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人生》中爱情故事的悲剧性
浅析《人生》的爱情悲剧兼评高加林、刘巧珍的形象
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经历了种种考验,两人的感情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不断 加深。然而,最终他们的爱情却因为高加林的背叛而结束。在爱情遭到背叛的 情况下,两人的感情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尽管他们曾经深爱着对方,但现实 的压力和观念的差异最终让他们无法走到一起。
重读《人生》,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高加林和刘巧珍爱情故事的唏嘘与无奈。 他们的爱情故事启示我们,不同阶层之间的爱情面临着现实的种种挑战。在这 些挑战面前,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助和困惑,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然而,正是 这些挑战和差异,让爱情显得更加珍贵和美好。
基本内容
在路遥的《人生》中,高加林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灵。他是一个极具 复杂性的角色,既揭示了人性中的弱点,也展示了自尊自强的品质。他的人生 旅程正是自强自立的最好写照。
高加林是一个有着强烈自尊心的人。他从小就生活在贫困的家庭中,但他从不 因此感到自卑。相反,他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赢 得别人的尊重。他认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成功,才能真正让自己得 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基本内容
路遥的《人生》是一部描绘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悲剧命运的小 说。高加林的性格深受矛盾心态的影响,呈现出双重人格的特点。本次演示将 从矛盾心态对双重人格的影响、双重人格对人物命运的影响等角度,深入分析 高加林性格的悲剧内涵。
矛盾心态对双重人格的影响
高加林身在农村,对于土地和家人有着深厚的感情,但他同时向往着城市生活 的繁华与优渥。这种对立的情感构成了他内心的矛盾冲突,反映在他性格上的 双重人格。一方面,他热爱乡土,关心家人,尽职尽责;另一方面,他追求城 市生活的满足感,嫌弃农村生活的贫瘠。这种双重人格使他的人格分裂,进而 导致行为上的矛盾和误解。
刘巧珍是一个善良、美丽、温柔的农村女孩,她虽然没有文化,但她对生活充 满了热情。她对高加林的爱情是纯真而炽热的,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在 与高加林的接触中,刘巧珍意识到自己与他的差距,但她并不在意这些,而是 努力向高加林展示自己的美和善良。她用自己的方式维系着与高加林的感情, 最终打动了他的心。
浅谈路遥的爱情观
浅谈路遥的爱情观浅谈路遥的爱情观摘要:本文主要从路遥爱情观的生成背景以及爱情观在作品中的表现,从整体上对作家的爱情观进行探讨,并通过作品《平凡的世界》《人生》等中的一些事例加以论证。
路遥爱情观的产生也大致分为内外因两个因素,内因就是作家独特的情感经历,而外因那么是由于社会地理环境以及儒家思想等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形成了路遥传统母性意识和现代女性意识相扭结的悲剧性爱情观,实质上也是作家对传统道德的留恋以及对现代文明的正视。
关键词:路遥爱情观悲剧性〔一〕爱情观产生的根源一、作家独特的情感经历路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由穷困,父亲不得不步行数百里,把他送到伯父家,在那样困苦条件下,靠着农村亲人的帮助,作家坚持读完了中学。
这种独特的经历,使他一方面体会到生活的冷酷,另一方面也体味到人间的真情,尽管他曾受尽磨难,但对土地与土地上的亲人眷恋,那么作为一种无意识积淀在他的头脑中,成为他永远的记忆。
即使后来成了“城里人〞,也消除不了他对农村的那份感情,与土地有着割不断的情缘,使他成为城里的“乡下人〞,如《平凡的世界》里有这样一段话:在漫长的二三百年间,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剥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脸┉┉就在大自然无数的褶皱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褶皱〞走进去,你都能碰到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人不可思议。
那些纵横交错的细细的水流,如同瓜藤一般常连着一个又一个的村庄┉┉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体味出路遥对这块黄土地的钟情与偏爱,那绵绵起伏的黄土高原,浑浊汹涌的河水,在路遥的眼中已不再是具体的自然之物,而成为有血有肉的精灵。
失去母爱的路遥不知不觉地对黄土地流露出类似对亲生母亲般的浓厚感情,路遥第1页〔共12页〕的这种对黄土地亲生母亲般的感情造成他情感世界中的“乡土情结〞,这种对乡土的依恋实质上是对传统文明的依恋,对醇厚母性的追寻。
在传统文化中,土地与母亲总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易经》中的“坤〞既表示女性又表示大地,可见,很早土地就是有了母亲的象征,二者在很大程度上是合一的,于是,人物回归土地的宿命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意味着回归母亲的怀抱,作家的“土地情结〞也正是潜意识中对母亲的依恋。
解读路遥《人生》中的爱情悲剧
解读路遥《人生》中的爱情悲剧摘要中篇小说《人生》是路遥的代表作之一。
文章论述了路遥《人生》中男主角高加林形象,他代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新一代农村知识青年。
女主角巧珍,是一个内心近乎完美的,感情单纯性格执著的女孩子。
但是,高加林最终还是无情地离开巧珍,酿成了一场爱情悲剧。
通过对《人生》的解读,进一步去探讨其爱情悲剧的根源。
关键词《人生》;高加林形象;刘巧珍形象;爱情悲剧《人生》塑造了高加林、刘巧珍等很有光彩的农村青年形象,同时通过这些形象的生动描写,比较准确、深刻地反映了新时期农村生活的面貌。
《人生》浓墨重笔写出了加林与巧珍的爱情悲剧,作者不是单纯地从爱情道德角度来评判这场悲剧,而是着眼于社会生活中更深层的矛盾冲突,展现了转折时期城乡交叉的社会矛盾,揭示了重叠复杂的人生纠葛,把新一代农村知识青年的思索、追求、理想、奋争以及他们“先天不足”的弱点和“后天失调”的缺陷一一揭露出来,显现了当代青年崎岖不平然而又充满生气的人生道路,引起了相当广泛的影响。
一、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1.高加林、刘巧珍悲剧高加林是一个心高气傲的农村知识青年。
