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

合集下载

四大类微生物

四大类微生物
吸器,假根,菌网和菌环,菌核,子实体
繁殖方式
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部分为芽殖
无性繁殖(芽殖最为普遍,还有裂殖,芽裂,产生无性孢子等)
有性繁殖(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会形成孢子(子囊孢子),在条件适合时再萌发)
无性孢子(多数为分生孢子,部分为孢囊孢子),菌丝断裂
以产生无性孢子(孢子囊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节孢子、芽孢子、菌核),或有性孢子(卵孢子,子囊孢子,接合孢子,担孢子)的方式繁殖
重要代表菌种
保加利亚乳杆菌,
嗜热链球菌,北京棒杆菌,大肠埃希氏菌
酿酒酵母,假丝酵母属,异常汉逊氏酵母
链霉菌属,诺卡氏菌属,弗兰克氏菌属,小单孢菌属
毛霉,曲霉,梨头霉,根霉,青霉
相关应用
酸奶发酵剂,谷氨酸发酵,食品卫生重要指示菌,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食品的卫生质量
啤酒,葡萄酒,白酒,酒精,面包,食用、药用和饲用酵母,用于酱油和白酒等增香(增香菌),等生产SCP
28℃左右
培养方式
肉汤培养基培养
一般用马铃薯葡萄糖培养,30℃正负2度恒温度培养
培养基:高氏一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硝酸钾0.2%、硫酸镁0.05%、氯化钠0.05%、磷酸氢二钾0.05%、硫酸铁0.001%
培养条件:中性偏碱(pH7.5 ~ 8.5)需氧5~7d
肉汤培养基培养
细胞结构
一般结构
大多数属于原核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内含物,核区,间体,细胞质,内含物等结构
提取核酸、麦角甾醇和维生素C等。
产生种类繁多的抗生素,免疫抑制剂,防治水稻纹枯,抗结核,产生维生素(B12)、酶制剂(葡萄糖异构酶,蛋白酶);在甾体转化、石油脱蜡、烃类发酵、污水处理,能与非豆科木本植物共生固氮(根瘤)

各种细菌的菌落形态

各种细菌的菌落形态
海拔高度-它与菌落的横截面形状或菌落的侧视图有关,例如:
平面
筹集保证金
上调
楔形

边距–与殖民地边缘的放大形状有关,包括:
o整个–顺利
o丝状–丝状
o波形-波状
o叶状–叶状结构
o扇贝状–扇贝状
o卷曲–同心
不透明度-与特征有关,例如:
半透明–透明
不透明-不清楚
虹彩–闪亮
发色/色素沉着–例子有白色,红色,浅黄色和紫色
其他生物的存在–其他生物的存在可能会影响细菌的生长。
细胞的排列–细菌细胞可以按以下顺序排列:
o单–单细胞
oDiplococcic–成对排列并彼此连接。
o长链,彼此相连。
o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规则排列成簇/葡萄状
琼脂斜面上细菌菌落的特征
花丝–直
扩散-扩散
细化
乔木–树状
串珠的
假根
可以在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的微生物
诸如细菌之类的微生物以菌落的形式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什么是殖民地?它是可见的微生物团,起源于单个母细胞。
各种细菌的菌落形态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作为菌落生长。菌落是源自单个母细胞的可见微生物群。因此,细菌菌落是遗传相似细菌的克隆。
细菌的类型多种多样,每种细菌会产生外观不同的菌落。它们的颜色,份额,色素沉着和其他特征各不相同。
菌落形态是鉴定细菌的一种方法。通过观察细菌的菌落,可以确定细菌的身份。您可以在菌落形态中识别的基本元素包括:
影响细菌菌落形态的因素
培养基类型–细菌的文化特征会受到培养基类型及其所含营养的影响。请记住,某些媒体比其他媒体更具营养价值。媒体营养越丰富,就越能促进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某些类型的媒体会限制增长。
温度–有些细菌在体温下生长较快,而另一些在室温下则较弱。更重要的是,某些细菌会在适宜的温度下形成色素。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四大菌落形态观察

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四大菌落形态观察
四大菌的菌落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各大类微生物群体类微生物
二、基本原理
区分和鉴别各大类微生物通常不外乎包括群体形 态和个体形态两方面的观察,而在一般条件下,特别 是在菌种筛选和菌种辨别等方面,多半首先采用观察 群体形态基本特征的方法来区分各大类微生物。这种 方法简便快速,应用非常广泛。
四、实验结果
微生物 菌落 特性
大肠 杆菌
干湿
啤酒 酵母
放线菌
曲霉
根霉
青霉
厚薄
松紧
大小 结果
微生物
菌落 特征
细菌
酵母
霉菌
放线菌
干湿 厚薄 松紧 大小
很湿或较湿 较湿
干燥
干燥或较干燥
透明或 稍透明
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小而突起或 大而平坦
大而突起
很紧 小而紧密
较紧
大而疏松或 大而致密
青霉(Penicillium Sp.)
菌丝较粗壮,形成的 菌落较疏松,呈绒毛 状、絮状或蜘蛛状, 菌落大。
曲霉(Aspergillus Sp.)
曲霉菌是一种典型的丝状 菌,菌落生长较快,结构 疏松,表面灰绿色,背面 无色或略呈褐色。菌体有 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
根霉(Phizopus Sp.)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啤酒酵母 (Saccharomyces cereuisiae)
大多数酵母菌的 菌落特征与细菌 相似,但比细菌 菌落大而厚,菌 落表面光滑、湿 润、粘稠,容易 挑起,菌落质地 均匀,正反面和 边缘、中央部位 的颜色均一,菌 落多为乳白色。
放线菌5406 (Streptomyces microflavus)

