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及个体形态观察

合集下载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

实验一微生物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重点练习油镜的使用;2.认识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特殊结构;3.练习手绘微生物图片。

二、实验原理1.细菌基本形态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3种: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球菌根据细胞分裂后排列方式的不同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杆菌分为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等,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

螺旋菌分为弧菌和螺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形态的细菌。

2.细菌特殊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

荚膜是某些细菌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具有抗干燥、抗吞噬和附着作用。

鞭毛是某些细菌表面着生的1至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的丝状体,具有运动功能,在菌体上的着生位置、数目因菌种而异。

菌毛(又称纤毛)是在细菌体表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直硬,且数量较多的丝状体,与细菌吸附或性结合有关。

芽孢又称内生孢子,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部产生的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休眠体,具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药物和抗静水压等特性。

3.真菌的结构特征菌丝是构成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一种管状细丝。

可伸长并产生许多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分为无隔膜菌丝和有隔膜菌丝。

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地需要,许多真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形态,这些特化的形态称为菌丝变态。

比如吸器、假根、子实体。

4.放线菌的结构特征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但仍属于单细胞生物。

链霉菌是典型的放线菌,其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小,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故一般呈多核的细胞状态。

当其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支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同时在其上又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这就是气生菌丝。

微生物菌落及个体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微生物菌落及个体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微生物菌落及个体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观察微生物菌落的形态及个体形态,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和性状。

实验材料和设备:
1. TSY琼脂培养基
2. 火焰灭菌器
3. 培养皿
4. 显微镜
5. 无菌培养基
6. 实验手套及护目镜
实验步骤:
1. 准备培养基:将TSY琼脂培养基按照说明书制备好,热离
心并倒入培养皿中。

2. 灭菌处理:使用火焰灭菌器对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避免外界细菌的污染。

3. 分菌涂布:将待观察的微生物菌液取少量涂布于培养皿表面,通过灭菌针均匀地划过琼脂表面。

4. 培养:将培养好的培养皿倒置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使其适宜生长。

5. 观察生长:每隔一段时间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菌落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微生物菌落的生长形态各异。

有的菌落呈圆形,
边缘光滑,整齐排列;有的菌落呈不规则的形状,边缘模糊,有分枝延伸出;还有一些菌落呈现为六边形或星形等不寻常的形状。

个体形态方面,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微生物细胞大小不一,有的呈球形,有的呈杆状,形态多样。

实验结论:
微生物菌落的形态和个体形态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生长特点和形态。

通过观察可以初步了解微生物的外观特征,并对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提供参考。

不同形态的菌落和个体形态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的菌落观察及藻类形态观察

微生物的菌落观察及藻类形态观察
实验五 微生物的菌落观察及藻类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基本掌握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菌落形态特征及藻类形态特征
二、实验内容及菌种 1、代表性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菌落形态观察:
(1)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 霉(蕈)状芽 孢杆菌
(2)紫色直丝链霉菌 (3) 酿酒酵母 (4)青霉毛状
透明度:
透明,不透明
颜色:
正面和反面都需要写
菌落形态描述
菌名 青霉 黑曲霉 根霉 酿酒酵母
紫色直丝链霉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苏云金芽孢杆菌
胶质芽孢杆菌 霉状芽孢杆菌
菌落 形状
表面及 质地
颜色
隆起
边缘 气味
正面 反面
带状叶绿体
合子
水绵形态图(10X)
硅 藻
2、藻类形态观察 水绵:固定片观察(营养藻丝体和接合生殖) 硅藻:水浸片观察
三、作业 1、以表格的形式描绘各种菌种的菌落形态特征: 形状、大小、表面及质地、隆起程度、透明度、边缘与颜色。 2、绘制水绵形态图 3、绘制硅藻形态图
菌落特征:
大小:
小,较小,中,较大,大
表面及质地: 干燥,湿润,粉粒状,颗粒状

