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人口数量与环境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知识网络】1.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世界人口的增长。

世界人口的分布;中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中国的人口政策。

2.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3.人口素质与环境: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

4.人口迁移与环境: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

【考点透视】1.人口再生产(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概念: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延续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死亡率很高,出生率很高,自然增长率很低传统型:出生率很高,死亡率下降,自然增长率较高 过渡型:死亡率降低,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现代型:出生率很低,死亡率有所回升,自然增长率低(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分世界: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 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大部分、大洋洲除澳、新外)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2.人口素质与环境(1)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环境因素人口身休素质的概念: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遗传因素: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因素:是主要因素(社会制度、经济形式、文化传统、科技知识、伦理道德)且影响越来越大自然环境因素:原生环境因素:地形、气温、湿度、降水等次生环境因素:物理、化学、生物方面对环境的污染(2)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好坏,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特殊的影响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发展观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科学文化素质不同的人口,对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也大不相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典例精析】例1:下图是“世界人口增长图”,读后回答(1)1920年前后相比较,世界人口的增长发生的变化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

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案晋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案晋教版


作 在作业本上总结本节课知识点,并按时完成同步练习册与填充图 业
册。
第7页
教 学 反 思
第8页
并做比拟。 学生算出汉族占总人口 91%,少数民族占总人口 9%。学生 比拟得出汉族人口最多。 环 教师出示?中国人口图?,请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要求 节 学生在合作学习完毕后将学习结果填在空白地图上,并用实 二 物投影仪显示:
〔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 5 个民族自治区各分布在哪里〔3〕哪一个省少数民族最多〔4〕 归纳中国民族分布特点〔5〕这样分布对各民族共同开展有何 影响 〔6〕如果到其他民族地区,遇到不同民族生活习俗,你 会怎么办?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地图阅读,可以得出结论:汉 族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与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 南、西北、与东北边疆地区;5 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 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藏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是全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省份;中国


检 测
学生展示答案,学生补充,教师补充。


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我们学习过亚洲人口,知道了中国人口,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2021 年,我国总人口已达 13.7 亿。 课
让学生观察课本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图,占到世界多 堂
环 少? 交
节 指导学生阅读信息传递中国人口增长,提问为什么我国人口增 互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填图能力,搜集资料、整理归纳能力,学
生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我展示 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情感态度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民族观,观看各民族图片, 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我国民族分布特点,5 个民族自治区分布。 教学难点: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课件晋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课件晋教版

我国的人口分布状况对社会的影响:
一方面进一步促进了东部地区的发展; 另一方面又限制了其发展速度. 人口密度太大,会产生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淡水短缺、 环境恶化等问题; 西部人口密度低,会出现劳动力不足、资源利用率低、 经济发展受到限制等问题。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可不可以用向西部大量迁 移人口的方法来改变这种不均 的现状?
135 9 27
中国 俄罗斯 美国 世界
39
人口密度比较
省区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面积/万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10.26 7406 722
15.30 9125 596
160 1934 12
122 270 2
[探究活动5]——学以致用
读下图,你能得出什么信息?你还有什么疑问?
西部地区人 口密度小
黑龙江 黑河
东部地区面积 43﹪,人口占94﹪.
西部地区面积占57﹪, 人口占6﹪.
东部地区人 口密度大
云南省 腾冲

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原因

地形

降水

资源

交通
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东部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温暖湿润. 人文原因:东部交通便利,西部反之 历史原因:东部开发早,西部晚 …….
2000年中国人口( 12.95亿 ) 2006年世界人口约( 65亿 )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 )以上
中国十三亿人口日
2005年1月6日零时二分我 国第13亿个小公民诞生。
中国人口的增长
[探究活动2]——合作学习 读上图,思考回答:
1、我国人口增长总趋势怎样? 2、两个增长高峰分别是哪一时期? 3、1949年以后人口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是什么? 4、1997年以后人口增长明显减慢,为什么? 5、尽管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已经下降,但人口形势依然 不容乐观!为什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人口》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人口》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1.2 人口》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 人口》这一节主要讲述了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中国人口的现状和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初步认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人口的概念和基本统计数据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的规律以及人口问题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影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数据来深入理解这些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了解人口增长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提高学生的人口意识,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人口增长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教学难点: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口分布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生动形象地展示人口数据和实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人口增长的数据图表,引发学生对人口问题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

3.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阐述人口增长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口问题。

