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的手”--论《土生子》中传播媒介对种族观念的影响
保罗·弗莱雷文化行动理论视角下《土生子》解读
保罗·弗莱雷文化行动理论视角下《土生子》解读理查德·赖特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非裔文学中最卓越的黑人文学作家之一,是哈莱姆文艺复兴的开创者,被誉为“美国黑人文学之父”。
其作品真实地描绘了非裔美国人的生活困境,猛烈抨击了美国社会所存在的种族压迫、隔离和歧视的残酷现象。
代表作《土生子》塑造了托马斯·别格的新黑人形象,他不同于传统黑人的软弱胆怯,他敢于向不公正社会秩序挑战,甚至会毫无计划的进行反抗。
从懵懂软弱到自我意识的觉醒,别格用自己微弱的力量与整个不公正社会进行抗争。
虽然最终反抗失败,但别格获得自己的独立意识,能够认识到真正的朋友和敌人,以宏观的角度发现社会中的种种压迫,这意味着被压迫者意识的觉醒。
赖特把对美国社会制度的控诉包含在一个黑人青年犯罪的故事里,具有很深的寓意。
这部小说被某些评论家看成是“有永久价值的社会小说和社会批评”,是“黑人文学中的里程碑”。
中外评论界大多着重从自然主义、精神分析学、后殖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社会学、神学等视角来解读文本,但是对于被压迫者来说,身体的解放是可以通过斗争来争取的,教育思想的解放才是黑人真正站起来的关键。
少有学者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分析小说中导致悲剧的真正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文基于被压迫者教育学思潮的代表人物保罗·弗莱雷提出“教育即解放”的观点,利用其代表作《被压迫者教育学》中对话行动理论对《土生子》进行解读,对小说中出现的经典对话进行深度分析,对比小说中的“对话”和“反对话”,并延伸出对话的实质、困境及实现方式,探索出黑人解放的真正出路。
论文共由五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理查德·赖特及其文学生涯,对其代表作《土生子》的简单介绍并分析其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保罗·弗莱雷“对话行动理论”的基本框架,探讨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主要利用反对话行动理论中的征服、分而治之、操纵、文化侵犯四个方面对《土生子》中压迫者与被压迫者进行分析,引用相关对话为分析提供切实有力的例证,通过别格的生活环境及社会各阶级对别格的侵犯揭露美国社会对黑人言语上,甚至心灵上的压迫与歧视。
《土生子》中象征意义解析
《土生子》中象征意义解析作者:张东京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3期内容摘要:《土生子》中极具象征性的艺术表现手法,标志着黑人文学走向成熟,赖特在写作的过程中未赋予作品更深的含义,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意象,如:“白”与“黑”、“盲目”、“老鼠”等。
本文笔者立足于对《土生子》作品中象征意义分析的角度,来探寻这部小说中的真谛。
关键词:《土生子》象征意义种族差异《土生子》是美国黑人作家查德·赖特的一部复杂与多元的经典之作,书中运用了大量精细化的心理描写和极具象征意味的经典成分,或者是受到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影响,赖特将作品重点放到了对人物心理的分析与描写上,而这一过程,也是赖特对自身解剖的过程。
查德·赖特以其独特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享誉20世纪的美国文坛,其中代表作品《土生子》被称之为黑人文学的里程碑,小说出版后在美国社会引起了极大反响,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反思美国社会的不平等,深刻认识到种族间的差异。
《土生子》的出现,让人们了解到,并认真反思美国社会中的种族矛盾。
笔者在翻阅本校图书室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立足文学研究实际,深入探究典型的象征意义所隐藏在作品中的深层含义,为以后教学奠定文学艺术基础。
[1]1.象征意义之一——老鼠《土生子》包含三个部分,其中第一卷《恐惧》以戏剧性的插曲开始小说清洁。
别格一家四口居住在一间破旧的斗室,清晨时,别格总是看到一只一尺长的老鼠将屋里弄得乌烟瘴气,这只入侵的老鼠被打死,作者对别格残忍的与大老鼠“殊死搏斗”的场面象征性地做了描述,这一场面间接体现了黑人居住生活场景的糟糕。
老鼠生活在简陋公寓中,长的肥硕,象征着别格一家像这些令人厌恶的老鼠一样蜗居在这座房间内,靠着“垃圾般”的食物来维持基本生活,也如这只老鼠一般,最终逃不过厄运。
这只肥硕的老鼠随时都可能咬断人的喉管,这象征着美国社会白人与黑人的关系,各阶层间的关系。
[4]别格所代表的黑人,仿佛他们的一生都在受困,被白人圈在一个黑暗的空间之中,别格就像这只老鼠一样,整日生活在恐惧之中,最后,他的结局就像是这只老鼠一般,等待他的只有毁灭,形象的表现出了压迫者与受压迫者之间的关系。
《土生子》中比格的希望与恐惧解读
《土生子》中比格的希望与恐惧解读作者:张荣坤来源:《文学教育》2020年第03期内容摘要:理查·赖特在《土生子》中创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黑人文学中的黑人形象,主人公比格敏感暴躁,在鄙弃黑人同族人的同时对白人既厌恶又恐惧。
