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及对策建议

合集下载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实例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实例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实例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实例
贵州省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省份,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贵州省的绿色发展。

下面就摘录部分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实例供大家参考。

一、全面推行碳排放权交易
贵州省率先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引入碳交易机制,将排放权以货币形式进行交易,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加快节能减排步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大力发展新能源业
贵州省把新能源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态文明建设举措,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搭建新能源技术研发平台,推动新能源产业和居民生活密切联系。

三、大力实施生态农业推广
贵州省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加大对可持续发展农业技术的投入,实行农业投资补贴、科技兴农政策、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以及以技术改造农业等政策,促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

四、实施绿色消费
贵州省推行绿色消费,制定了绿色消费管理政策,鼓励消费者选择绿色产品,加大对于绿色产品的推广,满足消费者环保和高品质需求。

五、建立绿色交通体系
贵州省加大对于绿色交通建设的投入,实施公共交通优惠政策,鼓励公众多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加快推进城乡绿色交通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以上就是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实例,贵州省的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希望贵州省能够继续展现出新的科技创新和建设成果,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取得更大进步。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贵州省处于中国西南地区,其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都非常丰富,是一个重要的农业、旅游、工业基地。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家园,贵州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一、建设生态保护区贵州省已经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三项重点生态工程,把原来的农田退役作为生态保护区和森林草原。

同时,贵州也大量发展旅游业,建设了许多国家公园,扩大了有保护意义的区域,从而种植更多的植被。

二、发展绿色经济贵州省在紧固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不忘发展经济。

当地政府推出了许多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计划。

比如,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环保建材等领域都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三、加强环境监管对于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给予严厉的治理和处罚,对图谋在环境上“钻空子”的企业,加大对其的处罚力度,以此来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加大公众宣传教育贵州省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众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意识。

同时,也鼓励公众在生活生产中做好垃圾分类、少用一次性用品、随手关灯等简单的生态行为,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联合相关部门合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贵州省有关部门全力以赴,与大力发展经济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政策共同达成,连接本地优质资源并运用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两不误的共荣发展。

此外,联合环保等部门共同加强对环境的监管和保护,使生态文明建设更有力度和保障。

总之,贵州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使贵州人民的生产生活更加绿色、环保、健康,促进了区域绿色发展。

希望今后贵州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果。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问题的几点思考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背景介绍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作为国家重点生态保护与建设试验区之一,承担着重要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任务。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给试验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二、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问题1. 试验区位于贵州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景,需要在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

2. 长期以来,资源开发过度,环境破坏严重,尤其是水土流失、空气污染等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三、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1.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一直是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难点,农田面源污染、农业化学品过度施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 需要加强规划管理、科技指导和政策扶持,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实质进展。

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问题1. 试验区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如何在二者之间做出平衡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2. 需要加大对生态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政府管理体制下的生态文明建设问题1. 试验区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而现阶段政府管理体制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不足。

2. 需要改革政府管理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和协调,推动生态环境监督和保护工作的有序推进。

六、建议与展望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利益机制,推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 加强法治建设,健全环境保护法规,提高违法成本,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3. 建立多元化的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形成合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4. 不断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加强政府环境保护职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但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只有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下,才能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质进展,为贵州乃至全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贵阳生态文明实践为例谈谈如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以贵阳生态文明实践为例谈谈如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以贵阳生态文明实践为例谈谈如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贵阳生态文明实践是贵州省省会贵阳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一次成功实践,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具体案例。

从贵阳的实践中可以总结出以下的经验和措施:
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通过严格控制工业、交通、建筑等污染物排放,推广清洁能源、绿色出行等生态环保行为,加大对生态破坏的整治力度,保护生态环境。

2. 推进城市绿化建设。

贵阳市积极实施城市绿化项目,增加公园、广场、花坛等绿色配套设施,提高城市绿化率,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的城市环境。

3. 加强水资源管理。

贵阳市大力推广节水措施,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维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4. 实施循环经济模式。

通过加强绿色制造、节约能源、资源回收等环节,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达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5. 完善环保政策法规。

加强对环境治理的规范和制度建设,完善环保政策法规,利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整治污染。