5.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探讨人口分布的规律。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深化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

八年级地理上册:1.2 众多的人口 课件(共24张PPT)

八年级地理上册:1.2 众多的人口  课件(共24张PPT)
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标 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准
记住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特点,了解中国关于人口 学习目标 1
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记住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学习目标 2
记住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学习目标 3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经济发达,西部经济相对落后。 开发历史:东部地区开发历史悠久,西部地区开发相对较晚。
感受我国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 读图,比较江苏和青海的人口密度。
1.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我国城市人口多、农村人口少 B.人多,劳动力充足,所以人越多越好 C.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总数迅速减少 D.人口增长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思考:为什么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匀? 胡焕庸线
面积:57%
43%
人口:6%
94%
为什么我国的人口会出现这样 的分布现象呢?
你可以从经济发展水平和 自然条件的差异两个方面来分 析。
人口东多西少,为了 促进西部大开发,应采取 措施促使东部人口大量向 西部迁移。
西部大部分地区受自然 条件限制,不适宜大量移民, 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4.下列问题与我国人口的增长无直接关系的是( D )
A.就业压力大 C.住房条件差
B.生活垃圾成堆 D.旱涝灾害频繁
人口数量
人口最多的国家 增长特点
基本国策
人 口
人口密度 人口分布东多西少 人口分布
人口地理分界线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B )
A.南方人口多,北方人口少 B.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C.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多 D.西部人口多,东部人口少

人口数量与环境

人口数量与环境

工业 工业革 社会 命和科 技进步 使生产 力大大 提高人口 Nhomakorabea 量剧增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进 一步加剧,对自然环境的 影响越来越大
阅读回答:
当今人口数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哪几方面? 1、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加大,给资源 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2、人口数量增多、人口分布集中以及人均消费水平 上升,使生活排污量剧增,对环境造成侵害。
说法一:人口数量增长是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吗? 不正确
把环境污染主要归因于人口数量增长,这种说法明显不正确。 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等 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人口数量只是其中之一。
说法二:环境污染与人口数量多少呈正相关。 不正确
把环境与人口数量的关系“机械化”了,虽然环境污染与 人口数量增长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不能认为“只要人口 数量增长了,环境就必然更加恶化”。
考察的地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变动 的影响就越小。如果假定研究的地区是封闭的, 忽略人口迁移变动的影响,这样该地区人口数量 的变动只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的自然增长必然带来人口数量的变化,人 口数量的变化与环境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 生育率和死亡率 _________来实现的。
总结:正确认识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1.人口增长无疑对环境恶化有一定的作用,但作 用程度 有多大,值得讨论。 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也很难下 定论 3.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并不是呈正比例,不能认为人口多 ,环境污染程度就高,人口少环境污染就轻。
Δ印度南部和北部部分地区从2003年5月下半月以来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平 均气温在43.5至47摄氏度,到6月2日为止,全国共有1045人在热浪中丧生。 Δ曾经在黑龙江、陕西等省流行的克山病,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地方性心肌 坏死病。后对当地小麦、玉米和稻米所含元素的分析,发现这三种粮食的 含硒量明显偏低,引起心肌代谢障碍而致病。 Δ在热带雨林地区,由于湿热多雨,易发生疟疾等流行性疾病,从而使死 亡率明显上升。 *1953年日本发生水俣病事件,截止到1991年3月,有2248人患病,其中 死亡1004人 *1952年10月,英国发生伦敦烟雾事件,5天内死亡4000人,历年共发生12 起,死亡近万人。 *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1人当场死亡, 13万人疏散,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受污染地区的成年人发病北比全国平 均指标要高也许多屿该事件有关的死亡人数还在增加。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旧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旧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旧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1 人口再生产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旧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2 人口数量与环境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旧版)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77页 0154页 0284页 0385页 0431页 0441页 0487页 0558页 0625页 0666页 0714页 0738页 0796页 0879页 0881页 0883页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1.2 人口数量与环境 1.4 人口素质与环境 1.6 中国人口迁移 第二单元 城市的地域结构 2.2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2.4 城市的合理规划 第三单元 文化景观 3.2 文化景观主要特征 3.4 文化源地与文化区 综合练习 4.1 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4.3 旅游景观的欣赏(一) 4.5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五单元 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5.2 世界经济全球化 5.4 综合国力竞争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迁移与环境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旧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6 中国人口迁移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旧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3 环境人口容量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旧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4 人口素质与环境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旧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综合练习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旧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二单元 城市的地域结构
最新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1(旧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老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 高二·1-5单元