在种族歧视的社会里,黑人唯有在白人控制之下存活,但他们也有希望,希望自己支配生活,希望不再是白人眼里的物件或工具,也正是这种现实和希望的落差导致了比格对黑人同胞和白人的厌恶。
但同时,比格对白人怕得要命,甚至在一开始不敢直接面对白人。
本文将对比格的这两种情感进行细致分析,试图寻找美国社会带给比格,带给全部黑人的内心伤害。
关键词:《土生子》比格希望恐惧因其直接残暴的描写方式,《土生子》一经发表便引起了黑人的强烈共鸣,同时也引起了白人对黑人的存在的重新思考。
但也正是因为其直接血腥的写作方式,这部小说一直面临两种褒贬不一的评价。
对其鞭挞的学者大多为黑人评论家,以詹姆斯·鲍德温(James Baldwin,1924-1987)为代表,他们认为查理·赖特(Richard Wright,1908-1960)的这种创作无疑会加深白人对黑人的误解,会恶化白人对黑人天生冷酷残暴的偏见印象。
而像大卫L.科恩(David L.Cohn,1894-1960)这样的白人评论家则批评《土生子》是在盲目进行对仇恨的解读(Schoenberg and Trudeau)。
虽有抨击,但这部小说的影响之深远不可否认,但因其真实反映了黑人在当时社会中的生活状况,它也受到了更多的赞美,其在美国黑人文学中里程碑式的地位也不可撼动,它使美国黑人小说反抗形式的特点“豁然开朗起来”(乔国强 64)。
主人公比格本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但因为种族歧视的存在,作为黑人,他不得不忍受白人对他的各种伤害。
住在破旧却昂贵的出租屋里,比格却有着不同于其他黑人的自尊与骄傲。
他鄙视那些无知、温驯的黑人同胞,也恨透了骄傲的白人却又怕得要命。
民族的悲歌,时代的抗争——论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
斯 无 意 中 杀 死 了 白 人 雇 主 的 女 儿 ,最 终 案 发 被 捕 , 被 处 以 种 巨大 的 自然力量 ,像 头顶上马 上就要到来 的风暴 ,或者 电 刑 的 故 事 。 小 说 中 , 主 人 公 比格 极 端 的 仇 恨 心 理 对 读 者 是 黑 暗 中 , 在 脚 下 突 然 出 现 的一 条 深 不 见 底 的 充 满 旋 涡 的 们 产 生 了 强 烈 的震 撼 力 ,从 而 迫 使 人 们 对 产 生这 种 仇 恨 心 河 流 。只 要 是 他 和 他 的 黑 人 同胞 们 的 言 行 不超 越 一 定 的 范
定 程 度 上 加 大 了 白人 与 黑 人 的 相 互 隔 阂 、 敌 视 、封 闭 、 恐 引言 理 查 德 ・赖 特 ( 1 9 0 8 — 1 9 6 0 ) 被 认 为 是 二 战 后 美 国黑 惧 、孤 独 和 冲 突 , 让 黑 人 成 为 了一 群 在 美 国社 会 中 “ 看 不
理 的 种 族 问 题 进 行 深 刻 的 思 索 。 比格 ・ 托 马 斯 这 一 人 物 一 围 , 就 不 必 害 怕 这 种 白人 的 力 量 。 只 要 是 他 们 生 活 在 这 一
反美 国文 学史 中 愚钝 、温 和 、逆 来顺 受 的 “ 好 黑 人 ” 形 城 市的 一 个 角 落 中 ,他 们 对 其 就 充 满 了恐 惧 感 。 ”从 这 段 象 ,而 是 刻 画 了 一 个 穷 凶 极 恶 、敏 感 易 怒 、对 白人 充 满 仇 描 述可 以看 出 ,仅仅 接近 白人 的世界 ,一 种恐惧感就 已经
浅谈《土生子》中象征手法的应用
作者简介:谢青(1989 ~),女,英语翻译 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英语翻译,口译。
参考文献 [1] 伯纳德 ,W. 贝尔 . 非洲裔美国黑人小说及 其传统 [N]. 刘捷等译 , 成都:四川 人民出版社,2000 [2] 查理·赖特,土生子 [M]. 施咸荣译 , 上海 :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3] 范桂兰 . 论《土生子》中的新黑人艺术形 象 [J]. 西北师大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3, [4] 李 鸿 雁 . 德 赖 特 的 困 惑 — 解 读《 土 生 子》[J]. 湘 潭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 版 ), 2005(2):p111-114
环境的方法。一般来说,黑人只有通过暴力的方式 才会引起白种人的注意,然而赖特小说中的主要人 物特点却并不是通过暴力来呈现给读者的。这一写 作手法在拉尔夫·艾里森的《隐身人》中,探索黑 人如何在白人的社会中得到自己的地位时起到了很 大的成功。把别克这一角色定义为新兴的黑人英雄 不仅奠定了理查德·赖特在美国文学界的地位而且 也有助于美国文学中黑人人物形象的改变。
2、哥特式的描叙 哥特式的描叙是此小说中的另一个写作手法。 赖特的小说中充满了对哥特式的铺垫:预言、诅咒、 绘画、面纱、坟墓、起死回生的人物、骷髅、幽灵、 监禁、幻觉、阴谋等等。 白人的世界是奇异而充满危险的,文中开头 一幕中小白鼠的形象的出现就为下文别格侵犯埋下 了伏笔。小白鼠的出现阐述了别格所生活社会的悲 惨条件。此外,别格杀死小白的行为也揭露了他喜 欢暴力冲突的性格特点。小白鼠是文章中首次出现 的动物形象,小白鼠的命运也预示了别格最后的命 运,正如在他心头萦绕的暴力冲突,使得他谋杀了 他的女朋友。 贯穿小说始终,赖特运用铺垫手法来支持自 己的论据,即别克的命运并不是由他个人行为所造 成的,更多的则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所决定。这也 解释了标题《土生子》的含义所在,同时奠定了赖 特自然主义写作领域的地位。 二、人物性格描写中的象征手法的使用 1、别格托马斯 别格是此小说中的核心人物。他是一个很出 色的人物,但是通过他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些更深层 面的含义。我们可以注意下他的名字的含义。他的 姓暗示着“大黑鬼”他的名暗示着“汤姆大叔”, 这是所有的黑人都渴望得到白人肯定的表现。 别格托马斯是一个大众的名字,住在一所朝 南的公寓中。别格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黑人以至于 书中对他的外貌细节描写屈指可数。 在《土生子》中有着这样的一段描叙。别格 在去女友家的路上,他在想他多么希望能从这次杀 死玛丽的行动中多获得些钱财,决定下次在遇到这 样的活他会干的更好。他多么想跟身边的白人吹嘘 一番然而他却知道这也只能是想想罢了。 2、道尔顿夫妇 道尔顿夫妇是一对居住在芝加哥的白人,他 们拥有大量的财富。道尔顿夫人双目失明,道尔顿