总之,贵阳生态文明实践中,强调了生态环保、城市绿化、水资源管理、循环经济和法规制度方面的建设,通过多方面综合治理,推进了美丽中国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问题:
1. 资源浪费:当前我国资源消耗量大、能源效率低下,很多行业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

2. 环境污染:污染物排放过多,造成空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3. 生态破坏: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扩张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

4. 意识不足:社会公众对于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环保意识,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

措施:
1. 推广节能减排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鼓励企业采用更加环保、低碳的生产方式。

2. 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标准,加强对于环境监管的力度,对于违反环保政策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修复和恢复工作,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态移民工程等。

4. 推动环境教育,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的宣传和培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5. 推动绿色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让经济增长
和生态保护相互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之,要加强政府领导、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形成多方联动的生态文明建设局面,确保人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对于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生态环境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生态文明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进程中,我们也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和规避。

第一,生态环境受到不可逆转的破坏。

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生态资源,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已成为严重的问题。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如土地沙化、水草失守、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等。

第二,生态并不受到足够的重视。

许多人仍然抱着经济发展的思想,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外来投资和工业化进程也侵占了许多生态环境,包括国家重新兴起的森林伐木问题、矿业和农业开发、捕捞和捕猎等。

第三,相关法律法规执法严格性不足。

尽管政府颁布了许多环境法规,但执法不够严格,效果也不够明显。

这使得个别企业和个人有机可乘,非法进行环境破坏。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大力推广生态文明的概念,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扩大环保教育的普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加强管理和监管。

加强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实施更环保的政策。

对个别企业和个人的环境破坏行为,应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保证其做好环境保护措施。

第三,参与人民群众。

加强公众对生态环境的监督,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中来。

鼓励企业主动参与环保,促使企业深入实施绿色发展。

第四,大力推进环保科技、技术应用和绿色发展的实现。

这不仅要从事技术研究和开发,也要加强企业对环保技术使用程度的管理和监督,通过技术创新,有组织地推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们取得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但是,生态环境保护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要全面宣传、制定贯彻落实方案,加强法律法规管理和建设监督,加强公众参与,持续推进环保技术应用和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充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和意识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们关心的重大问题。

国家生态文明贵州实施方案

国家生态文明贵州实施方案

国家生态文明贵州实施方案国家生态文明贵州实施方案是贵州省政府依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贵州省实际情况制定的具体行动计划。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素有“山水林田湖草”之称,生态环境资源丰富,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区域。

为了推动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贵州省政府制定了国家生态文明贵州实施方案,以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走在前列,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示范和贡献。

首先,国家生态文明贵州实施方案将着力推动生态保护和修复。

贵州省将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态修复等工作,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破坏行为的惩处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其次,国家生态文明贵州实施方案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

通过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人人爱护环境、人人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风气。

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再次,国家生态文明贵州实施方案将加强生态产业发展。

贵州省将优化生态资源配置,推动生态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等产业,推动生态产业与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同时,加强生态产业技术创新,提升生态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推动生态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最后,国家生态文明贵州实施方案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

贵州省将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体系,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形成严密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

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和政策保障。

总之,国家生态文明贵州实施方案是贵州省政府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举措,将有力推动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典范,为构建美丽中国作出贵州贡献。

浅谈贵州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贵州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方针。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建设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良好的生态,是贵州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后发优势,从“生态立省”到“环境立省”,贵州立足实际,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关键词贵州;生态;建设1 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特征生态,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亦即自然生态。

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改变了这种规律,把自然生态纳入到人类可以改造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文明。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2 贵州的生态现状及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贵州省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东毗湖南省、南邻广西自治区、西连云南省、北接四川省和重庆市,贵州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水、电、煤多种能源兼备,素以“西南煤海”著称。

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省内喀斯特地貌面积达109 084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叶裕惠等在《绿色珠江建设方略》中提出在愈来愈频繁的人类活动影响下,使珠江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已遭到严重的破坏,其不良后果正在显露出来。

针对这些情况,为实现整个珠江流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全球有限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贵州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

