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康熙、乾隆对人参歧见谈起:望善用人参

合集下载

乾隆与人参养生

乾隆与人参养生

人参,清朝乾隆皇帝将其封为“仙丹”,还曾亲笔御书一首《咏人参》的诗。

诗云:“性温生处喜偏寒,一穗垂如天竺丹。

”说明乾隆对人参情有独钟。

乾隆皇帝之所以能长寿,除重健身之道,当是药饵补养。

而清宫药养之品,首重人参。

据乾隆朝《上用人参底簿》记载:“自乾隆六十二年十二月初一始,至乾隆六十四年正月初三止,皇帝共进人参三百五十九次,四等人参三十七两九钱。

”这样算来,他每日约进人参5克之多。

乾隆注重药养,寿享八十九岁,是历代帝王中的长寿者。

《清帝外纪》记载,乾隆八十三岁寿诞时,有一位外国使节晋见后,在日记中这样描述了乾隆的神采风姿:“观其风神,年虽八十三岁,望之如六十许人,精神矍铄,可以凌驾少年;欲食之际,秩序规则,极其严肃,殊堪惊异。

”除乾隆皇帝外,独揽朝政48年的慈禧太后亦长期噙化人参。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也记述了慈禧用人参的情况:“自(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起,至二十七年九月二十八日止,共用噙化人参二斤一两八钱,……皇太后每日噙化人参一钱,按日包好,俱交总管郭永清、太监秦尚义伺候。

”从乾隆皇帝寿及耄耋而无痼疾,慈禧逾古稀而能弄权揽政,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人参之补养作用。

中医认为,人参大补元气,还补益脾肺、增神益智、生津止渴,是补药之上品。

因而有强壮和延年益寿作用。

一般认为,抗衰老包括两种含义:一是延长寿命界限,二是改善衰老症状,使老年人精力充沛,智能及体力不衰。

衰老症状的发生也不外乎两种情况,其一是生理性衰退,其二为老年病所致的非特异性症状。

目前对人参皂甙的研究认为,人参所含的皂甙成分对上述两种原因所导致的衰老症状都有防治作用,尤其是消除疲劳、提高耐力、改善近记忆功能方面呈现良好作用。

在某些老年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心律不齐型冠心病人,服用人参后在一般症状得到改善的同时,原发病的一些症状也获得改善。

药理研究还证实,人参提取物还可使细胞传代次数增加,从而延长细胞寿命,这也是人参抗衰老的又一机理。

解密乾隆皇帝御用养生方

解密乾隆皇帝御用养生方

解密乾隆皇帝御用养生方人参麦冬制生脉散可延寿,生脉散组方就是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

人参一个比较好的用法,就是泡酒。

可以用两根生晒参,放在50度的白酒里,泡两个月就可以喝了。

人参的药力会不断地溶出,酒喝完以后,还可以再加入一些酒。

人参酒适用于气虚的人,这种人总感觉没力气,面色发白,动辄气喘,容易出汗等。

如果阴虚明显,可在里面放50克麦冬,以矫正人参的药性。

一般的人也可以将人参酒当保健酒喝。

喝酒有益于养生,很多百岁老人都喝酒,但是他们每天只喝很少的一点,每次量都不大,只喝一小盅,长期坚持。

这说明酒能活血通络,对人的长寿是有好处的。

另外一个人参的用法,是一个简单的方子,叫生脉饮。

生脉饮,也叫生脉散,在清宫里,从乾隆开始,历代皇帝都服用人参,其中乾隆服用得最多,有时几乎是每天都服。

但一般人服用人参易上火,为什么乾隆天天服人参却不上火呢?原来,乾隆服用人参是有讲究的,他用的方子就是生脉散。

其组方就是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

生脉散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创立。

李东垣在很多方子里都用到人参、麦冬、五味子这三味药,尤其是他在《脾胃论》的药物加减中曾说过:“热伤元气,以人参、麦门冬、五味子生脉。

脉者,元气也,人参之甘,补元气、泻热火也;麦门冬之苦寒,补水之源而清肃燥金也;五味子之酸以泻火,补庚大肠与肺金也。

”这段话说明了李东垣创立这个方子的初衷。

这个方子创立出来以后,立刻广为传播。

现在,在许多药店、医院,都可以见到生脉口服液、参麦注射液。

在一些心脏病的救治中,参麦制剂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迅速补足心气,使病情稳定。

这个药不只是急救用,李东垣创立这个方子时认为,如果夏天天太热,使人心气和心阴都伤到了,就是心气阴两虚,这时候用这个方子,可补充气阴,使身体恢复。

所以,在夏天天热之时,如果感到心烦口渴、四肢无力、自汗不止,可以去药店买一盒生脉饮,按照说明书喝一点,能够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通常很快症状就会缓解。

需要提醒的是:生脉饮有两种,一种是用人参制作的,一般是红参,药性稍微大一些,效果比较好,主要是症状严重时用;另一种是党参制作的,在药盒上会标注,药力平缓一些,可用于保健。

人参包治百病?中国人迷信人参,始于何时?

人参包治百病?中国人迷信人参,始于何时?

人参包治百病?中国人迷信人参,始于何时?人参被中国人视为一种灵丹妙药,具有包治百病的神奇功效。

在众多名贵中草药中,人参能脱颖而出,主要得益于清朝政府和商人的大肆炒作。

至于人参的真实药效,其实在现代医学界一直饱受质疑,甚至有研究者称,人参的主要成分“与胡萝卜根差不多”。

明朝以前,人参只是一种普通药材,甚至被和干枣并列在一起中国最早有关人参药用价值的记录,见于成书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说人参“主治心下痞坚,旁治不食呕吐等”。

后来南朝《名医别录》、唐朝《药性本草》、宋朝《诸家本草》、元朝《用药法象》等历代医书,对人参的药用功能都有提及。

明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尤其说,“人参治男妇一切虚症”,包括“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及“痎疾、滑泻久病”等,自此被赋予“神药”地位。

明朝以前,中国人吃的人参,主要产于上党地区(今山西长治),被称为“上党参”,其次是辽东地区(今辽宁神西部)的“辽东参”(又称“辽参”)。

这时人参还只是一种相对普通的药材,没有被太多神化。

苏轼曾在给朋友王定国的信中说,“必欲寄信,只多寄好干枣、人参为望。

如无的便,亦不须差人,岂可以口腹万里劳人哉。

”在给章质夫的信中又说,“万一有南来便人,为致人参、干枣数斤,朝夕所须也。

”在苏轼眼中,人参好像只是和干枣一样的美食或者补品,只要有人顺路,就能帮他带一些,似乎并不名贵。

党人参中较为名贵的是所谓“紫团参”,一种仅长在上党地区紫团山上的人参。

王安石患有哮喘病,据说需要紫团参才能医治。

有朋友送来几两,王安石坚辞不受,说:“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

王安石身为高官,尚且不能轻易得到,可见紫团参之珍贵。

但结合苏轼长期服用人参的例子推断,普通上党参的话,在北宋时期是相当易得的。

直到明朝中后期,人参的价格依旧较为低廉。

嘉靖年间,一斤人参只要白银1钱5分,后来一路上涨,万历中期为3两白银/斤。

按照成书万历年间的《本草纲目》的说法,“上党,今潞州也。

乾隆皇帝服用人参有哪些讲究?

乾隆皇帝服用人参有哪些讲究?

乾隆皇帝服用人参有哪些讲究?人参,清朝乾隆皇帝将其封为“仙丹”,还曾亲笔御书一首《咏人参》的诗。

诗云:“性温生处喜偏寒,一穗垂如天竺丹。

”说明乾隆对人参情有独钟。

乾隆皇帝之所以能长寿,除重健身之道,当是药饵补养。

而清宫药养之品,首重人参。

乾隆注重药养,寿享八十九岁,是历代帝王中的长寿者。

《清帝外纪》记载,乾隆八十三岁寿诞时,有一位外国使节晋见后,在日记中这样描述了乾隆的神采风姿:“观其风神,年虽八十三岁,望之如六十许人,精神矍铄,可以凌驾少年;欲食之际,秩序规则,极其严肃,殊堪惊异。

”乾隆对使用人参有什么讲究那?(一)小剂量。

每天一钱,相当于现在的3克左右。

像我那个朋友一次狠命吃一支人参,吃了胸闷腹胀、血压升高,甚至流鼻血,那是当然的了,这种一次用量50—100克的吃法是用于救危重病患的,正常人的身体怎能承受?当然,皇帝吃的是纯货野山参,药效大;我们今天的人参药效要差一些,每天可服用6—20克左右。

