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理看海南人
海南地理课件——海南旅游资源
2、动物旅游资源 经研究确定海南野生动物中有561种陆地脊椎动物, 其中104种是爬行动物。海南省有76种哺乳(兽类) 动物(占中国整个物种的21%),334种鸟类(占 中国整个鸟类的26%)。目前,13种动物被列为国 家一级动物,包括兽类的黑长臂猿、坡鹿、拟绒鼠、 海南毛猬、海南鼯鼠、海南兔、海南穿山甲、果子 狸、红腹松鼠、豪猪、黑脚赤麂等和禽类中的孔雀 雉,都是我国仅产于海南岛的特殊种类。其中海南 坡鹿被视为“世界稀有珍宝”,黑冠长臂猿被评为 “中国珍宝”。
三、 海南人文旅游资源
(一) 文物古迹 1、国家级纪念建筑 海南共有国家级纪念建筑8处:东坡书院、五公祠、邱 浚故居及陵墓、海瑞墓、美榔双塔、落笔洞、中共琼崖 地娄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五公祠 五公祠是迄今为止海南最重要的文化古迹。某种程度上, 它在内地人眼里是海南的象征。这是因为它与唐宋时期 5个被皇帝放逐的朝臣有关。从年接待游客600,000人次 的量(游览海南文化古迹的最大游客量)可看出,五公 祠是海南的一大旅游热点。五公祠位于海口东南部,交 通便利,占地面积7.6公顷。
2、省级纪念建筑 海南共有省级纪念建筑42处,其中有2处已经被毁坏,包括:革 命纪念建筑物和文物11处;古建筑15处;摩崖题记、碑刻2处; 古遗址5处;古墓葬5处(其中一处被毁);近代重要建筑和遗 迹4处(其中一处被毁)。 聚魁塔 聚魁塔位于琼海市塔洋镇,始建于1599年(明朝),是海南现 存的古老建筑之一。 府城鼓楼 鼓楼位于府城镇文庄路的古城门。它建于明代,是砖木结构的 塔楼。它曾用作军事设施。原塔有3层,但现在仅存两层。它毁 于明代的火灾和地震,后又得到重建。 文昌文庙 该庙位于文昌文城镇的老街区,座落于古建筑中。
七仙岭温泉 4.海南岛上温泉广泛分布,多数矿化温泉的水温高、 水量大、水质佳。
海南乡土地理[整理]
第一章中国最南端的省份——海南省1、海南省,简称,海南岛是海南省的陆地主体,也是我国面积(3.4万平方千米)最大的和第二大岛。
2、位置与疆域:(1)海南岛的经纬度位置:最北端在文昌市的角20°10′N、最南端位于三亚市的18°10′N、最西端位于东方市的鱼鳞角108°37′E、最东端位于文昌市111°03′E;(2)海南省地处太平洋的西岸,位于我国最,她把守着祖国沿海出入的,又是连接两洲(洲、大洋洲)两洋(洋、洋)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3)海南省管辖海南岛及周边岛屿和群岛、群岛、1群岛,海南省的最南端位于4°N附近的。
3、人口:886.55万(2012年)、民族:汉族为主,族、族和族是海南省的少数民族;华侨:海南省是我国著名侨乡之一,海口、、1和万宁华侨最多。
4、行政区划:2个地级市(海口市和市)、6个县级市(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五指山市、东方市和儋州市)、4个县(定安县、屯昌县、澄迈县和临高县)、6个民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黎族苗族自治县、黎族苗族自治县、)、1个开发区(洋浦开发区),1个办事处(西沙、中沙、南沙办事处)最新设立的地级市三沙市:三沙市位于南中国海,是我国地理纬度位置最南端的城市。
为海南省第三个地级市,下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涉及岛屿面积13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00多万平方千米。
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总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城市。
海南省三沙市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永兴岛,是西沙群岛同时也是整个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
参考答案:1.琼经济特区 2.(1)海南角锦母角铜鼓角(2)南端南大门亚太平印度(3)西沙中沙南沙曾母暗沙 3.黎苗回世居文昌琼海4.三亚琼中保亭第二章中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1、广裘的海域:(1)管辖海域面积(200万平方千米);(2)海南岛及周边岛屿;(3)三大群岛:群岛、群岛、群岛。
海南初中地理 地球和地图(及答案)
一、地球和地图选择题1.2018年,山西省首届中学生地理研学旅行推进会在太原举行。
会上,同学、老师和专家分享了研学旅行收获,并展示了研学区城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等高距是()A. 100毫米B. 100厘米C. 100米D. 100千米(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可能出现瀑布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3)图中阴影区域的地形类型是()A. 山地B. 丘陵C. 高原D. 盆地【答案】(1)C(2)C(3)D【解析】【分析】(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等高距;读图可知,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
