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考古(三)前陶新石器早期
中国古代彩陶艺术鉴赏
![中国古代彩陶艺术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064c0f25e2bd960590c677ad.png)
中国古代陶器概论人类最早先从猿人进化为直立人,再进化为智人,最后才成为现代人。
这个过程用去了差不多几十万年。
在那个茹毛饮血的年代,原始人类之所以能在身体条件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正是因为它们懂得了运用不断进化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来制造工具,懂得了过群落生活共同御敌,懂得了举一反三总结生存经验,于是,原始人类依靠采集果实和狩猎野兽来养活部落中的成员。
此时的人类也开始懂得了使用火来御寒和烧烤食物,史学家把这个时期称为人类的旧石器时代。
随着我们祖先生存技能的日益发展,人类终于开始走出与狼共舞的山林,找到有山有水有平原的地方定居下来。
他们首先要建房子抵御寒冷和野兽。
为了让房屋更坚实耐用,早期的定居人类建造的是一种半地穴式的房屋,在室内挖一个火坑。
居住在这种房屋中的原始人类,主要的家庭生活都是围绕中央的火坑进行的。
而陶器作为蒸煮食物,盛水储粮的重要工具恐怕就会是这个小小房间中最主要的家当了。
那么,我们的祖先到底是怎么发明了陶器的呢?但是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按照学者们的猜测在篮子上涂满泥后放到火上烧,结果外面的编织物被烧掉了,而里面的泥巴却都开裂了,只是变成了一些硬块,根本无法成型。
那么,生活在混沌初开,还没有开始具备任何物理化学思维的原始先民,到底是因为什么受到启发而发明了陶器的呢?这依然令许多人感到好奇。
当考古学家对人类8000年前的房屋遗迹进行研究时,发现房子中央的火坑侧壁上被掏出了一个小洞,里面还有一根未烧尽的炭棍,这给陶器的产生又提供了另外一种猜测。
在偶然的启发下,我们的祖先学会了运用火来制陶,他们在定居的家园中专门建起烧陶所用的窑,使制陶技术得到更稳定的发展。
有了日臻成熟的窑和烧陶的技术,远古先民按照他们习惯的生活方式烧制出各种陶器。
这件形状奇特的器皿底部尖翘,并不能像我们通常所见的容器那样摆放,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几乎难以找到对应的物品,那么,它在7000年前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最早的陶制品都是作为实用器被烧制出来的,不论是用于取水的尖底瓶还是用于烹煮饮食的盆或钵,他们都与原始先民的生活密不可分。
西亚的陶器时代 (2)
![西亚的陶器时代 (2)](https://img.taocdn.com/s3/m/a537205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94.png)
西亚的陶器时代摘要: 西亚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陶器的地区之一。
在古代西亚,陶器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农业、手工艺和宗教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西亚的陶器时代的历史背景、陶器的制作方法和样式,以及陶器对西亚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 西亚、陶器、历史、制作方法、样式、影响背景陶器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制陶工艺品,西亚地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陶器的地方之一。
早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亚就有了使用陶器的证据。
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狩猎采集阶段进入农耕文明时代,为西亚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制作方法原料选择西亚地区的陶器制作主要使用黏土作为原料。
黏土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物质,在河流流域和湖泊周围容易找到。
制陶的黏土必须经过细心挑选,它应该具有适量的黏性和适合成型的特性。
成型西亚的陶器制作采用了多种成型方法,包括手工成型、轮成型和模塑成型等。
手工成型是最原始的一种方法,制陶者通过手工将黏土捏成所需形状。
轮成型则使用陶轮,制陶者将黏土放在陶轮上旋转并进行成型。
模塑成型则是使用模具来制作陶器,可以大量生产相同形状的陶器。
烧制陶器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烧制以增强其硬度和耐用性。
烧制的温度和时间取决于陶器的大小和形状。
一般来说,烧制温度在800℃至1200℃之间,烧制时间为数小时至数天。
样式西亚的陶器样式多种多样,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的特点。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在新石器时代,西亚的陶器通常呈现出简单的形状和装饰,如杯、碟、罐等。
