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热力状况

合集下载

大气的热状况

大气的热状况

大气的热状况(热力作用)一、考点整理1、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一天中地面温度最高时刻是13时。

2、大气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一天中大气温度最高时刻是14时。

3、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最主要因素是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越强----保温作用就越强;反之就越弱。

在解答保温作用时,一定要答到“大气逆辐射”这句关键词。

4、影响大气逆辐射强弱的最主要因素是云层的厚度(大气的厚薄)。

云层厚(大气厚)----大气逆辐射强。

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的热状况(热力作用)的主要表现。

这两个过程同时也是大气本身受热的过程。

二、课本要点(一)、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明显的削弱作用1、主要削弱方式吸收:水汽、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反射:最主要的削弱方式。

与云层厚度有关,云层厚----反射强。

散射:空气分子、微小尘埃(多出现于晴朗天气)散射强。

蓝、紫色最易被散射。

2、努力发现-----------(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会因太阳高度的大小而变化-------太阳高度大,经过大气路程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就小。

(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了。

)反之就大。

------对“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有更深刻的理解了吧。

能由此推出并解释气温的分布规律来吗?(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会因天气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晴朗天气削弱得少;多云天气削弱得多(主要是反射作用)。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1、关键词: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固体杂质大量吸收地面辐射中最强的能量红外线而增温,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把吸收到的热量又还给地面。

2、努力发现----------(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是通过大气逆辐射实现的。

(温室效应)(2)、地面白天靠太阳辐射增温,晚上靠大气逆辐射保温。

(3)、大气逆辐射的强弱与天气状况(云层厚度、云量多少、大气厚薄)有关;还与下垫面地面)的性质有关。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
• 大气的温度结构 • 大气的热源和热量传输 • 大气的热力过程 • 大气的热力效应 • 大气的热力作用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大气的温度结构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这是由于大气的密度和厚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 收和保温作用减弱。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率
在低纬度地区,由于大气较为稠密,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速度较快;而 在高纬度地区,大气较为稀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速度较慢。
04
大气的热力效应
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温度变化
对流层温度变化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其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地面辐射的热量主要在对流层中传递。
平流层温度变化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其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能量。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定义
温室效应影响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层能够让阳光透进 来照射地面,阻止地面热量散发出去 的自然现象。
湿度的过程。
当水蒸气凝结时,它会释放潜热, 使得温度升高;当水蒸气蒸发时, 它会吸收潜热,使得温度降低。
潜热交换对于云的形成、降水、 风和气候变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非感热交换
非感热交换是指通过分子扩散和湍流 扩散等方式,在大气中传递热量和动 量的过程。
非感热交换对于大气的稳定性和气候 变化也有重要影响,它能够影响大气 的温度和湿度分布。
臭氧层破坏原因
人类活动释放的含氯和含 氟物质是导致臭氧层破坏 的主要原因,这些物质在 大气中分解臭氧分子。
臭氧层破坏影响
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和生态 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如皮 肤癌、白内障、生态平衡 破坏等。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课件湘教版必修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课件湘教版必修


与下垫面状
(等压线疏则小, 大,随纬度升高

况有关
密则大)
而增大
2.等压线图的判读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等 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气压场 的类型、风向和风力以及锋面气旋等是高考等压线图判读题 最主要的考查内容。
(1)根据图中等压线的排列和数值判断气压系统(如下 图,单位:百帕):
A.N 地缺少含煤岩层⑤,说明该地古气候不适合森林的 生长
B.从构造上看,该地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C.①~⑥岩层的新老顺序是由老到新 D.N 地缺失③、⑤岩层,可能该沉积时代 N 地处于上升 过程
答案:D
解析:沉积地层一般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因 此①~⑥岩层的新老顺序是由新到老。油气往往储存于背斜 构造,而此地为断层,不可能有油气资源。煤层⑤及地层③ 在 N 地缺失,可能是相应地质历史时期 N 地处于上升阶段, 无法接受沉积造成的。
气压 特征
系统 高压 等压线闭合,数值 中心 中高周低 低压 等压线闭合,数值 中心 中低周高 高压 高气压延伸出来的 脊 狭长区域
低压 低气压延伸出来的 槽 狭长区域
注意点
最外一条封闭等压线以内是高 压中心或低压中心的范围
高压脊控制地区与高压中心天 气状况相近 低压槽往往与锋面结合在一 起,其控制地区与低压中心一 样以阴雨天气为主
(2012·山东烟台一模)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011年1月 4日14时和5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读图完成 (1)~(2)题。
二、热力环流 1.形成原理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两点关系。
(1)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如图中①、②、③、④处的风向所示)

