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合集下载

第八章 当代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

第八章  当代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

四、俄罗斯的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
(1)动荡时期(解体—1995年) 1992年4月27日颁布《采取紧急措施保存俄罗斯联邦的科学技术力量》就是面对 不断出现的科学技术发展资金短缺的困难,而发出的总统令。1993年6月22日又颁布 了《关于俄罗斯国家科学中心》,1993年9月16日颁布《关于对俄罗斯科学家给予物 质支持的措施》。  (2)转折时期(1996-1998年) 俄罗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发生于1996年。在《俄罗斯科学发展学说》 提出了科学发展的任务,认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科学技术是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的 源泉。《科学和国家科学技术政策联邦法》是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科学法,对科学 各方面论述得很严谨。 (3)调整时期(2002年到现在) 《俄联邦至2010年及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政策基础》应该采取以下措施:优化科 学组织,改造科学技术机构;建构国家对科学订购产品,建立预测科学发展的体系; 完善科学技术法律;组建独立的监督机构;调节科学技术活动主体闯的相互关系。
二、德国的科学和技术发展战略
德国基本法规定了德国科技发展政策的基本原则是“科学自由,科研自 治,国家干预为辅以及联邦分权管理”。科研与技术政策的目标主要有三点: 扩充和加深科学知识;保护资源和环境,创造宜人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提高 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1)将科技政策调整到以促进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为目标的方 向上来。其手段大致为导向和资助两种。“导向”包括:①法律导向,②政 策导向,③规划导向。“资助”包括:①合同研究资助,②委托研究资助, ③科技咨询资助。
(3)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01—2006财年GPRA战略计划》和《2006—2011 年战略规划》 ①2001—2006财年CPRA战略计划制订了NSF的未来发展框架,提出了人才、思 想和工具三大成果目标,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科研与教育相结合,促进人员、 机构、学科的合作伙伴关系的三大核心战略。NSF的目标为四个相关联的战略 目标:发现、学习、研究设施、管理。 ②NSF的使命是:推动科学的发展;推动国家的健康、繁荣和福利事业的发展, 保障国家安全。NSF的核心价值观由四个方面组成:远景,追求卓越,扩大范 围,责任感。 ③《美国竞争力计划》提出了四条主要措施:其一,对基础研究的投资加倍; 其二,实行永久性的研究和实验税收减免;其三,加强学校的数学与自然科 学等基础教育;其四,加强对劳动力的培训。 ④美国创新体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政府和公共研发投入以及私人投入、创新 文化、多样性大学体系。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主讲:成良斌教学内容和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思想,理解新科技革命对战后世界格局演变产生的影响,从而把握科技与社会的关系。

•了解当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展望当代科技发展的整体趋势以及主要科技领域的前沿动态,从而确立创新意识。

•了解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内涵,明确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战略要求,从而增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1)基本概念界定科学、技术•(2)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恩格斯:“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

生产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关系•(3)当代科学技术的地位作用•古代:间接生产力。

•直接生产力:劳动经验和工艺。

•近代:直接生产力。

•与资本的发展逻辑相关,促进生产工具变革。

•当代:第一生产力。

•(4)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劳动的异化与科技的异化•生态问题2. 当代新科技革命及其对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1)近代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及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以及第三次科技术革命的兴起。

(2)新科技革命对二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影响。

3. 当代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和社会约束(1)社会价值越来越突出。

(2)社会约束程度越来越高。

(3)应用中可能导致的负面效应越来越凸显。

(4)社会影响和社会约束的评价。

目前学术界的主要观点三种观点:价值中性福祸(致毁知识)勾勒姆(Golem):犹太神话中的怪物,强有力、笨拙而又无知。

价值偏向在“动态”的科学技术中产生,这是由科学技术的社会属性决定的。

案例分析核技术与核弹、核能发电转基因技术网络技术核技术的价值:福——核能发电祸——核弹核弹的价值:福——移山填海、开采石油和矿产、扑灭井喷、消灭化学和生物武器、地下核爆炸发电、防止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呈现出了一些显著的特点和趋势。

