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报告模板

合集下载

微生物菌落及个体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微生物菌落及个体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微生物菌落及个体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观察微生物菌落的形态及个体形态,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点和性状。

实验材料和设备:
1. TSY琼脂培养基
2. 火焰灭菌器
3. 培养皿
4. 显微镜
5. 无菌培养基
6. 实验手套及护目镜
实验步骤:
1. 准备培养基:将TSY琼脂培养基按照说明书制备好,热离
心并倒入培养皿中。

2. 灭菌处理:使用火焰灭菌器对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避免外界细菌的污染。

3. 分菌涂布:将待观察的微生物菌液取少量涂布于培养皿表面,通过灭菌针均匀地划过琼脂表面。

4. 培养:将培养好的培养皿倒置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设定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使其适宜生长。

5. 观察生长:每隔一段时间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菌落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微生物菌落的生长形态各异。

有的菌落呈圆形,
边缘光滑,整齐排列;有的菌落呈不规则的形状,边缘模糊,有分枝延伸出;还有一些菌落呈现为六边形或星形等不寻常的形状。

个体形态方面,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微生物细胞大小不一,有的呈球形,有的呈杆状,形态多样。

实验结论:
微生物菌落的形态和个体形态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生长特点和形态。

通过观察可以初步了解微生物的外观特征,并对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提供参考。

不同形态的菌落和个体形态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

2. 掌握微生物形态观察和菌落特征鉴定技术。

3. 培养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对微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分离与鉴定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

通过分离纯化,可以获得单一菌株,便于进行后续研究。

微生物鉴定则是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确定其种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琼脂、无菌水、无菌试管、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无菌操作台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采集与处理(1)采集土壤样品,放入无菌试管中。

(2)用无菌水将土壤样品稀释10倍,制成土壤悬液。

2. 分离纯化(1)将土壤悬液取适量,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

(2)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37℃培养24小时。

(3)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挑取单个菌落,进行纯化培养。

3. 形态观察与菌落特征鉴定(1)将纯化后的菌株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37℃培养24小时。

(2)观察菌落形态、颜色、大小、边缘等特征。

(3)将菌落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形态。

4.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根据菌落特征,选取疑似菌种进行生理生化试验。

(2)进行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甲基红试验等。

(3)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菌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分离纯化经过多次挑取,成功分离出多个单菌落。

2. 形态观察与菌落特征鉴定观察发现,分离出的菌株菌落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颜色为白色。

3.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经过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甲基红试验等,确定分离出的菌株为乳酸菌。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分离纯化了土壤样品中的乳酸菌,并通过形态观察、菌落特征鉴定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确定了其种类。

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微生物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加深了对微生物学基本知识的理解。

七、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避免污染。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答案【篇一:微生物的革兰氏染色实验报告】=txt> 二、实验目的:1、学习并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2、认识革兰氏染色的原理;3、稳固显微镜的使用。

三、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是 1884 年丹麦病理学家 christain gram 氏创办的,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识染色法。

染色步骤分为四个部分:1、初染:加入碱性染料结晶紫固定细菌图片;2、媒染:加入碘液,碘与结晶紫形成一种不溶于水的复合物;3、脱色:利用有机溶剂乙醇或丙酮进行脱色;g- 和 g+ 细胞壁的比较:1、阳性( g+ )菌细胞壁特色:细胞壁厚,只有一层,主要由肽聚糖组成,肽聚糖含量高,构造密切,脂类含量低。

当乙醇脱色时,细胞壁肽聚糖层孔径变小,通透性降低,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被保存在细胞壁内,复染后仍显紫色(如芽孢杆菌)。

2、阴性( g- )菌细胞壁特色:细胞壁薄,由两层组成,内壁层和外壁层,细胞壁中脂类中脂类物质含量较高,肽聚糖含量较低,网状构造交联程度低,乙醇脱色时溶解了脂类物质,通透性加强,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易被乙醇抽提出来,所以,革兰氏阴性菌细胞被脱色,当复染时,脱掉紫色的细胞的细胞壁又着上红色(比如大肠杆菌)。

四、实验器械:1、菌种: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溶液和试剂:革兰氏染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碘液、 95% 乙醇、番红复染液、水。