常见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

常见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

酵母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上典型特征
酵母菌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上在 28 ℃ 培养 48 小时 后,乳白色菌落,有突起。
6.乳酸菌的形态特征及比较
乳酸菌在MRS培养基上的形态
乳酸菌在显微镜下的形态
乳杆菌经革兰氏染色后为阳性杆菌,常为长杆,成 单或成链;嗜热链球菌染色后为阳性球菌,成对或
成链。
乳酸杆菌
8.副溶血性弧菌在TCBS培养基上典型特征
金黄色葡萄球在甘露醇高盐琼脂培养基上典型 特征
典型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显黄色 , 其外围有一黄色的晕环。
2.沙门氏菌在亚硫酸铋琼脂(BS琼脂)上典型特征
沙门氏菌在 36 ℃ 培养 24-48 小时后,棕褐色或灰色至黑色,有时有金属光泽, 周围培养基呈棕色或黑色,有些菌株呈灰绿色 , 周围培养基不变或微变暗。
典型菌落为紫红色 , 菌落周围有红色的胆盐沉淀环。菌落直径为 0.5mm 或更大。
大肠杆菌在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肉汤(LST) 上典型特征
大肠杆菌分解乳糖产生气体 ,有小倒管内收集有气泡。
大肠杆菌在显微镜下的形态
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杆菌。
大肠杆菌在伊红美蓝琼脂(EMB)上典型特征 大肠杆菌呈 黑色中心 ,有或无金属光泽.
小而均匀个别有芽孢
较湿 大而凸起
单个分散或 假丝状 大而分化
透明稍透明
稍 呈如纸或矿 浊色,少数
红或黑色
相同
一般很快 一般有臭味
较快 多带酒香味
菌丝状微生物
放线菌
霉菌
干燥或较干燥 小而紧密 丝状交织
干燥 大而疏松或大而紧密
丝状交织
细而均匀 不透明
牢固结合
粗而分化 不透明
1.金黄色葡萄球菌在BP琼脂上典型特征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对实验结果的理解与思考
•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了解了它们在形态学上的差异。这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 布,对环境和生物体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某些放线菌可以产 生抗生素,对人类医疗和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而某些霉菌可以 引起食品和物品的霉变,对人类生活造成困扰。因此,对微生 物形态学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些微生物 资源。
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种呈辐射状排列的细菌,其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干燥 ,颜色多样。放线菌的细胞壁厚,呈革兰氏阳性。
霉菌
霉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多样,包括白色、灰色、褐色等。 霉菌的菌丝体非常发达,且具有分支。
真菌
真菌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酵母、霉菌和大型真菌。真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光滑、湿润,颜色多样。真菌细胞壁薄,呈革兰氏阳性或阴性。
04 结果分析
放线菌形态分析
01
02
放线菌的形态多样,包 括链状、球状和杆状等。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也较 为多样,有的呈圆形, 有的呈不规则形状。
03
放线菌的菌落表面粗糙 或光滑,颜色各异,有 的呈白色,有的呈黄色 或橙色。
04
放线菌的细胞壁通常较 厚,具有分枝的菌丝, 有利于在各种环境中的 生存和繁殖。
03 实验步骤
样品采集与制备
样品采集
从不同环境(土壤、水体、空气 等)中采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 的样本。
样品制备
将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离、纯化, 制备成适合显微镜观察的样品。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选择
选择适合观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 显微镜,如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
观察方法
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观 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如菌丝、孢子等。

微生物菌落的观察实验

微生物菌落的观察实验
实验四 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的观察
一、 实验目的和内容 目的:识别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四
大类微生物的菌落特征 内容: 根据菌落的形态特征判断未知菌落的类别
二、 实验材料和用具
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热带 假丝酵母、黑曲霉等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马铃薯培养基、 高氏1号培养基、无菌备已知菌落的单菌落 制备未知菌落 可以直接用纯培养的实验的结果进行观察
四、 注意事项
选择分离的很开的单个菌落或较大的菌落 进行观察;不可随意开盖以免将菌搞混淆。
五、 实验报告
将未知菌落的辨别结果记录于表中
微生物的菌落形态

四大微生物菌落的特征

四大微生物菌落的特征

四大微生物菌落的特征微生物是生物界中重要的一类细胞,它们占据全球每一个角落,对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有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在环境中以菌落的形式存在,是构成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可以互相间接作用,影响着整个系统平衡。