下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和趋势进行分析和解释。

1. 多学科交叉融合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学科交叉融合。

在过去,不同领域的科学研究往往各自为政,互相独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发现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关系。

因此,各领域的科学家开始进行跨学科的合作,共同探索新的领域和解决现实问题。

例如,在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中,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健康、生物进化、物质构成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开创出新的研究领域和技术应用。

2. 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特点。

数字化技术让我们可以轻松地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智能化技术让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生产和管理,网络化技术让我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信息沟通和交流。

例如,在制造业中,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数字化的物流系统可以更好地管理物流过程,网络化的销售渠道可以让企业更加便捷地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3. 加强国际合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国际性的事务,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变得日益重要。

在国际合作中,各国可以共同探索新的科学研究领域,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例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

同时,国际合作还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交流和分享,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和效率。

4. 重视可持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因此,可持续发展成为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要趋势。

在可持续发展中,科学技术要考虑到其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例如,在能源领域,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5. 人类本体价值的尊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同时也必须考虑到其对人类本体价值的影响。

第六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第六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第六章当代科学技术发 展趋势
2020/11/27
第六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内容纲要
(一)当代科技发展的新特点 (二)世界科技发展的优先领域 (三)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需求 (四)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问题 (五)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 (六)我国科技发展的思路 (七)我国科技发展的目标 (八)我国科技发展的总体部署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
–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以重组DNA实验成功为标志,人类进入了可 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
–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
以微处理器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人 类揭开了扩大大脑能力的新篇章;
第六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
–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功能基因学、蛋白质组学、干细胞、生物信 息学、系统生物学、整合生物学等不断突破,未 来15年可能形成与信息产业并驾齐驱、充满活力 的生物产业群。
第六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
3.能源科学和技术 能源科学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升温,以解决世
界性能源短缺、气候变暖等重大问题; 节能技术、清洁能源、核能、可再生能源的
第六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2.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1)科学研究——巨型化
弹道计算、核爆炸模拟、天气预报、地质勘 探、基因工程、大型管理系统。
微分方程组: dxi /dt = fi (x1,x2,…,xn)
( i=1,2,…,n ) 例 dv / dt = F / m
dv = (F / m) dt
第六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3.纳米材料
纳米:10亿分之一米。 纳米技术:在0.1—100纳米范围内,对物质 和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技术。最终目标是用分 子、原子组装特殊性能的材料和产品。 纳米材料:用纳米级超微粒子构成的材料。 特性:强度、弹性、延塑性、顺磁性、导电 性、稳定性等。 应用:各种材料、所有领域。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_图文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_图文

3.细胞工程
在细胞水平上改变品种、创造新物种的技术。 细胞融合:植物、动物、动植物。 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农作物的试管化、
工业化、商业化。 克隆技术:无性繁殖、生物复制。 干细胞技术:万能细胞,制造器官组织。
细胞工程培养的试管苗
4、基因工程
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遗传物质进行改造的技术。 遗传的物质基础--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 结构的长分子链; 基因:带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由核苷酸的不同 排列顺序所决定(四种碱基A、C、T、G); 基因工程:通过改变基因来改变品种、创造新物 种。 人类基因结构图谱--30亿个碱基配对。 人类基因组"初步解析"--3万多个基因。对医疗诊 断、医药、基因治疗有重大意义。
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 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科技进步贡献 率达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 下,本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 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5位。
(二)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
1、把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 放在优先位置。
2、把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 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提高我国产 业竞争力的突破口。
下一代互联网。
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
(4)智能模拟--智能化
专家系统 机器翻译 智能型机器人
中国机器人导游
3.通信技术
现代通信系统 *终端设备:电话、可视电话、手机、IP电 话 、传真机、数据终端、图象终端等。 *交换设备:程控交换机、移动交换系统。 *传输设备:同轴电缆、卫星通信、无线移动 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
转基因马铃薯
(三)新材料技术
1、结构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 型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等),新型非 金属材料(新型陶瓷等),复合材料。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对中国建设的启示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对中国建设的启示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对中国建设的启示一、科技创新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同时也是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史。