它们的表面通常呈现出泥红色或米白色。
装饰通常是简单的波纹、点状或线条。
铜器时代的陶器随着青铜器的流行,在铜器时代,西亚的陶器开始发展出新的样式和装饰。
陶器的形状更加多样化,包括饮具、食具、储存容器等。
装饰也更加复杂,常见的有几何图案、动植物纹饰、凸起的浮雕和刻线等。
铁器时代的陶器在铁器时代,陶器的样式和装饰更加多样化和精致。
陶器的形状包括壶、罐、罐等,其中一些用于祭祀和宗教仪式。
装饰常见的有精细的几何图案、动植物纹饰、人物形象等。
陶器的发展历史
![陶器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e726a95c79563c1ec5da71f6.png)
陶器的发展历史作者:崔立燕来源:《小学阅读指南(3-6年级版)》2008年第12期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稳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的用具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原先人们所使用的容器,大都是木制或藤条制成的,这样就使一些容器有很大的缺点,不能用来盛水等液体,更不能用火烧烤。
于是,制陶技术出现了。
1962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江西万年县大源仙人洞,发现了一个距今已1万年之久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洞穴,从洞中发掘出90余片陶器的残片。
这些陶片都是用砂子和粘土混合烧制的,质地粗糙而疏松。
很容易打碎,从陶片的凹凸不平分析,是手工制成的。
原来我们的祖先,早已想出办法,在器皿的外面抹上湿粘土。
在使用中,器皿被火烧后,里面的本质就烧掉了,而外面的粘土却变得更硬。
后来,聪明的祖先逐渐意识到,粘土成型后,不用衬上木制容器,也能烧出器皿。
于是人们便将粘土捣碎,用水调和揉软,再捏成各种器皿的形状,第一步完成了。
接着把捏好的器皿拿到太阳下暴晒,晒干后,再用火烘烤。
原始的陶器就这样制作出来了。
我国最早的陶器出土于河南、河北和江西等地,制陶技术最少也在9千年之前。
而西亚地区出土的陶器也有8千多年了。
到新石器后期,制陶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和较为合理的工艺,这时,人类的制陶技术也相当成熟并用于实践中了。
人们的陶器工艺水平大为提高。
已经可以制作带有美丽图案的彩陶。
这说明人类对于美的感觉和科学文明已发展到自觉阶段了。
这一时期的彩陶作品中,有集体舞蹈的图案,有鱼型图案、甚至有十分规整而漂亮的各式几何纹图案。
如曲线、直线、水纹、三角形等等。
这些花纹和图案表明,人类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审美意识并出现了艺术创作的萌芽,人类文化又向前迈进一步。
新石器时代陶器制作工艺也比较复杂,首先选择那些可塑性和操作性能好的粘土作原料。
经过人工的淘洗和澄滤,成为又细又纯义软的备料。
然后是制坯,彩陶的陶坯大多是手制。
粗坯制成后,嵌入把手。
陶坯制好后,要绘制彩饰,这需要把有各种颜色的天然矿物涂绘在陶坯上,彩绘通常是红黑两色。
世界彩陶文化的单一起源和传播
![世界彩陶文化的单一起源和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aea3ff1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7a.png)
(哈拉夫彩陶器⽫碎⽚,5600–5000 B.C.美索不达⽶亚艺术博物馆)哈拉夫陶器已在美索不达⽶亚北部包括安纳托利亚的其他地⽅找到,这暗⽰它被⼴泛地应⽤于该地区。
此外,哈拉夫社区制作了部分由烘焙粘⼟和⽯头⽀撑的⼥性雕像,以及⽯质的印章。
这可能是印章⽂化的最早起源。
印章被认为是个⼈财产概念发展的标志,因为类似的印章后来被⽤于此⽬的。
哈拉夫⼈们习惯⽤⽯头和粘⼟的⼯具。
铜是已知的,但不⽤于⼯具。
印章也显⽰了⽂字的起源。
旱地耕作需要⼈⼝来实⾏,这种类型的农业是在没有灌溉技术帮助下,基于⾃然降⾬的利⽤。
哈拉夫⽂化⼤约在公元前 5000 年结束,许多定居点被废弃,代之⽽起的是北部欧贝德⽂化。
(彩陶⽂化起源和发展地区,维基图)欧贝德时期(Ubaid period)是美索不达⽶亚地区的⼀段史前时期,也是红铜或铜⽯并⽤时期(Chalcolithic)。
这个名字是根据在美索不达⽶亚南部冲积平原的欧贝德考古遗址⽽命名的。
英国埃及古物学家亨利·豪(Henry Hall)和伦纳德·伍利(Leonard Woolley)在这⾥挖出了最早⼤量的欧贝德时期的⽂物。
术语“欧贝德时期”⼀词是在 1930 在巴格达⼀个会议上被命名,在那⾥同时被命名还有杰姆代特·奈斯尔(Jemdet Nasr)和乌鲁克时期的定义。
欧贝德陶瓷与更早的北⽅的萨迈拉⽂化(前 58 世纪到前 50 世纪)的陶瓷是有联系的。
萨迈拉⽂化的⼈利⽤底格⾥斯河及其⽀流的⽔来进⾏早期的、原始的灌溉农业。
1980 年代法国考古学家在今天的拉尔萨(Larsa)附近发掘出来的居民点⾮常明确地显⽰出两个⽂化之间的联系。
在这⾥欧贝德⽂化早期的陶瓷与萨迈拉⽂化的陶瓷并存。
苏美尔⼈从这⾥向南扩展,他们⾼级的社会组织和技术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条件,他们有能⼒控制⽔,在⼀个困难的环境中⽣存和发展,⽽当地原来的采猎⽂化⽆法与他们竞争。
⼆中国地区新⽯器时期彩陶⽂化和起源争论中国地区的彩陶⽂化⼗分丰富,分布范围⾮常⼴阔。
《考古学通论讲义》新石器分析