他虽然是农民的儿子,从来没有鄙视过任何农民,但又从来没有当农民的精神准备。
他渴望离开贫瘠落后的地方,到更广阔的天地去生活。
他一心向往现代文明生活,民办教师这个职业对他来说还是充满希望的。
几年后,通过考试他或许会转为正式的国家教师。
在爱情与事业的天平上,高加林始终偏向于事业,所以一旦个人发展有了更好的可能性,他就会抛弃巧珍。
从文章一开始,他俩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
她毕竟是一个农村的文盲,只会讲母猪下崽,不会讲中东、石油能源问题,只会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加林需要,而不会在精神上理解加林,她对加林内心一无所知。
这种文化程度悬殊的差异,是他们之间很难逾越的鸿沟。
交流与共鸣的局限,以及思想认识的落差,最终宣告他们俩爱情故事的结束。
2.爱情悲剧的根源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下,旧的生活方式已无力限制当代青年新的追求。
吴天明导演《人生》影片分析
《人生》一、介绍《人生》是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吴天明执导的爱情片,由周里京、吴玉芳主演,于1984年上映。
该片改编自路遥的同名小说,讲述了渴望到城市发展的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在如愿到城里工作后抛弃未婚妻,却最终失去一切的故事。
因原作小说本身内容丰富,戏剧性强,吴天明认为,如果仍完全接传统电影观念去搞,会把戏剧性搞得非常强烈,偶合性太大,不符合现代电影观念。
所以,在表现手法上,他采用了大的抒情片断,用来打破戏剧化的结构,试图给观众更多感情、情绪上的冲击力。
在镜头运用上,尽量保持客观状态,让观众自己去想象去补充去思考。
该片给人一种真实而又自然流动的美。
片中浓郁的地方色彩、民族风格、风土人情,将黄土高原的自然之美和西部人民的善良质朴表现得酣畅淋漓。
它对人物感情的刻画,符合黄土文化中传情达意的特点,粗犷而细腻。
环境与人物的紧密结合使自然环境作为艺术要素进入结构,与人物形象的情感色彩结合,创造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氛围。
这一特点在刘巧珍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影评悲怆的人道悲剧——影片《人生》导演风格分析以吴天明为代表的中国第四代导演群体开创了中国电影的新时期,他们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诗化历史的叙事策略一扫深沉的美学风格,表现出对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
特别是吴天明导演的电影作品,与时代变革和文化传统有着十分默契的关系,其经典作品之一《人生》就蕴含着对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在改革发展中的深切思考,揭示了厚重的民风与现代化发展充满着纠葛的张力关系。
影片《人生》在创作手法上遵循现实主义原则,多采用长镜头、空镜头、大远景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利用朴素的艺术语言,客观写实的叙述与描写,冷静细腻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矛盾与情绪,塑造了典型化的身处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形象,以及他们的悲惨遭遇,真实、残酷,发人深思。
一、环境生活的真实性电影《人生》对空间真实的追求,让壮阔深沉的黄土高原原原本本地出现在了电影中,干涸崎岖的土地,沟壑交错的梯田,沟沟梁梁、麦垛石碾,湛蓝的天空,烟熏的窑洞,这些景观淋漓尽致地呈现出中国西部特有的空间特征,它们是电影中人物的故乡,也是哺育吴天明导演成长的沃土。
浅析路遥《人生》
浅析路遥《人生》——高加林悲剧结局的深刻启示《人生》以农村题材为主,通过对农村和城市交叉地带的社会生活作了深刻的反应,对当代青年的人生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这部作品广为人知,其主人公高加林是大家极其熟悉的一位形象,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高家林是路遥所塑造的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悲剧形象。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出来的孩子,他自小就对古老守旧的乡村习俗耳濡目染。
然而在突飞猛进的现代文明冲击下,有知识的他在思想上从来没有当农民的准备,他渴望离开这贫瘠落后的土地,到更广阔的天地去生活。
正是这种渴望让他不断的创业,不断的在希望与绝望之间徘徊。
生活中的大起大落和理想的破灭都给他以致命的打击,无论在命运上还是爱情上他都是一个悲剧的角色。
可以说,高加林的命运悲剧是造成他爱情悲剧的因素,而爱情悲剧正是他命运悲剧的集中体现。
在此,我主要从性格因素和社会历史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高加林和刘巧珍、黄亚萍的爱情悲剧,重温那段飘零的恋情。
一、高加林和刘巧珍高加林与刘巧珍是作者在文中塑造的两个典型人物。
高加林在未考上大学的情况下回农村当了民办小学教师,而当他正感到快意的时候,刘巧珍伴着那圆润悠扬的“信天游”的歌声闯入了他的生活。
他从巧珍纯朴美丽的爱情里深深地感到,他不应该害怕在土地上生活。
其实刘巧珍是早已爱上高加林的,但多年来她都一直把这种爱深深地埋在心里,因为她是个文盲,在高加林面前她感到自卑。
但巧珍对加林的爱,冲破了陈旧而世俗的婚姻束缚。
为了和加林在一起,她不惜与父母闹翻,她和加林之间的爱是没有任何杂质的纯真的爱。
然而,她和高加林之间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不会有结果的,客观地说她们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一)文化水平的差异高加林是一个知识青年,而巧珍却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姑娘,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他们精神追求的不一致,没有共同的语言就没有真正的爱情。
他感到了情感上的空虚,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高中时和黄亚萍一起看书讨论文学的日子,其实他是在拿两个不同世界的女人做对比。
路遥小说爱情悲剧中的人性美
过 了 干辛 万苦 迎 来 了事 业 的成 功并 获得 人 生 的荣 耀 时 ,秀 莲却 因
纵观 路 遥小 说 中 的爱 情描 写 ,我们 会发 现 一个 值得 注意 的现 象就 是作 者所 讲 述 的 男女 主人 公 的 爱情 故事 ,其 结局 都 不是 完 美 的 皆大欢 喜 的结 局 , 多 的是 令人 心酸 而凄 楚 的 悲剧 。 遥常 以青 更 路
