

2、高等植物光反应的最终电子供体是H2O,最终电子受体是NADP。

3、光合电子传递链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膜上,呼吸电子传递链位于线粒体内膜上。

4、光合磷酸化有环式和非环式两种类型。

5、在光合碳循环中,每固定6CO2形成葡萄糖,需消耗12NADPH+H+和18ATP。

6、C4植物的Calvin循环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而由PEP固定CO2形成草酰乙酸是在叶肉细胞中进行。

7、糖异生主要在肝脏(细胞溶胶)中进行;糖异生受Pi、AMP、ADP抑制,被高水平ATP、NADH激活。

8、在糖异生作用中由丙酮酸生成PEP,在线粒体内丙酮酸生成草酰乙酸是丙酮酸羧化酶催化的,同时要消耗ATP;然后在细胞质内经PEP羧激酶催化,生成磷酸烯醇丙酮酸,同时消耗GTP。

9、植物体内蔗糖合成酶催化的蔗糖生物合成中葡萄糖的供体是UDPG,葡萄糖基的受体是果糖。

10、合成糖原的前体分子是UDPG,糖原分解的产物是G-1-P。

三、单项选择题1、用于糖原合成的葡萄糖-1-磷酸首先要经什么化合物的活化?A、ATPB、CTPC、GTPD、UTPE、TTP2、RuBisCO催化RuBP羧化反应的产物是(RuBisCO-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核酮糖-1,5-二磷酸;PGA-3-磷酸甘油酸)A、PGAB、PEPC、OAAD、IAA3、不能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的物质是:(乙酰CoA只能进入TCA分解,不能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A、α-磷酸甘油B、丙酮酸C、乳酸D、乙酰CoAE、生糖氨基酸4、丙酮酸羧化酶是那一个途径的关键酶:A、糖异生B、磷酸戊糖途径C、胆固醇合成D、血红素合成E、脂肪酸合成5、动物饥饿后摄食,其肝细胞主要糖代谢途径:A、糖异生B、糖有氧氧化C、糖酵解D、糖原分解E、磷酸戊糖途径6、下面哪种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都起作用:A、丙酮酸激酶B、丙酮酸羧化酶C、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D、己糖激酶E、果糖1,6-二磷酸酯酶7、糖异生途径中哪一种酶代替糖酵解的己糖激酶?A、丙酮酸羧化酶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C、葡萄糖-6-磷酸酶D、磷酸化酶8、光合作用中Calvin循环是在叶绿体的:A、外膜上进行B、基粒上进行C、基质中进行D、类囊体腔内进行9、电子在环式光合电子传递链中传递时可产生:A、NADPHB、O2C、ATPD、NADH10、非环式光合电子传递链中,最终的电子受体是:A、H2OB、NADC、NADPD、ADP11、光合作用中,将CO2还原为糖类的“同化力”来源于:A、光反应B、暗反应C、光呼吸D、暗呼吸12、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中,作用中心分子的作用是将:A、电能转变为化学能B、光能转变为电能C、光能转变为化学能D、化学能转变为电能13、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源于:A、H2OB、CO2C、RuBPD、PEP14、下列那个是各糖代谢途径的共同中间产物:A、6-磷酸葡萄糖B、6-磷酸果糖C、1,6-二磷酸果糖D、3-磷酸甘油醛E、2,6-二磷酸果糖(葡萄糖经过激酶的催化转变成葡萄糖-6-磷酸,可进入糖酵解途径氧化,也可进入磷酸戊糖途径代谢,产生核糖-5-磷酸、赤鲜糖-4-磷酸等重要中间体和生物合成所需的还原性辅酶Ⅱ;在糖的合成方面,非糖物质经过一系列的转变生成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在葡萄糖-6-磷酸酶作用下可生成葡萄糖,葡萄糖-6-磷还可在磷酸葡萄糖变位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1-磷酸,进而生成糖原。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下)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下)