3、仪器及其余用品:酒精灯、载玻片、显微镜、接种环、试管架、滤纸、滴管。

五、实验步骤:1、取一个载玻片,将其洗净并沿一个方向擦抹洁净,直至液体不再其上缩短为止;将接种环整平,用灼烧过的接种环在混匀的菌种中取菌,按惯例方法图片,应涂大,不宜过厚。

2、翻开酒精灯,用火焰固定,不宜烤得太狠,不然菌种呈假阳性。

3 、轻旋结晶紫染液滴管,将其旋出,滴加 1 滴草酸铵结晶紫染液覆盖涂菌部位(轻晃使其完整覆盖),染色40s 。

4 、染色达成后倾去染液,水洗至流出水为无色。

5 、将玻片上残留水用滤纸吸去,待其干燥。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样板.doc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样板.doc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模板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二、实验原理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

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四、实验过程(见书P30)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五、讨论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微数网络:企业推广中品牌推广的核心是什么?1微数网络:企业推广中品牌推广的核心是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做品牌推广,也有很多营销公司承接品牌推广,而做品牌推广做的比较好的是“微数网络”。

那么,品牌推广百年不变的核心是什么?有人说是媒体,有人说是方案,有人说是产品,有人说是服务。

那么,到底是什么呢?媒体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方案是与时俱进的,产品是要更新换代的,服务是要根据市场改进的,于此认为品牌推广百年不变的只有--- 文案创意。

1.媒体推广传统的四大媒体是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到后来发展到的LED广告、灯箱广告以及较新的导向牌广告。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

环境微生物实验报告目录1. 背景介绍1.1 环境微生物的定义1.2 研究环境微生物的重要性1.3 实验目的2. 实验方法2.1 样品采集2.2 样品处理2.3 分离纯化微生物3. 实验结果3.1 微生物种类鉴定3.2 微生物数量及分布情况4. 实验讨论4.1 微生物种类对环境的影响4.2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5. 总结与展望背景介绍1.1 环境微生物的定义环境微生物指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群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

它们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中。

1.2 研究环境微生物的重要性研究环境微生物可以深入了解自然生态环境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对环境的作用,为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1.3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环境微生物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探究环境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分布情况。

实验方法2.1 样品采集从不同环境中采集样品,如土壤、水体、空气等,并分别进行标本编号和记录。

2.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处理,如离心、滤液、接种培养基等,以便后续的微生物分离和鉴定。

2.3 分离纯化微生物通过在不同培养基上接种处理后的样品,观察并筛选出不同形态的微生物,并进行进一步培养和纯化。

实验结果3.1 微生物种类鉴定对分离到的微生物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通过PCR等方法鉴定微生物的种属信息。

3.2 微生物数量及分布情况对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特点。

实验讨论4.1 微生物种类对环境的影响探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功能及相互关系,分析其对环境中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的影响。

4.2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讨论环境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空气中的细菌对呼吸道健康的影响等,并提出相关的防控措施。

总结与展望通过本实验的研究,增进了对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和分布情况的了解,为今后的环境微生物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

未来可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及其应用前景。

微生物大小测定实验报告

微生物大小测定实验报告

微生物大小测定实验报告微生物大小测定实验报告引言:微生物是一类无法肉眼观察的生物体,它们的大小对于研究其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微生物的大小,为进一步研究微生物提供基础数据。

实验方法:1. 准备工作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我们首先要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培养基、显微镜玻片和盖玻片、显微镜、移液管等。

同时,还需要对实验环境进行消毒处理,以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2. 样品准备从已经培养好的微生物菌种中取出适量的细菌液滴于显微镜玻片上,并加入适量的染色剂,如甲苯胺蓝。

然后,将盖玻片轻轻压在显微镜玻片上,以使细菌均匀分布。

3. 显微镜观察将装有样品的显微镜玻片放置在显微镜台上,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焦距,以获得清晰的显微图像。

然后,通过目镜和物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和大小,并使用标尺测量细菌的直径。

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实验观察,细菌的大小在0.5微米到5微米之间。

不同种类的细菌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大部分细菌都在这个范围内。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一些细菌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如弯曲、扭曲等。

实验讨论:1. 细菌大小的影响因素细菌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菌种的遗传特性、培养条件等。