科学技术一开始就由生产决定。

社会生产不断给科学技术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的研究对象。

科技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它又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科技创新这个词近几年才开始在我国应用。

普遍认为,科技创新是原创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总称。

原创性科学研究是提出新观点(包括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等)。

新方法、新发现和新假设的科学研究活动,并涵盖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以新的视角来重新认识已知事物等。

原创性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结合在一起,使人类知识系统不断丰富和完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产品不断更新。

因此我们说科学和技术及它们的创新也是创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认为,科技创新就是科学和技术创新的总和。

这里的科学创新主要是指知识创新,知识是科技经济一体化的知识,所以它可以同创新联系起来。

二、现代化现代化作为一种世界进程,绝不仅仅只有一种模式、一条道路、一种实现方式。

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时代内涵。

我们今天谈到的现代化显然不同于工业化时代的传统现代化,即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特征的现代化,而是信息时代,以知识经济为驱动力的现代化。

如果说在20世纪中叶以前,现代化的主要实现方式是西方化,那么,历史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加上资本主义现代化及其后果所显现的种种危机,人们对现代化的理解也就必然发生变化,各国都将根据其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背景来确立不同的现代化实现方式,现代化的实现方式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征。

强调,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长期实践,可以得出很多重要启示,感受最深的有四点。

一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着力探索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规律。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和时展的条件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深刻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

第四讲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

第四讲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及发展趋势
多学科的研究方法; 多学科联合攻关;
3、学科的多对象性
各门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越来越紧密;
如: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离不开材料科学 的配合
各门学科不断扩展自己的研究领域;
如:人工智能的研究,必须要向认知科学、心 理学、脑科学等领域延伸。
4、科学研究的信息化
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已经广泛渗透于各个科学 技术领域。
2、科技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科技人员知识的半衰期是5年左右; 工程师所掌握的知识90%与计算机的最新发展 有关;
社会劳动结构和工作岗位不断变化。 高智能职 业
3、现代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的周期越来越 短
蒸气机: 电话: 电子管: 汽车: 雷达: 电视机: 晶体管:
100年 56年 31年 27年 15年 12年 5年
5、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
人文社会科学引入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课题 的研究和学科建设; 如:数量经济学、数理哲学、计量历史学、技术美 学等
人文社会科学开始关注和研究科学家活动和科学技 术成果的应用; 如科学道德、科学社会学、科学家的人文理想等 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共同探讨各种社会问题; 如:自然、生态、资源、环境等问题 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增加
科技人员;全世界每10年数量翻一番 1800年:1000人 1850年:1万人 1900年:10万人 1950年:100万人 1970年:320万人 (资料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科技规模;大型、巨型项目越来越多 科研经费;其投入是20世纪初的1000倍 卡文迪什实验室:1930年:2500磅
1970年:50万磅
三、科学技术的数学化发展趋势
数学模型化的趋势; 完整严密的演绎结构系统; 形式化的数学语言; 数学自身的发展加大和加深了科学数学 化的趋势。

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现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
• 现代技术发展越来 越依靠科学.科学 技术的关系已密不 可分.现代技术完 全是建立在科学理 论的基础上,现代 科学也装备了复杂 的技术设施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
1.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 学化就是现代科学技术 的鲜明特征. 2.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使重 大创新更多地出现在学 科交叉领域 3.高度分化,高度综合,以综 合为主导 (高度分化,高度综合,以综 合为主导是现代科学技 术发展的一大重要特点)
现代科技知识(二)
二.环境科学与生存环境的保护
<一>环境科学及其主要任务 <二>环境和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主要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的改变和改变 后的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所产生的问题.环境问题有两 类,一类是环境被破坏,另一类是环境被污染,环境污染主 要是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 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现象.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 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
现代科技知识(二)
3.细胞工程.是一种在细胞水平上进行操作的新型生物技术,主要是利 用细胞的全能性,按照人们的意愿,有计划,大规模地培养生物组织 和细胞,以获得生物及产品,或 使细胞的遗传 ,组成发生改变,从而创 造新的生命 4.基因工程.也称作DNA重组技术,是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用人工方法 在体外或体内把不同生物细胞中的脱氧核糖酸(DNA)分子进行切 割,拼接与重新组合,再转移进欲操作的生命体,以达到改变生物性 状,甚至创造新的生命类型的目的.
<四>重视和加速培养科技人才,发展教育
• 这是当前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从科技发展 史看,科技中心曾有过五次大的转移,而每次大 的转移中,科技人才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现 代科技所表现出的强大社会功能,造就了尊重科 技,尊重人才的观念. • 近代科学中心转移的顺序为(1)意大利<1540-1610>(2)英国<1660--1730>(3)法国<1770-1830>(4)德国<1840--1920>(5)美国<1920---至今 >

