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复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一到三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一到三章知识点第一章:物质与地球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赤道略大于两极,直径约为12756.7公里。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得赤道周围的地壳相对于极区有所突出。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厚度较薄;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一层,厚度较大;地核在地球的中心,分为外核和内核,由铁和镍等重金属组成。
3. 地质构造与地理环境地质构造是地球表面形成和演变的基础,包括地壳构造和地球内部构造。
地质构造对地理环境具有重要影响,如地形地势、气候分布、地震和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分布。
4. 岩层与地质时代地壳中形成的岩石经过长时间的变化和演化形成不同的岩层,反映了地球历史上的地质变化。
地质时代是地质对地球历史进行划分和研究的分类单位,常用来研究生物进化和地球环境演变。
第二章:地球的水资源1. 水的重要性与分布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广泛存在于地球表面的各种储存形式,如海洋、湖泊、河流、地下水和冰川等。
水是维持生命和地球生态平衡的必需资源。
2. 地表水资源地表水主要包括江河湖海水,它们是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也是人类生活和工业农业生产的重要供水来源。
3. 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储存于地下岩石中,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储量,对于地表水不便获取的地区提供了重要的供水条件。
4. 冰雪资源冰雪资源是地球上的淡水储存之一,包括北极、南极冰盖、山地冰川以及高海拔地区的积雪等,对维持全球水循环和气候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章:大气与气候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组成,其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大气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等不同的层次。
2. 气象要素与观测气象要素包括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等,通过气象观测站、卫星和雷达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3. 气候与气候类型气候是指某地长期的天气状况,由气温、降水量、气压、湿度以及风向风速等要素共同决定。
高一地理第三章复习知识点
高一地理第三章复习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上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高一学年,学生们将学习到各种地理知识,其中第三章是重要的复习章节。
本文将对高一地理第三章的复习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理基本概念1. 地理学科的定义和分类: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和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以及人类活动的学科,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两大领域。
2. 自然地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地形、地质、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土壤等方面的研究。
3. 人文地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城市、交通、农业、工业、商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二、地球与地球运动1. 地球的形状和尺度:地球呈近似于椭球体的形状,其直径约为1.28万公里。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个层次。
3.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地球围绕太阳进行自转和公转。
4.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自转引起了地球的昼夜变化,而公转则导致了季节的交替。
三、地球的大气圈和水圈1. 大气圈的结构和组成: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顶层四个层次,其主要成分为氧气、氮气和少量的稀有气体等。
2.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大气圈中的水分、温度和气压的分布形成了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
3. 水圈的组成和循环:水圈由地表、地下、大气中的水分组成,其中包括蒸发、降水、地下水和河流等循环过程。
四、地球的陆地和海洋1. 世界大陆的分布:世界上大陆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其中欧亚大陆是最大的大陆。
2. 高原和山地的特点:高原是海拔较高的地形,山地则是地面上突起较高的地形,两者都对气候和人类活动有一定影响。
3. 世界海洋的分布和特点:太平洋是最大的海洋,而大西洋为最大的边缘海。
五、地球的自然灾害1. 自然灾害的类型: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旱灾等多种类型的自然灾害。
2. 自然灾害的成因:自然灾害往往由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
3. 防灾减灾措施: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等是减轻自然灾害影响的重要手段。
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以下是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一、水循环1. 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2. 水循环的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动态平衡,促进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相互联系与转化,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进行物质迁移与能量转换。
3.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4. 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二、大规模的海水运动1. 洋流的形成: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 洋流的分布规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是形成“8”字形环流模式,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
同时,洋流分布还受到地形、陆地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海洋生物资源、渔场分布、海洋航行、污染等方面都有影响。
例如,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洋流携带的养分可以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洋流还可以影响污染物的扩散和聚集。
4. 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可以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
此外,还可以根据风带分布判断洋流流向和性质。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 水资源的概念:指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2. 水资源的特点:有限性、不可再生性、地域性等。
3. 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水资源保护等。
4. 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提高用水效率、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等。
以上是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地理必修一第3章知识点总结高一
地理必修一第3章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学科,它包含了许多有关地球的知识。
高中地理课程以地理必修一为基础,第3章是该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地理必修一第3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自然地理区划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匀,根据不同的自然因素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自然地理区划可以根据水文区划、气候区划、植被区划以及土壤区划等进行划分。
