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 赏析
林海课文批注
林海课文批注摘要:一、林海课文简介1.作者背景2.课文主题二、课文主要内容1.课文的背景和环境描述2.主人公的经历和心路历程3.课文中的重要事件和情节三、课文的艺术特点1.文学手法2.语言风格3.思想主题四、课文的现实意义1.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2.对人生的启示3.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呼吁正文:【林海课文批注】一、林海课文简介《林海》是一篇描绘我国大兴安岭森林风貌的散文,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贾平峰。
课文通过描绘大兴安岭森林的壮丽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二、课文主要内容课文的背景设定在我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地区,描述了一片浩瀚的原始森林。
在这里,作者通过对大兴安岭四季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千变万化。
同时,课文讲述了主人公小林在林海中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与这片森林结下的深厚感情。
在重要事件和情节方面,课文通过描绘小林在林海中遭遇的各种困境和挑战,表现了他逐渐成长为一名勇敢、智慧的护林人的过程。
三、课文的艺术特点在文学手法方面,《林海》运用了丰富的描绘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得课文中的森林景象更加生动形象。
语言风格方面,贾平峰以其特有的清新、优美的文笔,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令人陶醉。
在思想主题方面,课文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强调人类应该尊重大自然,珍惜资源。
四、课文的现实意义《林海》以其对大兴安岭森林的描绘,提醒我们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使得地球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课文通过对林海的赞美,呼吁人们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林海》课文解读
【理清脉络】全文先总起,后分述,先写我初入大兴安岭的总印象,再从“岭”、"林"、“花”这三个方面分述所见,又从大兴安岭与祖国建设分述所思,从而具体表现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和巨大贡献。
【写作方法】《林海》这篇课文的结构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先总后分课文共六个自然段,作者采用总起(第一自然段)分述(后五个自然段)的结构形式,先写对大兴安岭的总的印象,接着从“岭、林、花”联想到木材,具体地分述,条理分明地记叙了他的所见所闻所想。
(二)前后呼应课文以对“大兴安岭”这个名字含义的理解为线索,先在开头点明“大兴安岭”这个悦耳的名字让人感到亲切、舒服;最后在结尾段“联想到‘兴安’”中用“所以,我们美丽的兴安岭真是越看越可爱!”再次呼应开头。
(三)层层深入课文的分述是以作者对“大兴安岭”这个名字的理解过程来安排的。
作者先写景,通过细致的描写岭、林、花,让人感受到大兴安岭的美;接着由“谁进入岭中,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怎能不马上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这一反问句自然地引出联想到祖国建设。
由写景到联想,实际上是由大兴安岭的外在美写到内在美,递进式地层层深入。
《林海》这篇课文的结构严谨自然,完整统一,在学习时应该认真体会这种结构美。
【语言特色】作家老舍巧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把大兴安岭的美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读者面前了,让我们感到非常亲切与舒服。
1、巧对比,突出温柔美“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峻。
”作者看到大兴安岭联想到秦岭,拿秦岭的险峻、盛气凌人来比较,突出了大兴安岭的温柔可爱。
2、巧比喻,突出壮阔美“目之所有,哪里都是绿的。
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作者把大兴安岭比做大海,突出了它的宽广浩瀚;把群岭及其林木比做大海的波浪,化静为动,充满了活力,突出了森林的壮阔雄伟。
3、排比,突出变化美“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
《林海》句段赏析
《林海》句段赏析1.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析:这句话突出了大兴安岭的“岭”有各种姿态,与秦岭的“岭”大不一样。
“秦岭”是“险峻”,而大兴安岭是“温柔”。
2.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析:这句话写兴安岭的“岭”十分温柔。
讲它温柔,就是指不险峻,没有高耸入云的山峰。
“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是采用拟人手法来说明兴安岭的山峰虽然有高矮的不同,但任何一座山峰都不高耸于群峰之上,不显示出高人一头的气势,因而显得可爱。
3.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析:这四句话突出描写落叶松和白桦。
第一句写落叶松非常多,像“海洋”;第二句中的“海”就是指“落叶松的海洋”,“白色的浪花”,指的是下一句所说的俏丽的白桦,“泛着”,即飘浮着。
第三句写白桦的树干是银白色的。
第四句“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华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句话是对“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作的具体解释。
总之,作者用了许多比喻句来描写大兴安岭的“林”,把群岭起伏比作大海的波浪,把大片的落叶松比作海洋,把白桦比作海边的浪花。
绘声绘色,使读者如临其境。
4.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析:这句话是对大兴安岭的景物的整体描绘,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她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美丽的姑娘。
“衫”一般指上衣。
“绣花鞋”,这里指盛开的各种野花。
这个描写非常准确、形象,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5.千山一碧,万古长青,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
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析:这几句话由看到的景物产生的联想,抒发亲切、舒服的感受。
佳作赏析林海-作文
佳作赏析《林海》(四)讲课前,我们先花一点时间来回答一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有朋友讲,作文要重积累、轻技法。