路遥 小说 中_ 个重 要 的 内容就 是 善 于描 写 城 乡交 叉地 带 的 男 一
女 青年 的 爱情 生 活和 理 想 追求 。路 遥 正 是通 过 对爱 情这 一 永 恒题 材 的描 写 。深 刻 反 映了 改 革转 型 时期 丰 富复 杂 而 又悲 苦 的现 实生
活 , 现 了青 年 男女 在 各种 矛 盾冲 突 中 心灵 的痛 苦 和 欢乐 , 达 了 展 表 作 者 对爱 情 的独特 体 验和 感 受 。
活 中对 爱情 的执 着追 求 。但是 男女 主人 公 的 爱情 几乎 都 不是 完美
的 大 团 圆结局 , 而是 采 用悲 情 、 凄楚 的 悲剧 来 收场 。 本文 主要 探 讨 路遥 小说 爱情 悲剧 的 几种 形 式 ,以及 男女 主人 公 在 追 求爱情 中所
体现 出的人 性 美。
关键 词 : 路遥 小说 : 爱情 悲剧 : 人性 美 中图分 类号 : 6 文献 标识 码 : 1 0 A
论路遥小说的悲剧意蕴
论路遥小说的悲剧意蕴一、本文概述《论路遥小说的悲剧意蕴》一文旨在深入探讨路遥的小说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悲剧意蕴。
路遥,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创作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
他的小说常常以真实的社会背景为基础,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入人心的叙述,展现了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以及社会历史的沧桑巨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路遥小说的悲剧意蕴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我们将关注路遥小说中悲剧形象的塑造,探讨这些形象所承载的社会意义和人性深度。
我们将分析路遥小说中的悲剧冲突,揭示这些冲突如何反映了社会现实的矛盾和冲突。
我们将探讨路遥小说悲剧意蕴的成因和价值,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路遥作品的文学魅力和社会意义。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揭示出路遥小说的悲剧意蕴,进而深化对路遥作品的理解和研究。
我们也希望通过对路遥小说悲剧意蕴的探讨,能够为当代文学的创作和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二、路遥小说中的悲剧人物路遥的小说世界里,悲剧人物层出不穷,他们如同黄土高原上的风,带着深沉而强烈的情感,穿梭在历史的纵深与现实的横截面之间。
这些人物并非简单的悲剧符号,而是具有深厚内涵和复杂性格的真实存在。
在《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和孙少平兄弟俩便是悲剧人物的典型代表。
孙少安,作为家中的长子,承担了过多的家庭责任,他的一生都在为家庭、为土地而辛勤劳作,尽管内心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但却因为现实的束缚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的悲剧在于,他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将自己的理想深埋心底,默默承受生活的艰辛。
而孙少平,则是一个有着更为复杂性格的悲剧人物。
他渴望知识,向往城市生活,但却因为家庭背景和社会现实的限制而无法如愿。
他在城市的边缘徘徊,经历了爱情的甜蜜与苦涩,最终却不得不回到农村,继续父辈的生活。
他的悲剧在于,他有着超越时代的思想和追求,但却无法摆脱现实的束缚,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除了孙氏兄弟外,《人生》中的高加林也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
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毕业论文题目: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学号:姓名:教学院: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5年5 月10 日教务处制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论文任务书注:本表一式一份,用于装订完整文本。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论文学生诚信声明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提交的毕业论文《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论文中所引用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加以说明;对本文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如果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的情况,本人愿承担全部责任。
论文作者:(签字)时间: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字)时间:年月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是本人在校期间所完成学业的组成部分,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属于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本人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网页制作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毕业论文无论做何种处理,必须尊重本人的著作权,署明本人姓名。
未经指导教师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同意,本人不擅自发表毕业论文相关研究内容或利用毕业论文从事开发和盈利性活动。
毕业后若发表毕业论文中的研究成果,需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作者第一单位署名应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成果发表时本人工作(学习)单位可以在备注中注明。