因此,研究微生物菌落的特征可以促进对环境的了解和管理。

通常,众多的微生物菌落可以分为四大类,按其结构和形态去区分:球状菌落、条状菌落、梭状菌落和网状菌落。

首先是球状菌落,也叫为半球菌落。

它们细菌形态有所不同,可以是单个细菌或多个细菌结合而成的球形结构。

半球菌落的表观特征包括通常大小约为0.5-2.0um的完整粒子以及空心内部。

它们可以在水溶液中以悬浮形式存在,也可以在表面上以沉积形式存在。

在高度相互依赖的生态系统中,半球菌落的存在对环境的动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它们在水、泥污和各种表面水环境中都很常见。

其次是条状菌落,也叫链状菌落。

它们是由数个形态相同的细菌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长条状结构。

链状菌落常常以悬浮形式存在于液体中,由许多细长圆柱形细菌组成,一般每个细菌的直径约为0.5-1.0um,长度为2-3微米,它们的形状和尺寸大小相似,细菌的另端处有一把柄状的形态,可以让它们更容易相互结合。

条状菌落主要用于土壤环境的分解和微生态的维持,它们的出现代表着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合理分配和稳定的分解。

紧接着是梭状菌落,其特征是由几个细菌细胞头尾相连,头尾之间有一段螺线状的连接,它们的形态类似于一把梭子,细菌的长度和尺寸不同,可以由几个细胞细胞组成,最常见的是由2-6个细胞组成的梭状结构,每个细胞的长度一般在1-3微米。

梭状菌落主要分布在水质环境中,可以把溶液中的细菌浓度提高几百倍,因此,梭状菌落对水体污染物的自净有着重要作用。

最后是网状菌落,也叫网状结构菌落。

网状菌落是多种细菌细胞以网状结构形成的菌落群体,它们以细菌聚集为主,形成多条、可延伸的菌丝,与普通的半球菌落不同,网状菌落的细菌更大,形状不规则,呈现曲折的样子,且密度大,细菌的繁殖更为迅速,它们可以迅速增长,垂直向上发展,形成一个浓厚的层,其形式多样,可以是完整的网状结构,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混杂状态。

实验五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及个体形态观察.ppt

实验五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及个体形态观察.ppt

根霉(Rhizopus)
曲霉(Aspergillus)
青霉(Penicilliu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五)实验作业
(1)参考教材59页表描述四大类微生物 的菌落形态.
(2)绘出5406自然生长的个体形态图。 (3)给出根霉、青霉、曲霉的个体形态图,
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实验五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及 个体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比较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特征; 用放线菌的插片培养物观察放线菌的个体
形态; 学习自制水浸片观察霉菌的个体形态.
(二)实验原理:
1,四大类微生物菌落 菌落形态是微生物重要的分类依据,不同的
微生物类群,以及同类微生物不同种类的微 生物菌落形态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器材:酒精灯、火柴、镊子、载玻片、盖 玻片,解剖针、 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
1,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观察 从菌落的大小,湿润度,厚薄,色泽(表面及背
面),边缘,与培养基的结合程度等方面比较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
2、放线菌观察:
打开5406培养皿,用无菌镊子将长有放线 菌的盖玻片轻轻取出,置于载玻片上用显 微镜观察。
2、放线菌观察
放线菌自然生长的个体形态的观察常用盖 玻片插片培养法。
采用盖玻片插片培养法,能使放线菌生长 在盖玻片上,然后将长菌的盖玻片用镊子 取出,贴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镜检可 见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的个体形态。
3、霉菌观察
霉菌的营养体是分枝的丝状体。其个体比 细菌和放线菌大得多,分为基内菌丝和气 生菌丝。气生菌丝中又可分化出繁殖丝。 不同霉菌的繁殖菌丝可以形成不同的孢子。 孢子的着生方式及繁殖菌丝的形态是霉菌 重要的分类依据.
3,霉菌观察方法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比较和识别一、实验目的和内容目的:1 熟悉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的主要特征2 掌握识别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依据和要点,并应用于识别未知菌落内容:1 观察已知的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特征2 辨认未知的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特征实验原理掌握识别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要点对于从事菌种的筛选、杂菌的识别和菌种鉴定等项工作都有重要意义。