在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如乱砍滥伐、污染排放等现象依然存在。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在政策上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企业和个人的环保责任,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倡导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其次,生态环境监测与治理水平亟待提高。

尽管已经建立起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体系,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不足,如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信息公开的透明度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监测设备的升级和维护,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加强对监测结果和治理措施的公开和透明,增强社会监督力度,确保生态环境监测和治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第三,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担当不够。

在一些地方,地方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和行动力度不够,有的地方甚至还存在保护主义的思维。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的责任担当,明确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和职责;同时,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和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最后,公众环保意识待提高。

虽然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实际行动中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对公众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加强环保知识普及,培养公众环保的习惯和意识。

同时,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种种问题。

只有通过加大政策支持、提高监测治理水平、加强地方政府责任担当以及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措施,才能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我们的宝贵生态环境。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一、引言贵州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地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贵州省一直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多成效。

本文将介绍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

二、自然环境保护1. 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贵州省位于亚热带和温带交界处,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在过去几十年里,贵州省一直致力于保护森林资源。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1980年代初期,贵州省的森林覆盖率只有30%左右,但是到了2018年,森林覆盖率已经提高到了58.5%。

2. 水资源保护成效显著贵州省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是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原因,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贵州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水资源。

例如:加强污水处理、加强污染源治理等措施。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18年底,全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达到了96.2%,比2015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

三、生态保护1. 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显著贵州省是中国的一个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在过去几十年里,贵州省一直致力于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18年底,全省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1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101个,总面积达到了4.3万平方公里。

2. 生态修复成效显著贵州省是中国的一个山区地区,土地退化问题比较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贵州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进行生态修复。

例如:大规模植树造林、荒山治理等措施。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18年底,全省已经完成荒山治理面积超过200万亩、大规模植树造林面积达到了1.3亿亩。

四、环境污染治理1. 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贵州省是中国的一个工业化地区,大气污染问题比较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贵州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大气污染。

例如:加强工业企业排放标准、加强交通运输尾气治理等措施。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18年底,全省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了25.3%。

贵州省生态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贵州省生态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贵州省生态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自然景观,但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土地整治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关键,但在贵州省,生态土地整治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改进。

本文将围绕贵州省生态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1. 土地荒漠化严重贵州省地处高原山地和丘陵地带,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荒漠化现象较为严重。

由于过度的人为开发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许多地区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2. 森林资源破坏贵州省森林覆盖率较高,但在一些地区,由于乱砍滥伐、非法采伐等行为,导致森林资源严重破坏,甚至引发了森林火灾等灾害。

3. 水体污染严重由于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贵州省部分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水质恶化,严重损害了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

4. 生态破坏在一些地区,由于未经许可的开发、建设和规划,破坏了当地的原生态环境,导致植被减少、物种灭绝等问题。

二、建议1. 加强土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土地荒漠化防治,推进土地退化生态修复工程,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加强土地保护和恢复力度,保持土地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

2. 严格控制森林资源开发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大力度打击森林资源的非法开发和破坏行为,建立健全的森林资源保护机制,提高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3. 加强水污染治理加大对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加强水体保护措施,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提高水质水量,保障人民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

4. 严格规划和控制开发建设加强土地规划和开发建设管理,严格控制违法建设行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新贵州。

5. 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生态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经济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生态土地整治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认真对待,采取有效的措施,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的家园。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

以下是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1.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浪费,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政府应该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2. 推广绿色能源。

绿色能源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政府应该加大对绿色能源的投资,鼓励企业和个人使用绿色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加强环境监管。

政府应该加强环境监管,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护环境和公众利益。

4. 加强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该加大对生态保护的投入,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5. 推广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是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政府应该加强对低碳生活的宣传,鼓励公众采取低碳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

6. 加强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绿色城市,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7. 推广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政府应该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的宣传,鼓励企业和个人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8. 加强环境治理。

环境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该加强环境治理,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9. 推广绿色出行。

绿色出行是一种环保的出行方式,政府应该加强对绿色出行的宣传,鼓励公众采取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0. 加强环境法制建设。

环境法制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该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保护环境和公众利益。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采取环保措施,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关键。

然而,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

在一些地方,由于监管机构的能力不足或不作为,导致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污染问题屡禁不止。