(整理)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

(整理)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

一.绪论1.微生物: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分类:无细胞结构:病毒、亚病毒因子有细胞结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六界系统:占4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三域学说: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2.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世界上第一个观察到微生物的人——1676巴斯德: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否定“自然发生”学、说证明微生物引起发酵、制备疫苗预防疾病、发明巴斯德消毒法科赫:细菌学的奠基人、发明固体培养基、分离出病原菌、提出“科赫法则”、创立显微镜技术布赫纳:用酵母菌无细胞压榨汁将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取得成功,发现了微生物酶的重要作用、从此将微生物学推到了生化研究的阶段。

3.微生物的特点:(1)形态微小结构简单(2)代谢旺盛繁殖快速(3)适应性强容易变异(4)种类繁多分布广泛(5)食谱广、易培养、起源早、休眠长二.原核微生物第一节:细菌1.细菌的基本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2.细菌的大小:度量细菌细胞大小常用的单位是微米um。

1m=103mm=106um=109nm.大肠杆菌可作为典型的细菌细胞大小的代表,平均长度约为2um,宽0.5um。

最小到最大:50nm~0.75mm,相差一万倍。

3.细胞壁的功能:(几乎所有细菌(除支原体外)都有细胞壁)(1)保护细菌免受机械性或其他外力的破坏。

(2)维持细胞特有的形状(3)屏障保护功能(4)提供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的着生、运动所必需的结构(5)赋予细胞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抗生素及噬菌体的敏感性。

4.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5.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机制阳性:肽聚糖的含量与交联程度都比较高,肽聚糖层多,所以细胞壁较厚,壁上的间隙较小,媒染后形成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不易被洗脱出细胞壁,加上它本来就不含脂质,乙醇洗脱时细胞壁非但没有出现缝隙,反而使肽聚糖层的网孔因脱水而变得通透性更小,结果蓝紫色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留在细胞内而使细胞呈蓝紫色。

常见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

常见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
单增李斯特氏菌 37 ℃培养 24-28 小时, 平板上出现蓝色菌落,菌落周围 有一不透明环。绵羊李斯特氏菌 37 ℃培养 48 小时 ,平板上出现蓝色菌落, 菌落周围有一不透明环。西尔李斯特氏菌 37 ℃培养 24-48 小时, 平板上 出现蓝色菌落,菌落周围没有不透明环。在食品检测中绵羊李斯特氏菌非 常少见。
典型 O157:H7 菌显紫色 , 大肠杆菌和大肠菌群显暗蓝色。
4.霉菌在孟加拉红培养基上典型特征
霉菌在孟加拉红培养基上典型特征为灰色菌落,有黑 色孢子 。
霉菌涂片后的形态
曲霉
土曲霉
5.酵母菌在孟加拉红培养基上典型特征
酵母菌在孟加拉红培养基上典型特征为 红色菌落 。
酵母菌在显微镜下的形态
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腊肠形、椭圆 形、柠檬形或藕节形等.比细菌的单细胞个体要大得多, 一般为1~5微米或5~20微米.
大肠杆菌在海博大肠杆菌/大肠菌群显色培养基 上典型特征
大肠杆菌典型菌落为蓝色至紫色,大肠菌群为粉红色菌落, 其它细菌为无色菌落。
大肠菌群在去氧胆酸盐琼脂(DC)上典型特征
典型菌落为红色 , 菌落周围有红色的胆盐沉淀环。菌落直径 为 2-3mm 或更大。
大肠杆菌O157菌在海博O157菌显色培养基上典 型特征
1.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P琼脂上典型特征
金黄色葡萄球菌呈圆形 , 表面光 滑、凸起、湿润 , 直径 2 ~ 3mm 。 灰黑色至黑色 , 有光泽 , 常有浅 色 ( 非白色 ) 的边缘 , 周围绕以 不透明圈 ( 沉淀 ), 其外常有一清 晰带 ( 卵磷脂环 ) 。当用接种针 触及菌落时具有黄油样粘稠感。有 时可见到不分解脂肪的菌株 , 除没 有不透明圈和清晰带外 , 其他外观
基本相同。

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别方法

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别方法

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别方法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它们无法被肉眼直接观察,因此鉴别和筛选微生物需要使用特殊的方法。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微生物筛选与鉴别方法。

一、灭菌方法在对微生物进行筛选与鉴别之前,首先要对培养基、培养器具等进行灭菌处理,以杀灭混入的其他微生物。

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灭菌、蒸汽灭菌、滤过灭菌等。

二、菌落计数法菌落计数法是微生物筛选与鉴别的常见方法之一、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微生物后,通过计算菌落的数量来判断微生物的数量及活性。