菌落是由某一微生物的少数细胞或孢子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后所形成的子细胞群体,因此,菌落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体细胞形态和结构在宏观上的反映。

由于每一大类微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细胞形态,因而其菌落形态特征也各异。

在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中,细菌和酵母菌的形态较接近,放线菌和霉菌形态较相似。

菌和酵母菌的异同细菌和多数酵母菌都是单细胞微生物。

菌落中各细胞间都充满毛细管水、养料和某些代谢产物,因此,细菌和酵母菌的菌落形态具有尖似的特征,如湿润、较光滑、较透明、易挑起、菌落正反面及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且菌落质地较均匀等。

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细菌:由于细胞小,故形成的菌落也较小,较薄、较透明且有“细腻”感。

不同的细菌会产生不同的色素,因此常会出现五颜六色的菌落。

此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的细胞结构,因此,在菌落形态上也有所反映,如无鞭毛不能运动的细菌其菌落外形较圆而凸起;有鞭毛能运动的细菌其菌落往往大而扁平,周缘不整齐,而运动能力特强的细菌则出现更大、更扁平的菌落,其边缘从不规则、缺刻状直至出现迁居性的菌落,例如变形杆菌属和菌种。

具有荚膜的细菌其菌落更粘稠、光滑、透明。

荚膜较厚的细菌其菌落甚至呈透明的水珠状。

有芽孢的细菌常因其折光率和其他原因而使菌落呈粗糙、不透明、多皱褶等特征。

细菌还常因分解含氮有机物而产生臭味,这也有助于菌落的识别。

酵母菌:由于细胞较大(直径约比细菌大10倍)且不能运动,故其菌落一般比细菌大、厚而且透明度较差。

酵母菌产生色素较为单一,通常呈矿蜡色,少数为橙红色,个别是黑色。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实验五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描述放线菌和真菌的形态特征,掌握不同菌落特征的观察方法,提高对微生物的认识和识别能力。

实验原理:放线菌和真菌是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观察和描述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的微生物并进行分类鉴定。

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准备好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基、菌液和培养皿等实验用品。

2.放线菌的形态观察:a.取一支具有单菌落特征的放线菌菌液,用活性碳笔在无菌琼脂培养基板上绘制X字形标记。

b.将放线菌菌液均匀涂抹在标记处,用棉签在菌液涂抹的区域进行均匀划线。

c.倒转琼脂培养基板,放置在培养皿中,用保鲜膜密封,并在底部划上标记。

d.将培养皿倒置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定为适宜放线菌生长的温度。

e.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外观、颜色、形状和边缘。

3.真菌的形态观察:a.取一支具有单菌落特征的真菌菌液,用活性碳笔在无菌琼脂培养基板上绘制O字形标记。

b.将真菌菌液均匀涂抹在标记处,用棉签在菌液涂抹的区域进行均匀划线。

c.倒转琼脂培养基板,放置在培养皿中,用保鲜膜密封,并在底部划上标记。

d.将培养皿倒置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定为适宜真菌生长的温度。

e.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真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外观、颜色、形状和边缘。

4.其他微生物菌落的特征观察:a.取一支具有单菌落特征的其他微生物菌液,用活性碳笔在无菌琼脂培养基板上绘制其他形状标记。

b.将其他微生物菌液均匀涂抹在标记处,用棉签在菌液涂抹的区域进行均匀划线。

c.倒转琼脂培养基板,放置在培养皿中,用保鲜膜密封,并在底部划上标记。

d.将培养皿倒置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温度设定为适宜其他微生物生长的温度。

e.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其他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包括菌落外观、颜色、形状和边缘。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放线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可以得出不同菌落的外观、颜色、形状和边缘的差异。