建议加强监管机构的能力建设,增加监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提高监管水平。

同时,要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监管威慑机制。

其次,存在部门之间协作不足的问题。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配合。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协作不足的情况比较普遍。

建议各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要建立健全多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责,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流,形成协作合力。

再次,存在利益驱动的问题。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一些人往往以经济发展为重,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建议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同时,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促使各方面都能够从生态文明建设中受益,形成共同利益。

最后,存在科技支撑不足的问题。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科技的支撑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在一些领域,科技支撑不足的情况比较突出。

建议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研发和应用领域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优化科技支撑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

综上所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监管不力、部门协作不足、利益驱动和科技支撑不足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加强协作、加强宣传教育和加大科技支撑,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类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

然而,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生态文明建设措施做法

生态文明建设措施做法

生态文明建设措施做法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和做法,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建议:
1.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2. 节能减排:通过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4. 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推行垃圾分类、废物回收等措施,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5.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环境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6. 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推广环保技术和产品,提高环保产业的技术水平。

7. 倡导绿色生活:推广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8.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环保事务,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通过多种措施和做法的落实,推动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对策探究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对策探究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对策探究一、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文明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文明发展理念。

它要求人类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要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平衡的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模式,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蓝天、碧水、净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1. 发展不平衡。

在贵州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但该省的经济结构仍然相对单一,以资源型产业为主,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较为突出。

2. 生态环境恶化。

贵州省地理环境特殊,受气候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较大,生态环境现状较为脆弱。

由于长期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3. 缺乏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普遍缺乏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对生态文明的认识,长期以来树立的观念依旧还存在着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浪费的情况。

4. 缺乏有效的政策保障。

尽管贵州省出台了多项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但是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缺乏有效的执行措施,一些违法行为仍然屡禁不止。

四、对策建议为了有效解决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供参考:1. 发展绿色产业。

贵州省应该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产业,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污染。

引导和支持企业,特别是重点资源型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环境污染。

2. 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

贵州省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大生态修复的力度,积极开展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工程,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土地沙化,改善生态环境。

3.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贵州省政府要出台更严格的环保政策法规,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降低能源的消耗,减少工业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质。

4. 提高环保意识。

贵州省要加强对公众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鼓励大家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推动全社会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观念。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贵州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内陆省份,位于云贵高原腹地。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生态环境,贵州正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以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贵州的环境保护、生态产业以及生态文明教育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I. 环境保护贵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贵州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

1. 严格控制工业污染贵州致力于控制工业污染,加强了对企业的环境监管和排污标准的执行。

通过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和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有效遏制了工业污染的扩散和恶化。

此外,贵州还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促使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提倡绿色出行贵州积极推广绿色出行方式,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行和步行,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贵州还规划建设了一系列的自行车道和步行街,为市民提供方便、安全、环保的交通选择。

II. 生态产业贵州不仅致力于环境保护,还着力发展生态产业,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1. 发展生态农业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和优美的农田景观。

为了发展生态农业,贵州积极推行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提倡农民采用生态友好的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

2. 推动生态旅游贵州自然风光独特,拥有许多风景名胜和民族风情。

为了保护好这些资源,贵州积极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通过修复和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贵州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III. 生态文明教育贵州注重生态文明教育,通过教育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1. 加强环保教育贵州在学校和社区中加强了环保教育的开展,通过宣传环保知识和组织环境保护活动,提高了学生和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

同时,贵州还重视提供环境保护的课程和农村生态课程,鼓励学生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 弘扬传统文化贵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作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然而,与此我们也必须正视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消耗导致了资源短缺的形成,严重威胁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另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措施来解决。

需要加强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推动绿色制造和低碳发展。

要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和监管机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还应加强环境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

二、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生态系统是地球生命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干预,许多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威胁。

森林砍伐导致土壤侵蚀和水源枯竭,湿地开发导致珍稀水鸟的消失,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农田生态失衡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生态恢复和保护的策略。

需要建立健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划定生态红线,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物种。