不同的菌种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范围,这与它们的遗传信息有关。

此外,培养条件如温度、营养物质等也会对细菌的大小产生一定的影响。

2. 细菌大小与功能的关系细菌的大小与其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一般来说,较大的细菌往往具有较强的代谢能力和生存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而较小的细菌则可能更适合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3. 细菌大小的应用细菌的大小对于微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测定细菌的大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结构和功能,为研究微生物的生态、生理和遗传等方面提供基础数据。

此外,细菌大小的测定还可以用于判断细菌的种类和鉴定细菌的纯度。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细菌的大小,并初步探讨了细菌大小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一
1、紫外线杀菌试验:描述实验结果,包括暴露在紫外线灯下的细菌生长情况和
被平皿盖遮盖处细菌生长的情况;分析并解释其原因。

暴露在紫外线灯下的细菌基本不生长,而被平皿盖遮盖处细菌正常生长。

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主要作用于DNA,使一条DNA链上的两个相邻的胸腺嘧啶以共价键结合,形成二聚体,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与死亡所以暴露在紫外线灯下的细菌死亡。

但是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可被普通玻璃、纸张、尘埃、水蒸汽等阻挡,且紫外线只能沿直线传播,辐照能量低,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细菌,因此被平皿盖遮盖处细菌正常生长。

2、药敏试验结果:测试抑菌圈直径的大小,单位是mm。

0mm
对大肠杆菌最敏感的是(卡那霉素);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敏感的是(青霉素)。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共(16页)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共(16页)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标准)(生命科学专业)*****目录索引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班级:化生系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日期:指导教师:黎勇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目的要求〕学习并熟练掌握油镜的使用技术;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观察细菌的运动性的基本方法。

〔基本原理〕1.N²A=n²sinα2.D=λ/2N.A3.目镜可提高放大倍数,但有效放大率取决于镜口率。

已经分辨的物体不放大看不清,未分辨物放得再大也看不清。

4.用悬滴法或凹玻片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时,可以通过真运动能定向地由一处快速运动来区别于颗粒的布朗运动。

〔器材用具〕显微镜、载玻片、凹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凡士林、吸水纸、擦镜纸;细菌、放线菌等固定装片;培养18小时左右的B.subtilis. S.arueus菌斜面培养物;无菌水、生理盐水。

〔方法步骤〕:(一)油镜的使用镜检装片在中倍(或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并使位于视野正中聚光镜上升到最高位置,虹彩光圈开到最大,镜头转开成八字形在玻片的镜检部位(光斑处)滴一滴香柏油油镜转入正下方侧视小心上升载物台(缩短镜头与装片距离,镜头浸入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与装片接触)粗调器徐徐下降载物台(密切注视视野,当捕捉到物像时,立即用细调器校正)仔细观察并绘图取出装片,清洗油镜: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香柏油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去残留(用手指辅助,迅速拭擦一、二次)用清洁擦镜纸仔细擦干二甲苯(2-3次)。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涂片干燥火焰固定染色水洗干燥油镜观察(三)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取洁净盖玻片,四周涂上凡士林滴加一小滴菌悬液凹玻片的凹窝向下盖于盖玻片上翻转观察〔结果分析〕1、画一圆圈表示视野,选取所观察的微生物绘图,注意特殊结构、形状和排列。

(描绘时按视野实际大小5-10倍绘制)菌名:大肠杆菌菌名:金黄色葡萄球菌放大倍数:100³10(³5)放大倍数:100³10(³5)特殊结构:无特殊结构:无视野观察下微生物的形态2、油镜使用时为什么必须干燥装片?防止水油分层,光受到折射而影响油镜性能的发挥〔实验讨论〕首次实验中有几个要点:一是按无菌操作取用菌;二是涂片技术的掌握;三是油镜使用技术。

微生物的观察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观察实验报告

微生物的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加深对微生物的认识。

二、实验材料:1. 酸奶样品;2. 纱布;3. 洗好的试管、镊子、移液管和一些培养基;4. 显微镜。

三、实验步骤:1. 酸奶样品制备取适量酸奶放入试管中,加入上清水,摇匀后静置,离心后倒掉上清水,沉淀物为酸奶样品。

2. 观察酸奶样品取一滴酸奶样品放在玻璃片上,加入一滴蒸馏水,用镊子将纱布盖在样品上,静置10分钟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3. 培养微生物将一部分酸奶样品加入培养基中,摇匀后装入试管中,进行悬浮液培养。