第五章 糖 代 谢1.糖异生:非糖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的过程。

2.Q 酶:Q 酶是参与支链淀粉合成的酶。

功能是在直链淀粉分子上催化合成(α-1,6)糖苷键,形成支链淀粉。

3.乳酸循环乳:酸循环是指肌肉缺氧时产生大量乳酸,大部分经血液运到肝脏,通过糖异生作用肝糖原或葡萄糖补充血糖,血糖可再被肌肉利用,这样形成的循环称乳酸循环。

4.发酵:厌氧有机体把糖酵解生成NADH 中的氢交给丙酮酸脱羧后的产物乙醛,使之生成乙醇的过程称之为酒精发酵。

如果将氢交给病酮酸丙生成乳酸则叫乳酸发酵。

5.变构调节:变构调节是指某些调节物能与酶的调节部位结合使酶分子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称酶的变构调节。

6.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指糖原或葡萄糖分子分解至生成丙酮酸的阶段,是体内糖代谢最主要途径。

7.糖的有氧氧化:糖的有氧氧化指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是糖氧化的主要方式。

8.肝糖原分解:肝糖原分解指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9.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如肝、脂肪组织等)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已糖旁路。

10.D-酶:一种糖苷转移酶,作用于α-1,4 糖苷键,将一个麦芽多糖的片段转移到葡萄糖、麦芽糖或其它多糖上。

11.糖核苷酸:单糖与核苷酸通过磷酸酯键结合的化合物,是双糖和多糖合成中单糖的活化形式与供体。

第六章 脂类代谢1.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但有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事物中摄取的脂肪酸。

在脂肪中有三种脂肪酸是人体所必需的,即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2.α-氧化:α-氧化作用是以具有3-18碳原子的游离脂肪酸作为底物,有分子氧间接参与,经脂肪酸过氧化物酶催化作用,由α碳原子开始氧化,氧化产物是D-α-羟脂肪酸或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3. 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α碳原子和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CoA 和比原来少2 个碳原子的脂肪酸。

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糖代谢

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糖代谢

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糖代谢糖代谢(一)名词解释:1.糖异生 (glycogenolysis)2.Q酶 (Q-enzyme)3.乳酸循环 (lactate cycle)4.发酵 (fermentation)5.变构调节 (allosteric regulation)6.糖酵解途径 (glycolytic pathway)7.糖的有氧氧化 (aerobic oxidation)8.肝糖原分解 (glycogenolysis)9.磷酸戊糖途径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10.D-酶(D-enzyme)11.糖核苷酸(sugar-nucleotide)(二)英文缩写符号:1.UDPG(uridine diphosphate-glucose)2.ADPG(adenosine diphosphate-glucose)3.F-D-P(fructose-1,6-bisphosphate)4.F-1-P(fructose-1-phosphate)5.G-1-P(glucose-1-phosphate)6.PEP(phosphoenolpyruvate)(三)填空题1.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_________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淀粉完全水解。

2.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________分子ATP3.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4.糖酵解抑制剂碘乙酸主要作用于___________酶。

5.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2分子乳酸异升为葡萄糖要消耗_________ATP。

7.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________的氧化。

8.延胡索酸在________________酶作用下,可生成苹果酸,该酶属于EC分类中的_________酶类。

糖代谢-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

糖代谢-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

三 糖原的生物合成
糖基的直接供体: UDPG(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1. UDP- 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G–1–P + UTP UDPG焦磷酸化酶 UDPG + PPi
催化单糖基的活化, 形成糖核苷二磷酸, 2Pi
为各种聚糖形成时,提供糖基和能量。
动物细胞:UDPG→糖原
植物细胞:UDPG →蔗糖
ADPG →淀粉
4
细胞溶胶5
6
一 糖原的生物学意义
二 是在肝脏和骨骼肌中作为容易动 员的能量贮存物质.
三 糖原是葡萄糖的一种高效的贮能形 式.
糖原→G-1-P →G-6-P →31(33)个ATP
耗1个ATP
G → G-6-P
→G-1-P耗1→个UUTPDPG糖原→引糖物 原,
7
选择糖原作为不可缺少的贮能物质的三重意义: ☺ 动员迅速 ☺ 无氧分解 ☺ 能分解成葡萄糖, 维持血糖正常水平
糖 原 分 解 图 示:
Pi
G-6-P
H2O
12
复习
Pi
H2O
13
课外阅读
14
磷酸化酶 糖原 +H3PO4 (磷酸解)
+H2O (水解)
脱支酶
G-1-P 少量G
G-6-P
糖酵解
15
16
钙结合稳定蛋白
肝细胞