这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自然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2. 气象与气候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而气候则是特定地理区域长期的天气状况。
了解气象与气候的变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天气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水资源与利用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
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以及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4. 农业地理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行业,了解农业地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地农业的发展状况、区域特色以及农业发展的问题与挑战。
5. 工业地理工业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柱,了解工业地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地工业的分布情况、产业结构以及工业化带来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6. 交通与通信交通与通信是现代社会连接各地的重要工具,了解交通与通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交通运输和通信网络,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7. 林业地理林业是保护生态环境、调节气候、提供木材等多种用途的重要产业,了解林业地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各地的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类型以及林业的发展战略。
8. 矿产资源与能源矿产资源和能源是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支撑,了解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以及能源的使用与发展情况,对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地理必修一第3章的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然地理的分布特征、人文地理的发展情况以及地理与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
这将有助于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通过继续学习地理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高中地理-高一必修一 第一、二、三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二、三章知识点01宇宙中的地球(一)天体与天体系统1.天体及类型(1)天体: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星云、恒星、行星等。
①天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物脉(宇宙间极其稀薄的气体和尘埃)等。
②人造天体: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等。
(2)常见天体的特点类型形状组成能否发光星云云雾状气体和尘埃,主要物质是氢恒星球状或类球状炽热气体能行星近似球状如土星否卫星如月球否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天体的方法(1)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
进入大气层或返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2)二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3)三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
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就不是天体。
2.天体系统(1)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级别(由低到高):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
①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②太阳系: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行星际物质等。
③银河系:太阳和众多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系统。
④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和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
(二)行星地球1.太阳系(1)八大行星(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类地行星(靠近太阳,有固体表面,体积较小)——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气体构成,体积巨大)——木星、土星;远日行星(远离太阳)——天王星、海王星。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
(2)八大行星运动特征:共面性——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相同(自西向东);近圆性——八大行星公转轨道近似正圆。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太阳系中大小天体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汇总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一、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类型,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在地球淡水中,冰川是主体。
大气水水圈海洋水(96.5%)陆地水 地表水(冰川、河流水、湖泊水、生物水、沼泽水、土壤水) 地下水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
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河流的补给往往是多种水源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夏汛,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
月份径流出现断流的原因:冰川的消融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径流量稳定,与河水互补。
(并不是所有河流河段都与地下水互补,如黄河下游河床高于地下水位,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所以是河水经常补给地下水。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示意图水循环的环节主要有: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大气降水、蒸发和蒸腾、水汽输送和下渗。
其中人类活动对径流环节施加影响最大(影响方式是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利工程)。
2、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大海(最重要的水循环,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2)海上内循环:(水量最大)海洋→蒸发→降水(3)陆地内循环: (补充陆地水数量很少)陆地→蒸发(蒸腾)→降水 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促进水资源的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使地球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4)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并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要点(第一章至第三章)
高中地理复习知识要点(必修1)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行星地球1.天体:●天体系统:各天体相互吸引、绕转才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的层次:●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为1.5亿千米。
距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