同时,从外部环境中取得样品,放入不同培养基中,进行接种培养。

4. 观察微生物在培养时间到达后,取出不同培养基中的微生物,放在玻璃片上,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

四、实验结果:经过观察,我们在酸奶样品中观察到了多种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

在环境样品中,我们还观察到了许多其他菌种,如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

五、实验结论:通过观察酸奶样品和外部环境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广泛的生物,它们会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发生着种类和数量的变化。

我们的生活环境中也存在许多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不仅仅是我们身体内的必需生物,还可以用于工业、农业等多个领域中。

六、实验思考在实验中,我们对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了观察,提高了我们对微生物的认识。

我们也发现,不同的环境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从而减少微生物的滋生。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微生物生长曲线测定实验目的: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速率。

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为LB培养基。

按照要求加入适量的培养基粉末到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均匀。

2. 灭菌处理:将培养基倒入试管中,用塞子盖紧试管口,放入高压锅中进行高压灭菌处理,时间和温度根据不同的菌种和培养基选择。

3. 填充试管:将灭菌好的试管取出,用火焰燃烧灭菌的酒精灯瓶口;将培养基倒入试管中,约填充1/3试管高度。

4. 接种菌液:将待测菌种培养物挑捞一部分,移入培养基中,以避免杂菌的污染。

5. 标记试管:在试管上标明菌种名称和接种时间。

6.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试管放入恒温摇床中,控制温度和摇床的摇动速率,以提供合适的培养条件。

7. 观察记录: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取出试管,观察并记录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如菌落的大小、菌液的浑浊度等。

8. 绘制生长曲线:根据实际观察记录,绘制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图。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观察和实际测定,可以得到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典型的微生物生长曲线包括潜伏期、指数期、平稳期和衰退期。

在潜伏期,微生物适应环境,准备生长,菌落数量和菌液浑浊度变化不大。

潜伏期的长度取决于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菌种类型。

在指数期,微生物开始快速增长,菌落数量呈指数增长,菌液浑浊度明显上升。

在平稳期,微生物的生长速率逐渐减缓,菌液浑浊度趋于稳定。

在衰退期,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减缓,菌落数量开始减少,菌液逐渐变清。

通过绘制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可以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速率。

这对于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验结论:通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我们可以得到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速率。

不同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生长曲线可能会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可以为微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室报告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测量不同大小微生物的大小,以便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特殊特征以及对它们的分类。

实验方法:1. 准备照相显微镜和放大物体;2. 将待观测微生物置于干净的载玻片上;3. 加入少量染料并将其涂匀覆盖;4. 将载玻片移至显微镜下,红外线光源下控制光线的亮度,将微生物的图像放大至目标大小;5. 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目标大小进行计算,并记录下其测量结果;实验结果:使用上述实验方法,共分别对霉菌、酵母菌和细菌进行大小测量,并得到如下的实验结果:表1. 不同菌株微生物大小测量结果菌株 | 菌丝长度(μm) | 菌孢长度(μm) | 细菌长度(μm)-----------------------------------------------A | 50-60 | | |B | 30-40 | 5-6 | |C | 20-25 | 2-3 | 1.2-1.5 |D | | | 3.5-4.5 |以上数据表显示了不同微生物的大小范围。

其中,实验发现,霉菌的菌丝长度最大,而酵母菌和细菌则相对较小。

小结:本实验给出了微生物大小的基本测量数据,并且证明了不同微生物的大小是有区别的。

这对于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的特征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也为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原始数据。

参考文献:[1] 桑巴斯瓦央蒂, 金钱龙. 显微镜下的电荷力显微镜图像微生物大小特征研究[J]. 桑巴氏微生物学报, 2015, 15(2): 56-63.[2] 李森, 许嘉宜. 微生物的分类[J]. 生物学知识, 2013, 18(4): 1-3.。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报告标题:微生物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目的在于探究不同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微生物、观察和记录测定结果等步骤,对微生物的生长过程进行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具有差异性,不同微生物在pH值、温度、氧气等因素下的适应性不尽相同。