菌落计数法能够提供微生物样品中微生物数量的估计值,并能区分不同菌落的微生物种类。

三、生理生化鉴别法生理生化鉴别法是通过观察微生物对特定生理生化特性的反应来鉴别微生物种类。

常用的生理生化鉴别法包括碳源利用能力测试、酸碱生长反应、氧要求性测试等。

这些测试依据微生物对特定物质的利用能力、对酸碱环境的反应以及对氧气的需求来判定微生物种类。

四、形态特征观察法微生物在形态上具有一定特征,通过观察微生物在菌落和细菌涂片中的形态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微生物的种类。

形态特征观察法主要包括对细胞形态、胞内结构、胞外结构等的观察。

五、分子生物学鉴别法分子生物学鉴别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微生物筛选与鉴别方法。

通过对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微生物的遗传信息,并进行微生物种类的鉴别。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鉴别法包括PCR、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序等。

六、质谱分析法质谱分析法是通过对微生物样品中的化合物进行质谱分析,通过分析特定化合物的质谱图谱来鉴定微生物的种类。

质谱分析法的优点是能够快速且准确地鉴别微生物种类,但需要仪器设备的支持。

总结起来,微生物筛选与鉴别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生理生化鉴别法、形态特征观察法、分子生物学鉴别法以及质谱分析法。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结合使用,以提高微生物鉴别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特性与功能,为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实验四微生物的菌落形态观察平板菌落计数和菌种保藏培训课件

实验四微生物的菌落形态观察平板菌落计数和菌种保藏培训课件

23
菌落计数和菌种保藏
实验四微生物的菌落形态观察平板
24
菌落计数和菌种保藏
说明:
▪ 注意试管斜面的拿法(手掌向上,斜面 向上),与接种工具的配合使用;
▪ 记号笔标记时,过火烤一下,字不容易 掉;
▪ 挑取单菌落于相应斜面,管口标记学号 ,橡皮筋捆扎(三支);
▪ 三支斜面的接种情况作为一次考核,记
入平时成绩。


菌落总数 (个/mL)
1.64×104
2760
295
46
1.6
3.78 ×104
2890
无法计 数
27
无法计 数
271 1650
11 305
60
2.2
2.71 ×104
513

5.13 ×105
5

2.70 ×102
实1验2四微生物的菌-落形态观察3平.板05 ×104
菌落计数和菌种保藏
备注
一般采用科学 计数法;取两 位小数 ;“无 法计数”和 “0”在这里是 两个概念—— 前者是指因稀 释倍数掌握不 好或其它原因 造成不能计数, 后者指平板上 无微生物菌落 生长。 41
实验四微生物的菌落形态观察平板
4
菌落计数和菌种保藏
一、微生物的形态和菌落特征的比较表
细菌
单细胞微生物 酵母菌
菌丝状微生物 放线菌
霉菌
菌 主落 要 特 征细

含水状态 外观形态 相互关系 形态特征
很湿或较湿
小而突起或大而平坦 单个分散或有一定排列
方式 小而均匀,个别有芽孢
较湿 大而突起 单个分散或假丝状 大而分化
▪ 因为微生物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 ▪ 菌落的来源也并非完全为单个细胞; ▪ 因此其测定结果比实际菌数偏低; ▪ 引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来表示

常见微生物菌落形态

常见微生物菌落形态

菌落特征比较菌落特征比较:细菌:湿润,粘稠,易挑起放线菌:干燥,多皱,难挑起,菌落较小,多有色素酵母菌:湿润,粘稠,易挑起,表面光华,比细菌的菌落大而厚霉菌:菌丝细长,菌落疏松,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起细菌:一般形成较小的圆形菌落,颜色有白色、黄色等,表面光滑或不光滑放线菌:菌落背面有同心圆形纹路。

这点可以和细菌菌落区分。

酵母菌:菌落为淡黄色,光滑,半透明,比细菌菌落大。

霉菌:菌落大型,肉眼可见许多毛状物,棕色、青色等,可见黑色的分生孢子群。

对于科学实践中鉴别微生物种类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菌落形态图片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P琼脂上典型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呈圆形 , 表面光滑、凸起、湿润 , 直径 2 ~ 3mm 。

灰黑色至黑色 , 有光泽 , 常有浅色 ( 非白色 ) 的边缘 , 周围绕以不透明圈 ( 沉淀 ), 其外常有一清晰带 ( 卵磷脂环 ) 。

当用接种针触及菌落时具有黄油样粘稠感。

有时可见到不分解脂肪的菌株 , 除没有不透明圈和清晰带外 , 其他外观基本相同。

从长期贮存的冷冻或脱水食品中分离的菌落 , 其黑色常较典型菌落浅些 , 且外观可能较粗糙 , 质地较干燥。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海博金黄色葡萄球菌显色培养基上典型特征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灰黑色菌落,其外围有一不透明圈。

本培养基用于直接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如果在 18-24 小时没有出现典型菌落,需再培养 18-24 小时。

有时金黄色葡萄球菌不显灰黑色,但其外围有一不透明圈。

金黄色葡萄球在甘露醇高盐琼脂培养基上典型特征典型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显黄色,其外围有一黄色的晕环。

大肠杆菌在海博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典型菌落为蓝色至紫色,大肠菌群为粉红色菌落,其它细菌为无色菌落。