2.太阳系及其成员:●八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它们的公转运动共同特点: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又可以分为三类:(1)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2)巨行星:木、土星(3)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3.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稳定(2)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内部条件:(1)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2)质量体积适宜——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3)液态水的存在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能量来源:●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2.为地球提供能量(对地球的影响):(1)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太阳能(直接利用),煤、石油、天然气(间接利用)];(2)光合作用的能源;(3)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亦然。
3.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三、地球运动:1、地球自转、公转 自转 公 转 中 心 地轴太阳 方 向 自西向东(南顺北逆)自西向东速 度角速度 15˚/小时(1˚/4分钟) 除两极外各地角速度相等 约1˚/天近日点快(1月初),远日点慢(7月初) 线速度 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0) 赤道最大,60˚约为赤道一半约30千米/秒近日点快,远日点慢周 期 23时56分4秒(1恒星日) 365日6时9分10秒(1恒星年)地理意义昼夜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地方时(经度每隔15˚差1小时)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水平运动物体偏移(南左北右) 四季的划分、五带的划分●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必修1 第三章知识整理(答案版)
高一地理必修I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梳理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知识梳理】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考点』①各自然地理要素(尤其是生物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理解);②地球生物进化的一般序列(记忆);③生物进化对地球环境的改造和环境突变对地球生物的生存威胁(记忆)。
〇在时间轴上填写各“代”名称。
古代之前,生物进化以化学演化 为主。
元古代起,生物进化以生物进化为主。
元古代生物以真核细胞生物为主,主要通过藻类 植物的 光合作用在大气中释放 氧气 ,促使地球的环境由无氧 环境转化为 有氧环境。
〇B 和D 分别是地质历史上两次生物灭绝期,B 为古生代 代末期, 海生无脊椎动物大规模灭绝,D 为中生代 代末期,在白垩纪,恐龙大规模灭绝。
恐龙繁盛的时期C 是侏罗纪,人类出现的时代E 是 第四 纪。
〇将生物序号填入时间轴相应位置:①海生藻类、②陆上孢子植物(大羽羊齿)、③三叶虫、④珊瑚、⑤鱼类、⑥两栖类;⑦裸子植物、⑧爬行动物;⑨被子植物、⑩哺乳动物、○11人类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考点』①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记忆);②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理解)。
〇人类能够有意识地适应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合人类的生存,并且能够有意识地提高这种能力,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地理要素的最显著特点。
〇人类既可以通过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改善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又能够给自然环境带来各种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因此,人类对自然规律必须尊重和顺应。
【典型习题】1、对比下面左、右两图,将右图中的数字序号填在下面字母所述地理事物后面的括号内:古生代 新生代 距今(亿年).7 ① ②③④ ⑤ 25 45 38 6.0 2.50.7 图中数字表示距今年代(单位:亿年)A.真核细胞生物出现(②) B.恐龙灭绝(④) C.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地球表层(③)D.人类出现(⑤) E.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③) F.孢子植物繁盛(③)2、某人在一段公路建设中,先后发现了三叶虫化石——鱼类化石——恐龙化石——鱼类化石——三叶虫化石,该地的地质构造是(C)A、断层B、背斜C、向斜D、地垒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知识梳理】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考点』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理解)。
(完整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知
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的知识点。
以下是重点内容:
1. 地球与地球运动
- 地球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
- 地球的自转使得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产生。
- 地轴倾斜是引起季节变化的原因。
-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这导致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季节。
2. 地球的各种坐标系统
- 地理经度和纬度是常用的地球坐标系统。
- 经度指东西方向上的角度,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
- 纬度指南北方向上的角度,以赤道为基准。
- 地理坐标可以用来定位地球上的任意一点。
3. 季风与季风气候
- 季风是指由于大陆和海洋的温度差异而引起的周期性风。
- 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湿季和旱季的特点。
- 亚洲季风是最为著名的季风系统之一,由海洋和大陆的季风影响形成。
4. 大气环流与全球气候变化
- 大气环流分为垂直环流和水平环流。
- 赤道附近的热带低压带和两极附近的高压带是全球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全球气候变化受到大气环流、海洋运动和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5. 环境问题与生态保护
- 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 生态保护旨在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 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生态保护,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以上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复习
三.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与地貌两方 具体到某一山区, 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例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 南坡既是向阳坡 迎风坡 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 因此, 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 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 水量丰富的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 要低。 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 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 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 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 印度洋的水汽难以达到过饱和,必须海拔升高, 印度洋的水汽难以达到过饱和,必须海拔升高,气 温继续降低,才可能形成降雪,故北坡雪线高。 温继续降低,才可能形成降雪,故北坡雪线高。
热量
太阳辐射 由低纬向 高纬递减
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水分 海陆位置不同
说一说你 发现了什 么规律? 么规律? 形成这样地域 差异的主要因 素是什么? 素是什么? 试着分析形成 这种规律的根 本原因? 本原因?
