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有效性教学心得——陈会玲
数学实效性研修成果交流会
数学实效性研修成果交流会时间:2008、4、1地点:实验室参加人员:乡教育办校长李爱军及本校全体数学教师主持人:付振林记录人:刘国仕内容:数学时效性研修成果交流过程:一、由付振林主任讲话:为了加强数学时效性研究,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今天我们召开了数学实效性研修成果交流会,大家畅所欲言、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教师发言交流:1、马海瑞:我教的是低年级的数学,我发现学生的口算能力太差,计算起来速度太慢,所以我利用课上时间强化了学生的口算能力,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实行记分制度,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时间不长,学生的口算能力大大提高。
2、谢宏文:马老师刚才说得很好,我教的是二年级的学生,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我发现计算差的学生我就来气,用生硬的态度,强迫学生不要计算错了,与马老师比较这就缺少了同势利导,遵循善诱的经验了,我通过交流懂得了要想使学生计算中不要出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强化训练。
3、王昆飞:我交的是三年级的数学,我发现学生在解应用题时无从下手,不管我怎样讲有的学生就是不明白,致使在考试中丢分太多,所以我就在以后的授课中多分析问题多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问题关键找思路,纠正学生的传统的认识模式。
4、赵慧霞:我教的是四年级的数学,也存在这种问题,所以我就利用教具的演示,线段图为学生进行解应用题的总思路分析,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思维,这样打开了学生的解应用题的总路,水平不断提高。
5、董风晏:我教的是五年级的数学,我在教学中发现学生不能正确建立空间的概念,致使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中出现了不少的错误,如:给了棱长总和求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都不对,面对这种情况我就想了个绝招,让学生制作学具提高学生的在制作过程中旧的观念,观察长方体的组成部分。
三、教育办李爱军校长的讲话:大家刚才的交流的很热烈,主要谈了学生在口算解应用题和建立空间概念等问题,实效性强,方法得当,在会后的数学教学中大家要善于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培训体会,教会学生思考——是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教会学生思考——是教学有效性的基石马杰2014年7月13日我到宿州二中参加了宿州名师培养对象第一期集中培训班暨“有效教学模式”专题培训者培训班。
会上聆听了娄延果校长、齐学红博士、唐斌教授以及范艳华老师的讲座,他们从自身的教学及对有效教学的理解出发,深入浅出,案例详实,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
我从他们身上再一次体会了教师的作用、班主任的功能和对有效教学的理解。
教师的作用不言而喻,“传道、授业、解惑”是本职、“育人”是本质、“田野的守望者”是境界。
教师的知识、素养、价值观影响学生的知识、素养、价值观。
唐斌教授说“知识,从家庭和幼儿园得到的是最真诚、最自然的”,“父母和睦是对孩子影响是最好的”,“坏境,潜移默化是可以影响人的情感、价值观的”。
这也充分说明学校对学生教育的不完备性,多种因素的交织,最终学生呈现出不同的结果。
任小艾曾说:“不做班主任的老师是不完美的,我常赞同这种书法”。
但是班主任的安排历来是学校的一件难事,也许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自身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一所学校要鼓励和创造条件让老师们主动去当班主任,当大家都积极要争取当班主任时,这所学校各项工作就可以顺利完成了,这所学校一定也是一所理想的学校。
就像齐学红教授所讲的一样,那一定是一名幸福的班主任教师。
下面针对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谈一点思考:范艳华老师在《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教学模式与课型的探索》讲座中谈到,所有的教学是相通的,然后用小学《认识假分数》一节课的作为模型,探讨了在教学中要树立学生意识,课堂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要让学生把话说完,哪怕是放荡不羁的。
实际上这也正是我们现代教学的核心。
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无论从教材内容还是解决数学问题,应要求学生从以下四个步骤来学习:想起来——说出来——写出来——拓展反思等四个方面。
有效性的起点——让学生把学习的内容能“想起来”一般来讲,大部分学生对每一节课的内容都能理解,老师一定要要求学生,及时的巩固。
每一节课、每一单元、每一章、每一册的内容都能够独立的想出它的大致内容,进一步想出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数学思想,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探究中职数学有效教学方式
探究中职数学有效教学方式发表时间:2012-11-20T10:53:03.217Z 来源:《数学大世界(教育导向)》2012年第8期供稿作者:陈爱玲[导读] 中职生的文化基础薄弱,数学尤其突出,具体表现在基础知识不牢、运算能力差、逻辑思维能力欠缺等。
江苏省泗洪中等专业学校陈爱玲中职生的文化基础薄弱,数学尤其突出,具体表现在基础知识不牢、运算能力差、逻辑思维能力欠缺等。
如果按照传统的数学方法教学,就会产生“教者烦、学者厌”的局面。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使课堂教学有有效率?实践证明,要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一、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而中职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老师要把所学的知识以生活为背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来学习数学。
我们可以在学习新章节时给学生提出一些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如果你愿意在一个月(按30 天算)内每天给你们1000 元,但在这个月内,你必须:第一天给我回扣1 分钱,第二天给回扣2 分钱,第三天给回扣4分钱……即后一天回扣的钱数是前一天的2 倍,大家愿不愿意?问题一出,就立即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么“诱人”的条件到底有没有陷阱?只有算出“收支”的对比,才能回答愿与不愿。
这里的“支”其实就是一个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如何求出这个等比数列的和呢?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出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及求和公式了。
这样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数学是一种必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以正确的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个体不应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在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上,要运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学更有效。
小学一次数学有效教学研讨活动小结
小学一次数学有效教学研讨活动小结最近本校数学教研组进行了一次数学学科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研组活动只是热热闹闹开开课,客客气气评评课,却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的状况。
参与执教的老师和内容有:陈莉老师的《有余数的除法》、陈云霞老师的《8的乘法口诀》、蔡萍老师的《可能性》。
参与执教的几位老师课前精心准备教案,并始终围绕我们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在一节课上更有效地学习,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一定的发展。