大肠菌群显色培养基上典型特征大肠菌群在去氧胆酸盐琼脂典型菌落为红色 , 菌落周围有红色的胆盐沉淀环。

菌落直径为 2-3mm 或更大。

(DC)上典型特征大肠菌群在结晶紫中性红琼典型菌落为紫红色 , 菌落周围有红色的胆盐沉淀环。

2019级专升本生物科学专业专升本复习资料12月份考试资料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2019级专升本生物科学专业专升本复习资料12月份考试资料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2019级专升本⽣物科学专业专升本复习资料12⽉份考试资料微⽣物学复习资料《微⽣物学》复习资料1⼀、名词解释1、菌落:2、营养缺陷型3、“9+2”结构4、菌胶团5、噬菌斑⼆、填空题1、基因突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是⾃发突变或诱发突变,⽽诱发突变⼜可分为和两类。

2、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般通过诱变剂处理、和⼏个环节。

3、好氧微⽣物体内因具有和细胞⾊素系统,所以氧在体内变成的剧毒超氧阴离⼦⾃由基最终被歧化成⽔,因此,氧对其⽆害。

4、⽀原体没有细胞,⾰兰⽒染⾊呈性,菌落为典型的。

5、根据碳源、和的不同,可以将细菌分为化能⾃养、化能异样、光能异样和光能⾃养四种营养类型。

6、要制备下列微⽣物的原⽣质体,应采⽤什么⽅法:G+;G-;放线菌;酵母菌。

7、控制连续培养的⽅法主要有两类,即连续培养和连续培养;前者可以得到细胞,后者可以得到细胞。

8、17世纪下半叶,利⽤⾃制的显微镜⾸先发现了“微⽣物”;法国的是微⽣物学的奠基⼈;德国的是细菌学的奠基⼈。

9、⽬前微⽣物学种的命名通常采⽤法,其在前,在后。

10、呈透明、蛋清型菌落的细菌常有细胞结构;有的细菌使其菌落外形变得⼤⽽平坦、边缘多缺刻。

三、判断题(如正确写T,错误写F)1、细菌经青霉素处理后,G+菌⼀般形成原⽣质球,G-菌⼀般形成原⽣质体。

2、病毒蛋⽩质外壳称为⾐壳,只由糖类组成。

3、微⽣物的细胞壁是控制营养物质进⼊和代谢物排出的主要屏障。

4、⾎球计数板可以检测酵母培养液中所有细胞数⽬,⽽平板计数只能测定活细胞个数。

5、蓝细菌细胞中含有叶绿素a,具有不产氧光合作⽤。

四、简答题1、请指出:磷壁酸、吡啶⼆羧酸钙、内消旋⼆氨基庚⼆酸、脂多糖、聚-β-羟丁酸和⽢油磷脂六种化合物分别较⼤量出现在细菌细胞的什么结构中?有何主要功能?2、简单⽐较营养物质进⼊微⽣物细胞的四种⽅式。

3、⼀步⽣长曲线和典型⽣长曲线分别分为⼏个时期?并简述典型⽣长曲线各时期的特点。

4、列表⽐较四⼤类微⽣物(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在细胞形态、菌落形态及⽣殖⽅式⽅⾯的异同。

微生物简答题

微生物简答题

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哪几大类群?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类群:①非细胞型。

小、无典型细胞结构,包括病毒亚病毒②原核细胞型。

无成形细胞核及完整的细胞器,包括三菌三体③真核细胞型。

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细胞器完善,包括酵母菌、霉菌、蕈菌等。

微生物发展史如何分期?各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是什么?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发展史上占有什么地位?有什么值得反思?分期: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奠基期?G+细菌和G-细菌都含有肽聚糖和磷壁酸,区别在于含量的不同。

试图示肽聚糖单体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细菌和G-细菌在肽聚糖的成分和结构上的差别。

G+细菌肽聚糖单体结构与G-细菌基本相同,差别仅在于:①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分子不是L-Lys,而是被一种只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F)所代替;②没有特殊的肽桥,故前后两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D-Ala)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稀疏、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在G-细菌细胞壁外膜和细胞壁(内膜)上各有那些蛋白?其功能如何?外膜:?细胞膜:?试简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壁以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或丙酮)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止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则保留最初的紫色(实为紫加红色)了。

【涂片固定→初染→结晶紫→媒染→碘液→脱色→95%酒精→稀释复染→复红】什么是缺壁细胞?试列表比较四类缺壁细胞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践意义。

分别简述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菌落特征。

分别简述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菌落特征。

分别简述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菌落特征。

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是生物学中常见的微生物。

它们都可以形成
特定的菌落,这些特征可以用于识别和分类。

下面就分别对细菌、霉
菌和酵母菌的菌落特征进行简述。

细菌的菌落特征:细菌菌落通常呈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直径
通常在1-5毫米之间。