论《土生子》中的阶级和种族冲突
要 的社会部门里 , 黑人 仍 然是 隐形 人 , 黑人 的总人 口 但
达 到了 3 O万 。当时 , 就种族而 言 , 芝加 哥并不是一个 单 色调的“ 白色城市 ” 而是 一 座具 有 “ 与 “ ” 两种 , 白” 黑 这 对 比色的城市 。当然 还 有“ 红色 分子 ” —— 劳动阶级 的 代表 , 产党 人。他们 的领 导人在 14 通过的《 国 共 9 0年 外 人注册法案》, 又称为《 史密斯法案》中, 被指控 为 “ 阴谋 教育 和鼓动 民众推 翻美 国政府 ” 。 J 《 土生子》 全书 只有托马斯 - 毕格一个 主角 , 由三部 分组成 : 恐惧 ” “ 跑” 命运 ” “ ,逃 和“ 。每 一个 部分都有 两 种对立 颜色的 冲突。如 果说前 两个 部分 主要是 黑 白两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l期
湖北 师范学 院学 报( 哲学社 会科学 版)
Ju a o H bi oma U i rt P ispyadSca Sine o r l f u e N r l nv sy( hl oh n oi cec ) n ei o l
种颜 色的对立 , 那么最 后一部分则 突 出白色势力和红 色
势力在 毕格这 个人 物 身上 的 争夺 。每一种 颜 色主要 由
一
个人 物来代表 , : 即 毕格代 表黑色 , 尔顿太太代 表 白 道
年之前 所吹 嘘 的 “ 白色 之 城 风 光无 限 , 是 人 间 的乐 真
园” 。恰恰相反 , 特笔 下 的芝加 哥 是一座 黑 暗的城 J 赖 市 , 一个充满 了犯罪 、 困和野性 的人间地狱 。“ 道 是 贫 一 浓密而沉重 的压迫黑 奴 的阴 影横 亘在 全 国人 民的生 活 之中 , 喜欢描写黑 暗 的霍桑 也 许会 从 中得 到一 些满 足 。 如果爱伦 ・ 坡当时还 活着 的话 , 是 他创 作恐 怖 , 是 不 而 恐怖创造他。 这就 是黑人或黑人 居住区 的真实情景 。 ”4
透过《土生子》看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种族主义社会
透过《土生子》看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种族主义社会一、作品内容简述《土生子》讲述了一个12岁的黑人男孩别格.托马斯的故事。
小说主人公别格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他在白人眼中是“坏黑鬼”,而他对白人则怀着又恨又怕的心理,后来在无意中杀死了一个白人姑娘而被捕。
当他被判死刑时,共产党员白人律师麦克斯出庭为其辩护,道出了别格犯罪的根源——社会的不公,但仍未扭转别格走向刑场的宿命。
二、关于作者及《土生子》理查德.赖特是美国最享盛誉的黑人作家之一。
尽管赖特在他姑母教书的一所耶稣复临主义教会学校里读书,但他仍反抗那些宗教戒律,这种举动恰似《土生子》里的别格。
在《土生子》中,作者通过犀利深刻的笔锋表现种族关系的现实,让作品“含义隽永,而不只是赚人眼泪”。
三、对主人公及导致其悲剧的因素的分析1、对小说主人公别格.托马斯的分析别格的名Bigger是big(大)和nigger(黑人)的组合,这代表了别格所要体现的正是典型的黑人形象。
作为一部以描写白人统治下受压迫、受剥削的黑人为素材的小说,该小说的主人公别格.托马斯在社会的最底层发出了呐喊。
赖特丝毫未给他注入文学作品中英雄所共有的浪漫主义神态或品质。
相反,在别格生活的那种社会条件下,他必定表现得郁郁寡欢,战战兢兢,有着暴力倾向,满腹的仇恨和对现实的不满。
在《别格是怎样出生的》一文中,赖特写到自己在南方长大,对周围的人耳濡目染,而别格就是那些人的缩影。
他们都遭遇了种族歧视和压迫,几乎没有自由选择生活道路的权利。
他们都有强烈的反社会意图和暴力倾向,事实上他们已对社会构成了一种一触即发的灾难性威胁。
逃离了美国南部的种族压迫的赖特来到芝加哥时发现,“别格”不仅仅代表黑人自身的一种现象。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到处充斥着严重的种族歧视,生活在这一时代的别格深信他的命运不由他掌控,而且他知道除了这些卑微下贱的工作,不能奢求得到其他工作。
别格的生活充满恼怒、恐惧和挫败,他不得不装作坚强,否则他时刻面临崩溃。
恐惧与反抗——论《土生子》中的别格形象
忠诚 ,也 只 有在 这 一基 础 i ,他 的遭 遇才 会 引 发人 f 的 情 『 J
感 。真 正 的黑 人 形象 还 有 待黑 人 作 家 自己塑 造 。 之 后 短篇 小 说 家切 斯 纳特 在 《 一脉 桐 承 》 中塑 造 了黑 人
《 生 子》 讲 述 的 是 一个 黑人 青 年 的犯 罪 故 事 ,共 分 为 七
辱 。 入 晚 J 别格 开 车 送玛 ¨ 网 家 , 当他 将醉 得 不 省人 事 点 ,这 既是 儿 代美 围黑人 悲惨 生活 经 历 的沉 淀 ,义是 时社 , 汀 的 白人 姑娘 抱 到 房 间 时 ,舣 日失 明的 道尔 顿 夫 人 听到 响 声 来 会 条 件 的必 然 幺 粜 。从 《 上 士生 子 》 中可 以看 剑 ,别格 身 : 最 为恐 惧 , 一 为 反抗 。