垂直分异规律
自然带朝 什么方向 更替? 更替?并 说出更替 的原因。 的原因。
影响因素(听课作业P 影响因素(听课作业P42)
b: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c:一般来说,山体的相对高度越大,带谱越多.所 :一般来说,山体的相对高度越大 带谱越 所 带谱越多 处的地理纬度越低 带谱越 带谱越多 处的地理纬度越低,带谱越多. d:一般来说,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 与 :一般来说 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 雪线的分布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与 降水量成负相关 相关. 降水量成负相关 e:一般来说,山体阳坡的自然带会比阴坡的自 阳坡的自然带会比阴坡的自 :一般来说,山体阳坡的自然带会比阴坡 然带更多 同一自然带在阳坡位置高 阴坡位置 更多, 阳坡位置 然带更多,同一自然带在阳坡位置高、阴坡位置 同一自然带的迎风坡位置低 背风坡位置 位置高 低;同一自然带的迎风坡位置低、背风坡位置高 同一自然带的迎风坡位置 雪线受此影响明显) (雪线受此影响明显) f: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与其所 :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与 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 纬度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相似 在纬度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相似
地理 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汇总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知识点1 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的组成(完成右表)2.特征: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3.陆地水体(1)组成: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2)相互关系: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知识点2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3.意义(1)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的太阳辐射能,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依据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如下列各图)研习1 河流的补给类型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知识点1 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1.洋流 (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2)分类(按性质):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叫做________。
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做________。
(3)形成因素:主要动力是________。
其流动方向还会受到陆地形状的限制和________的影响。
以北半球冬季为例)2.洋流分布(I补充:渔场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知识点2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气候(1)平衡全球热量和水分: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与交换。
(2)沿岸气候:暖流有________作用,寒流有________作用。
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1)寒暖流交汇:易形成大渔场,如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和北海道渔场。
(2)上升补偿流:秘鲁渔场。
3.影响海洋航行(1)海轮________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2)寒暖流交汇处海区往往形成海雾,对航行不利。
(3)北极地区洋流:携带冰山南下,对海上航行造成较大威胁。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三章)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三章)第三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第一节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由、水文、、、土壤等要素组成。
地理环境:人类在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人工环境。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⑴.(最基本因素)⑵.⑶.下垫面因素①海陆差异的影响: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侯②洋流的影响:暖流起作用、寒流起作用③地形的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递。
坡降水多,坡降水少。
⑷人类活动:释放废热影响;改变大气成分,产生;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气候。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1.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⑴.成因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气候植被陆地自然带呈带状分布海陆位置­—土壤有一定宽度2.⑵.自然带的标志是。
3.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具体表现分布的地区形成基础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更替(南北方向)低纬地区,北半球的高纬地区以为基础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更替(东西方向)中纬度地区以为基础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海拔较高的山地水热状况随高度而变化非地带性无一定形式实例: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实际运用:1.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A._______带,B._________带,c._______带。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分布规律。
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___条件的影响较大。
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______,塑造c 自然带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
读左下图,回答2-3题: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3.该山可能位于()A.赤道附近B.40°S附近c.40°N附近D.极圈附近3.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4.⑴.从1─3、9—10反映了自然带分布的规律,从8—4—5反映了自然带分布的规律。
新高一地理 必修一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类型4.过程: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蒸发形成水汽。
水汽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或被蒸发,或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两者汇集成河,最后又返回海洋。