![《考古学通论讲义》新石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32ec1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e.png)
《考古学通论讲义》新石器分析目录一、新石器时代概述 (2)1.1 新石器时代的定义与特征 (3)1.2 新石器时代的分期与分布 (4)二、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 (5)2.1 河姆渡文化 (6)2.1.1 地理位置与年代 (7)2.1.2 文化特征与代表性遗物 (8)2.2 仰韶文化 (9)2.2.1 地理位置与年代 (10)2.2.2 文化特征与代表性遗物 (11)2.3 龙山文化 (12)2.3.1 地理位置与年代 (13)2.3.2 文化特征与代表性遗物 (14)三、新石器时代社会经济形态 (15)3.1 农业起源与发展 (17)3.2 家庭与社会组织 (18)3.3 手工业与陶器制作 (19)四、新石器时代宗教与艺术 (21)4.1 祭祀活动与宗教信仰 (22)4.2 艺术品制作与审美观念 (23)4.3 彩陶与纹饰艺术 (25)五、新石器时代遗址与墓葬 (26)5.1 遗址类型与特点 (27)5.2 墓葬形制与随葬品 (28)5.3 生态环境与生活方式 (30)六、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与传播 (31)6.1 早期城市化进程 (32)6.2 文化技术交流 (33)6.3 跨地域文化融合 (35)七、新石器时代与后续文明的关系 (36)7.1 新石器时代对青铜时代的影响 (37)7.2 新石器时代文化在历史上的传承与发展 (38)7.3 新石器时代文明与其他古代文明的互动 (40)八、结语 (41)一、新石器时代概述新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遗迹形式为世界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实物资料。
这一时代在世界各地的考古学研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名称源于使用磨制石器的特点。
相较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社会形态逐渐复杂化,农业的出现与发展成为其显著特征之一。
定居生活的普及使得人类开始构建聚落,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明形态。
新石器时代的典型特征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定居生活的出现和扩展。
陶器
![陶器](https://img.taocdn.com/s3/m/7ba1742ee2bd960590c67755.png)
陶器陶器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900度左右的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
陶器的表现内容多种多样,动物、楼阁以及日常生活用器无不涉及。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
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在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
陶器-历史在前6,000年加泰土丘(Çatal Höyük)發現的陶器。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
人们把粘土加水混和后,制成各种器物,干燥后经火焙烧,产生质的变化,形成陶器。
它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具有重大的划时代的意义。
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开端。
陶器的发明,也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在人类发展史上开辟了新纪元。
早期陶器的制法一般认为最早的陶器是手制的,并在篝火(bonfires)烧制。
烧制时间短但火达到的最高温度可以很高,约在900℃左右,而且达到的速度很快。
黏土与沙、砂砾、打碎的贝壳或打碎的陶器调合后会被用来制造篝火烧制陶瓷器,这是因为它们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坯体质地令水及其他挥发性成分可以轻易离开。
黏土中较粗糙的粒子亦会发挥在冷却时限制陶器坯体内部收缩的作用,此过程以缓慢速度进行,并减低热应力及破裂的危机。
早期以篝火烧制的陶器主要是圆底的,用意是避免尖锐的角令破裂容易发生。
最早有目的而建设的窑是穴窑(pit kiln)或沟窑(trench kiln),即在地面掘一个洞再在上面铺满燃料。
在地面的洞提供了隔离层,令烧制过程可以有更佳的控制。
最初的陶器最早已知的陶瓷器是格拉维特文化小雕像,例如在现今捷克下维斯特尼采(Dolni Vestonice)境内发现的陶器:下维斯特尼采爱神(Venus of Dolní Věstonice)。
石器时代
![石器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33a6f50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b.png)