大气的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

大气的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
大气的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
目录
• 引言 • 大气的热力状况 • 热力环流基本原理 • 大气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的相互作用 • 大气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的观测和研究方
法 • 大气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的应用前景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研究目的
揭示大气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的内在联系,为气象学、气候学等相关领域提供理论支撑。
对气温的影响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 环流成为热力环流,热力环流使 得气温在垂直方向上产生差异。
对降水的影响
热力环流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是通 过改变气压和风向来实现的。在 低压区域,空气上升,水汽凝结 成云致雨;在高压区域,空气下 沉,天气晴朗。此外,风向的改 变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
对风的影响
热力环流还会影响风的形成和风 向。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 流向低压,形成风。同时,热力 环流还会导致风向随高度的变化 而改变。
要点三
气候系统
大气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的耦合关系 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不仅决定了大气 的热力状况和环流特征,还对全球气 候的变化和异常有着重要的影响。
05
大气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 的观测和研究方法
观测方法和技术手段
地面观测
通过气象站、自动气象站等地面 观测设备,收集温度、湿度、气 压、风速等气象要素数据。
02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太阳辐射与大气加热
太阳辐射
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称太阳辐射,是 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
大气加热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时被大气吸收,从而使大气增温 的过程。
吸收作用
大气中的某些成分有选择地吸收太阳辐射中的不同波 长部分,将其转变为热能的过程。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精品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精品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
基础考点
1.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影响。 2.大气的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 3.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与常见形式。 4.大气的水平运动。
知识线索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把握不同区域特征,熟知不同区域的大气热力状况特征。 2.综合思维:依据材料或实例,综合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生产、生活实例,知晓其蕴含的大气热 力状况原理。
() D.22.5 km
2.a月,高度1.5 k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
()
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
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
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
D.冰面反射太阳辐射
解析:第1题,南极地区近地面1月气温高于7月,则图中b月
为1月、a月为7月。由对流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结
合图中曲线特征,可判断1月该站对流层上界高度在5~10 km之间,即B正确。第2题,图示a月1.5 km以下气温垂直方 向上下冷上热,与对流层规律相反,即出现了逆温现象。结
二逆温的类型、过程及其影响
1.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类型
成因
辐射 逆温
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 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 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 降温越快
平流 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 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 接触作用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二章第一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 版)
第二章第一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 版)
[考点精析]
一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二章第一讲 大气的热状况与热力环流 课件-2021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 版)

第六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大气的热力状况

第六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大气的热力状况

1.从臭氧、二氧化 碳和水汽的吸收作 用,可知大气吸收 具有什么特性? (有选择性) 2.为什么大气直接 吸收的太阳辐射能 量是很少的?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大气对太阳辐 射中能量最强的 可见光吸收得很 二氧化碳、水汽 少,大部分 可见 吸收红外线 光能够透过大气 面 到地面)

反射作用
参与 的大气成分:
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B.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主要受海洋的影响 C.若等温线与等高线大致平行,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4)若等值线是闭合的:高于高的,低于低的。
考 试 说 明
大气的组成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的影响
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பைடு நூலகம்