这个说法不能说不对,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问题要看在什么样的阶段。
我们在讲课中也提到过,要想让作文真正地得到提升,还要师从于名家名作,要从名家经典中去汲取营养。
但关键是要在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学会了看书的前提下。
刚才有妈妈问,该推荐什么书给孩子看。
我们的观点是:在孩子还没有入门前,也就是在孩子的作文观还没有建立之前,要先把孩子语文书上的课文搞透。
在重积累、轻技法之前应怎么办?要先建立正确的作文观。
什么是正确的作文观?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回答,就举个例子:一个人要想把车开好,根本的东西是用公里数来说话,这就是刚才讲的积累。
没有积累、没有一定的公里数,就开车上高速,那是很危险的。
但是在积累公里数之前,我们要做什么?要上驾校,从点火、挂档、松手刹学起;要从起步、停车学起。
没有这一定技法就上路积累,那是不靠谱的。
我们再回到写作上来讲,孩子们九年义务教育,九年十八本语文书,还看了很多的课外书,长了很多的见识,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能写出一手漂亮作文的孩子并不多。
那就说明:一味地强调积累,是有片面性的。
就如我们学开车一样,没有一定之规、一定之法,没有学会起步、停车、坡起、倒退就上路,那是危险的。
所以,积累与方法,方法与积累,是有次第的,也是相互关联的。
我们在决定积累与技法哪个为主之前,需要为孩子的作文进行一下诊断,看看他作文中的问题在哪里。
写不出?写得空?写得乱?写得不生动?诊断出问题在哪里,我们才好对症下药。
关于这一块,我专门写了一篇博文——《作文该不该有招》,大家可以去我的博客看一下。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再讲一些例子:去年八月份到十月份,我们集中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结合《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对群里将近一百位妈妈的孩子的作文进行了讲评。
通过对照书本进行实战,很多孩子不仅写作水平提高很快,对课文的分析能力、背诵速度也都提高很快。
老舍《林海》原文及赏析
⽼舍《林海》原⽂及赏析 林海 ⼤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不⼀样。
这⾥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可是没有⼀条使⼈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车上看了⼏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脚⾄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谁也不孤峰突起,盛⽓凌⼈。
⽬之所及,哪⾥都是绿的。
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的林海的波浪。
多少种绿颜⾊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
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来呢!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应夸落叶松。
是的,这⾥是落叶松的海洋。
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两⼭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河。
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
我是爱花的⼈,到这⾥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来。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呀:青松作衫,⽩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彩:松影下开着各种⼩花,招来各⾊的⼩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上。
花丛⾥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红⾖。
兴安岭中酒⼚所造的红⾖酒,就是⽤这些⼩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看到数不尽的青松⽩桦,谁能不学向四⾯⼋⽅望⼀望呢?有多少省市⽤过这⾥的⽊材呀,⼤⾄矿井、铁路,⼩⾄椽柱、桌椅。
千⼭⼀碧,万古常青,恰好与⼴厦、良材联系在⼀起。
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体,美得并不空洞。
叫⼈⼼中感到亲切、舒服。
及⾄看到了林场,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
我们伐⽊取材,也造林护苗,⼀⼿砍⼀⼿载。
我们不仅取宝,也作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常青,⽽且可以综合利⽤。
⼭林中已经有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
⼈与⼭的关系⽇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林海》读后感 读《林海》有感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语⾔⼤师⽼舍先⽣的作品——《林海》,这篇⽂章形象地介绍了⼤兴安岭的优美风景,还抒发了⽼舍先⽣对⼤兴安岭⾃然资源在国家建设中起的重要作⽤的感慨,使我也不禁浮想连翩。
《林海》阅读理解
以下是一篇关于《林海》的阅读理解练习及其答案。
原文:在原始森林的海洋里,无数的小树,千姿百态,婀娜多姿,风吹,树动,鸟语,流水声,好像在唱一首大自然的交响乐。
小兴安岭的林海啊!是森工的朋友,是森工的学校。
在这里,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树,就像走进绿色的海洋。
在这无边的森林里,有千山一碧的樟子松,有晶莹如玉的白桦,有高大挺拔的栎树,有青翠欲滴的榛树。
各种树木汇成了绿色的海洋,一株株一片片连在一起,有的独木成林,有的几株至几十株合为一体。
在森林里听不见喧嚣声,但觉分外宁静。
绿色的波浪翻滚着,犹如大海扬起了帆的船头。
然而海风是不会永远怒号的,冬天也会来临。
林海中的松柏更显得郁郁葱葱,青翠常绿。
虽然现在是风和日丽的春天,林海却仍然迷人。
因为这里有活泼可爱的小动物。
它们也怕严寒,怕狂风暴雪吗?这里的松鼠多得数不清,连树林中都有它们的身影。
它那蓬松的大尾巴,像大蓬伞一样展开来,有时坐在树枝上荡秋千,动作神气得可笑。
在小松鼠的地盘周围,没有其他小动物敢去打扰它。
东北虎可算是兽中之王了,可是在这绿色的王国里也有它的席位。
在林海中还有许多河流呢!河水真清啊!清得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河里的鱼儿很多,在水中游来游去。
春天还是花的世界呀!山上的映山红、布谷、报春花、杏花等漫山遍野的开放着。
把绿色的林海打扮得十分美丽。
问题:1. 文章中两次提到“绿色的海洋”,第一次指的是什么?第二次指的是什么?答案:第一次提到“绿色的海洋”指的是小兴安岭的林海。
第二次提到“绿色的海洋”指的是各种树木汇成的绿色的森林。
2. 为什么说小动物和东北虎也是林海中的一部分?答案:因为小动物和东北虎也怕严寒和狂风暴雪,它们需要森林这个环境来生存和繁衍。