老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  高二·1-5单元

2.机械增长:由于人口迁移引起的(考察范围越大,影响越小)
二、环境影响人口数量:
1.影响生育率(决定出生率):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政策、经济、文教、医疗等)的影响 ..
2.影响死亡率:①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同上)的影响 ..
②自然环境对死亡率的影响:●a.气候、水、土壤(例)
b大的自然灾害
②原因: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
③当今分布:少数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
⑵传统型:①特点:高、较高、较低
②原因: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农业文明),死亡率开始下降
③当今分布:少数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
⑶过渡型:①特点:高、低、高
②当今分布:多数发展中国家(中、韩、新、古、乌为现代型)
⑷现代型:①特点:低、低、低
c.环境污染
三、人口数量影响自然环境:
16 — 1
②当今分布:多数发达国家(冰岛、南非为过渡型)
▼3.转变:①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
②发达国家和欧洲死亡率较高是因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造成的。
③【图1.1】:识别三率;判定4种类型及比较特点、成因、分布等。 ●三、类型分布:
1.一般规律:①发达国家:现代型 ②发展中国家:过渡型 ③世界总体:过渡型
2.特殊规律:①发达国家间差异(典例):a.欧洲负增长(如德国、匈牙利)
b.南非、冰岛还为过渡型 ②发展中国家间差异(典例):a.非洲自然增长率很高
b.中(加强计划生育)、韩、新、古、乌已为现代型
1.2 人口数量与环境
●一、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1.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动(考察范围越大,影响越大)
高一必修上册·1—4单元知识系统 CJC讲义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

晋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2《众多的人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以及人口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掌握人口增长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长。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口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人口问题时,可能还缺乏系统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人口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学会分析人口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提高学生对国家人口政策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人口增长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

2.难点:如何合理控制人口增长,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人口问题。

2.图表教学法:利用图表,直观展示中国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人口问题。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人口数据图表、案例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中国人口数量的增长曲线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中国人口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同时,介绍人口增长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的人口数量、分布、增长特点。

人教版八上地理1.2人口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上地理1.2人口 教学设计

1.2人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图中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理解计划生育国策的重要作用。

2.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我国人口分布图,找出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描述人口地理分界线两侧人口分布特点。

二、重点和难点1.我国人口基本国情以及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

2.我国的人口政策,我国人口分布。

三、教材设计思路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区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

它构成了人类活动的主体。

认识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首先要认识人口。

所以,我们在第一章第二节设计了“人口”。

四、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我国“旅游黄金周”人山人海的图片。

问题引领:看了这组图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教师小结:大家看了图片最明显的感觉就是人多,我国是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

【讲授新课】图片展示: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总人口数。

问题引领: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总人口是多少。

学生回答:14.12亿问题引领:那你知道我国的人口总数世界第几吗?学生回答:世界第一图片展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学生活动一:我国人口增长特点和原因。

方法指导:阅读课本图1.10“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和课本11页文字。

问题引领:1.1949年以前的人口增长特征。

2.1949年以后的人口增长特征,及其原因。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归纳:1949年之前人口增长较慢,1949年后新中国成立,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我国人口快速增长。

议一议:人口众多会对我国社会带来哪些影响?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小结:人口众多一方面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的需求量巨大,给我国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压力。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1949年)后,我国人口快速增长,但1982年开始人口增速明显放缓,试分析原因。

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问题:能不能说造成 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是人口数量的增长?
--不能
正确认识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的 关系:
1.人口增长无疑对环境恶化有一定的作 用,但作用程度有多大,值得讨论。 2.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 间接的,也很难下定论 3.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并不是呈正比例 ,不能认为人口多,环境污染程度就高 ,人口少环境污染就轻。
3)环境污染
三、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1.人口数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随社会发展 而变化的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越 来越明显
①在原始社会,人口数量很少,人类活动对环 境的影响也很小 ②农业社会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提高了,对生 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③现代人口数量增长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下表是各大洲距海岸200km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 比重表,完成3—5题。
1人口最集中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大洲是 ( B ) 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单项选择: 2、四幅图中,能反映建国后我国人口 状况变化的是( D )
A
B
C
D
人口数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在原始社会人口数量很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小农业社会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提高了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现代人口数量增长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越来越明显1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必然增大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一、人口数量的变化 1.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自然增长 机械增长
2、现代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以下三个方面: (1)、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必然增大, 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2 ) 、人口数量增多,人口分布集中以及人均 消费水平上升,使得生活排污量剧增。若不妥善 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3)、伴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类的生产规模 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当然要带来更多的生 产废弃物,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3.正确认识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八年级地理上册 1.2人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1.2人口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环节时间
5′
10′
15′
5′