接着是听课教师的评课,围绕着执教老师所提供的课例,老师有畅谈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和谐,有练习设计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出现错误的优化处理等等,既有宏观的课程理念导航,也有微观的教学评点和细节争议。
老师们之间的对话,并不是对与错的简单较量与交锋,而是意在寻找一种更好的教学方法,意在追求更具有智慧的教学,整个过程是和谐的,有效的。
尤其是参加磨课的教师,在精雕细琢中不断反思,探寻着有效教学的策略。
执教的老师更是不厌其烦地反思并修正着自己的教学设计……难能可贵的是在集中研讨时,每一位教师都能积极发言,交流他们对有效教学的理解以及操作策略,活动后,教师们也纷纷写下了活动心得。
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来看,我们能够感受到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积极思维,积极交流互动。
在学生身上闪现出思想的灵动,智慧的火花,课堂氛围无拘无束而有序。
之所以形成这种氛围,除了教师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独巨匠心外(这是很重要的),还与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发挥是分不开的。
具体地说体现在以下几点:1、教师的教学语言丰富,这里不是指华丽的辞藻,美丽的修饰,而是指的教学语言目标明确,指向清晰。
教学语言轻松幽默,娓娓道来,似从心底流出,让人感觉不到设计的痕迹。
2、教师的教学修养深厚,他们具有深厚、扎实的数学学科素养,怀有对数学学科的深切热爱和深刻理解;对数学学习的内容脉络清晰,知识内容网络构建严密,不是就课教课,而是能够达到融会贯通,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促进发展。
2024年参加教研活动心得体会数学
2024年参加教研活动心得体会数学参加了2024年的教研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这次活动对于我个人成长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是多么的重要和有益。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而且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以下是我对于本次教研活动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首先,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学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往往依靠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将大量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通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和讨论,我意识到数学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和思考,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其次,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学习到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技巧和策略。
比如,通过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我可以更加生动地呈现数学概念和实例,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此外,我还了解到了许多关于课堂管理和学生评价的方法和工具,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结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教研活动让我对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我相信这些新的教学技巧和策略将对我的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另外,本次教研活动还加强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在活动中,我与其他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合作,相互分享了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而且也深受他们的启发和鼓舞。
与其他老师的交流不仅拓宽了我的思路和视野,而且也加深了我对于数学教学的热爱和责任感。
我相信,通过与其他老师的合作和交流,我们可以共同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最后,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还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互动,我深刻感受到了教育事业的庄严和崇高,也更加坚定了我从事教育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而且还深受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感染。
将探究性学习引入教学全过程
交流探讨JIAOLIU TANTAO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比较强调知识的解剖。
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变得被动,探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自我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的学习,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愿。
因此,将探究性学习引入小学数学教学全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一、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价值(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科学探究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要是因为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究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数学概念和方法都是抽象的,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采用科学探究法,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启发式问题和情境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发现数学概念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比如在教学小数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分数线和比较大小,来发现小数的概念和大小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概念。
同时,科学探究法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收获感,无疑可提升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信心。
在科学探究法的应用下,学生可以自我探究数学知识,从而产生收获的喜悦。
这种成就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愿望。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探究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是因为它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是一门充满创新和探索的学科,而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比之下,科学探究法能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几何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几何模型,探究几何性质和定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此外,科学探究法还能够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往往会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他们自己思考和解决。