5.水循环类型的判定(1)一看联系的圈层: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而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
(2)二看发生的领域:海陆间循环的领域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而其他两种水循环则只包括陆地或海洋。
陆地上外流区内的水体既参与陆地内循环,又参与海陆间循环。
(3)三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最全,而其他两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蒸发和降水。
海上内循环不存在下渗环节。
(4)四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大,陆地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小。
6.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利影响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时间)分配不均,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不均,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水量的全球动态平衡。
小提醒: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水资源是有限的。
如果人类用水过多,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
2.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1)物质迁移: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总结
【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总结一、气候1、气候是大气中各种物理状态及其变化的集合体,是地球表面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
气候的构成要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云和降水等。
2、受全球及区域气候影响,中国有温带、亚热带、热带三大主要气候类型,共有17个气候类型,并形成锋线气候、微锋气候、湿润气候、湿热气候、热带海洋性气候等特征,以及辐射地温、大气温度与地形因素等区域差异现象。
二、降水1、降水是指大气中因气象现象条件下空气中的水汽降落或凝结而形成的物质,也是地球表面及大气之间变化的重要过程。
2、根据降水的成因有以下几种:降水的主要成因是潜热膨胀成因形成的对流降水,冷锋形成的涡旋降水,温带低压带形成的副热带降水,湿度大的热带低压带形成的热带气团降水,沿岸海气影响形成的海洋气团降水,平流降水等。
三、风1、风是大气中的一种移动状态,是大气中温度、湿度和压力差异引起气流活动,而产生的抽动现象。
2、根据环流变化带形成的差异,产生了北半球及南半球的季风,也分为外环流风和内环流风等,地形和气流活动相结合也形成了山风、海风等,有助于维持地球大气热平衡。
四、雾1、雾是一种多元化的气象现象,主要指空气中另一个半空气的微小的水滴共存的现象,当水滴的大小达到某一定数量,光线能够反射回大气层中,则可以形成雾状物。
2、分为黄昏雾和白昼雾,大气中水汽浓度达到一定大小时,受温度及大气压影响可形成霾、雾气和尘埃,并影响到人们的视线,有时大范围的浓雾也会影响到机场的正常的航空运行等。
五、雨1、雨是大气中的一种状态,当湿度增加到足够大时,多余的水汽就会经由空气的冷却而成雨,它又分为冰雨、雨夹雪等。
2、主要的成因有多种:蒸发释压作用,冷空气向暖空气冲去,这种气压梯度越大雨量越大,另外冬季雨也是受冷湿空气和暖空气影响,经由气流对比形成的雨也多见。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
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
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
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二)1.水体分类地球上的水体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陆地水分类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生物水、冰川水(地球上淡水主体是冰川)2.河流主要补给类型及特点雨水补给我国以夏秋两季为主①水量变化大②时间集中③不连续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典型径流变化与降水量变化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①季节性②水量稳定③连续性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春汛和降水补给形成的夏汛。
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冰川融水补给。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三)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和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第三章主要涉及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经纬度系统等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地轴匀速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有地球昼夜交替、四季交替等。
地球每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其影响使得某一地点的太阳看起来从地平线上升起,再沉入地平线。
这形成了一天的昼夜变化。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绕太阳运动形成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而不是圆形。
地球公转引起了季节的变化。
由于地球绕太阳运动时,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不等,所以不同季节的太阳辐射量也会有所差异。
二、地理经纬度系统地理经纬度系统是一种描述地球上任意位置的方法。
经度和纬度是地理经纬度系统的基本要素。
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某点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它是从本初子午线起,以东西向360°范围内逐渐增大(0°~180°东经,0°~180°西经)。
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的一点与赤道之间的夹角。
它是以赤道为基准,向北或向南180°范围内逐渐增大(0°~90°北纬,0°~90°南纬)。
经纬度可以用来确定任意地点的准确位置,对于地理类的研究和导航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地球的自转轴和公转轨道并不完全垂直,而是倾斜的。
地球自转轴与垂直面夹角为23.5°,这就是地球的倾斜角度。
地球倾斜引起了季节的变化。
当地球某一半倾斜向太阳时,这一半的太阳照射不断,日照时间长,温度较高,形成夏季。
而当地球另一半远离太阳时,这一半的太阳照射减少,日照时间短,温度较低,形成冬季。
四、时区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由于地球自转导致时间的变化,为了统一时间,全球划分为了24个时区。
每个时区跨度约为15°经度。