三 部 分 : 《 惧 》 、 《 跑 》和 《 运 》 。二 岁 的 主人 公 恐 逃 命 别格 ・ 马斯 与母 亲 、弟 弟 、妹 妹住 存 芝 加 哥黑 人 区 个 不 托 通 风 的 老 鼠成 灾 的 小房 问里 ,靠 救济 署 的 资助 艰 难 度 日。为 了 生存 ,别 格 去 白人 百 万 富翁 道 尔 顿家 当司 机 。道 尔 顿 夫妇
出逃 。为 防 止 告密 , 他 义 将 女 友 蓓 西 杀 人 火 N ,在 全 市警 察 、保 安 和 白人 团体 的层 层包 围和追 捕 下 ,别格 最 终束 手 被
擒 。小 说 最后 描 写 了别 格 被捕 后 的 思 想活 动 及共 产 党 员 、律
学 的 发展 历 程 中 ,2 世 纪4 年代 至 6 年 代 是至 关 重 要 ,甚 至 师 麦 克 斯 为他 所 做 的辩 护 ,指 出别 格 的暴 力 犯罪 是 这个 种 族 O O 0
《土生子》中的空间政治
ANHUl W EN XU E
, 口 《 土 生 子》 中的 空 间政
厶
文 学 研
究
楼 育萍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 理查德 ・ 赖特是 2 0 世 纪极具先驱性 的非裔美 国作 家。 他 不仅塑造 了“ 新 黑人” 形 象, 开创 了“ 抗议 小说 ” 的形式, 而且他还敏锐地意识到 了社会 空间对 黑人 的压迫。 在( 《 土生子》 中, 他从 空间维度 细致描 绘并深刻剖析
一
充分体现 。 南北战争之后 , 奴隶制被废除 , 美国南方各 空间是统治 的工具 , 生产和规训着 主体 。 黑人社 州 为 了维护 白人 固有 的特权 , 颁 布 了吉 姆 ・ 克劳 法 区和 白人社区的两分 强化 了黑 白种族关系, 使 黑人 的 ( J i m C r o w L a w s ) , 俗称种族隔离法, 这些法案确保了美 行为接受空 间的规 训。 别格 在黑人 的生 活空 间里 , 整 国黑人与 白人在公共场所 , 如学校、 餐馆 、 交通 工具上 天游手好 闲, 不务正业 , 甚至还干 些偷鸡摸 狗的违法
作者 简介: 楼育萍 , 女, 浙江永康人 , 讲 师, 英语语 言文学硕士 , 研究方向: 美国文学。
3 7
z 。 年 z 期 总 第 s 期 J 妻 攀
安徽 天 誊
WENXUE 文 ANHUI
学 在这些地方因为涉及的都是黑人, 白人警察不会 权和种族 优越性 。 在 小说 中, 黑人住 的都是 白人弃之 研 事情 。 究 认真办事, 别格也毫无畏惧。 可一旦出了黑人区进入 了 不用 的房子 , 房子本 身破 I 1 3 不 堪不说 , 租金 还要 比白
一
论《土生子》中种族主义对黑人、白人的共同伤害
论《土生子》中种族主义对黑人、白人的共同伤害作者:路鸿乐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5期摘要:美国非裔作家赖特于1940年出版的代表作《土生子》,猛烈地抨击了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压迫以及种族歧视,并通过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讲述了一个在种族主义猖狂的社会下,黑人受尽迫害而走向犯罪的故事。
此前的专家学者将矛头共同指向了白人,认为白人对黑人的压迫和歧视是导致悲剧的最大原因,而笔者认为黑人和白人同样是种族主义的受害者。
本文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土生子》中种族主义对黑人和白人的共同伤害。
关键词:《土生子》;种族主义;共同伤害[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02一、《土生子》故事梗概本书作者理查德·赖特是美国最享盛誉的黑人作家之一,本书也被誉为美国黑人文学的里程碑。
西方评论界一般都认为从《土生子》出版后,黑人文学才在美国文学中取得地位,可以说,该书使黑人文学达到了一个高峰。
小说主人公别格·托马斯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他在白人眼中是“坏黑鬼”,而他对白人则怀着又恨又怕的心理,后来在无意中杀死了一个白人姑娘而被捕。
当他被判死刑时,共产党员白人律师麦克斯出庭为其辩护,道出了别格犯罪的根源—社会的不公,但仍未扭转别格走向刑场的宿命。
二、种族主义导致黑人和白人共同的盲目种族主义是“一种认为种族有优劣之分,某些种族在身体、智商及文化上要优于其他种族,因此有权利统治他们的信仰”的思想。
当这种思想被付诸实际,它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歧视、隔离、服从甚至暴力。
《土生子》中的主人公托马斯·别格是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种族主义中,被白人歧视、压迫的黑人小伙子。
他们一家五口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出租屋中,缴纳着比白人房客更加昂贵的房租,然而他们的就业机会却比白人少得多。
在小说创作的十几年前—美国大萧条时期,黑人遭受的苦难比白人更加深重。
无助、欣赏与憎恨——论《土生子》中的暴力及其悲剧根源
文章编号:1008-8717(2019)11-0055-04无助、欣赏与憎恨——论《土生子》中的暴力及其悲剧根源 李 哲(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摘 要:在《土生子》中,比格的暴力行为常被解读为种族制度下的极端反抗行为,但这种解读忽视了这场凶杀传递的其他的隐喻信息。
赖特更强调的是其暴力对象,即玛丽的身份符号及其象征的种族权力。
事实上,只有通过暴力仪式才能更深刻表达出赖特对黑种男性在种族制度下受压抑状态的再现。
不论是施暴的比格,还是被残忍杀害的玛丽,都是种族主义制度的祭品,是白人社会假借对黑人进行善意帮助来掩饰种族制度原罪的替罪羊。