论文作者:(签字)时间: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字)时间:年月日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引言 . (1)一、高加林与刘巧珍纯洁美好的爱情 (1)二、高加林与刘巧珍爱情悲剧的原因 (2)(一)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缺陷 (3)1. 高加林性格中存在的缺陷 (3)2. 刘巧珍的顺从和自卑 (4)(二)高加林与刘巧珍不同的价值观 (5)(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6)三、对高加林与刘巧珍爱情悲剧的反思 (8)(一)从高加林的角度看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8)(二)从刘巧珍的角度看要在爱情中保持个性和独立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浅谈《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作者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摘要:《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作,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高加林在几年中身份的反复变化。
试析路遥《人生》中人物的爱情观
试析路遥 《 人 生》 中人物 的爱情观
。李孝 阳
摘 要: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路遥 的中篇小说 人 生》,其 中人物对 爱情 的向往和追求 ,演绎 了一部甜 蜜和 忧愁并存 、高昂和低沉 交织的爱情交响乐,具有 恒久的 艺术魅力 ,给人们 带来 了不尽的艺术享受。分析人物 的爱
情观及其社会历 史背景,对 于我们深刻把握作 家创造 的独特艺术世界具有重 大意义。
那 样爱着这 个 曾经抛 弃 自己的男人 。她甚 至希望村 小学增 他是教 师, 自己是文盲 ,二人 之间有鸿沟 ,不般配 ,如今
加 教 师 时 , 首 先 考 虑 高 加 林 。 这 一 点 更 是 让 自己 的姐 姐 感 二 人 平 等 了 ,都 是 农 民 ,她 的 内心 燃 起 了 希 望 。他 们 激 烈 到 惊 讶 。 能 够 这 样 做 不 再 是 卿 卿 我 我 的 小 爱 ,而 是 超 越 了 地 相 爱 着 。 后 来 加 林 去 县 城 当 宣 传 干 事 , 亚 萍 强 烈 地 追 求 个 人 恩 怨 的大 爱 , 是 需要 莫 大 勇 气 的 。 2 . 黄亚 萍 的爱 情 观 : 理想 与现 实 的 冲 突 者。 “ 在 她 看 来 ,追 求 个 人 幸福 是 一 个 人 的 权 利 和 自 由 , 他 ,向他表达 了爱情 , “ 并准 备 让 他 跟 她 去 南 京 工 作 的 时 候 ,他 才 把 爱 情 和 他 的前 途 联 系 在 一 起 了 ” , “ 他 反 复 考 上 这 个 重 要 的转 折— — 这 也 许 是 决 定 自己 整 个 一 生 命 运 的
关键词:人生
爱情
时代 Leabharlann 润 干 涸 的 大地 一 样 温 暖 着 高 加 林 的心 。 高加 林 的 内心 始 终 是 不 平 静 的 , 离 开 家 乡 的 希 望 破 灭 了 , 但 远 方 的 召 唤 仍 旧 在 心 底 深 处微 弱 地 回 响着 。 他 一 想 到 自 己 的未 来 与黄 土 地 为 伴 ,凝 固 和 沉 淀 在 高 家 庄 ,就 有 一 点 不 甘 心 。 他 和 几 个
浅谈路遥小说《人生》的悲剧结构艺术
浅谈路遥小说《人生》的悲剧结构艺术作者:仲钰皓来源:《新校园(下)》2017年第09期摘要:本文基于对《人生》的研读,从作品本身的爱情观与爱情悲剧出发,分析了作者所偏向的爱情观,以及小说中爱情悲剧艺术的刻画手段。
关键词:路遥;人生;悲剧;结构艺术一、《人生》作者简介与内容简述路遥原名王卫国,出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的贫苦农民家庭。
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写作风格偏向于现实主义,擅长将平常人物的生活状态用小说形式描绘出来。
路遥于1982年创作中篇小说《人生》,该小说以改革时期西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写作背景,叙述了高加林与刘巧珍以及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纷,描绘了一个复杂又矛盾的悲剧主人公形象。
小说主人公高加林的经历可谓一波三折,在失意时遇到淳朴的刘巧珍,但当遇到黄亚萍后,他拒绝了刘巧珍的爱,踌躇满志地向往城镇发展,却因关系事件被告发重新回归热土,黄亚萍也离他而去。
高加林一生都在艰难跋涉,思想处于不断波动之中,其具有自尊与自卑、脆弱与勇敢、朴实与虚伪的矛盾性格特征。
二、《人生》的爱情悲剧与价值观1. 《人生》的爱情悲剧高加林与刘巧珍之间的感情所影射的是传统爱情观。
在小说中,高加林是村中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而女一号刘巧珍是落后农村中淳朴的女子,追求最为平凡、最为平淡、男耕女织的生活。
而黄亚萍与高加林的爱情则反映了两种观念的矛盾,黄亚萍是城市中较为优秀的女性,追求爱情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路遥在刻画两个女性角色的时候,将两者的矛盾描述得非常到位,利用矛盾将文章的结构融会贯通,将意境表达出来。
两个女人的爱情,一个代表旧时代淳朴的爱情,一个代表新时代的爱情。
在爱情方面,高加林犹豫徘徊。
他过分追崇新时代,甚至有些盲目,这便导致了爱情悲剧。
他抛弃刘巧珍追求美丽的黄亚萍,而当高加林重回农村时黄亚萍便抛弃他,重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2. 《人生》的爱情价值观仔细品读文章不难发现,路遥的爱情观是偏向于刘巧珍身上所体现的传统爱情。
在刻画矛盾时,他特意将刘巧珍的形象高大化,将其塑造成除却知识文化外最为完美的农村女性。
浅析《人生》中刘巧珍爱情悲剧的原因
浅析《人生》中刘巧珍爱情悲剧的原因作者:王宜楠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年第24期摘要:《人生》中,巧珍无比热爱着高加林,无私奉献着自己的爱,但巧珍和高加林的爱还是变成了一场悲剧。
悲剧的产生有巧珍方面的原因、有她和高加林之间的差距,还有社会的原因。
关键词:《人生》;爱情悲剧;原因《人生》中描写了高加林和刘巧珍的令人惋惜、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
巧珍那么热烈地爱着高加林,无私地奉献着她对高加林的爱,可最终高加林还是把巧珍给抛弃了,在遭到高加林抛弃后,刘巧珍还是以水一样的大度包容了高加林,可这样,他们的爱情也只能是一场悲剧。
爱情本就是如此,爱一直就是两个人的事,离开了任何一方都不能称之为爱情,纵使你付出的太多,也最终以结束来收场。