第二节人口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人口东多西少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对初中学学生来说,真正理解有关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由于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等的不足,对这些问题的理解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尤其是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亲身经验和体会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感受来分析、了解我国人口众多带来的一系列负担,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学习、了解、分析各种不同的资料、现象等,让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事实来告诉学生有关我国的人口问题,从而,使学生能真正“关注我国人口的数量和增长的趋势”,进而让学生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的原因;另外,单纯采用介绍和讲解的教学方法,即使对有关人口问题讲得十分清楚,细致,学生难免会没有太大的兴趣,毕竟这一部分内容还是比较抽象的,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谓,因此,在教学中,建议教师更多地联系实际,介绍一些本地有关人口问题的突出现象,用典型的焦点问题、学生比较关心的话题作为突破口,由局部扩张到全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我国人口众多,可以称为人口的“超级大国”,不愧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板书: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那么,我国人口如此之多,给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呢?请大家分组结合自己的实际体会来讨论这个问题。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请各组的代表发言,阐明本组的观点。
(学生代表发言:略)
课题
第二节人口
授课时间




知识与技能
1.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分布不均)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的人口问题,从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1.2 众多的人口 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1.2 众多的人口  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中国人口密度”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2.通过报刊、上网查询、调查采访等途径找出相关资料,初步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和处理信息进行辩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人口最多的国家1.引入新课(1)教师引导: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

(2)世界面积和人口大国的对比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世界地理的知识,教师进行提问:世界人口总数、世界前十位人口大国和前五位面积大国。

教师再引导学生与我国人口和面积数值进行计算和对比。

例如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巴西人口的多少倍,中国在世界上人口1亿以上的国家中的排位,中国与印度在人口国情方面的异同点,从而说明我国人口在世界的地位,加深对中国人口最多的印象。

2.转折深入(1)结合课本“中国人口增长曲线”(1849年~2000年)图,说明人口增长折线图的绘法,引导学生从图中分析出我国在1949年后人口增长高峰、人口增长过快的特点。

(2)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可进一步分析:从以前学过的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补充说明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文化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随后,联系正文的话题,引出197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9%(特别是1960~1970年,某些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以上,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000多万,超过澳大利亚的总人口数1875万);我国1999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8%,每年新增人口1200万(接近荷兰的总人口数1570万,超过南斯拉夫、希腊、比利时、捷克、匈牙利、白俄罗斯、葡萄牙这些人口总数为1000万左右的欧洲国家),近30年少生2.5亿人(接近美国总人口数2.78亿),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开支约3万多亿元。

1.2人口合理容量

1.2人口合理容量

发达的农业科技。
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的农具和 生活用具,直至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苦农民依然如 此;工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却大得多,20世纪70年代 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4吨、有色金属6吨、砂 石3.55吨、水泥22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
从材料中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问题1:目前,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 方千米,人口有13亿,你认为对于中国本 国而言,中国人口太多了还是太少了?
问题2: 目前,日本面积37.8万平方千 米(2000年),人口1.26亿,对日本本国而 言,人口是太多了还是太少了?
中国现在有13亿人, 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 国家。 但从人口密度来看,中国为135人/平方公 里,韩国为470人/平方公里,日本为333人/平 方公里,德国为235人/平方公里,英国为245 人/平方公里。 可见,韩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 家的人口密度都比中国大,那么, 你能不能说 “韩国、日本、德国、英国的人口太多了?”
2 影响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生产力是根本原因
复 习 旧 知
二、 人口增长模式 1 高——高——低(原始、传统型)
2 高——低——高(过渡型)
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人口增长快, 少年儿童比重高,加大了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 等压力。措施:计划生育。 3 低——低——低(现代型) 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老龄化, 劳动力不足,青年和养老负担重。措施:鼓励生育, 接纳移民。
பைடு நூலகம்
以色列是世所罕见的土地贫瘠、水源奇缺的国家,年降水约 200毫米,在沙漠地区更少,仅有25到50毫米;人均水资源270吨, 不足世界的3%。全国90%的土地是沙漠,一半以上的地区属于典 型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以色列国土面积约为21 000平方公里,只 可见,先进的科技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 有沿海的狭长地带和内陆的几个谷地适合于农耕。以色列有耕地 425.1 万杜纳亩(dunam,以色列计量单位,1公顷约合10杜纳亩), 一些地区的自然资源的缺乏状况。一般来说, 其中水浇地面积 193万杜纳亩。全国人均耕地只有0.06公顷(合 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 0.88亩)。尽管自然条件不利于农业生产,但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 ,人口容量越小。 努力,以色列的农业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1948年以来, 耕地面积大约增加了1.6倍;灌溉面积从3万公顷扩大到1995年的 19.9万公顷,增加了5.6倍。农业产量几乎每十年翻一番。每个农 业从业人员从50年代初期平均养活17人到现在养活90多人。农业 不但满足了国内95%左右的需要,还大量出口农产品,并向世界上 60多个国家输出农用物资设备和传授农业生产技术。 以色列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更小,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 以色列的农业却养活了很多的人口,而且还大量出口农产品。原因 是什么?