简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

简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

简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包括:
1. 知识经济时代到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和信息的价值日益凸显,现代经济越来越依赖于知识经济,科技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 全球化发展:全球化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科技交流和合作,推动了全球科技水平的提高。

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科技联系更加紧密。

3. 科技创新速度加快:当代科技的发展速度快于过去,科技进步的周期越来越短。

同时,新型科技不断涌现,使得科技研究和创新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

4.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科技在医疗、金融、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使得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

5. 可持续性发展:当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关注环境、社会和资源的可持续性,科技的应用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社会公正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育等。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介绍:
1. 科技创新: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政府不断加强对科技领域的支持,提升高端人才的待遇,鼓励创新创业,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2. 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为中国产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新兴产业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迅速发展,传统产业也在加速转型升级。

同时,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产业升级,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能制造等。

3. 人才培育:中国正在积极培养高端人才,以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政府加大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推动产学研合作,鼓励留学生回国创业,吸引海外人才来华工作。

总的来说,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规律是:政府支持力度加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高端人才培育成效显著。

这些特点和规律为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支撑,有望推动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

- 1 -。

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全国人口计生委主任张维庆认为,当代世界科技的发展趋势,主要呈现出六大特征:第一,知识经济将引起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重大转变。

科学技术知识和高新技术是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争夺的目标和关键的要素,在创新和应用的过程中,将不断发展和增值,知识资源取代劳动力资源,将带动各种要素的流动和集聚。

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的哺育、拥有和运用的能力。

第二,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

二十一世纪,世界科技活动将显现出更多的社会功能,浮现科技高度社会化、社会高度科技化的趋向,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科技问题的解决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

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社会科学的手段,来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

第三,学科交叉融合加载,新兴学科不断涌现。

近几十年,一方面科学技术向超微观和宏观两极方向发展,微观是纳米,宏观是大宇宙,两极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揭示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深层次的根本的统一,现代科学技术的革命,其主导作用是高科技集成创新,各种学科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作用和转化,研究的方法从定性阶段进入定量阶段,科技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群体突破的态势。

科学技术发展的跨学科性日益明显,学科边界更加含糊,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的结合往往成为新的增长点。

未来重大创新越来越依赖于多种学科的融合。

第四,科学技术的竞争重心前移。

基础研究的作用日益突出,科技发展的重点由技术研究转向基础研究,由满足需求转向创造需求,由市场需求驱动转向社会发展驱动,不断为科技进步开辟新的方向。

科学理论的超前研究为技术进步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将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中心,引起社会生产力的要件和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

第五,科技创新、转化和产业化的速度不断加快。

创造性的科学工作将成为本世纪人类的主要活动,科学技术、知识增长以及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科研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的周期日益缩短,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科技竞争的核心,成为决定国际产业分工梯队和全球经济格局的基础条件。

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极为重要)

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极为重要)

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当代科技发展主要的趋势,是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蓬勃兴起,它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历史性的跨越。

在这种革命性的变化当中,科技进步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表现出六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呈现知识爆炸的现象。

二十世纪的后三十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总和还要多。

二十世纪中叶人类的科技知识每10年增加1倍,当代,每3-5年增加1倍。

以此推算,人类在2020年所拥有的知识当中,有90%现在还没有创造出来。

今天的大学生到毕业的时候,他所学的知识有60%到70%已经过时。

第二、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周期大大缩短。

在19世纪,电动机发明到应用共用了65年,电话用了56年,无线电用了35年,直空管用了31年,电磁波通信时隔26年;而到了20世纪,这种时间间隔大大缩短了,如雷达从发明到应用用了15年,喷气发动机用了14年,电视用了12年,尼龙用了11年,集成电路仅仅用了2年时间得到应用,而激光器仅仅用了1年。