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影响
理解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的影响
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认识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的原理
掌握气温日规律及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3.全球的热量平衡 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1、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少了气温日较差 2、大气的温室效应,形成了适宜生命的温度条件
大气 上界
月球
地球
1)日变化: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 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4.气温的变 化规律
原因? 2)年变化:北半球、南半球最冷 最热月出现的时间 原因? 思考:为什么我国有冷在三九(冬至后27天),热在 三伏(夏至后一个月)之说?
理解逆温层的形成及其影响
大气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环境 中最为活跃的因素 大气的作用:
1.大气运动和水的相变产生的风、霜、雨、雪等 天气现象,改变和塑造着地球表面形态。
2.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球的温度变化不至于过 于剧烈。

大气的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详解

大气的热力状况与热力环流详解

真题重组集训
解析:根据图像中甲、乙、丙、丁四图气温的垂直变
化特点判断该图表示逆温现象,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
甲图气温是随海拔上升而不断递减,因此可以判断
乙、丙、丁存在逆温现象,不利于大气对流运动;乙
图从近地面开始出现逆温, 丙图逆温层进一步上升,丁 图逆温从近地面开始渐渐地消失,这种逆温层的出现 可能与地形、辐射、平流、锋面等原因有关;再根据 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演变易发生在谷地。 答案:(1)A (2)C (3)B
真题重组集训
⑨ 臭氧 吸收紫外线增温,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⑩ 增加 大气以⑪ 水平 运动为主
空气温度⑫ 很小 高层大气 有⑬ 电离层 ,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组集训
2.逆温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 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即下冷上热现象),这就是
(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
)。
(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基础知识梳理 核心考点探究 技能专项提升
(
)。
真题重组集训
解析
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
辐射, c表示大气逆辐射。其中 b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其辐 射的热量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等吸收,阴天时,c辐 射增强。燃烧柴草可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及大量烟尘,可增强大 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从而保护作物,减 轻冻害。 答案 (1)B (2)C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状况

• 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夜晚:阴天气温高于晴天 • 雾、露、霜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 用,使地表保持了合适的温度。
下列地点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A 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D
三、热量平衡 多年平均:热量收入=热量支出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1.气温日变化图 12:00太阳辐射最强,13:00地面温度最高, 14:00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2.气温的年变化图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高度角与光线经过大气层路程长短的关 系图
2
1
全球: 太阳辐射(100)=反射(34)+大气(60)+地面(6)
气温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气温日变化 12:00太阳辐射最强,13:00地面温度最高, 14:00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气温的年变化
北半球 最低 最高 太阳辐射 12月 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 1月 2月 6月 7月 8月 南半球 最低 最高 6月 7月 8月 12月 1月 2月
大气的热力状况
表现为:大气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夜晚)对地面保温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 (波长0.4-0.76微米)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图 (一)吸收(具有选择性) CO2和H2 O 吸收红外线 O3 吸收紫外线
(二)反射 云层和大颗粒尘埃 (三)散射(蓝色光最易被散射)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有选择性(小) 水汽和较大尘埃无选择性(较大)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的原因是散射 日出前、日落后天空明亮的原因是散射
由于大气的削弱作用,白天:阴天气温低于晴天。 (四)太阳高度大小对大气削弱作用的影响 1.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不同,受到的削弱程度不同图。 2.照射面积不同,获得的热量不同图。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

1、4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课标解读](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热状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效应。

[学习目标]1、理解大气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2、能用气温的垂直分布曲线说明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和主要特征。

3、读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图、大气温室效应图,分析说明大气的热力过程。

[方法指导]1.列表比较法,通过比较掌握大气的组成成分和作用。

2、“图文互换法”,就是将课本的文字描述的过程或规律用简图来表示,又能根据图表说出过程和规律。

本节课我们要学习根据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前预习部分第一部分:大气的组成及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而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为______和______。

2.3.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根据物理性质,从地面向上,地球大气圈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层。

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_,因为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将___________,由于对流层大气冷热,因此空气以__________运动为主。

对流层大气的天气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平流层大气冷热,因而该层大气主要做_______运动。