故选项C符合题意。
(2)瀑布出现在陡崖部位。
读图可得,图中丙处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所示的是陡崖,该地又处于山谷之中,因此丙处可能出现瀑布。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阴影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故答案为:(1)C;(2)C;(3)D;【点评】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度越陡,越稀疏代表坡度越缓。
根据等高线不同的弯曲形态,可以判读出地表形态的一般状况。
等高线呈封闭状时,高度是外低内高,则表示为凸地形,等高线高度是外高内低,则表示的是凹地形。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的部分表示为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处为山脊。
等高线重合为陡崖。
2.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拟绘制一幅校园平面图,实际测得教学楼与图书馆间的距离为200米,若绘制到图上的距离为20厘米,则同学们采用的比例尺为()A. 1:10000B.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米C. 1:1000D.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0米【答案】 C【解析】【分析】解: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已知图上距离为20厘米,实际距离为200米,计算该图的比例尺为:20:20000=1:1000;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比例尺是表示图上一条线段的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的实际长度之比,公式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高考二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海南(含答案)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海南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海南的羊山地区是指海口市西南部,由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熔岩地区,“数缸订婚”是海南羊山地区的奇特婚习之一。
千百年来,羊山地区流传着一首关于嫁女的歌谣:“嫁女不嫁金,嫁女不嫁银,数数门前檐下缸,谁家缸多就成亲”。
这些缸都很大,高度到成年人的腰部,缸口50多厘米,主要排放在屋外的甬道边上(如图所示)。
该地区在夏季经常普降暴雨,但人们从不担心道路或庄稼受洪涝灾害的威胁。
完成1~2题。
1.对这种风俗理解正确的是A.当地水资源缺乏,用以存水B.历史因素,人们对水缸的钟爱C.制陶业比较发达D.彰显财富地位2.暴雨之后,当地没有积水成灾的主要原因是A.水缸起到削峰的作用B.土层较薄,岩石破碎,松软易风化C.植被覆盖率差,涵养水源功能不好D.地势起伏较大【答案】1. A 2.D【解析】1. 由材料可知,图中大水缸主要放在房檐下面,极有可能是储水之用,当地夏季虽然经常普降暴雨,但是由于地势起伏大(火山熔岩地区),缺乏存储空间,故A项正确。
2. 水缸的容量有限,不会起到削峰的作用,A项错误;该地为火山熔岩地区,地势起伏大,降雨后排水条件好,不易发生洪涝,D项正确;涵养水源功能不好,易发生积水成灾,C项错误;暴雨发生后是否发生涝灾,与土壤和岩石无关,B项错误。
南沙岛礁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驻守官兵长期存在吃菜难的问题,如今利用玻璃温室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读南沙群岛示意图,完成3~4题。
3.南沙岛礁种植蔬菜主要限制性的自然条件是A.热量条件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土壤条件C.水分条件光照条件D.水分条件土壤条件4.“南沙温室”安装了活动遮阳棚,其主要作用是A.减少暴雨的影响B.减少热量损失C.有利于循环通风D.减少强烈的光照【答案】3.D 4.D【解析】3.从图中看南沙岛礁位于热带地区,光热充足,但因岛屿面积较小,水分条件差,为珊瑚岛,土壤贫瘠,限制性条件是水分和土壤,D正确。