这种探究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挑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2024年校本研修数学心得体会
2024年校本研修数学心得体会____年校本研修数学心得体会____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一次校本研修活动,主题是数学教学。
这次研修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多次的课堂实践和专家的指导,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数学教学的魅力和挑战。
这次研修活动的内容非常丰富,我们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学习和讨论,获益匪浅。
以下是我在研修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意识到数学教学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我们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游戏、实践活动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其次,我认识到数学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创造力的学科,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这些能力。
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另外,我还学到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动的图片和动画,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我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合作、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此外,我还学到了一些教学资源的使用方法。
现在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如教辅书籍、网络公开课、教育软件等。
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使用这些资源,可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最后,在这次研修活动中,我还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数学教师。
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理念,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与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数学教学的本质和要求。
通过这次校本研修活动,我深刻意识到了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2024年数学教研活动学习心得(2篇)
2024年数学教研活动学习心得聆听学习了学校以及伍家区组织的数学教研活动之后,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很多新的认识,也开阔了眼界,特别是因教师教学的侧重点不同而从不同的切入点入手以及对同一内容的不同教法让我深刻体会到数学教学的魅力。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这一课,刚接触数学教学的时候自己教授过,之前也聆听过别的教师教学,在这一次的活动中,再一次接触到这一内容,发现每一个老师在细心备课做足功夫的过程中,都有一个环节是共有的而这个环节教师的设计也是各具风格,那就是学生折及涂表示分数的过程,这个过程设计的用心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分数意义的渗透和理解。
从具体的图形到抽象的数字,学生都能按部就班的按老师设计的进程一步步前行,也能公式化的描述出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在教师的引导教学下,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一个固化的认识,那就是结合实物很容易表达出分数的意义,一但脱离实物只针对分数本身学生却有些茫然。
如何在学生针对具体的图形理解分数意义时渗透单位“1”的概念?刘莉教研员在这节课的点评上让我们深刻的追问一下,不同形状的物体要折或涂相同的分数,那么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学生又会怎么理解呢?我想这个问题是值得我好好斟酌的。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一个个思维十分发散与活跃的对象,对于知识既渴求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而我们教师,经过了长年的学习以及经验的积累,在思维方面已经慢慢固化。
比如,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幼儿园小朋友的黑板上画上一个圆,孩子们有的说是月饼,有的说是鸡蛋,也有的说是石头,而在大学生以及成人的黑板上画上一个圆,都会异口同声的说这是零,为什么?其实这就是知识、经验固化的结果,我们教师现在缺少的就是发散的思维以及丰富的想象能力。
同是在《认识分数》这一课,孩子们用折的方法来表示四分之一这个分数,孩子们的折法五花八门,但都能通过平均分的方法表示出四分之一,而教师的演示过程以及设计中可能还没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不得不赞叹孩子单纯思维中那跳动的智慧,也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怎么样教才能保留住这些跳动的智慧,而不让它们慢慢遗失呢?在这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我再一次深刻的体会到对于这一点我们该向孩子们学习!每一节课都少不了评价策略,在常规课中的评价,我们往往凭借目测以及抽样检测,没有可靠的数字,这一次的学习中,让我明白了科学的评价策略也很重要,除了不可量化的因素外,我们还是需要有可靠的数字来说话。
2024年数学教研活动心得
2024年数学教研活动心得____年数学教研活动心得____年,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数学教研活动,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
在这次活动中,我不仅听到了来自各地优秀教师的分享和授课,还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数学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对未来的数学教育也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目标。
首先,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多元化的数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有一位教师分享了她在数学课堂上采用项目制教学的方法。
她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问题,然后让学生自主分组,合作解决问题,最后总结和展示解决过程和结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解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我深受启发,意识到数学教学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让学生成为思考者和探究者。
其次,我也认识到了数学教学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发展。
在活动中,有一位老师分享了她在教学中运用网络和科技手段的经验。
她利用数学软件和在线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和模拟,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观察、探索和验证数学规律。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我意识到,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再次,我对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活动中,我听到了来自各地的数学教师分享了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探索。