第三、各学科、各技术领域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

最近几十年来,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多种学科的综合、渗透和交叉,用于解决在科学发展上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导致了一系列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的出现。

比如环境科学、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空间科学等等。

科学和技术的高度融合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

当前科学和技术的结合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更加迅速,逐步形成了统一的科学技术体系。

在这个统一体当中,基础科学的作用日益增强,不断为技术的进步开辟新的方向,并且以更快的速度向应用开发和产业化转移。

数学和定量化方法的广泛应用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又一个基本特征,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已从定性阶段全面进入到定量阶段。

量子力学的突破促进了量子化学、量子生物学应运而生,使化学、生物学进入了定量化阶段,深化了人类对于化学、生物学基本原理的认识。

数学和统计力学的发展,结合大规模计算和仿真技术的应用,深化了人类对于复杂系统的认识,促进了地学、环境科学等学科向定量化的演进。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推动社会改革和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我们科学看待其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一方面是高速度、高精度、高复杂度、高智能化,另一方面是跨界融合和集成创新,即各种技术领域之间的融合和集成,从而形成新的领域、产品和服务。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不仅在物质生产和经济领域有很大的推动力,同时也在能源、环境、医疗、科研等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改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已成为当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它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产业和商业模式。

人工智能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成果之一,为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机器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智能家居等等。

智能化推动的是技术和人的融合,将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为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比如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提高了生产力水平,拓展了人类的视野和认知。

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生态破坏等问题。

此外,科学技术在应用和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滥用、控制、监管的问题,比如网络安全、数据隐私、信息泄露等问题,这些也是当代科学技术的重大挑战之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应当在实践中建立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同机制,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引导和管理,推动科技资源优化分配,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和指导,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推进科技与产业、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深度融合。

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过程,提高社会全民科技素养,推动科技与文化的和谐发展。

总之,当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是紧密关联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负面影响。

我们应当科学看待其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加强科技与社会的协同和对科技的引导和管理,助力科技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情况汇报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情况汇报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情况汇报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涌现出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和突破。

在各个
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影响。

首先,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当代科学技术的一大亮点。

随着互联网、人工
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断拓展,无人驾驶、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领域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和可能性。

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正成为企业决策和创新的重要支持。

其次,生物科技的发展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基因编辑技术的突破,使得人类有可能改造自身的基因,治愈一些传统上无法治愈的疾病。

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药物不断涌现,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农业生物技术的进步也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解决了一些传统农业无法解决的难题。

再者,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也成为当代科学技术的一大亮点。

太阳能、风能等清
洁能源的应用不断拓展,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可持续发展可能。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也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带来了新的契机,成为未来交通出行的主要选择。

总的来说,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影响。

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技术等领域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们期待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为人类的未来带来更多的希望。

科学技术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优化资源配置
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精准度,促进了资源的节约 和循环利用。
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创造新就业机会
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的产业和业态,为就业市场创造了大量 新的就业机会。
提高就业质量
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从 而提高就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和工作满意度。
03
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交叉融合趋势
学科交叉
不同学科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 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如 生物信息学、计算社会科学等。
技术融合
不同领域的技术相互渗透,形成 新的技术体系和应用领域,如人 工智能与大数据、物联网与云计
算等。
产业融合
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加速,推动传 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快 速发展,如智能制造、智慧农业
参与国际科技治理的需求迫切
随着全球性问题的不断增多,参与国际科技治理的需求日益迫切。我国需要积极参与国 际科技组织和多边合作机制,提升在国际科技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06
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政策建议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
制定更加完善的科技创新政策, 包括财政、税收、金融、人才等 方面,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
绿色化、低碳化趋势
绿色化
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观 念的普及,推动科技向更加环保 的方向发展,如清洁能源、绿色 建筑等。
低碳化
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碳排放成为 全球共识,推动科技向低碳方向 发展,如碳捕获和存储、低碳交 通等。
全球化、开放化趋势
全球化
科技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加强,跨国合 作和交流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力 量,如国际科研合作项目、跨国技术 转移等。
市场需求与科研成果不匹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当代科学技术发展1.马克思主义和近现代科技革命(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述是马克思最早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2)恩格斯:“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1.1、18世纪第一次技术革命(1)17、18世纪近代经典物理学革命,引发了以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从而推动了机器制造产业的兴起,由此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地位。