另要加强生态修复,尽快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培育濒危物种。

要加强对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提高我们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三、社会媒体和大众意识问题在当前社会,社交媒体的兴起给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些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甚至对环境问题持漠视的态度。

这种情况下,大众意识的培养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加强大众环境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应加强环境教育的力度,在教育体系中加入环保课程,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政府和媒体应加强宣传,向公众传递环保理念,鼓励公众参与环保行动。

还可以通过奖励机制鼓励环保行为,促使更多人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XX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反弹琵琶”打好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主动仗,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短板不足亟需研究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是生态脆二是环保基础设施欠账仍然较大。

由于县级财力不足,城镇污水、垃圾、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农村垃圾收集清运设施设备不足,垃圾弱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

虽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干旱缺水、沙多林少、生态脆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南部山区天然林周边区域林草植被退化,北部沿沙区治沙工程不断纵深推进,治理成本增加。

收集清运“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尚不健全,生活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不足,补短板任务繁重。

三是全域绿化工作任重道远。

全县森林覆盖率只有xx⅝,较全市低XX个百分点,县城区绿地率仅占XX%。

因国家造林补助资金属于一次性投入,绿化造林无后期抚育管护配套资金,随着全县造林绿化力度的持续加大,历年绿化苗木后续抚育管护方面存在较大资金压力。

四是生态建设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生态保护的决策、评价、管理、考核制度还不完善,环境执法监管能力薄弱,齐抓共管的行政执法体制需进一步理顺。

一些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主人翁意识还不强,尚未形成全民共管共治的局面。

二、对策建议一要靠实环保责任,全力整改反馈问题。

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坚决扛牢整改政治责任,全面加快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力、“古浪海伦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污染环境”信访案件和省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环保执法监管能力总体偏弱、监测站不具备监测能力”等问题的整改进度,争取尽快销号清零。

切实巩固整改成效,对已整改问题全面进行“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确保整改工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二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全面推进“控煤、管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措施,扎实开展“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散乱污'企业治理”专项行动,持续推进煤改气、煤改电、清洁能源改造和清洁煤替代工程。

生态文明高地意见建议

生态文明高地意见建议

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努力。

以下是我对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几点意见和建议:1. 加强政策引导和法规建设: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加强法规建设,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行为,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 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企业积极采用环保技术,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3.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对重要生态区域的保护和管理,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同时,要积极推动生态移民、生态补偿等措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4.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绿色产业,推广节能环保技术,促进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绿色化和低碳化。

5. 加强环境监管: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建立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机制,让公众了解环境状况和环保措施的实施情况。

6.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7. 建立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建立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对各地区、各行业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和监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8.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人才培养,提高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为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总之,生态文明高地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和推动。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生态文明高地的建设目标,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以上建议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及启示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云贵高原,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山地和丘陵面积占92.5%,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平均降雨量120________毫米左右。

森林覆盖率达48%,生物种类繁多。

生态区位重要,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贵州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就亲自倡导建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毕节试验区,对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率先探索,走在西部地区前列。

随后全省各地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区域发展战略来推进,形成了多个试验区同时试验、各具特色、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日前,贵州省获批建设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这是国家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呈现“高、快、实”的特点,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生态文明建设探新路、作示范,持续释放“生态红利”,促进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和谐,百姓富和生态美的共生。

一、主要做法、经验(一)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1.完善法律法规,依法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20________年,贵阳市出台了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立法。

近年来,贵州省制订了《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贵州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贵州省清洁生产推进条例》、《贵州省资综合利用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和举措,从法律上保证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依法推进。

2.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查处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目前,贵州已在省级层面率先成立公、检、法、司配套的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专门机构,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职能集约、功能完善、衔接紧密、运转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体系。

如:贵阳市开全国先河成立了中级人民法院环境审判庭;贵州省率先在全国建立环保法庭和审判庭;贵州省高院在全省范围内实行生态环保案件集中管理模式,也属全国首创;贵州检察机关从机制上创新,在省市两级设立了生态环境检察机构,率先在全国开辟了生态司法的“绿色通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及对策建议作者:史巍娜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03期摘要:贵州省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长期注重保护与发展并重,以自身创造的生态价值服务于全国生态环境大局,同时自身面临着经济发展滞后的困难局面。