关键词:《土生子》;理查德·赖特;种族制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Helplessness, Admiration and Hate——Analysis on Violence and Its Origin in Native SonLI Zhe(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Hubei 430074)Abstract:In interpreting Native Son, critics have most often responded negatively to the violence of Bigger Thomas as the excessively brutal resistance under the racial system. As a result, it may omit the underlying messages in the murder of Mary. Precisely, what Bigger killed for: the identity and symbol of Mary as racial power, is more significant to Wright. In this term, only the violence and murder can accurately articulate the repressed suffer of the black in America. The perpetrator: Bigger, as well as the victim: Mary, are the sacrifice and scapegoat of racial system, utilized by the white to conceal the sin of racial system.Key words:Native Son, Richard Wright, racial system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作者简介:2019-05-20本文为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英国传统罪犯传记小说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19YJC752011)李哲(1995-),女,河北沧州人,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从第三人称限知视角谈《土生子》
经典 》一书 中深 入探讨 了 “叙述视 角”,并 以 “外视 角” 和 “内视角”为基础将其分为九种类 型 ,包括全 知视 角 、 固定 式人物有 限视角等 。罗纲学者在 《叙 事学导论 》中
‘锥 说 ’的问题提出 了 自己的见解 ,解 释了 ‘叙 述视角”,‘ 提 出 了叙 事 聚焦包含 着 内部聚焦 与外部 聚焦这 一组二
耐特 之前 ,威特科 姆 (Si.Miitcomb)在 《小 说研究 》中提
就 国内而言 ,申丹教授在其 《西方叙事学 :经典 与后
出 “叙述者 ,其观察点 ”,首次涉 及叙述视角这一概念 。 在 《理解 小说 》中,克林 斯 ·布鲁克斯 (Cleanth Brooks) 与 罗伯 特 ·潘 ·沃 伦 (Robert Penn Warren)针对 小说 中
学家斯 坦泽 尔 (F.K.Stanze1)的创 新之处 ,分 为人物叙
理查德 ·赖特 (Richard Wright)在《别格是怎样诞生
述者 的第一人 称叙述 、以人 物的观察视 角为出发点 的第 的 》一文 中指 出,为使别格 ·托马斯 (Bigger Thomas)的
三人称 叙 述和传 统 的全知 叙述 三种 类型 。法 国叙 事学 生 活更 加戏剧化 ,他决定用 主人公 的视角来 讲述整个故 家波 尔梯 尔 ·隆伯格 (Bertil Romberg)在叙述 情境 学说 事 ,用 别格独特 的视角来过滤 每件事 。《土生子 》中,读
文献 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008—9640(2018)O1—0059—02
一 、 叙述视角理论简介
焦三种类 型 ,分类依据是叙述信息受 限制程度 。里蒙 ·凯
许 多学 者对 叙事 理论 的核心 概 念之 一——叙 事视 南 (Shlomith Rimmon—Kenan)高 度 评 价 了 热奈 特 的理
黑暗中的探索——《土生子》中主人公的理性回归
黑暗中的探索-----《土生子》中主人公的理性回归邵鹏飞李晓光**邵鹏飞,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李晓光,吉林 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
【摘要】理查德•赖特是20世纪美国黑人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对20 世纪后半叶黑人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土生子》被人 称为“抗议小说”,小说展现了主人公别格•托马斯作为一个黑人的恐惧 心理以及由犯罪走向死亡的过程。
在最后一部分《命运》中,作者用大量 篇幅来描写法庭上的场景,主人公别格内心出现了理性的回归。
他对自己 杀死善良白人的行为产生了质疑,也是他尚未泯灭的人性之光开始冲破怨 恨、恐惧、报复等阴暗心理所构成的心灵枷锁。
作者用这种“以人性唤醒 人性,以良知激发良知”的生动情节,使整部作品中揭露社会的尖锐和透 视人性的深刻相辅相成,相映生辉,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启悟和思考。