海南地理复习资料
《海南地理》复习参考资料第一章中国最南端的省份一、位置、疆域和海岛1、位置:经纬度位置:海南省地处3°30′~20°17′N,108°15′~120°15′E,是我国最南的、纬度最低、热带面积最大的省。
曾母暗沙是最南端。
海陆位置:北靠祖国大陆,以18海里宽的琼洲海峡与广东雷州半岛分开;隔北部湾,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望,西面与越南为邻;穿越南海,东北与台湾省和港、澳特别行政区相望,东面有菲律宾,南面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优越的地理位置:海南省位于亚洲--太平洋的交接带上,居日本至新加坡的中段,邻近东南亚诸国。
她把守着祖国沿海出入的南大门,扼两广之咽喉,又是连结两洲(亚洲、大洋洲)两洋(太平洋、印度洋)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2、疆域:海南省简称“琼”,1988年4月13日建省,并划定海南岛为海南经济特区。
是我国最年轻的省,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海南岛的“四至”点和面积:海南省陆地的主体是海南岛,西起108°37′E的东方市鱼鳞角,东至111°03′E的文昌市铜鼓角,北至20°10′N的文昌市海南角(木栏角),南到18°10′N三亚市锦母角。
总面积3.4万平方千米,占全省陆地面积(约3.54万平方千米)的97﹪。
海南省的范围:海南省是个海洋大省,又是个岛省。
管辖海南岛以及周边岛屿和西沙、中沙、南沙三大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海域面积20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海洋面积的2/3。
是我国陆地面积较小但海洋面积最大的一个省份,全国管辖范围最广的省。
二、人口、民族与华侨1、海南省有896.09万人口(摘自2011年《海南年鉴》),平均人口密度为261人/平方千米。
高于全国人口密度。
1950年-2011年的61年间,全省人口增长了3倍多。
人口密度北部、东北部和沿海地区较大,中部山区较小。
2、海南省内有汉、黎、苗、回等30多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83.33﹪,少数民族占16.67﹪。
海南移民史
黎族被认为是海南岛上的原著民。
但,即使被称为原著民的黎人,也是划着独木舟,从大陆渡海而来,他们便成为海南的第一代移民——史前时期,海南岛的居民已不下1万人,包括了黎族、壮族等民族——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的向海南岛移民,发生在汉代大约在距离今天50亿年前的那段日子里,海南只是一个半岛。
地壳陷落,大陆漂移,南中国海上出现了这个与大陆分离的海南岛。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孤悬海外的这块岛屿有了人类的踪迹和历史。
海南岛有没有原著民?谁是海南岛的第一代移民?据史料记载,上古时代就有人类在海南这块岛屿上生息繁衍,过着原始生活。
最早进入海南的被认为是我国南方百越族的一支———黎族。
百越族公认为黎族的祖先,其主要分布地域是现在的广西、广东珠江三角洲和高雷地区。
泛海而来的黎族先人先后在岛上定居,成为海南最早的人口群落。
于是,从大陆南下移居而来的黎人,自然在历代的考古过程中,成为海南岛第一代移民。
就像各少数民族都有其自身存在的支系一样,黎族也根据其分布有五大支系:亻孝黎、杞黎、本地黎、美孚黎、加茂黎。
本地黎,就是习惯上被认为是海南最古老居民的一支,有人便把他们称为海南的原著民。
原著民是否土生土长?从生活习俗、喜用并善用的渡海工具、居住的船形屋和方言考证,本地黎与大陆越人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反映出他们之间密切的亲缘关系。
于是,一个有关原著民也是跨海南下,在岛上择地而居的结论得出了。
本地黎是最先进入海南岛的黎人,如今,他们主要深处白沙山区,是一支完整的支系,至今仍未分散。
他们分布的轨迹,是从岛东、西和北部向五指山收缩。
其集中地区的中心是夹在黎母岭与雅加大岭之间的盆地,可见出他们是被其他支系从外部不止一次的冲击压迫进入这里的,高山深谷成了他们防守的天然屏障,也是他们辗转定居的历史渊源。
也许正是由于这种深处海南腹地的状况,使他们以本地黎自称,从而形成他们便是原著民的概念。
在黎族中,无论哪一支系最先进入海南,均经历了史前时期人类移民初到本岛四处活动,寻找理想立足点,并最终择地定居,再不断扩大活动范围的过程。
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地理
现代民居建筑发展趋势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海南岛民居建 筑也在不断演变,出现了传统与 现代元素的融合,如现代的玻璃 幕墙和钢结构等材料被应用到传
统建筑中。
绿色建筑理念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 理念逐渐被引入海南岛民居建筑 设计中,如太阳能利用、雨水收 集等环保技术被应用到房屋建设