Glc transporter T3
Pi transporter T2
P11782
38
Casein kinase II
39
40
41
第六节 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
要点回顾
◆ 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 ◆ 糖原代谢的调控因素

合成糖概念

合成糖概念

合成糖概念
一、糖的合成
糖的合成是指通过化学或生物合成的方法,将不同的碳源、氢源和氮源等基本原料转化为糖的过程。

根据所需合成的糖的类型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合成方法。

常见的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其中单糖是最简单的糖类,也是其他糖类的基本单元。

二、合成糖的方法
1.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利用不同的化学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最终得到目标糖的过程。

该方法具有反应速度快、产率高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反应条件苛刻、需要使用大量有机溶剂等缺点。

2.生物合成法:生物合成法是利用微生物或酶催化剂,将不同的碳源、氢源
和氮源等基本原料转化为糖的过程。

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反应速度慢、产率低等缺点。

三、合成糖的应用
1.食品工业:合成糖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如糖果、饮料、甜点等食品的
生产。

通过使用合成糖,可以控制食品的甜度、口感和质地等方面,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2.制药工业:合成糖在制药工业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抗生素、抗病毒药
物和抗肿瘤药物等的生产。

通过使用合成糖,可以控制药物的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3.生物技术领域:合成糖在生物技术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如糖蛋白、
糖脂和多糖等生物分子的合成。

通过使用合成糖,可以研究这些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4.材料科学领域:合成糖在材料科学领域中也有着一定的应用,如生物降解
塑料、生物医用材料和生物粘合剂等的制备。