(二)久服。

李时珍说“人参久服可轻身延年”,人参要四季进补,长期调理,达到水滴石穿的效果。

据故宫博物院藏《上用人参底簿》记载,乾隆皇帝从1797年12月1日至1799年1月3日的一余年的时间内,共用野山参359次,用四等人参37两9钱,天天吃参,未曾断过。

现在经科学研究,人参在服用15天后,可停服3-7天,将一部分积蓄在体内未及时排出体外的药物清除,然后再继续服用。

这样甚至比康熙、乾隆皇帝的效果还要好。

(三)隔水蒸炖。

人参一定要隔水蒸炖,隔水蒸炖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器具,开水壶、高压锅都可派用场。

有许多人经常在吃参,但是吃法却不讲究。

不管吃西洋参还是别直参,都是切片含服或冲泡着喝一整天,效果其实都已经被大打了折扣。

在家怎么隔水蒸炖呢?最简单的方法:每次取人参6—20克左右,切成小段,放入参盅,加入少量冷水浸一晚,第二天加几只红枣和桂圆,把参盅放在茶壶里隔水炖,听到水开的声音,马上把火关小,总共半小时到一小时就可以了。

乾隆皇帝的养生三大秘诀

乾隆皇帝的养生三大秘诀

乾隆皇帝的养生三大秘诀乾隆皇帝是有历史年寿最高的皇帝。

他之所以高寿和到年老时仍然身康体健,这一切与其良好的保养习惯是分不开的。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乾隆帝冬季养生方法,以供参考。

精彩推荐:“鬼压床”诠释“鬼”从何来养生精选:宋美龄百岁养生八大秘招乾隆冬补秘诀之一:汤补乾隆爱喝汤,御厨将各种药材按比例配比后研磨,同牛肚一起放入锅内汲取养分,共煮六个时辰熬制成汤。

传说此汤方可以延缓衰老、滋阴壮阳。

现在多用牛肚、牛骨,放入当归、党参、枸杞等中药炖煮两三个小时。

专家点评:冬季天气干燥,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季节,自然界中明显缺水,是老年人呼吸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病季节。

这些疾病与人体水分减少,血粘度增高有一定的关系。

冬季也是人体热量与营养消耗最多的季节。

人体的消化机能是一年中最为活跃的。

胃酸分泌增加,食量大增。

中医认为,和冬季对应的脏腑是肾。

冬今进补,应以补肾为主。

从方式上来讲最好以食补为主,药补为辅。

另外,补药大多比较滋腻,难以消化吸收,故冬令进补应以容易消化吸收为准绳。

乾隆所喝的汤里面以牛肚、牛骨作为主要食材,这些都是热性食物,能够温补阳气。

汤内用以辅助当归、党参、枸杞等中药则具有补肾、健胃、活血补血、健脾益气的功效,符合冬季进补原则。

用“炖”的方法,把食物和药物一起煮烂,更利于人体消化。

而且汤补还可以给人体补充大量水分,也符合进补的科学原则。

综合来说,乾隆所用的汤补是符合中医养生之道,是非常科学合理的。

从中医角度来说,汤补确实是最适合冬季的进补方法。

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市民,可以喝点骨头汤、老鸡煲等。

如果肠胃功能不好的,煲汤时可以加点山药、白术、山楂、红枣、鸡内金。

如果是三高人群,煲汤的时候就要清淡一些,不能太油腻。

养生精选:知道难做到47条简单长寿秘诀精彩推荐:万中无一镜面人心脏位臵与常人相反乾隆冬补秘诀之二:酒补乾隆喝酒很有节制,一是适量,二是根据不同季节喝补酒。

在众多的补酒中,乾隆皇帝最喜欢的一种补酒是松龄太平春酒,每到立冬进补乾隆就常饮这种酒。

清代江南嗜用人参,康熙为何不以为然

清代江南嗜用人参,康熙为何不以为然

清代江南嗜用人参,康熙为何不以为然乾隆时江南医者李文荣在《知医必辨》的一篇医话,对乾隆年间江南富贵之家好服温补之药的风气有细腻的描写:予近见治疟死者尚少,而治痢死者独多,询其致死之由,大抵由于温补也。

吾乡有大富,得血痢症,其为热症无疑,此三黄汤或加生地黄汤症,乃医者泥于景岳专事温补,其家人参甚多,于是人参、附子,屡进不休,不过九日,直至肠胃腐烂,所下如烂鱼肠而死。

温补之害为何如?能不以为大忌哉!清代有不少医书都有类似的内容,尤其是江南地区。

康熙年间扬州医者史典认为:“人知参能补人,不知亦能害人。

贵介之家,平日淫欲,事所时有,一当病发,即疑为虚,重投人参。

大寒大热伏在内,始而以参治病,既而用药治参。

病可治,参难治,是两病也,虽有扁鹊,莫措其手,慎之慎之。

”增补本书的嘉道年间杭州医者俞世贵则注解说:“药之弊,莫甚于参,富贵之人不死于参者鲜矣。

”由此可见,人参与清代温补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

温补文化大约自乾隆元年开始盛行清代著名医家徐大椿于晚年深感世俗沉溺于补剂,惧怕攻邪,以致影响病者择医及医家救治,所以在乾隆三十二年写下了《慎疾当言》这本书来矫正民间恶习,希望能使医家及病家都能更谨慎地治病。

该书第一篇就是讨论《补剂》的医论:学问之道,必由浅入深,从未有浅近不知,而专求怪僻者。

徐大椿文中所谈论的温补风气的肇始年代,距乾隆三十二年出版的《慎疾当言》已有三十年。

就徐大椿而言,温补文化盛行的时间大约起于乾隆元年前后。

他认为医界这种不肯先用清淡之剂,反而专用“性雄力厚”药物的风气,往往会造成病患“害不旋踵”。

其次,他提出“风寒暑湿燥火及喜怒忧思悲惊恐”十三病因,其中没有一种是应当用补药的看法。

当邪气一被补住,则永不复出,重者即死,轻则迁延变病,若幸而痊愈,此乃病轻而元气渐复,并非使用补药的功劳。

当时医生常以虚脱名义吓唬病人,然后以补药媚人。

这些补药包括有浙江地区加了人参及麦冬的六味、八味汤,江南一带则是理中汤中加有附子、桂圆、熟地、鹿茸及脐带等药。

清代的人参故事

清代的人参故事

如 果 此 说 无 误 的话 , 那 么 在 的物 件 赏 赐有 蟒 衣 、黄 马 褂 、 武 兼 备 ,“虑 事 繁 难 兼 顾 ”,办
1846年至 1847年 ,每 两 野 山 花 翎 、鞍 马 、弓矢 、书 画 以及 貂 事 能 力 很 强 ,十 分 难 得 ,尤其
参 的价 格 已达 一 百 多 两 银 子 。 裘衣物等等 ,而赏赐人参则是 是 当时与洋人办理交涉 ,清皇
两 黄 参 值 五 千 ”“十 金 易 一 族 来 自东北 ,东 北 是 人参 的 重 一 般大 臣所能享 受十年 (1711 要产 地 ,鉴于人 参采 掘 的便
同治年间的大学士 、军机
年 )前 后 ,一 两 人 参 的 价 格 大 利 ,以及中国传统 医学对人参 大臣文祥深得皇室的宠信 ,他
再 看 道光 末 年 的物 价 ,一 两 银 清 朝 皇 帝 对 于 宠 臣 的 格 外 恩 室非 常倚赖他 ,其地 位仅 次于
子足够买一石谷 。也就是说 , 典 。
恭 亲 王 。 这 样 一 位 重 臣 要 行
道 光 年 间一 两 人 参 的 价 格 等
清 朝礼 亲王 后代 昭裢 的 “孝 心 ”将 年 迈 的母 亲从 老 家
倚赖重 用 的大 臣都 得受 到过 山野 山参 )”实行政府放 票采 皇室 进 贡 高丽 参 的 同时 ,朝 鲜
宫廷赏赐的人参 。可见 ,在清 参制 ,即由政府统一发证才可 商人也 通过 向清朝商人 提供
廷 的治 国理 政 中 ,人 参 成 为 当 以采 参 ,对 于私 自采 参 者 ,严 高 丽 参 而 得 到 他 们 想 要 的 物
有 一 道 皇 帝 谕 旨 :文 祥 奏 “清
隆 二 十八 年 ,品质 好 的 野 山参

乾隆赞美人参的诗句

乾隆赞美人参的诗句

乾隆赞美人参的诗句
以下是为你创作的内容:
诗句一:“人参珍贵赛珍宝,滋补功效真奇妙。


出处:乾隆在一次品尝人参后有感而发。

意思:乾隆赞叹人参就如同珍贵的宝物一般,其滋补身体的功效十分神奇和奇妙呀!
例子:你看那老寿星,精神矍铄的,据说就是常年服用人参呢,这人参可不就是赛珍宝嘛!
诗句二:“人参之妙难言语,养身健体它最牛。