中。
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
热带海洋文化
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深受热带海洋文化的影响,如 房屋的布局和材料选择上,都体现了海洋文化的特点。
多元文化交融
海南岛处于中国南疆边陲,历来是多元文化交融之地,如 闽南、广府、岭南等文化都在此地留下痕迹,反映在民居 建筑上,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风格。
风水观念
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深受风水观念的影响,房屋的 布局和朝向都讲究风水,以求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传统民居建筑风格
石材为主要材料
海南岛传统民居多采用石材为主 要建筑材料,如珊瑚石、火山岩 等,这些石材具有耐久性和独特 的纹理,为建筑外观增色不少。
坡屋顶造型
传统民居多采用坡屋顶设计,这种 设计不仅美观,而且具有较好的排 水性能和隔热性能。
木雕和石雕装饰
传统民居的装饰手法多样,其中以 木雕和石雕最为常见,这些雕刻作 品寓意吉祥,如福禄寿喜等。
商业型村落
地理位置
商业型村落多位于海南岛的沿海港口或交通 要道附近。
商业气息
商业型村落的建筑风格带有明显的商业气息 ,如商铺、码头等。
规模较大
商业型村落的规模一般较大,人口数量在数 百至数千之间。
移民文化
商业型村落的人口多由外地移民而来,因此 其文化具有明显的移民特色。
03
海南岛民居建筑风格与特色
海南岛的地理与气候环境
海南岛的地理与⽓候环境⼤陆⼈在海南购房,遇到的难题之⼀是对海南岛的地形地貌不熟悉,不了解海南岛的地理环境与⽓候的关系,因⽽⽆法定位⾃⼰喜欢的购房地点。
1.海南岛的地理概貌海南岛位于亚洲、太平洋的交接带上,居⽇本⾄新加坡的中段,连接亚洲和⼤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通要道上。
海南省陆地有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
总⾯积3.54万平⽅公⾥,其中海南岛陆地⾯积3.39万平⽅公⾥,海域⾯积约200万平⽅公⾥。
海南岛形似⼀个呈东北⾄西南向的椭圆形⼤雪梨,东北⾄西南长约290公⾥,西北⾄东南宽180公⾥,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2⼤岛。
环岛海岸线长1528公⾥,有⼤⼩港湾68个,周围负5⽶⾄负10⽶等深地区达2330.55平⽅公⾥,相当于陆地⾯积的6.8%。
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耸,以五指⼭、鹦哥岭为隆起核⼼,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地、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1)海南北部。
儋州、临⾼、澄迈、海⼝以及定安和屯昌的⼀部分均为海南北部半湿润区,这⾥拥有⼀⽚美丽的⼤海,绵长的海峡横亘在北⽅。
由于毗邻琼州海峡,若⾛雷州半岛的陆路来琼,两块临近的⼤陆可以极⼤地减少航海的危险,由此,北部成为了极重要的登岛之地。
此外,围绕着北部地区的海也是迷⼈的,这⾥的海岸⼤多平缓开阔,沙砾细腻洁⽩,清澈的海⽔伴着摇曳的椰⼦树,轻抚着绵延的海岸。
北部有着辽阔的⽕⼭岩低丘台地,与隔海相望的雷州半岛⼀样,这⾥是中国新⽣代⽕⼭活动最强烈、最频繁的地区之⼀,堪称货真价实的“天然⽕⼭博物馆”。
(2)海南东部。
海南岛东部是台风频繁之地,曾有海南省⽓象局预报员郑艳做过这样的统计:在1950-2011年这62年间,全海南岛台风登陆总数是145次,在⽂昌登陆48次、琼海登陆27次、万宁登陆41次,在东部登陆⾼达116次。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海南岛台风⼤部分是从东部登陆。
按理来说,东部⼈⼝数量和经济发展应该次于海南其他地区,但事实并⾮如此,东部不单经济⽐西部发达也是海南第⼆⼤⼈⼝稠密地区,仅次于海南北部。
中国旅游地理-海南旅游资源
总结词
海南有许多美丽的湖泊和河流,如万宁 的太阳湖、琼中的白石溪等,这些地方 风景秀丽,是旅游和休闲的好去处。
VS详细描述ຫໍສະໝຸດ 海南的湖泊与河流众多,其中不少湖泊和 河流风景秀丽,水清鱼美。这些地方可以 进行各种水上活动,如划船、垂钓等。同 时,湖泊和河流周围还有丰富的植被和动 物资源,可以进行生态探险和观鸟等活动 。
中国旅游地理-海南旅游资 源
目 录
• 海南旅游资源概述 • 海南的自然旅游资源 • 海南的人文旅游资源 • 海南的旅游设施与服务 • 海南的旅游发展与前景
01
海南旅游资源概述
海南旅游资源的种类与特点
自然景观
海南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包括 热带雨林、海滩、珊瑚礁、岛屿 等,这些景观具有独特的魅力, 是海南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南的旅游发展历程与现状
起步阶段