同时,它们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森林中的其他生物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3. “这里的松鼠多得数不清”说明了什么?答案:“这里的松鼠多得数不清”说明松鼠数量庞大,说明小兴安岭的森林环境适宜它们的生存繁衍。
《林海》赏析
《林海》赏析《林海》是我国著名作家、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
文中景丽、物美、情挚。
读后,令人不由得产生一种亲切舒服的感觉。
景丽。
老舍先生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笔下,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温柔可亲。
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
”特别是“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这一囊括比喻、拟人、反问三重修辞格的句式,简直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立体、绚丽的画卷,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美。
他写花更具特色,你看:“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恰当的比拟,敏锐的观察,绘声绘色的描绘,美不胜收,妙不可言,怎不令人折服?物美。
作者从千山一碧、万古长青的林海,联想到广厦、木材,直至日用家具,“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此句将大兴安岭同祖国各地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人感到了它的存在,认识到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切、舒服”之感顿涌心头。
情挚。
通览全文,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一腔赞美之情。
作者正是凭借这真挚的感情,讴歌了大兴安岭,讴歌了绿色宝库——林海。
他告诉我们,大兴安岭不仅是良材产地,也是科研基地。
人们利用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给大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
”这说明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
因此,作者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兴国安邦”的意义,其结束句,既深化了文章的中心,又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由此可见,老舍笔下的林海,景丽、物美、情挚,构成了文章鲜明的特色,给人以清新、流畅、亲切、舒服之感,其艺术魅力、感染力极深。
《林海》片断的赏析
《林海》片断的赏析《林海》片断的赏析师: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那是因为他看到了大兴安岭的景色如此美丽,由此而联想到———生:(齐)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师:谁来联系课文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生1:大兴安岭的木材可以做课桌,可以做建房子的材料,所以美得并不空洞。
生2:大兴安岭的青松、白桦是优良的木材,可以建高楼大厦,供人们安居乐业,所以美得并不空洞。
(出示:大兴安岭的()可以(),所以它美得并不空洞。
)师:请同学们联系课前收集的资料,想想怎么完成这个练习。
(同学们一听,马上来了兴致,纷纷拿出自己课前通过网络、电视、课外书等渠道收集到的有关大兴安岭的资料、信息和同学交流,踊跃参与汇报)生1:大兴安岭的木材可以做精美的衣柜,所以它美得并不空洞。
生2:大兴安岭的人参可以做名贵的药材,所以它美得并不空洞。
生3:大兴安岭的紫貂的'貂皮可以做雍容华贵的时装,所以它美得并不空洞。
生4:大兴安岭的小野果可以酿酒,所以它美得并不空洞。
生5:大兴安岭的松果可以做成松节油,所以它美得并不空洞。
生6:大兴安岭的景色优美,可以称得上优美的旅游胜地,所以它美得并不空洞。
(学生滔滔不绝,畅所欲言,气氛非常活跃)师:就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并且了解了解那里丰富的物产资源吧!(学生边观看录象边随着优美的音乐逐渐进入情境,每个人都看得津津有味,有的同学还在小声议论和交流。
)师:大兴安岭的确太美了,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
所以,我们要综合利用,一方面要砍树支援建设,另一方面要植树造林,美化我们的“家园”,让它千山一碧、万古长青。
这样,大兴安岭就更有“兴国安邦”的意义了!【评析】“环境教育”是小学公民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
在小学教材中,或多或少,或深或浅蕴含着环境教育的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时机,巧妙渗透,把环境的意识、观念渗透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假如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帖标签”式的讲解,肯定难以凑效。
老舍《林海》的艺术美欣赏
一
极 性 。让 善 之 根 不 断 强 壮 , 善 之 行
不断 膨胀 , 最终 形 成一 种“ 怎 么好 ,
就 怎 么做 ” 的 习惯 。 2 . 学 生评 价 立 向 上之 志 在对 学 生评 优 评 奖 上 , 以 前 惯 行 的 是 根 据 学 生 数 按 比 例 选 出 极 少
小操 场上 一道 亮 丽 的 风 景 。
习, 我 们把 优 点放 大 、 彰显 , 固 定 时
间更换 , 以 此 不 断 激 发 教 师 的 积
机会 , 只要 努 力 了 , 目标 就 能 实 现 。 毫无 疑 问 , 这 一 创 新 极 大 地 调 动 了 学生 学 习 的积极 性 , 有 效 培 养 了学
他 对 这 里 的 绿 色 的 深 深 的 喜 爱 之 情 。再 者 , 如 果说 , 茫 茫 林 海 无 边 的 绿 色 给 人 以壮 阔 的静 态 美 , 那么 , 青 松 边 沿 的 白浪 花 , 松影 下的各种小 花 , 各 色的蝴蝶 , 珊 瑚 珠 似 的 小 红豆 , 则 给 人 活 泼 的 动 态 美 。老 舍 用 衬 托 的手 法 将 这 些 色彩调配在一起 , 层次鲜 明, 把 林 海 的 美 丽 生 动 地 展 示 给
读 者 。 自然 , 于字 里 行 间搏 动着 他 对 林 区 的一 花 一 草 , 一
比如 我 们 熟 知 的《 趵 突泉》 《 猫》 《 北 京 的春 节》 《 草原》 《 养
花》 《 林 海》 等 。这 些 散 文 作 品充 分 显 示 出 老 舍 运 用 祖 国 语 言 文字 的 娴 熟 技 能 , 是 教 师研 究 语 言 文 字 不 可 多 得 的 佳作 , 更 是 小 学 生 学 习 语 言 文 字 的 典 范 。 现 就 他 的《 林
林海钢琴曲《远方的寂静》赏析.doc
林海钢琴曲《远方的寂静》赏析
2020年4月
林海钢琴曲《远方的寂静》赏析本文关键词:钢琴曲,赏析,寂静,远方,林海
林海钢琴曲《远方的寂静》赏析本文简介:由作曲家林海创作及演奏的钢琴曲《远方的寂静》收录于其2003年发行的同名专辑。
《远方的寂静》专辑是林海继2001年发行《月光的边境》,并获台湾金曲奖最佳流行音乐演奏专辑奖之后的又一心灵钢琴系列专辑。