他们对数学教育的热情和执着让我非常敬佩。
他们不仅在课堂上精心设计教学,还通过参加教研活动、阅读教育专业书籍和参与学术研究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意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进取,保持对教育的热情和责任感。
最后,我还学到了如何更好地与家长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活动中,有一位教师分享了她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经验。
她强调了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与家长共同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课后反思
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课后反思作者:杨鹏程来源:《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1年第07期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材的核心因素.美国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教授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是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是: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课后经常认真地写教学反思,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有利于教师由“教书匠”向“学者型”转变.那么,如何围绕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反思,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呢?笔者就近几年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反思一:这节课究竟让学生学到了什么?这应该是一节课结束后反思的首要问题.新课程理念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收获怎样?在短短的45分钟内,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并掌握了?在教学设计上,教师不能只考虑教材、教参,教学内容的进度,只想着在一节课内全教了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有问题,下一节课再来巩固加强吧,不考虑学生能否接受,这样的思维和教学设计未能转移到学生上来.教师只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课堂的45分钟才称之为有效.反思二:这堂课学生收获了什么?我们应学会从具体可感知的视角来检验学生的收获.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来看:一看学生的课堂参与状态,大部分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少数还是被动应付的,这就说明并不是全体参与,只是一部分学生的活动而已.二看学生课堂答题状态,答题能直接反映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等情况.课堂上,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在教师一步一步的引导下,基本上能回答正确,但一旦离开了教师的引导,让其独自解答,就无法保证回答正确.这同样说明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准确、不熟练,更谈不上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三看学生课堂思维状态,整节课学生都是按教师的设计上提的问题及思路进行的,有问题也是教师问学生答,而学生并没有主动提问,教师也没给学生创造问的机会,更不用说让学生提出富有见解的问题.反思三:一节课是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得到的?一节课以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培养感情,达到预设的三维学习目标呢?我们不能只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让学生跟着我们的思路走而已,要真正做到课堂上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础,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想、去做、去活动.新课标形势下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疑难处相互讨论、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形成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事实上,我们的新课标、新理念只是理论上的,在教学上还是脱离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坚持经常这样反思,大胆剖析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认识其弊端,并尝试新的方式组织教学.只有这样,先进的教学理念才会逐步代替陈旧的观念,有效教学的实施便会更自觉、更富于成效.反思四:有没有比这堂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是较高层的反思,也是更具挑战性的反思.这一问题是建立在自我对这堂课的教学效果基本认可的基础上的,是对自我的再提升.教无定法,教无止境,我们应追求教学方法的精致、教学效益的最大,学会向自己质疑,要挑剔每一个教学细节,而且敢于否定自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挑战自我,使自己的教学成为更成熟的有效教学.。
探究实践反思 成就高效课堂
探究实践反思成就高效课堂
陈红玲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参考》
【年(卷),期】2014(000)014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陈红玲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北京,10009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解题反思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践探究 [J], 郑桂玲;张秋芳
2.信息化环境下高中生物实验"互教互学"高效课堂新模式实践与反思——以《探究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第1课时为例 [J], 钟慧
3.在同课异构中反思,在反思中成就高效课堂--以“圆锥曲线统一定义”为例 [J], 慎羡
4.在同课异构中反思,在反思中成就高效课堂
——以"圆锥曲线统一定义"为例 [J], 慎羡
5.解题反思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践探究 [J], 张香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效教学的几点感受
有效教学的几点感受发表时间:2012-09-19T17:21:59.170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2年第41期供稿作者:解则霞[导读] 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深入学习“有效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努力将这种思想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山东莒县第四中学解则霞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研究一场大规模的(数学)课程改革,国外大量的数学教学理论的引进,给我国的数学教育输入了新鲜的血液.高中数学教学在方针政策、基本理念、基本原则、课程内容、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实施、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等各个方面经历了一次巨大洗礼.但是,在肯定所取得的卓越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教师只注重形式和表面,忽视实效和本质,在高中教学的课堂上,低效、无效或根本不讲成效的现象俯拾即是.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的阻碍.