海南旅游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以天涯海角、南山寺 等景点为代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快速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海南旅游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旅游基础 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产品日益丰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 内外游客。
转型升级阶段
近年来,海南旅游产业开始转型升级,从传统观光旅游向 休闲度假、生态旅游、文化体验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 注重提升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
保护措施
在开发的同时,应注重对环境的 保护,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 止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实现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02
海南的自然旅游资源
海南的海滨风光
总结词
海南拥有众多美丽的海滨景点,包括天涯海角、亚龙湾、海 棠湾等,这些地方以其洁白的沙滩、清澈的海水和美丽的珊 瑚礁而闻名。
详细描述
海南岛四周被琼州海峡和南海所环绕,拥有长达1500多公里 的海岸线。其海滨风光独特,沙滩细腻洁白,海水清澈见底 ,是进行各种水上运动的绝佳之地,如潜水、浮潜、冲浪等 。
热点2 海南省-2023年中考地理三轮热点复习优质课件
5、火山、溶洞、温泉:历史上的火山喷发,在海南岛留下了许多死火山 口。最为典型的一座是位于琼山市石山海拔200多米的双岭。
1 寒假,东北的李华一家计划去海南旅游。读图“海南岛略图和海口气候资料图”,结海南农业生产
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经济总量和农业人口占比较高,近年来, 海南充分发挥独有的资源优势,不断推进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全 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品牌,激发产业潜能,提升产业效 益,续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
在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内,国内外知名的种子企业纷纷落户,海南得 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种业科研提供土壤,打造种业“芯片”贡献海南力量。
(2)分析“海南未来产业园”承接国际、国内未来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 位置优越,国内市场广阔,同时临近国际市场; • 地处省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 • 海南岛为自贸区,实行税收优惠政策; • 旅游资源丰富,对人才吸引力大。
A.房价下跌,购房压力减轻
B.利于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
C.人口迁移量减少
D.可以在家门口买到平价进口商品
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11月13日,“海南未来产业园”项目在海口市秀英区西秀镇开工 。这是海口市承接国际、国内未来产业的重要空间和载体,建设目标以服务于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为核
2、山岳、热带原始森林:海南岛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81座,绵延起 伏,山形奇特,气势雄伟。形如五指的五指山,气势磅礴的鹦歌岭,奇石叠 峰的东山岭,瀑布飞泻的太平山,以及七仙岭、类锋岭、吊罗山、霸王岭等, 均是登山旅游和避暑胜地。
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地理
海南岛的传统聚落分布特征与自然环境 、社会经济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沿海地 区的聚落多与港口、渔业等产业相关联 ,而山区聚落则多与农业、林业等产业
相关联。
海南岛的传统聚落空间格局和分布特征 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 状况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
价值。
03
海南岛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及文 化内涵