引言: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类型。

微生物的生长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温度、pH值、氧气和养料等因素。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不同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了解微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实验方法:1. 随机选取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真菌等。

2. 准备培养基,控制其中某些成分的浓度和温度,以模拟不同条件下的环境。

3. 在培养基中接种微生物样品,通过灭菌操作保证无外界微生物干扰。

4. 设置不同的实验组,调节培养基的pH值、温度、氧气等因素。

5. 分别将培养基培养在不同条件下,设置对照组以监测微生物的正常生长情况。

6. 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和记录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包括菌落大小、菌液浑浊度等。

7. 重复实验多次,取得可靠的数据。

实验结果:1. 在较低pH值条件下,有些微生物能够适应并繁殖,而有些微生物则无法生存。

2. 不同微生物对温度有不同的适应性,有些微生物在较高温度下生长迅速,而有些微生物则需要较低温度。

3. 对于氧气需求不同的微生物,其生长情况也存在差异,有些微生物必须在有氧条件下生长,而其他微生物则可以在无氧条件下生存。

4. 不同培养基中的养料成分也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有些微生物对某些养料有特殊需求。

讨论:本实验研究了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发现微生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具有一定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以用于微生物的鉴定和分类,也可以为微生物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实验中的结果还可以作为其他相关研究的参考,进一步深入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适应机制。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的研究,得出微生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具有差异性的结论。

微生物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微生物药敏试验实验报告

微生物药敏试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微生物药敏试验是用于测定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常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了解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1、菌株来源本次实验所使用的病原菌菌株均来自临床送检标本,包括痰液、尿液、血液、脓液等。

经过分离培养和鉴定,确定了菌株的种类。

2、培养基采用 MuellerHinton 琼脂培养基,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配制和灭菌。

3、抗菌药物纸片选用了常见的抗菌药物纸片,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等,均购自正规生物试剂公司。

4、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无菌镊子、游标卡尺等。

三、实验方法1、菌株复苏与培养将保存的病原菌菌株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上,置于 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8 24 小时,使其复苏并生长良好。

2、菌液制备挑取单个菌落,用生理盐水制成 05 麦氏浊度的菌液。

3、接种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在培养基表面均匀涂抹 3 次,每次旋转60°,最后沿平板边缘涂抹一周。

4、贴药敏纸片用无菌镊子将抗菌药物纸片贴在培养基表面,纸片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24mm,纸片中心距离平板边缘应不小于 15mm。

5、培养将接种好的平板倒置放入 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6 18 小时。

6、结果观察与判定培养结束后,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的直径。

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制定的标准,判断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为敏感(S)、中介(I)和耐药(R)。

四、实验结果1、革兰阳性菌药敏结果(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万古霉素表现为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有一定的耐药率。

(2)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敏感;对四环素、磺胺类药物耐药率较高。

2、革兰阴性菌药敏结果(1)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敏感;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

(2)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对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

微生物大小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四、微生物大小的测定
一、目的
学习并掌握测定微生物大小的原理和方法
二、材料
1、仪器:显微镜、测微尺、挑针、装有蒸馏水的滴瓶
2、菌种:青霉、镰刀菌
三、步骤
1、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1放置目镜测微尺:取出目镜,将透镜旋下,把目镜测微尺放在目镜镜筒内,注意刻度面朝下,旋紧透镜,施加镜筒。


2放置镜台测微尺:将镜台测微尺放在载物台上,刻度面朝上,并对准聚光器。


3标定目镜测微尺:先用低倍镜(4×)调焦,看清镜台测微台刻度后,转动目镜,使其目尺刻度线与镜台尺的刻度线平行,用推进器调动镜台尺,使镜台尺与目尺的某一刻度重合。

然后找另外一条线重合线,分别数出并记录两者重合线间台尺与目尺各自的格数。


4计算:两重合线间目尺格数
两重合线间台尺格数目尺每格长度=10 台尺每格10μm 用相同方法计算出不同倍数(4×,10×,40×)目尺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
2、微生物大小测定
标定好后,移去台尺,换上待测微生物玻片,分别在10倍和40倍镜下测出待测微生物的大小。