(2)恩格斯:蒸气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変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1.2、19世纪第二次技术革命(1)19世纪下半叶电磁理论等的突破,引发了以电气化和内燃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重工业成为新兴产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资本的垄断程度都大大提高,使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为垄断。

(2)恩格斯:“电工技术革命……实际上是一次巨大的革命。

……最后它终将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1.3、20世纪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1)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创立,是又一次重大的科学革命。

此后,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软科学理论相继问世,高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有了突破性发展。

二战结束后,以上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原子能为龙头的新能源新材料技术,以基因工程为中心的生物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电子技术以及综合性的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发明运用为标志,爆发了第三次技术革命或称新科技革命。

(2)新科技革命使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各个环节,带动了第三次产业革命,使生产力发生质的飞跃,实现了劳动对象人工合成化、劳动工具自动化、人的劳动智能化以及经营管理信息化,增长方式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变,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3)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当代科学技术作为改变世界的主导力量。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科技成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导致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社会生产关系也发生重大变化,全球格局重新调整,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1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生巨变。

(1)科学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使其知识、技能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了人的创造能力和劳动生产率。

(2)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快了知识的形成和传播速度,加快了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提高了管理,运营和交易的效率,从而在总体上导致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3)科学技术开辟了新的产业领域,并使传统产业部门的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和劳动者得到更新,科技不断用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变革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以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和操作系统装备社会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生产向着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2. 2.科学技术推动生产方式发生变革。

(1)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进而产生出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

(2)通过提高脑力劳动的比重,创造了知识化。

人性化的生产方式,把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非创造性劳动中解放出来;(3)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生产方式使封闭的生产转变为开放的生产,从而使生产经营者更加了解市场的反映,信息化、网络化推动着全球生产格局的形成,从而实现了最佳的生产要素组合;2. 3■科学技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纷纷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传统产业,开始了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科技创新能力在决定一个国家在全球产业分工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由全球产业分工的下游进入了中上游的位置。

2.4科学技术推动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1)科技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扩大了对知识。

信息。

技术和人才的需求,增加了市场交换的内涵和规模,导致知识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和人才市场发育与发展;(2)科学技术为人类创造出更加便捷的交通和通信工具,极大消除了地域的阻隔,加快了资本、人才、商品和信息流通速度;(3)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交易和结算方式,使得市场交换走向电子化、信息化、符号化和网络化;(4)科学技术推动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信息技术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为市场的监管和调控提供了新的手段,同时也使市场行为主体能够最大限度避免盲目性;(5)现代交通运输和信息手段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推动了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

2.5科学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1)科学技术不仅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生活,而且作为先进文化的核心和基础,也为人类创造出丰富的精神财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更便捷地学习知识、欣赏艺术和体育,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2 )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内容发生变化,职业劳动时间减少,学习和休闲时间增加•精神生活比重不断上升,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3)便捷的交通和通讯工具,使人们可以很快到达世界各个地方,促进了旅游及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相互了解。

科学技术使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形成新的方式•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人们真正实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可以足不出户,从事各种职业,参与社会活动。

(4)乔布斯的苹果2. 6.科学技术促进了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1)工业化时代需要的是具有专业特长的专门人才,在当代科学技术影响下,人们所面对的发展课题往往突破了传统的专业界限,这就要求人们的知识结构由单一的专业型转变为基础与综合型;(2)随着生产过程对知识要求的增加和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以及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传统的常规教育转变为终身学习与教育;(3)当代科学技术为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出现了诸如远程教育。