出处:乾隆在与太医讨论人参时说的。

意思:人参的奇妙之处简直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在调养身体、强健体魄方面它是最厉害的呀!
例子:咱要是觉得身体虚了,来点儿人参补补,就知道它有多牛了,乾隆都这么说呢!
诗句三:“人参犹如长生药,延年益寿功不小。


出处:乾隆在给大臣们讲养生之道时提及。

意思:人参就好像是能让人长生的药一样,在帮助人们延年益寿方面功劳可不小哇!
例子:隔壁的李大爷吃了好些年人参了,身体那叫一个棒,可不就像长生药嘛,乾隆诚不欺我呀!
我的观点结论:乾隆对人参的这些赞美真是太贴切了,人参的确有着非凡的价值和功效啊!。

乾隆和人参

乾隆和人参

乾隆和人参人参甘、微苦,平。

归脾、肺、心经。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主治: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便溏,气短乏力,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乾隆和人参的故事清朝乾隆皇帝将人参封为“仙丹”,乾隆皇帝日理万机,之所以仍然能够健康长寿,除注重健身之道外,还有药饵补养。

而清宫药养之品,首推人参。

据乾隆朝《上用人参底簿》记载:“自乾隆六十二年十二月初一始,至乾隆六十四年正月初三止,皇帝共进人参三百五十九次,四等人参三十七两九钱。

”乾隆注重药养,寿享八十九岁,是历代帝王中的长寿者。

《清帝外纪》记载,乾隆八十三岁寿诞时,有一位外国使节晋见后,在日记中这样描述了乾隆的神采风姿:“观其风神,年虽八十三岁,望之如六十许人,精神矍铄,可以凌驾少年.”人参的现代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人参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

通过人参对动物脑电活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对兴奋和抑制两种神经过程均有影响,但主要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

由于同时作用于抑制过程,故使抑制趋于集中,使分化加速且更完全。

人参可调节神经功能,使紧张造成紊乱的神经过程得以恢复。

人参皂甙 Rb 类有中枢镇静作用。

2.人参对学习记忆的影响有双向性及成分依赖性大鼠口服人参浸膏20mg/kg,连续3天,大鼠Y-迷宫实验中30分钟学习获得和24小时记忆保留,但是剂量加大至100mg/kg,则学习记忆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损害了某些学习记忆指标。

人参提取物可防止应激所致的小鼠学习能力的下降。

人体实验证明:人参能提高工作能力,减少疲劳,并认为这是其兴奋中枢的结果。

其作用强度超过苯丙胺,但无苯丙胺的缺点。

服用人参,可提高思维能力和劳动效率。

3.人参抗疲劳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升高血脂和促进蛋白质、RNA 合成有关。

4.抗肿瘤作用人参皂甙能使癌细胞再分化、诱导逆转为非癌细胞。

从康熙乾隆对人参歧见谈起望善用人参

从康熙乾隆对人参歧见谈起望善用人参

从康熙\乾隆对人参歧见谈起:望善用人参作者:安铁生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版》2010年第03期人参素有“百草之王”“百药之长”的雅称,说俗一点就是药物中的“首领”、“族长”,或者说是“长兄”的意思,如果不是疗效卓著,它岂能有这个身份?现在由于科技发展,人工培植的“园参”多起来,没有那么稀有金贵了,普通百姓也吃得起用得多了,对人参的作用效果,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看法也不足为怪。

可是几百年前的清代,处于盛世的康熙与乾隆两位皇帝对人参却持有不同态度,就值得我们注意了。

康熙亲政时年方少艾,又崇尚武功,身体一直十分健壮,尚不需要以人参来补虚强体。

他对人参并不十分看重,不仅下令“将库存人参除留200斤外,其余全发交曹寅变卖”,以充实国库,而且责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突患疟疾,是由于长期服用人参误补引起的。

对祖父康熙的遗训无不言听计从、遵守旧制的乾隆皇帝却是对人参推崇备至,他不仅写了两首“咏人参”的诗,说它“自惜天公保异珍”、“地灵物产资阴骘,功著医经注大端”,而且他本人也极爱用人参,垂暮之年疾病缠身,更是把人参当成不可缺少的补品。

可见身体素质不同、体会不同,对贵似黄金的人参态度相左亦不足为怪了。

“下有人参,上有紫气”,《礼斗威仪》里称过去寻找发现的野山人参由于年龄长远,具有非凡的形气,故也有卓著疗效。

宋代《图经本草·论人参》记载:“相传欲使二人同走(竞走),一含人参,一空口,各走三五里许,其不含人参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

”清代陈士铎《本草新编》尤其推崇处方出自《伤寒大全》只用一味人参的“‘独参汤’,可治疗阳脱于一时、血失于顷刻、精走于须臾、阳决于旦夕,他药缓不济事,必须用人参一二两或三四两,作一剂煎服以救之,否则阳气遂散而死矣。

”至今“独参汤”仍为中医在救治阳脱急证时常用。

我们对人参的推崇也影响到东邻之国日本,明治维新以前的老百姓,有因自己的父母或丈夫患病,曾出现卖身求购“神草”人参的孝女烈妇。

乾隆咏人参的诗

乾隆咏人参的诗

乾隆咏人参的诗
嘿,你知道吗?乾隆皇帝啊,那可是对人参情有独钟呢!他还专门
为这神奇的人参写了诗呢!“性温生处喜偏寒,一穗垂如天竺丹。

”哇,你瞧这描写,多形象啊!就好像那人参就在我们眼前似的。

乾隆皇帝为啥这么喜欢人参呢?这就好比我喜欢吃巧克力一样,那
是真爱呀!他在宫廷里,面对那么多的奇珍异宝,可对人参就是念念
不忘。

你想想,他坐在那金碧辉煌的宫殿里,手里拿着人参,一边欣
赏一边琢磨着怎么作诗,多有意思啊!
“五叶三桠云吉拥,玉茎朱实露甘溥。

”这句诗把人参的模样刻画得
栩栩如生啊!乾隆皇帝肯定是仔细观察过人参,才能写出这样的诗句。

这就像我仔细端详我喜欢的玩具一样,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据说啊,乾隆皇帝还会把人参赏赐给大臣们呢!他会说:“爱卿啊,这人参可是好东西,拿回去好好享用吧!”大臣们那肯定是感恩戴德啊,就像我得到了一个超级棒的礼物一样开心。

乾隆皇帝咏人参的诗,可不仅仅是几首诗那么简单。

那是他对人参
的喜爱和尊重,也是他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啊!这人参在他眼里,那就
是宝贝,是值得用诗来赞美的。

我觉得啊,乾隆皇帝咏人参的诗,让我们看到了他不一样的一面。

他不仅仅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还是一个有情感、有喜好的人。


些诗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了解他内心世界的大门。

他对人参的这份情感,真的是让人感叹不已啊!你说呢?。

死前已被隔离康熙八世孙称康熙含恨猝死

死前已被隔离康熙八世孙称康熙含恨猝死

死前已被隔离康熙八世孙称康熙含恨猝死康熙大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君主,是自秦始皇以来少有的好皇帝,同时他也是惟一一位学贯中西的学习型皇帝,然而,关于他的死却一直存在争论,有人认为他是病死的,也有人认为他是被毒死的。

近日,康熙第八世孙、从事清史研究的金恒源在即将出版的《清史论丛》上对康熙的死进行了重新论证。

他认为,康熙是含恨猝死的,而猝死的直接原因是极其残酷的宫廷权力斗争。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康熙皇帝之死一直有许多的争论,康熙死亡时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康熙八世孙金恒源表示,据清朝的官史记载,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月二十一日,69岁的康熙兴致勃勃去南苑打猎。

十一月七日感觉身体不适,十三日晚便死去。

康熙帝临终前几天,只不过是“偶感风寒”,并没有到任何病危阶段,也未发出过任何“病危通知”信号。

当时没有任何人能预料康熙竟会突然死去。

即使康熙本人也没有任何一点死神已经降临之预感。

支持正常病故的人对此的解释是,康熙对自己的病况“不够重视”。

金恒源说,康熙对自己的病情“不够重视”本身至少已反映出当时情况并不严重。

另外,即使康熙本人对病况不够重视,在已经宣布龙体“不豫”的情况下,身负重任的议政大臣,特别是对康熙的健康负有重要责任的御医们,又如何敢“不够重视”?可见,在研究康熙帝死因中,提出康熙帝对自己病况“过于轻视”者,只是为胤禛(后来的雍正皇帝)开脱干系的说辞而已。