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的变化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数量与环境人口数量的变化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

1.2 人口数量与环境一、人口数量的变化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两方面。

从全球范围来看,决定人口数量变动的因素仅仅是人口的自然增长。

二、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生育率和死亡率来实现。

(一)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很小。

社会环境因素——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及宗教等影响着生育率。

从统计数据来看,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子女数越少(二)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社会环境因素——如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等是影响人口死亡率的主要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对死亡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从地理角度出发,课本主要说明的就是自然环境因素对死亡率产生的影响。

1、气候、水、土壤等——直接影响:如克山病(我国北方地区常见、水土中缺硒造成)、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生都与水土因素有直接关系。

再如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水土中缺碘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内陆山区发病率高;某些干旱地区常可见到氟骨症,是由于环境中含氟过多造成的。

间接影响:如湿热多雨的夏季,疟蚊会大量繁殖,传染病多发地区的疟疾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能会上升。

2、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风暴等。

3、环境污染——造成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的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人口数量增多,其影响表现有如下三个方面:1、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2、使生活排污量剧增3、大量的生产废弃物二)正确认识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的关系一方面——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对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人口数量增长会对环境恶化产生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重视人口数量问题。

另一方面——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人口素质问题、政策、技术水平等,都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

地理一 二章知识点

地理一 二章知识点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1.1 人口再生产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人口再生产(狭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使人口总体不断地延续下去。

[从人口数量方面考察人口变动过程]数量变化人口再生产素质提高内容结构改变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出生人数(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自然增长率:人口在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即出生率减死亡率。

按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可以划分人口再生产类型:(Ⅰ)原始型:原始社会(采猎文明时期)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很低的自然增长率。

[这一类型仅见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个别地区,如非洲的布顺曼民族](Ⅱ)传统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农业文明)高出生率、较高的死亡率和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见于少数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如非洲的津巴布韦、拉美的多米尼加](Ⅲ)过渡型:资本主义社会前期(工业文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多为发展中国家,如非洲的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Ⅳ)现代型:新技术革命时期(后工业文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很低的自然增长率(趋于低增长或零增长,还出现负增长)。

[主要是一些发达国家,如欧洲的德国、瑞典、比利时、奥地利][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一定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是形成人口再生产类型差异的根本原因。

问:为什么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答:社会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断改善,会直接影响人类寿命的提高,从而导致死亡率下降。

问:为什么计划生育工作最终要落实到家庭中去?答:因为人口再生产的基本单位是家庭人口的出生、死亡及其他变动共同构成整个社会的人口再生产,家庭性质、规模、结构都对人口发展产生影响。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因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0%]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不同是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存在差异。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论文)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论文)

浅谈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论文)(摘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令人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如人口增长过快、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和谐状态。

为解决人均耕地不断减少所带来的食物不足问题,人们一方面采取扩大耕地面积的措施,如毁林开荒、毁草开荒等,这种做法虽然在近期内对缓解粮食供给不足的问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气候异常等严惩的生态失调问题,从发展和长远的角度看是弊大于利、得不偿失。

人们采取的另一个解决食物短缺问题的措施,就是依靠增加化肥和农药用量,以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但这又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土地肥力衰减和环境污染加剧的问题,不仅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而且也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大不利因素。