一堂好的数学课必然是一堂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实用性的数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抓住课堂,开展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探索实践活动,扎实提高教学质量,这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内容.有效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它既是描述性的理论,也是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的理论.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一直是一种有效形式.无论何时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课堂效益的高低,当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学生的基础素质,文化底子,教师教的是否认真,学生的努力程度等等,但其中绝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所以我们教师在新形势下更要树立“有效教学”这一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和方法,并努力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身体力行之.只有如此,教师的教的效益、学生的学的效益才会不断提高,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而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儿”.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做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第二,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第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深入学习“有效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努力将这种思想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苏氏的话告诉我们:要想成功的教学,必须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学习.而唤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这不仅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也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三、活注重引导、启发学生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课程标准下,老师的任务不再是单一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在知识膨胀的今天,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会知识,更到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者,盖在于引导、启发.”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视引导学生学习作为重要手段,采取步步引导、适当启发的方式,即:学生观察、学生判断、学生结论.由此,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让学生能更为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以学生发展为本,让不同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鉴于此,我认为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愉悦、自主的学习.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正如当代教育家沙塔洛夫所强调的:“在课堂上应该创造一种普遍相互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这是每个教师的首要任务.”除此之外,在教学中要坚持不批评多鼓励,既然我们的教学都是为了学生,那为什么还要去斥责学生呢?要知道“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以上仅是我个人在学习研究“有效教学”这一课题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得到的一点心得体会.我相信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在广大教师同仁的潜心研究与共同努力下,必将让“有效教学”这一理念深入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有效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研究心得体会》塔坊学校程建新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我觉得要想取得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下面几点: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
备课是否有效,不是看教学流程、教学设计写的如何,关键是教学设计是否与课堂表现相一致,与学生需求相吻合,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有效备课更关注教学对象,更关心教学效益,更注重教学实践,更注意教学反思。
二、有效指导。
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从教学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三、灵活运用教法。
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教师传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关系很大,如果知识难度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脱离原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知识过与简单,学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就会感到厌烦。
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新课程中,教材与教学参考只是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参考资料,而并非唯一依据,老师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增、散、调、补的深度加工,灵活的处理学习材料,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
四、注重学生有效学习,关注课堂效率。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的如何。
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体现在学习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和发展;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福建省第十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
福建省第十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听课心得体会龙海市浮宫中心小学陈惠琴2013年4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福建省第十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次观摩活动。
我看到参赛的每一位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数学课堂教学中生命的对话,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
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巧妙运用资源体现教师智慧。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我们看到上课教师选择富有童趣、有思考价值的题材或情境,深入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