在《人生》里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是以悲剧结束的,悲剧的原因,不仅仅因为高加林一人,有很多很多的原因,今天,我要谈谈我对巧珍爱情悲剧原因的主要看法:一、巧珍方面的原因我今天要谈的内部原因即主要是巧珍自己自身性格的原因,巧珍自身的性格是具有悲剧性的,她热爱着高加林,她爱高加林胜过了爱她自己,在高加林面前巧珍迷失了自己。
在高加林面前巧珍,永远是卑微的,她在爱情的位置里,一直处于低姿态的方面。
巧珍在高加林面前,是卑微的,是自卑的,她觉得高加林一直是美好的,她被高加林飘洒的风度、漂亮的体形和那处处表现都表现出来的大丈夫气质所吸引;她也单纯地爱着高加林一身本事,吹拉弹唱,样样在行;会安电灯,会开拖拉机,还会给报纸写文章;她的内心深处高加林始终是这样的:衣服不管新旧,常穿得干干净净,浑身的香皂味。
而在现实生活中,她的自卑感常常使她没有走近高加林的勇气,她无时无刻都在想念着高加林,而她又怕见到他,她怕在高加林面前的她是不好的她,没有知识的她,这一切都是源于她的自卑感。
在巧珍和高加林在一起以后,巧珍也是一直被动地等待着高加林的回应。
被动地等待回应,在我看来就是一种卑微的等待。
浅析《人生》的悲剧性及其审美意义
浅析《人生》的悲剧性及其审美意义浅析《人生》的悲剧性及其审美意义华师文学院俞明海摘要:路遥的小说里,在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历史变革的激流中,在那些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并创造新生活的普通人身上蕴含着沉郁的悲剧色调。
小说《人生》以高加林以弱小个体与无法抗拒的“命运”抗争而失败的人生为构架,交织着高加林与巧珍的爱情悲剧,充溢着一种对于变革现实的热烈的期待和深情呼唤,启示我们在变革社会时候要关注人的发展,“要在文明与愚昧的冲突中正视民族文化心理的衍变”。
关键词:路遥《人生》悲剧性审美意义路遥,原名王卫国,1970年开始使用笔名路遥。
他是当代文坛一位重量级的作家,虽然英年早逝,但是他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振奋人心的作品。
路遥的作品,充满人生的苦痛与磨难,但是又充溢着昂扬奋发的抗争精神。
这二者的结合使路遥的小说具有了悲剧意蕴。
“路遥的小说里,在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历史变革的激流中,在那些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并创造新生活的普通人身上蕴含着沉郁的悲剧色调。
”1路遥代表作《人生》,笼罩着浓重的悲剧色调。
而读者置身于这样一种氛围,不但经受了灵魂的洗礼,进而走向审美反思的高度,再次咀嚼人生和生命。
悲剧是美学审美范畴之一。
所谓悲剧性,就是社会冲突及其结局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指在特定社会环境和条件下,相对弱小的美善事物、力量在和强大丑恶势力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中遭到摧残或死亡。
《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
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的悲剧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
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
路遥的《人生》,并不像西方悲剧理论所强调的那样,写崇高和伟大的磨难、毁灭,而是侧重展示普通人的悲剧,致力于描绘现实生活中普通人与命运抗战的悲剧性,“在那些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并创造新生活的普通人身上蕴含着沉郁的悲剧色调”。
《人生》中的命运,不同于《俄狄浦斯王》中的带未知宿命色彩的“命运”,而是一种个体无法抗拒的现实决定的人生方向。
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色彩及其影响因素解析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路遥《人生》中高加林的悲剧色彩及其影响因素解析董晓莹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摘 要:《人生》的悲剧命运都是以高加林为人物中心来描述的,在城乡差异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以一个向往城市生活追求理想的年轻人为代表并且种种失败的命运时,反之,高加林处于那样的社会环境下,造成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本文将从高加林的事业、爱情方面来阐述路遥在《人生》中主人公的悲剧色彩,以及在很多社会环境中造成的因素分析。
关键词:人生;结果;悲剧色彩[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50-01引言:《人生》这部文学作品被发表于1982年,在改革开放时期,作者路遥带给我们很多有力量的作品。
这部文学作品是作者的成名作,在城乡差异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讲述了主人公高加林的事业以及爱情最终以失败告终的结局,他的结局令人反思,让我们开始去了解人生并对社会产生新的认知。
一、高加林的事业悲剧《人生》中的高加林是一个很复杂的角色,文中的他既表现出吃苦耐劳的品质,又带有年轻人身上所具有的自信与从容。
在大胆追求自己理想的同时,又表现出自卑、虚伪和软弱的一面,给人一种既可怜又可恨的感觉。
高加林本身是一个知识分子,有追求有理想的年轻人,有着强烈的上进心。
在他心中,他内心是渴望城市的生活;但是,由于自身的矛盾与农民之间的悲剧性矛盾,再加上社会历史制度的不完善,这些因素都让他彻底感受到现实的差距,这些在现实中存在的矛盾直接影响着主人公的悲惨结局[1]。
高加林的特殊遭遇表现出一种社会现状造成的悲剧,这一现状的范围虽然比较扩大化,但是在高加林的工作方向却实实在在地存在悲剧。
工作方面种种的失败并不是他不适合做这些工作,而是这中间参杂这许多的社会因素。
因此,他的人生在事业方面注定都是以悲剧收尾。
二、高加林的爱情悲剧1.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高加林在人生最落魄失意的时候遇到了刘巧珍的爱情,然而刘巧珍甘愿为了他不顾父母的打骂;为了他奋不顾身;为了他向传统的乡风挑战,这一切的一切让高加林为之感动,跟刘巧珍在一起是快乐的。
浅析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重读路遥《人生》
严重,建议框或拉米那。 第三,从风格上看,宜同自家装修和家具风格相匹配。油画框庄重,
对家具风格有较大要求,尤其是金色的框,更显浓重气氛,如同环境不 符,则显示十分突兀,水晶和拉米那简洁,适合面比较宽。若风格属于 北欧简洁风格建议拉米那和水晶。