康熙死时已被完全隔离在康熙帝死前,宫廷里到底发生了什么?金恒源表示,据史料记载,十一月六日康熙帝在南苑听取胤禛、隆科多等人汇报通州查勘粮仓一事时“久议方散”,十一月七日康熙就宣称“偶感风寒”。

而宣称“偶感风寒”后,又始终没有任何治病的活动与记载。

康熙帝十一月九日命令胤禛去南郊祭天,胤禛以“圣躬不豫”为名推辞不去,多次恳求留在康熙身边,遭康熙拒绝。

而十一月十日,胤禛却一日三次派侍卫进入康熙寝宫,以后又每日不断多次派侍卫进入,直至十三日晚康熙猝死。

乾隆皇帝最钟爱的保健药

乾隆皇帝最钟爱的保健药

乾隆皇帝最钟爱的保健药
乾隆皇帝最钟爱的保健药
原创于: 2011-11-22 09:48:36
标签:
乾隆皇帝最钟爱的保健药
人参是乾隆特别钟爱的一味中药材。

在乾隆六十三年的时候,两个太监和两个御医端着几小碗药汁来到乾隆的住处,告诉乾隆说要喝药了。

然后御医拿起其中的一小碗自己先喝了,接着太监又喝了一碗,按照当时宫里的规矩,药熬好了以后,御医和太监要先试。

这样的情形在乾隆六十三年的时候几乎是天天出现,那时皇上常喝的那味药就是人参。

根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六十三年的时候,乾隆一共服用过人参359次。

这么算起来,乾隆皇帝几乎是天天服用,每天在3克左右。

所以说乾隆对人参是特别的钟爱。

当然,乾隆每天的服用是讲究一定方法的,因为人参吃了以后会上火。

在中国医药史上,使用人参的历史十分久远。

早在战国时代,良医扁鹊对人参的药性和疗效已有了解;秦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药中上品;明代著名中医学者龚居中在《四百味歌括》中列为第一条:“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成为无数中医的入门歌诀。

《红楼梦》补药叙事与明清温补风俗

《红楼梦》补药叙事与明清温补风俗

《红楼梦》补药叙事与明清温补风俗《红楼梦》中出现了众多补药,也存在着对服用补药行为的反思。

第四十五回宝钗关怀黛玉的一番话便是明证:人参、肉桂药性太热,燕窝却能滋阴补气。

药物与温补之间如何建立起逻辑关系,是本文的出发点。

小小的几味补药在小说中所营造的叙事氛围引出的是一个关于清代补药知识在小说中艺术化呈现的有趣话题。

关于补药,古典医学界缺少清晰的界定。

清代温病大家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指出:“古人病愈之后,即令食五谷以养之,则元气自复,无所谓补药也。

”当代名医干祖望的说法很有代表性:“补,是补充、补给、补缺、填补、修补之谓。

……人身体里缺什么,就补什么。

气虚补气,血虚补血,阳虚补阳,阴虚补阴,脾虚补脾,肾虚补肾。

”由此可知,“补”本是一种治病用药的思路,位列中医“八法”之末。

然而在清代尤其是《红楼梦》诞生的清中叶,由于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许多医家用药偏重温补,尤其对于社会中上层的“富贵之人”。

徐灵胎一针见血地认为“常服补药,以供劳心纵欲之资”。

他定义下的“补药”,可以看作是通俗小说中滋助药产生的心理基础。

需要指出,《金瓶梅词话》《林兰香》等世情小说虽然出现了温补药物,但局限于药性本身做文章,而《红楼梦》将药性知识融入到小说情节之中,用小说家所掌握的药性知识结构情节、塑造人物,更重要的是利用明清时代人们赋予药性的想象隐喻人物的性格与气质,甚至囊括小说的整体意蕴。