大型客机主要飞行在该层,该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原因是。

第二部分:大气的热状况复习旧知识:(1)、太阳辐射由、、三部分组成。

(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部分。

(3)、太阳辐射是一种辐射(波长)。

(4)、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在经过大气层时大部分被层中(成分)吸收。

(5)、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哪些?阅读课文P32_33,完成下列内容(1)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

大气的热力状况第二课.ppt

大气的热力状况第二课.ppt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 、 2、反射作用 、
云层、尘埃 云层、 特点: 特点:无选择性 O3吸收紫外线 CO2、水汽吸收红外线
大气的吸收作用有何特点? 特点:具有选择性 大气的吸点: 特点:具有选择性
太阳
大气反射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大气散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 资料:月球表面,白天在太阳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 1270C,夜晚则降到 ,夜晚则降到-1830C,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 , 无法想象的。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 无法想象的。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
试用大气的作用加以解释: 试用大气的作用加以解释: 有大气的地球的情况
直接 太阳辐射 热源 地面
削弱作用
直接 地面辐射 热源 大气逆辐射
大气
保温作用
通过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地表的平均温度为 通过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地表的平均温度为-230C, , 实际为15 ,也就是说,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 实际为 0C,也就是说,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使 地表温度升高了38 。 地表温度升高了 0C。
大气逆辐射
大气
吸收
长波辐射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
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将能量贮存于大气中, 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将能量贮存于大气中, 不致使地面辐射的能量散失 大气辐射的大部分能量又射向地面, 大气辐射的大部分能量又射向地面,在一定程 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的部分损失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地面增温

面 “大地暖大气” 大地暖大气” 大地暖大气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也能到达月球表面,但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00℃以上,夜晚则降至-183℃。

而地球的昼夜温差要小得多,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地球上有厚厚的大气层,是大气的热力状况保护我们人类和一切生命的存在,下面我们讲大气的热力状况。

2.2 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大气的热力作用
[总结]实验证明,物体温度越高波长越短,温度越低波长越长。

所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人体辐射等属于长波辐射。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
但是,对于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却吸收的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

2、反射作用特点无选择性
(1)反射主体云和较大的颗粒尘埃。

其中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明显。

(2)规律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作用越明显。

(3)所以,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就是因为云的反射作用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散射作用特点有选择性
当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是,太阳辐射中的一部分表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从而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散射作用有一定的选择性,空气质点有能力散射波长小于自身直。

大气受热状况

大气受热状况
(1)造成图中M、N两处等温 D 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 分别是( )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太阳辐射、地形 C.大气环流、下垫面 D.洋流、地形 (2)a岛上等温线的值最有可 能为A.0℃ B.-5℃ C.2℃ D.-8℃ (3)图中M、N两点的实地距 离约为A.700 km
(
B
)
(
B)
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起降带来麻烦;若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较为有利。
1.当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时,从高空冰
晶层掉下来的雪花通过暖层时融化成雨滴,当它进入靠近地面
的冷气层时,雨滴便迅速冷却至0℃以下,形成冻雨。下面四 幅近地面垂直气温分布图,有利于冻雨形成的是 (
D
)
[指点迷津]
同样是“高处不胜寒”(即气温随海
夏季不易散热,
下沉气流增温; 冬季山岭屏障, 冷空气不易进入 气温垂直递减,


冬季是温暖中 心 山地闭合:冬
屏障
季、夏季均为
低温中心
高度升高,气温 地势高
约降低
在等温线图上,可以获得如下地理信息:
(1)判断气温差异: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
稀疏气温差异小。
(2)判断地势高低和地形:位于同一纬度的两地,等
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因素 主要影响
纬度 纬度越高,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径越 长,大气的削弱作用越大,太阳光线射到地面的角度越小,单位面积 因素 地面吸收的热量越少,所产生的地面辐射越少
季节 因素 地势 因素
夏季,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冬季,地面获得的太阳 辐射少,地面辐射也较少 地势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越差,地面辐射 昼夜差别越大