通过使用合成糖,可以改善这些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提高其安全性和实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carotene)、叶黄 素(xanthophyll) 色素分子与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形成色 素蛋白复合物,完成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 光化学反应。
根据色素的作用可将其分为天线色素 ( 辅助色 素)和作用中心色素。 天线色素 (antenna pigment) 包括全部叶绿素 b 、 类胡萝卜素和大部分叶绿素 a ,它们只能吸 收光能并传递到作用中心色素分子。
作用中心色素 (reaction center pigment) 是 具有特殊状 态和光化学 活性的少数 叶绿素 a 分子, 可利用光能 产生光化学 反应,将光 能转变成电 能。
②光化学反应 作用中心色素分子被光激发后引起电荷的分离 和能量的转换。 作用中心(reaction center)是叶绿体进行光合 作用原初反应的最基本的色素蛋白结构,它 至少包括一个作用中心色素分子(P),一个 原初电子受体(A),一个原初电子供体 (D)。
7.1.2.3 光 合 磷 酸 化 (photosynthetic phosphorylation) 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利用光能使ADP和Pi生成 ATP的反应。 ⑴光合磷酸化的类型 光合磷酸化可分为非环式光合磷酸化和环式光 合磷酸化。
①非环式光合磷酸化:电子由水出发经过 PSⅡ、 Cytb6/f和PSI的传递到达NADP,在 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用于ADP磷酸化生成 ATP,同时将NADP还原成NADPH,电子 传递形用电子传 递释放的能量建立了一个质子电动势。当质 子通过ATP合酶从腔中进入基质时,就使 ADP和Pi形成ATP。
7.1.3 光合的碳素途径(卡尔文循环) 1946年M. Calvin等用单细胞绿藻作试验材料, 应用14C示踪技术并结合纸上层析法,研究了 光合作用碳素同化途径,又称还原的戊糖途 径,也称作卡尔文循环(Calvin cycle)。 由于卡尔文在光合作用碳转化途径上作出了重 大贡献,于1961年获得诺贝尔奖。卡尔文循 环的最初产物为3-磷酸甘油酸,因此,此途 径也称C3-途径。
7.2.1.2 1,6-二磷酸果糖转化成6-磷酸果糖
二磷酸果糖酯酶是变构酶,受 AMP 、 2,6- 二磷 酸果糖变构抑制,但受 ATP 、柠檬酸变构激 活。
7.2.1.3 6-磷酸葡萄糖转化成葡萄糖
哺乳动物的糖异生作用在肝脏中进行;高等植 物主要发生在油料种子萌发时脂肪酸氧化产 物和甘油向糖的转变。
电子传递过程是电子递体之间的一系列氧化还 原反应。有环式光合电子传递和非环式光合 电子传递两种方式。 电子传递的结果是把光能变成电能,又变成了 NADPH中的活跃的化学能。同时在电子传递 过程中还偶联ATP的产生。 光合作用中通过电子传递形成 NADPH 和 ATP , 称之为同化力,用于卡尔文循环中 CO2 的固 定和还原。
G
Pi starch G-1-P
ATP
ADP ATP ADP G-6-P F-6-P FBP Pi
2-PGA H2O PEP
3-PGA
BPGA
GAP NAD
DHAP
ATP ADP NADH Pyr
Pyr MAL
OAA
ADP ATP
OAA
MAL
7.2.2 糖酵解和糖异生的互补调节 在细胞中糖异生作用和糖酵解作用相互协调、 受到很多代谢物的调控: ①高水平的 ATP 、 NADH 变构抑制磷酸果糖激 酶和丙酮酸激酶,而变构地激活二磷酸果糖 酯酶。
通过这两个实验现象,表明有两个色素蛋白 复合物光系统( photosystem I,PSⅠ、 photosystemⅡ,PSⅡ)。
PSⅠ:分布于类囊体膜外侧,直径110A°其 作用中心色素分子的最大吸收峰在 700nm(P700)处,它可还原NADP。 PSⅡ:分布于类囊体膜内侧,直径175A°其 作用中心色素分子的最大吸收峰在 680nm(P680)处,它可引起水的光解放出氧 气,并将电子传递给PSⅠ 。
②环式光合磷酸化: PSI经光激发后,电子传 给Fd、Cytb6/f ,又经PC又回到PSI,形成一 个闭合回路。在电子流动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用于形成ATP。
⑵光合磷酸化机理 形成ATP的机理可以用化学渗透学说来解释。 在电子传递过程中,来自水的电子还原PQ成 PQH2时,要从叶绿体基质中得到两个质子, 而当PQH2将电子传给Cytb6/f时,要将两个质 子释放到类囊体腔中。
在C4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羧化酶(PEP羧化酶)催化CO2与PEP缩合形 成草酰乙酸。
草酰乙酸在某些植物中被转变成苹果酸,或转 变成天冬氨酸,然后转入维管束鞘细胞中进 行脱羧作用,放出的CO2则进入卡尔文循环。
在C4植物中,卡尔文循环只存在于维管束鞘细 胞中,这些细胞中的O2浓度较低,又由于C4 途径的转运和集中,CO2浓度升高,因而提 高 了 细 胞 中 的 CO2/O2 之 比 , 这 有 利 于 RuBisco 的羧化作用而不利用其加氧作用, 提高了光合作用的速率。