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和四大类微生物培养特征观察

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和四大类微生物培养特征观察
美篮+2H 还原型美篮+2HCl
(二)、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观察
单个微生物细胞或孢子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成肉眼可见的群体,称之为菌落。不同种类微生物的菌落的形态、大小、色泽、透明度、致密度和边缘等都不同,根据这些特征鉴别不同的微生物。
二、实验步骤
(一)、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酵母的制片方法:(水浸片-美兰染色法)
实验六酵母菌形态结构的观察和四大类微生物培养特征观察
一、实验原理
(一)、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酵母菌细胞比细菌大,染色或不经染色,在显微镜下都可观察清楚。活酵母细胞中,新陈代谢旺盛,细胞内的还原能力强。如果美篮进入到细胞内,受到脱氢酶的作用,把美篮还原为无色的还原型美篮,所以活细胞为无色;而死细胞没有这种能力,则染成蓝色。其反应式如下:
(二)、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
1、菌落1正反面、中心与边缘颜色不一致,菌落较小,表面丝绒状有皱折,或粉末状,干燥、较厚,不透明,用解剖针挑一下发现菌落与培养基结合紧密,初步判断其为放线菌的菌落。
2、菌落2正反面、中心与边缘颜色一致,菌落小而隆起,表面较光滑、湿润、质地均匀,颜色为淡黄色,与培养基结合不紧密,初步判断其为细菌菌落。
洁净的载波片上加1小滴美蓝 加酵母菌悬液1小滴 加盖玻片 静置2分钟左右 于10或40倍下观察,区分死活细胞Biblioteka (二)、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观察
先观察和描述酵母菌、细菌、放线菌、霉菌的标准菌落培养物的菌落特征,然后观察和描述未知菌落的特征并作初步的鉴定。
三、实验结果
(一)、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酵母菌的形态(10×40
3、菌落3正反面、中心与边缘颜色一致,大而隆起,菌落较厚,表面光滑、湿润、质地均匀,色泽为乳白色,具有酒香味,与培养基结合不紧密,判断其为酵母菌菌落。

原核、真核微生物个体形态观察及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识别

原核、真核微生物个体形态观察及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识别
实验二
原核、真核微生物个体形态观察及四大 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识别
一、目的要求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方法。 2、观察几种原核和真核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掌握生物图的绘制方法。
3、学习用压滴法制作标本片。
4、熟悉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主要特征; 掌握识别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依据和要 点,并应用于未知菌落的识别。
但由于菌落特征还受培养基成分、 培养时间及菌落在平板上分布的疏 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这给四大类 菌落形态的识别带来了一些困难, 有时就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其细胞 形态,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主要特征
细菌
湿润或较湿润, 小而突起或大而 平坦 透明,半透明或 不透明 结合不紧
酵母菌
较湿润,大而突 起,菌苔较厚 稍透明 结合不紧 颜色单调,多为 乳白色,少数红 色 基本相同 多带酒香味 球状、卵圆状、 椭圆状、柱状等 较快
一般不同 常有土腥味或冰 片味 菌丝状,菌丝纤 细而均匀 慢
三、仪器和材料
(一)显微镜、擦镜纸、吸水纸
(二)标本片:四联球菌、放线菌、支原体、根
霉、青霉、曲霉、酵母菌、衣藻、活性污泥等。
(三)各类已知菌落、未知菌落、培养箱、培养
基、显微镜等。
四、实验内容和操作方法
(一)严格按显微镜的操作方法,用低倍镜和高 倍镜观察各种标本片,绘形态图。 (二)用压滴法制作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 标本片。 制作方法:取一片干净的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 用一支滴管吸取试管中活性污泥稀释液于载玻 片的中央,用干净的盖玻片覆盖在液滴上(注 意不要有气泡)即成标本片。用低倍镜和高倍 镜观察。
放线菌
干燥或较干燥, 小而紧密 不透明 牢固结合
霉菌
干燥,大而疏 松或大而紧密 不透明 较牢固结合 颜色多样且鲜 艳 一般不同 往往有霉味 菌丝状,菌丝 粗而分化 一般较快