旧石器时代中期,在北非有莫斯特文化和阿替林文化;在撒哈拉以南地区,有中非的石核斧类型文化,如山 果文化和卢本巴文化,南非的彼得斯堡文化、奥兰治文化、斯蒂尔贝文化和班巴塔文化。旧石器时代晚期,非洲 气候极为干旱,发现的遗存数少,在北非有与欧洲石叶文化相似的代拜文化,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则有奇托利文化 等。
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更新世。石器时代并不 代表那个时候的人类只会使用石器。据近代考古出土大量的文化遗存表明,几千年前的古人已经步入冶铸、稻作、 制陶、纺织等文明时期。青铜、铁器为金属品,遗存几千年的较少;陶器、玉器可存时间长,出土的遗存较多。
制造工艺
大约在上新世(Pliocene epoch)末期的非洲,一支被称为能人(Homo habilis)的现代人类的祖先,制 作出了已知最早的石制工具。这些非常简单的工具就是我们所知的石器(choppers)。能人被认为是掌握了奥杜 韦文化(Oldowan)时期利用薄岩片和石芯(stone flakes and cores)的制造工艺。
阿修尔手斧(Acheuleanhandaxes)时期,人们主要是制造简单的工具以作打猎和采集的用途,以中国周口 店发现的北京人为例,据考究,他们使用石器和木棍来猎取野兽,并懂得采集果子来充饥。他们主要居住于山洞 中,而在考古时,从其洞穴中发现木炭、灰烬、桡烧石、烧骨等痕迹,显示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使用火的技术, 并会砍取树木作燃料。
历史与文化论文:文明起源的三大阶段新论
![历史与文化论文:文明起源的三大阶段新论](https://img.taocdn.com/s3/m/ade89f7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b.png)
历史与文化论文:文明起源的三大阶段新论人类文明,在人类学和考古学中,文明也可以指有人居住,有一定的经济文化的地区,例如两河文明、黄河文明。
也可以指文化类似的人群,例如____文明、儒家文明。
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城市(人群聚集)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
文化变迁对于文明的产生有很大的作用。
农耕方法的改变,劳动的分化,统治阶级,也就是中央政府的出现以及社会阶层的出现都是文明产生的重要特征。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历史与文化论文范文:文明起源的三大阶段新论。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文明起源的三大阶段新论全文如下: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人类文明起源时代的5000年历史长河,可以说先后经历三次大的波澜,大体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文明起源三大物质前提奠基期——文明起源三大要素生成期——文明总体标志国家形成期。
一“文明起源三段论”的观点,理论渊源是摩尔根的“野蛮时代三段论”,特别是恩格斯文明起源论中的“三次大分工理论”;在综合这两个思想源头基础上,我们认真汲取了20世纪世界考古学、中国考古学的最新成果,试图做出“文明起源过程三阶段”的理论创新。
摩尔根《古代社会》中的“野蛮时代三段论”,大体上相当于他所提出的“文明起源三段论”。
他采用三分法,来看待整个人类历史,提出整个世界历史的三个阶段: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
在这个“大三段论”中包括两个“小三段论”。
比较低级的原始社会是蒙昧时代,又包括三个阶段:原始人类产生的初级阶段——开始学会人工取火的中级阶段——使用弓箭进行狩猎活动的高级阶段。
这个时代,相当于人类历史早期阶段,通称旧石器时代,几乎占据了人类历史长河绝大部分,下限就是距今一万年前。
西亚考古(一)西亚考古
![西亚考古(一)西亚考古](https://img.taocdn.com/s3/m/25fae6b8a6c30c2258019e9b.png)
5、学习西亚考古的意义
1、遗存形式和聚落考古
2、墓葬遗存和研究
3、研究方法
张光直:“用从中国古代史和从中国古代史发展本身看到的法 则,来丰富一般社会科学的理论”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把遗存的微观研究提升到社会发展 的法则这个层次。采用了宏观与微观结合的办法。
与中国的研究相比,它努力把微观的遗存研究提升到社会发展 变化的高度来认识;与国外的研究相比,它使得社会发展理论有 详尽的考古资料分析来支撑,从而为中外同行都提供了一个有益 的参考。
5)向科学考古学迈进(1873-1898)和科学考古学的诞生(1898-1914)
6)西亚考古的黄金时代(1919-至今)
Sir Leonard Woolley: begins at Carchemish and then turns to Ur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one of first American institutions involved At the site of Nippur. Oriental Institute At Chicago takes over at Nippur.