丙酮酸羧化酶是存在于线粒体中的一个生物素 蛋白,需乙酰CoA和Mg2+激活。 丙酮酸需经运载系统进入线粒体后才能羧化成 草酰乙酸,草酰乙酸只有在转变为苹果酸后 才能再进入细胞质。 苹果酸再经胞质中的苹果酸脱氢酶转变成草酰 乙酸,才能进一步转变成PEP。
②PEP羧激酶催化草酰乙酸形成PEP PEP沿酵解途径逆向反应转变成1,6-二磷酸果糖。
②羧化产物的还原 在激酶催化下 3-PGA 磷酸化生成 1,3- 二磷酸甘 油酸再被脱氢酶催化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 反应所消耗的 ATP 和 NADPH 是来自光反应中 所形成的同化力。
③RuBP的再生 在一系列转酮酶、转醛酶和异构酶催化,经10 步反应使RuBP再生。 反应及酶类似于磷酸戊糖途径中分子重排阶段 的逆过程。
D+可以从另一电子供体吸收电子,其最终电子 供体是H2O。 A把电子供给下一个电子受体,其最终电子受 体是NADP+。NADP+得到两个电子和H+形成 NADPH。 因此,吸收的部分光能就转化成NADPH中的 活跃的化学能,将来用于CO2的固定和还原。
③两个光系统 量子产额:吸收一个光量子所放出氧的分子数。 红降现象(red drop):当用波长大于685nm 的光照射小球藻时,虽然光被叶绿素吸收, 但光合效率明显下降,这种在远红光下光合 作用的量子产额下降的现象称红降现象。 双光增益效应(Emerson effect) :用波长大 于685nm的光照射小球藻的同时,若补充照 射一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大 增,超过用这两种光分别照射时量子产额的 总和。
7 糖的生物合成 7.1 光合作用 7.2 糖异生作用 7.3 蔗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 7.4 植物糖代谢的调节
太阳能是生物界所利用能量的最根本的来源。 绿色植物利用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在叶绿体内 经一系列酶的催化,将无机的 CO2 和 H2O 转 变成糖类,同时将光能转化成贮存在糖中的 化学能,即光合作用。 生物体还可通过糖异生作用将非糖物质转变为 糖。 单糖进一步作为单体合成寡糖和多糖做为能源、 碳源和结构物质,稳定存在于细胞和组织中。
发生光化学反应时,作用中心色素P接受光能 被激发成激发态P*,此时P*的一个电子被 激发处于高能轨道,极易失去。P*把1个电 子传给原初电子受体A,使A变成A¯ ,P*失 去电子后回到基态变成P+,P+对电子有极大 的吸引力,再从原初电子供体D得到一个电 子,本身恢复成P而D变成D+,实现了电荷 的分离。
7.1.2.2 光合电子传递链(photosynthetic chain) 两个光系统被光激发以后引起电子由水出发经 过PSⅠ、PSⅡ及连接两个光系统的电子载体, 最终传递给NADP的串联通路。 把电子载体按氧化还原电位(E0')排列起来形状 像Z,又称为Z链。
光合链成员:PQ、Cytb559、Cytf、PC、Fd等 排列: Z链是按电子传递体的生物氧化还原电 势排列的。两个光系统以串联的方式共同完 成电子的传递,其电子的最终供体是水,最 终受体是NADP。即电子从水传向NADP。
Calvin cycle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CO2的固定 在 核 酮 糖 -1,5- 二 磷 酸 羧 化 酶 (ribulose bisphosphate carboxylase oxygenase , Rubisco) 催化下, CO2 与核酮糖 -1,5- 二磷酸 (ribulose bisphosphate,RuBP)反应生成2分 子3-磷酸甘油酸(3-PGA)。
Rubisco 位于叶绿体间质中,含量占叶片可溶 性蛋白一半以上。由8个大亚基和8个小亚基 组成,大小亚基分别由叶绿体基因和核基因 编码。催化部位在大亚基上,而小亚基则具 有调节作用。 Rubisco 还 具 有 加 氧 酶 活 性 , 加 氧 产 物 为 3PGA和磷酸乙醇酸,加氧和羧化作用发生在 同一个活性中心,而且两种活性均可为 CO2 和Mg2+所活化。
连接两个光系统间的电子载体是以氧化还原电 位梯度高低串联排列,有两处电子传递是 “上坡”传递。 通过光对两个作用中心色素分子P680和P700的 激发,提高了P*680和P*700。的氧化还原电 势,H2O中的电子逆电势传递到NADP。但 在P*680→P700和P*700→NADP之间是顺电 势梯度的自发过程。
②Pi、AMP、ADP变构激活磷酸果糖激酶、丙 酮酸激酶并变构抑制二磷酸果糖酯酶。 ③ ATP/ADP 比值高时 EMP 途径关闭,糖异生 打开; ATP/ADP 比值低时 EMP 打开,糖异 生活性降低。柠檬酸起类似的作用。
7.3 蔗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 7.3.1 糖核苷酸的作用 葡萄糖和果糖不能直接合成寡糖和多糖,必需 经活化变成活化葡萄糖(UDPG、 ADPG 、 GDPG )才能参与反应。
CO2+12NADPH+12H++18ATP+12H2O→ C6H12O6+12NADP++18ADP+18Pi 每同化 1 分子 CO2 需 3 分子 ATP 和 2 分子 NADP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