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及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粘质 沙雷 氏菌
细菌菌落特征:凝胶状、表面较光滑、湿润、与 培养基结合不紧密,易挑取,正反颜色一致。
放线菌特征
致密、坚硬、多皱、 不易用针挑起,不 Biblioteka 明。孢子成熟后, 表面粉末状,干燥。
酵母菌菌落特征
与细菌相似
比细菌大而厚, 不透明,表面光滑、 湿润、粘稠,易用 针挑起。多呈乳白 色。
青 霉 菌 落
2 实验原理
放线菌形态结构介于细菌与真菌之间,菌体 由无隔、分支状菌丝构成,可分为基内菌丝 和气生菌丝两类,基内菌丝伸入营养基质内; 气生菌丝位于营养基质上方。在发育过程中, 气生菌丝分化形成孢子丝,孢子丝产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因菌种不同而不同,有直线形、 波曲形、螺旋状等形态,而孢子一般有球形、 圆柱形、椭圆形等。
3 实验材料
啤酒酵母斜面菌种 (马铃薯斜面培养基培养24小时)
4 操作步骤
水浸片观察
(1) 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碘液,用接种环以 无菌操作方式挑取少许啤酒酵母,在碘液中充分混 匀,盖上盖玻片。
(2) 镜检:先低倍镜观察,后换用高倍镜观 察细胞形态。
(3) 绘出酵母菌形态特征图
三 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四 放线菌、真菌形态观察 及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实验内容:
一 放线菌形态观察 二 酵母菌形态观察 三 霉菌形态观察 四 各类微生物菌落特征观察
一 放线菌形态观察
1 实验要求 2 实验原理 3 实验材料 4 实验步骤
1 实验要求
学习并掌握印片法制备标本片的方法 观察放线菌各部分菌丝特征 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按要求绘放线菌的形态图
霉菌的菌落特征 比细菌菌落大,由菌丝组 成疏松的绒毛状、絮状或 蜘蛛网状,有的无固定大 小,延至整个培养基中, 产色素,使菌落显色。

1.微生物的形态观察

1.微生物的形态观察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
实验内容
1、用显微镜观察细菌、放线菌霉菌、 和酵母菌四大类群的个体形态, 并画出。 2、肉眼观察它们的菌落形态, 列表 说明各菌落特征。
个体形态
细菌: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 放线菌:丝状菌,菌丝分为基内菌丝、气 生菌丝和孢子丝(轮生和螺旋) 霉菌:丝状菌,有假根、足细胞、青霉穗 等。 酵母菌:椭圆形,有时形成假丝。
细菌的个体形态( 细菌的个体形态(1)
大 肠 杆 菌 的 革 兰 氏 染 色
细菌的个体形态( 细菌的个体形态(2)
合 四 联 球 菌 和 大 肠 杆 菌 混
杀螟杆菌5H
细菌的个体形态( 细菌的个体形态(3)
螺 旋 菌
细菌的个体形态- 细菌的个体形态-特殊结构1
鞭毛
细菌的个体形态- 细菌的个体形态-特殊结构2
菌落形态特征
从菌落的大小、气味、颜色、表 面有无光泽,是否透明、干燥程度、 粘稠度、菌落隆起情况、边缘是否 整齐等角度描述四大类型菌群的菌 落形态特征
放线菌菌落(产水溶性色素)
放线菌菌落(产脂溶性色素)
放线菌菌落(产脂溶性色素)
放线菌菌落
各种霉菌菌落
青霉菌
思考题
1 如何区别四大类型微生物类群的个体细菌的个体形态- 细菌的个体形态-特殊结构2
杀螟杆菌52H(芽孢)
细菌的个体形态- 细菌的个体形态-特殊结构3
变形杆菌周生菌毛
放线菌菌丝
放线菌菌丝
放线菌轮生菌丝
螺 旋菌丝
假 根
足细胞
青霉穗
酵母
菌落形态
菌落是由某一微生物的单个细胞 或 孢子在培养基表面繁殖后形成的肉眼 可见的集落。 菌落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体细 胞 形态结构在群体上的反映。