整张专辑属NewAge风格,其中钢琴曲《远方的寂静》更是浅吟低诉般的舒缓恬
林海钢琴曲《远方的寂静》赏析本文内容:
由作曲家林海创作及演奏的钢琴曲《远方的寂静》收录于其2003年发行的同名专辑。
《远方的寂静》专辑是林海继2001年发行《月光的边境》,并获台湾金曲奖最佳流行音乐演奏专辑奖之后的又一心灵钢琴系列专辑。
整张专辑属New Age风格,其中钢琴曲《远方的寂静》更是浅吟低诉般的舒缓恬静之美,打动了无数乐迷和听众。
一、乐曲主题及题材
疗愈系钢琴曲以钢琴纯净柔美的音色及辽阔悠远
1。
林海课文原文
林海课文原文
摘要:
一、引言
二、林海的景色特点
三、林海中的动植物
四、人们在林海的活动
五、结论
正文:
【引言】
在我国广袤的大地上,林海这片绿色的海洋让人心驰神往。
它不仅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更是众多动植物的家园。
今天,让我们走进林海,感受它的美丽与生机。
【林海的景色特点】
林海景色秀美,四季如画。
春天,万物复苏,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流水潺潺;秋天,层林尽染,硕果累累;冬天,白雪皑皑,枝头著雪。
这片绿色的海洋,让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林海中的动植物】
林海中生活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鸟类,它们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有活泼可爱的野生动物,它们在林间穿梭,自由自在。
此外,林海中还生长着众多的植物,包括参天大树、藤本植物以及各种草本植物。
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个生机勃勃的生态体系。
【人们在林海的活动】
在林海中,人们可以尽情地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游客们可以徒步穿越林海,体验野外探险的乐趣;可以乘船游览湖面,欣赏水天一色的美景;还可以参加各种户外活动,如野炊、垂钓、摄影等。
人们在林海中尽情地享受着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结论】
林海是我国自然风光的代表之一,它拥有独特的景色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老舍的林海的优美句子赏析
老舍的林海的优美句子赏析1. 老舍的文章《林海》的优美句子赏析高不可攀云横秦岭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兴国安邦目之所及群岭起伏青松做衫白桦为裙1、巧对比,突出温柔美“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峻.”作者看到大兴安岭联想到秦岭,拿秦岭的险峻、盛气凌人来比较,突出了大兴安岭的温柔可爱.2、巧比喻,突出壮阔美“目之所有,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作者把大兴安岭比做大海,突出了它的宽广浩瀚;把群岭及其林木比做大海的波浪,化静为动,充满了活力,突出了森林的壮阔雄伟.3、排比,突出变化美“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这里使用了排比手法,既写出了大兴安岭的千山一碧,又显示了绿色的细微差别、层次与变化.4、拟人,突出整体美作者先由远及近地写河岸有许多野花,松影下有各种小花,花丛里藏着小果;然后把树与花果联系起来写道:“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多漂亮啊!老舍真是妙笔生花,把兴安岭当成一位俏丽妖艳、巧于梳妆的姑娘来写,从下到下,由树到花,浑然一体,色彩缤纷,突出了它的整体美.5、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感受:这篇散文景丽、物美、情挚.读后,令人不由得产生一种亲切舒服的感觉.本文作者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兴安岭的美丽风光,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并有景展开联想,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设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2. 老舍的<<林海>>原文和片段赏析分为3段,第一段分在第一段后,第二段分在第六段后,第三段分在最后一段。
第一段的段意是写作者刚走进原始森林似的感受。
第二段写作者从岭、林、花来介绍了大兴安岭的美。
第三段写大兴安岭在社会的地位。
林海课文批注
林海课文批注在我们的祖国,有着一片广阔的绿色海洋,那就是林海。
林海,一个让人向往的名字,它不仅象征着我国的绿色宝藏,更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份宝贵财富。
林海,面积广阔,是我国最大的森林资源宝库。
从北国的长白山,到南国的西双版纳,从东部的舟山群岛,到西部的高原山地,林海无处不在。
在这些地区,森林覆盖率极高,绿色植被如同厚实的绿毯,将大地紧紧拥抱。
林海的面积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近四分之一,为我国的生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林海的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众多动植物的家园。
在这里,生活着无数珍贵的动植物种类,如大熊猫、东北虎、金丝猴等。
这些生物在林海中繁衍生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同时,林海还是我国许多民族的传统生活领域,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林海的森林景观独特,美不胜收。
春天,万物复苏,满山遍野的花儿争奇斗艳;夏天,绿意盎然,碧波荡漾;秋天,层林尽染,硕果累累;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四季更替,林海呈现出了不同的韵味。
林海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
作为碳汇,林海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减缓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同时,林海还扮演着水源保护者的角色,为我国各地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此外,林海还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为保护生态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如此宝贵的林海资源,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合理采伐,做到资源的循环利用。
其次,发展生态旅游,让更多人了解林海的美丽与价值。
最后,加强社区参与,让当地居民成为林海保护的积极参与者。
然而,我国的林海现状并不容乐观。
森林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仍然严重。
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发展策略,包括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法律法规等措施,以实现林海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林海是我国的绿色瑰宝,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爱护它、保护它。