【关键词】《土生子》 种族歧视 病态心理 理性回归 人性透视美国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Richard Wright, 1908 ~ 1960,以下简称 “赖特”)是20世纪中叶美国黑人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他于1940年出版 的长篇小说《土生子》,一经问世就受到了美国各界的广泛关注。
《土生 子》也被人称为“抗议小说”。
赖特从一个新的视角向人们展现了美国黑 人生活真实的一面,开创了美国黑人文学的新纪元。
作品中,主人公别 格•托马斯(以下简称“别格”)从误杀玛丽后的兴奋到被捕入狱后的反 155思和觉醒,给读者带来诸多的启悟和思考。
作者正是通过以生动的笔触刻画别格逐步理性回归、实现自我的心理历程,实现对现实社会的理性观照,以及对美国黑人文化人格的理性透视。
一《土生子》简介《土生子》这部小说的灵感来自作者赖特的早年生活,是作者以轰动一时的新闻——黑人罗伯特•尼克森被指控谋杀一名白人妇女——为原型而创作的。
小说共分为三个部分:《恐惧》,《逃跑》,《命运》。
谈《土生子》中黑与白的对立及别格的人物形象
谈《土生子》中黑与白的对立及别格的人物形象作者:张琪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0期摘要:美国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的抗议小说《土生子》,是美国黑人文学的里程碑。
黑与白是对立的颜色,给人以视觉的冲突的感觉,象征了不可融合的两种势力的对抗。
本文通过分析该小说中黑与白两种颜色的运用,揭示赖特对美国社会白人世界的批判。
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对立,使得别格的性格特征更加鲜明,颠覆了传统黑人文学中逆来顺受的黑人形象。
关键词:《土生子》;别格;黑与白;黑人形象[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0-0023-02一、作者和作品简介在20世纪美国的众多的黑人小说家中,理查德·赖特是最受世人赞扬的文坛巨子之一,他的代表作《土生子》,也被认为是黑人文学的里程碑。
他的作品中那种感人的激情和震撼人心的力量是20世纪其他作品难以比拟的,他成功地向读者展示了美国社会及阶级关系中最痛而又无法掩饰的事实,即白人和黑人的对立仍然存在,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和压迫依然严酷。
正如欧文·豪尔在1963年所评述的那样:自《土生子》诞生的那天起,美国文化就被永远地改变了。
这部作品使我们再也不能重复那古老的谎言,《土生子》以空前的笔触将削弱并破坏我们文化的仇恨、恐惧和暴力统统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1]。
《土生子》讲述的是一个黑人青年在一个冬天的夜晚误杀了一个白人姑娘,在逃跑的过程中,为了防止被告发,他在一个雪夜又将其黑人女友杀害的故事。
不同于以往美国文学中逆来顺受的黑人形象,别格以近乎歇斯底里的方式向白人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主流社会予以报复,用鲜血让人们意识到黑人群体受压迫后内心深处积郁的敌对情绪和强烈的反抗意识。
二、黑与白《土生子》这部小说就像一部黑白电影,充斥着黑白二色。
“作为通讯工具来说,形状要比色彩有效得多,而说到表情作用,色彩却又胜过形状一筹”[3]。
因此,透过作家色彩的运用,可以看到作者对美国社会白人世界的批判。
浸淫与控制——论《土生子》中大众文化及传媒对种族观念的影响
浸淫与控制——论《土生子》中大众文化及传媒对种族观念
的影响
曾凤玲
【期刊名称】《沧桑》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发表于1940年赖特的《土生子》深刻表现了美国当时严重的种族问题,在当时的美国文坛乃至美国社会都引起了极大反响。
小说中赖特时刻强调大众文化在种族问题上起的巨大作用,小说中各个人物的命运和发展无一不受到这种大众文化与传媒的影响,并且在这样的影响下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总页数】2页(P223-224)
【作者】曾凤玲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4
【相关文献】
1."无形的手"r——论《土生子》中传播媒介对种族观念的影响 [J], 王芳
2.现代传媒对欧美文学的影响——大众文化语境中的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之二[J], 阮航
3.论《土生子》中的阶级和种族冲突 [J], 胡泽刚
4.黑人性神话与他者身份的建构及其解构——从《土生子》中的跨种族性关系谈起
[J], 潘润润;张锐
5.解读《土生子》中的黑白种族对立 [J], 任玲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理查德·赖特的困惑--解读《土生子》
理查德赖特的困惑--解读《土生子》
李鸿雁
【期刊名称】《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27)002
【摘要】<土生子>是美国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土生子>一向被认为是"抗议小说"的典范.然而,即便是这样伟大的文学大师,身为一名黑人,他同样承受着美国社会无处不在的种族歧视带给黑人民族的屈辱、愤怒以及深深的困惑.通过分析赖特在<土生子>中体现出来的对待白人种族主义、黑人同胞的态度,体现了他在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时的困惑.