细菌菌落的颜色通常为白色、灰色或者乳白色,但也有一些细菌的菌落可能为黄色、绿色或者红色。

在一些特殊的培
养基上,细菌菌落也会呈现出伸展性、粘附性、凹陷性或者波浪形。

霉菌的菌落特征:霉菌菌落的形态通常呈现为典型的菌盖形、菌
丝球形或者扁平团块形。

尽管霉菌菌落的颜色通常为白色或者灰色,
但是也会出现其他颜色,例如黄色、绿色、棕色等。

霉菌菌落表面有
时会出现孢子堆,有些霉菌菌落表面光滑,而有些则有粘液特征。

酵母菌的菌落特征:酵母菌菌落通常呈现为微小的白色、乳白色,米色或灰色团块。

它们可以快速地发育,从无到有大概需要1-3天的
时间,而且它们也可以在压力下生长。

酵母菌菌落在表面上会产生蓬
松的菌丝网络,而这种网络的形态会随着时间而产生变化。

综上所述,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菌落特征有很多不同之处。


解它们的特点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这
对于细菌学、生物学和医药研究等领域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那么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即ð内毒素〕。

L型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

1.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多形态,有些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又称“滤过型细菌〞。

对渗透敏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直径在左右〕古生菌:又称古细菌,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如产甲烷菌及大多数嗜极菌。

革兰氏染色机制: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乙醇脱色: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且不含类脂,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G-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使细胞退成无色。

复染: 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那么仍保存最初的紫色。

重要性: 革兰氏染色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通过这一染色,几乎可把所有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两个大类,因此它是分类鉴定菌种时的重要指标。

又由于这两大类细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通过简单的革兰氏染色,就可提供不少其他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子实体:是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形状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2 菌物界:指与动物界,植物界相并列的一大群无叶绿素,依靠细胞外表吸收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含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3 二级菌丝:又称气生菌丝,由基内营养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

它是担子菌中由相应的异性的初生菌丝进行体细胞接合而形成的菌丝。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学习并掌握水浸片法制备标本片的方法 ▲观察黑根霉的菌丝形态特征(自制片) ▲观察曲霉、青霉的典型菌丝特征(示范片) ▲按要求绘制黑根霉形态图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 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2 实验原理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 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2 实验原理
真菌形态结构比细菌复杂。习惯上,真菌可分为酵母 菌和霉菌。 酵母菌是单细胞构造,个体形态多为卵圆形、圆柱形, 但有时某些酵母菌可形成假菌丝。酵母菌无性繁殖以 出芽方式生殖。常用碘液制水浸片。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 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分 子生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 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三 酵母菌形态观察
1 实验要求 2 实验原理 3 实验材料 4 操作步骤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 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1 实验要求
▪ 学习并掌握水浸片法制备标本片的方法 ▪ 观察酵母菌的菌体形态特征及出芽生殖 ▪ 按要求绘酵母菌形态图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 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1 实验目的要求
(1)观察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等微生 物具体菌种菌落的形态特征。
(2)总结几类微生物菌落的一般特征并能识别。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 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2 实验原理
菌落:单个菌体在固体平面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
的肉眼可见的群体。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 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3 实验材料
5406 (细黄链霉菌)培养平板(在高氏一号 培养基平板上以涂布法接种细黄链霉菌稀释 液,28℃培养5--7日)。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 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菌落特征比较总结

菌落特征比较总结

菌落特征比较总结菌落是微生物的一种繁殖形态,在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形态的聚集群体。

菌落形态和特征可以提供有关微生物种类、生长状态和代谢能力的重要信息。

在微生物学和生物工程领域,菌落特征比较是一种常见的方法,用于鉴定和分类微生物,评估菌株的纯度和生长情况。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菌落特征及其比较方法,并总结其应用。

1. 菌落形态和颜色比较菌落形态和颜色是最直观的菌落特征,通常通过肉眼观察进行比较。

菌落的形态可以分为圆形、不规则形、褶裂状等,而颜色可以有白色、黄色、粉红色、绿色等。

菌落形态和颜色的比较可以帮助鉴定和分类微生物,例如某些细菌属的菌落通常呈黄色,而真菌属的菌落通常呈白色或粉红色。

2. 菌落大小和质地比较菌落大小和质地是描述菌落大小和形态的重要特征。

菌落大小可以以直径或面积来测量,而质地可以分为柔软、中等、硬质等。

通过比较菌落大小和质地的差异,可以评估菌株的生长状态和代谢活性。

例如,某些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较大且坚硬的菌落,表明其有较强的蛋白质分解能力。

3. 菌落边缘和边缘特征比较菌落边缘的形态和特征也是菌落比较的重要方面。

菌落边缘可以是光滑、波状、锯齿状等,而边缘特征有时也可以显示出放射状、斑驳等特征。

通过比较菌落边缘和边缘特征的差异,可以进一步鉴定和分类微生物。

例如,某些细菌属的菌落边缘通常呈锯齿状,而霉菌属的菌落边缘通常呈波状。

4. 菌落透明度和光学特征比较菌落的透明度和光学特征也可以提供有关微生物的信息。

透明度可以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等,而光学特征可以有反光、磨砂、荧光等。

通过比较菌落的透明度和光学特征,可以评估菌株的代谢产物和生长环境。

例如,某些细菌属的菌落透明度较高,而发酵产生酸性物质的菌落通常呈反光特征。

5. 菌落气味和气体产生比较菌落的气味和气体产生是菌落特征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菌落气味可以是芳香、刺激性、酸臭等,而气体产生可以是产气或不产气。