网络教育等新的教育方式,为缩小文化教育中心区与边远地区之间。

城市和乡村之间的教育差距创造了条件。

2.7科学技术为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通过便捷的通信交通设施•促进了不同区域、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也为适应科技时代的先进文化发展创造了条件;(2)信息、生物、纳米等科学技术发展引发一些新的伦理道德问题,使传统的文化和道德理念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2.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

(1)科学技术改变着社会劳动力的构成.拥有现代知识、信息。

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数量不断增加,日益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开拓者,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中,由科技企业家、经营管理者、工程师和技术工人构成的中产阶级已经占到人口总数的50%到60%; (2)科学技术推动着传统的金字塔型等级管理结构转变为网络型组织管理结构,当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信息垄断,管理上层和下层获得信息的范围、数量及时间上的差别正在不断缩小,于是形成了一种分层决策、分层管理的管理结构,成为一种快速灵活的决策系统和高效率、高质量的管理系统。

2.9.科学技术推进了社会的民主、法治进程。

(1)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知识、信息的传播,普遍地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组织管理的能力,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意愿提供了条件,不断提高人们的民主、法治意识、观念和参与公共治理的积极性。

(2)案例分析:网络反腐、“表哥”、微博的作用。

2.10科学技术改变国家安全格局。

(1)科学技术使现代战争从机械化时代转向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其基础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核心是制信息权和制空天权。

精准打击、光电、隐形、超限武器和新概念武器等。

成为军事科技竞争的焦点;军民技术之间的界限已被打破;国防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在全球化时代,国家安全已不限于国防领域,单边主义与多极化格局之间的斗争在曲折中发展,在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主流的今天,单纯的军事竞争已让位于政治,经济。

科技与军事等综合国力的竞争;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已由军事威胁,经济制裁转向科技遏制;科技进步使得国家安全观有了新的拓展,国家安全已不仅只是国防安全,还包括了信息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国民健康安全等新的内涵。

3.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挑战自从科学技术产生之日起,人类对它就怀着一种矛盾的心情。

一方面,人们越来越依靠它来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对传统社会观念和社会形态的冲击及其在应用中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又使人们对它产生了忧虑和恐惧,甚至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反技术倾向。

因此,我们在看到科学技术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应当看到它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和挑战。

3.1现代技术的发展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尤其与地球生态圈息息相关,但是,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他还是属人的自然存在物。

人类要通过使自然界变成“属人的存在”,即需要不断地改造自然才能获得自身的存在,人类的产生和灭绝对于大自然来说只是微不足道的时空事件,但对地球生态圈这个狭义的自然界来说,有自主意识的人类出现却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它的对立面,改造自然就意味着与自然界对立,人与自然的矛盾是永远存在的。

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从而就更加剧了这个矛盾。

在海德格尔看来,现代技术乃是一种根据人的设计,向自然提出过分要求,强迫自然改变原来的性状,干扰自然事物按其本性展现的方式,开发自然资源过程就是破坏自然的过程,不可避免要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

3.2技术在应用上的二重性(1)从思想观念看,人类因改造自然的胜利而过高估计了对自然的征服能力;(2)从发展水平看,加拿大学者卢克汉姆认为:“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建一个新的人类环境。

” 一定阶段的科学技术创造了“人化自然”,却不可能完全预测它的后续效应。

(如DDT,如氟里昂与臭氧空洞);(3)从社会层面看,主要根源于不断扩张的资本和特殊利益集团对科学技术的“绑架”、有效的法律和制度监管缺失、道德约束和正确价值观导向不足。

(4)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为社会进步服务,需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发展和传播价值理性,完善法律、监管体制和评价机制。

3.3科学发展对维系原有社会秩序的法律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性的冲击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一是有些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直接冲击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改变了社会的道德价值取向。

例如,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对传统道德价值观的冲击。

(2)二是科学技术发展深化了人们的认识,扩大了人们的道德视野。

例如,生态学研究的深化促进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3)三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使新道德观念的产生。

例如,科技发展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形成了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道德观念等。

原有的道德规范体系受到冲击并不奇怪,关键是人们应该及时适应这种变化并建立新的道德规范,使社会能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态下有序地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