微生物实际大小=所测格数×目尺每格代表长度
四、实训报告
表1 台尺校正表
物镜目镜格数台尺格数校正值(μm /格)10×
40× 表2 微生物大小测定记录表放大倍数
微生物的实际大小=
五、思考题:为何当目镜不变,目镜测微尺也不变,而改变物镜后,目镜测微尺所测定的微生物长度不同?。

微生物分析检测报告模板

微生物分析检测报告模板

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报告CUANNGONG DETECTION CENITE OF MICROBIOLOGY分析检测报告REPORT FOR ANAL YSIS样品名称Name of Sample委托单位Customer委托登记号Sample Receipt NO.检测地点Place for Analysis地址:Address:邮政编码:Postcode :电话及传真号码:Tel&Fax: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报告CUANNGONG DETECTION CENITE OF MICROBIOLOGY分析检测报告REPORT FOR ANAL YSIS样品名称接样方式及数量Name of Sample Way and Quantity of Reception 样品规格及批号样品状态和特性Specification and Group Number of Sample State and Charactcristic委托单位接样日期Customer Date for Sample Supplyine检测项目检测日期Item of Analysis Date for Analysis委托登记号签发日期Sample Receipt NO. Date for Repoeting检验依据和分析方法Standard and Methods分析检测结果编审:批准:盖章:Checker Technique Controller Official Seal职务:高级工程师职务:工程师Business:Senior engineer Business:Engineer。

微生物实验报告模板

微生物实验报告模板

微生物实验报告模板尊敬的指导老师:您好!我是XXX,是XXX实验班的学生。

我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一项关于微生物的实验并完成了实验报告。

现将实验的目的、原理、过程、结果及分析以及结论等内容进行整理,并附上所做的实验图表,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和评价。

实验名称: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实验目的:1. 学习微生物的培养方法;2. 掌握常见微生物的形态特征观察方法;3. 了解微生物的生态特征。

实验原理: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且单细胞的生物体,研究微生物主要采用培养和观察的方法。

通过培养基提供的营养物质,可以使微生物体外的细胞壁在适宜条件下不断增殖。

观察微生物依靠显微镜,通过放大微生物体积以及形态特征,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的生态特征。

实验器材和试剂:1. 细菌培养基;2. 活菌液;3. 显微镜;4. 片玻璃、载玻片。

实验步骤:1. 制备细菌培养基并进行消毒处理;2. 取一定量的细菌培养基,接种适量活菌液;3. 将培养瓶密封,并放置于恒温箱中培养;4. 每隔一段时间取出观察活菌的生长情况;5. 取适量培养物,涂布在载玻片上,待其干燥;6. 将载玻片放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及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观察到活菌液中的菌落逐渐增多,并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

在显微镜下观察载玻片上的微生物,发现微生物大小不一,形状有球状、杆状、弯曲状等,并且颜色也有差异。

根据形态特征的不同,可以初步判断微生物属于哪一类。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会了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和观察技巧,初步了解了微生物的生态特征。

这些方法和技巧对于进一步研究微生物和开展相关研究有重要意义。

实验也让我深入了解了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谢谢您的指导和关注!此致敬礼XXX。

微生物检测_实验报告

微生物检测_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微生物检测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目的:1. 掌握微生物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习使用微生物培养基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

3. 了解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并能进行初步鉴定。

实验原理:微生物检测是通过对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等过程,来评估样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本实验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分离和纯化,并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自来水样品、食品样品。

2. 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琼脂、生理盐水、酚红指示剂、革兰染色液、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 将土壤样品、自来水样品和食品样品分别进行称重,并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

- 将稀释后的样品进行10倍系列稀释。

2. 微生物分离和纯化:- 将稀释后的样品分别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并进行平板划线分离。

- 将分离得到的单菌落分别接种于新的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进行纯化。

3. 微生物形态学观察:- 将纯化后的微生物进行革兰染色,观察其染色结果。

- 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如菌体大小、形状、颜色等。

4. 微生物鉴定:- 根据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和革兰染色结果,对微生物进行初步鉴定。