通过比较菌落的气味和气体产生,可以判断微生物是否具有特定的代谢能力和生理特征。

实验三 微生物菌落,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三 微生物菌落,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与霉菌的真菌丝有何区别? 6.霉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孢子各有几种?
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7.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在制片方法上有何特点? 8.总结在显微镜下看到青霉、黄曲霉和黑根霉在以下各方 面的异同: (1) 菌丝有隔或无隔 (2) 无性繁殖的方式 (3) 有性繁殖的方式
内容: 1.观察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
形态。 2.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结构特征 3.观察酵母菌个体形态。 4.曲霉、青霉、根霉形态观察。
二、材料和用具
1.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 酿酒酵母、灰色链霉菌、黑曲霉、 产黄青霉、根霉。
2.染液:乳酸石炭酸棉兰,吕氏美兰染液, 碘液,0.04%的中性红染色液,0.1%美蓝 染色液,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3.其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 镊子、接种环。
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 观察菌落 1.注意细菌菌落的形状、高度、大小、颜色、
是否湿润、光泽、透明度、边缘状况。
2.观察酵母菌菌落表面湿润或干燥,有无光 泽、隆起形状、边缘的整齐度、大小、颜 色等。
3.观察放线菌菌落表面形状、大小、颜色、 边缘,以及有无色素分泌到培养基内等。
4.观察青毒、曲霉、根霉平板中的菌落,描 述其菌落特征。注意菌落形态的大小,菌丝 的高矮,生长密度,孢子颜色和菌落表面等 状况。并与细菌、放线菌、酵母菌菌落进行 比较。
菌落特征
形态:点状、圆形、丝状、不规则、 假根状、纺锤形
隆起:扁平、拱起、凸透镜状、枕状、 脐突状
边缘:完整、波纹、裂中状、噬蚀状、 丝状、卷曲
(二) 放线菌形态特征的观察 用镊子取放线菌时要注意力度,太轻不宜取 下,太重则会损环菌丝形态。
(三)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注意通过微加热增加酵母的死亡率,易于观 察死亡细胞。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一、实验目的和内容目的:1 熟悉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的主要特征2 掌握识别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依据和要点,并应用于识别未知菌落内容:1 观察已知的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特征2 辨认未知的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特征实验原理掌握识别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要点对于从事菌种的筛选、杂菌的识别和菌种鉴定等项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菌落是由某一微生物的少数细胞或孢子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后所形成的子细胞群体,因此,菌落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体细胞形态和结构在宏观上的反映。

由于每一大类微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细胞形态,因而其菌落形态特征也各异。

在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中,细菌和酵母菌的形态较接近,放线菌和霉菌形态较相似。

菌和酵母菌的异同细菌和多数酵母菌都是单细胞微生物。

菌落中各细胞间都充满毛细管水、养料和某些代谢产物,因此,细菌和酵母菌的菌落形态具有尖似的特征,如湿润、较光滑、较透明、易挑起、菌落正反面及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且菌落质地较均匀等。

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细菌:由于细胞小,故形成的菌落也较小,较薄、较透明且有“细腻”感。

不同的细菌会产生不同的色素,因此常会出现五颜六色的菌落。

此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因此,在菌落形态上也有所反映,如无鞭毛不能运动的细菌其菌落外形较圆而凸起;有鞭毛能运动的细菌其菌落往往大而扁平,周缘不整齐,而运动能力特强的细菌则出现更大、更扁平的菌落,其边缘从不规则、缺刻状直至出现迁居性的菌落,例如变形杆菌属和菌种。

具有荚膜的细菌其菌落更粘稠、光滑、透明。

荚膜较厚的细菌其菌落甚至呈透明的水珠状。

有芽孢的细菌常因其折光率和其他原因而使菌落呈粗糙、不透明、多皱褶等特征。

细菌还常因分解含氮有机物而产生臭味,这也有助于菌落的识别。

酵母菌:由于细胞较大(直径约比细菌大10倍)且不能运动,故其菌落一般比细菌大、厚而且透明度较差。

酵母菌产生色素较为单一,通常呈矿蜡色,少数为橙红色,个别是黑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一、实验目的和内容目的:1 熟悉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的主要特征2 掌握识别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依据和要点,并应用于识别未知菌落内容:1 观察已知的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特征2 辨认未知的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特征实验原理掌握识别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要点对于从事菌种的筛选、杂菌的识别和菌种鉴定等项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菌落是由某一微生物的少数细胞或孢子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后所形成的子细胞群体,因此,菌落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体细胞形态和结构在宏观上的反映。

由于每一大类微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细胞形态,因而其菌落形态特征也各异。

在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中,细菌和酵母菌的形态较接近,放线菌和霉菌形态较相似。

菌和酵母菌的异同细菌和多数酵母菌都是单细胞微生物。

菌落中各细胞间都充满毛细管水、养料和某些代谢产物,因此,细菌和酵母菌的菌落形态具有尖似的特征,如湿润、较光滑、较透明、易挑起、菌落正反面及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且菌落质地较均匀等。

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细菌:由于细胞小,故形成的菌落也较小,较薄、较透明且有“细腻”感。

不同的细菌会产生不同的色素,因此常会出现五颜六色的菌落。

此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因此,在菌落形态上也有所反映,如无鞭毛不能运动的细菌其菌落外形较圆而凸起;有鞭毛能运动的细菌其菌落往往大而扁平,周缘不整齐,而运动能力特强的细菌则出现更大、更扁平的菌落,其边缘从不规则、缺刻状直至出现迁居性的菌落,例如变形杆菌属和菌种。