8、李海峰 西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
9、霍文勇 陕西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
10、欧阳晓莉 复旦大学 美国哈佛大学博士。
11、唐均 西南交通大学 北京大学博士。
12、袁指挥 天津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
引言
1、西亚、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
西亚地区位于亚洲、欧洲与非洲的连接地带,它是指高加索山脉和里海以 南,内夫德沙漠和波斯湾以北,西起安纳托利亚高原,东界兴都库什山麓 这一广大地区。地理上交通发达,素有“五海之地”之称。北有黑海与里 海,西部是地中海,西南部是红海,南部是波斯湾。在北部,翻过横亘与 黑海与里海之间的高加索山脉就进入欧洲,在西南部,越过红海就进入非 洲。
【千年陶魂】——彩陶的分布
![【千年陶魂】——彩陶的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eef4ef57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2.png)
【千年陶魂】——彩陶的分布【千年陶魂】——彩陶的分布在西亚地区距今9000年前左右,出现了成批的陶器。
由于陶土原料到处都有,极易得到,加之技术工艺并不复杂,使用随处可见的树枝、柴草即可达到烧陶的最低温度。
因此,这项技术一经发明,很快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播,并且世代相传直至今日。
日本列岛的情况与西亚地区完全不同,它是目前世界上最早产生陶器的地区,但又是稻作农业发生很迟的地区。
很多证据显示,在1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日本已在很多处有陶器发现。
日本先民的生存方式主要为狩猎、捕鱼以及在森林中采集植物果实,由于自然生态环境较为稳定,使这种经济模式得以长期维持,直到绳纹时代中期才开始种植稻米。
考古学家们发现,显示定居的半地穴房址是与陶器同时出现的。
在日本的绳纹草创期,因狩猎技术的改进,发明了弓箭、陷阱等新的狩猎方法,以及对回游鱼类的河流捕捞技术。
黄河文明是伟大的古文明之一。
黄河文明是在整个黄河流域灿烂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大体上依上、中、下游分为三个互相联系而又各具特色的文化区。
分布在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以精美绚丽的彩陶为主要的文化特征。
在黄土高原南麓的山前地带,形成了一条东西向的长达七百公里的河水冲积区,土质肥沃,宜于耕作,成为远古时期中国最发达的农业地区之一。
渭河是黄河最长的支流,位于黄土高原的西南麓,横贯甘肃东部和关中平原。
渭河常因山洪暴发而造成河水泛滥,在渭河南岸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土,不仅为农耕提供了肥美的土壤也提供了纯净细腻的优质陶土。
在这方充满朝气和灵气的黄色净土上,产生了中国最早的彩陶。
中国最早的彩陶出土于黄河中、上游的大地湾文化的遗址,距今约8,000年左右。
原始彩陶分布的范围很广,经考古发掘,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及东北、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一带均有彩陶出土,以下面三种类型最具代表性:1.分布于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地的仰韶文化。
文博视野10000年以前陶器大检阅
![文博视野10000年以前陶器大检阅](https://img.taocdn.com/s3/m/b6b4f71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7.png)
文博视野10000年以前陶器大检阅最近,一段外国小伙野外用原始方法制作鼓风机陶器的视频红遍网络:泥条盘筑法、石镞、木棍、烧制陶炉着实惊呆了小伙伴。
甚至网友评价,学了这招去到原始社会,肯定会被封神了。
但很多人不知道,我们祖先“玩陶器”的历史已经有两万年了,捏个鼓风机并不算什么。
今天就带大家探寻一下万年以前的陶器,了解早期陶器的历史。
陶器的出现是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发明。
几十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一直在探究早期陶器起源问题,陶器的最早历史也一再被刷新:江西万年仙人洞出土陶器把世界陶器最早历史推到距今20000年。
下面就来看看早期陶器的历史。
中国万年以前陶器出土情况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最早陶片距今20000年位于江西万年县大源乡,发现于1961年,1993-2005年先后五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人工制品和动物骨骼等,其中早期陶器引起了学术界高度关注。
2009年,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对万年仙人洞陶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检测证实:仙人洞遗址出土陶器的年代可以早到距今2万年,被证实是目前世界上已发表陶器的最早年代。
▲仙人洞遗址出土复原陶器▲仙人洞遗址出土陶片玉蟾岩遗址最早陶片距今17000-18000年位于湖南道州寿雁镇,1988年发现,1993年和1995年两次发掘,出土早期陶片和两件可复原出陶器。
陶器质地粗糙,在低温下烧成,器壁厚,但厚薄不均,最厚处达2厘米。
主要成分是高岭土,烧成温度在400-500℃之间。