入册张数问题: 一般影楼在和姐妹们谈入册张数时候都是不能被 3 整除的倍数,一 般情况下,影楼会约定,22,24,26,28,32,34,40 张等等数目,这 样的数目,如果直接做满版如册不会遇到问题。一旦要求数码设计,往 往会迫使消费者后期加片,一般来说,做数码设计,按照影楼大众化模 版样式,要使得相册丰满而不拥挤,那么 1p2 页舫 3 张照片是最合适的。 这样看来大方且不凌乱。依次推断,10p 需要 30 张,11p 需要 33 张。。。。 所以我们需要的照片数目应该是被 3 整除的数目才对,但影楼谈单时是 不会说的,但我们往往忽略,剩下不够的就只能消费者自己掏钱买了。 否则很难协调做好整本的数码设计。 例如:影楼给 28 张入册,10p 像册。作整本的数码页设计。3 张/p, 需要照片 30 张。那么后期咱们为了保证相册的整体风格至少要买 2 张 入大册。现在影楼整体入册大小价格基本在 150/张左右,则最后至少再 花费 300 元。这意味着相册无形中提高了 300 元。所以一定要注意入册 张数问题。 服装: 一般来说婚纱照 4 套衣服,应该至少争取到一套的 vip 服装,vip 服装好处:第一,流行,第二,干净。 vip 服装一般都保护的比较好: 第三,避免拍照当天被推销。很多没有订 vip 衣服的新娘,当天被带到 vip 区,眼睛一亮,就不舍得回普通区了,于是乖乖交钱。。。。所以,还 不如前期订单就定下来一两套 vip 衣服!一般在 2 千多(含以上)的套系都 是可以要求有 vip 服装 1-2 套,但是这个市根据套系内容在具体订的。 如果几套服装都要穿 vip 那肯定要加钱。拍照中不宜过分关注服装的价 格。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好了。亲友欣赏照片时,不会在意我们的衣 服是普通区的还是 vip 的,记得,衣服是为人服务的。服装主要是以女 士为主,(因为女士挑选以后,男士才选择衣服)比如:订单内容里有 5, 6 套衣服,那么在这 5-6 套衣服里最少要有所谓的 vip(销售区)的衣服 2 套或更多。一般衣服是这样安排的:1 件室内白纱,1 件室外白纱,1-2 件礼服,1 件特色服装,1 件古装服装。 注意:一定要问清楚,我这个价位可选的衣服是哪些。同时兼顾先 生的服装(男士衣服虽然款式少但领结和腰封上也是有花样的)订单上一 定要清楚:有没有 vip 区服装?拍照时究竟可以换几套衣服?换几次装?阳 光棚是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外景?
阅读课 路遥《人生》内容简介
•
刚对农村有所安心,有一次替生产队进城掏粪 ,却受 到小市民的无端指责,从而再次激起他进城的决心。 当官的二爸从新疆转业回乡当了县劳动局长,曾经利 用权势把他从民办老师中赶走的公社干事马占胜等见风使 舵,让高加林走后门进城做了记者。
高加林重拾失去的理想,忘我工作,但就在此时高中 同学县城广播员黄亚萍出现,并频频向高加林发起爱情攻 势,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无疑是位现代女性,她开朗活泼, 却又任性专横,她对高加林的爱炽烈大胆又有一种征服欲。
刘巧珍
1、性格上: 温柔善良、善解人意。 2、爱情上: 质朴纯真,真诚热烈。 3、不足: 不识字,没文化。 巧珍虽然没有文化,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 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高加林在她 眼中是完美的,被高加林抛弃,依然处处替高加 林着想。
刘巧珍
巧珍有一颗平凡又可贵的金 子般的心,有一份执着追求 的爱。她美丽善良而令人喜 爱,个性单纯而情感丰富, 外表温柔而不乏坚强,是一 位热爱生活、敢于追求、热 爱生命、忠于现实的完美的 农村姑娘形象。
高加林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已经受了很大高加林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已经受了很大的精神创伤后来他当了民办教师也安安稳的精神创伤后来他当了民办教师也安安稳稳过了三年本来他想在这几年好好努力稳过了三年本来他想在这几年好好努力转为正式教师但是毫无能力和经验的三星转为正式教师但是毫无能力和经验的三星回来顶替了他这是他人生事业上的第一次失回来顶替了他这是他人生事业上的第一次失二高加林的爱情悲剧二高加林的爱情悲剧高加林和两个女人之间的爱情均以悲剧而高加林和两个女人之间的爱情均以悲剧而终是高加林那种追求虚伪的梦幻般的爱情所终是高加林那种追求虚伪的梦幻般的爱情所致是他一错再错最后使他失掉了自己的一致是他一错再错最后使他失掉了自己的一切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黄土地切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黄土地
路遥《人生》赏析
路遥《人生》赏析理想人生,无奈现实――――路遥《人生》赏析我是在大学才接触到《人生》这本书的,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词藻堆砌,没有用优雅的句子叙述,吸引我的是那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现实的社会意义。
我一口气将它读完了,《人生》带给了我深刻的反思,给了我对人生,对现实一定的解读。
我觉得,我们大学生应当多看看这类书,也许在现实不公面前,在现实残酷面前,得到一丝心灵慰藉,获得更多的启发。
人的一生总是面对一个又一个的矛盾,面对一个又一个选择,正如故事的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经历一般。
高加林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当起了小学教师,他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满足地生活着,可是因为大队支书高明楼的儿子高中毕业没事做而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农村做了农民,在那痛苦煎熬的时刻,村里最漂亮但没有文化的女孩巧刘珍走进他的生活。
他的内心由彷徨转为宁静。
然而不久以后,因为叔叔的调回,一些人的见风使舵使他返回城里。
在都市生活中,加林与巧珍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同原来同学亚萍相处后,两人暧昧起来,亚萍与男朋友克南毅然分手而不顾一切选择了加林,加林也最终放弃了巧珍,与亚萍好上了。
但一切皆有因果报应,加林走后门被克南的妈妈揭发又不得不回到农村,而此时巧珍已成为人家的新娘。
加林希望自己鲤鱼跳龙门,走出农村,可是兜兜转转,回到原点农村,也失去了爱他的巧珍。
现实就是这样,在一次次矛盾中,一次次选择中总会有得有失,总会有些东西和我们的理想背道而驰,把握好了,你就可能会有理想的生活,把握不好,也许你就走进了那个无奈的现实社会。
面对高加林这个人物,我没有恨,没有厌恶,更多的是同情。
加林这人有满身的才气,既能写,又能画,又能唱,又能干,在工作上,他都干的那么的出色,受到了领导的赞许,可是有些东西往往是自己无法掌握,比如特权,比如矛盾,第一次回农村,高加林的教师职业让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三星顶替了,因为高明楼是大队书记,不能违背的特权,你高加林又能怎样呢?他第二次回村,是他走后门被人揭发了,有一句话说纸里总是包不住火的。