林海读后感100字
林海读后感100字
林海读后感。
《林海》是一部描写自然与人性的小说,作者通过对林海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神秘和伟大,以及人性的复杂和脆弱。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对自然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小说中的林海被描绘得神秘而美丽,它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每一棵树、每一片叶子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作者通过对林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奇妙,让人不禁对自然产生了敬畏之情。
与此同时,小说中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
主人公在林海中经历了种种考验,他的内心被描绘得极为丰富和复杂,他的善良和勇敢让人感动,但他的软弱和犹豫也让人心痛。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作者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让人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读完《林海》之后,我对自然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意识到自然是如此伟大而神秘,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同时,我也意识到人性是如此复杂而脆弱,我们应该珍惜善良
和勇敢,克服软弱和犹豫。
这部小说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让我更加珍惜自然,更加珍惜人性。
总之,《林海》是一部充满哲理的小说,它通过对自然和人性的描写,让人深受感动,让人对自然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启迪人心的读物,它让人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得到感悟,得到成长。
我相信,《林海》会给更多的人带来启迪和感悟,让人对自然和人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林海精品教案赏析
林海教案赏析
林海教案赏析
《林海》这篇文章选自老舍访问内蒙的游记《内蒙风光》,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作者一次次产生亲切与舒适之感,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立和政治稳定方面起到的宏大作用和所做的奉献。
我在教学本课,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情感主线——亲切与舒适,步步深化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使学生到达情感的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比拟成功之处有:
1、抓文章中作者情感。
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作者屡次出现的“亲切、舒适”,通过图片和影像反复有感情朗读,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同样的情感,从而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立和政治稳定方面起到的宏大作用和所做的`奉献。
2,在教学中表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整体感知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法,在小组读,然后全班读,抽学生进展评价,然后再反复读”在读中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表达了学生的自主
性,也表达了新的学习方式,在这段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得积极踊跃,讨论热烈,学习效果良好,课程气氛比拟活泼,学生真正地都动起来了。
3,角色表演。
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角色表演时,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林海的爱”这一设计充分表达了学生的自主性,顿时课堂活泼起来,朗读诗的、写诗的、唱歌的、画画的、……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缺乏之处,例如:学生对大兴安岭的美景理解不够,在加上学生的朗读程度还不高,对朗读的指导还需加强,以情动人的“品读”还不够,大胆放手的“自读”,读写结合的“创读”等还不够,在资料汇报方面,许多学生家庭没电脑,可查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有限,不能让学生对兴安岭有更多的理解。
佳作赏析《林海》(一)-作文
佳作赏析《林海》(一)今天讲老舍的《林海》。
林海(老舍)我总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
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大不一样。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看也看不完,看也看不厌。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
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
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啊!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
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色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的酒厂酿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
千山一碧,万古常青,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
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
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及至看到了林场,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
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苗,一手砍,一手载。
我们不仅取宝,也做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常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