复原出来一件釜形器,圆口,口径31厘米,尖底,器高29厘米,内壁和器表都有印纹,可能是绳纹。
▲玉蟾岩复原釜形器庙岩遗址最早陶片距今约15000年位于桂林市南郊雁山李家塘村。
1965年发现,经三次发掘。
发现的陶片,厚胎、夹砂、疏松、烧制火候低,为灰褐色陶片。
▲庙岩遗址出土陶片甑皮岩遗址最早陶片距今11400-12500年位于广西桂林市南郊,1965发现,1973年、2001年两次发掘。
中国彩陶听课记录
![中国彩陶听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b441b51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4.png)
中国彩陶听课记录
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两大源头和三大体系。
两大源头:一是中国,二是西亚。
从目前考古材料看,世界各地大多数新石器遗址都有陶瓷出土。
它们都经历了从土陶、彩陶、黑陶或红陶,向釉陶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人类物质和精神同步发展的“陶器时代”。
大约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西亚各地先后进入有陶新石器或发达的新石器时期。
最早的陶器可称为土器,火候极低;稍后有厚胎的素面灰褐陶,最后出现彩陶中亚、南亚和东南亚中亚新石器时代陶器从总体文化面貌来看明显受到西亚新石器文化的影响。
北亚和东北亚日本也出现了新石器时代陶器。
西亚的新石器文化向北非尼罗河流域和欧洲东南部传播。
尼罗河流域也出现了新石器时期陶文化。
欧洲南部、东部的地区也出现了陶文化。
总之,新时期时代,陶器在人类文明史上在世界范围内被发现,体现了人类文化的某种普适性。
中国陶器设计制作的发展历史
![中国陶器设计制作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1e58665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8.png)
中国陶器设计制作的发展历史陶器,是用粘土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于950-1165°C下烧制而成的物品,既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工艺品,也是早期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产物。
质地比瓷器粗糙,通常呈黄褐色。
也有涂上别的颜色或彩色花纹的。
新石器时代开始大量出现。
现代用的陶器大多涂上粗釉。
历史上关于陶器的记载有很多,如《礼记·月令》:"﹝仲冬之月﹞陶器必良,火齐必得。
" 唐代赵璘《因话录·徵》:"兵察帝主院中茶,茶必市蜀之佳者,贮于陶器,以防暑湿。
"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陶器的出现是人类在向自然界斗争中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
陶器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社会由旧石器时代走入了新石器时代,掀开了人类历史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崭新一页。
陶器的制作过程非常讲究。
制成陶器首先要把坯体转变成需要的形状,再在窑内加热至高温,从而促成永久改变的反应,包括增加强度、硬化及固定形状。
根据地区不同,陶艺家所使用的黏土性质也不同,这样常常有助制造出有本地特色的陶器。
在黏土中混合其他矿物去达至特定目的亦是一种常见做法。
例如在烧制后多孔性微高的坯体常会被用作制造土器或赤土陶器花盆。
在大部分塑形过程之前,在坯体内的空气需要首先移除。
以上称为除气法,可以透过真空泵或以人手搓泥完成。
搓泥可以有助平均分布坯体的水分。
在坯体经过除气及搓泥后,它便以众多的技巧进行塑形。
在塑形后经过晾干再作烧制。
晾干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皮革硬度"指的是坯体约有75-85% 干的阶段。
修边及加上手柄通常会在半干湿的阶段发生。
"骨干"则是指坯体达到一个水分接近或等于0的阶段。
未经烧制的物件会被称为"生陶器"。
陶艺家最基本工具是他们的手,但亦因为陶器制造历史的长期演化而发展出其他附加工具,包括陶轮及转盘、塑形工具(拍板、垫石、泥抹)、滚筒工具(轮盘、泥板机、压辘)、切割/镂空工具(刀、开槽工具、布线)及修整工具(磨光石、木锉、麂皮)。
探究万年古城--杰里科之史实
![探究万年古城--杰里科之史实](https://img.taocdn.com/s3/m/5ed1a97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67.png)
探究万年古城--杰里科之史实摘要:来自约旦河口西北的杰里科城有“世界肚脐”之称。
从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2300年,这里的居民由狩猎转至务农,长期发展进入新石器时代,到后来使用陶器,根据研究发现,杰里科城的历史超过<<圣经>>所记载的时间,可能早在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存在,堪称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从这里发现的遗址和出土的石器展现不同时期的杰里科,在游牧文化和城镇文化中转换,在考古学家挖掘中,遗迹的出现让我们认识了这个城市的风貌,凭借着深厚历史人文价值和独特的遗迹,本文从杰里科的历史起源,杰里科的历史起源,杰里科的重要历史文化发掘和影响等方面探析杰里科的历史文化价值。