我们以小说文本对明清温补知识之加工为切入点。

一、补药、滋助药与虎狼药:温补风俗下的众声喧哗温补风俗,是明清时代广泛流行的一种医药文化现象。

明清医家在面对纷繁复杂病情时,由于用药思维定式与复杂的医患心理博弈,偏向于开出人参、肉桂一类温补药物为患者治疗。

关于温补对明清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前人研究颇丰。

笔者的讨论围绕温补风俗在清代的医学文献与文学作品中的差异化叙述而展开,力图描述一个众声喧哗的温补叙事场域,并在其中为《红楼梦》的补药叙事找到适宜的位置。

清代偷参活动的各种形式、防范措施及惩治-中国古代史论文-历史论文

清代偷参活动的各种形式、防范措施及惩治-中国古代史论文-历史论文

清代偷参活动的各种形式、防范措施及惩治-中国古代史论文-历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清朝对人参颇为重视.众所周知,满族本以狩猎和采集为生,早在后金时期人参便是女真人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据《清》记载:刨采人参,未谙制法,渍之以水.明人佯不市,国人恐朽败,急售,鲜所利益.上教以制法,令熟而乾之,可以经久,不急售,仍许通市于明.所济甚众,民用益饶.〔1〕可知在清前时代后金政权便经常与明朝进行人参贸易,因鲜参容易腐烂,明人故意拖延买卖时间,以压低人参价格,努尔哈赤乃发明人参煮晒法,明人无奈,只得与后金进行正常人参贸易,结果许多女真人不但因此摆脱了贫困,而且百姓日益富足.清朝入主中原之后,进一步加强了对人参的管理,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参务管理制度.在参务管理制度中,防止偷参及其惩治措施是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一、偷参活动的各种形式由于清朝人参价格不菲,便吸引了不少的偷参者.据史料记载:康熙二十八年(1689 年)走山者日益多,岁不下万余人.〔2〕时人称偷参者为走山者,走山者每年达一万余人,其人数远远超过皇家和八旗贵族的采参队伍.康熙三十三年,走山者人数又有大幅度增加,据镇守黑龙江等处将军萨布素奏称:人已至三万余.〔3〕至雍正初年,在盛京城内偷参已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据史料记载:盛京城内酒肆几及千家,平素但以演戏饮酒为事,稍有能干者,俱于人参内谋利.〔4〕盛京城内的风气如此,东北的其他地区也势必受到影响.偷参者不但人数多,而且偷参的手段也不少,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直接潜入参场偷参.如前所述,按照清朝参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全国所有人参资源皆归国家所有,任何人不准无故私入参场.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偷参者铤而走险,潜入参场偷采人参.如康熙三十三年,盛京刑部通知盛京包衣佐领缉拿偷参之刘天禄等,便是这类案例.据资料记载:讯据张成秀、张成德、张四、崔大供:我等四人及逃走之刘大、韩十子、李二,我等七人,由首领刘天禄把我等领去,刘天禄把我等领到牛毛盛河处,我等四人挖得三两人参,逃走之刘天禄等得多少不知道,跟踪之佐领把我等四人抓获,刘天禄等跑进丛林内,今已逃走,不知道在何处.〔5〕由此可知,本案的主犯是刘天禄,从犯是张成秀、张成德、张四、崔大、刘大、韩十子和李二,所闯参场禁地是牛毛盛河.张成秀、张成德、张四和崔大四人共偷采人参三两,刘天禄、刘大、韩十子、李二四人共偷采人参几许,因人已逃走,不得而知.这类案例乃是偷参者的最常见手段.2. 夹带黑人.按照清朝参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国家组织的采参刨夫皆发给票照,一人一票,作为进入参场的凭证,而有些刨夫为了私利,采取种种蒙混手法,一票或进数人,这便是夹带黑人.如乾隆二十四年,盛京正白旗衙门向盛京将军呈报李三冒充财主,多带四名黑人,据史料记载:查得粘单内开,李三供:我是盛京正白旗包衣下壮丁,年四十三岁,我于乾隆二十二年领了宁古塔一张票,余外又雇了四个黑人,就是刘贵、邢茂、马士进、刘朋,我们到了阿苦里地方,他们四个人共刨了四两五钱参,我的票上共刨了十三两五钱参.〔6〕由此可知,本案的主犯是李三,随同的黑人是刘贵、邢茂、马士进和刘朋,结果被官府拿获,李三只得交代他们的罪行.嗣后这种形式的犯罪愈演愈烈,至乾隆四十二年已难以控制,只得承认这一现实.据史料记载:四十二年奏准:吉林、宁古塔等处行放薓(薓,古参字)票向系一票一人,交官薓五钱.今刨夫夹带黑人,放票日少,薓斤不能充裕.改为一票四人,交官薓二两.或有刨夫情愿多带人夫者,即作为余夫,于票尾注写姓名,每名交薓五钱.〔7〕由此可知,因许多刨夫夹带黑人,不但影响了刨夫领票的积极性,还使收获的人参大量流失.为改变这种事态,清朝取消了对黑人的限制,条件是每人须交五钱人参,这样一来朝廷至少在政策上避免了一定的损失.3. 过冬不归.按照清朝参务管理制度的规定,承领朝廷参票的刨夫每年春季启程,前往参山采参,秋季携参返回.然而有些刨夫却隐匿山中,过冬不归.据史料记载:乌苏里等处出产人参,查有偷采之人,多于山内搭盖窝铺过冬,至夏间或留人种地,或入山私采.〔8〕由此可知,这些越冬不归的刨夫在山中搭建窝棚,潜伏下来,显然是意在翌年夏季,无官兵监督,一面种粮自给,一面偷采山参,收获后完全归己.4. 并包.按照清朝参务管理制度的规定,朝廷招募的刨夫如果没有完成所持参票要求的采参指标,其缺额应当翌年采参后补齐,然而有些刨夫却使用并包的手段,逃避所欠人参的责任.所谓并包,据史料记载:负欠刨夫明知出山后余参到官,尽当扣抵官项,或先于山内暗嘱不负官欠之刨夫代为携带,谓之并包.〔9〕也就是说,拖欠官府人参的刨夫,将翌年所采人参并入其他未曾拖欠的刨夫参包之内,以蒙混过关.这种做法实质上也是一种偷参行为.5. 卖放.为了防止偷参,官府在通往参山的各个路口设有卡伦,非常时期卡伦的数目还要有所增加.卡伦的主要职能是严格盘查出入参山的刨夫等采参之人,上山时重点检查刨夫的票照,下山时重点检查刨夫的参包.所谓卖放,就是偷参者为逃避下山时的非法所得被卡伦兵丁没收而采取的一种手法,据史料记载:议请添设卡伦,酌增赏项,原为严查偷漏起见.但闻刨挖黑参之人,虽有官兵搜捕,惟是穷乏兵丁易为财动,难保无临时卖放〔10〕,即偷参者利用守卡兵丁大都较为贫穷的弱点,通过使钱的手段,将其放行.6. 隐匿旧票.按照清朝参务管理制度的规定,刨夫须持票照入山采参,然而有的刨夫将旧票隐匿下来,至翌年拿出再用,所得人参便无须上交新一年的额定官参,完全归己所有,实际上也是一种偷参的行为,故清朝严加禁止,乾隆十年下令:拏获隐匿旧票偷穵者,将旧票解部销毁.〔11〕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将偷参者逮捕并将旧票上交户部销毁.二、防范偷参活动的措施为了防范偷参,清朝采取了相应的一系列措施.主要有以下几项:1. 康熙二年诏令:每年四月八月采薓时,应行派兵巡捕.着交镇守直隶奉天等处将军、奉天府尹、直隶顺天等八府,一体严行传布.又奏准:采取官薓,由工部将山名人名造册,给予执照遣往,令边门章京亲身验放.将人数出何处边门、采取之处,由该部官缮明,豫咨奉天将军,定日给予执照,照数验放出边.又奏准:三旗包衣采薓人采获之薓,由盛京户部咨送户部,将斤数缮明印记,咨送山海关城守尉过秤放入.〔12〕由此可知,清朝在这里首次颁布了三条防范偷参的措施:第一,每年四月至八月采参时节,派兵沿途巡查,严防偷参.第二,朝廷每年组织的采参队伍,预先须将采参刨夫的人数、姓名,以及所往何处参山、所经何处边门等信息,上报至朝廷工部,并由朝廷工部根据这些信息,缮写清楚,装订成册,然后通知奉天将军,定日发给出边执照.驻守边门的章京将认真检查出边执照,确定没有问题后方可放行.第三,每年盛京上三旗,即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各出五十人组成共一百五十人的采参队伍,所采人参数目,先由盛京户部造册缮写清楚,并加盖,报送朝廷户部,再由朝廷户部将此清单备案后,下发至山海关城守尉.山海关城守尉据此将盛京上贡给朝廷的人参,过秤查验,货色与数目与清单相符,然后放行.这一规定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贡参在运送的过程中被偷漏,避免缺斤少两.2. 在参山以及通往参山的路途要冲、关口,设置卡伦.清朝设置卡伦应当较早,但因缺乏这方面史料,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但至少在康熙三十九年业已设有卡伦,据史料记载:不肖之人为利,将牲口、米、布赊给无产之人,派去偷挖人参,被卡伦官兵拿获后,致使或连妻一并为奴,或使本身不得保全矣.〔13〕资料中不仅记载有卡伦,而且卡伦官兵还曾拿获偷参者.更为详尽记载设置卡伦的资料是康熙四十五年的一则资料:四十五年议准:盛京古河卡伦一座,官一员,兵二十七名.观音岭卡伦一座,官一员,兵十名.永甸卡伦一座,官一员,兵二十名.土门卡伦一座,官一员,兵二十名.长岭子卡伦一座,官一员,兵二十名.又议准:盛京边外、辉发、三桐河口、三桐渡口、坦品河、费德里、萨哈连浪土、福尔兼哈达、嘉勒图库、伊米孙、萨哈连费音、朱尔和阿师哈、东阿、看船沟、鸭尔河、果河等处,安设卡伦.出派协领、城守尉等,追踪缉捕.〔14〕由此可知,卡伦的规模大致是一名长官,二十名士兵.根据需要,也有规模稍大者,此处记载为二十七名士兵,也有稍小者,此处记载为十名.至于设置卡伦的地点,为数较多,此后随着形势的发展需要,又时有增加,这里难以一一叙述.此清朝设置卡伦之大致情形也.3. 互保连坐.如前所述,由于当时人参价格昂贵,尽管清朝三令五申,偷参者仍然铤而走险,并且已呈社会化趋势.雍正帝登基伊始便颁布诏令:采薓虽经严禁,盗穵究不能除,与其肆令盗穵,莫如定制收课.〔15〕决定放宽限制,对领票的参农实行风行一时的征税政策.在实行征税的政策过程中,为了避免某些参农逃税,同时又实行了互保连坐法,据史料记载:十人一长,五十人一领首,互相连保.将领票人数、姓名、旗分、佐领、住居注册,按册收税.〔16〕也就是说在领票的参农中,十人立一长,五十人立一首领,实行互保.如有一人逃避交参或交税,其他人就要受到牵连,十人长和首领更要承担领导责任.清朝不但在参农中实行互保连坐法,后来在一般平民百姓中也推行了这一政策.乾隆六年再次诏令:查明本人原籍年貌,五人书一名牌互保.五人内如有一人偷挖人参,私买貂皮,擅垦地亩,隐匿熟田,及财博滋事者,将犯枷责递解外,仍将连保四人,一并递解.地方官知情,不行查拏,按溺职例议处.〔17〕也就是说在百姓居住的村落,以五人为单位,书写名牌,实行互保.五人之中,如有一人犯法,如偷挖人参、私买貂皮,擅垦地亩,隐匿熟田和赌博等,除将犯罪本人戴上枷锁解交官府外,其他四人也须一同随往.4. 巡查海口.偷参者须将人参出卖兑现,在关内更能卖个好价钱,但山海关检查严格,很难蒙混过关,于是便选择了走海路.据史料记载,嘉庆十五年诏令:每年奉天巡查海口,仅由将军府尹派员前往,恐仍不免疏漏.