山林中已经有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增添了新的景色,增添了愉快的劳动歌声。
林海读后感
《林海》读后感《林海》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作品,以其精炼的文笔和深刻的情感内涵,让我深感震撼。
“大兴安岭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大不一样。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这句话突出了大兴安岭的“岭”有各种姿态,与秦岭的“岭”大不一样。
秦岭的“岭”是险峻的,而大兴安岭的“岭”则是温柔的,没有高耸入云的山峰,任何一座山峰都不高耸于群峰之上,不显示出高人一头的气势,因而显得可爱。
“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这句话写兴安岭的“岭”十分温柔。
讲它温柔,就是指没有险峻的山峰,这与秦岭的险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句话采用了拟人手法来说明兴安岭的山峰虽然有高矮的不同,但任何一座山峰都不高耸于群峰之上,不显示出高人一头的气势,因而显得可爱。
文章开头,老舍先生以他独特的笔触,将大兴安岭的景物生动地呈现在我眼前。
他描绘了大兴安岭的广袤、雄伟,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奇。
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大兴安岭不再仅仅是一座山脉,而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命体。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体会到了老舍先生对大兴安岭的深厚情感。
他不仅欣赏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更关注其在中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他深情地写道:“这绿颜色向下融化到嫩绿,由嫩绿转到鲜绿,再由鲜绿转到一个盛装的少女所能打扮的最绿的程度,完全是那些茂密的森林创造出来的。
”这段文字中,老舍先生将大兴安岭的绿色形容得如此生动、细腻,让我仿佛置身于那片绿色的海洋之中。
当我读到老舍先生对大兴安岭未来的忧虑时,我的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
他担心大兴安岭的森林资源被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这种忧虑让我深刻反思我们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
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应该更多地关注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呢?《林海》不仅让我欣赏到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更引发了我对环境保护的深思。
老舍《林海》的艺术美欣赏
老舍《林海》的艺术美欣赏老舍《林海》的艺术美欣赏老舍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和杰出的语言大师。
在众多的作家中,入选小学课本的作品数量与次数,数他最多。
比如我们熟知的《趵突泉》《猫》《北京的春节》《草原》《养花》《林海》等。
这些散文作品充分显示出老舍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娴熟技能,是教师研究语言文字不可多得的佳作,更是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典范。
现就他的《林海》一文,谈谈我的阅读与欣赏的体会。
一、色彩美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遍形式,色彩描写首先表现为环境的真实描绘。
如果能恰当地描写色彩,就能更真实地表达描写对象的特色,甚至写活所要描绘的景物,并能蕴含一份深刻而丰富的感情。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
”老舍采用“绿色”作为本文的主体色(这自然也是林海本身的底色),又配以深、浅、明、暗等不同绿,使主体色的配置不单调、呆板。
而且,这样的用笔更能显现出林区光影与色彩极为丰富而生动的变化,体现老舍观察和体会之细腻,从而也显示了他对这里的绿色的深深的喜爱之情。
再者,如果说,茫茫林海无边的绿色给人以壮阔的静态美,那么,青松边沿的白浪花,松影下的各种小花,各色的蝴蝶,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则给人活泼的动态美。
老舍用衬托的手法将这些色彩调配在一起,层次鲜明,把林海的美丽生动地展示给读者。
自然,于字里行间搏动着他对林区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的特别深情。
二、音乐美本文在运笔的疏密、缓急和感情氛围的浓淡、强弱上具有一种抑扬多变的节奏感。
正因为如此,文章流露出一种和谐悦耳、节律明朗、韵律协调的音乐美。
其音乐美主要表现在长短句交替使用、整散句搭配使用,以及口语和书面语灵活使用上。
1.长短句交替使用。
短句,节奏简捷而明快。
而长句的节奏则缓缓如绵长之水。
如:“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峻”等,短句仅两三个字,长句达二十几个字。
这种长短句的交错使用,既简捷明快,又生动细密,语气有急有缓,文笔富有变化使人觉得大兴安岭的岭确实既温柔又亲切。
林海课文批注
林海课文批注
(原创版)
目录
1.林海雪原简介
2.文章主题与结构
3.文章的语言特点
4.文章的价值观与思想内涵
5.总结
正文
林海雪原是一篇描绘我国东北林区自然风光与林业工作者生活的散文。
通过对林海雪原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人类勤劳勇敢的精神风貌。
文章以时间为线索,通过描绘不同季节的林海雪原,展现了林业工作者与自然环境的紧密关系,歌颂了他们的奉献精神。
文章主题明确,以林海雪原为背景,通过对林业工作者的生活与工作进行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文章结构严谨,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布局,有序地展现了林海雪原的四季之美。
同时,通过对林业工作者的生动刻画,传递了勤劳、勇敢、奉献的精神内涵。
在语言特点上,本文运用了丰富的描绘手法,如对比、拟人、排比等,使得描绘更加生动形象。
通过对林海雪原细致入微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同时,文章中穿插了大量的地域特色词汇,展现了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艺术魅力。
在价值观与思想内涵方面,本文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倡导人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同时,文章歌颂了林业工作者的奉献精神,鼓励人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林业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激发我们珍惜和保护大自然,传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美德。