关键词:杰里科万年古城历史遗迹文化起源位于死海附近的约旦河河谷的古城,杰里科,它是全球最古老的城市,它的历史追究探索到中石器时代,当时的猎人一族来到了这里,繁衍生息,扩大杰里科的发展,它的海拔仅50千米,比海平面还要低233米,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但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依靠古迹景点作为收入来源,因此文化底蕴深厚,探索其历史有很高的价值。
一、万年古城杰里科历史起源西亚的新石器时代早已开启,其中包括当时的利凡特(现在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等地区),安那托利亚(现在土耳其地区)和扎格罗斯山脉的边缘,这些地方被称作新月,它们成为了西亚农业文明的起源之地。
这一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冬季雨水量充沛,这里的动物很容易饲养,野生谷物更适合种植。
从旧石器时代到中石器时代,这里的文化发展相当成熟,出现了农畜养殖区。
后来,它一直持续到公元前9000年,进入了原始的新石器时代,农业和畜牧业也开始萌芽。
前陶新石时期(公元前8000年~7000年)这里面貌开始变化,居民开始饲养绵羊和山羊,而且已经种植了小麦、扁豆和豌豆等,这个时期的杰里科城,被发现用土坯砌筑的半地穴式房屋,有石砌围墙濠沟和镃望塔。
公元前7000年,西亚等地区进入发达的新石器时期。
西亚史前陶器精品
![西亚史前陶器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74fdff2d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e.png)
西亚史前陶器精品上一次我们讲到不同于中国以陶器为标志的新石器时代,西亚有前陶新石器时代(Pre-Pottery Neolithic, 10000BC-6500BC),即在陶器出现之前,西亚就进入了新石器时代。
虽然没有陶器,在西亚的某些地方比如今天叙利亚东部的布克拉斯村(Bouqras),人们学会了制作凸显材质本身纹理之美的石器(stone vessels)。
方解石或雪花石膏器(Calcite or Alabaster vessels),约公元前80世纪,叙利亚出土。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不同于华夏文明,后来的两河流域特别是古埃及文明、欧洲文明都痴迷于对“石头”的处理加工,单凭这一点来看,西亚或也可以被认为是环地中海一带文明的共同开端。
芝加哥大学东方学院(The Oriental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Chicago)藏埃及前王朝时代(Pre-Dynastic, 5500-3100 BC)石制器皿。
大约在公元前6900年,西亚进入了有陶新石器时代(Pottery Neolithic)。
在几千年间,陶器都是徒手制作的,因为陶轮要到大约公元前3500-3100年左右才在美索不达米亚被发明。
陶轮出现以后,陶器在器型上越来越规整、均衡,看上去似乎是“精致”了。
然而批量化的生产在最初却使得人们丧失对陶器进行精心设计的耐心,反而更容易粗制滥造。
所以我们在欣赏陶轮发明之前的陶器时常常看到的不对称、不均衡会有一种别样的美感,那既是因为技术的局限导致,也是真正“手作”的温度。
换句话说,它们每一件都是真正独一无二的。
对称、均衡是人类最初美学意识觉醒的标志,应是在对工具的制作打磨中开始的。
我们中华美学的成熟形态基本就是以对称、均衡为纲的,而邻国日本则喜欢在不对称、不均衡中寻求突破。
时至今日,我们可以轻松做到对称、均衡,也可以玩味不均衡、不对称。
西亚的陶器时代
![西亚的陶器时代](https://img.taocdn.com/s3/m/9c391ddd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4c.png)
西亚的陶器时代【内容摘要】陶器发展路线的第二条主要源流,是从西亚传播到埃及和爱琴海地区,之后又传播到中亚等地。
实际上,西亚和北非的陶器,在近万年前就已出现。
大约在公元前年到前年,西亚各地先后进入陶器时代第一、二期,远古两河流域北部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是耶莫,此后有哈苏纳陶器文化、萨马拉陶器文化、哈拉夫陶器文化、欧贝德陶器文化等第三期彩陶文化。
乌鲁克文化时期开始出现轮制陶器,由此进入了陶器时代的第四期,即新陶器时期。
西亚的陶器文化对周围地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一是向北非尼罗河流域传播,二是向爱琴海地区及欧洲扩展,三是向中亚、南亚扩展。
中亚陶器文化的代表是哲通陶器文化和安诺陶器文化。
它们都与两河流域等地发生过密切的文化联系。
【关键词】西亚;北非;陶器文化;耶莫;哈苏纳;萨马拉;哈拉夫;欧贝德;乌鲁克;哲通;安诺。
【作者简介】陈明远,人文学者,现居北京。
金岷彬,旅美学者,主要从事文化史比较研究,现居美国普林斯顿。
世纪后半叶以来,历史学界逐步认识到原始先民发明陶器的重大意义,l. h. 摩尔根指出:“在人类的进步过程中,制陶术的出现对改善生活,便利家务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英国著名考古学家v. .柴尔德也指出:“学会烧制陶器是人类历史上应用化学变化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
”[]根据目前得到的考古结果来看,在人类历史上,已知陶器的发展路线有两大主要的源流:()从东亚的华南与华北两个陶器发源地传播到整个华夏地区;()从西亚传播到埃及和爱琴海地区,之后又传播到中亚等地。
大约在公元前年至前年,西亚各地先后进入陶器时代(过去称为“有陶新石器”时期)。
最早的陶器乃是一种粗糙的“土器”,火候极低;稍后有厚胎的素面灰褐陶,最后出现彩陶。
这时农业已有发展,某些地方已有灌溉农业。
到公元前年,“陶器时代”孕育出“青铜器时代”,然而陶器仍在居民生活中广泛使用。
公元初年,制陶工艺又有新的发展。