着该将军奏明请派盛京侍郎一员,带领协领一二员,前往缉查.如拏获私薓,即着该侍郎具奏,将薓斤解京,并将该侍郎及协领等一并议叙.其山东海口,专令登州总兵巡缉,亦尚未周,着添派登、莱、青道会同稽查,如拏获私薓上岸,即报明山东巡抚具奏,薓斤解京,将该镇道议叙,并将派查之盛京侍郎协领等官一并议处.〔18〕由此可知,早在嘉庆十五年之前,清朝在盛京地区各海口便已实行了巡查制度.嘉庆十五年,清仁宗以为每年仅由奉天府尹派员前往巡查,很可能会有疏漏,嗣后应由盛京将军奏明朝廷,委派侍郎带领协领一二名,前往稽查.如果查获私参,即由该侍郎上奏朝廷,并将查获人参送至京师.至于山东各海口,仅命登州总兵巡查,尚恐不够周全,应增派登州、莱州和青州道一同稽查.如果查获私参,立即上报山东巡抚奏明朝廷,将查获人参送至京师.三、惩治偷参活动的刑罚清朝对偷参活动的打击是很严厉的,康熙年间朝廷刑部专门设置了惩治偷参罪犯的机构.据史料记载:刑部侍郎,满洲一人.掌谳盛京及边外蒙古之狱,凡盗葠(葠,古参字)者皆治焉.又(刑部所属官衙)肃纪后司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一人,掌治私刨葠者与私贩者.〔19〕由此可知,在刑部主管惩治偷参犯罪的是刑部侍郎,具体负责惩治偷参犯罪的机构是肃纪后司.另外乾隆年间,在东北还设立了官参局,具体来说,乾隆二年设立了盛京官参局,乾隆九年设立了吉林和宁古塔官参局〔20〕.官参局负责管理具体参务事宜,其中防范偷参活动也是重要的职能之一.清承明制,基本上仍沿袭明律笞、杖、徒、流、死五刑,此外还有枷号、刺字、论赎等杂刑.清朝在惩治偷参者的过程中,依据罪行轻重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刑罚.一般来说,清朝对偷参罪犯的所施刑罚基本是按照清律条文来实行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清律的条文也有所增删,另外在判刑时还存在以及主刑官员的主观因素,为此本文只能就清朝的有关惩治偷参罪犯的重要法律条文并结合典型案例,加以阐述.顺治朝有关惩治偷参罪犯的重要律令,颁布于十五年:有偷采人薓者,将带至之头目斩决,余众治罪.〔21〕又旗下人偷采人薓者,枷一月、鞭三百,牲畜及所得之薓一并入官.官民家下人有犯,其主知情者,本犯枷一月、鞭三百,薓与人畜皆入官,其主问偷盗之罪.不知情者免议,本犯枷两月、鞭一百,牲畜财物入官.若其主知情诈称不知者,加等治罪,家人入官.奉天等处民人有犯者,枷一月、责四十板,人畜财物入官.蒙古、锡伯、瓜尔察等处人有犯者,交理藩院议处.〔22〕由此可知,顺治朝对偷参罪犯的主犯打击最为严厉,最高可判至死刑.有必要指出的是,顺治朝在处理偷参从犯的问题上存在着满汉差别,对旗人主要是体罚和没收牲畜和赃参;对民人不仅要体罚和没收牲畜和赃参,还要本人入官为奴.至于蒙古、锡伯、瓜尔察等地的偷参罪犯,因涉及民族政策,交理藩院特殊处治.康熙朝对偷参罪犯的刑罚略有减轻.康熙帝于五十年谕令:朕综理政事,以人命为重,务必再三斟酌,除情实死罪外,其余皆酌量宽宥.如偷盗人参等案,为从者俱照例完结,其为首之人,拟绞罪在狱者甚多,此等人到秋审时,亦宜赦之.时值立夏,天气渐热,监禁人犯,易于染病致毙,甚为可悯,着交与刑部酌量减等议奏.〔23〕由此可知,康熙帝即位后.以为人命关天,除主犯确应判死罪外,其他从犯往往酌情宽免.即使是判为绞刑的偷参主犯,在押人数较多,要等到秋后处决,可以免其死罪.时值夏季,天热易染疾病,虽为犯人,亦甚可怜,命刑部亦酌情减刑.此虽为康熙帝一时顿生怜悯之心所下诏令,但康熙朝的刑罚确实较前代为轻.据康熙朝史料记载:查得定例内载:凡过渡口到禁山禁河之旗人、民人偷挖人参者,如已得人参,将财主及领去之把头均拟绞监候,秋后处决,从犯若是盛京等处包衣佐领下另户之人,送京城入于辛者库当官差,若是内地民人,发配乌拉、宁古塔给贫穷披甲为奴.〔24〕清朝死刑分为斩、绞二种,斩为重,绞为轻.如前所述,顺治朝对偷参主犯处以斩决,即斩立决,而康熙朝对偷参主犯则处以绞监候,显然为轻.至于处治偷参从犯,虽然取消了体罚和没收财物,但旗人送京城辛者库做官差,较顺治朝仅进行体罚和没收财物,量刑有所加重;民人发配乌拉、宁古塔给贫穷披甲人为奴,因带有流放性质,较顺治朝体罚、没收财物和入官为奴,量刑大体持平.在处理偷参从犯的问题上,若旗人与汉人两相比较,旗人送京城当差,民人发配到乌拉、宁古塔为奴,显然还是前者量刑略轻,后者量刑略重,这反映了康熙朝在处理偷参从犯的问题上同样存在着满汉差别,不过这种差别较顺治朝略有减少而已.雍正朝有关惩治偷参罪犯的重要律令,颁布于二年:偷采人薓,出财之主,并为首之人,其一人所放之人至百名以上,所收之薓至五百两以上者,仍照旧例拟绞监候.人百名,薓五百两者,出财之主,并为首之人,枷三月、鞭一百.为从,枷两月、鞭一百.或一二人刨薓所得不至十两者,交与盛京刑部.旗人,鞭一百;民人,责四十板.递回原籍.〔25〕三年,又对这项律令有所修改:凡财主及率领头目,一人名下,所放之人至百名以上,所收之薓至五百两以上者,仍照例拟绞监候.所放之人百名,所收之薓五百两者,杖一百、流三千里.一二人刨薓,所得人薓不及十两者,交与盛京刑部.系旗下,鞭一百;系民,杖一百.递回原籍.〔26〕由此可知,雍正初年所定律令基本上还是遵循康熙朝严惩首恶的原则,对主犯实行绞监候,但有所区分,即以所带之人百名,所获之参五百两为量化指标,这个指标以上者依旧例绞监候,这个指标以下者枷三月、鞭一百.枷三月、鞭一百,对于主犯来说,量刑显然过轻,有矫枉过正之嫌.翌年重新修改,即杖一百、流三千里.即使如此,较前代绞监候来说还是有所宽缓.对于从犯,枷两月、鞭一百.对于一二人的个体罪犯,所获人参不及十两,交与盛京刑部.旗人鞭一百,民人四十板,翌年民人改为杖一百.皆遣送原籍.从雍正朝对从犯和个犯的处罚来看,其一,亦较康熙朝为轻.如前所述,康熙朝规定:旗人送京城辛者库做官差,民人发配乌拉、宁古塔给贫穷披甲人为奴,前者具有徒刑性质,后者具有流刑性质.雍正朝仅枷两月、鞭一百,系笞刑.笞刑较徒刑减轻二等,较流刑减轻三等.其二,仍然保留满汉差别,即同为个犯,旗人鞭一百,民人杖一百.鞭系笞刑,杖系杖刑,笞刑较杖刑减轻一等.从雍正朝开始,判处流刑的偷参罪犯大量增多.如前所述,康熙朝对偷参主犯,不论组织规模大小和偷采人参多少,一律处以绞监候.雍正朝则对组织人数百人,偷采人参不足五百两者改判杖一百、流放三千里,因此出现大量的流刑罪犯.清初的主要流放地点是黑龙江的宁古塔和盛京的尚阳堡,流放罪犯的主要人员因文字狱、科场案、逃人法、忤旨、叛逆而获罪者,以及康熙平定三藩之乱被俘的士兵.这些流犯至雍正时期在东北流放地已多到人满为患的程度.为了消除罪犯之间相互串联,啸聚一方的隐忧,雍正朝将偷参罪犯的流放地点逐渐转向关内和南部边疆,据史料记载:偷刨人薓应拟发遣之犯,系满洲蒙古,发江宁、荆州、西安、杭州、成都等处满洲驻防省城当差.民人,佥妻发广东、广西等处烟瘴地方当差.系汉军,发广西、云南、贵州等处烟瘴地方当差.〔27〕由此可知,旗人和蒙古人主要流放到关内江宁、荆州、西安、杭州、成都等驻防八旗的省城当差,民人连同妻子主要流放到广东、广西等烟瘴地方当差,汉军旗人主要流放到广西、云南、贵州等烟瘴地方当差.同样的罪名,民人处理较重,汉军旗人次之,旗人和蒙古人较轻.雍正朝在惩治偷参罪犯过程中还使用了刺字.据史料记载,三年规定:凡免死强盗、三次窃盗、卖人口、私铸制钱、偷穵人薓、并行凶等犯应发黑龙江等处者,除另户外,其民人及奴仆,即将所犯罪由在左右脸面上分刺满汉字样发遣,仍照例分别枷责.若从发处逃回者,亦照此例刺发.〔28〕刺字属于杂刑的一种,刺字虽非体罚,但对人的精神伤害很大.乾隆朝曾多次颁布过惩治偷参罪犯的律令,本文因篇幅所限,难以一一介绍.在这多部律令中,内容大同小异,而以二十一年所定律令更具典型性,此予以引证.据史料记载:旗民人等偷刨人薓,人至一百名以上,薓至五百两以上者,为首之财主及率领之头目,并容留之窝家,俱拟绞监候.为从,系民人,发云、贵、两广、烟瘴地方.旗人,发打牲乌拉,查明正身家仆,分别当差为奴.均照窃盗例,分别刺字.所获牲畜等物,给拏获之人充赏,薓入官.拟绞人犯,遇赦减等者,亦照为从例发遣.其未得薓者,各减一等.如人自一二名至十名,薓自一二两至十两者,财主头目,系民人杖一百、徒三年;旗人,枷四十日、鞭一百.人数至二十名,薓至五十两者,财主头目,系民人,发云、贵、两广、烟瘴少轻地方;系旗人,发打牲乌拉.刨薓未得,人自一二名至十名者,杖一百、徒三年;系旗人,各照例折枷鞭责发落.为从者,各减一等.容留之家,罪同.若并无财主,一时乌合,各出资本者,按人数、薓数、已得未得,照财主例,减罪二等科断.代为运送米石者,亦如之.贩薓人犯拏获时,查明薓数,照财主头目偷刨人薓例,减一等治罪.至刨薓犯内有家奴,讯系伊主知情故纵者,将伊主杖八十;不知者,不坐.其潜匿禁山刨薓人犯被获治罪,递回旗籍后,复逃往禁山者,各于应得本罪上加一等问拟;若系旗下家奴人等,即发往拉林,给种地人为奴.〔29〕由此可知,乾隆二十一年律令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基本上继承了前朝惩治偷参罪犯的主要内容.如对于组织人至百名以上,偷参至五百两以上的主犯,仍处以绞监候;死刑而下处以大量流刑;家奴犯罪,其主人区分知情与否;笞、杖、徒、枷号、刺字等各色刑名齐备,在量刑程度上也与前朝大体平衡.第二,刑罚等级更加细化.如将偷参团伙划分为四个等级,即人至百名以上、参至五百两以上者;人至二十名、参至五十两者;人一二名至十名、参一二两至十两者,以及无组织的各出资本者.又将偷参罪犯划分为已得与未得两种.在量刑上根据犯罪等级的不同,处罚程度亦相应递减.第三,补充一些新内容.如窝藏判绞监候的主犯,与其同罪;偷参罪犯落网,缴获的牲畜作为奖赏赐予抓获的官兵,人参归官府;在押绞主犯遇到朝廷大赦,处罚减等,即依照从犯案例,改为流放;走私人参罪犯,依照偷参主犯减一等治罪等.第四,依然存在同罪不同罚的民族差别.如对人至百名以上、参至五百两以上犯罪团伙中的从犯处罚,民人流放至云、贵、两广烟瘴地方;旗人,发配至打牲乌拉当差.对人一二名至十名、参一二两至十两犯罪团伙中的主犯处罚,民人杖一百、徒三年;旗人枷四十日、鞭一百.旗人显然较民人处罚为轻.嘉庆朝也曾颁布过惩治偷参罪犯的律令,与前代相比,内容基本相似,实际上不过略备具文而已.因为这时清朝的防范重点已经由偷参逐渐转移到秧参上来了.所谓秧参,就是刨夫将山中人参秧苗移植到参园进行培育,即人工养育之参.秧参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的特点,然而其药效却远逊山中自然生长的老山参.领票刨夫之所以更愿意栽种秧参,除了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的特点之外,还因为老山参经过清朝二百余年有组织、大规模的开采,至嘉庆朝已资源接近枯竭,踪迹难寻了.如此一来,领票刨夫便利用秧参与老山参外形十分接近的特点,一方面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将秧参作为贡参交与官府;另一方面将交与官府剩下的余参,以低廉的成本卖真参的高价.对于这种违法行为,清朝是坚决予以打击的.嘉庆帝于十五年诏令:近询之曾任奉天大员,俱云移养薓秧,不知起自何年?不但在本山培养,并有沿及附近山场之处.本日该将军奏摺内亦有此语.此等积弊,竟系明目张胆,毫无畏惧,该将军等岂。