第七讲 大气的热力状况与三圈环流

第七讲 大气的热力状况与三圈环流

第七讲大气的热力状况与三圈环流[考纲要求]大气的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知识讲解](11.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2.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蓝色光最容易被小的空气分子散射。

3.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

4.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

5.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6.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分析一地白天气温的高低,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水汽比较A 、B 、C 、D 四地的气压高低:D>C>A>B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以下问题: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

受热 受热 冷却 低 高 低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④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城市风:城市上空气流上升,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状况知识结构1. 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大气的热力作用和全球热量平衡。

大气热力作用包括二方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即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贯穿这两个作用的线索是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以后在地面与大气之间的能量转换过程。

大气热力作用的根本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吸收特性。

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中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的选择吸收,所以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来。

而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选择吸收特性和大气逆辐射,致使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效应。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温度增多,同时又以长波辐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称为地面辐射。

大气在吸收小部分太阳辐射的同时,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同时向外放出大气辐射,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以后的能量转换过程,可表现为: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都是由太阳辐射转化而来,所以地球上的能量源泉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则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知识结构紫外光区太阳辐射 可见光区 波长范围 红外光区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选择吸收大气 对可见光吸收很少对太 反射作用 云层和尘埃有反射作用。

云量愈多,云层愈厚,阳辐 反射愈强射的 散射作用 大气中的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对蓝色光散射削弱 最强作用 大气的 大气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力很差,使太辐射大气 选择吸 能通过大气射到地面的热 形式 收特性力作 大气对 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很强,从而把地 用 地面的 面放出的热量保存在大气中保温作用 大气逆 将大部分热量又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 辐射 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减少气温的日较差意义提高地表平均温度意义 气温稳定热量平衡破坏 全球气温升高学生分析本节课涉及到物理学中热学的一些知识,初中物理中已学到一些简单的知识,在这节学习时应该运用,如。

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辐射、对流。

大气的热力作用,就是通过热传递进行的。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范文:大气的热力状况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范文:大气的热力状况

高中高一地理教案范文:大气的热力状况主题:大气的热力状况目标:1. 理解大气的热力状况对于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性;2. 掌握大气的热力传输方式和热力平衡原则;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大气循环和气候带的形成。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全球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大气的热力状况的兴趣和好奇心。

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大气的热力传输方式,例如辐射、传导和对流,并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和实例解释这些传输方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模拟辐射、传导和对流的过程。

他们可以借助黑色底板和不同颜色的物体,观察其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放射,以及传导和对流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总结(10分钟):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和归纳大气热力传输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大气的热力平衡原则,即入射太阳辐射和大气传出的地球辐射之间的平衡。

应用(15分钟):1. 学生通过展示一些真实的案例和图片,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不同气候带的形成和天气变化的原因。

2.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小项目,选择一个气候带,收集有关该气候带的气温、降水量等数据,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该气候带的特点和原因。

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和分组讨论,了解其他相关的气候和大气现象,例如温室效应和酸雨,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小组合作完成的实验和项目,以及个人展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于大气的热力状况的理解程度和能力。

延伸:教师可以邀请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深入介绍大气的热力状况和气候形成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此外,学生也可以参观气象局等相关机构,了解更多与大气热力状况相关的知识和实践应用。

大气分层和热力状况课件

大气分层和热力状况课件

拓展探究
1.大气各组成成分的比例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2.人类活动会不会影响大气成分的比例? 温室效应:全球二氧化碳增多 臭氧层空洞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大量减少的空域。
大气分层和热力状况课件
1.大气垂直分层的 依据是什么?可分 为那几层?
大气在垂直方 向上的温度、密度 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大气分层和热力状况课件
2.读下图,完成(1)~(2)题。
(1)低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
A.地面
B.太阳
C.大气
D.大气逆辐射
大气分层和热力状况课件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及其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
正确的是
(D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散射作用——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大—气分层—和热C力状况课件
平流层
臭氧层
特点: 气温随高度增高。
——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而增温。
平流运动为主
——上热下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以平 流运动为主,利于飞行 大气分层和热力状况课件
高层大气