护措施、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建立完善的海南岛传统聚落及 民居研究体系,加强研究的系 统性和深度。
加强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引 入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推动研 究的创新和发展。
注重实地调查和研究,加强对 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的历史 、文化和建筑特点的深入研究 。
加强与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 的合作,推动海南岛传统聚落 及民居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促 进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民居文化内涵
海南岛传统民居不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海南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和装饰细节中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和符号,如雕刻、绘画、楹联等,反 映了海南地方的历史、民俗和信仰。
民居文化内涵是海南岛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海南地方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 义。
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海南岛位于中国南部,南 海北部,是中国第二大岛 。
地形地貌
海南岛地形复杂,以山地 、丘陵为主,沿海分布有 平原和台地。
气候条件
海南岛属于热带海洋性气 候,具有高温、高湿、多 雨的特点,同时也有明显 的季节性变化。
历史地理背景
历史沿革
海南岛自汉代以来就成为中国领土,之后一直是中国南方的 重要地区。
移民与民族
开发文化旅游
将传统聚落和民居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通 过开发文化旅游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海南岛的 传统建筑和文化。
热带天堂海南.
海南岛的山脉多数在500至800米之间,属丘陵 性低山地形。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有81座, 成为绵延起伏在低丘陵之上的长垣。海拔超过 1500米的山峰有五指山、鹦哥岭、俄鬃岭、猴 猕岭、雅加大岭、吊罗山等。这些大山大体上
分三大山脉。五指山山脉:位于岛中部,主峰 海拔1867.1米,是海南岛最高的山峰。鹦哥岭 山脉:位于五指山西北,主峰海拔1811.6米。 雅加大岭山脉:位于岛西部,主峰海拔1519.1 米。
主要水系和山脉
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比较大的河流大都发源于 中部山区,组成辐射状水系。全岛独流入海的河流共 154条,其中集水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有38条。南 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为海南岛三大河流,集水面积 均超过3000平方公里,三大河流流域面积占全岛面积 的47%。南渡江:发源于白沙县南峰山,斜贯岛中北 部,流经白沙、琼中、儋州、澄迈、屯昌、定安、琼 山等市县至海口市入海,全长311公里,流域面积 7176.5平方公里。昌化江:发源于琼中县空示岭,横贯 岛中西部,流经琼中、保亭、乐东、东方等市县至昌 化港入海,全长230公里,流域面积5070平方公里。万 泉河:上游分南北两支,分别发源于琼中县五指山和 风门岭,两支流经琼中、万宁、屯昌等市县至琼海市 龙江合口咀合流,至博鳌港入海,主流全长163公里, 总集水面积369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海南岛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呈穹隆山地形,以五指 山、鹦哥岭为隆起核心,向外围逐级下降,由山地、 丘陵、台地、平原构成环形层状地貌,梯级结构明显。 山地和丘陵是海南岛地貌的主要特征,占全岛面积的 38.7%。山地主要分布在岛中部偏南地区,山地中散布 着丘陵性盆地。丘陵主要分布在岛内陆和西北、西南 部等地区。在山地丘陵周围,广泛分布着宽窄不一的 台地和阶地,占全岛总面积的49.5%。环岛多为滨海平 原,占全岛总面积的11.2%。海岸主要为火山玄武岩台 地的海蚀堆积海岸、由溺谷演变而成的小港湾或堆积 地貌海岸、沙堤围绕的海积阶地海岸。海岸生态以热 带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为特点。