明清两代都搞不定的人参问题暴露了封建王朝的致命缺陷

明清两代都搞不定的人参问题暴露了封建王朝的致命缺陷

明清两代都搞不定的人参问题暴露了封建王朝的致命缺陷说大清是人参帝国一点也不夸大其实。

还在关外时,“愿以儿子为质”求大明开放边贸的女真各部落,很快就一跃而为边境豪强,步履轻快地踏上招兵买马的康庄大道,靠的就是人参。

它是很重要的战略资源,甚至到了各包山头的旗主不惜展开掠夺性开采,以至山参一度绝迹的程度。

人参的这般地位是如何形成的?何以就重要到了战略资源的地位?这其中倒是有几个问题很值得思考。

对人参的重视始于西汉。

《范子计然》记载:“人参出上党,状如人者善”,说明两件事,最早进入历史视野的人参产地是上党,而不是关外,另外,当时重视人参的主要原因,是它长得确实似人形。

对人形的执着并不是中国文化的独创,各种古代文明几乎都经历过这个时期。

在中世纪的欧洲,曼陀罗草的根因为酷似人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被传说成各种魔法秘药的原料。

这其实点明了这种思想的根源,那就是巫术。

《金枝》的作者,人类学家詹姆斯·乔治·弗雷泽对巫术的分类沿用至今,他将巫术分为模仿巫术和接触巫术,前者遵循“相似律”,后者遵循“接触律”,前者是出自这样一种思维观念,那就是相似的行为或事件常常导致相似的结果,这种认识应用在政治思想上,就是相信能够诞生人形植物必然有什么特殊原因。

在谶纬学说勃兴的西汉,人参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当时认为人参是神物,本来是北斗七星之一摇光的星光所化,如果江河山川不能够发挥力量,那么瑶星就不会发光,人参就不再生长,表面上是在说天文和地力,实际上是说王者龙兴与天命的关系。

将人参视为神奇之物,与巫术、传说贯穿起来的思想一直存在。

《广古今五行记》中有一个故事,隋文帝时,上党有人在宅邸后面听到人的呼喊声,每夜不绝,就是找不到发出声音的人在哪儿。

后来在宅邸外一里处挖出了人参,一如人体,四肢毕备,呼喊声才停止。

所以人参又叫神草,毕竟传闻它通人性。

到了清朝,就更为玄乎了,雍正、乾隆年间,有一个叫阮葵生的进士,是这么说的,辽阳以东,山林中都有人参,这是地气旺盛的结果,难道是偶然现象吗?意思就是说,这里能够成为清朝的龙兴之地,绝非偶然,这里有王霸之气,所以才出人参。

康熙·人参·曹寅——《红楼梦》与人参文化之二

康熙·人参·曹寅——《红楼梦》与人参文化之二

康熙人参曹寅——《红楼梦》与人参文化之二
孙文彩;张雯虹;房波;宋丽瑄
【期刊名称】《人参研究》
【年(卷),期】1997(000)003
【摘要】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之死和清代皇帝康熙之死,都和人参有点关系。

这也是中国的悠久历史之迷,本文试以人参文化解之。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孙文彩;张雯虹;房波;宋丽瑄
【作者单位】[1]通化师范学院;[2]通化师范学院通化134000;[3]通化134000;[4]通化1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1
【相关文献】
1.从康熙、乾隆对人参歧见谈起:望善用人参 [J], 安铁生
2.康熙·人参·曹頫——《红楼梦》与人参文化之一 [J], 孙文采;张雯虹;张秀云
3.雍正·人参·李煦——《红楼梦》与人参文化之三 [J], 孙文采;杨育;张雯虹;张红梅;宋丽萱
4.康熙大帝人参诗解读——《红楼梦》与人参文化之四 [J], 孙文采;杨育;张雯虹;周繇;孙江浩
5.吉林省长白山人参文化、满族医药文化高级研修班暨中国人参大学(网络公众平台)启动仪式在通化师范学院举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誉为百草之王的人参究竟有什么妙用及历史渊源

誉为百草之王的人参究竟有什么妙用及历史渊源

誉为百草之王的人参究竟有什么妙用及历史渊源人参自古以来拥有“百草之王” 的美誉,更被东方医学界誉为“滋阴补生,扶正固本” 之极品。

参被中国人奉为包治百病的神药,但对它的实际功效世界医学界一直有争论。

中国人对参的崇拜,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因素和文化因素造成的,这种神秘感对于种参业来说,却是其赖以生存和繁荣的卖点。

据说中国人服用人参(Panax ginseng)已有 4000 年的历史,但是在先秦文献和西汉史书中并无关于人参的记载。

人参的最早记载见于两汉期间大量出现的用神学附会儒家教义的纬书这类荒诞不经的迷信著作中,如“摇光星散而为人参,人君废山读之利则摇光不明、人参不生”(《春秋纬》),这显然是由于人参像人形而引起神秘的联想,被当成神草。

稍后,中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首次将人参当成药物收入。

此书托名“神农”,在唐朝时候已失传,现存版本是后人从其他著作的转载中收集起来的所谓辑佚本。

在书中,人参被列为“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的上品“君”药之一,其药理则是“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颇类似于现在的“保健品”广告,但也不算突出,因为这类被认为久服轻身延年的上品药在书中列举了120 种之多。