高层大气

特点: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2000~3000千米的高空为地球大气的上界。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
太阳高度小—经过 的大气路程长—大气削 弱多
地 球 下垫面因素:地面反射率、地形的起伏
其它因素:天气状况等大气。分层和热力状况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










面 大气吸收19% 气



地面增温

2、2大气的热力状况

2、2大气的热力状况

2、2大气的热力状况一、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作用,从而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1、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1)__________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_________。

(2)_______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___。

(3)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却吸收的_______,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来。

由此可见,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

2、反射作用(无选择性)大气中的______和较大颗粒的_______,能将投射到其上的太阳辐射的一部分,又反射回________。

________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

云层越厚,反射越强3、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太阳辐射在大气中遇到______或______时,太阳辐射的一部分便以这些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从而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4、纬度差异______的地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的越少,最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______;反之越_____。

这时太阳辐射由____向_____递减的原因之一。

(二)大气的保温效应1.地面辐射:(1)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 ,同时地面又把热量向外辐射。

(2)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的__________多,其能量主要集中在_____部分。

因此,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_________。

2. 大气辐射: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________辐射。

3.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的大部分向下射向 ,其方向与太阳辐射 ,故称 __。

4.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5.(1)保温原理(2)大气的保温效应思考:(1)白天多云气温较晴天 ,原因是(2)夜晚多云,气温较晴朗的夜晚 ,原因是(3)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原因是(4)教室里虽没有阳光直射,但依然明亮原因是(5)早晨太阳没出来天空已经亮了,是由于二、全球的热量平衡1、全球的热量平衡:整个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收入的热量和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即热量收支平衡。

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状况
• 气温的变化特点通常使用平均温度和极端 值——绝对最高温度、绝对最低温度来表示, 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气块运动、季节、时 间以及地面性质都是影响气温的分布和变化 的因素。
• 大气从地面获得的能量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 射能多,所以地面性质对气温变化影响极大。
• 地球表面结构不均一,首先可以分为大陆和海 洋两大部分。
• 气温变化必然受到地面性质的影响。地面长 波辐射几乎全被近地面40—50 米厚的大气层 所吸收。
• 低层空气吸收的热量又以辐射、对流等方式 传递到较高一层。这是对流层气面辐射的方向是向上的,而大气辐射方向 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
• 向下的部分称大气逆辐射。
• 大陆表面主要由岩石及其风化物和土壤所组成, 热容量小,约为0.2 卡/克·度,海洋热容量较大, 为1 卡/克·度,二者对热能的反映存在显著的差 别。
• 水体蒸发耗热较多,且可以通过垂直的和水平 的水流运动将热量向周围和深处传递。
• 陆地蒸发耗热少,向周围传导的热量也少。
• 所以当吸收同等的太阳辐射时,水体吸热 慢,增温也慢;陆面吸热快,增温也快。
• 日出、日落时日光通过的大气质量数最大, 尤其是低层大气的水滴、灰尘等大质点多, 红光、橙光散射增强,导致出现红色“霞光”
大气的保温效应
地面辐射 • 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地面辐射绝大部分
(约有75~95%)被大气中的云、雾、水 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只有波长为 8.4~12um的部分,可穿过大气层进入宇 宙空间,故称此波段为“大气窗”。
大气的热力状况
• 地球表面处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交互作用 之中,进行着各种形式的运动过程,包括简单的 机械运动和复杂的生命过程,其中大多数过程的 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辐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B .②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C .③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D .④有利于高空飞行
下图中各箭头及序号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回答2~3题。

2.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 ( )
A .箭头①
B .箭头②
C .箭头③
D .箭头④ 3.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 )
① 箭头①增强 ② 箭头②增强 ③ 箭头③增强 ④ 箭头④增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4.如图所示,该地当天的地理环境最可能出现( )
我国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
A .白天多云,夜间晴朗
B .大气逆辐射较强
C .夜间风力较大
D .昼最短夜最长 2010年6月11日早,连云港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通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下图为城区海棠立交桥在浓雾中若隐若现。