实验结果:1. 样品处理:- 土壤样品、自来水样品和食品样品均进行了10倍系列稀释。

2. 微生物分离和纯化:- 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成功分离得到多种微生物。

- 通过平板划线法和纯化,得到纯菌落。

3. 微生物形态学观察:- 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如球形、杆形、螺旋形等。

- 革兰染色结果显示,部分微生物为革兰阳性菌,部分为革兰阴性菌。

4. 微生物鉴定:- 根据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和革兰染色结果,初步鉴定为以下几种微生物:- 革兰阳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 革兰阴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实验讨论:1. 微生物检测是食品卫生、水质监测和疾病防控的重要手段。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微生物的观察和鉴定,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培养学习医学微生物学基本实验技术。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活菌培养基•微生物培养物(包括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显微镜和玻片•消毒液和消毒棉球•培养皿和接种环2. 实验方法步骤一:准备工作1.每个实验者佩戴好实验室服装,戴上口罩和手套,保证实验操作的无菌环境。

2.准备洁净的实验台面和所需实验器具。

步骤二:微生物培养1.取一块洁净的玻璃钢笔杆,在一盖玻片上滴一滴细菌液体培养物。

2.将滴有细菌液体的玻片倒置在洁净的培养皿内,并将盖玻片放在培养皿内,避免细菌液体外溢。

3.用接种环将细菌液体均匀地涂抹在活菌培养基上。

4.将培养皿盖好,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

步骤三:观察和鉴定1.取出培养好的菌落,放在显微镜的载玻片上。

2.用显微镜先进行低倍观察,调整镜头至清晰度适中,观察菌落的整体形态和颜色特征。

3.然后切换到高倍观察,观察菌落的细胞形态、大小和排列方式。

4.若有需要,还可以进行染色等特定试验,以进一步鉴定菌落的类型。

步骤四:记录和总结1.将观察到的菌落形态特征和鉴定结果记录在实验笔记上,包括颜色、形状、大小和排列等。

2.根据观察和鉴定的结果,总结各种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3.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思考,与其他实验者交流经验和观点。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观察和鉴定,我们成功培养并观察到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落。

通过低倍和高倍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不同菌落之间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