【总页数】4页(P111-114)
【作者】李鸿雁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105;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美国少数族裔之黑人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中的现实主义手法 [J], 孙曼;
2."动物"身上的人性——评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 [J], 杨建国
3.民族的悲歌,时代的抗争——论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 [J], 任洁敏
4.理查德· 赖特小说的讽刺特色\r——小说《土生子》讽刺艺术的运用 [J], 蔡文娟;
周海平
5.从《土生子》看理查德·赖特独辟语言蹊径(英文) [J], 邹鹏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土生子》——美国黑人文学中的抗议之声
《土生子》——美国黑人文学中的抗议之声
马瑞巧
【期刊名称】《青海民族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5(000)0S2
【摘要】理查德.赖特的小说《土生子》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小说控诉了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犯罪心理的成因,剖析了黑人犯罪的社会根源,指出造成黑人犯罪的社会根源是种族歧视制度,黑人已经开始反抗不平等的社会制度。
这也正是小说力图反映的现实问题和发出的抗议之声。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马瑞巧
【作者单位】青海民族学院外语系;青海西宁81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
【相关文献】
1.从《土生子》到《看不见的人》--从两位主人公对待黑人文化的态度看美国黑人文学发展 [J], 王雪梅;毛刚
2.《土生子》--美国黑人文学中的抗议之声 [J], 马瑞巧
3.《土生子》里至今仍能听到的抗议声 [J], 沈艳英
4.抗议之曲赞美之歌--试比较理查德·赖特《土生子》和尼尔·佐拉·赫斯顿《他们的眼睛望着上帝》 [J], 郑朝辉
5.研究美国黑人文学的重要参考书--评吉尔亚德、沃迪的《美国黑人文学》 [J], 陈清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形的手”———论《土生子》中传播媒介对种族观念的影响王芳(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071000)【作者简介】王芳(1994-),女,山西盂县人,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文化。
【摘要】理查德·赖特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小说家,《土生子》是其最杰出的代表作,这部小说被誉为美国黑人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小说中赖特反复强调大众传媒在美国当时非常严重的种族问题上起着巨大作用。
运用葛兰西文化霸权等后殖民批评理论,着重分析电影、报纸和杂志等传播媒介和主人公别格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探究传播媒介是如何促进种族矛盾加深的。
【关键词】《土生子》;文化霸权;媒介;种族歧视【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36(2018)05-0047-02引言美国黑人文学一直以来都处于美国主流文学的边缘,其诞生于美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在美国文坛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缺席”状态,20世纪20年代,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这一运动使得黑人文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今,黑人文学俨然已经成为美国现实主义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赖特深受这一运动的影响,于1940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土生子》,该小说否定了逆来顺受的汤姆叔叔型的黑人形象,开创了像该小说主人公别格一样勇于反抗的新黑人形象。
这一作品的问世,不仅震撼了美国文坛,引发了美国社会对黑人问题的关注,也标志着黑人文学逐渐走向成熟。
一、《土生子》故事梗概《土生子》这篇小说由三个部分构成:它们分别为《恐惧》、《逃跑》、《命运》。
故事围绕一个黑人男孩别格展开,别格和他妈妈、妹妹、弟弟生活在一个破旧不堪的芝加哥黑人聚居区。
那里生活环境极差,老鼠等经常出没,他们四人同住一间房子,生活极为不便。
面对高额的房租和极差的生活条件,别格在母亲的催促下,接受了救济署给他提供的白人道尔顿家的工作。
在道尔顿家,别格被道尔顿先生安排做女儿玛丽小姐的司机。
玛丽小姐醉酒后,别格搀扶她回房间,就在此时失明的道尔顿太太进了玛丽的房间。
别格万分恐惧,不想被道尔顿太太发现他半夜在白人小姐玛丽的房间,从而背上可怕的罪名,无意之中用枕头闷死了玛丽。
玛丽被闷死后,别格为了逃脱罪名,将玛丽的尸体塞进锅炉内焚烧,然后又写了一封匿名绑架信,署名共党,企图嫁祸给玛丽的男友简。
当记者们发现锅炉内的白骨后,别格跳窗而逃。
但他终究逃不过这场声势浩大的全城大追捕,最终被抓获。
在审判时,虽有共产党律师麦克斯为他极力辩护,却终不能摆脱被处以极刑的命运。
二、传播媒介与别格命运之间的关系别格悲剧的产生,原因众多。
其根本原因为美国畸形的社会制度,但当时以白人为主流的传播媒介对造成别格悲惨命运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认为,以政党、工会、教会、学校、学术文化团体和各种新闻媒介等构成的市民社会已经成为统治阶级权力运作的载体。
白人主流社会对黑人的统治,不单单是暴力统治了,而是通过媒介等宣传手段,对黑人进行精神和道德上的统治,从而加固其统治地位。
在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通讯传媒的发展已经颇具规模,所以报纸、杂志、影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就成了统治阶级的又一统治手段。
媒介是信息交换与传递的工具,也是当时人们获知信息的重要通道。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媒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统治阶级亦或是主流社会主宰着媒介,媒介能够塑造个人行为、引导个人思想、甚至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存在方式。