情境创设重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状态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创设学习情境的有效性,并融于数学问题中,体现出浓浓的“数学味”。
如福州台江第三中心小学郑汛老师执教的《面积和面积单位》同学们互相击掌,与老师击掌,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而且自然的从比较手掌面的大小引出课题,既而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物体的表面并意识到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为学生们理解“面积”概念提供直观感知。
并在教室里找一平方厘米、一平方分米、一平方米的东西,在班上进行汇报。
让学生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提问题并解答。
这些都是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马园园
【期刊名称】《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6(000)011
【摘要】"聚焦课堂,减负增效,有效教学"逐渐成为当前中学数学教学的趋势.教师应设法让学生真正去感受和体会数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悦纳数学,使数学思想根植于他们的内心,还数学一份淳朴、亲切,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切实提高,实现有效教学.【总页数】1页(P89-89)
【作者】马园园
【作者单位】南京市南航附属初级中学,江苏南京2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
【相关文献】
1.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J], 张文成
2.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J], 马慧玲
3.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J], 马慧玲
4.针对初中数学练习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J], 马秀芳
5.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J], 滕晓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年级数学(下)《容积和容积单位》听课随笔
《容积和容积单位》听课随笔贾川乡中心小学陈会玲《容积和容积单位》是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中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涉及接触到对立体图形的研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和想象力是必须的。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基础上对体积的进一步研究。
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是太完全,因此在这类的教学中应以学生的自主操作和探究为主,干巴巴的讲解和说教只能会让学生倍感乏味,也达不成相应的教学效果。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节网络优质课的白宇峰老师在教学《容积与容积单位》时充分体现了操作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迁移类推的学习方式,是值得我去借鉴和学习的。
白宇峰老师本节课的教学可分为三个层次:一、复习引入:先是引导学生对已学的体积知识进行复习,然后通过出示空的粉笔盒和实的长方体,和装满了的粉笔盒,向学生暗示“体积”与“容积”这两个概念是有联系的。
二、共同探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通过老师质疑和实物演示,让学生感知“容积”和“体积”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再次让学生自学课本,使学生知道计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升”和“毫升”作单位。
通过迁移类推,推出“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最后通过引导学生审题、分析、尝试解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设计了四道判断题,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容积和体积的概念,提高学生判别能力。
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测量、看书、合作交流、迁移类推的学习活动,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地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概念的建立不仅需要学生的知识作铺垫,还需要生活实际为辅助,使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很自然地生成“容积”这一新概念;“毫升”和“升”这两个概念学生难以理解,为了使学生理解透彻,白宇峰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动手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实验,结合生活实际从不同角度来感受1ml和1l的多少,从而发现容积单位之间、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有效性教学心得
贾川乡中心小学陈会玲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学科,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与结构、思维方式与方法、数学思想与观念。
而这些应该在每堂课中潜移默化的渗透。
因而,我们的每一堂课就必须都实现有效教学。
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不能仍然以老教材的思路要求学生,教育学生,学生仍然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
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认真听数学”为“动手操作数学”。
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
操作活动。
第二,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
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
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
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
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
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课改以来,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有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把“合作”变成了“合坐”。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认真进行分组、组内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等工作外,具体实施时应注意:一是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认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上。
二是合作交流应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了较充
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
没有独立思考为基础的小组合作交流必然是低效的。
三是合作交流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二者没有优劣之分。
教师在教学中要使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一定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个体作用,又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