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是贵州省面临的首要任务。

文章从贵州省实际情况出发,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的创新路径、保障措施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生态环境;贵州生态文明;体制机制贵州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是我国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

同时,贵州省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石漠化面积、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2%、31.4%。

森林资源质量不高,亩均森林蓄积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4左右,受威胁植物占全国的10%以上。

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在生态脆弱环境中谋求发展的难度远远大于其他发展环境,在贵州这样的生态脆弱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面临更多更大的困难,处理好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资源优势与生态脆弱之间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生活水平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

一、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依赖于一个规范的、长期的、稳定的制度环境,形成“硬约束”的长效机制。

贵州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须着重考虑以下三点:一是约束机制,包括环境承载力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约束机制,在制定发展规划的时候,如何充分考虑贵州环境承载力,将尊重自然、保护生态融入到规划设计理念中,制定相应的标准准则,规范约束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不破坏自然的情况下实现人们生活的充分发展,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二是激励机制,如生态文明建设中税费的征收或奖励,涉及到宏观调控和生态金融;三是导向机制,如生态文明科学认知的教育宣传、人才培养和信息传播建设等,应引入市场的效率因子,促进多方参与共建生态文明。

(一)体制方面1.机构建设。

(1)建立省级生态文明综合决策和协调机制。

成立贵州省生态文明综合协调机构,负责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指导和推进工作,各州、省市成立生态文明委(办公室),负责各地区生态文明的实施工作,形成纵向的工作机制和横向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协调环境保护、水利、国土资源、林业、气象等部门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

在此基础上明确机构组织结构和职责,梳理各部门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能,设置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分工,主要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统筹、项目审批和考核监督等,同时负责跨部门协调和综合指导。

(2)加强州(市、县)环保机构建设。

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赋予了环保机构新的职责和新的任务,可在省内生态文明示范区“一州八县”的环境保护部门的内设机构进行整合,突出环境保护的公共服务职能,增强环保机构人员配备力量,进一步强化环保执法和监督力量,发挥其环境监管作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2. 管理运行。

建立和完善生态管理的法制化和制度化,以法律和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和运行。

严格执行自然资源资产确权制度,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用途管理,按照生态产品有偿使用的原则,通过生态补偿和赔偿的方式,使其外部效应内部化。

同时,制定生态产品使用权交易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依靠政府,同样要依靠企业、个人、NGO和学界精英共同努力,协调涉及的各方力量。

(二)机制方面1.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进一步完善水流、森林、山岭、草原、湿地等自然资产的确权,明确中央和地方对于自然资源资产的权责,并深入研究和分析这些生态产品价值的测算方法和效用水平,建立能够反映贵州省经济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需求的价值体系。

在毕节、荔波两个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地区开展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建立贵州省自然资源资产评估体系,并以适当的形式对社会发布,增强人们对自然资源公共物品提供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认识,推进生态资产市场交易平台的构建。

2.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评估体系。

全面实施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机构,建立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人和自然资源管理者权责明确、监督有效的机制。

根据不同功能区自然资源开采和利用,科学划定生态红线和保护边界,按照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及等级,实施资源使用阶梯化和效用最大化。

3.建立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科学界定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权利义务,研究建立根据生态文明建设实际进行补偿的办法,推动开发与保护地区之间、上下游地区之间、生态受益与生态保护地区之间实行生态补偿,促进形成综合补偿与分类补偿相结合,转移支付、横向补偿和市场交易互为补充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形成生态损害者赔偿、受益者付费、建设和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

生态补偿应以政府转移支付为杠杆,结合使用资源者直接补偿的方式,探索生产项目补偿、劳动力就业补偿、接收生态移民、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等多种途径的补偿方式,撬动更多市场化资金参与生态补偿。

4.完善生态产品定价机制。

全面实施生态产品有偿使用制度,推动生态产品价格改革,建立符合市场导向、体现生态效益和生态附加值的价格形成机制。

探索贵州省“西水东调”“西电东送”“西煤东用”的水资源和煤矿资源的定价改革,充分考虑贵州省为其他区域提供能源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反映生态产品的真实价值。