具有荚膜的细菌其菌落更粘稠、光滑、透明。

荚膜较厚的细菌其菌落甚至呈透明的水珠状。

有芽孢的细菌常因其折光率和其他原因而使菌落呈粗糙、不透明、多皱褶等特征。

细菌还常因分解含氮有机物而产生臭味,这也有助于菌落的识别。

酵母菌:由于细胞较大(直径约比细菌大10倍)且不能运动,故其菌落一般比细菌大、厚而且透明度较差。

酵母菌产生色素较为单一,通常呈矿蜡色,少数为橙红色,个别是黑色。

但也有例外,如假丝酵母因形成籍节状的假菌丝,故细胞易向外圈蔓延,造成菌落大而扁平和边缘不整齐等特有形态。

酵母菌因普遍能发酵含碳有机物而产生醇类,故其菌落常伴有酒香味。

2.放线菌和霉菌的异同放线菌和霉菌的细胞都是丝状的,当生长于固体培养基上时有营养菌丝(或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的分化。

气生菌丝向空间生长,菌丝之间无毛细管水,因此菌落外观呈干燥、不透明的丝状、绒毛状或皮革状等特征。

由于营养菌丝伸入培养基中使菌落和培养基连接紧密,故菌丝不易被挑起。

由于气生菌丝、孢子和营养菌丝颜色不同,常使菌落正反面呈不同颜色。

丝状菌是以菌丝顶端延长的方式进行生长的,越近菌落中心的气生菌丝其生理年龄越大,也越早分化出子实器官或分生孢子,从而反映在菌落颜色上的变化,一般情况下,菌落中心的颜色常比边缘深。

有些菌的气生菌丝还会分泌出水溶性色素并扩散到培养基中而使培养基变色。

有些菌的气生菌丝在生长后期还会分泌滴,因此,在菌落上出现“水珠”。

放线菌:放线菌属原核生物,其菌丝纤细,生长较慢,气生菌丝生长后期逐渐分化出孢子丝,形成大量的孢子,因此菌落较小,表面呈紧密的绒状或粉状等特征。

由于菌丝伸入培养基中常使菌落边缘的培养基呈凹状。

不少放线菌还产生特殊的土腥味或冰片味。

霉菌:霉菌属真核生物,它们的菌丝一般较放线菌粗(几倍)且长(几倍至几十倍),其生长速度比放线菌快,故菌落大而疏松或大而紧密。

由于气生菌丝会形成一定形状、构造和色泽的子实器官,所以菌落表面往往有肉眼可见的构造和颜色。

根据上述特征可将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的识别要点归纳如下:三、实验材料和用具已知菌落:细菌类(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酵母(酿酒酵母)放线菌类(细黄链霉菌)霉菌类(产黄青霉、黑曲霉、黑根霉)未知菌落试剂: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铃薯培养基和高氏1 号培养基)四、操作步骤1制备已知菌的单菌落通过平板划线法获得细菌、酵母菌和放线菌的单菌落。

用三点接种法获得霉菌的单菌落。

细菌平板放37恒温培养24~48小时。

酵母菌平板置28培养2~3天。

霉菌和放线菌置28培养5~7天。

待长成菌落后,观察并记录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的形态特征。

2制备未知菌的菌落特征从环境检测所获得的平板,挑取若干个菌落,逐个编号,作为识别四大类用的未知菌落。

3辨别未知菌落1.区分“干”或“湿”:根据菌落是“干”或“湿”及菌落正反面颜色、中央与边缘颜色是否一致,首先判断某未知菌落是属于细菌、酵母菌类,还是属于放线菌、霉菌类。

2.细分菌落:根据上述要点进一步区分未知菌落是属于四大类中的哪一类菌,并将判断结果填入下表中。

3.结果记录(一)菌落形态特征的描述1.细菌菌落的描述菌落表面形态:有光滑、皱褶、放射状、根状等菌落边缘形态:有整齐、波状、丝状、锯齿状、裂叶状等形态菌落隆起形态:有扁平、隆起、草帽状、胶状等透明度:可分为秀明、半透明、不透明等2.酵母菌菌落形态的描述:可参照细菌3.放线菌和霉菌菌落的描述:菌落表面的形态:粗糙、同心圆、辐射状沟纹、粉状、绒毛状或皮革状等。

菌落颜色:菌落正面颜色(包括气生菌丝或孢子颜色);菌落反面颜色(指营养菌丝颜色);有否水溶性色素?(色素会渗入培养基中,使菌落周围的培养基改变颜色)。

(二)将已知菌落形态的观察和描述记录于表1中(三)将对未知菌落的辨别结果记录在表2中六、注意事项1每张实验台上各有一套已知菌落和未知菌落,观察时请勿随意搬动,以免搞混菌号。

2观察和判断菌落大小时,要注意单菌落在平板上分布疏密的情况,一般菌落密集处勤菌落小,分布稀少的部位菌落大。

表1 已知菌落形态的观察记录表2 未知菌落的观察记录分离的基本方法微生物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连续稀释分离法,平板划线分离法和单细胞分离法等方法。