海南历史地理环境-资料
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此属于人文 地理环境范畴。研究政区应当探讨古 代地方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机构组 织及权利分配。中国古代政区的划分 有两大特点,其一是二级制与三级制 交替出现。其二是行省的出现及演变 ,其中元朝是一个转折点。
2020/5/7
• 海南省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南渡江、昌化江 、万泉河为海南的三大河,集水面积均超过 30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 。
2020/5/7
• 南渡江——海南第一大河,源于白沙 县南峰山,是海南第一大河,斜贯海 南岛中北部,流经白沙、琼中、儋州 、澄迈、屯昌、定安、琼山等市县至 海口市入琼州海峡,干流全长333.8千 米。
2020/5/7
• 7.明朝洪武九年废除行中书省。全国设十 三个“承宣布政使司”(简称省,奠定了现行 省级政区的基础)。每省设左右布政使掌民 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掌司法。都指挥使 司管军事,合称“三司”。三司互不相统,分 别隶属于中央有关机构。省下设府(或直隶 州)、县(或散州)。府里的长官为知府, 县里的长官为知县。
• 9.近代,辛亥革命前后废除了府一级、州、 所都改为县,又重划了道区,所以成了省、 道、县三级制。国民党政府废除了道,实行 省、县二级制。但在30年代又在省和县之间 设立了行政监察专员。
• 10.现代:1949年建国后地方行政机构分省 (包括自治区和直辖市)、地(包括自治州 、盟)县(包括自治县、旗、自治旗)。 1986年开始废除地区,专区,实行市管县。 因此形成了省、市(不包括县级市)县三级 制。我国现有24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 市。
2020/5/7
• “海南”二字是从“南海”沿变而来,南海则言海域 之南方,海南二字是因袭南海二字之沿变而来。
高中地理:航拍中国第一季(海南教师版)
《航拍中国(海南)》地理高考考点(一)1.琼州海峡的成因问:海南岛成因:琼州海峡部分断裂下陷(填运动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来自地球内部(内力作用)2.火车轮渡问:凭借巨型轮渡,铁轨直接和轮渡仓对接,将整列车厢运过江河湖海的火车,就是火车轮渡。
火车轮渡有哪些优势?;答:火车车厢直接上船,节省港口建设成本;无需在码头装卸货物,避免货品损耗,节省装卸费用;缩短工作作业时间,加速货物周转,提高运输效率。
3.海口城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答:地处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受海洋影响大,雨量充沛;南渡江为海口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4.骑楼一楼是店铺、二楼以上是人们居住的地方,这部分向外探出,就像骑跨在人行道上,所以叫骑楼。
这是海南人从东南亚带回来的建筑样式,对于他们来说,大海并不意味阻隔,而是通往远方的道路。
从清代开始,这里就有下南洋的热潮,出海闯荡的人们,捎回不少新奇玩意儿,小到咖啡,大到骑楼这种设计。
问:结合海口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背景,分析海南骑楼建筑的优点。
答:海南纬度较低,夏季高温天气较多,可为行人遮阴。
冬无严寒、沙尘,店铺无需做封闭式门面处理;热带季风气候,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春夏降水较多,可为行人挡雨;夏秋季台风活动频繁,可使行人免受楼上坠物伤害;海口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作为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商业活动频繁,这种海外建筑风格有利于吸引顾客。
5.风能问:分析海南岛适合大力开发风能的原因。
答:煤等常规能源储量产量不多,风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对环境影响小;沿海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有明显的海陆风;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时间长,大风日多,风力强;夏季多气旋活动,只要不是台风正面登陆,风能可利用;海面风受到的摩擦力小,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对风力削弱也小,风力强。
6.人口迁移1988年,海南建省,并成立了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自由与梦想激励十万闯海人横跨海峡,从海口登陆,踏上这座充满无限可能的岛屿。
海南的地理环境