再读路遥《人生》浅析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
再读路遥《人生》,浅析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摘要]:人生,就是人们渴求幸福,追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过程,人类生存至死亡所经历的过程。
路遥笔下的《人生》发表于1982年,它是一部洋溢着浓郁时代特征的现实主义作品。
它是以改革时期的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故事的社会背景,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
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
,深入思索了在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农村知识青年该如何做出人生选择的问题,也充分显示了高加林的性格悲剧。
接下来将从两个人性格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再次回味那段苦涩的爱情。
[关键词]:《人生》性格悲剧爱情悲剧路遥的爱情观源于陕北特有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他个人的情感经历,表现在作品中是对美好爱情的悲剧结局的表现,这就形成了路遥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互扭结的悲剧性爱情观,其实质上乃是作家对传统道德的留恋以及对现代文明的正视。
《人生》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就是一曲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
高加林的悲剧并非偶然,在这令人痛惜、悲愤的故事背后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和深思,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思想潮流和不同的意识氛围。
人,特别是刚刚在起点上迈步的年青人,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上总是懵懂而又单纯的。
当环境迁就了人,人往往成了悲剧,而当人顺应了环境,环境又往往成了悲剧。
在这纷繁芜杂的社会里,充满美与丑、善与恶、人与人,人与环境等种种不同的矛盾,他的失败就是因为他不太理解通往新生活的正确而又艰难的道路,从满足个人的欲望出发去研究生活,那么生活所给的往往是不幸的结局。
一、性格悲剧影响了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美好的爱情不仅建立在坚实的现实生活基础之上,而且也应该建立在相互了解,共同追求,彼此爱慕的基础之上。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高加林,他身上带着厚厚的黄土味,他的骨子里也有一种积极向上的血性的东西,也有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也同样渴望有物质为外套的爱情,我们不能否定他的向往与追求,也不能扼杀他内心的冲动。
爱情也需要正确的人生观——解读路遥《人生》中的爱情悲剧
爱情也需要正确的人生观——解读路遥《人生》中的爱情悲
剧
李秀清
【期刊名称】《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在高加林由农村到城市再到农村的生活经历中有过两个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女性:刘巧珍和黄亚萍,但最终二人都未能与高加林走到一起,其爱情发展都是随着高加林地位的变化而变化的.在整个爱情故事中,三个人都有错,巧珍错在没有文化,亚萍错在自私自利,最重要的是高加林缺少正确的人生观.他将自身执着的人生价值的实现仅仅理解为自己世俗社会地位的不断递增,对人生价值持一种肤浅的理解.【总页数】3页(P162-163,165)
【作者】李秀清
【作者单位】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五年大专部,河南,焦作,454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爱在冲突中零落——从萨特的“爱情观”解读《八月之光》中乔安娜与乔的爱情悲剧 [J], 章艳萍
2."城乡交叉地带"爱情悲剧的个性解决——《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解读 [J], 王永军
3.悲剧的人生无果的爱情:屠格涅夫小说中的爱情主题新探 [J], 李淼
4.爱情的悲剧——浅析路遥作品中的爱情观 [J], 黄晶
5.论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爱情悲剧 [J], 王仁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生》中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论《人生》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摘要:没有谁的人生路是笔直、顺利的。
从出生到死亡,我们的心智、身体都由弱变强。
没有人从生下来就是无坚不摧的,面对周围的是结合自己的生活,没有人有绝对的自信。
路遥的《人生》是他的成名作,文章发表后曾获得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文章描写了一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中国西北的一个普通高中毕业生高加林,从民办教师落马后变身成为农民,与同村的农民姑娘刘巧珍产生了爱情故事,可他不甘于农村的生活,想突破传统的束缚,飞向大山的另一边,去城里做有头有脸的人。
却因为各种原因他与巧珍的爱情以悲剧收了场。
本文试着从两人的爱情观和社会背景两方面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共同感受爱情的悲欢。
关键词:《人生》爱情观社会背景爱情悲剧悲剧的产生往往是从一点一滴的细节孕育而成。
小说开始:傍晚的阴云密布,沉寂的等待和低沉、连续不断的嗡嗡声,已经预示了这段爱情的不寻常。
高加林高中毕业当了乡村里的民办教师,好景不长就被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去了职务。
他的希望破灭了,又不得不走父辈的老路,当土地的主人。
正是这段时间造就了他与刘巧珍的爱情。
刘巧珍无私的爱稀释了他对生活的不满。
他曾经发泄般的去干活,他就是要做给别人看,他有多坚强,他有多与众不同。
刘巧珍的爱让他低沉的情绪慢慢改变,是巧珍的爱情才使他开始振作。
后来,高加林进城当上了县里的宣传干事,工作积极,才华横溢,又博得高中同学、县广播员黄亚萍的爱慕。