在《土生子》中,白人主流社会主宰着传播媒介,理所应当这些媒介为白人服务,但其中一些有失偏颇的报道或影视内容,无疑触犯了黑人民族的底线,激发了黑人民族的仇恨心理,强化了美国种族歧视的矛盾,最终促成像别格一样的黑人出现。
在小说中,别格和他的黑人同伴去影院看电影,有两黑河学刊Heihe Journal2018年9月Sep.2018Serial No.239No.547··□编辑/张明元部片子在大做广告:一部有关于白人的电影《荡妇》,另一部则是关于黑人的电影《商人角》。
影院先放映了《荡妇》,影片讲述了白人妇女和她的情人正在舞会中跳舞,突然闯入一个手持炸弹的疯狂共党分子。
随后放映了黑人电影《商人角》,电影中裸体的黑人男女随着咚咚的鼓声,疯狂地旋转着跳舞,像是未进化的野蛮人。
在当时,电影和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介几乎是别格获知白人生活方式的唯一渠道。
电影中白人生活的画面激发了他对白人生活的向往,他对比了白人家庭的生活与自己家庭的生活,心中自然忿忿不平,心里又多了一丝对白人的仇恨。
另外,影片中共产党被形象化为疯狂分子,做任何危险的事情,别格心中对共党的初级印象也就停留在影片中描述的那样。
这就为下文别格为什么不信任简和玛丽对他的友善,以及闷死玛丽想要栽赃嫁祸给简的行为留下了依据。
因为在他的认知中,共党里面的人都像是影片中那个手持炸弹的疯子一样,做的事都十分危险。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电影这种媒介对加深种族矛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在这部小说中,媒介的隐形权力无处不在,不单单只有电影这一媒介发生作用。
在接下来的小说情节中,也就是别格杀死玛丽后,报纸这一更为重要的媒介才真正登场。
它的每一次出现都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它的每一次出现也都会加深那条白人与黑人不可跨越的鸿沟。
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提出“文化工业”理论,认为与科学技术紧密相连的大众传媒文化成为意识形态控制的新形势。
主流阶级控制着媒介,而受众只是媒介另一端被动的接收者,于是广大群众在日常商品消费过程中,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就潜移默化地被商品所传达的意识形态所操纵。
在当时那个通讯工具还没那么发达的时代,报纸是每个人获取新闻与信息的重要媒介。
报纸上的每一条消息,每一个案件的报道,都是由白人主导的,黑人在当时没有话语权,他们只是被动地接受。
即使报道有误,他们也无论反驳,因为白人认为它是正确的即可。
别格把自己杀害玛丽的事告诉了他的情妇蓓西,在事情被暴露之后带着蓓西逃亡,然而蓓西不能在他前进的道路上扮演任何角色,但他也不能把她丢在后面,因此狠心杀害了蓓西。
他背负两条人命走在大雪中,第一想法就是去看报纸,看报纸上是怎样刊登他的,“他走向报摊,看见了黑体大标题:姑娘死了,捉拿黑鬼……他低下头看报:记者们在炉子里……他停下来,重读了一遍:当局暗示淫奸罪。
”读到这里,别格其实就知道自己的命运了,也印证了他的猜想,他们果真给了他一个强奸的罪名。
当别格被捕入狱之后,大众媒介迅速地就把他定义为野蛮的黑人强奸犯和杀人狂。
别格在狱中的时候,报纸的头条新闻是“黑人强奸犯在验尸时昏厥……他的下颚可憎地往外突出,使人想起莽林里的野兽……丝毫未受现代文明同化的影响等等”。
报社编辑甚至建议实行完全的种族隔离并减少对黑人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声称这样才能阻比像别格这样的黑人的野心。
无疑,报社是为白人阶级服务的,他们只关心是否抓到了黑人杀人犯,而丝毫不思考、不分析造成这样悲剧的深层原因。
报社报道的用词口气,把黑人描写的一无是处,简直垃圾。
这样夸大事实的报道极大地加深当时美国种族之间的隔阂,使种族关系更加紧张与复杂。
传播媒介的隐形权力俨然已经成为白人统治大众的一种手段。
真相败露,别格被捕入狱后,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把别格塑造成野蛮、残忍、兽化的黑人形象。
报纸利用别格是黑人的事实,煽动起民众的愤怒,进而影响民众对这一案件的认知,检察官勃克利亦然也受到媒介煽动起来的民众情绪的影响,匆忙地给别格定了死罪。
由此可以说明以传播媒介为代表的大众文化左右着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方式,大众完全成为媒介摆布下的木偶,丧失独立思考和思想的能力。
在《土生子》中,作者赖特处处表现出大众文化及传播媒介的强大影响力,不断提醒读者注意传播媒介对强化种族歧视和加深种族矛盾的作用。
因为与暴力统治相比,媒介对大众的控制与欺骗更加隐蔽和有效。
三、结语别格的悲剧虽然是由众多因素造成的,但传播媒介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白人主流社会,媒介仅仅是白人的发声筒。
黑人民族没有自己的话语权,只能受制于白人。
白人以这样隐秘地方式统治者黑人,让黑人民族在精神和道德上更加服从白人的统治,这样的统治方式,无疑会使黑人心里发生病态变化,引发无数个“别格”的出现,这样种族间的矛盾问题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另外,这部作品对我国当代具有十分重要的警醒作用。
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的资本、信息、技术和商品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通,同样也大量地涌入我国。
除此之外。
西方的价值观念也在通过因特网、新闻信息、电影产业等文化手段对我国进行“植入”。
文化殖民主义对我国构成了不小的威胁,为此我国应积极应对,制定维护中国文化安全的对策,保护好我国的传统文化,因为本民族文化是支撑一个民族走下去的源泉。
以别格为代表的黑人民族正是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下丢失了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一味地接受或适应白人民族的生活环境,最终才会落到如此窘迫的境地。
[参考文献][1][美]理查德·赖特著.土生子[M].施咸荣,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2]薛玉凤.论《土生子》中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J].外语研究,2004,(01).[3]崔欣,孙瑞祥.大众文化与传播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4]马广利.文化霸权:后殖民批评策略[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5]曾凤玲.浸淫与控制———论《土生子》中大众文化及传媒对种族观念的影响[J].沧桑,2008,(05).[6]杨卫东.规训与惩罚———《土生子》中监狱式社会的权力运行机制[J].外国文学,2002,(04).[7]卫国风.赖特《土生子》文化霸权解读[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