〖海南的地理环境〗海南省位处热带地区,是南中国海中的一个岛屿,面积仅3万4千平方公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的份之一。
独特的气候条件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生物资源的多样性。
海南岛有极好的地理条件。
它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各地太阳可照时间长。
海南各地的年日照时数,除中部山区因云雾较多,只有1750小时左右,其他大部分地区都在2000小时以上,西、南部地区达2400-2600小时。
各地日照时数一般以7月最多,2月最少。
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
基本特征为:四季不分明,夏无酷热,冬无严寒,气温年较差小,年平均气温高;旱季、雨季明显,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多热带气旋;光、热、水资源丰富,风、旱、寒等气候灾害频繁。
年平均气温22.5-25.60℃,年日照时数1780-小时,太阳总辐射量4500-5800兆焦耳/平方米,年降水量1500-2500毫米(西部沿海约1000毫米)。
海南岛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2.5-25.6℃之间,中部山区略低于23℃,南部、西部略高于25℃,等温线向南弯曲呈弧线,由中部山区向沿海递增,沿海高于内陆,南部高于北部。
最冷月在1月份,中部山区月平均气温16.5℃左右,全岛最低,最热月大部分地区出现在7月,月平均气温西部的东方为29.2℃,为全岛最高。
海南岛年极端最高气温,北部约39.0℃,中部约37-39℃,西部与西南部沿海低于36℃。
一般出现在4、5月或6、7月。
年极端最低气温主要出现在1月份,也有在2月或12月。
极端最低气温的多年平均值,中部山区低于5℃(白沙最低3.6℃),大部分地区为6-8℃,南部沿海稍高于10℃。
海南岛是同纬度世界上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水汽来源充足,降水总量多,时空分布不均。
平均年雨量约为1640毫米,年降水量分布呈环状分布,东部多于西部,山区多于平原,山区又以东南坡最多。
东部多雨区约2000-2400毫米,多雨中心琼中年平均达2440米;西部少雨区仅1000毫米左右(东方为922毫米)。
海南岛的形成:一边漂一边转
海南岛的形成:一边漂一边转旋转漂移着的海南岛根据研究模拟绘制的海南岛复原图。
地质专家梁光河认为,海南岛是6500 万年前开始从中国北部湾分离旋转漂移出去的,海南岛从原始位置逆时针旋转了约150 度达到现在的位置,目前仍在左旋并向东南漂移中。
海南岛是镶嵌在我国南海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以往的研究中众多学者已意识到海南岛的地质特征与中国大陆有相似性,有可能是从大陆分离出去,但苦于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实到底是从哪里分离出去的?何时分离出去的?分离的动力机制是什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梁光河经过长期研究,找到了8 大科学证据,包括地形地貌、山脉走向、地层、构造带、主要断层、火成岩分布、成矿带以及地球物理异常等。
根据这些证据,梁光河认为,海南岛是6500 万年前开始从中国北部湾分离旋转漂移出去的,海南岛从原始位置逆时针旋转了约150 度达到现在的位置,目前仍在左旋并向东南漂移中。
“刮蹭出来的海南岛” “海南岛和北部湾存在必然的连续性。
”梁光河说,驱动海南岛分离漂移的动力机制是大陆漂移。
据了解,现代大地构造发展的三部曲是大陆漂移、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三个假说,这三个假说都存在动力机制的问题。
由于有诸多地质现象用海底扩张假说难以给出合理解释,由此诞生了地幔柱(羽)等假说。
梁光河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的漂移动力机制与印度板块的向北漂移俯冲及东南亚地块的逃逸构造演化密切相关,该研究结果对大地构造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据悉,梁光河相关论文已发表在权威刊物《地质学报ACTA GEOLOGICA SINICA 》,同时他在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所年会上进行了相关报告。
“海南岛从中国北部湾分离旋转出去是齿轮驱动模式。
”梁光河认为,其动力来源是印度板块向中国强烈挤压,遇到峨眉山地幔柱后(峨眉山地幔柱类似一个根基很深的钉子),生成向南东的切向力,同时由于菲律宾板块向中国东南部施加北西向的力。
使得东南亚地块(包括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被从中国的西南地区挤出,挤出方向是东南向,同时伴随着右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