菌落形态观察并计数

菌落形态观察并计数
• 1)放线菌菌落的形态 • 2)放线菌菌落数:
稀释度
10-3
10-4
10-5
菌落数
1
2
3
平均 1
2
3
平均 1
2
3
平均
1克样品总菌落数
• 作业: 1.记录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 2.比较细菌,放线菌,丝状真菌,酵母菌
的菌落特征。
3.细菌纯化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1
• 霉菌菌落大而疏松或棉絮状或蜘蛛网状, 其表面颜色(因分生孢子有多种颜色),与基 质结合较牢,往往具有霉味。
• 酵母菌菌落与细菌菌落相近,但较大而厚, 并且不透明。四大类微生物菌落比较表
各种微生物菌落形成的特征
1.细菌菌落形态观察
2.细菌纯化和保种
3.微生物活菌测数
• 1)真菌菌落的形态
菌落形态观察并计数
• 细菌一般有臭味,其菌落为小点状,多为 圆形(个别为呈根状或辐射状)较小,菌 落的颜色多样,但正反面颜色相同。菌落 表面隆起,有光滑湿润的、粘稠的、也有 粗燥干燥的,它们与基质结合不牢,容易 被挑起,其生长速度很快。
• 放线菌菌落早期酷似细菌菌落,至晚期表 面出现粉状(即形成了分生孢子)呈同心 圆,辐射状,干燥、菌丝与培养基紧密结 合,不易挑取,产生各种色素和泥腥味, 正反面颜色一般不同。
• 2)真菌菌落数:
稀释度
10-3
10-4
10-5
菌落数
1
2
3
平均 1
2
3
平均 1
2
3
平均
1克样品总菌落数
微生物活菌测数(附稀释平板 计数法)
• 1)细菌菌落的形态
• 2)细菌菌落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放线菌观察
放线菌自然生长的个体形态的观察常用盖 玻片插片培养法。 采用盖玻片插片培养法,能使放线菌生长 在盖玻片上,然后将长菌的盖玻片用镊子 取出,贴放在载玻片上,用显微镜镜检可 见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的个体形态。

3、霉菌观察
霉菌的营养体是分枝的丝状体。其个体比 细菌和放线菌大得多,分为基内菌丝和气 生菌丝。气生菌丝中又可分化出繁殖丝。 不同霉菌的繁殖菌丝可以形成不同的孢子。 孢子的着生方式及繁殖菌丝的形态是霉菌 重要的分类依据. 霉菌菌丝较粗大,可以直接挑取生长在平 板中的霉菌菌体制水浸片观察。
(四)实验方法:
1,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的观察 从菌落的大小,湿润度,厚薄,色泽(表面及背 面),边缘,与培养基的结合程度等方面比较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形态.

2、放线菌观察:

打开5406培养皿,用无菌镊子将长有放线 菌的盖玻片轻轻取出,置于载玻片上用显 微镜观察。
3,霉菌观察方法


制水浸制片观察法: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蒸馏水, 用解剖针从生长有霉菌的平板中挑取少量带有孢 子的霉菌菌丝,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盖上盖 玻片(勿使产生气泡,且不要再移动盖玻片). 标本片制好后,先用低倍镜观察,必要时再换高 倍镜。注意观察菌丝有无隔膜,有无假根、足细 胞等特殊形态的菌丝。注意其无性繁殖器官的形 状和构造,孢子着生的方式和孢子的形态、大小 等。
根霉(Rhizopus)
曲霉(Aspergillus)
青霉(Penicillium)
(五)实验作业

(1)参考教材59页表描述四大类微生物 的菌落形态. (2)绘出5406自然生长的个体形态图。 (3)给出根霉、青霉、曲霉的个体形态图, 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三)实验器材:

1、活材料:
培养2天的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平板; 培养2-3天的酵母菌平板; 培养7-15天的5406放线菌平板; 培养7天的根霉(Rhizpus sp.)、青霉 (Penicillum sp.)、曲霉(Aspergillus sp.)平板;


器材:酒精灯、火柴、镊子、载玻片、盖 玻片,解剖针、 显微镜等。
实验五 四大类微生物菌落及 个体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比较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特征; 用放线菌的插片培养物观察放线菌的个体 形态; 学习自制水浸片观察霉菌的个体形态.

(二)实验原理:
1,四大类微生物菌落 菌落形态是微生物重要的分类依据,不同的 微生物类群,以及同类微生物不同种类的微 生物菌落形态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