总之,林海雪原是一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散文佳作,通过对林海雪原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我国林业工作者的精神风貌。
佳作赏析《林海》(三)-作文
佳作赏析《林海》(三)今天继续讲老舍的《林海》。
上一讲,我们讲到了第一个对称段是用对比的手法来写大兴安岭的——由秦岭的岭(高耸险峻),来比对出大兴安岭的岭(延绵博厚)。
今天来讲第二个对称段: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讲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里的一个片段:天空是什么颜色的天空是什么颜色?这显然是一道极为幼稚的问题(各位妈妈们不妨问一下自己的孩子)。
但是这个问题,无论是艺术地看还是现实的看,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质疑。
有一次,美术老师组织孩子们到中国美术馆参观并写生(当然也要父母带着去)。
在一幅画前,老师问孩子们一幅画(记得是一幅法国著名画家的作品)的天空是什么颜色?孩子们都齐声回答:深--蓝--色!(实际是一种近乎黑的深蓝)。
老师接着说:对,为什么是深蓝色的呢,是因为这和画家当时的心情有关。
你们看一下画面上的这种蓝色,在现实中几乎没有,但画家却把它调了出来,并用来表示天空。
你们看,这颜色多漂亮呀。
听了美术老师这一番话,我就又带着悠宝重新转了一遍。
悠宝,天空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的呀。
你看这幅画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灰色的。
这幅画的天空呢?红色的。
看这幅,这幅画的天空是什么色?粉红色。
这幅呢?七彩色(画家用点画法,用五颜六色画成了天空)。
这一幅呢?黑色。
……悠宝,天空是什么颜色的?有很多种颜色可以用黄色来表示天空吗?当然可以啦。
后记:即使不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天空,它也是多样的。
秋天的天空可以是蓝色的;黄昏的天空可以是血红色的;夜晚的天空可以是黑色的;沙尘暴的天空可以是沙色的;下雨前的天空是灰色的。
可因为我们缺乏对生活的细微观察,几乎把天空统一误认为只有蓝色。
我们看到,本文中讲的绿色,是由四个对称、四种颜色来表示的——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以此来说明哪里都是绿、绿得难以形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海》赏析设计山西阳城第二小学孙素萍教学目标1.通过想象,体会本文题目的诗意美。
2.通过自主朗读欣赏,体会作者语言的修辞美以及用词的巧妙。
3.通过比较,体会文章内容的内涵之美。
4.浏览课文,赏析文章构段的严谨、情感变化的美。
教学过程一、想象揭题,赏课题之美。
(老师板书:木)同学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一棵树。
生:我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树。
生:我看到了一棵参天大树。
师:不错,一个木字,同学们就想到这么多。
(老师擦掉“木”,板书“林”)你们又能看到什么?生:我看到了许多树。
生:我看到了一片的树林。
生:我看到了一大片茂密的森林。
生:我看到茂密的森林,一眼望不到头。
师:你们真是厉害!一下子就想到了这么多!(老师板书“海”)同学们,你有看见了什么?生:我看见了蔚蓝的大海。
生:我看见了无边无际的大海。
生:我看见了辽阔无银的大海。
生:我看见了波澜壮阔的大海。
师:把“林”“海”连起来,你又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一大片森林,无边无际,像大海。
生:我看到茂密的森林辽阔无边,像绿色的大海。
师:大家很会想象。
“林海”是我国著名作家、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写的一篇优美散文。
课前,老师让大家初读了这篇文章,知道本文写的是哪里?生: 大兴安岭。
师:老师读过一篇散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为什么不以“美丽的大兴安岭”为题,而用“林海”为题呢?生:大兴安岭不仅美丽,而且树木众多。
生:这样突出了大兴安岭的树木之多。
生:这样用比喻的修辞突出了大兴安岭的树木太多了,面积太广了,很壮阔。
师:好一个壮阔。
这样为题,不仅突出了大兴安岭的特点,读起来起还有怎样的感觉?生:有诗意。
生:充满了诗情画意。
师:真好!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欣赏到了本文题目的诗意美。
那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欣赏一篇美文?(生自主回答:用词的精准修辞的精妙结构的严谨情感的真挚哲思的巧妙……)二、自主朗读,赏语言之美师:作者通过联想、比喻,是题目充满了诗情画意,那文章究竟美不美呢?美在哪里?大家快快读读看。
1.自主朗读欣赏。
2.交流共赏。
(在学生自主交流过程中,适时地欣赏图片,进行有感情朗读)预设:(1)鲜明对比,突出温柔美“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峻。
”作者看到大兴安岭联想到秦岭,拿秦岭的险峻、盛气凌人来比较,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大兴安岭的温柔可爱。
(2)巧精妙比喻,突出壮阔美“目之所有,哪里都是绿的。
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是林海的波浪。
”作者把大兴安岭比做大海,突出了它的宽广浩瀚;把群岭及其林木比做大海的波浪,化静为动,充满了活力,,突出了森林的壮阔雄伟。
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
——“落叶松的海洋”极言落叶松之多、松林面积之广,与课题“林海”二字紧紧扣合。
(3)长短句,突出变化美老舍先生宛如一位技艺精湛的丹青妙手,在他的笔下,大兴安岭的山势是“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绵延起伏,变化万千温柔可亲。
他写林海,工于调色,在他的调色板上,绿色是那样变化无穷:“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
“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
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这里长短句结合,既写出了大兴安岭的千山一碧,又显示了绿色的细微差别、层次与变化。
(4)精妙拟人,突出整体美作者先由远及近地写河岸有许多野花,松影下有各种小花,花丛里藏着小果;然后把树与花果联系起来写道:“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多漂亮啊!老舍真是妙笔生花,把兴安岭当成一位俏丽妖艳、巧于梳妆的姑娘来写,从下到下,由树到花,浑然一体,色彩缤纷,突出了它的整体美。
(5)用词精准。
A.对比朗读,赏“点”字妙用。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的,矮的,长的,短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峻。
”“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的,短点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峻。