5.开展领导干部生态绩效考核。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提高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生态指标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

按照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评价考核制度,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地区取消地区生产总值的考核。

实施《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实施办法》,将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考评指数作为综合考核州(市、县、区)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

贵州省“三州六市”全面启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探索设立不同的考核目标,增加生态文明相关指标权重,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资源环境考核体制,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6.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

探索建立贵州省生态基金,将“两河一库”和赤水河基金等纳入专项基金,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探索商业银行根据赤道原则设立生态信贷业务,支持生态修复与开发工程贷款,引导民间资金、外来资金(国际组织)和金融信贷资金增加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投入。

在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员会下设基金管理委员会,制定基金管理和使用章程,负责监督、管理基金的使用情况。

探索公私合营(PPP)的方式,引导私人机构和资金参与生态环保设施建设和经营。

二、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法律体系、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出台相应的配套保障措施,同时,在产业、金融、生态补偿方面发挥科技创新驱动的影响和作用。

(一)保障措施1.健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和条例的规定,研究制定贵州省自然资源资产的用途管制办法、节水及保护水质管理办法、绿色消费促进法及生态补偿条例、节能评估和审查条例等,清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冲突或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法条,解决法律法规之间相互冲突、脱节、重复,罚则偏软等问题,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

2.加强生态补偿的立法。

加强生态补偿的立法,将水源、林地等重要自然资产用途管制制度明确纳入贵州省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相关立法。

3.以高校为依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

高校依托科技资源、设备、人才、技术优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可以起到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培养生态文明建设人才,提供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技术及服务等重要作用,从而极大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因此,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跨部门人才需求协调机制,根据各部门的人才需求,贵州省高校应加强环保、林业、水力等生态相关领域学科的扶持力度,扩大培养范围和招生人数,同时,普及生态文明认知和相关理论,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为生态文明建设储备可靠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4.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专业领域的培训项目。

充分发挥贵州省“千人普岗”“校省培训”“东西部对口培训”等平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相关领域的培训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岗前、岗中培训工作。

无论是对于无该领域从业经验的毕业生,还是对于有一段时间工作经验的中层干部,都应定期、全面、系统地开展相关领域的培训,熟知国家政策导向、指导方针和实施路径。

二是科学、合理地设置培训主题。

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移民、自然资源资产管制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开展生态产业园区规划、城市综合体建设、生态农业管理、美丽乡村建设等产业和规划的培训。

三是加强培训考核工作。

对于参加培训的干部根据其参加的时间、教学和实践的表现进行考核,并将培训考核结果纳入工作考核体系。

5.加大生态投入,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机制。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扩大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比重,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以科技创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机制的支撑,以投融资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机制的基础,以生态补偿机制立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投入机制的要素。

6.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参与,建立多元生态融资体系。

生态投资的资金密集性、生态工程的综合性决定了投融资渠道的多样性、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建设投入基本格局的同时,应发挥市场在生态融资中的作用。

通过政府的专项政策,特别是各种激励政策,创造对生态建设投融资市场的有效需求。

通过计算投资项目的生态价值和效益,转化为经济价值和效益,实现双赢。

对于纯公共物品、介于非经营性和经营性之间的项目和一些投资周期较长、风险较大的建设项目,可以分别采用政府财政补款、以政府财政投资为主,引入社会资本和外来资本,组建多元化投资的法人实体和通过股票筹资或引入风险资本的形式运作。

(二)政策建议1.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主导型产业。

加大对生态产业的资金及政策优惠,促进保护型产业的发展和生态修复型产业的发展。

加强石漠化的治理,种植适合石漠环境生长的经济型作物,将生态修复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强生态项目的服务开发功能,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

贵州省建设全国首个集“产、学、研、教、展”为一体的生态园区。

打造“二化三器”,即生态产业聚集化、会展经济生态化和生态文明认知的传播器、人才和技术的孵化器、绿色技术创新的成果转化器。

着手编制贵州省绿色统计年鉴,统计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建筑、财政绿色投入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比重、提供就业的岗位和比例、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情况及比重等方面,着重核算绿色产业在生态保护方面作出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