在城市生活,个人前途与新的情感诱惑下,高加林狠心地断绝了与巧珍的关系。
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是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等一系列复杂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时代悲剧,爱情悲剧。
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一种悲剧。
假如当时高加林没有被顶去民办教师的位子,他不会回到农村,他还会和巧珍相爱吗?我想肯定是不会的。
任何事情的产生都会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
路遥作品里的生活有人称它为“城乡交叉地带”的生活。
高加林与刘巧珍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城乡结合的地方高家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路遥《人生》中爱情故事的悲剧性
孙亚飞 西北师范大学
摘要:该论文通过对高加林与刘巧珍,高加林与黄亚萍的情感纠葛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来理解人物的悲剧性。
这种悲剧性对我们认识作家及其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知识;爱情;命运;悲剧性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3]419。
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人们不免感到悲痛与震惊,这就是悲剧。
路遥的小说中写得最多的就是悲剧,比如《人生》中的爱情悲剧。
爱情的产生源自双方的相互爱慕,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盘算了。
情侣之间的相互倾慕因为外在,因为志趣而交往。
但是,这种情侣在路遥的作品里却总是难成眷属,爱情总是以悲剧收场。
一、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人生》里的刘巧珍是一个带有母爱关怀式的女性形
象,当高加林生活遇到挫折,为了安慰心灵受伤的高加
林,而来到他的身边,给高加林母亲般的爱,刘巧珍深爱
高加林就像深爱着自己的孩子,而高加林本身投进巧珍的
怀抱,就像受伤的孩子希望得到母亲的爱抚。
高加林一开
始并未考虑到自己是不是真的爱巧珍,所以他们的爱情揉
进了太多的母性情感。
一方是付出者,一方是接受者,这
样的爱情模式是一种母性化的爱情。
这也是在农村的大背
景下,他们可以相恋,可以相爱的基础,因为这是高加林
此时的心理需求,在刘巧珍的这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是
他们可以在一起的现实可能性。
高加林和刘巧珍的这种母性化特征的爱情,也为最
后的悲剧式收场埋下了痛苦的种子。
高加林身上打着无法
抹去的农村烙印,可是他面对乡村的土地充满了逃离的意
念。
和刘巧珍在一起,很可能就要做一辈子的农民,这根
本不符合他的追求,所以这也注定了只要有新的做一个城
市人的机会,摆脱农民的身份,他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背
叛。
这也可以看出在刘巧珍那里寻求的不是爱情,只是暂
时的慰藉而已。
而这对刘巧珍来讲,无论爱得有多无私多
痴情,也挽回不了爱人。
人活者就会有痛苦,这大概就是
生而无奈。
但是高加林和巧珍没能走到最后,我们并不能
全部归咎于高加林的负心,他们确实存在文化上的差异,巧珍是一个文盲,在她这里高加林在精神上永远不会得到
满足,而这种鸿沟,刘巧珍无论多么痛苦也是迈不过去
的,这就是悲剧发生的必然。
二、高加林与黄亚萍的爱情悲剧
黄亚萍是一个富有才情的城市女孩,她不仅可以满足
高加林追求爱情的虚荣,还可以在事业在帮助他,这样看
来,他们的确更容易产生情投意合的爱情。
黄亚萍受过现
代教育,她和高加林一样,有理想,有追求,焕发着新时
代的知识女性气息,注重恋爱双方的理解与共同语言。
所以她和高加林之间的爱情是现代的。
从一方面来看,黄亚
萍也是传统的。
她与高加林的爱情悲剧主要是传统的门户
之见造成的,注重高加林的非农身份。
黄亚萍喜欢的是通
讯干事高加林,而不是农民身份的高加林。
黄亚萍与高加林的爱情故事在小说中是有其社会现
实性的。
首先他存在着共同的文化基础,所以是可以生活
的。
但是小说设置了一个矛盾,就是高加林不能再留城市
生活,这样地域的差异就失去了共同的地域基础,在小说
中我们也看到高加林走后门在县城工作的事情被克男的母亲举报,从而导致不得不回到乡下的命运。
那么就完全隔断了黄亚萍与高加林生活的可能。
社会的现实加上黄亚萍门当户对的择偶观,一起扼杀掉了他们的爱情。
人生大概就是这样的充满不确定性,充满着起落。
“作家写小说,总免不了以己度人,只有把自己放进去,描写才会具有深
切的力量”
[2]154。
路遥的写作往往从自己的人生出发,所以他对人生的变幻莫测,对幸福充满着不信任感,那种悲剧意识流露出来,增加了作品的悲剧底蕴。
三、结语在路遥的小说《人生》里,那些经历了爱情悲剧的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这些青年人,即使经历了这样和那样的不顺与挫败,但是他们依然有应有的责任和承担,坚强地生活着,这些在人生苦难中所应该具有的抗争品格,才是路遥在悲剧意蕴下所推崇的精神。
《人生》的结局是开放的不确定的,高加林还有选择人生的机会,他向往城市,所以有机会还会选择离开农村,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他本是个有知识,自强不息的青年。
从这个层面说,这部作品我们也可以看到路遥对生活还是有希望的。
“任何伟大的悲剧归根结底又必然是乐观的,因为它的本质是表现壮丽的英雄品格”[3]418。
在作品的扉页,写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4]1。
也就是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中,每一个转折都是重要的,或许我们不知道这个转折之后,会有怎样的人生轨迹,但是它真的关系到今后的发展。
因此,在面对人生的选择时,不要急躁,要认清自己,给自己的未来一个定位。
在努力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时刻提醒自己,每一个选择也同样改变命运。
这大概是小说《人生》最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鲁迅.鲁迅散文[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2]王晓明.潜流与漩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3]朱光潜.朱光潜全集[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4]路遥.人生[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