伴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类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当然要带来更多的生产废弃物,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当然人口数量增长并非一定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唯一原因,但一定的适应环境发展的人口增长能使人口发展与环境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因此,要正确认识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辩证地看待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坚定走可持续发民的道路。

一、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一)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人作为一种生物物种,也与一切生物一样,首先必须适应自然环境条件,以保持自己正常生理功能的实现。

因此,适应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的自然属性,是生命活动的前提,也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条件。

人的自然属性决定了人不可能摆脱自然生态环境而存在。

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表现在诸多方面。

为了维持人类个体的生存和物种的延续,人类总要以各种方式从自然生态系统中获得物质、能量及信息。

(二)人类与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具体表现在人体物质构成与生物物质化学成份的相似性。

通过对人体所含物质成分与生物物质的比较,可以看出人与一切生物及自然生态环境发生学上的联系。

1.2人口

1.2人口

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中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计划生育
基本内容: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目的: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我国的人口形势依然严峻:
1.人口基数庞大,每年净增加人口数量依然较大;
2.老龄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养老负担日益增大。
既要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又要不断完善 养老保障体系。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某地区人口数(人)
=
该地区面积(平方千米)
面积(万平方千米) 人口(亿) 中国 俄罗斯 美国 世界 960 1700 930 13.4 1.5 2.5
人口密度(人/平方 千米) 147 9 27 47
世界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中国人口的分布图


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
13.40亿(2010年)
占世界人口的1 /5(世界上每五个人就有一个是中 国人)。 我国人口相当于欧洲西部30多个国家人口之和的2 倍多,约相当于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之和。如果全 中国的人手拉手站在一列,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 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 大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记载“禹平水土,定九州,计民数” 《史记》记载“禹平水土,定九州,计民数”。这里的 计民数,就是人口调查的意思。当时的人口已达1355万人 计民数,就是人口调查的意思。当时的人口已达 万人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二年)调查,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二年)调查,全国人口达 5959万人 万人 唐玄宗天宝14 公元755 年)调查,全国人口为 调查, 唐玄宗天宝 年(公元 5292万人 万人 乾隆6年 万人, 乾隆 年(1741年)人口总数达 年 人口总数达14341万人,这是中 万人 国人口第一次突破1亿 国人口第一次突破 亿 深圳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深圳总人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 深圳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 口为700.84万,比1990年“四普”时增长 口为 万 年 四普”时增长534.1万,10年间 万 年间 以年均14.91%的高速增长。 的高速增长。 以年均 的高速增长
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工业文明时代人口数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1、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给资源 、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 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2、人口数量增多,人口分布集中以及人均消费水 、人口数量增多, 平上升,使得排污量剧增, 平上升,使得排污量剧增,会造成对环境的侵 害 3、人口数量增长,生产规模扩大,污染扩大 、人口数量增长,生产规模扩大,
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就越小。 考察范围越大,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就越小。 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口数量变动的因素仅仅是人口的自然增长。 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口数量变动的因素的影响
A、任何地区生育率的变化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 、 综合作用的结果。 综合作用的结果。 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 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 避孕技术、 避孕技术、文化及宗教 B、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是极小的。 、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是极小的。
官方正式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一九六〇年比一九五九 官方正式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一九六〇 年人口减少一千万。(是整数? 。(是整数 年人口减少一千万。(是整数?) 西安交大人口研究所所长蒋振华教授: 西安交大人口研究所所长蒋振华教授:从一九五八年起到 一九六三年六年时间,非正常死亡人口一千六百九十七万。 一九六三年六年时间,非正常死亡人口一千六百九十七万。 一九九三年,上海大学金辉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 一九九三年, 统计数字为依据,得出结论: 仅仅中国农村的非正常死亡人数, 统计数字为依据,得出结论:“仅仅中国农村的非正常死亡人数, 就可能达四千○四十万。 就可能达四千○四十万。”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估算为一千六百万到两千七百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万之间,光是1960年一年有超过一千万人死于饥荒。 1960年一年有超过一千万人死于饥荒 万之间,光是1960年一年有超过一千万人死于饥荒。
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2、环境对死亡率的影响
A、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死亡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死亡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B、自然环境因素对死亡率的影响
气候、水、土壤等对死亡率的影响较为明显。 气候、 土壤等对死亡率的影响较为明显。 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风暴等 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 环境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