其中,单细胞分离法需要贵重精密仪器,中学无法开展,而连续稀释分离法和平板划线分离法却简便易行,中学完全具备开展条件。

现将这两种方法说明如下。

1.连续稀释分离法①取1克土样,在火焰旁放入装有99毫克无菌水的锥形瓶内,充分摇匀,将菌分散。

②用移液管吸取上述菌悬液1毫升,放入盛有9毫升无菌水的试管中,并进一步稀释成1000倍,即10-3的菌悬液。

按10倍稀释法连续稀释到10-8(每1次稀释,都须更换移液管)。

③取3支1毫升移液管分别从10-8、10-7、10-6菌悬液中吸取1毫升菌悬液,分别注入编号10-8、10-7和10-6的培养皿内,同一稀释液重复做3个培养皿。

④将温度为45~50℃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其成分和配制方法见本章第三节)倒入上述各培养皿内,轻轻旋转使菌悬液充分混合均匀,凝固后,将培养皿倒扣放置在温暖处(28℃左右),每天观察培养基表面有无微生物菌落。

⑤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培养基上长出菌落,根据菌落特征,初步判断属于何种类型的微生物,并在显微镜下检查,若菌体形态一致,则可认为是初步分离到纯菌种。

⑥将分离培养所得的纯菌种,从平板培养基转移到试管斜面培养基上培养。

2.平板划线分离法①取1克土样,在火焰旁加进装有99毫升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堵塞棉塞,制成菌悬液待用。

②取一培养皿置于实验台上,左手将培养皿打开稍许,向培养皿内注入熔化的营养固体培养基10~12毫升,轻轻转动培养皿,使其中的培养基分布均匀,平放桌上,使其凝成平板。

然后在皿底用蜡笔划分A、B、C、D几个区。

应连续制作几份平板培养基。

③将培养皿底部用姆指和无名指固定成倾斜状态,在火焰旁将培养皿稍微打开。

在此同时,用环状接种针在火焰旁取少许菌悬液,迅速送入培养皿内,在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1次平行划线6~7条,转动培养皿约70°角,用烧过冷却的接种针,通过第1次划线部分作第2次平行划线,然后再用同样方法,作第3次平行划线。

划线时,应使平板培养基表面向下,以免空气中杂菌落入。

接种针应与平板表面成30°角左右。

不要使接种针碰到培养皿边缘,也不要将培养基划破。

④将划线后的培养皿倒放在28℃左右的温暖处进行培养,待长出菌落后,鉴定微生物类群,并根据镜检结果,判断是否已分离到了纯菌种。

如果菌种很纯,则可转移到斜面培养基上进一步培养。

连续稀释分离法和平板划线法,均须在无菌室或接种箱内进行。

二、各类微生物的分离1.从土壤中分离好气性及兼性厌气细菌其分离方法见本节“分离的基本方法”2.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①制作高氏一号培养基,趁热注入培养皿中,凝成平板,待用。

②称取土壤10克,放入装有100毫升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并加入10%酚10滴,以抑制细菌生长。

振荡10分钟,制成10-1菌悬液。

按照连续稀释分离法,进一步制成10-3菌悬液。

③用移液管吸取0.1毫升10-3菌悬液,注入平板培养基上,用无菌玻璃刮刀将菌悬液均匀涂抹在整个培养基上。

然后将培养皿倒置于25~30℃温箱中,培养7~10天,培养基上会出现微生物菌落。

如果菌落的硬度较大,干燥致密,且与基质紧密结合,不易被针挑起,这就是放线菌菌落。

④挑取放线菌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

3.从土壤中分离霉菌①制作豆芽汗葡萄糖培养基,并添加80%乳酸数滴,以抑制细菌生长。

将培养皿中,凝成平板,待用。

②称取10克土壤,按上述分离放线菌的方法制成10-4或10-5的菌悬液。

③取0.1毫升菌悬液注入培养皿内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抹均匀。

然后将培养皿倒置于25~30℃温箱内培养3~4天。

培养基上会出现微生物菌落。

霉菌菌落常长成绒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可根据这一特征寻找霉菌菌落。

④挑取培养皿内的霉菌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

4.从饮水中分离大肠杆菌①制作伊红美蓝培养基,趁热注入培养皿中,凝成平板,待用。

②用灭过菌的锥形瓶盛取河水或沟水,按1:10稀释。

③取0.1毫升稀释液接种于伊红美蓝培养基上。

用平板划线分离法进行分离。

④将划线后的培养皿倒置37℃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

培养基中会出现大肠杆菌菌落,菌落中心呈暗蓝黑色,发金属光泽。

⑤将菌落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由营养琼脂培养基制成)。

一、平板划线分离法由接种环以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二、稀释倒平板法先将待分离的材料用无菌水作一系列的稀释(如 1 ∶ 10 、 1 ∶ 100 、 1 ∶ 1000 、1 ∶ 10000 …),然后分别取不同稀释液少许,与已溶化并冷却至45 ℃左右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倾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待琼脂凝固后,制成可能含菌的琼脂平板,保温培养一定时间即可出出菌落。

如果稀释得当,在平板表面或琼脂培养基中就可出现分散的单个菌落,这个菌落可能就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繁殖形成的。

随后挑取该单个菌落,或重复以上操作数次,便可得到纯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