回答5~7题。

5.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6.深秋初冬时节也是该地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7.读图我们可以发现此时虽然为浓雾天气,能见度不是很好,但是红绿色的交通信号灯却是很醒目。

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大雾期间红、绿色光仍然很醒目的原因() A.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 B.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C.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 D.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
8.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9.根据图中昼夜的阴晴情况,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在苏南盛夏,甲地闷热难挡
B.若在苏北冬季,丁地人此日感觉稍暖
C.丙图常见于我国西北地
D.假设四图连续出现于某地的四天中,丁日气温日较差最小
下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

读图回答10~13题。

10.若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 500米,则两地气温相差()
A.1.5 ℃ B.2.5℃ C.15 ℃ D.25 ℃
11.①地的各种辐射,以可见光为主的是()
A.A1 B.B1 C.C1 D.D1
12.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
A.两者均增强 B.两者均减弱 C.前者减弱,后者增强 D.前者增强,后者减弱13.①②两地热力状况()
A.A1>A2 B.B1<B2 C.C1<C2 D.D1>D2
14.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为①的作用
B.秋末傍晚施放烟雾能预防农作物遭受冻害是因为②的作用
C.青藏高原比同纬度四川盆地昼夜温差大只是因为③的作用
D.夏季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④的作用
15.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某月的气温分布情况。

读图回答
从气温分布情况判断,F处(图中阴影部分)不可能为
A.山峰 B.盆地 C.湖泊 D.城市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下图a~e表示逆温现象的生消过程,其中字母________可表示日出前逆温层情况。

(2)农、林业生产中,在用熏烟的办法防御霜冻时,常选择在傍晚进行,这样释放出的烟雾不会向高空扩散而弥漫在贴近地面的气层中,保温效果好。

该防冻措施不适宜在________霜冻时采用。

试分析该防冻措施烟雾不向高空扩散的原理。

(3)我国北方冬季出现的霜冻主要以________为主。

请说明原因。

17.右图是我国某地区两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后回答: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
(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解析:读图可知,①图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为逆温现象,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②图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③图气温随高度增加基本没有变化,所以空气基本不产生对流运动;④图高度不变,气温不断变化,不利于高空飞行。

答案: B
2--3: 2.D 3.C
4.解析:我国某地一日气温在24~28 ℃之间,一定不是冬季,排除D选项;图中一日之内温度较高,温差较小,说明该日大气保温作用较强,故选B;白天多云,夜晚晴朗,则日出前后温度应最低,但图中没有明显表示出日出前后温度最低,故A错;夜间温度变化不明显,则夜间风力不一定大,C错。

答案: B
5--7解析:第5题,浓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主要是由于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第6题,深秋初冬时节,天气一般晴朗,昼夜温差大,夜晚降温快导致水汽易凝结,形成大雾天气。

第7题,由于红绿色光的穿透力较强,不容易被散射,即使在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如大雾天)也容易被看见,不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而其他颜色的光在大雾天很容易被散射。

答案: 5.C 6.D7.A
8.解析:晴天的夜间,大气逆辐射弱,近地面温度低,水汽极易凝结,在气温高于0 ℃时成为露。

答案: D
9.解析: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温度较低;夜晚多云,云层有保温作用,温度不会太低。

答案: A
10--13解析:①②两地海拔相差2 500米,由高度每相差100米气温相差0.6 ℃可知,两地的气温相差15 ℃。

①地的辐射A1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吸收较少,因此A1以可见光为主。

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A2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减弱,D2为大气的逆辐射,会增强。

①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②地多,所以A1>A2。

答案:10.C11.A12.C13.A
14.D 15。

A
16.答案:(1)c
(2)平流型随着地面辐射不断释放热量,地面温度降低,大气对流运动减弱,当出现
逆温现象时,对流难以进行,烟雾不易扩散。

(3)平流型霜冻我国北方冬季冷空气活动
17. A.
(2)低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高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更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