当经度每增加15°,时间相对于前一个时区就要加一个小时,反之亦然。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章总结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一、地理概念与地理术语1、水循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包括: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二、地理原理1、水循环原理:(1)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表径流、植物蒸腾(2)内流河、内流区域:陆地内循环外流河、外流区域:海陆间循环(3)人类最容易干预的环节:地表径流(4)对陆地上的水得以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2、洋流的分类:(1)按性质分类为寒流和暖流(2)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2、渔场的形成:(1)寒暖流交汇:a、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b、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c、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寒流原因:(1)将下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提供饵料(2)两种洋流汇合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2)海底上升补偿流:d、秘鲁渔场秘鲁寒流原因: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为鱼提供饵料三、地理事物分布规律1、洋流的分布规律:(1)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2)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以副极地为中心的气旋型大洋环流(3)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4)环绕南极大陆的洋流西风漂流(寒流)2、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1)世界:a、从全球来看,水资源分布是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b、除南极洲外,亚洲最多,其次南美洲,大洋洲最少c、巴西最多,其次是俄罗斯,中国居第六位(2)中国:a、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很不平衡b、从地区分布看:南多北少、东多西少c、从时间分配看:夏秋降水多、水资源丰富;冬春降水少,水资源贫乏四、地理事物间联系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洋流对大陆沿岸的气候影响很大,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2)洋流对海洋生物和渔场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和上升补偿流往往形成著名渔场(3)洋流对海洋航行也有影响a、顺洋流航行可节省燃料加快速度b、寒暖流交汇相遇往往形成海雾,对航行不利c、洋流从南北极地区携带的冰山给海上航运造成较大威胁(4)洋流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扩大了污染范围2、厄尔尼诺现象(圣婴)对气候的影响现象:是指某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影响:a、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岸地区,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b、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地区,气候由原来的湿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3、拉尼娜现象对气候的影响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洋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影响:a、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交替出现,但发生频率要比厄尔尼诺现象低b、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c、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d、非洲赤道地区、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4、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关系: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5、河流补给的(1)雨水补给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不连续且集中(我国东部季风区)(2)季节性积雪融水春季升温有时间性水量变化小(我国东北地区)(3)高山冰川和永久性冰雪融水夏季高温融水、水量较稳定西北和青藏地区(4)湖泊水与河流的相对水位;对河流有调节作用长白山天池,长江中下游地区(5)地下水与河流的相对水位;水量较小,但稳定可靠比较普遍6、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水循环维持地球上各水体的动态平衡,联系各个圈层,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水循环使陆地淡水不断更新,但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3)水循环影响全球的气候,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六、人地关系1、合理利用水循环的措施有哪些开源措施:(1)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2)修筑水库把大气降水及洪水期多余的河水蓄积起来;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3)开渠引水(跨流域调水):把水资源丰富地区的水调入贫乏的地区;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4)海水淡化(5)人工增雨节流措施:(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2)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2、世界水资源危机的原因(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需求量增加(2)水体污染现象严重扩展阅读: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易错知识点
1、水圈的特点?地球上水体的分类?最主要的是什么?地球上淡水的主体?
2、河流的补给类型有哪些?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读图)
水循环的意义:①更新地球淡水资源,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3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4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4、洋流的定义?洋流按性质可分为那两种?如何区分它们? 5、海洋水体运动的动力?影响洋流运动的因素? 6、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结合P57图3.5)
⑴中低纬海区(副热带为中心),北顺南逆。
大洋西岸为暖流,东岸为寒流 ⑵中高纬海区(副极地为中心),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无环流。
大洋西岸为寒流,东岸为暖流
⑶南纬40度海区,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形成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环绕全球。
⑷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环流,冬逆夏顺。
7、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P59案例)
8、水资源的概念?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有哪些? 9、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全球水资源分布的差异? 10、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11、人类如何解决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和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通过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通过修建水库,缓解了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1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有何关系?
13、水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合理的利用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