”体会“点”字妙用,突出岭的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但差别不大,温柔可爱,读来抑扬顿挫,有节奏之美。
B.研读,赏“闪”字精准。
“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上的浪花吗?”海面在阳光下会闪动、会发光。
白桦树在阳光下,如遇风吹,树叶摇动,也会反光,所以用了“闪动”,更精准,不仅写出了林的静态像海,还写出了林的动态像海。
三、比较,赏内容之美1.浏览《美丽的小兴安岭》。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huà)、柞(zuò)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nèn)绿的叶子。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huì)成小溪,淙(cóng)淙地流着。
几只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低下头喝水,有的侧(cè)着脑袋欣(xīn)赏(shǎng)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河里涨满了春水。
一根根原木随着流水往前漂,像一支舰队在前进。
夏天,树木长得葱(cōng)葱茏(lóng)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zhē)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jìn)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lǚ)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秋天,白桦和柞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树显得更加翠绿了。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suān)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zhēn)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
树上积满了白雪。
地上的雪厚厚的,又松又软,常常没过膝盖。
西北风呼呼地刮过树梢,紫貂(diāo)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
紫貂捕到一只野兔当美餐,黑熊只好用舌头舔着自己又肥又厚的脚掌。
松鼠靠秋天收藏在树洞里的松子过日子,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了。
小兴安岭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kù),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2.比较两篇文章内容的不同。
《小兴安岭》景美,物丰。
《林海》景美,物美(与祖国建设联系在一起,兴国安邦),人情美(伐—造取—护砍—栽爱林护林,植树造林) 大兴安岭,景美,物美,人美,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共存的和谐之美,美得丰富,美得有内涵。
四、浏览,赏结构之美1.浏览,感知总分结构。
2.划情感词,体会前后呼应,层层递进。
《林海》一文,老舍先生抓住环境特点,从岭林花的美景,写到木材,再到林场,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以大兴安岭为代表的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歌颂,对为祖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兴安岭的热爱和赞颂,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爱。
作者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凝成了两个内涵极深的词,在文中三次出现,请大家边浏览,边划出。
师:初入兴安岭,证实了悦耳的名字使人觉得——生:﹙接读﹚亲切、舒服。
师:看到温柔的岭、如海的林、美丽的花,使人感到——生:﹙接读﹚亲切、舒服。
师:知道兴安岭有着兴国安邦的意义使人体会到——生:﹙接读﹚亲切、舒服。
三次“亲切、舒服”是作者撰文时跳动着的情感脉搏,是作者行文时的情感基调与线索,使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随着对兴安岭了解的深入而逐渐加深。
作者“亲切舒服”的感受一次比一次强烈,前后呼应,递进式地层层深入。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体会到作者拟题的诗意,用词的精准,修辞的精妙,结构的严谨,情感的强烈,还感悟到大兴安岭景美,物美,人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这就是大师语言的魅力,这就是美文美之所在!板书设计:林海(大兴安岭)题目诗意景修辞精妙美物用词精准人结构严谨《林海》赏析反思通过课内多角度的、有意识的美文欣赏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赏析方法,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厚实文学、文化底蕴,文化品味。
这是我们开展美文赏析的最终目的。
本学期一如既往进行美文赏析活动。
《林海》赏析结束,我认真反思,感觉收获了许多,也留有一些遗憾。
亮点:1.揭题自然巧妙,赏析无痕。
开课伊始,我依次板书“木”“林”“海”,让学生展开想象,在眼前浮现画面,然后让学生把“林”“海”连起来,对“林海”再次想象,让学生自然而然体会到达兴安岭林多、面积广的壮阔美。
接着让学生对“大兴安岭”“林海”两个题目的探究,体会到了“林海”这个题目的诗情画意。
这样,揭题、解题的过程,也就是对题目的赏析过程,自然巧妙。
2.凸显了学段特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年级学生经过了一年的实践,对于一篇美文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学生已经明确。
本节课学生回忆了赏析美文的方法后,让学生自主朗读欣赏,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
学生们找到的词语、句子都非常准确,赏析得也很到位、精彩,让我很欣慰。
3.对“美文美之所在”总结全面,回归整体,印象深刻。
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欣赏,重点体会了本文拟题的诗意,用词的精准,修辞的精妙,结构的严谨,情感的强烈。
还感悟到大兴安岭景美,物美,人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结课时我通过板书小结,让学生感受到大师语言的魅力,美文美之所在!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整体印象。
不足:1.赏析条例不够清晰。
在学生自主朗读欣赏之后,交流时学生是按段落顺序进行的,若能引导学生按用词、修辞、结构等方面一项一项交流,条例会更清晰,印象也会更深刻。
2.时间把控不够,对于文章内容、结构的赏析有些仓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拥有一个书香浸润的高贵灵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毕生的追求,我将继续前行,期待“美文欣赏课”为孩子们的生命之旅播撒一路花香。