近万年间的西亚陶器文化,依时代先后顺序,有如下的发展过程。
彩陶的起源及历史背景
![彩陶的起源及历史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bc70b640fe4733687e21aa7b.png)
彩陶的起源及历史背景1921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发现我国第一批彩陶,这是运用现代考古学的方法在中国大地上进行的第一次正式发掘,所以说,中国现代考古学在一定意义上是以研究发掘彩陶文化为开端的。
从那时起至今的80余年中,考古工作者者发现了上万个含彩陶的古文化遗址,以及数十万的彩陶。
我国彩陶文化历时之久远、分布之广泛、图案之丰富、谱系之繁复,。
超过世界上(一)陶器的发明任何一个国家。
尤其是甘青地区的彩陶,出现时间最早,文化成就最高、延续时间最长……追寻彩陶的起源,必须先从陶器的发明说起,因为只有产生了陶器,才可能生产出绘彩的陶器——彩陶。
人类的先民将土、水、火结合起来生产出了陶器,陶器是史前时期人类的重大发明之一。
我国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总结的制陶过程为水火既济而土合。
陶器虽然容易残破,但在埋藏中不会腐烂,它便成了史前人类活动的重要见证,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研1、陶器起源的推测究信息,所以,陶器一直是考古工作者十分重视的古代遗物,陶器的发明也是学术界多年来力求解决的重大课题。
19世纪,西方的一些人类学家开始探索陶器的起源,他们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借助民族志的资料,参考美洲印第安人部落的生活状况,对陶器的产生进行了一些推测和研究。
他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没有陶器以前,人们烹煮食物的方法很笨拙,具体方法是把食物放在涂着黏土的筐子里,或放在铺着兽皮的土坑里,然后再用烧热了的石头把食物弄熟。
一位在1503年到过南美洲的船长曾记述了他的风闻:当地土著居民家里的土制容器,甚至用作炊器的器物,都涂着足有一指厚的黏土,用以防止被火烧裂。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人类远古史研究》一书中进而推断:人们先将黏土涂在一些容易着火的容器之上以免被烧毁,以至后来他们发现,单单用黏土本身即可达到这个目的,于是世界上便出现制陶术了。
人类文明发展史
![人类文明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ef59c0c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64.png)
⼈类⽂明发展史⽯器时代的⾰命⼈类⽂明的发展史选⾃《飞碟探索》杂志,作者:亚历⼭⼤。
阿列克谢耶夫作为⼀个物种,现代⼈在4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但是,在这4万年中,有3/4的时间他们过着如野兽⼀般的⽣活:发现猎物、捕捉猎物,然后杀死它们。
直到公元前8000年⾄公元前2100年,不断累积的经验和有利的条件才促使⼀些现代⼈群体开始修建住宅,从事有利于⽣活的⽣产活动,结束了不停地从⼀个地⽅到另⼀个地⽅游荡的⽣活。
就这样,他们朝⽂明的⽅向迈出了⼀⼤步,实现了考古学家果尔顿·恰依尔德所说的新⽯器时代⾰命。
⼈类⽂明发展史,UFO中⽂⽹这样的⾰命不像⼗⽉⾰命那样⼀天就完成了,也不像⼯业⾰命花费了50年的时间,它持续了好⼏千年之久。
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笼罩着浓浓的迷雾——⾄少以历史学的眼光来看是这样的。
可以肯定,在这⼀时期,⽯头、⽊头和⾻头制作的⼯具已经被⼴泛使⽤。
⼀批⽆名的、没有⾼学历的原始⼯程师制造了扁斧、凿和⼸箭,掌握了制陶技术;他们懂得挖空树⼲制作独⽊⾈,甚⾄还创造了织机。
但对整个历史的⽂明进程⽽⾔,这仍然显得微不⾜道。
我们知道的有关新⽯器时代⾰命的主要史料均来⾃考古学,⽽考古学家只能发现“实物”,发现不了其中的“实质”。
英国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罗伯特·莫蒂默·惠勒爵⼠(1890-1976)⼗分中肯地指出,考古学家可以找到⼀个“⼤圆⽊桶”,却发现不了曾住在⾥头的第欧根尼。
(译者注:第欧根尼是古希腊⽝儒学派哲学家,苦⾏主义⾝体⼒⾏者,居住在⼀只⽊桶内。
此句有“物是⼈⾮”之意。
)在通往⽂明的道路上,有⼀段⾮常漫长的历程是我们不知道的,它不仅“历史⾝份(个性)”不可知(它的个性必然存在,不过在这段时期最好称为“史前个性”),⽽且其中的某些民族我们也难以了解到。
我们知道的仅仅是被称为考古⽂化的、由不明的⼈建造的村落遗址。
随着村落的出现,⼈群开始了定居和发展(这⼀过程有的地⽅经历了⼏⼗年,有的经历了⼏千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耶利哥遗址地层剖面
耶利哥遗址前陶新石器早期的泥砖圆房及泥砖
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时代城址
耶 利 哥 遗 址 城 墙 布 局 和 石 塔
约旦多拉遗址第一阶段的4号建筑
前
石 圆 棚 遗 迹
区(Gobekli )
阿赫马尔的房屋
戈贝克力圆形立柱建筑
内瓦里·克里遗址长方形立柱建筑
戈贝克力祭祀区动物与人的形象
戈贝克力祭祀区动物与人的形象
呼 图 壁 岩 画
呼 图 壁 岩 画
第三节 前陶新石器时代早期(PPNA)
EL.khowm :83%山羊 Fallah II期:88%羚羊
石斧和镞 Murybet I期:木骨泥墙
利 前凡 陶特 新与 石安 器纳 遗托 址利
亚 的
前 陶 新 石 器 早 期 遗 物
黑曜石
黑前 曜陶 石新 石石 器器 产早 地期
耶利哥遗址
世 界 上 最 早 的 围 墙 , 延 续 近 千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