该书并没有具体说明如何服用人参。

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论》记载了113 个药方,其中有21 个用到人参。

这是首次对人参药用的记载。

此后的1000 年间,人参虽也充当药用,但其地位基本上相当于一种供送礼、进贡的土特产,和现在的“保健品”作用差不多。

例如,苏轼有一封向友人讨土特产的信称:“只多寄好干枣人参为望!如无的便亦不须差人,岂可以口腹万里劳人栽?”人参的地位,也不过和干枣一样属于解馋的食品。

直到晚明,人参才突然获得了“百草之王”、“众药之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首次对人参做了详细论述,认为人参几乎就是一种包治百病的神药,“能治男女一切虚症”。

康熙的养身之道

康熙的养身之道

康熙的养身之道
我们中国人很重视补品补药,但是,康熙帝却很反对。

有一个太医叫孙斯百,在给康熙帝进药时,使用了人参,康熙帝服用后,非常急躁。

康熙帝大怒,认为都是人参惹的祸,于是,批道:“孙斯百等各责二十板,永不许行医。

”孙斯百没有想到,自己崇拜的人参结束了行医生涯。

对于补品,康熙帝同样是嗤之以鼻。

他看到皇八子胤禩经常服用补品,十分不满,他说:“凡人之性喜补剂,不知补中有损。

”所以,他主张一切任其自然,不要刻意追求。

当然,康熙帝也有自己的主张。

早睡早起
康熙帝每天睡觉很早,天黑就睡下了,起床也很早,每天大约在寅时(3-5点)就起床了。

多穿衣服
康熙帝十分重视穿衣服,尤其在冬季,人最容易引发感冒。

所以,康熙帝说:“朕冬月衣服,宁过于厚,却不用火炉。

”康熙帝认为,如果穿的很少,走出大殿,就会感冒,那样会很危险。

多洗温泉
康熙帝喜欢泡温泉,清朝称之为“坐汤”。

他经常陪着祖母去九华山庄、赤城、遵化等地泡温泉,他认为坐汤,可以养皮肤,愉悦身心,修身养性,是一个很好的生活习惯。

当然,这种“习惯”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 急证 时常用 。
我 们 对 人 参 的 推 崇 也 影 响 到 东 邻 之 国 日本 ,明 治 维 新 以 前 的 老 百 姓 , 有 因 自 己 的 父 母 或 丈夫 患病 ,曾 出现卖 身求购 “ 草 ” 人 参 的 孝 女 烈 妇 。俄 罗 斯 人 也 曾对 人 参 产 生 强 烈 兴 神 趣 , 沙 皇 政 府 曾 指 定 专 人 购 买 、 研 究 过 人 参 。 人 参 的 拉 丁 文 学 名 P n x ( 词 源 自 希 腊 ) aa 这 , 意 为 “ 全 的 药 物 ” 含 义 是 这 植 物 能 治 百 病 ,瑞 典 的 林 耐 当 年 命 名 给 人 参 一 个 这 样 的 “ 完 , 美 称 ” 很 可能是 采纳 了中国人 的意见 。 ,
陈 土铎
《 经 本 草 ・ 人 参》 记 载 : “ 传 欲 使 二 人 同 走 图 论 相
( 走 ) 竞 ,一 含 人 参 ,一 空 口 , 各 走 三 五 里 许 ,其 不 含 人 参 者 必 大 喘 ,含 者 气 息 自如 。 清 代 ”
《 草 新 编》 尤 其 推 崇 处 方 出 自 《 寒 大 全》 只 用 一 味 人 参 的 “ 独 参 汤 ’ 可 治 疗 本 伤 ‘ ,
阳脱 于 一 时 、 血 失 于 顷 刻 、 精 走 于 须 臾 、 阳 决 于 旦 夕 ,他 药 缓 不 济 事 , 必 须 用 人 参 一 二 两
或 三 四 两 , 作 一 剂 煎 服 以 救 之 , 否 则 阳 气 遂 散 而 死 矣 。 至 今 “ 参 汤 ” 仍 为 中 医 在 救 治 阳 ” 独
于长 期服 用人 参误补 引起 的。
对 祖 父康 熙 的 遗 训 无 不 言 听 计 从 、遵 守 旧制 的 乾 隆 皇 帝 却 是 对 人 参 推 崇 备 至 , 他 不 仅
写 了两 首 “ 人 参 ” 的 诗 ,说 它 咏 “自 惜 天 公 保 异 珍 、 地
端” ,而 且 他 本 人 也 极 爱 用 人 参 ,垂 暮 之 年 疾 病 缠 身 ,更 是 把 人 参 当成 不 可 缺 少 的 :- 。 可 N品 见 身 体 素 质 不 同 、体 会 不 同 ,对 贵 似 黄 金 的 人 参 态 度 相 左 亦 不 足 为 怪 了。 “ 有 人 参 , 上 有 紫 气 ” 《 斗 威 仪》 里 称 过 去 寻 找 发 现 的 野 山 人 参 由 于 年 龄 长 远 , 下 , 礼 具 有 非 凡 的 形 气 ,故 也 有 卓 著 疗 效 。 宋 代
人 参 经 马 可 波 罗传 入 欧 洲 ,并 没 有 引 起 当 时 欧 洲 人 的 重 视 , 闻 名 世 界 的
《 英 百 科 全 大
书 》 甚 至 武 断 臆 说 , 人 参 的 作 用 是 虚 构 的 , 至 多 也 是 心 理 上 的 。 有 资 料 称 , 以 色 列 还 曾 明
文 规 定 禁 用 人 参 。 客 观 地 说 ,人 参 也 是 柄 双 刃 剑 , 清 代 医 家 徐 洄 溪 说 过 : “ 医 家 之 用 人 今 参 ,救 人 者 少 、 杀 人 者 多 ” ,王 孟 英 也 说 “ 之 不 当 ,参 术 不 异 砒 硇 ” 美 国 加 利 福 尼 亚 大 用 。
甓钩 沉
从 康 熙 、 隆对 人 参 歧 见 谈起 : 乾
望 善 用 人 参
安 铁 生
人 参 素有
“ 草 之 王 ” “ 药 之 长 ” 的 雅 称 , 说 俗 一 点 就 是 药 物 中 的 “ 领 ” “ 百 百 首 、 族
长 ” 或 者 说 是 “ 兄 ” 的意 思 , 如 果 不 是 疗 效 卓 著 , 它 岂能 有 这 个 身 份 ? 现 在 由于 科 技 发 , 长 展 ,人 工 培 植 的 “ 参 ” 多 起 来 ,没 有 那 么 稀 有 金 贵 了 ,普 通 百 姓 也 吃 得 起 用 得 多 了 ,对 园 人 参 的作 用 效 果 ,不 同 的 人 有 了不 同 看 法 也 不 足 为 怪 。 可 是几 百年 前 的清代 ,处于盛 世 的康熙 与乾 隆两位 皇 帝对 人参 却持 有 不 同态度 ,就值 得 我 们 注 意 了。 康 熙 亲 政 时 年 方 少 艾 ,又 崇 尚武 功 ,身 体 一 直 十 分 健 壮 , 尚 不 需 要 以 人 参 来补 虚 强体 。他 对人参 并 不 十分 看重 ,不仅 下令 曹 寅 变 卖 ” 以 充 实 国 库 ,而 且 责 怪 , “ 库 存 人 参 除 留 2 0斤 外 , 其 余 全 发 交 将 0 《工 梦 》 作 者 曹 雪 芹 的 祖 父 — — 曹 寅 突 患 疟 疾 , 是 由 幺楼
学 曾 对 1 3名 连 续 服 用 人 参 两 年 左 右 的 中 老 年 人 进 行 调 查 , 结 果 表 明 6 % 以 上 的 出 现 了 中 3 0 枢 神 经 系 统 兴 奋 症 状 ,如 失 眠 、 易 惊 醒 、 震 颤 等 ; 1 % 的 人 腹 泻 、 血 压 升 高 2 4 0% 的 人 易 于 激 怒 : 1 % 的 人 性 情 抑 郁 。 这 就 说 ,与 滥 用 抗 生 素 一 样 , 滥 用 人 参 综 合 征 值 得 医 生 药 师 0 1
和 世人 的关注 。
“ 山有 奇 草 ,绿 叶 发 华 滋 ;补 虚 健 魄 者 , 功 擅 数 人 参 。 愿 大 家 合 理 使 用 这 深 ” 王 ” 让 它 为 人 类 健 康 发 挥 应 有 的 贡 献 。 ● ,
“ 草 之 百
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