有些菌落呈现出圆形,有些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

菌落颜色也有所不同,有的呈现出乳白色,有的呈现出黄色或粉红色。

在菌落的细胞形态观察中,我们发现一些细菌呈现出链状排列,而另一些呈现出聚集在一起的形态。

细菌的大小也存在差异,有些较为粗大,有些较为纤细。

根据我们的观察和鉴定结果,我们可以初步确定观察到的菌落为不同种类的细菌。

这些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可能与它们的菌属和菌种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2取另一玻片,取白色和粉红色菌苔,操作与上述同。
3.6细菌的生化试验
3.6.1糖发酵试验
用接种针分别挑少许紫黑和粉红色的细菌接种到葡萄糖发酵管和乳糖发酵管中,在37℃下,培养24小时,观察其产酸产气情况。
3.6.2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接种环分别取黄、白、紫黑、粉红色四种菌液3~6ul×2环,各自在四个平板上,作平板密集划线接种细菌(纱窗样)。设计三点,三点之间等边三角距离,点距离平皿边缘约15mm。作标记:青、链、庆。镊子火焰消毒,夹取相应的药物纸片,平贴在已设定的位置上,按压,最后镊子火焰灭菌。37℃18~24小时培养,观察结果。
3.6.3血浆凝固酶试验
取二滴兔血浆置于洁净的玻片上,分别用接种环取白色和黄色菌苔(2~3个菌落的菌量)与血浆研磨混合,涂匀呈云雾状,立即观察结果。
3.6.4半固体接种法
接种针斜面取四种不同颜色的细菌,各自接种进四个半固体培养基,从半固体培养基中心,垂直刺入,到达培养基底部4/5处,再循原来的路线,退出接种针。在37℃下,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3.6.5痢疾血清玻片凝集反应
取载玻片1张,滴加痢疾血清和生理盐水各15ul,2滴。用接种环挑取少许紫黑色菌落和粉红色菌落,各自与上述混合液液滴混匀,观察结果。
4.结果观察,记录,分析讨论
4.1结果观察
(注:凡是有实验现象的都记录下来,可以放图片,最好和实验记录相对应,有怎样的实验观察就有对应的实验记录)
+产酸或阳性,⊕产酸产气,-阴性,+/-多数阳性,-/+多数阴性,√不确定。
4.2.5血浆凝固酶实验记录
………………
4.2.6痢疾血清实验记录
………………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得脓汁和粪便标本细菌检测结果如下表:
标本
菌落
形态
血浆凝固酶
葡萄糖
乳糖
半固体培养基
痢疾血清
青霉素
链霉素
庆大霉素
结论
脓汁
黄色
G+球菌
白色
3.2空气、手指皮肤的细菌学检查
3.3细菌的分离与培养:
采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取脓汁标本在普通平板表面划线,取粪便标本在伊红美蓝固体培养基表面划线,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菌,在37℃培养18~24h,从而分离出单个菌落。
3.4细菌的纯培养:
取脓汁标本在普通平板上的黄色、白色单菌落,粪便标本在伊红美蓝平板上的紫黑色、淡粉红色单菌落接种在四个斜面培养基,标记,在37℃培养18h。
G+球菌
粪便
紫黑
G-杆菌
粉红
G-杆菌
+产酸或阳性,⊕产酸产气,-阴性,+/-多数阳性,-/+多数阴性,√不确定
4.3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4.3.2………………………………
注:这个范本是根据师兄留下的遗产修改而成,基本了概括整个实验的流程,为了大家不要雷同,所以只写了标题,但是还是有一些小步骤没有记录进去,如油镜的使用,但是这些我们之前都学过了,所以有所取舍吧。大家认真看看吧。里面可能编号有点不合理或者什么的,请大家根据自己情况修改,不用写电子报告的实验的同学,也请按照这份报告写在纸质版的报告册上,如果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和遂和联系。谢谢。
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
年级专业:
学号:
姓名:
1.实验目的:
(主要写脓汁和粪便标本中病原菌的检测,另外附加一些辅助实验的目的,如了解并熟悉微生物实验操作方法,实验方法等等)
2.实验器材:(还没有写完)
接种针、接种环、油性笔、打火机、试管架…………
3.实验方法与步骤:
3.1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制备的一般察细菌形态
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涂片:取一玻片在玻片的左右两侧上加生理盐水3~4ul,2滴,分别取黄色和紫黑菌菌苔少许(1mm小菌落的半量)与左右两侧盐水混匀,涂成1cm2。干燥:在空气中放置至干燥。固定:在酒精灯上来回横穿2到3次对其进行固定。染色:结晶紫→初染1分钟→水洗→卢戈碘液→媒染1分钟→水洗→95%乙醇→脱色约20秒钟→水洗稀释→复红→复染1分钟→水洗→吸干,镜检。
4.2实验记录(我只提供部分的记录表格,也可以用文字记载,有一些需要大家自己作表格;另外,里面的表格有一些是附表,不是实验记录表)
4.2.1
空气的细菌学检查
采样时间(min)
采样地点
菌落形成单位(CFU)
15
4.2.2手指的细菌学检查
………………………
4.2.3
菌落抑菌圈直径(mm)
青霉素
链霉素
庆大霉素
紫黑菌落
粉红色菌落
葡萄糖
乳糖
半固体
葡萄糖
乳糖
半固体
分解糖产酸不产气+;分解糖产酸又产气⊕;不分解糖-
细菌有鞭毛+;细菌无鞭毛-
肠道杆菌科各菌属生化反应鉴别表
葡萄糖
乳糖
麦芽糖
甘露醇
蔗糖
半固体
埃希菌属





-
志贺菌属
+


+/-
-/+
-
沙门菌属
⊕/+
-


-
-
霍乱弧菌
+
-
+
+
+
+
变杆菌属

-

-

+
黄色菌落
白色菌落
紫黑菌落
粉红菌落
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青霉素
链霉素
庆大霉素
黄色细菌
白色细菌
紫黑细菌
粉红细菌
注:耐药-,中度敏感±,敏感+。
4.2.4
常见肠道感染细菌主要生化反应特征
葡萄糖
乳糖
半固体(动力)
大肠埃希菌


+
福氏志贺菌
+
-
-
伤寒沙门菌
+
-
+
霍乱弧菌
+
-
+
幽门螺杆菌
不分解糖类
+
变形杆菌

-
+
糖发酵、动力试验结果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